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原理部分答案

造纸原理部分答案
造纸原理部分答案

绪论

简述造纸生产流程及任务

打浆——添料——纸料前处理和流送——纸的抄造和整理

a、打浆:对纸浆纤维进行必要的切短和细纤维化处理,以便取得生产纸或纸板所要求的物理性质和机械强度等性能。

b、添料:添加色料、填料、胶料、助剂等;为了减少墨水对纸的浸渍、改善纸的白度、不透明度和印刷性能、改变纸的颜色或色调以及赋予纸张特定的性质(例如提高干、湿强度等),需要在打浆的同时或在打浆后的贮浆池中加入胶料、填料、色料和其它助剂进行添料。

c、纸料前处理和流送:净化、精选、流浆箱中的布浆、整流、上网;

打浆、添料后的纸料中难免混入金属或非金属杂质、纤维束或浆团和空气,需要对纸料进行净化、筛选、脱气等前处理,以免影响成品纸的质量和给造纸过程带来困难。纸料的流体特性,使得纸料很容易输送到各个工段。

d、纸(纸板)的抄造和整理:净化、筛选、脱了气的纸料流送进入流浆箱,均匀分布在造纸机网部脱水,首先抄成湿纸,接着经过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切纸→选纸或复卷→打包→入库。

第一章打浆

1.什么叫打浆?

打浆——利用物理方法处理悬浮于水中的纸浆纤维,使其具有适应纸机生产上要求的特性,并使所生产纸张能达到预期的质量。

2.打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打浆前后浆料性质有什么变化?打浆的主要任务:(一)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性(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和胶体性质),以保证纸页的抄造质量。

(二)通过打浆调节和控制纸料在网上的滤水性能,以适应造纸机生产的需要,使纸页获得良好的成形,改善纸页的匀度和强度指标。

打浆作用的性质:打浆是物理变化,打浆作用对纸浆产生的纤维结构和胶体性质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并不引起纤维的化学变化或产生新的物质。

注:打浆作用会使纤维表面暴露一些新的基团,但这是纤维本身原有的,与化学变化无关。

3.打浆对纤维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六种主要作用:(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二)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三)吸水润胀(四)细纤维化(五)横向切断或变形(六)产生碎纤维片4.纤维结合力有哪几种?试用氢键理论解释纸页的强度是如何获得的?

纸的强度取决于①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②纤维本身的强度③纸中纤维的分布和排列方向,而最终决定纸页强度的,是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

纤维的结合力有四种:氢键结合力;化学主价键力;极性键吸引力;表面交织力

其中,氢键的结合力最重要,与打浆的关系最密切。打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氢键结合力,从而提高成纸的强度。

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通过水分子形成的水桥连接

氢键理论认为,水与羟基极易形成氢键。经过打浆的纸料纤维,可以通过偶极性水分子与纤维形成纤维-水-水-纤维的松散连接的氢键结合。

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I)----单层水分子形成的氢键结合

当纸料在网上滤水后,经过压榨进一步脱出水分,使两纤维间的距离靠拢,在纤维间形成了比较有规则的单层水分子连接的氢键结合,即纤维-水-纤维的氢键结合。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II)----过程完成,形成氢键结合

纸页经加热干燥进一步脱除水分,水分蒸发时,纤维受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纸页收缩,纤维进一步靠拢,从而使纤维素分子间的羟基距离小于2.8 ?,最终形成了氢键结合,即纤维-纤维间的氢键结合 氢键理论认为,打浆过程的机械作用增大了纤维的外表面,游离出大量极性羟基(-OH+),水与羟基极易形成氢键结合,形成极性水分子的胶体膜,当水分子蒸发时,相邻纤维间的羟基通过相面结合,从而将纤维结合在一起。这就是纸张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氢键形成的条件:有游离羟基的存在;两羟基之间的距离在2.8 ?以内。

纤维的吸水润胀和细纤维化,都会使纤维的游离羟基增加,促进纤维间的氢键结合,从而提高纸页的物理强度。

7.目前打浆设备分为哪几种类型?

间歇式主要是槽式打浆机;连续式主要有锥形磨浆机、圆柱磨浆机、圆盘磨浆机

8.打浆有哪几方式?

根据纤维在打浆中受到不同的切断、润胀、及细纤维化的作用,将打浆方式分为四种类型:长纤维游离状打浆、短纤维游离状打浆、长纤维粘状打浆、短纤维粘状打浆。

9.低浓打浆和高浓磨浆的原理是什么?

低浓打浆:主要靠刀片直接对纤维进行冲击、剪切、压溃和摩擦。

高浓打浆原理:与低浓打浆相比,高浓打浆作用不是靠磨盘直接作用于纤维,而是依靠磨盘间高浓浆料间的相互摩擦、挤压、揉搓和扭曲等作用使纤维受到磨浆,同时产生大量的摩擦热,使浆料软化,有利于浆料的解离。

11.什么叫打浆度?

打浆度,反映浆料脱水的难易程度,综合的表示纤维被切断、分裂、润胀和水化等打浆作用的效果。

13.打浆对纸张性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强度(裂断长,撕裂度,耐折度,耐破度)曲线随着打浆度升高出现转折现象?(1)打浆对纸页性质

a) 打浆性能曲线逐步上升(如纤维的结合力、紧度和收缩率); b) 与结合力成正比的强度指标,都是先升后降(各种强度曲线);

c) 与纸页致密程度有关的指标,均随打浆程度加深而下降(如纤维平均长度、透气度和吸收性)。

(2)打浆存在一组基本矛盾:就是纤维的结合力和纤维的平均长度。随着打浆度的提高,纤维的结合力不断上升,并有利于提高纸页的各种强度。但另一方面,随着打浆度的继续提高,纤维的长度不断减短,使纸页的各种指标下降。

(3)打浆与纤维结合力的关系:

随着打浆度的增加,纤维润胀和细纤维化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增大,游离出更多的羟基,促进纤维间的氢键结合,使纤维结合力不断上升。

曲线特征:初期上升很快,逐渐缓慢达到最高点。(一)裂断长

主要受纤维间结合力和纤维平均长度的影响。同时与纤维的交织排列和纤维自身的强度等也有关。曲线特征:初期上升很快,中期缓慢并达到最高点,后期下降。

(二)撕裂度:主要受纤维平均长度的影响,其次是纤维结合力、纤维排列方向、纤维强度和纤维交织情况等。

曲线特征:初期上升很快,中期缓慢并达到最高点,后期下降。(比耐折度下降要早)(三)耐破度 (Bursting Strength)----纸页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主要受纤维间结合力和纤维平均长度的影响。同时与纤维的交织排列和纤维自身的强度等也有关。曲线特征:初期上升很快,中期缓慢并达到最高点,后期下降。

比裂断长的曲线下降早一些,因为纸张在破裂时,不仅受到拉力,同时也受到撕力作用的影响。

(四)耐折度---纸页在一定的张力下承受180度往复折叠的次数。

主要受纤维平均长度、纤维间结合力、纤维在纸页中的排列,纤维本身的强度和弹性等。曲线特征:初期上升很快,中期缓慢并达到最高点,后期下降。(与耐破度曲线相似,转折点出现的更早些)

第二章造纸化学品及其应用

2.施胶的方法有哪几种?纸内施胶(浆内施胶);纸面施胶(表面施胶);双重施胶(浆内和表面均施胶)

5.掌握松香施胶剂的施胶机理(用接触角理论解释纸张施胶后为什么能抗水?用配位理论解释胶料是如何附着在纤维上的?施胶效应是如何完成的?)有哪些影响施胶效果的主要因素?施胶效果的产生--接触角理论 p67 图、公式

液滴能否在纸面产生扩散使纸润湿主要取决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和液滴本身的内聚力之间平衡关系;内聚力是液滴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质,一般不予改变。唯一的方法是降低纸面对液滴的附着力。而内聚力

与附着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主要决定于液滴与纸面两相间接触角的大

小。 sv = sL + Lv cos 则

cos = ( sv- sL )/ Lv当 > 900时, cos < 0,表面不润湿;为使表面不润湿,则应

使 sv- sL < 0即降低纸面的 sv。

配位理论认为,施胶效应是水合铝离子、松香酸和纤维素进行络合反应的结果。松香胶料中的松香酸阴离子能与水合铝离子作用生成不同结构的松香酸铝共沉淀物水合松香酸铝,带正电的水合松香酸铝络合物被带负电荷的纤维所吸附,与纤维表面的羟基阴离子其络合作用,使松香胶料定着在纤维上,或先被两个松香酸李子所取代再与纤维络合。三个方程式P74 施胶效应的完成——配位理论施胶效应的最后取得是在纸页干燥过程中完成的。松香胶料是两性分子,松香胶沉淀物定着到纤维表面之后,只有发生内取向,使非极性的疏水基团朝外形成定向的规则排列,才能降低纸面的自由

能,取得抗液性施胶效果。配位理论认为:水合铝离子能产生羟连反应,所以水合松香酸铝沉淀物在干燥过程也能产生羟连反应,使单铝变成双铝结合,逐渐失掉配位水,形成网状的凝聚物而连结在一起。

水合松香酸铝又能与纤维素的羧基构成配位键,在干燥过程也产生羟连反应,形成没有活性的大分子,使松香胶沉淀物获得稳定的内取向,从而使纸面自由能降低,获得抗液性能。 6.什么是中性施胶和中-碱性造纸?有什么优点?

中性施胶是指在pH值大于6的弱酸性,接近于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施胶。中-碱性造纸是指在接近于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进行抄纸。中性施胶剂就是为适应中性或碱性抄纸而发展起来的。

7.纸张加填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常用填料:滑石粉(Talc)、瓷土(又称高岭土

(Al2O3·2SiO2·2H2O))、碳酸钙(1)、改变纸的光学性质

通过改变折光率和光散射系数,增加纸页的不透明度和亮度,并防止透印。

(2)、改善纸页的表面性能和印刷适性

加填可以改善纸页的平滑度和匀度,提高纸页的吸收性和吸墨性,并降低纸页的保水性和变形性。(3)、赋予纸页某些特殊功能

如卷烟纸加碳酸钙,改进透气性,调节燃烧速度。导电纸加入碳黑,以获得导电性。(4)、节省纤维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填料的价格是几角钱1kg,而纤维原料的价格是几元钱1kg。因此加填可大大节约纤维用量,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当然,填料的加入量也不能过大,否则会大大降低纸页的强度指标。(5)、填料有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树脂,使纸浆中的树脂不致凝聚成大粒子,因而有助于克服树脂障碍。

加填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加填的纸张,由于填料分散于纤维之间,使纸的结构疏松多孔,减少了纤维间相互的接触和氢键结合,使纸页的物理强度下降。加填使纸张印刷时掉粉掉毛现象增加。加填会降低纸张的施胶度,尤其是碱性填料对酸性施胶的危害更大。

8.填料留着率有哪些表示方法?影响填料留着率有哪些主要因素?试述填料的留着机理。 (一)填料留着率

填料总留着率指保留在纸页中的填料质量与加入纸浆中填料质量的比。单程留着率比总留着率低。 影响单程留着率的主要因素有车速、上网纸料浓度、纸页厚度、网案振动、脱水元件性能、真空抽吸程度、成形网形式与特点以及浆料性质等。 影响总留着率的主要因素是白水的循环使用情况。

(二) 填料留着机理

填料的留着受纸料脱水过程中吸附、过滤、沉积以及絮凝等综合影响。

1、机械截留说:

认为填料是由机械过滤作用,截留在纸浆滤层内的。因而纸张的定量越大,纤维的滤层越厚,填料的颗粒越大,则留着率也越高。但无法解释细小颗粒留着率高的原因。

2、胶体吸附说:

认为填料粒子在水中带有负电荷,并吸附铝离子转变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纤维吸附并沉积在纤维的表面上。在等电点附近,胶体易于絮聚,从而利于填料留着。

综上所述:填料的留着是机械截留和胶体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胶体吸附作用为主。即颗粒较大的填料是靠机械截留作用而留着,颗粒较小的填料是靠胶体吸附作用而留着。

9.染色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染料有哪些种类?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些?染色和调色的目的和作用

a) 为了生产颜色纸需进行染色。

b) 生产白纸需对纸页进行调色,以使得每批产品的色调趋于一致。 c) 对某些纸种,需要提高白度,因此需加入增白剂增白。

染色:指在纸浆或纸张中加入某些色料使纸能有选择性地吸收可见光中的大部分光谱,不吸收并反射出所需要色泽的光谱。

用于造纸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纸张染色方法分:浆内染色(间歇染色、连续染色)、纸面染色(浸渍法、压光法和涂布法)

10.增白剂的作用机理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其化学组成为二氨基二苯乙烯的衍生物或盐类,是含有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荧光增白剂结构中含有:激发荧光的胺基磺酸类基团、能吸收紫外光的芳香胺和脂肪胺及其衍生物的基团、还有能增强牢固性能的三聚氰氨基团

荧光增白剂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可吸收紫外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的蓝色或红色的荧光。

在浆料中,这些荧光能对橙黄或浅绿起补色效应而产生显白效果。因此荧光增白剂对纸浆的作用只是一种光学作用,并未对纸浆起漂白或染色作用。

11.什么是湿纸强度,湿强度?各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湿纸强度是指纸页抄造过程未经干燥的湿纸页的强度,湿纸强度主要取决于组成纸页的纤维之间的摩擦力。

纸页的湿强度是指经干燥后的纸张再被水润湿完全饱和后所具有的强度,或称再湿强度。。

12.湿强树脂增湿强作用的机理是什么?(1)、保护原有的纤维间的结合。该机理认为,湿强剂在纤维周围形成一个交错的链状网络结构,阻止纤维的吸水润涨以保持原有的纤维间的氢键结合。(2)、产生新的抗水纤维结合键。该机理认为,湿强剂与纸浆纤维交联形成了新的共价键、氢键等抗水结合键,从而增加了纤维结合强度。

在实际应用中,湿强剂的增强是通过上述两种机理的综合作用来体现的。

13.干强剂增强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1)干强剂能有效地增加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

如淀粉的自由葡萄糖羟基参与了纤维表面纤维素分子的氢键的形成,因此淀粉的加入增加了纤维间结合面上的氢键数量,从而增加了纤维间的内部结合强度。(2)、其次是改善纸页成形,这可以

提供更均匀分布的纤维之间的结合。(3)、此外当增干强剂能够提高细小纤维留着和纸页滤水时,可以改善湿纸页的固结。

14.助留和助滤机理是什么? (一)助留机理

(1)Zeta电位电荷中和助留

纸浆和大多数填料具有负电荷表面,加入阳离子助留剂后,减少了纤维与填料之间的排斥力,从而得到了较好的吸附和留着。

(2)嵌镶结合助留(补丁机理 Patching)

阳离子型聚合物的强阳电荷抢先吸附部分细小组分,形成局部区域阳电荷性,这些区域再吸附带阴电荷的细小组分,从而产生镶嵌留着。

(3)形成桥联物助留(Bridging Flocculation)

具有足够链长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在纤维、填料粒子等空隙间架桥,并形成凝

聚。(二).助滤机理(1)电荷中和

阳离子型助留助滤剂能降低纤维、填料等的表面电荷,致使纤维和填料中充满水的结构受到破坏,使其表面定向排列的水分子被扰乱而容易释放出来。(2)凝结与絮聚

阳离子型助留助滤剂能促进纤维和填料凝聚,使纤维和填料的比表面积降低而加速了脱水作用。

15.纤维分散的意义?纤维分散剂的作用原理

①赋予纤维表面电荷,使纤维间产生斥力(阴离子分散剂)。

②吸附在纤维表面,相当于在纤维表面附着了一层薄薄的润滑膜,起到了水溶性润滑剂的作用,减少了纤维间的摩擦力,减少了纤维间相互黏着的机会,使纤维相互滑过而不致缠结。

③分散剂的加入使得浆水的黏度增高,浆液黏度的增加大大限制了纤维在水中的运动自由度,使纤维不相互接触,减少了纤维间的絮聚,改善了纤维成形交织的能力。

16.纸料消泡和除气的意义是什么?消泡剂和除气消泡剂有哪些种类?(一)泡沫的产生

当使用洗涤不良的纸浆或不合理的施胶、在酸性系统中使用碱性填料等,均会造成纸料中产生泡沫,对生产操作和纸页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二)纸浆中气泡的危害--降低滤水速度、造成纸页针眼消泡剂种类:溶剂型消泡剂;油型消泡剂和乳液型消泡剂

17.产生腐浆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浆料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养料物质,尤其在炎热的季节和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细菌繁殖更为迅速。在纸料和白水流经的各种设备和管线中,如不经常清洗,极易产生腐

浆。腐浆落入浆料中会引起纸页的断头或产生纸病等

18.什么是造纸生产过程的树脂障碍?如何控制?

由于纸浆中带有的一些溶于中性有机溶剂的憎水性物质以多种形式沉积在设备的表面上而带来的。生产中控制树脂障碍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控制法、工艺控制法和生物控制法。

21.什么是造纸湿部化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造纸湿部化学是造纸配料各组分的表面和胶体化学。

造纸湿部化学是论述造纸配料中各组分在纸机网部滤水、留着、成形以及在白水循环过程中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关系到纸机操作性能和最终产品(纸和纸板)的质量。

造纸湿部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造纸湿部化学作用基本原理;造纸湿部化学助剂;造纸湿部化学测量和过程控制。

23.湿部化学控制对纸张性能的影响有哪些?

(1)结构性质 (定量、厚度、成形、方向性、两面差、多孔性、粗糙度及尺寸稳定性等)

(2)机械性质 (抗张强度、撕裂强度、耐破强度、挺度、耐折强度、内结合强度和表面强度等) (3)表观性质 (颜色、白度、不透明度和光泽度等) (4)屏蔽和阻抗性(抗水、抗油性等)

(5)持久性(耐久性、褪色及化学稳定性)

24.湿部化学控制对纸机运行性能有哪些影响?

湿部化学对纸机的运行性能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一方面,湿部化学能被用于提高滤水性,减少进入的空气和泡沫,保持纸机清洁,以及使循环白水的固含量下降。另一方面,当湿部化学失控时,会产生纸机沉淀、结垢和气泡痕,降低滤水性、纸机洁净度和压榨效率。

第三章供浆系统和白水系统——书本思考题

2.纸料悬浮液流动过程的湍动形式有哪几种类型流动状态:可分为塞流、混流和湍流三种基本状态。湍动形式:低强微湍流、高强大湍流、高强微湍流。

3.纸料的供浆系统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供浆系统:在纸料制备系统后至抄造前,对纸料进行的一系列处理过程。

组成:供浆系统从造纸机车间的成浆池开始至造纸机流浆箱布浆器的进浆口为止,由调量、稀释、除气、净化、筛选、消除压力脉冲和纸浆输送等部分组成。

5.简述纸料调量和稀释的目的

调量:按造纸机的车速和定量的要求提供连续不断的稳定的供浆绝干量

稀释:按照造纸机抄造的要求,将纸料稀释到适合的浓度,以便在抄纸过程中形成均匀的湿纸页。 7.纸料进入流浆箱之前,筛选和净化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目的:筛选:除掉纸浆中相对密度小二体积大的杂质,如浆团、纤维束、草屑等。

净化:除掉纸浆中相对密度大的杂质,如沙粒、金属屑、煤渣等。

净化和筛选的作用是除去纸料中残余的杂质,并制成均匀分散的纤维悬浮液。

10.简述浆料中结合气体和游离气体的危害 1)游离状态空气

a. 改变纤维的比重和浆料的可压缩性、脱水性;

b. 产生泡沫;

c. 使纤维的比重减轻,产生浮浆,造成在网上出现纤维团和定量不均。

d. 使纸张的质量下降

2)结合状态空气:能够造成泡沫,并降低成形部的脱水率; 3)溶解状态空气:对纸料性质影响不大。

11.纸料为什么需要除气?除气的方式有哪些作用:(1)、避免在造纸机流浆箱产生泡沫,并把不含气泡的纸料喷射到成形部,从而改进纸页成型,解决纸页中出现的泡沫点,针眼等纸

病。(2)、由于没有气泡和纤维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到流浆箱中纸料的絮聚易于分散,有助于改进

纸页匀度。(3)、使管道系统脉动的幅度较低,使纸页的定量更加稳定。(4)、加快成形部的脱水,增加成形部的脱水能力。除气的方法:预防、排除。

(1)、化学除气(如加表面活性剂):用物化的方法除去纸料中的空气;将添加剂加入到纸料和白水中,使小气泡破裂而变成大气泡,从而从纸料或白水中溢出。(2)、机械法:高压水、热蒸汽、脱气设备(如脱气罐)。

13.常用的造纸白水处理的方式有哪些?白水循环利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白水的循环与使

用(一).短循环

从网部脱除的部分白水,又回用于稀释进入流浆箱的浆料,这个称之为“短循环”。将富含纤维的部分白水送回短循环,而将纤维含量很低的部分白水溢流到长循环去。(二)长循环长循环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物料和热量的利用。长循环系统包括损纸系统、白水回收装置、温度控制系统、更换纸种、物料损失、热损失、生产废水等。

(三)白水的分级处理——图3-19为造纸车间白水循环分级的示意图根据白水浓度的高低划分为三级循环来回收利用。第一级循环是网部的白水,用于冲浆稀释系统。

第二级循环是网部剩余的白水和喷水管的水等经白水回收设备处理,回收其中物料,并将处理后的水分配到使用的系统。

第三级循环是纸机废水和第二级循环多余的水,汇合起来经厂内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并将部分处理水分配到使用的系统。

白水封闭循环的原则——纸机排出来的的白水直接或者经过白水回收设备进行固体物料的回收后进入纸机系统循环在利用。

白水回收方式:过滤法(浓缩机、脱水机、多圆盘过滤机等)、气浮法(气浮白水回收机)、沉淀法(沉淀池、沉淀塔、沉降器)

14.纸页纵向定量波动的概念

纸页纵向波动的概念:是指纸页抄造过程中纸页纵向定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况。

第四章纸浆流送与纸页成形

1.纸料上网的作用是什么?流浆箱的任务是什么? (一)纸料流送的作用

纸料流送的作用是按照纸机车速和产品的质量要求,用流送设备将纸料流均匀、稳定地沿着纸机横幅全宽流送上网,为纸页以良好的质量成形提供必要的前期条件。 (二)纸料流送设备——流浆箱的任务

(1)沿着造纸机全宽,均匀、稳定地分布纸料,保证压力均布、速度均布、流量均布、浓度均布和纤维定向的可控性和均匀性。并将上网喷射纸料流一最适当的角度送到成形部最适合的位

置。(2)有效地分散纤维,防止纤维絮聚。

(3)按照工艺要求,提供和保持稳定的上网纸料流压头和浆速关系,并且便于控制和调节。

.流浆箱由哪几部分组成?

流浆箱由布浆装置、整流装置和上网装置等3部分组成。

布浆器——纸料的分布装置;堰池——纸料的整流装置;堰板——纸料的上网装置。

3.当今流浆箱有哪些类型?

以上网纸料流的流送和控制方式来分可归纳为五大类:

①敞开式流浆箱;②封闭式流浆箱;③水力式流浆箱;④多层成形流浆箱;⑤用于高浓纸料上网成形的高浓流浆箱。

6.流浆箱的堰板有哪几种形式?

堰板传统上可以分为收敛式堰板、垂直式堰板和结合式堰板三种。

7.纸页成形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成形部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 (一) 纸页成形的目的

纸页成形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控制纸料在网上的留着和滤水工艺,使上网的纸料形成具有优良匀度和物理性能的湿纸幅。

(二)成形部的任务和要求

主要任务:使纸料尽量地保留在网上,较多地脱除水分并形成全幅结构均匀的湿纸幅。

要求:纸料在网上应该均匀分散,使全幅纸页的定量、厚度、匀度等均匀一致,为形成一张质量良好的湿纸幅打下基础。湿纸幅经网部脱水后应具有一定的物理强度,以便将湿纸幅传递到压榨部。

9.纸页成形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成形机理是什么?

纸页成形过程是指纸浆悬浮液在成形网上脱出大部分水分而形成湿纸幅的过程。其基本过程包括滤水、定向剪切和湍动。

(1)滤水是指成形过程中的纤维悬浮液中的水分借重力、离心力和真空吸力等排出的过程。滤水是水通过网或筛的流动,其方向主要是(但不完全是)垂直于网面的,其特征是流速往往会随时间起变化。滤水的主要作用是纤维悬浮体的脱水,使悬浮体中的纤维沉积到网上成为沉积层。滤水的包含两种机理:过滤与浓缩。

(2)定向剪切是在未滤水的纤维悬浮体中具有可清楚识别形态的剪切流动。它以流动的方向性以及平均速度梯度为特征。定向剪切具有分散作用,定向作用和浓集作用。

(3)湍动从理想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未滤水的纤维悬浮液中流速的无定向波动。实际上,在纸页的成形过程中,湍动扰动可列为湍动流型者,并非真是无定向的。只不过他不足以产生显著的定向剪切,因此对纸页结构的影响近似真正的湍流。湍动的主要作用是:分散纤维网络,并在有限的程度上使纤维在悬浮体中易动,从而降低悬浮体的絮聚程度,以及作为定向剪切衰减的手段。

11.长网成形器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

胸辊、成形板、案辊、刮水板(又称为案板)、湿真空箱、干真空箱、伏辊、封闭引纸装置、成形网

13.案辊,案板的脱水机理及其比较(脱水过程、成形与扰动的关系)

案辊脱水机理p206 + 案辊对纸页扰动与纸页的脱水和成形:湿纸经过案辊时,经受了两次垂直方向的脉冲变化,使纸料产生扰动,这对纸页的成形和脱水有重要影响。

a. 对低速纸机,这种扰动比较缓和,可以促使纤维分散,减少纤维絮聚,对纸页成形有利;

b. 对高速纸机,案辊脉冲作用所产生的扰动过于强烈,形成强烈的洗出作用,对纸页的脱水和成形不利。

案板脱水机理p208 + 在案板的脱水过程中,从网面到案板的斜面之间由于各层水膜的速度不同,使水膜内部产生剪切力,并由此形成很多小的涡流,给网上的纸料产生相应的扰动,有助于改善纸页成形,并形成了案板的压力脉冲;案板与案辊压力脉冲相比:

a. 与案辊相比案板的压力脉动没有明显的压力最高点;

b. 案板的真空抽吸区比较长,真空度也较低,抽吸力量小;案板脱水较为缓和; c、案板的块数多,频率高,真空区长,总脱水量大于案辊。

15.什么是浆网速比?浆网速比对纸页成形质量有何影响?

浆速与网速的关系一般用浆网速比表示,该速比是指纸机流浆箱唇口喷浆速度和纸机成形网运行速度的比率。VM= ?VC,? 为浆网速比, ?值对纸页的成型、脱水和成纸质量均有密切的关

系。 ? =1,网对纸料无剪切力,纸料着网时扰动小,纤维在网上容易絮聚,成纸匀度差。夹网造纸机,?取1。 ?大于1时,浆速大于网速,但过大的速度差,容易出现浆料翻滚、纤维卷曲;对滤水快的游离状料, ?过大,会造成“浆道子”。

?小于1,形成的纸页有较好的匀度。但过小,会使纤维的纵向排列加强,导致纵横拉力比增加。同时纸张的多孔性和柔软性也变差。

17.园网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传统式圆网造纸机的网部由网笼、网槽和伏辊构成。

网笼:网笼的直径在900~2000mm之间。网笼的直径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抄造速度;网笼的转速越慢,则有利于改善纸页的成形。

网槽:网槽是由流浆箱和圆网槽组成。伏辊:毛毯伏辊和橡胶伏辊

18.传统圆网机网槽有哪几种典型结构?

纸料的上网形式:a. 顺流式;b. 逆流式;c. 侧流式。

23.高浓成形与普通成形是如何区分的?试述纸页高浓成形的技术特点和主要用途

主要根据纸浆上网的浓度进行区分。普通成形的纸浆上网浓度一般在0.1%~1.0%;

高浓成形:一般将上网浓度大于1.5%的成形操作。意义:高浓成形可节省大量的造纸用稀释水,并由于纸浆流量减少而节省了大量的输送能量。同时,高浓成形的特殊成形方式,使得纸页中填料和微细组分的留着率增加,并赋予纸页以特殊的结构和强度特性。

高浓成形技术主要用在制造高级纸、瓦楞纸、折叠箱板纸、浆板等

第五章纸页的压榨与干燥

1.如何理解压榨工艺对纸页的所谓“固化”作用?

纸页强度理论认为,纸页的强度来自于植物纤维间的氢键结合,而其结合的前提是纤维素分子之间的距离足够近(0.28nm以内)。

在纸页固形物含量为10%~25%时,植物纤维间的氢键开始形成。

当纸页的干度在25%左右时,湿纸幅强度总可见到一个明显的拐点,这是纸页强度由表面张力控制开始向氢键结合形成的转变点。

还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氢键结合在湿纸幅干度为40%以上时才开始发生。经过压榨后,湿纸幅的干度约从20%提高到40%左右(现代纸机可提高到约50%),湿纸幅的强度也大大提高,这一

过程称为对纸页的固化作用(consolidation),即通过进一步脱水使湿纸页定形并具有较高的强

度。 2.什么是压榨辊的中高度和偏心距?

中高度:压辊中高指的是上下压辊的中部直径较大,沿两侧直径逐渐减小的特性。偏心距:上下两压辊的中垂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两辊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称为偏心距 3.压榨辊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

平辊压榨;真空压辊;沟纹压辊;盲孔压辊;衬毯压榨;宽压区压榨 4.什么是宽区压榨?

宽区压榨:也称为靴式压榨或靴形压榨。这种压榨有很宽的压区,纸页在高压力下有较长的停留时间;其关键部件是固定的靴形加压板和不透水的合成胶带,靴形板用润滑油连续润滑,压力维持时间是传统压榨的8倍, 实现了压榨脱水的重大跃进。

5.试述横向脱水机理和垂直脱水机理的差别,如何根据上述机理强化压榨过程效率?横向脱水机理:p260-261 平辊压榨

横向脱水机理:普通压榨中压区中主要的压力梯度是存在于和压区相垂直的方向(即X-X方向),因此从湿纸中压出的水是沿着水平方向流动,即只能横向反着毛毯运行的方向透过毛毯行走。

垂直脱水机理:第一区:从湿纸和毛毯进入压区开始,到湿纸水分达到饱和为止。从湿纸中压出来的主要是空气,不产生流体压力,湿纸的干度变化不大,压力都用在压缩湿纸和毛毯的纤维结构。

第二区:湿纸饱和点到压区中线,或者说总压区压力曲线的最高点。湿纸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流体压力增加,从湿纸中压榨出来的水进入毛毯,使毛毯含水量达到饱和,因而产出流体压力,把水压到毛毯下层的空隙中。

第三区:从总压区压力曲线的最高点到纸的最高干度点。总压力曲线下降。第四区:从湿纸开始膨胀变为不饱和到它离开压区为止。压力解除,湿纸回湿。

水流速度低,脱水距离长,阻力大,脱水效果差,易产生压花(压溃)现象。垂直脱水方向压力梯度下脱水路径短,脱水快,对压榨效果决定作用是流体压力梯度,机械压力是条件

(一)提高湿纸幅温度——升温压榨 (二)减少排水阻力——双毯压榨(三)增加停留时间——宽压区压榨(四)长压区压榨

6.湿纸页从伏辊造纸网传递到压榨部有哪几种引纸方式?什么是剥离角,剥离点?开放式引纸;封闭式引纸(包括粘舐引纸/真空引纸) 剥离角(take-of angle):是纸幅从网、毯或滚筒上被揭离时纸幅与网、毯或剥离点处滚筒切线之间的夹角。剥离点:湿纸幅离开伏辊的位置。

7.干燥部的烘缸排列型式主要有哪几种:单排烘缸排列型和双排烘缸排型

8.烘缸干燥区的划分和特点四个不同的干燥区:

ab区,贴缸干燥区,湿纸页从烘缸表面吸热;

bc区,压纸干燥区,该区热量传递最多,蒸发水量对低速纸机和高速纸机分别达80~85%和60~65%;

cd 区,也是贴缸干燥区,湿纸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单面自由蒸发;

de区,双面自由蒸发干燥区,纸页在该区温度下降(高速纸机达12~15度)。特点:

1)纸的干燥都有一个升温、降温、再升温的循环过程。 2)沿着纸幅的横向水蒸气排出速度不同,两边>中间

9.干燥部的通气方式有哪几种?单段通气;多段通气(一般三段通气)

10.试述常用烘缸冷凝水的排除方法:汲管和虹吸管

11.试述水环形成与破裂过程

水环的形成:随着纸机车速的增加,冷凝水在缸内形成水环,随着烘缸一起回转,水环愈积愈厚,到了临界厚度,水环破裂。

水环的形成和破裂,引起烘缸传动电机负荷的变化。 12.干燥时纸页收缩的原因及各向的收缩程度

纸机干燥的纸,主要是在厚度上产生收缩(50~200%),厚>横向>纵向;纸的横向收缩是两边大,中间小;

收缩原因:a. 纤维本身 b. 纤维间

a. 纤维具有脱水性脱水单根纤维收缩纸页收缩;

b.水蒸发表面张力使纤维靠

近形成氢键纸页收缩 13.干燥部的通风有哪几种方式?通风袋;气罩通风 14.干燥方式:对流干燥与接触干燥

第六章纸页的表面处理与卷取完成

1.试述纸页表面处理的目的和作用。纸页表面施胶的作用: (1)改善纸页的表面性能。

(2)改善纸页的空隙结构和吸收性能。 (3)改善纸页的适印性能。

(4)提高纸页的物理强度,如耐折度、耐破度和抗张强度等。

2.表面施胶与浆内施胶有什么差异?

表面施胶:是在纸页形成后在半干或干燥后的纸或纸板的表面均匀涂上胶料。

浆内施胶:施胶剂被加入纸料中且在造纸机湿部采用适宜的方法将其保留在纤维上。 3.常用的机内表面施胶方式有哪几种?

辊式表面施胶(水平辊式、垂直辊式、倾斜辊式);槽式表面施胶;烘缸表面施胶;压辊表面施胶 4.试述压光操作对纸页的作用及其对纸页物理性能的影响

作用:①改善纸页成形的不均一性。②提高纸页的平滑度和光泽度。③提高纸页厚度的均一性。影响:纸页性质的变化及其幅度,与其通过压光辊的次数(压缝数)有关。

随着通过压缝数的增加,纸页纵向和横向的裂断长、撕裂度都有所下降。纸页的吸收性下降,而平滑度上升。

第七章纸板的制造

1.包装纸板与其他包装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

优点:1)成本低廉,节省木材,废纸箱容易回收不易产生公害 2)纸箱重量轻,便于装运,运费低廉

3)纸箱便于印刷、装潢美观,便于宣传商品,促进销售

4)纸板能进行特殊加工,使制成的纸箱具有种种特殊性能以满足多种包装需要 2.多层抄造的纸板具有哪些优点?P336

优点:1)根据不同用途要求,各层可使用不同的浆料。

2)各层使用不同的浆料,使不同浆料的优点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

3)采用单层抄造高定量纸板,所需成形和脱水时间均随定量增加而迅速增大。 4)多层抄造纸板可提高纸板的机械强度。 3.哪些因素影响纸板层间结合强度?P342

层间结合力的取得主要依靠接触界面小纤维和纤维的机械交织和紧密连接的纤维间的氢键结合,它的影响因素有:

1)层间结合强度与纸板内部结合状态有关。

2)不同浆层浆料的打浆度应当配合恰当。相邻纸层打浆度不超过3~5为宜。必要时添加淀粉或合成树脂等添加剂,以增进层间结合。

3)纸层结合时应有游离水存在,以给小纤维和细微组分所能够迁移的流动性。 4)逐步增加伏辊和压榨部压区强度,可进一步增进层间结合。 5)防止干燥水分急剧蒸发。

4.纸板压榨有哪些特点?采用哪些压榨比较高效?P358 特点:纸板定量大,脱水阻力大,脱水困难。

采用预压榨,缓慢地压出纸板中的水,使压力逐渐增加,以充分发挥主压榨的作用。有的纸板机还采用热压以增加压榨的脱水效果。

采用高效、高强度、热压榨等新技术。

5.靴式压光的原理及对纸板的质量影响如何?P369

靴式压光原理是基于水分梯度效应和温度梯度效应。压区越长,对压光的影响越大,高温还会使这种影响进一步增强。

质量影响:可大大降低线压,可以大大降低所需压力并能获得所希望的松厚度。较高的松厚度意味着挺度较高,可降低定量,从而节约纤维,降低成本。可改进纸板的表面性能和印刷性能。

第八章纸和纸板的结构及性质

1.构成纸张的纤维自身的功能性

1)吸附与散射性功能:纤维具有微细纤维结构,使其具有光散射性、保温性、吸音性、吸附性及捕集气体等功能;

2)亲水性功能:纤维的分子链中存在许多羟基,亲水性强,具有吸湿、吸水膨胀和收缩等功能,使纸张易于吸湿;

3)氢键结合能力与强度功能:纤维素纤维羟基间有形成氢键结合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强

度; 4)纤维素纤维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

5)挠性与柔软性功能:纤维素纤维本身具有一定的挠性和柔软性,膨润后也能失去刚性; 6)可燃性功能:纤维易燃,因此纸和纸板也能燃烧。

7)色泽功能:纤维素本身是无色透明的,纤维则是不透明的,带白色到深褐色,因此,纸或纸板一般呈白色或灰褐色。

2.简述纸张结构特点

1)具有多相复杂的结构要素:纤维、填料、胶料和染料。

2)结构间有结合力:主要是氢键结合力,还有机械缠绕,物理相吸。

3)具有复杂的多孔结构:纤维间的网状结构,形成了纸或纸板的表面遍及到内部的多孔性构造。决定了纸的吸收性能、散射性能、透气性、平滑性、吸湿性、水分变化时的形稳性等。

4)具有三维结构的结构要素:纸和纸板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各向异性,表现在纤维的排列方向不同,不同长短的纤维分布不同,以及胶料、染料、填料和含有的空气量也不同。对纸幅各方向的主要性质有不同影响。

纤维絮聚的倾向对纸和纸板各个方向的性质也有影响。

5)纸页的两面性:成形的各向异性;一面与网面接触,一面与毛毯接触。

纸或纸板结构上的两面性会引起两面性质的差异,如表面结合强度、表面平滑度、书写和印刷的两面性,也会造成施胶和着色等的两面性。 3.匀度对纸张性质和质量的影响 1)影响纸张外观;

2)影响纸张大多数物理性能:如吸收性能; 3)表面卷曲,影响使用和进一步加工。 4)纸结构不均匀,纸的机械强度下降;

5)结构的不均匀性对透气度、透明度、吸收性能等有影响。对纸板不规定匀度指标

4.造成纸张两面性的原因及改善途径造成纸张两面差的原因:

①沿纸的厚度方向纤维定向排列是不同的;②纸料在成形过程中的选分和洗刷作用;③纸浆的配比;

④纸张正面容易高度着色的细小纤维的浓度较大,造成纸张两面颜色的差别。减小纸张两面差的途径:

①尽可能使用细网目、较平滑的织物网;

②使用平滑压榨、反压榨、施胶压榨、饰面辊和压光机压光;③在纸料中加入助留剂;

④对于圆网纸机,采用改良式圆网网槽;

⑤对于长网纸机,采用沟纹案辊、案板代替案辊,合理控制真空箱的真空度;⑥在纸料中添加炭酰胺和酚醛树脂,可减少彩色纸颜色两面差;⑦采用夹网成形器。

2013微机原理试题答案课案

12/13学年第二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有点参考价值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系统总线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三类传输线组成。 2、8位二进制补码10110110代表的十进制负数是( -74 )。 3、8086 无论在最大方式,还是在最小方式下都可寻址( 1M )的存储空间。 4、指令MOV DX,OFFSET BUFFER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立即数)。 5、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装置,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6、8253芯片内部共包含( 3 )个( 16 )位(减法)计数器。 7、掉电后信息丢失的存储器是(RAM ),掉电后信息不丢失的存储器是(ROM )。 8、I/O接口有(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两种编址方式,8088/8086系统采用的是(独立编址)编址方式。 9、某8位D/A转换器,输出电压为0~5V,当输入数字量为40H时,其对应的输出电 压是(1.25 )V。 10、设被测温度的变化范围为0°C~100°C,若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0.1°C,应选择(10 )位的A/D转换器? 11、8088CPU的管脚IO/M为低电平时,表示CPU访问(接口),I O/M为高 电平时,表示CPU访问(存储器)。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8088微处理器引脚中,ALE信号是地址锁存信号。(√) 2、计算机中的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中央处理机。(×) 3、CPU访问存储器时,段地址可以由默认的段寄存器提供。(√) 4、数据总线上传送的信息有数据,也可能有指令代码。(√) 5、逻辑地址不是物理地址,但它是唯一的。(×) 6、对部分地址译码的存储器电路,存储器的每一个存储单元都只有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 7、只读存储器具有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的特点。(√) 8、IP寄存器是用来存放指令的偏移地址的,用户程序不能直接访问IP寄存器。 (√) 9、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并行通信高。(×) 10、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和双积分型AD转换器相比具有转换速度快的优点。(√)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数据的输入输出指的是( A )进行数据交换。 A. CPU与外设B.内存与外存 C.存储器与外设D. CPU与存储器 2、指令MOV AX,[DI]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 A )。 A.寄存器间接寻址B.寄存器相对寻址 C.直接寻址D.变址寻址 3、与外存相比,内存的特点是( C )。 A.容量大、速度快、成本高B.容量小、速度快、成本低 C.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 D.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

(完整版)微机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2、完成下列数制之间的转换。 (1)01011100B=92D (3)135D=10000111B (5)10110010B=262Q=B2H 3、组合型BCD码和非组合型BCD码有什么区别?写出十进制数254的组合型BCD数和非组合型数。 答:组合型BCD码用高四位和低四位分别对应十进制数的个位和十位,其表示范围是0~99;非组合型BCD码用一个字节的低四位表示十进制数,高四位则任意取值,表示范围为0~9。 组合型:254=(001001010100)BCD 非组合型:254=(00000010 00000101 00000100)BCD 7、计算机为什么采用补码形式存储数据?当计算机的字长n=16,补码的数据表示范围是多少? 答:在补码运算过程中,符号位参加运算,简化了加减法规则,且能使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可以简化机器的运算器电路。+32767~ -32768。 9、设计算机字长n=8,求下列各式的[X+Y]补和[X-Y]补,并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X=18,Y=89 [X+Y]补=00010010+01011001=01101011B=107D 正确 [X-Y]补=10111001B=00010010+10100111=(-71D)补正确 (2)X=-23,Y=-11 [X+Y]补=11101001+11110101=11011110B=(-34D)补正确[X-Y]补=11101001+00001011=11110100B=(-12D)补正确 (3)X=18,Y=-15 [X+Y]补=00010010+11110001=00000011B=(3D)补正确 [X-Y]补=00010010+00001111=00100001B=(33D)补正确 (4)X=-18,Y=120 [X+Y]补=11101110+01111000=01100110B=(102D)补正确[X-Y]补=11101110+10001000=01110110B=(123D)补由于X-Y=-138 超出了机器数范围,因此出错了。 13、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CPU字长、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制造工艺、扩展能力、软件配置。 第二章 2、8086标志寄存器包含哪些标志位?试说明各标志位的作用。 答:进位标志:CF;奇偶校验:PF;辅助进位:AF;零标志:ZF;符号标志:SF;溢出标志:OF。 5、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有什么区别?如何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答:物理地址是访问存储器的实际地址,一个存储单元对应唯一的一个物理地址。逻辑地址是对应逻辑段内的一种地址表示形式,它由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两部分组成,通常表示为段基址:偏移地址。 物理地址=段基址*10H+偏移地址。 6、写出下列逻辑地址的段基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 (1)2314H:0035H (2)1FD0H:000AH 答:(1)段基址:2314H;偏移地址:0035H;物理地址:23175H。 (2)段基址:1FD0H;偏移地址:000AH;物理地址:1FD0AH。 8、设(CS)=2025H,(IP)=0100H,则当前将要执行指令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答:物理地址=(CS)*10H+(IP)=20350H 9、设一个16字的数据区,它的起始地址为70A0H:DDF6H(段基址:偏移地址),求这个数据区的首字单元和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

造纸原理部分答案

绪论 简述造纸生产流程及任务 打浆——添料——纸料前处理和流送——纸的抄造和整理 a、打浆:对纸浆纤维进行必要的切短和细纤维化处理,以便取得生产纸或纸板所要求的物理性质和机械强度等性能。 b、添料:添加色料、填料、胶料、助剂等;为了减少墨水对纸的浸渍、改善纸的白度、不透明度和印刷性能、改变纸的颜色或色调以及赋予纸张特定的性质(例如提高干、湿强度等),需要在打浆的同时或在打浆后的贮浆池中加入胶料、填料、色料和其它助剂进行添料。 c、纸料前处理和流送:净化、精选、流浆箱中的布浆、整流、上网; 打浆、添料后的纸料中难免混入金属或非金属杂质、纤维束或浆团和空气,需要对纸料进行净化、筛选、脱气等前处理,以免影响成品纸的质量和给造纸过程带来困难。纸料的流体特性,使得纸料很容易输送到各个工段。 d、纸(纸板)的抄造和整理:净化、筛选、脱了气的纸料流送进入流浆箱,均匀分布在造纸机网部脱水,首先抄成湿纸,接着经过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切纸→选纸或复卷→打包→入库。 第一章打浆 1.什么叫打浆? 打浆——利用物理方法处理悬浮于水中的纸浆纤维,使其具有适应纸机生产上要求的特性,并使所生产纸张能达到预期的质量。 2.打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打浆前后浆料性质有什么变化?打浆的主要任务:(一)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性(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和胶体性质),以保证纸页的抄造质量。 (二)通过打浆调节和控制纸料在网上的滤水性能,以适应造纸机生产的需要,使纸页获得良好的成形,改善纸页的匀度和强度指标。 打浆作用的性质:打浆是物理变化,打浆作用对纸浆产生的纤维结构和胶体性质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并不引起纤维的化学变化或产生新的物质。 注:打浆作用会使纤维表面暴露一些新的基团,但这是纤维本身原有的,与化学变化无关。 3.打浆对纤维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六种主要作用:(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二)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三)吸水润胀(四)细纤维化(五)横向切断或变形(六)产生碎纤维片4.纤维结合力有哪几种?试用氢键理论解释纸页的强度是如何获得的? 纸的强度取决于①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②纤维本身的强度③纸中纤维的分布和排列方向,而最终决定纸页强度的,是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 纤维的结合力有四种:氢键结合力;化学主价键力;极性键吸引力;表面交织力 其中,氢键的结合力最重要,与打浆的关系最密切。打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氢键结合力,从而提高成纸的强度。 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通过水分子形成的水桥连接 氢键理论认为,水与羟基极易形成氢键。经过打浆的纸料纤维,可以通过偶极性水分子与纤维形成纤维-水-水-纤维的松散连接的氢键结合。 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I)----单层水分子形成的氢键结合 当纸料在网上滤水后,经过压榨进一步脱出水分,使两纤维间的距离靠拢,在纤维间形成了比较有规则的单层水分子连接的氢键结合,即纤维-水-纤维的氢键结合。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II)----过程完成,形成氢键结合 纸页经加热干燥进一步脱除水分,水分蒸发时,纤维受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纸页收缩,纤维进一步靠拢,从而使纤维素分子间的羟基距离小于2.8 ?,最终形成了氢键结合,即纤维-纤维间的氢键结合氢键理论认为,打浆过程的机械作用增大了纤维的外表面,游离出大量极性羟基(-OH+),水与羟基极易形成氢键结合,形成极性水分子的胶体膜,当水分子蒸发时,相邻纤维间的羟基通过相面结合,从而将纤维结合在一起。这就是纸张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氢键形成的条件:有游离羟基的存在;两羟基之间的距离在2.8 ?以内。

微机原理习题集以及答案

第一部分 例题与习题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例 题 1.把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P7 解: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时,需要对一个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后再合并。 整数部分:一般采用除2取余法 小数部分:一般采用乘2取整法 余数 低位 整数 高位 2 | 137 2 | 68 × 2 2 | 34 2 | 17 × 2 2 | 8 2 | 4 × 2 2 | 2 1 高位 低 位 (137)10=()2 10=2 所以,10=(.111)2 2.把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P9 解:八进制、十六进制都是从二进制演变而来,三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位八进制数,四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位十六进制数,从二进制向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时,把二进制数以小数点为界,对小数点前后的数分别分组进行处理,不足的位数用0补足,整数部分在高位补0,小数部分在低位补0。 (10 1)2=(010 100)2=8 (1 2=(0001 2=16 3.将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P9 解:8=(010 100)2=2 4.X=,Y=-,求[X -Y]补,并判断是否有溢出P11 解:[X -Y]补=[X]补+[-Y]补 [X]补= [Y]补= [-Y]补= + -------------- 1 -------------- 0 -------------- 0 -------------- 1 -------------- 0 -------------- 0 -------------- 0 -------------- 1 ------------- 1 ------------- 1 ------------- 1

造纸原理

造纸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打浆度:反映浆料脱水的难易程度,综合的表示纤维被切断、分裂、润胀和水化等打浆作用的效果 2.湿纸强度 纸张干燥后再被水润湿完全饱和后所具有的强度。一般纸张被水完全润湿后保留原强度的3-8%,湿强纸可保留15-40%。 3.着网点 堰板喷浆口喷出纸料与网接触处称为着网点。 4.内部细纤维化 是指纤维发生润胀后,细胞壁同心层之间彼此产生滑动。 5.全程留着率 纸页中固体物质质量与用白水稀释前从调浆箱中流出纸料中固体物质质量的百分比。 二.简答题 1.影响干燥的因素 蒸汽压力(温度)传热面积缸壁的厚度及材质烘缸内冷凝水和不凝气体的排除缸内、外壁的清洁干毯松紧:空气层会降低α2 2.湍动与纤维的关系 动态平衡的关系湍动可以分散纤维絮聚:当湍动的规模(尺寸)小于纤维絮聚物尺寸湍动可以产生纤维絮聚:当湍动的规模(尺寸)大于纤维絮聚物尺寸 3.高速纸机选用案板的原因 ①真空区长,没有压力最高点,脱水量大、缓和 ②抽吸力小而均匀,可使纸料获得微湍动,改善纸页的组织提高成纸质量(留着率高,两面差小) ③可以改变斜面的长度和后角的大小,控制脱水量和脉动强度 ④案板能延长网的寿命,尤其对聚酯网更为适宜 ⑤案板没有转动部分,不需考虑动平衡。 4.影响干纸强度的因素 ①纤维形态:纤维越长,长宽比越大,柔软性好,纤维本身的强度大,干强大纤维成分:杂细胞不能与纤维很好结合,木素亲水性低使得纤维挺硬,杂细胞和木素降低干强;半纤维的羟基增加氢键结合,提高干强②打浆改变了纤维表面状态,增加氢键结合③抄纸过程:纵横交织越好、匀度越好、干强大④添加疏水物质:降低纤维结合力,填料、内部施胶⑤添加亲水物质:增加纤维结合,提高干强,干强剂、淀粉等 5.纸业纵向定量波动对生产的影响及供浆系统消除压力脉冲的方法 ①造成干燥中纸页收缩不均匀而起皱 ②影响涂布质量(对刮刀涂布)厚度波动,硬压光后紧度不同,下机吸潮容易翘曲 解决方法:①采用低脉冲的冲浆泵和压力筛;②供浆系统中避免空气混入;③应用消除压力脉冲装置:缓冲管(灌),脉动衰减器,稳压灌等 6.加填的目的 ①改善纸页的光学性能

微机原理试题集题库(带答案)

微机原理及应用习题集库 (2) 一、填空 (2) 二、单项选择题 (8) 三、程序分析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2) 四、判断题(在对的后面画√,错的后面画×): (34) 五:分析判断题(判断对错,并指出错误原因) (42) 六、简答题: (45) 七、程序题 (51) 八、接口芯片的综合编程题 (66) (一)8255A (66) (二)8259A (72) (三). 其它端口编程题 (75)

微机原理及应用习题集库 (请认真复习4、5、7、10、11章后的习题) 一、填空 1.87的原码是 0101 0111B=57H ,补码是 01010111B ,反码 01010111B 。 2.SP总是指向栈顶,若原先SP=2000H,SS=2000H,问CPU执行指令PUSH AX 后,AL内容压入物理地址为 21FFEH 存储单元中,AH内容压入物理地址为 21FFFH 存储单元中。 3.以BX基址寻址,约定的段寄存器是 DS ,以BP基址寻址,约定的段寄存 器是 SS ,变址寻址约定的段寄存器是 DS 。 4.假设某个字的值是1234H,其低位字节地址是20H,高位字节地址是21H,那么 该字地址是 20H 。 5.8086/8088的状态标志有 6(SF、PF、AF、OF、ZF、CF)个。8086/8088系统中,存储器是分段的,每段最大长度是 64K 字节,段内偏移地址从 0000H 到 FFFFH 。 6、CPU访问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时,通常在 T3状态去检测READY ,一旦检测

到READY无效,就在其后插入一个 T w周期。 7、汇编语言源程序中的语句有三种类型,它们是指令语句,伪指令 语句,宏指令语句。 8、、8086CPU寻址外设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寻址方式,另一种是间 接寻址方式。 9、CPU与外设之间的连接部件称为 I/O接口,它的基本功能是在 CPU与外设之间起缓冲作用。 10、C 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时间称(),它通常用若干个() 来表示,而后者又包括若干个()。 ①指令周期②机器周期③时钟周期 答:1-2-3 14、数据的输入/输出指的是CPU与 I/O接口进行数据交换。 15.已知X= -120,则X的原码(用八位二进制表示)是____________,补码(用八位二进制表示)是____________。 16、8088中的指令INT n用(N )指定中断类型。 17、8088的ALE引脚的作用是(地址锁存允许)。 18.一片8255A端口A有( 3 )种工作方式,端口B有( 2 )种工作方式。 19.当8255A口工作在方式1输出时,A口输入信号联络线的名称是 IBF ,

微机原理的答案

第二章8086/808816位微处理器习题解答 1.试说明8086/8088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各有哪些用途? 答:寄存器组有(1)数据寄存器,含AX、BX、CX、DX四个通用寄存器,用来暂时存放计算过程中所遇到的操作数,结果和其它信息。(2)指针及变址寄存器,含SP、BP、SI、DI四个十六位寄存器,它们可以像寄存器一样在运算过程中存放操作数只能以字为单位使用。还用来在段内寻址时提供偏移地址。(3)段寄存器,含CS、DS、SS、ES,用来专门存放段地址。(4)控制寄存器,包括IP和PSW两个16为寄存器。IP是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存放代码段中的偏移地址。 PSW为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由条件码标志和控制标志构成。条件码标志用来纪录程序运行结果的状态信息。包括OF、SF、ZF、CF、AF、PF。控制标志位有三个寄存器DF、IF、TF组成。 2.是说明8086/8088CPU中标志位寄存器中各标志位的意义? 答:OF溢出标志,在运算过程中,如操作数超出了机器能表示的范围则置1,否则置0。SF符号标志,运算结果为负时置1,否则置0。 ZF零标志,运算结果为0置1,否则置0 。 CF进位标志,记录运算是最高有效位产生的进位。 AF辅助进位标志,记录第三位的进位情况。 PF奇偶标志位,用来为机器中传送信息时可能产生的出错情况提供检验条件,当结果操作数中的1的个数为偶时置1。 DF方向标志位,在串处理指令中控制处理信息的方向。当DF=1时,每次操作后变址寄存器减量,这样就使串处理从高地址向低地址方向处理。IF中断标志,当IF=1时,允许中断,否则间断中断。TF陷阱标志,用于单步操作方式,当TF为1时,每条指令执行完后产生陷阱,由系统控制计算机。当TF为0时,CPU正常工作不产生陷阱。 3.哪些操作只能隐含使用某个段寄存器,而不能用其它段寄存器代替?哪些操作出隐含使用某个段寄存器外,还可以使用其它段寄存器? 答:计算程序的地址隐含使用CS,正在执行的程序隐含使用SS,而数据的地址隐含使用ES和DS。4.8086/8088系列违纪在存储器中寻找存储单元时,逻辑地址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 答: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 5.设IBM PC微机内存中某个单元的物理地址是12345H,试完成下列不同的逻辑地址表示: (1)1234H:___H (2)____H:0345H 答:(1)1234H:05H (2) 1200H:0345H 6.假设某程序执行过程中,(SS)=0950H,(SP)=64H,试问该用户程序的堆栈底部物理地址是多少?答:(SS)*10H+(SP)=09564H 7.设堆栈段寄存器(SS)=0E4BH,程序中设堆栈长度为200H个字节。试计算出堆栈底部字单元物理地址,堆栈指针SP初始值(即堆栈中没有数据时)和SP初始值指向的物理地址。 答:物理地址为:3E4B0H, SP的初始值为200H,指向的物理地址为:3E6B1H.。 8.设某用户程序(SS)=0925H,SP=30H,(AX)=1234H,(DX)=5678H,问堆栈的地址范围是多少?如现有两条进展指令: PUSH AX PUSH DS 试问两指令执行后,(SP)=? 答:寻址范围:09250H~09280H,SP减4为2CH。 9.8086CPU与 8088CPU由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区别? 答:他们内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8088有8条外部数据总线,因此为准16位。 8088有16条外部数据总线,两个CPU的软件完全兼容,程序的编制也完全相同。 10.8086CPU从功能上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由什么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8086CPU从功能上分外两大部分,一是执行部件(EU),二是总线接口部件(BIU)。

微机原理试题和答案

微机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8086CPU由两个独立的工作单元组成,它们是执行单元EU和( ). A)总线控制逻辑器B)内部通信寄存器 C)指令寄存器D)总线接口单元 2.8086系统若用256KB*1动态存储器芯片可望构成有效存储系统的最小容量是( ). A)256KB B)512KB C)640KB D)1MB 3.Intel8255A使用了()个端口地址。 A)1 B)2 C)3 D)4 4.PC机中为使工作于一般全嵌套方式的8259A中断控制器能接受下一个中断请求,在中断服务程序结束处就( ). A)发送OCW2指令B)发送OCW3指令C)执行IRET指令D)执行POP指令5.RAM是随机存储器,它分为( )两种. A)ROM和SRAM B)DRAM和SRAM C)ROM和DRAM D)ROM和CD-ROM 6.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确定下一条指令的物理地址的计算表达式是() A)CS×16+IP B)DS×16+SI C)SS×16+SP D)ES×16+DI 7.( )是以CPU为核心,加上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构成的. A)微处理器B)微型计算机C)微型计算机系统D)计算机 8.对于掉电,8086/8088CPU是通过( )来处理的. A)软件中断B)可屏蔽中断C)非屏蔽中断D)DMA 9.计算机的存储器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读写数据B)减小机箱的体积 C)便于系统升级D)解决存储容量、价格和存取速度之间的矛盾 10.8259A的OCW1----中断屏蔽字( )设置. A)在ICW之前B)只允许一次C)可允许多次D)仅屏蔽某中断源时11.将十六进制数163.5B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 A)1101010101.1111001 B)110101010.11001011 C)1110101011.1101011 D)101100011.01011011 12.Intel 8086/8088微处理器有()地址线,直接寻址内存空间的范围是()。A)10条,64KB B)20条,64KB C)16条,1M D)20条,1M 13.Intel 8086/8088微处理器的标志寄存器中,作为记录指令操作结果的标志是()。 A)CF,OF,PF,AF,SF,ZF B) CF,PF,ZF,SF C) OF,DF,IF,SF,ZF,CF D) IF,DF,OF,CF 14.下述对标志寄存器中标志位不产生影响的指令是()。 A)JMP NEXT B) TEST AL,80H C) SHL AL,1 D) INC SI 15.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可以通过()来建立、修改和执行。 A)连接程序B) 调试程序C) 汇编程序D) 编辑程序 16.累加器AL中的内容是74H,执行CMP AL,47H指令后,累加器AL中的内容是()A)2DH B)0D3H C)00H D)74H 17.LINK程序执行后可以生成一个以()为扩展名的文件。 A).COM B).EXE C).OBJ D).LST 18.在8086/8088汇编语言源程序中,两个有符号的整数A和B比较后为了判断A是否大

微机原理作业答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微机原理作业 1.8086C P U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8086CPU由总线接口单元(BIU)和指令执行单元(EU)组成。总线接口单元(BIU)的功能是:地址形成、取指令、指令排队、读/写操作数和总线控制。指令执行单元(EU)的功能是指令译码和指令执行。 2.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和I/O接口 等组成。 3.8086CPU中的指令队列可存储6个字节的指令代码,当指令 队列至少空出 2 个字节时,BIU单元便自动将指令取到指令 队列中; 4.8086系统中,1MB的存储空间分成两个存储体:偶地址存 储体和 奇地址存储体,各为512 字节。 5.8086系统中存储器采用什么结构?用什么信号来选中存储体?答:8086存储器采用分体式结构:偶地址存储体和奇地址存储体,各为512K。用AO和BHE来选择存储体。当AO=0时,访问偶地址存储体;当BHE=0时,访问奇地址存储体;当AO=0,BHE=0时,访问两个存储体。 6.在8086CPU中,指令指针寄存器是 C 。 (A) BP (B) SP (C) IP (D) DI 7.8086CPU中的SP寄存器的位数是 B 。 (A) 8位(B) 16位(C) 20位(D) 24位

8.8086CPU中指令指针寄存器(IP)中存放的是 B 。 (A)指令(B)指令偏移地址(C)操作数(D)操作数偏移地址 9.若当前SS=3500H,SP=0800H,说明堆栈段在存储器中的物理地址 (最大),若此时入栈10个字节,SP内容是什么?若再出栈6个字 节,SP为什么值?答:堆栈段的物理地址范围:35000H~357FFH 当前顶的物理地址为:35000H+0800H=35800H 入栈10个字节以后:SP=0800H-000AH=07F6H 出栈6个字节以后:SP=07F6H+0006H=07FCH 10.下列关于8086系统堆栈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 (A) 堆栈的工作方式是“先进后出”,入栈时SP减小 (B) 堆栈的工作方式是“先进后出”,入栈时SP增大 (C) 堆栈的工作方式是“先进先出”,入栈时SP减小 (D)堆栈的工作方式是“先进先出”,入栈时SP增大 11.8086CPU对内存读/写操作,需两个总线周期的读/写操作是 D 。 (A) 从偶地址读/写一个字节(B) 从奇地址读/写一个字节 (C) 从偶地址读/写一个字(D) 从奇地址读/写一个字 12.总线周期是指 C 。 (A)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B) BIU完成一次读和一次写I/O端口操作所需时间之和; (C) BIU完成一次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D) BIU完成一次读和一次写存储器操作所需时间之和。 13.8086CPU通过RESET引脚上的触发信号来引起系统复位和启动,复位 时代码段寄存器CS= 0FFFFH ,指令指针IP= 0000H 。 重新启动后,从物理地址为 FFFF0H 的地方开始执行指令。 14. 8086CPU数据总线信号的状态是 C 。 (A)单向双态(B)单向三态(C)双向三态(D)双向双态

2013-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微机原理试题及答案A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题(A卷)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课程编号:14L128Q-03 开课学院:电信出题教师:5人 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 学生学院:班级: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80X86微机系统采用补码存储数据,16位补码表示的数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5536~+65535) 2.某RAM芯片,其数据线为D0-D7,地址线为A0-A11,则此芯片的存储容量为:________。 (4KB ) 3.伪指令XBF DW 10 DUP(10,10 DUP(10)),系统为变量XBF 分配的字节数为:________。 (110)/6EH 4.80X86微机系统根据中断向量表,获取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的地址范围为:__________。 (000H~3FFH) 5.DMAC芯片8237A内部有_______个独立的通道,每个通道的选址范围为:_______。 4 64KB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条指令执行后对状态标志位没有影响。()A A. MOV AL,33H B. ADD AL,33H C. CMP AL,33H D. TEST AL,33H 2.已知X1是定义的一个变量,下列哪条指令与LEA AX,X1结果相同。()D

A. MOV AX,X1 B.ADD AX,X1 C.MOV AX, SEG X1 D. MOV AX, OFFSET X1 3.中断控制器8259中用于存放CPU当前正在服务的中断标志的寄存器为:()B A. 中断请求寄存器IRR B. 中断服务寄存器ISR C. 中断屏蔽寄存器IMR D. 中断优先权判别器PR 4.串行接口芯片8250不能处理下列哪种中断。()C A.接收数据出错 B. 接收缓冲器满 C. 发送数据出错 D. 发送寄存器空 5.某微机系统含有3片8237A,其中一片为主片,两片为从片,试问此系统可以使用多少个DMA通道。()C A.4 B.8 C.10 D.12 三.指令改错(指出指令错误原因,并改错)(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MOV DS,1000H (2)PUSH AH (3)CMP [BX], 2000H[SI] (4)INC BX,1 (5)OUT AL, 1234H 答案: (1)立即数不能直接送到段寄存器。 改为:MOV AX,1000H (MOV DS,AX) (2)不能为字节 1分PUSH AX 1分 (3)操作数不能同时为存储器操作数1分 MOV AX,[BX] CMP AX,1000H[SI] MOV [BX],AX (有多种改法) 1分 (4)格式错误 1分INC BX 1分 (5)端口地址>255要将端口地址先送入DX,且格式错误。1分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二)试卷A知识分享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二)试卷A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二)试卷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10%) 纸料与合格纸料纤维絮聚 助留助滤作用流送功能元 喷射角与着网点 二、基本概念题(35%) 1、试述纸浆四种不同磨(打)浆方式其浆料的特征以及成纸的特性。 2、施胶的目的是什么?纸张的施胶按不同施胶程度的要求可分为哪几类和方式? 3、纸料调量和稀释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目前有哪几种方法?选择依据是什 么? 4、什么是宽压区压榨和靴式压榨? 5、纸页成形过程中的泄水、定向剪切和湍动的含义是什么? 6、什么是浆网速比?对纸页成形质量有何影响? 7、干燥部的通汽方式分为哪几种?说明通汽情况和各有什么特点? 三、问答题(55%) 1.纸袋纸所用浆料和质量性能指标有什么特殊要求?试分析在纸 料制备的磨(打)浆工艺过程中应采用什么措施来满足纸袋纸 的质量要求?

2.什么是纸张的印刷适性?为什么说合格的印刷涂料纸(即铜版 纸)比胶版印刷纸(未涂布纸)的印刷适性要好?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印刷涂料纸(铜版纸)的印刷适性?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二)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纸料:指经过纸料制备系统后由一种或几种造纸用的纤维和非纤维物质混合的纤维悬浮液。 合格纸料:纸料再经过净化和精选而不被除去的那部分的纸料。 纤维絮聚:纤维与纤维之间相互发生碰撞产生机械交缠而连接起来的结果。 助留助滤作用:助留是提高填料和细小纤维的留着。助滤是改善滤水性能,提高脱水速率。助留助滤多数情况是同时进行的。 流送功能元:能够产生湍流、分散纤维絮聚和消能整流功能的水力布浆整流元件的组合,一般是由湍流发生器和消能整流元件所组成。 喷射角:纸料自堰板喷浆口喷出之后,其喷浆轨迹与堰板下唇之间的夹角。 着网点:堰板喷射口喷出的纸料与成形网的接触点。 二、基本概念题 1.答:(1)长纤维游离磨(打)浆 以疏解为主,能分散成为单纤维,只需适当切断,尽量保持纤维的长度,不要求过多细纤维化。浆料滤水性好,成纸吸收性好,透气度大,有较好的撕裂强度和耐破度,不透明度高,形稳性好,但匀度不是很好,纸面不甚平滑。 (2)长纤维粘状磨(打)浆

微机原理答案共16页文档

1.8086/8088 CPU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微处理器(CPU)总线接口部件(BIU):负责与存储器、I/O 端口传送数据执行部件(EU):负责指令的执行协调工作过程:总线接口部件和执行部件并不是同步工作的,它们按以下流水线技术原则来协调管理: ①每当8086 的指令队列中有两个空字节,或者8088 的指令队列中有一个空字节时,总线接口部件就 ②每当执行部件准备执行一条指令时,它会从总线接口部件的指令队列前部取出指令的代码,然后用几个时钟周期去执行指令。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如果必须访问存储器或者输入/输出设备,那么,执行部件就会请求总线接口部件进入总线周期,完成访问内存或者输入/输出端口的操作;如果此时总线接口部件正好处于空闲状态,那么,会立即响应执行部件的总线请求。但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执行部件请求总线接口部件访问总线时,总线接口部件正在将某个指令字节取到指令队列中,此时总线接口部件将首先完成这个取指令的操作,然后再去响应执行部件发出的访问总线的请求。 ③当指令队列已满,而且执行部件又没有总线访问请求时,总线接口部件便进入空闲状态。 ④在执行转移指令、调用指令和返回指令时,由于程序执行的顺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顺序执行下面一条指令,这时,指令队列中已经按顺序装入的字节就没用了。遇到这种情况,指令队列中的原有内容将被自动消除,总线接口部件会按转移位置往指令队列装入另一个程序段中的指令 2.8086/8088 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各有什么用途?标志寄存器F有哪些标志位?各在什么情况下置位? 通用寄存器:用于存放操作数和指针 段寄存器CS 控制程序区DS 控制数据区SS 控制堆栈区ES 控制数据区 标志寄存器F 的标志位:①控制标志:OF、DF、IF、TF;②状

制浆造纸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 300t/d挂面箱纸板造纸车间真空系统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班级:轻化班 所在院系:轻工与能源学院

日产300吨挂面箱纸板造纸车间真空系统 1.设计目的、意义 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现代造纸工业的首要任务是加快调整原料结构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二次纤维(如废旧纸张)的再利用已成为发展现代造纸的重要举措。废纸再利用不仅减少了城市垃圾的污染,更减少了森林砍伐,维护了生态环境,同时节省了原料资源。它既拥有经济效益,又有着明显的社会、环境效益。近几年废纸再生制浆造纸占全国纸和纸板产量的60%左右。 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国策,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给社会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益处。2011年挂面箱板纸和高强瓦楞原纸的产量已达到约4000万吨,占纸和纸板总产量的近40%,节能降耗的实施尤其重要。 造纸车间真空系统包括真空吸水箱、真空伏辊、真空吸移、真空压榨等,采用合理优化的设计对节能降耗的实施效果明显,具有现实意义。 真空系统设备的正确选择与正确安装对纸机的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纸机的真空系统选择不当,将会导致网部和压榨部脱水能力下降,增加干燥负荷,严重时会影响纸机运行效率,使纸机车速降低,成本提高。如何合理的设计纸机的真空系统,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能降低动力消耗,这对造纸机的工程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生产和毕业实习、收集及查询有关资料,结合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对日产300吨挂面箱纸板造纸车间真空系统进行设计和说明,如纸机真空系统和真空泵循环水回收系统的工艺设计计算、选取和确定,以及设备布置设计与绘制,和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的确定与计算等。为今后从事制浆造纸行业的生产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造纸车间内依靠真空压差脱水、排水、排气(汽)的设备及附属装置都可归类于造纸机真空系统,包括湿部真空系统,蒸汽冷凝水系统末端的冷凝水排出真空装置以及Vac(瓦克缸),辊的配套真空装置等。湿部真空系统主要包括真空元件、前级气水分离器、真空泵(或风机)、后级气水分离器、真空管道等。真空技术主要用于上网浆料脱水和白水除气(针对高速纸机),在网部、压榨部可用于脱除纸页和毛毯的水分;在纸机蒸汽和冷凝水系统中用真空技术保持烘缸部多段通气的压差。因此真空技术在纸机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到节能降耗。据统计,造纸真空系统耗电量约占造纸总电量的15%-18%。其中,1/3用于网部、2/3用于压榨部,网部吸水箱占11%、网部伏辊占23%、真空吸移辊占11%、真空压榨辊占23%、毛毯吸水箱占32%。因此,降低真空系统耗电量是造纸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微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8086CPU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8086CPU由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指令执行部件EU组成,BIU和EU的操作是并行的。 总线接口部件BIU的功能:地址形成、取指令、指令排队、读/写操作数和总线控制。所有与外部的操作由其完成。 指令执行部件EU的功能:指令译码,执行指令。 2.8086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各有什么用途? 8086CPU的寄存器有通用寄存器组、指针和变址寄存器、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及标志位寄存器PSW。 4个16位通用寄存器,它们分别是AX,BX,CX,DX,用以存放16位数据或地址。也可分为8个8位寄存器来使用,低8位是AL、BL、CL、DL,高8位是AH、BH、CH、DH,只能存放8位数据,不能存放地址。 指针和变址寄存器存放的内容是某一段内地址偏移量,用来形成操作数地址,主要在堆栈操作和变址运算中使用。 段寄存器给出相应逻辑段的首地址,称为“段基址”。段基址与段内偏移地址结合形成20位物理地址。 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存放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在现行代码中的偏移地址。 16位标志寄存器PSW用来存放运算结果的特征,常用作后续条件转移指令的转移控制条件。 5.要完成下述运算或控制,用什么标志位判断?其值是什么? ⑴比较两数是否相等? 将两数相减,当全零标志位ZF=1时,说明两数相等,当ZF=0时,两数不等。 ⑵两数运算后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 用符号标志位SF来判断,SF=1,为负数;SF=0,为正数。 ⑶两数相加后是否溢出? 用溢出标志位来判断,OF=1,产生溢出;OF=0,没有溢出。 ⑷采用偶校验方式。判定是否要补“1”? 用奇偶校验标志位判断,有偶数个“1”时,PF=1,不需要补“1”;有奇数个“1”时,PF=0,需要补“1”。 (5)两数相减后比较大小? ●ZF=1时,说明两数是相等的; ●ZF=0时: 无符号数时,CF=0,被减数大;CF=1,被减数小。 带符号数时,SF=OF=0或SF=OF=1,被减数大;SF=1,OF=0或SF=0,OF1,被减数小。 (6)中断信号能否允许? 用中断标志位来判断,IF=1,允许CPU响应可屏蔽中断;IF=0,不响应。 6.8086系统中存储器采用什么结构?用什么信号来选中存储体? 8086存储器采用分体式结构:偶地址存储体和奇地址存储体,各为512k。 用A0和BHE来选择存储体。当A0=0时,访问偶地址存储体;当BHE=0时,访问奇地址存储体;当A0=0,BHE=0时,访问两个存储体。 9.实模式下,段寄存器装入如下数据,写出每段的起始和结束地址 a)1000H 10000H~1FFFFH b)1234H 12340H~2233FH c)2300H 23000H~32FFFH d)E000H E0000H~EFFFFH e)AB00H AB000H~BAFFFH

微机原理考试试题3套及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白处) 1.8086CPU通过(1 )控制线来区分是存储器访问,还是I/O访问,当CPU执行IN AL,DX 指令时,该信号线为( 2 )电平。 (1) A. M/ B. C. ALE D. N/ (2) A. 高 B. 低 C. ECL D. CMOS 2.n+1位有符号数x的补码表示范围为()。 A. -2n < x < 2n B. -2n ≤ x ≤ 2n -1 C. -2n -1 ≤ x ≤ 2n-1 D. -2n < x ≤ 2n 3.若要使寄存器AL中的高4位不变,低4位为0,所用指令为()。 A. AND AL, 0FH B. AND AL, 0FOH C. OR AL, 0FH D. OR AL 0FOH 4.下列MOV指令中,不正确的指令是()。 A. MOV AX, BX B. MOV AX, [BX] C. MOV AX, CX D. MOV AX, [CX] 5.中断指令INT 17H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放在中断向量表地址()开始的4个存贮单元内。 A. 00017H B. 00068H C. 0005CH D. 0005EH 6.条件转移指令JNE的条件是()。 A. CF=0 B. CF=1 C. ZF=0 D. ZF=1 7. 在8086/8088 CPU中,一个最基本的总线读写周期由(1 )时钟周期(T状态)组成,在T1状态,CPU往总线上发(2 )信息。 ⑴ A. 1个 B. 2个 C. 4个 D. 6个 ⑵ A. 数据 B . 地址 C. 状态 D. 其它 8. 8086有两种工作模式, 最小模式的特点是(1 ),最大模式的特点是(2 )。 ⑴ A. CPU提供全部控制信号 B. 由编程进行模式设定 C. 不需要8286收发器 D. 需要总线控制器8288 ⑵ A. M/ 引脚可直接引用 B. 由编程进行模式设定 C. 需要总线控制器8288 D. 适用于单一处理机系统 9.在8086微机系统的RAM 存储单元器0000H:002CH开始依次存放23H,0FFH,00H,和0F0H四个字节,该向量对应的中断号是( )。 A. 0AH B. 0BH C. 0CH D. 0DH 10.真值超出机器数表示范围称为溢出,,此时标志寄存器中的( )位被置位 A. OF B AF C PF D CF 11.8086 系统中内存储器地址空间为1M,而在进行I/O读写是,有效的地址线是( ) A . 高16位 B. 低16位 C. 高8位 D. 低8位 12.8086 CPU中段寄存器用来存放( ) A. 存储器的物理地址 B. 存储器的逻辑地址 C. 存储器的段基值 D. 存储器的起始地址 13.8259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的中断服务寄存器ISR用于( ) A.记忆正在处理中的中断 B. 存放从外设来的中断请求信号 C.允许向CPU发中断请求 D.禁止向CPU发中断请求 14.8253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的计数范围是( ) A. 0-255 B. 1-256 C. 0-65535 D. 1-65536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艺》课程复习内容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艺》(上)复习内容(09级) 一、名词概念 1、纸张: 纤维水悬浮液在一个细筛网上所形成的粘连状薄片。泛指用于书写、印刷、包装、生活等方面的片状材料。 纸板:大于0.3mm厚度的薄片; 大于224g/m2的材料(ISO标准) 2、纤维素:由β-D-吡喃葡萄糖基彼此以(1-4)-β-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高分子化学结构为:(C6H10O5)n 3、半纤维素:高等植物细胞壁中非纤维素也非果胶类物质的多糖 4、a-纤维素:长链纤维素 5、机械法制浆:主要利用机械能制浆的方法,其主要包括:磨石磨木法,盘磨机械发,热磨机械发三种方法。 6、半化学浆:采用综合化学法和机械法的半化学法制得的浆料。 7、热磨机械法:木片在带有加压蒸汽预处理后,用盘磨机碎解和纤维化。 8、亚硫酸盐法:凡是用亚硫酸盐水溶液来蒸煮植物纤维原料制取纸浆的过程 9、制浆:利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或化学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中的纤维离解,成为本色纸浆(未漂浆)或漂白纸浆的生产过程。10、纸浆得率:浆重/木材重=蒸煮后纸浆重量/蒸煮前原料的重量 12、纸浆硬度: 13、硫酸盐制浆 14、有效碱:EA P77 15黑液、绿液和白液:白液:含活性蒸煮化学品强氧化钠,硫化钠的溶液。绿液:碳酸钠和硫化钠的无机熔融物溶解形成的液体。黑液:木片在白夜中蒸煮之后,含有木素溶解产物的残留液。 16、总碱:P77 17、硫化度:硫化钠与活性碱(AA)或总滴定碱(TAA)之比 18、Kamyr蒸煮器(P92)用于硫酸盐法制浆的降流立式蒸煮器 19、稀释因子:稀释因子(Dilution Factor)——洗涤1kg干浆用的洗涤水中,进入所提取黑液中的那部份水量(Kg H2O/Kg 干浆)叫稀释因子或稀释度。 表示提取的黑液的稀释程度,有时称稀释度,P104,图9-7 D f =V1-V2(1-S2),D f—稀释因子;V1—进入洗涤系统的洗涤水量(Kg /Kg风干浆);V2—离开的浆层中的液体量(Kg /Kg风干浆);S2—离开的浆层中所含液体的固形物浓度(Kg /Kg风干浆)。 20、置换比:置换比(DR)=Cv- Cs/ Cv- Cw;C v —网槽黑液固形物浓度;C w —洗涤液固形物浓度;如以水为洗涤液时C w =0。C s—离开洗涤机的浆层中固形物浓度21、浓缩因子:浓缩因子(TF)=( m进口- m出口)/ m进口;m进口——每kg入口纸浆的含黑 ——每kg出口纸浆的含黑液量,kg 液量,kg;m 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