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校本课程初探(刘达成)

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

研究报告

课题批准文号

课题类别

课题名称德育校本化地方课程初探 (新时期学校有效德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课题负责人刘达成

课题承担单位宜宾县商州镇初级中学校

填报日期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2014年1月

研究报告的参考框架:

课题名称:德育校本化地方课程初探 (新时期学校有效德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一、问题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核心价值观引领,榜样示范;与时俱进,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

整合资源,化虚为实,构建新的德育教育校本教材体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

育。

三、研究综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一天天深入、普及,深刻的影响着学校教育;几十年来相沿已久的,以考

试为目的,借助于文本材料(课本),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思想品德课一天比一天显示出它的教条、

空洞,干瘪乏味,对学生愈来愈失去吸引力和实效性。而网络游戏的泛滥,更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严重

威胁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传统教育受到巨大冲击;而国家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构想

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改变德育教育模式,重构新的德育教育教材体系已经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新时期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远景勾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构

建,社会各个层面宣传机构,新闻媒体等,不断策划,组织摄制、发行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

影视资源,优秀报刊等,这些优秀的视频资源,报刊文字,用最富时代先进性和典型性的人物、事迹,全

方位、多角度的诠释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立自强、敬老孝亲、遵纪守法等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这些活生生的人物、事迹,催人泪下,促人奋进,可以给新时期的人们(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

人)竖起行的高标,德的典范。如何把这些视频、文字资源充分挖掘、有效整合成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教材范本,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四、本课题研究意义

新时期学校德育的“突围”。(还应具体化:围绕宜宾县省级德育课题“德育三化”模式

展开,即: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活动主题化、德育评价情景化。)搜德育“三化”模式实践与探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b59558824.html,/ReadNews.asp?NewsID=29115来学习借鉴(因为宜宾县德育三化实

践研究已经确立为省级课题,所以我们全县下属学校就可以在这个大的德育课题下进行子课

题研究,比如:课程、活动、情景等方面)

五、研究目标

改变德育教育模式,重构新的德育教育教材体系,使学校德育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

性。

六、研究内容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教育手段才能真正将德育内化为学生的自省、自觉进而自立自强。

七、研究方法

观感人视频,听经典故事。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聆听文章故事,交流讨论,写观(听)后感来触动学生,让他们在感动中反思、感悟,进而自省、自觉。

八、研究措施和活动

利用非统考学科《生活、生命与安全》课堂,从网络、报刊杂志等筛选、搜集适宜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熏陶感染的视频、文章等播放、朗读,并安排学生讨论、交流,课后写出观后感(或听后感),并选出部分有真情实意的优秀篇章在校园广播中播放朗读。随研究的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准备不定期举办读后感专栏或开展专题演讲等活动。

九、研究取得的成果(认识性成果、操作性成果)

1、开展研究一年来搜集、整理的经典视频、文章故事。

入学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资源:视频:《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

敬老孝亲、自立自强:2013、2014连续两年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的“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视频、邹越老师演讲视频。

拒绝网络诱惑:《网络妈妈》,“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专题系列片)”案例视频。

谨慎交友、遵纪守法:视频《义气的代价》、《断臂少年的歧途》、《带刀的大学生》,文章故事:《三次洗牌朋友圈,装卸工成名企副总》

自强不息、拼搏进取:视频《中国梦想秀:“断臂的维拉斯”阳佩》,文章故事:《打工自救,多次辍学的苦孩子圆梦清华》、《骑着扫帚飞向清华园》、《物理考五分的物理学家》、《“大衣哥”朱之文的故事》、《王宝强:少林寺走出的传奇明星》、《被美女骂醒的天才》、《所有的珍珠都曾经是一粒沙子》。

教育方法、习惯培养:文章故事《不给孩子剥好的橘子》、《洋媳妇教育孩子的七个故事,惊呆中国婆婆》、《中国父亲和美国父亲怎样给孩子说“我有钱“》

品德修养、为人处事:文章故事《拔掉稗子,走向总统》、《人心是一本存折》、,《李嘉诚司机的惊人之举》。

学习方法:视频:王金战《如何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记忆大师刘刚《单词全记牢》社会热点、科技知识:《唐山大地震之灾难前的征兆》。

2、感悟体会:a、榜样示范是最直观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b、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是感动,而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或干巴巴的说教。C、当代青少年学生,并不是他们自身生来就是多么的不堪教化,而是早期家庭教育的不当和入学后也没有得到及时和足够的行为修养和习惯养成的正面的示范引导和训练,使他们在幼儿时期形成的认识误区没有得到有效的校正,伴随这认识误区产生的不良行为也没有得到有效矫正。d、只有“动之以情”,才可能“晓之以理”:娇宠式的、“人人为我”、唯我独尊式的教育所促成的一系列恶习,单凭知识灌输和“晓之以理”是根本无法触动和改变的,只有故事(视频或文章),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才可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反思、感悟,在此基础上的“晓之以理”才可能真正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

十、研究取得的效益(应先具备概述再分述)

十一、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讨论

因手中图书资料有限,能够搜集筛选的故事不多,网络上的视频资源,多数靠平时上网,随便搜搜来发现,有些时候是要上课了,才匆忙的上网搜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也存在随意性,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网络视频,很多不能简单、便捷的下载,便只有上课时直接上网搜索播放,如果遇到网速慢或是其他问题,就难免让计划落空。学校若能在此方面建立专业团队,建设青少年教育资源库以供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使用,这将大大提高德育教育的功效。

十二、参考文献

杂志《启迪与智慧》、《经典阅读》、《成功之路》,

(本报告不少于2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