(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时同步练习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时同步练习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时同步练习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

总(打印版)

课时跟踪检测(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 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选B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 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 C项防止漏

气.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解析:选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 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 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 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

解析:选B 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 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 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

C.蒸发皿D.酒精灯

解析:选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以免外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防止由于局部液体温度过高, 造成液滴飞溅.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 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 戴上安全帽, 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 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 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 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 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 配制稀硫酸

解析:选A 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 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A正

确, 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 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 D不正确.

6.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 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 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应立即用水冲洗, 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解析:选D 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 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 以防爆炸, 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边洗边眨眼睛, 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会造成二次伤害, D错误.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选D 由过滤装置可知使用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8.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KCl、NaNO3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解析:选C 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 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 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 CaCO3不溶于水, 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蒸发C.加热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潮湿食盐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gCl不溶于水, 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溶有的O2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答案:(1)A (2)C (3)B

10.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规范操作是顺利进行实验以及避免事故的保障.

(1)下列有关实验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不慎碰倒酒精灯而使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 应立即用水浇灭

b.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氢氧化钠, 立即用浓硫酸冲洗

c.制取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 若出现倒吸, 应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胶塞(2)请将下列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填在表格中.

实验点燃酒精灯制取并验证氢

气的可燃性

稀释浓硫酸

错误

操作

不良

后果

(3)下列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收集不到气体b.造成环境污染

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d.引起爆炸事故

解析:(1)在实验室中, 碰倒酒精灯引起的失火, 不能用水浇灭, 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a错误;浓硫酸有腐蚀性, b错误;制取O2用排水法收集时, 出现倒吸的原因是装置内的压强减小, 而松开试管上的橡胶塞可使内外压强相等, 避免倒吸, c正确. (2)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很可能会使酒精倾洒引起失火. 点燃氢气前, 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若点燃的氢气不纯可能会发生爆炸. 稀释浓硫酸时, 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否则会导致液体沸腾或飞溅, 发生意外.

答案:(1)ab (2)着火爆炸液体飞溅(3)abcd

1.下列有关安全措施不恰当的是( )

A.实验室使用电器时, 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

B.实验结束后, 应关好水龙头、排气扇及切断电源

C.未经老师允许, 可以带食物进实验室, 可以边做实验边吃东西

D.酒精灯里的酒精不准带出实验室

解析:选C 用湿手接触电器容易触电;做完实验要做好善后工作, 如洗刷试管、关掉

电源等;实验室中的许多化学试剂是有毒或者有腐蚀性的, 故边做实验边吃东西不符合实验操作要求;不能将实验室中的试剂带出实验室.

2.下列有关过滤和蒸发的操作中, 正确的是( )

A .过滤时, 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B .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

C .当蒸发皿中的固体完全蒸干后, 再停止加热

D .实验完毕后, 用手直接取走蒸发皿

解析:选A 过滤时不可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 B 错误;蒸发时, 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用余热蒸干, C 错误;实验结束后应使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 D 错误.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 迅速用大量水冲洗

B .取用化学试剂时, 应特别注意观察试剂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 都要加垫石棉网, 以防止仪器炸裂

D .闻任何化学试剂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试剂

解析:选C 给玻璃仪器加热, 不一定要加垫石棉网, 如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4.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 拟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 此

操作中错误的地方有( )

A .4处

B .3处

C .2处

D .1处

解析:选C 操作中错误的地方有2处:①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②漏

斗颈的末端未与烧杯内壁相接触.

5.要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MgCl 2, 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Na 2SO 4溶液后过滤

B .加入适量NaOH 溶液后过滤

C .加入过量NaOH 溶液后蒸发

D .加入过量Na 2CO 3溶液后过滤

解析:选B NaOH 溶液与MgCl 2发生反应生成Mg(OH)2沉淀, 再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于水的Mg(OH)2, 即可除去MgCl 2杂质.

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 3=====MnO 2△2KCl +3O 2↑, 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

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已知MnO 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

A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解析:选B 反应后剩余物为KCl、MnO2的混合物, 利用KCl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的性质, 先溶解再过滤, 然后洗涤、干燥即可.

7.某固体NaOH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Na2CO3, 若要将该固体配制成较纯的溶液, 则主要的实验操作过程为( )

A.溶解→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溶解→加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C.溶解→加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D.溶解→加适量的盐酸→加热

解析:选C 加入BaCl2、CaCl2溶液或盐酸会引入新的杂质Cl-, 故A、B、D的操作得不到纯净的NaOH溶液.

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 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

(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炭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CaCO3不溶于水, 而Na2CO3易溶于水, 因此, 加水后过滤干燥即可除杂.

(2)KCl和K2CO3均易溶于水, 故不能用过滤法分离. 可加入稍过量盐酸反应后, 再将溶液蒸发即得到氯化钾晶体.

(3)利用高温分解法, 使CaCO3分解除去并生成CaO.

(4)氯化钠易溶于水, 而炭粉不溶解, 故可加适量水, 过滤、蒸发, 得到纯净氯化钠.

(5)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 采用结晶法分离除杂.

答案:(1)C (2)E (3)D (4)B (5)F

9.为了除去KCl固体中含有的少量MgCl2、MgSO4, 可选用Ba(OH)2、HCl和K2CO3三种

试剂, 按下列步骤操作: 固体――→加水 溶液――――→加过量A ―――→加过量B 操作Ⅰ滤液―――→加适量C ―――→加热煮沸 KCl 溶液――→操作Ⅱ

KCl 固体 (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过量A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过量B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Ⅰ是__________,操作Ⅱ是__________。

解析:当有多种杂质共存时,应认真分析。要使杂质一一除去,必须考虑到所加试剂是过量的,而且过量的试剂在后面步骤中必须能除去,要除去Mg 2+,可用含OH -

的试剂,除SO 2-4可用含Ba 2+的试剂,故先加入Ba(OH)2。加入的过量Ba(OH)2中的Ba 2+可用K 2CO 3除去,过量Ba(OH)2中的OH -,以及过量K 2CO 3中的CO 2-3,可用稀盐酸除去,最后加热煮沸可除去HCl 。

答案:(1)Ba(OH)2 K 2CO 3 HCl

(2)①除尽Mg 2+和SO 2-4 ②除尽过量的Ba 2+ ③使HCl 挥发

(3)过滤 蒸发

课时跟踪检测(二) 蒸馏和萃取

1.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B .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 .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D .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解析:选C 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C 错误。

2.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②④⑤D.①②④

解析:选B 漏斗可用于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或分馏,分离液、液混合物;分液漏斗用于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

3.欲从溴水中提取溴,需要进行哪些操作( )

A.萃取B.分液

C.萃取和分液D.萃取、分液和蒸馏

解析:选D 由于溴易挥发,故不可直接蒸馏,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故先加入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进行萃取、分液,然后将萃取后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蒸馏即可。

4.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

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口放出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

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

解析:选C 为确保分离效果,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内的液体自然流下;振荡后由于溶液体积要发生变化,需旋开活塞放气。

5.选择萃取剂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小

解析:选B 假设要用溶剂A将溶质X从溶剂B中萃取出来,A应具备的基本性质是:①与B互不相溶;②X在A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B中的溶解度;③X与A不发生化学反应。

6.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

A.整个溶液变紫色

B.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

C.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D.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解析:选C 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则静置后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7.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水和CCl4B.碘和CCl4

C.酒精和水D.汽油和植物油

解析:选A 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分离,而碘与四氯化碳、酒精和水、汽油与植物油均互溶,不能利用分液法分离。

8.下图是化学中的常用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解析:选B 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漏斗用于过滤,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蒸发皿用于蒸发溶液,所以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9.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解析:对于蒸馏的实验装置,最重要的问题有:①仪器的连接顺序,②温度计的位置,③冷却水的流向(进出口),④防暴沸的措施。

答案:(1)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②冷却水进出口反了(2)蒸馏烧瓶冷凝管(3)沸石(或碎瓷片)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乙醇、苯、四氯化碳、煤油都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之间大都能互溶;碘(I2)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溴的性质与碘的性质相似。

(1)下列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__________。

A.液溴和四氯化碳B.乙醇和煤油

C.固体CaCl2和Na2SO4D.苯和蒸馏水

(2)在乙醇、苯、四氯化碳、NaCl、蒸馏水五种试剂中:

①能把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的是________,进行分液之后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②四氯化碳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碘酒中的碘萃取出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液溴与碘的性质相似,能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错误;同理,乙醇和煤油互溶,也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错误;CaCl2和Na2SO4都是固体,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错误;苯和蒸馏水不互溶,D正确。(2)①碘在苯、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且苯、四氯化碳和碘不反应,苯、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所以苯

和四氯化碳可以萃取碘水中的碘。碘被萃取到四氯化碳或苯中,得到的仍是混合物,所以不能得到纯净的碘单质。②四氯化碳和乙醇互溶,故四氯化碳不能萃取碘酒中的碘。

答案:(1)D (2)①苯、四氯化碳不能②不能乙醇与四氯化碳互溶

1.以下实验装置一般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D.①②③

解析:选D ①是蒸馏,用于分离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②为蒸发,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的方法;③为过滤,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2.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夹、铁圈、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蒸发B.萃取

C.过滤D.蒸馏

解析:选D 蒸馏实验需要冷凝管,而领取的仪器中没有。

3.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1 g·mL-1,沸点约为55 ℃。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分液B.蒸馏

C.过滤D.蒸发

解析:选B 丙酮和水互溶,而丙酮的沸点约为55 ℃,水的沸点为100 ℃,所以可用蒸馏的方法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为100 ℃,酒精的沸点为78.5 ℃,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的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C.四氯化碳和水混合后,可用分液的方法来分离

D.NaCl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少量KNO3的NaCl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净的NaCl

解析:选C A项,酒精与水混溶,应用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A错误;B项,二者沸点相近,直接蒸馏不能得到纯净物,应加入生石灰再蒸馏,B错误;C项,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正确;D项,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提纯硝酸钾,D错误。

5.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是( )

A.蒸馏B.萃取

C.重结晶D.蒸发

解析:选A A项,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正确;B项,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错误;C项,重结晶适用于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错误;D项,蒸发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溶质的一种分离方法,错误。

6.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选C 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不相溶,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在上层,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碘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大,可用有机溶剂把它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7.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起蒸发皿破裂,正确;B项,要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必须是内外压强相等,则必

须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对齐,正确;C项,蒸馏时如果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则容易引起冷凝管破裂,正确;D项,萃取时液体静置不分层可能是萃取剂不合适,与萃取剂用量无关系,错误。

8.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2-4

C.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解析:选C A项,Na2CO3、K2CO3等物质也可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CO2;B项,溶液中也可能含有Ag+;D项,加入稀盐酸时,引入了Cl-。

9.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四种实验操作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④中所用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

(3)下列实验需要在哪套装置中进行(填序号):

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_______;分离氯化钠和水:_______;分离碳酸钙和水:________;分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

解析:(1)由图中漏斗、蒸发皿、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等仪器可知,①为过滤,②为蒸发,③为蒸馏,④为分液。(2)④中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3)从海水中提取水,利用蒸馏装置;NaCl溶于水,分离NaCl和水利用蒸发装置;碳酸钙不溶于水,则分离CaCO3和水利用过滤装置;植物油和水分层,利用分液漏斗分液。

答案:(1)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2)烧杯分液漏斗

(3)③②①④

10.(1)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

①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采用________;

②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

(2)材料三

在溶解性方面,Br2与I2很相似,其稀的水溶液呈黄色。在实验室里从溴水中提取Br2和提取I2的方法相似。

回答下列问题:

①常用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所需试剂是________,最主要的仪器是________。

②若发现提取Br2后的水层还有颜色,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材料一中,根据题图知,纯碱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很大。提纯纯碱时,可以先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形成浓溶液,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迅速下降,因此大量纯碱晶体析出,而氯化钠不会析出,再过滤可得纯净的纯碱晶体。材料二中,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相差很大,可用蒸馏法分离。材料三中,Br2和I2在溶解性方面很相似,因此可以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Br2。如果萃取Br2后,水层还有颜色,说明没有萃取完全,可再进行萃取直至水层呈无色。

答案:(1)①C ②A

(2)①萃取四氯化碳分液漏斗

②再进行萃取,直到水层呈无色,将每次分离出来的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合并

课时跟踪检测(三)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下列对“摩尔(m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个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

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

C.可以说“1 mol H2”但不能说“1 mol氢”

D.摩尔是物质的微粒个数

解析:选D 摩尔只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不表示物质的微粒个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的摩尔质量是2 g

B.1 mol NaCl的质量是58.5 g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

D.2 g H2含2 mol H

解析:选A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A项不正确,C项正确;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 g·mol-1,根据m=nM,可求出1 mol NaCl的质量为58.5 g,B项正确,2 g H2为1 mol,含H为2 mol,D项正确。

3.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 )

A.1 mol OH-的质量是17

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 g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钠原子质量等于23

6.02×1023

g

解析:选D 1 mol OH-的质量为m(OH-)=n(OH-)·M(OH-)=1 mol×17 g·mol-1=17 g,A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B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而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所以两者不能构建等式关系,C错误;1 mol Na的质

量为23 g,故1个钠原子的质量为23

6.02×1023

g,D正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H2中含有6.02×1023个H

B.1 mol 氧含有6.02×1023个O2

C.1 mol CaCl2中含有1 mol离子

D.1 mol H+中含有H+数为N A

解析:选D A选项不正确,1 mol H2中应含有1.204×1024个H;B项不正确,1 mol 氧指代不明;C项不正确,1 mol CaCl2中含1 mol Ca2+和2 mol Cl-,其离子总数为3 mol。

5.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

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 A

D.0.5N A个CO2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解析:选A 32 g O2的物质的量是1 mol,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 A,A错误;0.5 mol H2O 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5 mol×3×N A=1.5N A,B正确;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 A,C 正确;0.5N A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D正确。

6.与9.6 g S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2的质量为( )

A.9.6 g B.6.9 g

C.4.6 g D.2.3 g

解析:选B 9.6 g SO2的物质的量是9.6 g÷64 g·mol-1=0.15 mol,其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15 mol×2=0.3 mol,因此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2的物质的量是0.3 mol÷2=

0.15 mol,其质量为0.15 mol×46 g·m ol-1=6.9 g。

7.下列哪种物质所含原子数与0.3 mol H2O2所含原子数相等( )

A.0.6 mol CaO B.0.2 mol H2SO4

C.0.15 mol H3PO4D.0.4 mol MgCl2

解析:选C 0.3 mol H2O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3 mol×4=1.2 mol。A项,CaO是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不含原子,错误;B项,0.2 mol H SO所含原子的物质的

量是0.2 mol×7=1.4 mol ,错误;C 项,0.15 mol H 3PO 4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15 mol×8=1.2 mol ,正确;D 项,MgCl 2是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不含原子,错误。

8.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 3的氢分子。1 mol H 3和1 mol H 2具有相同的( )

A .分子数

B .原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解析:选A 1 mol H 3和1 mol H 2分子数均为N A ,原子数分别为3N A 和2N A ,质子数分别为3N A 和2N A ,电子数分别为3N A 和2N A ,故A 正确。

9.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分子数之比为______,硫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解析:SO 2与SO 3的氧原子数相同,根据最小公倍数可知,两者的个数比为3∶2时氧原子数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3∶2;根据n =m /M 关系式,两者质量之比为3×642×80=65

;分子数之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每个分子里含硫原子数相同,所以,硫原子个数之比也是3∶2。

答案:3∶2 6∶5 3∶2 3∶2

10.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物质:

①8 g CH 4,②6.02×1023

个HCl 分子,③2 mo l O 2。

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填写下列空白(填写序号):

(1)摩尔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H 4、HCl 、O 2的摩尔质量分别是16 g·mol -1,36.5 g·mol -1,32 g·mol -1,故顺序是①<③<②。

(2)8 g CH 4的物质的量: n (CH 4)=m CH 4M CH 4=8 g 16 g·mol

-1=0.5 mol , 6.02×1023

个HCl 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

故顺序是①<②<③。

(3)分子数目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故顺序同(2)。

(4)原子的物质的量:①中,0.5 mol×5=2.5 mol ;②中,1 mol×2=2 mol ;③中,2 mol×2=4 mol 。故顺序是②<①<③。

(5)1 mol HCl 的质量是36.5 g,2 mol O 2的质量是64 g ,故顺序是①<②<③。

答案:(1)①<③<② (2)①<②<③ (3)①<②<③ (4)②<①<③ (5)①<②<③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中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0.012 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N A个碳原子

C.1 mol水中含有1 mol氢分子和1 mol氧原子

D.1 mol Ne中约含有6.02×1024个电子

解析:选D 因为有些物质由分子组成(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由离子组成[如NaCl、Ca(OH)2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刚石等),A项错误;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

1023 mol-1,B项错误;水中不含氢分子,C项错误;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 mol Ne 中应含有10×6.02×1023个电子,D正确。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 g;

⑤HCl的摩尔质量等于1 mol HCl分子的质量;

⑥1 mol CO2中含有1 mol碳和2 mol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全部

解析:选D ①中,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②中,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结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③中,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mol-1;

④中,H的摩尔质量为1 g·mol-1;⑤中,摩尔质量与质量单位不同;⑥中,1 mol碳和2 mol 氧均未指明粒子种类。

3.下列哪种物质所含氢原子数与0.2 mol H3PO4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

A.0.4 mol H2O2B.0.3 mol H2SO4

C.0.6 mol CH3COOH D.0.3 mol HNO3

解析:选B 0.2 mol H3PO4中含有0.6 mol H。0.4 mol H2O2中含有0.8 mol H;0.3 mol H2SO4中含有0.6 mol H;0.6 mol CH3COOH中含有2.4 mol H;0.3 mol HNO3中含有

0.3 mol H。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

A.0.3 mol O2和0.3 mol H2O

B.0.1 mol H2SO4和3.6 g H2O

C.0.1 mol MgSO·7H O和0.1 mol C H O(蔗糖)

D .6.02×1023个CO 2与0.1 mol KMnO 4

解析:选C A 项,n (O)分别为0.6 mol 和0.3 mol ,错误;B 项,0.1 mol H 2SO 4中,n (O)=0.4 mol,3.6 g H 2O 中n (O)= 3.6 g

18 g·mol

-1×1=0.2 mol ,错误;C 项,0.1 mol MgSO 4·7H 2O 中,n (O)为1.1 mol,0.1 mol C 12H 22O 11中,n (O)也为1.1 mol ,正确;D 项,6.02×10

23个CO 2中,n (O)=6.02×1023

N A ×2=2 mol, 0.1 mol KMnO 4中n (O)=0.4 mol ,D 错误。

5.若1 g CO 2中含有x 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 .

144 mol -1 B .x 22 mol -1 C .3x 44 mol -1 D .44x 3

mol -1 解析:选D 1 g CO 2的物质的量为 1 g 44 g·mol -1=144

mol ,1 mol CO 2中含有3 mol 原子,即3N A 个。144 mol CO 2中含有344 mol 原子。即344×N A =x ,N A =44x 3

mol -1。

6.1.28 g 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A .64 g

B .64

C .64 g·mol -1

D .32 g·mol -1

解析:选C 1.28 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 =N N A = 1.204×10226.02×1023 mol -1

=0.02 mol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 =m n = 1.28 g 0.02 mol

=64 g·mol -1,C 正确。 7.a mol H 2SO 4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 .a 4b

mol -1 B .b a mol -1 C .a b mol -1 D .b 4a

mol -1 解析:选D a mol H 2SO 4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a mol ,N A =N n =

b 4a mol -1。 8.NO 、CO 2、N 2O 4三种气体分别都含有0.5 mol 氧原子,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2

B .4∶2∶1

C .1∶1∶1

D .1∶2∶4

解析:选B NO 、CO 2、N 2O 4三种气体分别都含有0.5 mol 氧原子,则根据三种气体的分子式可知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5 mol 、0.25 mol 、0.125 mol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2∶1。

9.12.4 g Na 2R 含Na +0.4 mol ,则Na 2R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含R 的质量为1.6 g 的Na 2R ,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据电离方程式Na 2R===2Na ++R 2-,得1 mol Na 2R 电离生成2 mol Na +,题目中有Na +0.4 mol ,则有0.2 mol Na 2R 。M (Na 2R)=m Na 2R n Na 2R =12.4 g 0.2 mol

=62 g·mol -1,M r (Na 2R)=62,求得A r (R)=62-2×23=16。已知m (R),根据n =m

M ,得n (R)=0.1 mol ,则n (Na 2R)

=0.1 mol 。

答案:62 g·mol -1 16 0.1 mol

10.19 g 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 2)中含有0.4 mol Cl -,则ACl 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A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ACl 2的化学式是________。

解析:19 g 某二价金属氯化物中含有0.4 mol Cl -,即19 g 某二价金属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则M =m n =

19 g 0.2 mol

=95 g·mol -1,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35.5×2=24,即ACl 2为MgCl 2。

答案:95 g·mol -1 24 MgCl 2

课时跟踪检测(四) 气体摩尔体积

1.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

B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不同

C .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D .气体的性质不同

解析:选C 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相等,而分子本身的大小又远小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故体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O 2与1 mol H 2的体积相同

B .1 mol O 2与2 mol CH 4的质量相等

C .1 mol H 2的体积是22.4 L

D .相同体积的H 2和O 2所含有的分子数相同

解析:选B 对气体,要比较体积的大小,除知道分子数多少外,还必须强调气体所处的状态,A 选项二者分子数肯定相等,但体积只能在相同条件下才一定相等。C 、D 选项中也与气体的状态(温度、压强)有关。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方法与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混合物分离的主要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与分液等;混合物分离的主要化学方法:沉淀法等。 需要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化学方法中需要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提纯及分离提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精确解读】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如下表: 分离和提 纯方 法 适用范围举例 物理方法过滤法固体与液体分离蛋白质的提纯 蒸发浓缩 法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提取食盐溶液中的NaCl 结晶、重结 晶法 混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和KNO3混合物分离蒸馏、分馏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乙醇和乙酸,石油分离

络合法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形成络合物分离Al2O3和ZnO 【精细剖析】 1.分离或提纯时,若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①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 ②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③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④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 ⑤易得,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 2.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 ①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 ②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 ③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 3.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固混合分离型: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 ②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③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④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包括(I)采用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Ⅱ)采用固体净化剂 时--用干燥管或反应管; 【典例剖析】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剖析】苦卤中含有溴,在酸性条件下通入氯气,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吹入空气,将溴分离出来,然后溴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HBr和硫酸,再通入氯气,生成溴,然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选B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项防止漏气。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解析:选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 解析:选B 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 C.蒸发皿D.酒精灯 解析:选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免外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解析:选A 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D不正确。 6.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解析:选D 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选D 由过滤装置可知使用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8.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KCl、NaNO3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解析:选C 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蒸发C.加热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目标: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怎样取用固体、液体? [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低、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知识点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和三氧化硫 (一)、硫(sulphur)(俗称硫磺) 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熔沸点都很低。 2、硫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Fe+S △ FeS 2Cu+S△CuS 2Na+S==Na 2 S Hg+S==HgS 与非金属反应:H2+S △ H 2 S 3C+S+2KNO 3===K 2 S+K 2 SO 3 +H 2 O ②还原性:S+O2点燃SO2 S+6HNO 3(浓) △ 2 SO 4 +6NO 2 +2H 2 O S+2H 2SO 4 (浓) △ 3SO 2 +2H 2 O ③歧化反应:3S+6NaOH===2Na2S+Na2SO3 +3H2O 3.用途:制火药、制橡胶、制高纯度硫酸、作医药 (二)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亚硫酐 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亚硫酸) ②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 2+ 2 NaOH == Na 2 SO 3 + H 2 O ;SO 2 + NaOH == NaHSO 3 [SO 2+ 2 NaOH == Na 2 SO 3 + H 2 O;Na 2 SO 3 + H 2 O + SO 2 == 2NaHSO 3 ]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CaSO3 (2)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SO2+2H2S === 3S↓ + 2H2O (3)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S O2+B r2+2H2O=H2S O4+2H B r S O 2+C l 2 +2H 2 O=H 2 S O 4 +2H C l 2KMnO 4 + 2H 2 O+ 5SO 2 === K 2 SO 4 +2MnSO 4 + 2H 2 SO 4 2SO 2+O 2 催化剂 加热 2SO 3 2H 2O+ SO 2 +2Fe3+=== 2Fe2++SO 4 2-+4H+ (4) 漂白性: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复色(生成物不稳定) (5) 用途:制H2SO4;作漂白剂;杀菌,消毒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C.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 D.“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NaClO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3 N A个电子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4、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氢氧化铁 D .碳酸和氨水混合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B .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 2SiO 3+CO 2+H 2O===2Na ++CO 2-3+H 2SiO 3 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4H ++SO 42—=====△ SO 2↑+CO 2↑+Cu 2++H 2O D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2AlO +2H 2O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 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 共存的是( ) A .Fe 3+、NO 3-、Cl -、Na + B .Ba 2+、Mg 2+、HCO 3-、AlO 2- C .NO 3-、Na +、K +、CO 32- D .NO 3-、K +、AlO 2-、OH - 7、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 的是( ) A .Fe 2O 3中含Al 2O 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 溶液然后过滤除去 B .CO 2中含有CO 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 的玻璃管且加热 C .Cl 2中含有HCl 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D .FeCl 3溶液中混有FeCl 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Cl 2 8、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B .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C .可以用玻璃瓶盛放NaOH 溶液 D .因为铁会与浓硝酸反应,所以铁罐不可以盛放浓硝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 〖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讲解〗在做这几个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1]-3

选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 ↑↓↑ ↓↓↓ ↑↑↑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1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2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4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5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_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全套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1)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4)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8)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10)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1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15)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17)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8)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1)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3)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5)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一课时)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二课时) (28)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 (30)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具体详细知识word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阅读 1、过滤和蒸发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 实验1-1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 结晶、升华、洗气等;P9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 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 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 例:C+O2=CO2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 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 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例题3、1mol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钠离子、1mol氢氧根、1molNH3又分别是多少 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 例5 amol硫酸分子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 P12 观察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