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时训练:3.3汽化和液化(2课时)(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时训练:3.3汽化和液化(2课时)(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时训练:3.3汽化和液化(2课时)(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时训练:3.3汽化和液化(2课时)(附答案)

第1课时汽化

1.汽化有蒸发、沸腾两种形式.

2.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大小、空气流动快慢和温度三个因素.

3.沸腾需要在特定温度下进行.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水温升高到沸点时不一定沸腾,因为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2.水的沸点是100 ℃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 ℃.

(茂名中考)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水温达到100 ℃时,水一定会沸腾

B.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提示】从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来解答此题.沸腾的条件是先达到沸点,然后继续吸热,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

【答案】 B

知识点1汽化

1.汽化是指物质从______态转化为______态的过程,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知识点2沸腾

2.沸腾是发生在液体______和______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腾需要在______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

3.水沸腾的特点是:______热量、温度______.

知识点3蒸发

4.蒸发只发生在液体______.在________温度下蒸发都可以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________的大小、________的高低、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

5.蒸发________热量,所以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 ℃

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

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4.(广东中考)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主要用来探究()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5.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无法煮熟食物,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______.

6.(长沙中考)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______(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________时要吸热造成的.

7.图甲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

C.第10 min后,水继续吸热

D.实验时的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8.(玉林中考)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9.如图是李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方格纸上做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下列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OA线段表明水在被加热过程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

B.AB线段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

C.沸腾时水的温度不足100 ℃可能是由于供热不足

D.实验过程中加热的时间为3 min

10.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产生冷气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速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11.如图所示,用注射器给沸腾的水打气加压,可以看见,水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气压增大,水的__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种原理来为人们服务的.

12.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热水,将A杯盖上杯盖,B杯敞开,如图所示.将它们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桌上,经过两个小时,____杯中的水温较低,这是由于这杯水

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更快所致.

13.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新题速递

14.(锦州中考)如图1所示是小明实验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______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3)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8 ℃,说明当时的气压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第2课时液化

1.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液化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进行,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不要误以为液化过程中产生的“白气”是“水蒸气”!“白气”的实质是小水珠、小水滴;而“水蒸气”是无色的.

(自贡中考)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提示】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镜面上发生了液化现象,变成液态水,附着在玻璃镜面上,过了一段时间,玻璃镜面上的液态水又变为水蒸气.

【答案】 B

【方法归纳】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从题意中获取信息,判断出物质的初始状态,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判断出物态变化名称,得出答案.

知识点1液化

1.液化是指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液化是______的逆过程,液化过程______热.2.使气体发生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 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液体在蒸发过程中__________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_________. 5.所有气体在温度__________都可以液化;所有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___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时__________热. 6.用酒精棉球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擦一擦,可看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有_________作用. 7.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_,而水_________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 8.酒精的沸点是78.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时_________使用酒精温度计. 9.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__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____. 10.我们家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利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储存的. 11.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____. 12.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液化成的___________.1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的缘故. 14.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15.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16.运载火箭中的氧和氢都是以________状态装在火箭里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________,便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18.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_形成的. 19.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时练习(含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练习 1.如图,某校初三同学正在举行升旗仪式,根据图片估计该旗杆高度为( ) A.4 m B.7 m C.12 m D.20 m 2.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小 B.比真实值偏大 C.不受影响 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3.关于测量长度、时间时产生误差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与测量工具有关 B.只与测量人有关 C.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都有关 D.与被测物体有关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 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1.3 m B.3.3 m C.4.8 m D.5.5 m 5.下列各过程最接近1 h的是( ) A.人眼迅速一眨 B.人正常步行5 km C.汽车正常行驶10 km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 6.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 ) A.2.5 km B.2.5 m C.2.5 dm D.2.5 cm 7.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4.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 A.cm B.km C.m D.mm 8.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掷实心球成绩为40 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

C.跳绳1 s跳100次 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 9.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补上合适的单位并完成单位换算: (1)半场足球赛时间45 = h= s。 (2)一间教室的高约3 = μm。 10.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 (2)课本的厚度是7.2 。 (3)课桌的高度是78 。 11.体育老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体育技能模拟考试。如图,停表显示的是一位同学跑完400 m 所用的时间,则该同学跑完400 m所用的时间为 s。 12.如图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填“甲”或“乙”)图, 物体A的长度为。 1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若干圈铜丝的长度为 cm。若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五次测量记 录分别是:75.1 cm、75.2 cm、75.1 cm、77.2 cm、75.3 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次。排除错误数据后,桌子的长度应记作。 15.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 d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 dm,那么: (1)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2)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原因是。 16.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填“A”或“B”),测出该物体 的长度是 cm。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汽化和液化 练习(有答案)

5.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眼镜片有时会出现起“雾”现象,干扰视线造成了不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视力。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正确的是() A.“雾”是气体 B.“雾”是汽化形成的 C.“雾”的产生过程放出热量 D.一段时间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2.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3.如图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冒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 C.地膜种植 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4.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图甲、乙和丙所示的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滴有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的酒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B.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C.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是否有关 D.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是否有关 5.如图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6.用相同加热器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乙两物质从0~6min内吸收热量相等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物理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 (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使用简单机械可以( ) A.省力 B.提高机械效率 C.省功 D.节省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都是为了省力 B.使用滑轮组时,省力的同时又省距离 C.螺丝刀的手柄越粗,拧螺丝时就越省力 D.公路桥引桥是个斜面,引桥越长越费力 3.(·娄底)用图12-23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 图12-23

4.(·雅安模拟)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12-24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图12-24 图12-25 5.(·内江模拟)如图12-25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较小 B.F2较大 C.F1、F2、F3的大小不能确定 D.如果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力F1、F2、F3做的功相等 6.(多选)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B.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C.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少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7.(·绵阳模拟)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 ) 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 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 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 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8.(·柳州模拟)如图12-26所示,质量可忽略的杠杆上所标的每一格长度都是相等的,O为支点,杠杆两边所挂的每一个钩码均相同,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图12-26 A.两边都减少一个钩码 B.两边的钩码下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C.左边钩码向右移一格,右边钩码同时向左移一格 D.右边钩码下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左边钩码同时向左移一格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判断。 2、了解汽化的其中之一形式——蒸发的概念 3、了解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和液体蒸发时要吸热。 技能目标:4、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严谨和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重点和难点: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对比实验的设计(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三、讲授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GOOD MORNING” 2、小实验:酒精的的汽化和液化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里面的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往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 引入课题:汽化和液化 二)、新课讲授 1、汽化和液化 板书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强调:汽化和液化是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的物态变化。 出示:冰水倒入烧杯,烧杯外壁出现小水珠,判断是什么现象?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烧杯壁液化而成。) [教师找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由学生解释,由此引出蒸发的概念。 2、蒸发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强调:任何温度下。 由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蒸发的实例。 设疑: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蒸发的快慢? 3、课内探究实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学生猜测: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的流通程度、液体的性质、湿度等 ③小组分工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附小组实验设计工作单) 汇报实验思路。设计对比实验就注意什么?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可控条件不同外,其他的条件必须要相同) ④实验验证猜测的正确性。 ⑤汇报结果,并结合课件展示。 结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⑥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饭店里的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的? 现代节水农业常用喷灌、滴灌技术取代以前的漫灌,节水50%左右,这是为什么? 设疑:相同质量的不同的液体(如酒精和水)蒸发的快慢一样不一样? (不一样)

浙教版科学七上《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白什么是汽化、液化。明白得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明白什么是沸点。 (3)明白蒸发能够致冷。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看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看分析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投影仪、硬纸片、毛玻璃、棉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教师将少量酒精抹在玻璃台上,提示同学们观看,过一会儿会发觉酒精专门快挥发了。

提问: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变干了; 学生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 (…………) 同学们,这些事例中的水哪儿去了呢? 二、新课教学。 像如此的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就叫做汽化,而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家里玻璃镜上经常显现的一片模糊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而凝聚的水珠,这种现象则叫做液化。 (板书)汽化和液化液态?气态(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沸腾,另一种叫蒸发,下面我们来探究沸腾现象。 进行实验:“观看水的沸腾” 引导学生提问: ①什么缘故要用热水?什么缘故要用硬纸板盖住? ②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700--800℃,内焰200--400℃),总结: ①水烧开了需要哪些条件? ②水沸腾时有什么特点(发生于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水沸腾后连续加热,水的温度有没有连续上升? ④水沸腾的条件:(a、温度达到沸点,b、连续吸热) 说明:同一种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就越高,在标准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课时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1.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只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B.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脚踢足球,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D.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必然静止 C.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D.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 3.中考体育测试“投掷实心球”项目中,当球被投出去向上运动时,如果球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球的运动情况是() A.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B.停在空中 C.掉到地面上D.减速运动 4.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A.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D.速度越来越慢 5.沿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过程中,小车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__力的作用。抛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铅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是由于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 6.质量为M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的滑块乙(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假设水平面足够长,那么两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将()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保持不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如图所示,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一次实验时让小车从棉布表面滑过,第二次实验时去掉棉布,让小车直接从木板表面滑过,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实验应将小车从斜面不同的位置释放 B.第一次实验中,应在斜面和水平木板上都铺上棉布 C.两次实验中运动的小车都会停下来,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从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小8.如图所示的小球从弧形斜槽上某处滚到A点时速度为1 m/s,方向为该点圆的切线方向。假如此时小球受到的力忽然都消失,小球的运动轨迹是() A.1B.2C.3D.4 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1]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吸收 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 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 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A. 减小 B. 水蒸发 C. 不变 D. 增多 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10、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气温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凝结成水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时训练: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时训练: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附答案) 1.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理解噪声. 2.控制噪声的途径. 1.不要误认为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一定就是乐音. 2.噪声在任何情况下不可能成为乐音,但乐音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能成为噪声. (十堰中考)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合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在教室周围植树 【提示】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地减弱噪声. 【答案】 D 知识点1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时会发出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和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知识点2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2.人们用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 知识点3噪声的控制 3.“无声手枪”的消声器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公路两侧植树造林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上耳罩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下列情况下产生的声音,不属于噪声的是()

A.教室里,同学们的琅琅读书声 B.看球赛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C.公路上,司机为了超车,不停按喇叭时的声音 D.图书室内,两个同学谈笑风生 2.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大小可知() A.此时的噪声使人失去听力 B.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第2题图 3.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第3题图 A.防止下雨时淋湿列车B.控制速度 C.阻断噪声的传播D.美化环境 4.(泉州中考)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 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5.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汽化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例2、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晾晒衣服是为了除掉衣物上的水分,将衣服摊开可增大表面积,阳光下温度高,通风处衣服上的水分可迅速蒸发,从而能使衣服很快变干。 例3、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什么? 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考虑,要减缓蒸发,就应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把沟渠输水变成管道输水,可以减小水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也大大减少;把输水管道埋在地下,可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比普通的沟渠灌溉减少了因水的蒸发而浪费的水。4、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共有实验八个,大多是学生亲自动手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5.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6.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性,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物理现象的物理道理。 教学准备 页 1 第 一、电教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火柴、自制三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热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纸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课题 实验: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教师:“液体”到哪里去了? 学生:液体变成气体到空气中去了。 实验: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教师:酒精到哪里去了? 学生: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 实验: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课堂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课堂练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单位 2.人用手抓住绳子提起一桶水,桶受到向上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手 C.桶 D.绳子 3.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有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者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C.只有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相互之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D.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当一个人站在坚硬的水泥路上时,水泥地面() A.发生了形变,受到了人施加的力的作用 B.发生了形变,受到了地面施加给人的作用 C.没有发生形变,因为地面太坚硬了 D.没有发生形变,因为人太轻了 6.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走路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7.甲、乙两位同学穿旱冰鞋,面对面站在地上,甲推乙一下,结果是() A.甲静止,乙被推开 B.乙静止、甲被推开 C.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 D.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乙的推力 8.下列关于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二、填空题

畅优新课堂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填空题 1.要测出某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____和____,然后由公式____求出其密度.质量可以用____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____或____测量. 2.观察量筒或量杯中液体到达的高度时,视线要跟液面____,如果液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以_______为准. 3.测盐水的密度实验时,除了盐水,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实验中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结果是____. 4.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 (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2)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3)用公式ρ=m/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4)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5)将一定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量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5.下面是小明同学在测量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帮他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顺序号排列出来._______ A.将m、V代入ρ=m/V中,算出铁块密度 B.将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V1V2数据算出铁块的体积V 6.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量程是____cm3最小刻度是____cm3,水的体积是______ cm3,物体的体积是____.图中右测是测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 g,此物体的密度是____ g/cm3,合____kg/m3. 7.李刚同学在配制盐水时,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调(左、右).天平调平后,其它操作都是正确的,称盐的质量时,使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a所示,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如图b所示,然后将盐倒入量筒中,待盐完全溶解后,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c所示,由此可知盐的质量是____ g,水的体积是____cm3,盐水的体积是____cm3,配制盐水的密度是____kg/m3.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练习册答案2020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练习册答案2020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 1米。千米。分米。厘米。 毫米。纳米。2、1mm。0.68。3测量值。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书粗心。4A。5B。6D。7D。8D。9C。10D。 11B。水平提升12偏小。13A。14B。15A。探索研究 16测出课本中厚度相同的100张纸的厚度为d,d/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17第一步,用细铜丝在铁钉上紧密缠绕n圈;第二步,将缠绕的细铜丝拉直,测 量它的长度L;第三步,根据公式D=L/nπ计算出铁钉的直径。第二 节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1运动。静止。2江岸。竹排。3船。江岸。 4位置。参照物。5A。6B。7B。8是相对于跑步机的跑道跑了2千米。 水平提升 9地球。24。10、静止、向北运动或向南运动(速度小于列 车的速度)。11C.探索研究12C。13(1)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以迅速 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2)能。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1、运动快慢。v=s/t。m/s。km/h。3.6。2B。3A。4C。5C。6D。7、4m/s 水 平提升 8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 的长短。9、3。15。10(1)从标志牌处到西大桥的流程为8km。(2)该路段车辆可行驶的速度为40km/h。12。 11C。探索研究12(1)大(2)匀速。13、(44*25m)/50s =22m/s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基础 知识 1、v=s/t。路程。时间。卷尺。停表2略。3(1)匀速。6。 (2)1.2。(3)小于。水平提升4(1)5min(2)72km/h。5、 80km/h。200km 。探索研究6(1)测出一盘蚊香的长度L; 测出长为 L1的蚊香燃烧时间t1;算出蚊香燃烧所用时间t 。 (2)t = Lt1/L1 第一章综合练习一、1、dm。cm。min。s。2、20。18。3、1.2米每秒。每秒通过1.2米的路程。4岸边。静止。5静止。后。后。6、1250。7、闪电。传播时间。停表。S=vt。8、白烟。 提升。12、29。二、9D。10C。11B。12B。13C。14C。15D。16A。17A。18B。19A。三、20、1mm。3.15。21、(1)0.6000。(2)20。(3)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保定市蠡县大百尺中学孔慧敏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 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和液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_知识点总结

汽化和液化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我们将了解汽化和液化这样一个互逆的过程,要正确区分汽化是吸热过程,而液化是放热过程,我们都有生活经验,被刚烧开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就是因为水蒸气要变成水,这是一个液化过程,要放出额外的热量,所以才会比开水烫伤严重。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注:理解汽化吸热其实很简单,我们把锅里的水不断加热,先是沸腾,然后蒸发,过一会就会“烧干”。这个过程就是汽化的过程,所以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注意:沸腾时,液体的温度是恒定的,理论上,水沸腾时温度恒定在100摄氏度,但实际生活中由于海拔原因,大多地方达不到100摄氏度。蒸发只在叶天的表面发生,并且这个过程是柔和的,并不那么惊天地泣鬼神。 2、沸腾【重点】 (1)沸腾现象:例-如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气泡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4)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 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 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 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 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 ,高于780C 时为气态)。 3、蒸发【重点】 (1)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 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蒸发与沸腾。 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属汽化,需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 说明:

八年级物理上 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 际 米◇. 国◇. 尔◇.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吸收 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 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 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A. 减小 B. 水蒸发 C. 不变 D. 增多 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练习 目录 第7章第1节力 第7章第2节弹力 第7章第3节重力 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8章第2节二力平衡 第8章第3节摩擦力 第9章第1节压强 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 第9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10章第1节浮力 第10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11章第1节功 第11章第2节功率 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11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2章第1节杠杆 第12章第2节滑轮 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

力 一、单选题 1. “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 A. 人 B. 卵 C. 石 D. 手 2.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 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 N B. 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 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 D. 甲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如图所示,天花板下用绳子吊着物体A,则对物体A施力的物体有( ) A. 天花板,绳子 B. 绳子,地球 C. 天花板,地球 D. 绳子,地面 4. 下列各要素中,不属于力的三要素的是( ) A. 力的方向 B. 力的大小 C. 力的施力物体 D. 力的作用点 5.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C. 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 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 A. 大小 B. 方向 C. 作用点 D. 以上都是 7. 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 完全相同 B. 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C. 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 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 8. 划艇比赛的运动员随着有节奏的号子声,大家齐心合力划动木桨使船快速前进的力是( ) A. 水对船的作用力 B. 人对木桨的作用力 C. 木桨对水的作用力 D. 水对木桨的作用力 9. 如图所示,固定着磁体的小车靠近固定着铁块的小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答案

三、汽化和液化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水可以变成气,像水变成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概念的识记,能够辨析教材中的概念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答案:汽化沸腾沸腾沸点蒸发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汽化__________是过程。 思路解析: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是吸热过程。 答案:蒸发沸腾吸热 3.液体在沸腾过程要不断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 思路解析:液体的沸腾是需要不断吸热的,但温度会保持不变。 答案:吸热保持不变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思路解析:“热风”说明了既能提高液体的温度,又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这些都是加快液体蒸发的主要因素。 答案:A 2.(2010湖北宜昌模拟)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汽”,这是() A.升华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 思路解析:夏天外界气温高,刚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温度低,会使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珠附在冰棒的周围,属于液化现象。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