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民族文化游

印江民族文化游
印江民族文化游

印江民族文化游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印江观光旅游,印江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43万,土地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土家族、苗族、汉族、布依族、仡佬族等10余个民族,土家族、苗族是主体民族。其中土家族占54.4%,苗族占16.67%。土家族自称“毕滋卡”,其“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活动文化底蕴深厚,土家红棺葬、祭风神等民俗活动更是独具特色。所以我们今天旅游的主题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午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印江文昌阁、峨岭严氏宗祠、严寅亮先生的故居等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间要向你们重点介绍印江的书法艺术历史,下午我们将去参观民族陈列馆。

[印江文昌阁]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印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印江文昌阁,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0年),为五层楼阁,初名“澄清楼”,嘉靖三十九年(1559)改建为九层楼阁,名“梓潼阁”,之后多次被毁,多次重建。道光十六年(1836年)陕西人郑士范任印江知县,应乡人之请,重修该阁,道光十九年(1839年)竣工。高37.8米,建筑面积64平方米,坐西向东,属砖、木、石结

构,是我国南北建筑有机结合的典范。东北面原建有木质龙门供进出,有五级台阶,寓意是祈求五子登科。大家抬头看见的门额石匾是阴刻的“江城砥柱”四字,门联是:“鸿路高搴从此升云齐拾级,龙门峻极须知平地有层梯”。室内有木柱,鼓形石柱,内外相连。一层楼板中为藻井,正四边形,八个龙头挑向阁心,楼面护以万字格木栏,二层建迴廊,有檐柱八根,铺以石板,三层正面竖行书阴刻“文昌阁”。各层联、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魏祖镛撰书。各层皆有楼梯及护栏,登其顶可观全城貌。顶层构架复杂,呈放射状,雷公柱与尖顶相连,主梁饰八卦图案及建筑年代和首事人等,次梁彩绘卷枝叶纹及梓匠等。198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文物,现在是禁止游客进入参观的,所以我们只能流连其外,与之合影留恋。

[依仁书院]

依仁书院是印江最早的书院与文昌阁相距20米,他与文昌阁为同一组文物。该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现存构件均为原始构件,系砖、木、石结构古建筑,中轴线上有正厅、厢房、天井,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57平方米,建筑面积267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正厅悬挂全国著名书法家五峙苍书写的“依仁书院”四个大字及抱柱联,联曰:“博古通今莘莘学子有攸归,依仁游艺滚滚风涛成志

趣”,侧联:“蓬山赐玉玺褒扬书法钦命题额耀千秋,学海点迷津广育英才伫看登龙颦十倍”。正厅的建筑结构为抬梁穿斗硬山混合式小青瓦顶木结构,其大梁题记原书写有建筑年代,太极八卦图案及各种彩绘图案,但已脱落。现在看到的是仅于次梁上书写的“皇图巩固、帝道遐昌”、“阁邑绅耆士庶仝建”及木、石匠人等,以及彩绘圆形方孔币、太阳图案和面壁浮雕“喜鹊闹梅”等图案,月梁彩绘“金玉满堂”、“桃李满园”、“平升三级”、“教学登科”、“喜报连科”、“尚书仁杏”六幅图案。2002年4月,印江民族中学将依仁书院进行全面维修,设为校史展厅。作为印江文化的发祥传播地,每一个在此学习过的学子都会对他们有着深刻的记忆和眷恋。

[严氏宗祠]

大家现在参观的是峨岭严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后堂建于清道光廿十五年(1845年),坐南向北,依山就势,为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四合院”式古建筑。现存构件均为原始构件,由北向南依次原有牌坊式大门、照壁、八角亭、三星台、厢房、正堂、后堂,与围墙外的钟鼓楼、操场、观音堂形成一组三进“四合院”建筑群。严氏宗祠的建筑结构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单檐硬山式小青瓦屋面。正堂与东西两厢平面呈“凹”字状,梁架上均装有各种纹饰构件。1999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9月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委托铜仁地区文管

办进行了现状勘察,并作出相应的修缮设计方案,2003-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恢复。

各位朋友,印江这方热土,自古文风昌盛,尤其是书法,源远流长。沿着时间幽深的隧洞,上溯到印江历史的源头,我们会看到,这里的各族人民,为了谋求发展,那时,他们就把眼光瞄准了教育。尽管这是一块偏僻蛮荒之地,但明清两代,这里也中进士、举人近百人。

这是一群令世人瞩目的儒学精英,他们人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大多书法技艺精湛,其名扬海内者比比皆是。严寅亮便是这群精英中光耀银汉的巨星:北京的“颐和园”,成都的“杜甫草堂”,广州的“中山公园”,黄果树的“观瀑亭”,等等,这些名匾宝额皆出自严氏之手。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的是清末明初全国著名书法家严寅亮先生的故居。

[严寅亮先生的故居]

严寅亮,字弼丞,号剩庵、碧岑,别号阳坡山人。生于清咸丰四年,自幼酷爱书法,是印江古代四大书法名家之一。他十九岁入思南府庠。光绪十五年,赴贵阳会试中已丑恩科举人。次年赴京会试未中,入国子监习业。光绪十七年九月,皇家园林“颐和园”落成,慈禧太后广征园林榜题匾额,召知名书法家御前恭书,其中部分匾联及园名“颐和园”三字不合圣意。一日,主事庆亲王寿诞,翰林院编修高熙哲托严

寅亮代书一副寿联前去祝寿,庆亲王对此寿联甚为赞赏,便拟让严寅亮试书园名榜联进献。可严寅亮因身无官职而不能御前献书,遂许其于馆舍书就,转呈太后。严寅亮展纸挥毫,欣然书就“颐和园”门额及楹联二十三幅、大小匾额十八方,以楷、行草等各体书之,一并转呈太后。太后审阅大喜,将其所书全部采用。后慈禧于便殿召见严寅亮,赐龙纹饰边的“宸赏”玉印一枚。严寅亮从此蓬山留翰,名震京华。

严寅亮在国内名胜古迹处留下的墨迹甚多,成都的“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广州的“中山公园”、“梦草堂”;贵州黔灵山的“麒麟洞”;修文的“阳明洞”;黄平的“飞云洞”;黄果树的“观瀑亭”。他与当时善于篆刻及国画墨竹的鄢师竹(清道光八年-光绪末年)字行甫,号香泉小史,别署筛道人,印江县煎茶溪人(民国年间划属德江),善画螃蟹的龚延团(务川县人)称为“黔东三绝”。先后任盐大使知县、贵州国学讲习所所长,省立女师、省立一中等教师。著作有《碧岑诗钞》、》《严氏家训》和拓本《剩庵墨试》等。

话说到这,严寅亮先生的故居到了。故居为木结构民居,有龙门,石院坝晒壁(砖砌斗合墙),墙正中有严寅亮题书的“福”字石刻,正房5间,龙门厢房1间,故居背靠绵延的阳坡山,又称壁上挂灯,面对峨岭关八里山,曲折蜿蜒的九道溪从寨下通过,山明水秀,钟灵人杰。严寅亮是清光绪十五年举人,生于1854,卒于1933年。其子严希纯是中

共早期党员,长期在隐蔽战线上工作,建国后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计量局副局长、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其孙女顾复生(从母姓)是著名医学博士、心血管病学专家、北京友谊医院内科教授。一门三代名家(书法家、革命家、医学科学家)世所罕见。印江籍全国著名书法家魏宇平先生为故居题写匾牌。

[印江书法艺术]

参观了严寅亮先生的故居,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印江的书法艺术历史。

据史料记载,对印江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最大的首推周冕。公元1432年,贵州首次开科,周冕以第三名而荣膺贵州首届举人,官任湖北黄州府教授。他不仅经史诗文著名,尤擅书法。据《思南府志》载,他“在县门生最多,并多成名,书艺精湛。”这批书艺精湛的学生,有的仕进后告老还乡,有的名落孙山后设馆授徒,奠定了印江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这一时期,涌现了著名的书法家左佥御史肖重望,广东布政使田秋,河南道监察御史田景新等人。肖重望享誉最高,他与敖中庆、田西麓、李同野被称为明代四大书法名家,明万历帝为纪念这四大名士,亲题“京都四杰”。到清代印江书坛上更是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有王(道行)、周(以湘)、潘(登云)、严(寅亮)四大家。人们分别以“道气”、“仙气”、“豪气”、“神气”来概括这四大家书艺的特点。他们的

残碑断简,如去光片羽,世筛珍藏。清末著名书法家严寅亮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在这我重点介绍以下几位书法名家。

王道行(1758年-1822年)字用之,号竹邨,又号兴庵,土家族。乾隆五十四年选为拔贡,后分发陕西州判,陕西通判,长安县丞,后擢升为陕西永寿县知县,兼代合阳县知县,继又改泾阳县知县。嘉庆十七年(1812年),在广东先后任归善县、随文县、新会县知县。道光二年(1822年)升任惠州知府,因病未及赴任即殁于新会官署。王道行出生于书法世家,少年时代即工于诗古文辞,练就一手好书画。乾隆五十四年,皇宫举行书画遴选,王道行奉应试书,竞名列第七,画则邀御赏,评臵第一。生前著有《竹邨公临帖》、《政余诗钞》、《政学草》和部分书法遗作、匾额等梓行于世。

周以湘(1824年-1889年),名锜,号梦之,印江县板溪镇渠沟村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考取拔贡,入国子监深造,经朝考就任直州通判,旋即以本班职分发湖南保甲局。同治四年(1865年),应湖南提督鲍超聘为军佐职掌文案。同治六年(1867年)办理军务有功,升任道员,后改授湖南盐运使,赏给三品封典,封赠其祖辈三代为“荣禄大夫”,祖母为“一品太夫人”。光绪四年(1878年)改授广东军火局总办,新香各海口洋药总办,南澳海防同知。光绪已丑年(1889年)十月十五日,卒于任上。光绪帝追赠其为正二品资政大夫。周以湘书承王、欧、赵诸家意韵,用墨轻盈,

干练骨劲,尤以行草、楷书见长。两湖、两广、闽浙诸省慕名求字者络绎不绝,时人云:“没有周字的人家就算不得书香之第”。周以湘一生精于书画,著有《弃不尽斋》诗稿八卷。

潘登云(1841年-1933年),号鹄臣,印江县城人。工书钟鼎文,真行草隶,均有建树,对古典诗文也有较深的造诣。清光绪年间,在湖南常德书写“万寿宫”三个大字,其笔法苍古、俨然秦汉之风,深受书法同行赞赏,名震湘湖,故被挽留,客居他乡数载。辛亥革命后回归故里,其间不乏社会名流、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慕名求字,应酬不暇。现有隶书、篆刻印章、钟鼎文屏条等墨迹收藏于县档案馆。

鄢师竹(清道光八年-光绪末年)字行甫,号香泉小史,别署筛道人,印江县煎茶溪人(民国年间划属德江)。早年涉世即崭露不凡的才艺。其诗词清新透逸;书法深得欧阳洵笔意,真草隶篆均显功力,尤长隶书;山水花鸟无所不佳,尤工墨竹;雕刻精工,常用核桃镂雕人物故事及花木鸟兽。虽屡试不第,但因博学长期在县衙供职。同治年间,应邀随印江知县凌彜铭赴广西。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桂返筑旋归印江,仍应邀在县署佐理公务。一生中著有《临九成宫帖》、《二御诗草册》、《墨竹画册》、《竹石图轴》、《隶书字帖》等。生前作品颇丰,但留在印江的不多。

当代的印江书坛更是群星灿烂,有老中青书法群体上百

人,还有众多的书法艺人不计其数,遍布全县。下面,我重点向你们隆重推出魏宇平、王峙苍。

魏宇平(1917年-)土家族,贵州印江人,四川大学毕业。青年时代,投身于抗日救亡民主运动,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入其机关报《民主报》任编辑。他自幼就对古典诗词和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宇平先生习书赵孟頫、颜真卿、欧阳洵等诸家法帖,钟情于赵字。他善用中锋,笔为情驱,墨为意用。笔力内透,神采外溢,左右翻卷,意态翩翩。通篇节奏运转流畅而时起波澜。枯笔之处见气象之苍莽,湿笔之处见气韵之清润。1982年出版《行草唐诗六十首》书帖,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展,被众多园、馆、名胜收藏镌刻,历任重庆书法协会副主席、重庆诗词学会会员、重庆香国诗书画学会副会长。离休后,专心致力于书法和诗词创作。现任重庆书协顾问、重庆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

王峙苍(1911年-2007年)字茂芝,土家族,印江县城太阳山人。王峙苍先生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书画家王道行的第六代孙。1935年,先生于重庆“新闻讲习班”毕业,任四川省政府主办的《济川报》编辑。1941年返故里,在印江中学任教。其书艺活动十分广泛,墨迹遍及全国。1989年,先生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先生书法,笔姿秀雅,结构得体,字迹古朴敦厚,力透纸背。他喜画兰竹,常挥毫泼墨,

寥寥数笔,便跃纸上,秀媚流畅,雄姿挺拔,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顾问,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铜仁地区老年书画院名誉院长、高级书画师。

[民族陈列馆]

各位朋友,民族陈列馆到了,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民族陈列馆的列馆结构,接下来你们可以随讲解员同行,一一去追溯印江民族风俗和民族民间文化,

印江民族陈列馆始建于1987年5月,1987年为庆祝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成立,县委、县政府筹建了民族陈列室,向来宾展现了印江悠久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及其改革开放以来印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受到了来宾们的一致好评,从而宣传了印江。2002年7月,为更能使民族陈列馆发挥出宣传、推介印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窗口作用,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民族陈列馆进行全面改造,重新布展,内容以实物和图片相结合。

陈列馆分为一、二两个展厅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叙述土司制度、黔东特区、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及印江自治县成立;第二部分“勤劳的民族”展出土家族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生产生活方式;第三部分“多彩的文化”展现印江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和渊源久远神秘无穷的傩

文化,灵异的佛教文化;第四部分“秀美的山川”推介印江以秀丽的梵净山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四个部分,内容丰富,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印江土家族、苗族独有的特色。在第二部分“勤劳的民族”和第三部分“多彩的文化”讲解员要对土家傩堂戏和印江花灯、采茶灯等印江传统歌舞和民风民俗重点介绍,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要注意哟.

---傩堂戏

傩堂戏是傩祭法事结束后开洞娱人唱的戏。傩堂戏剧目有正戏和杂戏之分;①正戏,即由唐氏太婆和尖角将军请出锁在桃园三洞中的24个面具,它代表24出神戏,分半堂戏和全堂戏,半堂戏12个剧目,全堂戏24个剧目。上半堂戏为《开路将军》、《安安送米》、《雪山放羊》、《押兵先师》、《柳毅传书》、《开山猛将》、《勾判仙锋》、《九州和尚》、《十州道士》、《刘十四娘打阴叉》、《关圣帝君》、《唐氏太婆》。下半堂戏为《甘生赶考》、《搬师娘》、《先锋》、《秦童挑担》、《梁山土地》、《文王卦师》、《蔡阳大将》、《梅香丫环》、《八仙庆寿》、《钟馗斩鬼》、《三孝堂》、《玉林投军》。正戏出场人物,少则一、二人,多则七、八人,故事情节较完整,但艺术上比较粗糙,只初具戏剧的某些要素,其中部分剧目是为冲傩还愿服务的,戏中夹有祭祀活动,宗教色彩浓厚,可从中看到傩祭向傩戏过渡的痕迹,如《开路将军》、《引兵土地》等;也有故事情节较复杂的,它的取材来自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或现实生活,人物设臵、情节安排、语言提炼等都较为合理,思想性和艺术性亦较高,如《柳毅传书》、《甘生赶考》已从宗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②杂戏,即穿插在正戏之间演出的戏,又称花花戏,杂戏已摆脱祭祀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戏剧艺术,其主人公不再是傩堂神祗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低层人物(农民、渔夫等),亦有历史人物或神话中的人物。杂戏的剧目丰富,有的是从其它剧中移植而来,亦有傩戏艺人创作的,如《张少子打鱼》、《陈幺八娶小》、《傻二赶场》等,这些剧目情节生动,语言诙谐,娱人性强,具有世俗色彩,映射出人性的光芒,它对印江灯夹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印江花灯

印江花灯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遍及全县各地,历史上每年春节各村寨都要在灯头的带领下组建花灯班子闹元宵;在秧苗返青孕穗前跳“虫蝗灯”,祛虫消灾、祈保丰收;闲暇时,则在庭院三五成群,操琴而唱。曲调欢快,舞姿优美。民间的老艺人们都说:“灯从唐朝起,戏从宋朝兴”。花灯在印江的流传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其表演形式多为一旦一丑,亦有多旦多丑的。男女均由男扮(昔时有好女不扮灯之说),丑呼旦为干妹,旦呼丑为情哥。男束带,女持巾,花扇为道具。1949年以后女角改为女扮演。伴奏乐器常用二胡、笛子;打击乐器有:锣、钹、马锣(小锣)、堂鼓、

边鼓、板等。演唱时先由二胡起要板,后打出台锣鼓,丑角出场说韵白、唱出台、丑旦对白;旦角唱出台,丑旦对舞,对白,共舞,唱一曲花灯调,在收场锣鼓中结束。曲调繁多,到1990年底止收集的有74曲,主要曲调有:男出台调、女出台调、四平调、四平夹垛子、杨琴调、凉幽幽、茶山调、勤打扮、卖花调、贺年调等。有的曲调又派生出了几个类似的曲调,如采茶调由于唱词内容不同而有:花采茶、倒采茶、贤文采茶……。锣鼓谱有:行路、硬三槌、雁拍翅、牛擦痒、凤点头等。舞台调度有:撮箕口、门斗转、半边月、耙子路、圆场、半圆场等。舞步:男以矮桩步为主,有天字步、马步、碎步、弓步;女以进三退二的“之”字步为主,有大开门、小开门、凤点头、鸡啄米、丁字步、碎步等。舞蹈动作:男有金鸡独立、黄莺展翅、犀牛望月、童子拜观音、鹞子翻身、鲤鱼打挺等;女有荷花出水、怀中抱月、孔雀开屏、观音坐莲等。手势:云手、垛掌、十字手、兰花手、八字手、梅花手等。表情要求:男刚健沉稳,风趣而不庸俗,活泼而不轻浮,寓庄于谐,幽雅风趣,声情并茂;女笑不露齿,坐不当面,行不摇头,含情不妖,风流而不轻薄。印江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经历代民间艺人的发展、创造,独具地方特色。

----印江土家族采茶灯

主要分布在峨岭的大溪沟,朗溪的石坪一带。是土家族以歌颂采茶叙说农事为主的大型歌舞活动,主要行当72人,12位采茶姑娘为轴心,配以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物作陪衬,在同一音乐旋律和锣鼓声中表演,风趣幽默,极具魅力。角色有生、旦、净、末、丑,渔、樵、耕、读、商、僧、道、闲汉等。整个活动上百人参与。表演程序是“恭贺新禧”的牌灯、锣鼓、二胡为前导;十二生肖,鱼、兵、虾、蟹彩灯走(站)两旁;12位采茶姑娘左手花篮,右手折扇,边舞边唱采茶调;管家婆舞扇拍响犒与姑娘们调笑,紧接着是渔樵耕读,三教九流,公公背媳妇押阵。歌舞活动,灯中有戏,戏中有灯,诙谐的管家婆和滑稽的公公背媳妇不时拉观众互动、逗趣。有十字步、交叉步、对穿花、麻花绞等舞蹈动作;有十二采茶、花采茶、单采茶、双采茶、倒采茶、农夫采茶、古人采茶等曲调唱词。

----祭风神

祭风神是印江土家族传统祭祀活动。每年阴历6月6日举行,三年一小祭,十二年一大祭。最初多以杨姓主其事,后多以任姓主祭,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届日土老师主持祭仪,设神坛于风神堂(庙),供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四大神牌,备七十二牲祭品,行跪拜仪节。祭祀开始,先于灶房启神,一人铲锅,一人打雷钵,土师作法,使灶房发出“哗哗”、“咚咚”声,似雷雨声。然后返坛拜舞拽神,

由十二人头戴粽叶帽,击鼓起舞,边舞边唱,时有吼声、咒语等,循节奏变换阵列,以示虔诚。舞毕,于坛前广场竖旗,取两竹杆绑白旗(或红、黑二旗),土师作法,十余名神汉竖旗于广场,旗杆不着地,直至祭毕。最后杀牲。先世杀牲必备七十二牲,自太牢而下,凡禽兽鳞介鱼虫,均具毋缺,还必杀一白面人。今人祭祀常杀牛、猪、羊、鸭、鹅等家畜和茅草人(或纸糊白面人)。杀牲场面热烈,所杀牲肉合锅煮成稀饭,各户分食而终。整个仪式庄严肃穆,神秘而隆重,历来引为土家族盛事。

----红棺葬

红棺葬是印江土家族独有的葬俗。在封建社会里只有皇族享有红棺葬殊荣,相传古时印江有个曹姓青年,家贫,考起状元后进行殿试,当皇上问及其身世家境时,他用隐语巧妙回答,但却惹来杀身之祸。皇上一直认为他家很大,有“七十人煮饭、八十人挑水”,还有“千柱落脚,万马归槽”,“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心想必有谋反之心,便下令将曹状元斩首,曹状元被杀后,朝廷派人来“抄家灭族”,才发现曹状元家很穷,是用高梁杆搭建的草棚,地下很多蚂蚁爬来爬去,家中只有70岁的母亲和80岁的父亲,喂有3只鸭子,皇上后悔杀了这个很有才学的人,于是下令用皇家礼仪厚葬曹状元,曹状元得以用红棺厚葬,其家乡人民也沾光,从此便一律使用红棺葬。

----土家族过赶年

土家族过赶年是印江土家族民族节日。过赶年,即比汉族过年提前一天过年,月大二十九,月小二十八,印江土家人又称“蓑衣年”。据说明代,东南沿海倭寇成患,明朝廷对各地土司官特旨招募土兵。是时,印江土兵供湖广总兵征调,按调令要求,土兵往往在腊月底登程,土家人为了能过团圆年,便纷纷提前过年祭祖祭神,为出征的土兵壮行。现在,印江土家人过赶年,远离家乡的亲人也要回来参加祭祖仪式,全家男女老少同桌吃“团年饭”,以此怀念祖先,纪念抗倭战争。团年饭用鼎罐煮,并将坨坨肉、豆腐、白菜、萝卜合煮在一起,称“合菜”。据说当年出征的土兵由于时间紧迫,深夜不准点灯,只有在碳火上用鼎罐煮饭。肉也没时间细切,只好用锅铲插成坨坨肉,至于其它的菜就更没时间分炒了,只能放在锅里煮成合菜。吃团年饭时,要关着门,不能让外人进来。吃饭比平时要快,不能用汤泡饭。呈现出一种严肃、虔诚、深沉的节日氛围。

神奇的梵净山、美丽的邛江水、古朴的土家人,已经深深的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为了让你们更全面感受和体会土家神韵!今晚我将带领你们走进土家美食苑,尽情品尝地道的土家宴席。

[土家宴席]

印江菜品属于川黔菜系列,突出"辣、麻、酸",主要有

辣香、咸鲜、鱼香、糊辣、红油、椒盐、姜汁、蒜泥、酸辣、香糟、麻酱等味别。印江菜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最具特色的名菜有:羊肉汤锅、牛肉汤锅、宫保鸡丁、“霸王别姬”、埃山鸭、天麻炖土鸡、盐酸菜烧干鱼、糟辣脆皮鱼、金钩挂玉牌、辣子鸡、板栗烧鸡、魔芋锅粑炒肉丝、酸汤鱼、啤酒鸭、酸菜豆米汤、凉拌折耳根、乌江河鱼、菜豆腐、野生蕨菜薇菜、水晶粉、绿豆粉、莱茵鹅系列等等。

[地方风味食品]

远道而至印江,有几种地方风味食品值得品尝:

社饭:用粘米、糯米各占一半做原料,野菜(雀雀菜,粑粑菜,蒿菜)做配料,腊肉、野葱、蒜做佐料。社饭到口,其味无穷,有补气,清热解毒,强益胆气等功效。春暖花开,清明节前后10天是社饭最好吃的时节。

绿豆粉:用大米和绿豆做原料,把原料磨成浆,把浆放在锅里烙成张,待冷却后拿菜刀把它切成丝, 颜色淡绿。绿豆粉吃法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豆浆绿豆粉、窖水绿豆粉、牛(羊)肉绿豆粉、炒绿豆粉。有颜色翠,味道好,扑鼻香、营养好等特点。在印江的每个早餐店里,老板通常都会问你:“吃绿豆粉还是汽粉?”你不妨试一试,味道真的不错!

糍耙:用印江木黄上等糯米做原料,将糯米泡十个小时后,用木甄将泡好的米蒸一个小时,然后放在石碓里人工舂烂,出碓的时侯用炒熟舂细的黄豆芝麻面裹上,乘热吃,

味道独特。土家人造新房、过节和接待贵客都要糍耙上桌。

菜豆腐:把磨来的黄豆浆用纱布过漏在锅里,加入一定数量的切细了的鲜萝卜菜拌匀,待豆浆熬熟后,掺进适量的酸汤点清而成。在土家族中做客,餐桌上少不了一盆菜豆腐和一小碟素海椒。民间流传这样一句民谣:“千有万有,离不开菜豆腐下烧酒”。古代百姓用它敬奉地方官员,则表示该官员廉洁奉公,如菜豆腐一样“一清二白”。

米子:又名“炒米”,把糯米蒸成糯米饭,撒在簸箕里冷却,用磨子推,把颗粒压扁,晒干炒成米子,泡撒在煮沸的甜米酒里,用小碗装茶盆递,是土家人献给客人的第一杯“磅嘴茶”。这土家磅嘴茶在团龙村吃过了,不错吧!

水晶粉:以红苕淀粉为原料,特殊加工而成,晶莹透明,味美汤鲜,耐贮藏,不变质(存放三年五载,也不生虫,不变味)。火锅、炒、凉拌均可。

野生薇菜:采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坡,天然生长绝无人工繁衍,味道鲜美,具有抗癌作用。我们在团龙吃的午饭中就有,还在回味吧!

酸芋荷:又名红皮翠菜,将芋荷茎腌泡后,加入蒜片、姜丝、新辣椒沫拌匀而成,色泽鲜美,酸爽开胃,是农家庭院、大小宾馆(酒店)的看家凉拌菜。

还有印江蕨粑、小泽沟鸭蛋、印江腊肉、榨肉、梅干、唐家粉蒸牛肉等美味佳肴,这些在我们的土家宴席中可品尝

到。待会介绍吧!

此外,印江土家族的宴席非常讲究菜的浑素搭配,八菜两汤,鸡、鱼、梅干、榨肉、酥肉等地方菜都得上桌,才显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今天你们是土家尊贵的客人,你们将品尝到地道的土家宴席菜。不要客气呦!

各位朋友!吃过晚饭,我们的行程马上要结束了,我也要不得不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得同船渡,三生修得一路行”。我们大家共处了一天,算算也有百年以上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第三个字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田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虽然舍不得,但还是不得不说再见了,感谢大家两天来对我工作的配合,我由衷地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也许大家回去后,我们很难再有见面的机会,不过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谈起自己的印江之行时,除了向人描述小家碧玉的印江如何美丽外,不要忘了加上一句,在那里有一个导游小x,那是我的朋友!当然我更期盼你携上你的家人或朋友重

逢在印江,重逢在梵净山!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因此,展现民族文化内涵、张扬民族文化个性、突出民族文化差异性是我县旅游业不变的灵魂和永久的主题。为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提高文化旅游品位,进一步打造“神秘湘西”旅游品 牌,根据县委、政府部署和安排,永顺县民族事务局日组织了专门的调研组,对我县的芙蓉镇旅游进行调研:中国*** 一、芙蓉镇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现状 我县是一个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全县万人,土家族有万人占总人口的75%。历史悠久,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不断的传承、不断光大、不断变革。这里沉淀着民族千年的智慧结晶,内容博大精深,她包含民族历史文化、民族饮食、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土家特色建筑等,而芙蓉镇更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区和发祥地,之所以备受广大游客的青睐,之所以被县委政府不遗余力将其打造为我县旅游黄金带,其核心就在于除了分布自然旅游景观之外,更为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一座千年古镇,陈列着溪州铜柱等土家民族创造的、极为丰富的、以文化遗产为主体的众多人文旅游景观,这里遗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和土家民族特色建筑,而这正是大批游客心仪芙蓉古镇的重要理由。 1、历史文化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的古镇,它是土司统治溪州800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号称“酉阳雄镇”,原名王村,因中国电影泰斗导演谢晋、著名明星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土家族起源于斯、统一于斯、建都于斯、发展鼎盛于斯。被专家誉为“土家源、千年古镇”。因得舟辑之利,可上通川、黔,下达沪、杭。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与楚王马希范发起土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战”,公元940年双方言和立铜柱(现存该镇,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于该镇会溪坪。明嘉靖年间,“东南战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是由该镇起程,率部三千前往东南抗倭。而这里发现和挖掘的汉代古墓与天主教堂、红军医院等见证着该镇的历史。 2、自然生态文化 古镇三面环水,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窜镇而过的营盘溪瀑布连着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宽60米,飞流而下,声响如雷,故芙蓉镇又被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沈从文先生曾对古镇王村赞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清脆,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镇内还有著称“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丽宜人的美景。这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丽的芙蓉山水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天然资源和生态条件。 3、土家饮食文化

民俗文化节方案

2015XX商城XX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 一、活动主题: XX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3月30日-4月9日) 三月三打铁花逛庙会 二、活动时间 2015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4月9日,为期十一天 开幕时间: 3月30日 (4月4日为清明节,会期内有5天是节假日) 三、活动地点 XX市XX商城 四、主办单位 主办: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XX市XX商城 五、活动目的: 1、延续首届民俗文化节,借助文化魅力打造商业文化品牌、刺激内需、促进商品 快速流通、繁荣经济; 2、以吃喝玩乐购为活动主要展现形式,带动商城人气、促进销售; 3、吸引目标顾客,以儿童类活动、儿童类商品为先导,吸引家庭参与及新顾客群 的注意力; 4、通过各项活动内容宣传的契机,提高商城的品牌形象、知名度,加深XX百姓 对XX商城的认识; 5、针对公司开发项目和市场运营,整合媒体进行互动式营销。

六、活动内容 1)三月三打铁花 时间:3月30日-4月2日,晚8:00 地点:XXXX商城三期工地 (平面图) 活动项目: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铁花表演 2、传统民俗文化节目表演——舞龙、舞狮、民俗节目 3、电影投影机循环播放确山铁花、中亿宝第形象宣传片 活动组织: 1、与确山铁花传承人商谈具体合同,确定时间、场次、场地; 2、向综合执法局报备活动审批手续,向市文广新局申请联办,争取最大程度支持 (行政协调、官方宣传); 3、与营销部、工程部对接场地及通道(入口、出口、紧急疏散通道),对场地进 行平整。 4、设计制作入场券,3月18日售楼部现场发放(通过微信转发、发微信群),前 期宣传凭票进场,保证售楼部开放后的持续人气,当天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握进场准入尺度,在人多时可以有效控制观众规模、确保安全。 5、现场通道搭建形象墙、花棚或背景设置宣传广告。 2)三月三非遗展 时间:3月30日-4月9日 地点:XXXX商城义乌小商品市场北门 活动项目: 1、非物质文化舞台展演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 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 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因此,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 的课题。客家文化渊源于中原文化,历史上中原汉族因宫‘廷内哄受贬、战乱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原因而出现过六次大南徙,汉族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舍。黎、瑶等族)融合,形成一支既保留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又容纳了南方少数民族文化

精华,在民俗风情、文化语言等方面有显著特征和相对独立性的客家文化,集中分布在粤东、闽南、赣南、东南亚,是一种颇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域文化。本文试以客家文化为例,论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操作实践。 一、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1.集锦芬草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 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 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2.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 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数量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数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数量数据洞察报告对关键因素普通初中学校数量,普通初中毕业生数量,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数量数据洞察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数量现状 (1) 第二节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普通初中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占全省普通初中学校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普通初中学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普通初中学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学校数量同全省普通初中学校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普通初中毕业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数量占全省普通初中毕业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铜仁市印江县普通初中毕业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民族文化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毕业论文

民族文化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毕业论文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 题目:罗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思考与对策姓名: 学号:11Y4100S0028 导师: 专业: 年级:2011级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 2013年10月17日

目录 内容摘要………………………………………………………………… 一、罗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优势 (1) (一)各种优势资源 (1) (二)区位交通优势 (2) (三)发展机遇优势 (3) (四)政策优势 (3) 二、罗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3) (一)民族文化建设的政治意义 (4) (二)民族旅游产业的经济意义 (4) (三)民族文化建设的文化意义 (4) 三、罗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 (一)罗城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5) (二)罗城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6) 四、发展罗城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对策和措施 (8) (一)加大对民族文化、人文资源的挖掘和保 护 (9) (二)传承发展十大文化,打造仫佬族文化精品工程 (9) (三)加大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旅游业发展 (12) (四)依托优势旅游资源,打造仫佬族特色旅游品牌 (13) (五)拉长产业链,凸显民族文化旅游的产业效应 (15) (六)区域合作,提升旅游区域的吸引力 (16)

(七)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营销,进一步拓宽民族文化旅游 市 场………………………………………………… (17) 参考文献 (20)

内容摘要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有着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罗城旅游产业建设,势必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优势,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对旅游景观赋予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罗城旅游产业的建设,主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建设,旅游产业建设是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是仫佬族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开发、保护和建设。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设,无疑要促进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民族文化的建设,在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罗城,其在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都具有其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罗城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名县”和“旅游兴县”战略,按照“一山一城带两江”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以仫佬族民俗文化风情为依托,以特种旅游项目为辅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借助仫佬族文化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仫佬族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追赶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丽仫佬山乡创造充分条件,将是罗城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旅游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文化旅游节策划方案

□周龙然一、主题诠释中国湖北,利川谋道,苏马荡。几乎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地方。然而每到春天深处,这里万花开遍,杜鹃红透,百鸟啼唱,人影绰约,让这块渝鄂交接、一脚两省的小地方诗意“荡”漾。其实不独如此,这里春花秋月,夏凉冬璨,四季有四季的美处。这里有“中国传统习俗名镇”的美誉,有“中国最美的小地方”之佳称。或者抛开这些略显空泛的盛名,以休闲者的心态观之,这个龙船调故乡的苏马荡,绝对算得上湖北西部的宁静角落,算得上火炉重庆的避暑山庄。 20xx年5月,暮春之际,苏马荡最美的季节,苏马荡荣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第三届杜鹃文化旅游区节也将在这里缤纷启幕。那么过来这里吧,看春风梳理山岳,听鸟语吟咏鹃红。二、策划理念 1、推苏马荡本期第三届杜鹃文化旅游节,虽为打造杜鹃节品牌的例行延续活动,但本质上应当也必须锁定宣传推介苏马荡休闲旅游景区的宗旨。这也是呼朋引伴、共渡节庆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有鉴于此,整体活动的组织、分项活动的实施均须体现这一推介价值。在演艺活动、节目主持、现场氛围等各个环节里,均会不同程度嵌入景区推介功能。此外,还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对本届节庆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2、做小文章小而别致的苏马荡,中国最美的小地方。本届节庆活动也将在“小”字上做文章。 A、邀请客户规模小。正是物以稀而贵之,好东西不可以共享,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信不信由你,每当季节到了,想来苏马荡赏花休闲,你一定得提前预约。 B、文艺演出规模小。今年的开幕式文艺演出舞台设计本就是小巧玲珑的,演出阵容也不大,节目少而精。是演出,更是联欢。走进这里,你就不再只是客人,不再只是观众,你已然就是这台山野小戏里活跃的一分子,你就是演员之一。本届苏马荡杜鹃节,会因为你的加盟而怡然成趣。三、节庆活动 1、开幕式暨文艺演出 5月8日上午十点整,苏马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广场。简短仪式及文艺演出时长总计1小时,专场演出主题为《春风荡漾杜鹃红》。 2、相知相约游园会 5月8日下午。杜鹃怒放的苏马荡景区,山道弯弯,云霞漫漫。朋友相识相会,恋人相约相知。在山水乐园,在春色佳处。朋友们休闲踏花,恋人们相亲联谊。活动主题为《相约苏马荡》。 3、土家舍巴篝火晚会 5月8日晚8点,公司广场。宾朋汇聚,踏歌联欢,跳起土家舍巴舞,共醉浓情篝火夜。主题为《火火的舍巴》。 4、其它文化类活动同期举办“感受苏马荡”摄影大赛、书法展览等文化活动。对节庆活动进行延伸。四、演艺流程●领导致辞●宣布开幕 1、群舞《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花开了,杜鹃红了,山里的梦儿醒了,山崖的歌儿醉了。)●主持词 2、组歌《春来苏马荡》(新创节目,土家民歌组合,旧曲新唱,咏赏美景。) 3、舞蹈《妹娃要过河》(龙船调的故乡,妹娃过河是永远的经典。) 4、歌曲《苏马荡之歌》(景区歌曲,女声独唱) 5、民俗舞蹈《肉莲响》(原生态舞蹈,民间艺术大师表演。) 6、书法与古筝《我心荡漾》(古筝美女轻弄弦,书家咏吟狂挥毫。名曲奏高山流水,联语颂马荡风情。) 7、歌曲《峡江情歌》(女声独唱。涓涓情,绵绵意,只在江流宛转、山路回环之间。) 8、舞蹈《丰收莲湘》(新农村,新家园。丰收在望,喜悦无边。) 9、歌曲《江南春色》(男声独唱。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 10、尾声歌舞《等你来》(这里的山等你来,这里的水等你来。这里的小伙子等你来,这里的姑娘等你来,漫山遍野杜鹃开,满天风景满地爱。)五、舞台呈现在现有环形花池上搭建方形主舞台,构成矩形加半圆的两级表演区。辅以异形的苏马荡风光背景,叠透在亭台楼阁之间。舞台被从山野岩壁现采现插的鲜花环抱,空气都像被清洗过的。歌与乐伴着舞与影,相映成趣,浑如天成。六、氛围营造在进入景区各主要道口,均设置跨越道路的充气彩虹门,上有节庆宣传标语。节庆现场为氛围营造重点区域,也设置彩虹门、条幅彩旗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媒体。

浅谈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与白族文化相互关系

白族文化与大理旅游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摘要:白族传统文化以及人文环境的保护是大理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旅游并非无烟工业已形成共识,传统的文化旅游方式已对旅游地的文化、人文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众多传统文化在旅游的影响下面临消失的危险;在民族文化地区,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意义在于使当地的民族风俗、传统文化得以完整保存,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理白族文化旅游业 1.大理概况 自1982年以来,在大理发展旅游业的二十多年间,大理的经济发展是巨大而明显的。这是一个契机,大理找到了支柱产业,加快了大理发展的步伐,也为后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可与此同时,外来文化也冲击着本土文化,白族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少,古老习俗无人问津,建筑越来越城市化现代化。这种冲击对一个名族而言是非常可怕的。对于大理土生土长的白族人,白族文化就是名族的灵魂,对大理地方而言,大理白族文化是区域发展的资本命脉,所以,必须要很好的发掘、保护、传承以及使用白族文化,认真思考白族传统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传承和发展。我们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更应该清楚认识,在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的今天,白族文化在大理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才是大理地区的灵魂和支柱,它才真正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和兴衰成败。 2.白族文化与大理地方旅游业的相互关系 文化不只是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不只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存在于生活中,也不只是某些特有的器物与精神产品,它还是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让人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价值观世界观。据此,文化,对于旅游而言,就是灵魂,它与旅游密不可分。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也就是一种文化。综观旅游发展史,各个地区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观赏,甚至于是较浅层面的探索,都表现出文化自身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就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都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相互联系是与生俱来的,无可改变,大理地区孕育的地方白族文化与大理现阶段发展的旅游业也是这样。正是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容许破坏性开发的出现,把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的尴尬境地,衍生出畸形的发展模式。 发展旅游业的首要是发掘名族文化,民族文化又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也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吸引力。对于大理部分业内人士都提出的,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文化的反映,就是对文化应用的体现、旅游产品的品位体现,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以及原著民对该文化的理解。应该这样来说,无论是三塔崇圣寺,无论是蝴蝶泉金花阿鹏,无论是南诏古城洱海小岛,所有的一切,所有的风花雪月,其实都是文化的载体,是白族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白族的文化就是该地区所进行的衣、食、住、行等等,把这些种种旅游活动拿到旅游产业角度来分析,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旅游活动就是一种流动的文化现象,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过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 案 1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篇一: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民俗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本活动为期一个月,从“五一”劳动节放假回校开始持续到端午节,在此期间展开关于名俗文化的各项活动。 活动流程 第一周: 1、关于名俗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班级文化的布置。 2、主题班会的开展。 第二周: 1、手抄报的评比。

2、周五班级板报的评比。 3、诗文朗诵比赛。 第三周: 1、“名俗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评比,展览。 第四周: 1、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周五下午开展的关于端午节的校园传统小游戏。如包粽子,用雄黄酒在孩子脑门写“王”,插艾叶,做香囊、编蛋带,撞蛋等。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在此期间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2.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专题为“民俗文化润我心”“民族精神代代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仪规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3)建立班级名俗文化学习园地,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及民族精神教育 1.加强各种民俗节日的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2.将民俗文化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

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开发的关系.pdf

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 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更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下了许许多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文化符号让景观变得更加人文化、历史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了解、欣赏、研究它们。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同时文化与旅游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借助旅游得以传承和传播,旅游本身就是文化性很强的产业。当今世界软实力—文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文化不仅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它赋予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更加人文化、历史化色彩,感染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人们,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外来旅游者去认同它们的思想、理念、文化。 2潍坊特色民俗文化 2.1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潍坊市A级景区发展到65家,居山东省第一,而杨家埠是潍坊特色民俗文化聚集地,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代表。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容丰富,设有多个场馆,包括风筝博物馆、年画博物馆、文物馆、民俗馆、嫦娥奔月台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等等。进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旅游者可以感受到杨家埠特色的民族风情、民间艺术和历史气息。 2.2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其蕴含吉祥、祝福之意,在民间广泛传播,然而在现代化的今天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山东文化保护中心曾采用建设民间艺术大观园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然而年画本身所带有的实践性、动手性的特点,仅仅参观无法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 2.3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是风筝的起源地,国际风筝节就设立在潍坊,建立了潍坊风筝博物馆,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风筝爱好者。博物馆中陈列了古今中外风筝的精品和关于风筝的资料,博物馆设有历史文化展、潍坊风筝精品展、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潍坊国际风筝展等大厅。从风筝的结构、取材、风格等能够了解潍坊的民族风情和历史,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潍坊民俗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即对所开发的旅游项目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优势主要有,首先潍坊的民俗文化悠久醇厚,这是潍坊旅游开发的根基,只有充分利用这一点才能让潍坊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才能找到突破口。其次潍坊具有诸多民俗文化景区,可以利用这些景区形成旅游链,让国内外的旅游者可以更多的一次性欣赏和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历史遗产。最后是潍坊的地理位置,潍坊地理位置优越,方便游客达到,同时依山傍海可以获得独特的天然优势。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劣势主要有民俗文化继承人缺乏,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无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进而被淘汰,而民间艺术者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转业,这对于民俗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潍坊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的机遇是其国家、国际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以及大众文化素质的提升,这对于潍坊民俗文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但同时又充满着挑战,因为面对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格局,如何将其特色发扬出去,受到认可是旅游工作者和文化保护者们共同遇到的难题。 4结语 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就是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进去。潍坊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诸多的名胜古迹代表性的有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及潍坊风筝博物馆等。本文对潍坊民俗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更好地发展潍坊文化旅游产业。总之,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旅游产业,依托旅游产业可以让民俗文化得以壮大和发扬,同时旅游产业需要以文化为内涵,只有赋予旅游产业以文化气息,才能获得长足、持久的发展。 作者:张月婷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潘贵渝,张荣,方新芬,杨泳江.民俗旅游与生态旅游比翼双飞———浅论黔西南民俗文化产业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5:176~179. [2]郑小艺.潍坊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刘君怡.论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以北戴河集发生态园为例[J].世纪桥,2016,02:93~94. [4]张兵博.广西民族旅游开发与民俗传统文化传承关系的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4,19:28,11.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古朴的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多植根于秀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而这些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成为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旅游业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民族文化的庸俗化、民族文化认同感失落以及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造成旅游地价值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在发展旅游业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负载着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含了各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1]。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体系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源泉。但是,并非所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这其中能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开发价值的往往是那些显性文化和混合性文化,而隐性文化通常情况下难于被外来游客所感知、理解和接受,因而往往难以被作为旅游资源而开发。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2]。但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3],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原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再生产”,也就是说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少数民族文化应是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下“本土文化的重构和表达”[4]。 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各少数民族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事项,以其丰富的内容、浓烈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特点,构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由于其满足了游客的“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及“追求审美和愉悦体验的本质规定”[5],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及现实的可行性。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以人为本,鼓励游客参与 2.以文化为本,突出民族化与地方化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和牧业增加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和牧业增加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序言 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和牧业增加值数据分析报告从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牧业增加值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和牧业增加值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分析,提供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和牧业增加值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和牧业增加值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和牧业增加值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和牧业增加值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

目录 第一节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和牧业增加值现状 (1) 第二节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铜仁市印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铜仁市印江县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 一、铜仁市印江县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铜仁市印江县牧业增加值占全省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铜仁市印江县牧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铜仁市印江县牧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

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从概念中得出民俗文化旅游是引导旅游者对民族文化进行审美观光的旅游活动,有特定的旅游目标市场。首先具备民族地域性的特点,可以是身份不同的异质文化特色,也可以是不同地域的同民族特色,显示出深厚的民族地域性;其次具有审美观赏价值,这也是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初衷;最后具有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底蕴,同时显现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值得我们开发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活动,让旅游者亲身体验特定区域的民俗事项活动。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内容。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民俗作为民间传承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与民俗的结合就成为现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娱乐、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例如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兴起的旗袍,如今已成为展示东方女性美的标志性服饰,充分体现了审美的需求。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每年举行那达慕大会,设立摔跤、赛马、射箭等比赛项目,充分体现了娱乐性。民俗文化与旅游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在游览过程中讲解的宗教祭祀、岁时节日、神话传说、民间娱乐等,都是游览内容的丰富,增加旅游者游览的兴趣,进而达到理解民俗文化内涵的

目的。 中外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比 1外国民俗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民俗文化旅游都已经发展起来了。象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美国波士顿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依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并有十六世纪的英国移民在劳作娱乐,身着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展示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种,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舞蹈,再现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 2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处于初级阶段,刚刚起步而已。当然民俗文化游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象深圳开发了中国民俗文化村,他们从基层机构到每个村寨的头头,都是名副其实的民俗专家,表演者和操作者大都是原汁原味。山西晋中旅游也搞得不错,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了解晋商发展的轨迹,最近电影《白银帝国》的上映想必也会对晋中旅游起到推动作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 以青岛为例: 一青岛自身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势

2015年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筹备方案

2015年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 筹备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要求,以举办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带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高端营销乡村旅游品牌,引导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繁荣乡村旅游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制定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筹备方案。 一、活动名称: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 二、活动主题:走进美丽西充体验有机生活(初定) 三、举办时间:2015年3月25日(初定) 四、举办地点:西充县(开幕式在中国有机生活公园) 五、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四川省旅游局、南充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旅游协会 承办单位:南充市旅游局、西充县人民政府、四川省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 协办单位:相关企业

六、参加人员(约211人) 1、省领导及省旅游局、周边省市旅游局、省委农工委、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协会等有关部门领导(约15人)。 2、南充市领导及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农工委、农业局、文广新局、林业局、市旅游协会等有关部门领导(约15人)。 3、全省各市(州)旅游局负责人、旅游协会负责人(约60人)。 4、中央、省内外相关媒体及省摄影家协会部分成员(约40人)。 5、省内部分旅行社、五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负责人(约20人)。 6、自驾游俱乐部负责人(约40人)。 7、南充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旅游协会、摄影协会负责人(约20人)。 七、活动内容 (一)报到 1、时间 (1)参加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的领导嘉宾 报到时间:2015年3月24日12:00前 (2)其余领导、嘉宾及新闻媒体 报到时间:2015年3月24日14:00至18:00 2、地点:中国有机生活公园 (二)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 1、时间:2015年3月24日14:30-18:00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学生:古玥指导老师:萧葱 摘要 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符合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对于民俗旅游开发保护当前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要尽可能的恢复传统民俗,尤其是传统民俗的精华部分,来保持传统民俗的丰富性。因为恢复传统民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新构建农村社区的一个文化基础,能够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精华得以弘扬。同时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如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在分析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民族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从民俗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特色;开发与保护; Folk cultural tourism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Major: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Gu Yue Supervisor:Xiao Cong Abstract Folk culture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ategory of national tourism, as a kind of a high level of cult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Folk 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urism means, especially with tourists for newly, travel motive of the prophet. To protect the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face a task, is to make as the recovery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especiall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part, to keep the richness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Because restore traditional folk in a sense, is to build a culture of the rural community foundation, can make our Chinese nation thousands of years to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long standing.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produce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other positive impact, but also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brings negative effect, such as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pre, commercialization assimilation, etc. Our country region is wide, national many, has the ri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