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特色和形成分析

上海城市特色和形成分析
上海城市特色和形成分析

上海城市特色和形成分析——探索上海的“DNA”

不论哪一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独特的

地理、历史、文化和传统。城市也如同人

一般,从诞生到渐渐成长,都伴随着自己

独一无二的“DNA”。而说到城市的特色,

地理、历史与国情等大环境并不能谈得上

是城市本身的特色,但却与之息息关。就

仿佛与生俱来的“DNA”,无法改变于是

从中演变并得以发展。可以说,城市的特色是建立在其“DNA”基础之上的。若是

无根无源,特色也无从演变而来。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1′-122°12′,北纬30°40′-31°53′,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适宜的气候环境与毗邻海洋的地理优势为上海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先,上海的城市特质是另类的。美国墨菲、魏斐德、澳大利亚马丁在各自的著作中,都特别强调上海城市的特殊性。1953年,墨菲在所著《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中,认为近代以来上海城市的演变发展对中国适应世界潮流、走向现代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上海是了解近代中国的钥匙。二十多年后,到1970年代,墨菲修正了自己的看法。他综合考察、分析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许多殖民地城市的活动方式,包括加尔各答、巴达维亚、卡拉齐、孟买、新加坡、香港,认为殖民主义者在各地活动目的、方式差不多,但由于各地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对西方的回应很不一样,可分中国、日本、印度和南亚等不同类型。他认为,西方在中国的影响,无论是经济、制度、文化,还是意识形态方面,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与印度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西方的回应,上海是上海,中国是中国,上海并非了解中国的恰当钥匙。作为西方渗透的桥头堡,加尔各答和孟买改变了印度,但上海并没有改变中国。魏斐德论述了近代上海由于一市三治,使得社会治安、司法制度与中国其他城市极不一样,上海城市发展影响极大。

也是上海的突出的特质。原在

英国、现在澳大利亚的伊懋

可、美国顾德曼、张琳德、日

本小浜正子在各自著作、论文

中,都论述了上海在由传统向

现在转变的连续性问题。顾德

曼的《上海同乡组织》,研究

了上海同乡团体的产生、演

变、功能及其与上海社会的关

系、对上海社会的影响,认为在移民

弱,在社会、经济和都市文化等领域,

同乡组织扮演了极为重要的批评角

色。同乡组织的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

化。一方面,其传统的功能继续存在,

包括为移民介绍职业、办理丧葬、迁

运棺材、按照原籍习俗安排节庆活动,

另一方面,又有新的功能,包括兴办

各种慈善事业、实施对受灾家乡的紧

急救助、沟通移民与政府间的联系,

在税收和维持地方秩序方面,有时甚至起了“半政府”的作用。。

其三,传统与现代共存。德国叶凯蒂、美国卢汉超等,认为在上海,传统与现代

是并存的。这个城市有力量维护其居民的生活方式。在向传统挑战时,当一个老的解

决问题的方式不再生效时,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租界,便成了知识分子思考国家

命运和自己企图的理想地方。上海虽然是中国最西化的城市之一,但普通市民的日常

生活仍保持了许多传统的方式,不少里弄保持着传统城镇的生活方式。传统与现代化

并不是简单对立的,对一般老百姓而言,主要的问题是择善而从,而不在乎是否现代

化,并不是唯现代化是从。

其四,上海人素质特别。叶文心、高家龙、顾德曼、韩起澜等许多学者,都从移民人口角度,论述了经优胜劣汰机制锤炼的上海人的特别素质。上海人精明,被人称为“门槛精”。上海人的精明,该得到的,他们一分也不让。这使得上海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而斤斤计较。在生意场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又敢于和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以自己的身份为荣,不愿离开上海,人称的“恋沪癖”成为上海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特征。上海在长期的工商业历史的影响下,实惠哲学成为上海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追求实惠的上海人总是会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迅速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所在。上海女人举止得体,装束淡雅,言谈柔和,上海男人在媒体中常常被丑化,其实,他们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把西方的绅士遗风中国化了,别有可爱之处。守法守纪,契约意识和法制观念强使上海人形成了追求合理化、追求平等与规范的观念。这种观念使得今天的上海市成为极具理性的城市。如果遇到什么新情况,上海人的倾向是立即制定管理办法,而市民也基本服从管理。

此外,笔者还想着重谈谈上海的“形象”特色。

一座城市的形象特色可从六个方面来体现:1、自然环境特色;2、城市布局特色;3、历史文化特色;4、城市轮廓线与街景特色;5、标志性建筑及景观特色;6、生态及园林绿化特色。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特色鲜明的城市,起码具有以上诸项中的几项,才能被人们所认同。

上海地处江河湖海之

间,水是最大的环境特点,

要做足水面文章。但由于短

视造成的规划上失误,使苏

州河沿岸有很长一段岸线

被一个个房地产楼盘切割,

两岸高楼相迫。至今,市民

还不能沿滨河绿地自由地

徜徉。在布局上,上海既有传统的城隍庙周边老城,又有西方城市发展之初典型的网格式街区,再有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发展的新区,在城市布局上对比强烈,很有个性,千万不能为了发展而将它们的棱角都磨掉,豫园商业区拆掉许多旧街道而造了几幢体量较大的仿古商业楼,对于宏构城市布局特色,并不是很有利。另外,上海历史

文化的悠久尽管比不上苏州杭州,但却是近代中西方城市文化、建筑文化交融的大本营,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应该加大保护力度。关于城市轮廓线和街景特色的保护,我以为做得较差。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陈从周教授就提出上海南京路街景与外滩建筑一样,是上海的招牌,在世界上影响很大,应该全国保护。可能是限于许多条件,南京路的风貌保护一直没有引起重视,以至于三四十年代全盛时期的街景已基本无迹可寻,还建起了像新世界、海伦宾馆这些大煞风景的建筑,人们若要体验当时南京路的情调,只好跑到车墩影视基地假古董之中去徘徊。现在,南京路的价值似乎重又被发现,永安公司大楼也正在按原样修复中。其实,只要眼光远些、慎重些,这条体现上海商业、建筑文化街道的精髓是完全有可能保护得更好的。

在弘扬和塑造上海城市形象特色上,政府应该做更多更深更细的工作。特别是规划部门,对于报批建筑的造型、立面,以及对街景的影响等管理不严。在它们下发的审批意见中,强调的是诸如容积率、绿地率、控高、退界等硬性指标,而对建筑的文化内涵、立面形象等与城市风貌密切相关的"审美指标",似乎发言权很小。大都是由着发展商自己的喜好来定,加上设计师的媚俗和听话,使得上海许多新建筑新楼盘像服装时尚一样,有一阵一阵的流行,譬如什么古典式、欧陆风情、地中海情怀、现代高技派等,上海传统的建筑文脉,上海特色的传承等就被搁到一边去了。

监管不严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乱",就拿上海目前四处林立众多高层建筑的屋顶来说,可谓是花样百出,标新立异,有方的、有尖的、有圆的、有花篮式的、有莲座式的,几乎没有两幢是一样的,要是单独看,似乎很有特点,但放在一起就很杂乱,

没有一点韵律感,形成不了和谐、有特色的城市轮廓线。其实,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

的。"和"是"和谐"、"协调",一座城

市如果能有比较协调,风格相近的

建筑物组成,包括形式、材料、色

彩、层数、体量等,那么它就能给

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城市风貌

特征也就容易建立。例如我们引以

为自豪的外滩万国建筑一条街,它

绝不是张扬怪异的建筑堆砌。从外

白渡桥到延安东路的多幢建筑,高

矮相差不大,其体量也没有很强烈

的对比,虽然细部处理多样精致,

但总体的色调,材料的使用,图案

的设计等总呈现出一种有差别的"

和"与"同",唯其如此,才能创造出

一条略带弧线,高雅又庄重的外滩风景线。

当然,城市是生长的,人们不可能拘泥于前人创造的某一种很有名气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里弄。但是已经形成的风貌特色不能轻易地丢弃。西方城市学家认为,拥有朴素的、清晰的、能代表某种特色的"城市构成原型",一般要占到城市建筑的六成以上,城市风貌特色就容易形成。有了这个基础,新的建筑形式就会从容地等待着人们去接受它。

总之,我们无法改变那些由历史和环境所造就的上海特征,它们有迷人而魅力的一面,也有遗憾之处。我们能做的,就是全面而正确的看待这个都市的各个方面。好比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DNA,但了解DNA却是有助于解决先天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善加利用优势的手段。但城市的“DNA”也有些不同,就是它并非永久不变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仿佛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不断的新陈代谢与交替更迭,每一刻上海都是崭新的。它有沧桑的历史,有活力的今日,

也有不可预知的未来。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龚汇汇 一、前言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基础和先导的作用。它不仅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重要谈话以来,上海以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为目标,抓住机遇,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上海交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历史旧欠基本还清,客货运输稳步增长,服务供应水平不断提高,为交通行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迈入新世纪的上海城市交通,将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以中国加入WTO为契机,着眼于服从、服务于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亚太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出行和现代物流的需要。城市交通要实施超常规发展,并融入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之中,增强对内、对外的辐射和集聚能力,全面提高上海交通行业的能级水平和综合能力,建立“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环境协和”的枢纽性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和综合物流系统。 二、交通发展回顾 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交通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对外交通设施能级增强 上海港吞吐量已突破2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国际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60万箱,跃升为世界第6位,为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基础。 上海已组成以浦东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的“一主一辅、一市两场”格局的国际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1768 万人次,货邮量88万吨,争取成为亚太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港。 上海站作为全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沪杭铁路复线全线修通,上海南站(临时站)已开通使用,列车日平行通过能力提高到180对。铁路承担着本市最大份额的省际旅客流通量。 全市公路总长度4253公里,郊区建成了一批快速道路和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沪宁、沪杭高速公路,加速公路网络的形成,打通了上海通往内陆的快速陆上运输通道,扩展了集装箱公路运输的腹地。 全市对外交通货物运输总量达2.8亿吨,货运营业车辆12万余辆,48.3万车吨。长途客运营业车辆3万余辆,近30万客位,旅客发送量达1200多万人次。 上海内河正在组构高等级航道网络,与江、浙两省和京杭大运河相连,内河港口吞吐量8800万吨,年货运量1.39亿吨。

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已经明确为建设“四个中心”,目标是要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功能,形成走在全国前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但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所以迫切需要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大调整、需求结构大调整、所有制结构大调整和空间布局结构大调整,实现发展方式由依赖资源要素过多投入和出口向依赖服务经济和创新驱动转变。从上海目前主要决策部门的研究分析看,“十二五”期间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总的趋势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产业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四个中心”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首先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下,金融业、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金融机构继续聚集,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将继续加快。聚焦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增强航运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依托虹桥商务区、世博会区域等核心功能区域,进一步引进地区总部、跨国采购中心、电子商务企业和贸易促进机构,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二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发展,即新能源、民用航空、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信息服务。三是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导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劣势产业、淘汰劣势产品、淘汰落后工艺,如低端化工、玻璃建材等行业。调整方式也将呈现两个转变,即从单个企业调整变为行业整体调整,某个点上企业调整转变为整个区域产业的调整。 (二)需求结构调整方向 以扩大消费内需为重点的需求结构调整将不断加强,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在消费上,变以扩大“即期消费”为核心的刺激政策为系统性制度安排,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扩大消费需求,如努力扩大就业和支持创业,加快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调整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将会逐渐提高,有效增强消费能力。消费环境将得到改善,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如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休闲型、发展型、奢侈型服务消费增长。在投资需求上,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强度的同时,投资结构优化将不断增强,如加强对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功能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加强对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对郊区新城建设的投入。在出口需求上,在继续稳定外贸出口,保市场、保份额的同时,会更加重视发展离岸贸易、口岸贸易、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综合运用出口退税、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跨境结算等措施,稳定外贸出口。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为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将更加注重发挥国资、外资、民资多元市场主体作用,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是外资重点导向将着力引进功能性大项目和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发挥外资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带动作用。聚焦两个中心的开放突破效应,重点引进金融航运等高端服务业主体;聚焦服务经济能级提升要求,重点引进总部机构;聚焦社会发展的协调联动推进,重点引进高端社会服务项目,外

上海的六条浪漫街道

上海的六条浪漫街道 热闹非凡的大上海拥有安安静静的小马路着实不少。但单单是“安静”还远不够被冠以“情人街”的美称,它应该是幽静而有品位,还要独具特色、让人赏玩。这样,上海最新的六大情人街便应运而生,它们的出现多多少少弥补了外滩情人墙的陈旧和单一。 余庆路 在一个暖冬的假日,和恋人漫步在余庆路两旁种满法国梧桐的小道上,看着被风吹落铺满人行道的树叶,看着路旁一栋栋南欧式样的房子,有红色的瓦顶,窗子的两边有藤蔓般卷曲而上的柱子,小小的突出的铸铁阳台上,攀满了微微发黄的长春藤,不禁使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仿佛前世的我们就是其中哪一座小楼的男女主人,在惆怅的冬日余晖中,任思绪飘飞。虽然路旁的小店不少,但在这条情人路上,最适合的还是欣赏充满异国情调的小楼…… 甜爱路 虹口山阴路一带,与山阴路并行着有一条小道,曰:甜爱路,一种独有的寂静和舒缓的情调浸透其间,与山阴路不同的是,马路两边多有围墙,抵挡了视线,于是又增添了几

分神秘。 不知这条三四百米长的小道从何得此佳名,应该承认,它是名副其实的。甜爱路确实适宜情侣们闲散游戏。很多人的恋爱故事都是在甜爱路上铺就的。 蒲西路 热闹非凡的徐家汇附近有几条小街。虽然你可能无数次走过,却可能没注意过它们的名字,因为总是沉醉在它的优美中,沉醉在情人的眼波里。仔细查了地图,才知这一条小路名叫蒲西路,那一条叫镇南街,乍听起来似乎不够浪漫,但无论如何你都无法拒绝它们本身的魅力:要高雅,有镇南街右侧的艺术画廊;要轻松,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坛可小憩;还有双休日放飞的白鸽更添一分生命的乐趣与活力。 滨江大道 滨江大道的灯火不像浦西的那般张扬,星星点点的,像咖啡桌上的烛光。坐在临江的椅子上,比当年情人墙一站好几个小时可要省力多了。 在幽静的滨江大道,对对情侣都是天幕下的一道道风景,像一幅写意的水墨画。由江边走几步便是金茂大厦、海神诺富特等建筑物,里面各类富有异国情调的餐厅、咖啡馆数不胜数。 吴江路 吴江路是泰兴路与石门一路间的一条小马路,全长不过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景观分析评价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景观分析评价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在城市生活中,步行街已成为城市的窗口和名片,它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时尚和进步。

?用地环境分析:南京路步行街的规划范围为东起外滩,西至黄河路,全长约1.9公里。南北分别以九江路、天津路为界,纵深200米左右。

?河南中路至浙江中路段:该路段原有建筑质量较差,并已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新建的建筑尺度不宜过大,强调沿街立面的竖向分割,以减小体量,建筑的形式、风格不宜作太多的限制,以形成丰富、活跃、色彩缤纷的商业气氛。店招、广告形式可以多彩,但应与建筑立面统一设计,建筑立面也可以经常变化,强调动态效果。 ?浙江中路至西藏中路段:强调以“四大公司”为中心的建筑风貌上的统一和谐。该路段沿街立面以人的尺度进行设计,色彩以明度稍高的中性色为宜。保护建筑的店面广告应严格控制,尺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建筑立面。?西藏中路至黄河路:该路段沿街以基本形成。南京东路步行街应保持其传统街道空间形态的魅力。重点包括:沿街建筑高度的控制,保持1 :1左右的街道空间高宽比。

?景观分析:步行街位于市中心的核心区域,因此周边临街建筑多是商业用途,要扩散到更外围才有居住用地。它的客流量主要以外地游人为主,兼顾本地人。 ?景观空间形态,节点及活动内容均以表现城市的活力繁华为特征“简洁、明快、富于动感”是景观的主格调。建筑小品大多采用简洁的木结构,树池、座椅等,地面铺设的灯光很好的衬托出夜景的繁华,与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特征相协调。硬质广场满足了游人聚集、休憩、社会活动的需求。步行街中间的休息座椅的间隔,保证了购物时人流穿越的可达性。

上海特色街道

:) 汾阳路- 一条会说故事的音乐之路 汾阳路这条小马路原有个好听的法国名字“毕勋”,因正好在法租界里,所以便以当年驻华法国领事的名字命名。现在的汾阳路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则是上海音乐学院。 :) 复兴西路- 幽静中透出大气 复兴西路是一条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马路,幽静中透出大气。20世纪30年代,属于法租界的郊区,曾是上海最上等的住宅区,在复兴西路和华山路交界处的一幢大房子当时就是法租界路政局的办公地... :) 东昌路-- 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科技的交集 早在民国21年,政府继续填浜延筑至浦东南路,名东昌路。东昌路闹中取静,是条妙趣横生的的街道,街道一头通往地铁站,一头连接渡口。浦城路拦腰而过... :) 陕西南路- 家居生活,花香满街 太平洋,百盛,巴黎春天、美美……诸如此类的商铺不足以让热爱高品质生活的人们继续钟爱,而他们将目光瞄向了与淮海商区临近的陕西南路上... :) 华山路(徐汇/长宁段)-万国建筑博览园 100年前,今日的华山路并不叫华山路,而叫“徐家汇路”,它是从静安寺到徐家汇的唯一通道。华山路上多故事,比如传说中的丁香花园,一度传说是当年李鸿章为爱妾丁香所建... :) 常熟路- “衣”“食”好去处 从小被妈妈领着逛常熟路,那些特色小店不知换了几个老板,风格却是一直延续下来的。最近仔细一看,原来路上有那么多摩登的办公楼,和老公寓老弄堂岁月打磨的痕迹... :) 茂名南路-含蓄中张扬着个性 提到茂名南路,很多人都能联想起这里的酒吧,“酒吧第一街”的美称让这条路多了一丝任人遐想的空间。由于这条路是单行道,没有淮海路上那么多的车子,再加上路边多经营酒吧生意... :) [书香弥漫“福州路”] 福州路东起外滩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人民广场,是上海开埠后,继纤道路(后称二马路,今九江路)后,与英大马路(南京东路)同时辟筑而成的早期马路...

完整街道视角下的城市道路功能分析

6道路交通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2月第2期DOI:10.16799/https://www.360docs.net/doc/b611206943.html,ki.csdqyfh.2019.02.002 完整街道视角下的城市道路功能分析 秦健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摘要:基于完整街道的理念,将城市道路的功能归纳为交通功能、公共活动功能和通道走廊功能三类,根据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特征,将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分为快速交通功能、慢速交通功能、慢行交通功能和公共交通功能;城市道路的公共活动功能分为各类商业、社交、休憩休闲、运动等公共活动服务;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中的带状构筑物,可以作为各类市政基础设施敷设的通道走廊。提出城市道路的功能是复合的,各项功能应合理组合,以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公共活动功能;通道走廊功能;功能复合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9)02-0006-04 0引言 《周礼?夏官?司险》有云:“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道路,是地面上供人和车马通行的部分,是交通的重要载体之一。 道路的首要功能是交通功能,是连接不同地点的通道,供各类交通参与者通行,以实现人与物在空间上的转移。古代,道路主要供人、马和各种人力、畜力车辆通行;近代,随着汽车的发明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动化交通逐渐成为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城市中,交通参与者不断变化和丰富,个体机动交通、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及行人等都是交通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道路为骨架,逐渐形成市镇及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道路沿线规划建设了居住社区、商业聚集区和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等。与此同时,道路也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道路提供交通的载体和公共活动的空间,还需要其他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和带状构筑物,也是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重要通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于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城市道路设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道路、附属设施和沿线建筑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街道空间叭城市道路是街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设计应从完整街道和复合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虑,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更应该有助于促进人们的交往与互动,有助于体现城市风貌和激发经济活力。基于功能的城市道路设计的前提是厘清城市道路所承担的多种功能。 1城市道路的功能 总体而言,城市道路的功能可归纳为交通功能、公共活动功能和通道走廊功能三类。 (1)交通功能: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是指其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服务于各类交通参与者,以实现人与物在空间上有目的转移的功能。 (2)公共活动功能:城市道路的公共活动功能是指其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服务于商业、社交、休憩休闲、运动等各类公共活动的功能。 (3)通道走廊功能:城市道路的通道走廊功能是指其作为城市中的带状构筑物,提供用于敷设轨道交通线路、BRT快速公交线路、综合管廊、骨干市政管线、景观走廊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功能。 其中,交通功能是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公共活动功能和通道走廊功能是城市道路的重要衍伸和扩展功能。 收稿日期:2018-10-22 作者简介:秦健(I97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 交通设计工作。2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 交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与物在空间上的

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 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逐步跻身于世界级城市的行列,就必须加强同长江三角洲(下文简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与技术合作,并且在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探索出一条同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新路子。 一、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的内涵与现实表现 “经济一体化”一词源于世界经济的范畴,以后被用于解释各不同地域的经济联合。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省市按共同的目标协调其经济活动、促进其经济联合的过程。按协调与联合的程度,一体化可分为以下两类: 1.全面一体化。它是指区域内各省市经济达到了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充分融合。从区内看表现为经济融合程度更高;从区外看则表现为区内福利的增加高于区外福利的增加。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在于经济主体在市场自发力量的驱动下追求特定区域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实现主要靠功能性一体化和制度性一体化的互动。功能性一体化是由经济活动本身高度密切关系为基础而保证区域内省市经济整体性增加的过程。制度性一体化则是以一定的区域协定和组织形式为框架的一体化。两者相辅相成,即以市场经济自发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的功能性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制度性一体化会加深功能性一体化的程度,进而也为制度性一体化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标志包括:市场的一体化,产业结构、布局的一体化,城市主要经济功能的一体化,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体化,管理制度政策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 2.有限一体化。它表示区域内各省市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妥协和有限的经济联合。从整体看,区内的经济正趋于融合,但融合程度不高;区内福利有所增加,可是有不平衡现象,福利的整体水平未必高于区外;区内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仅初具雏型,但其中需要协调的问题不少;功能性一体化进程刚刚起步,制度性一体化尚“待字闺中”,等等。当前,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处于有限一体化的阶段。对照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标志,我们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有限性。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市场一体化。目前,长三角各城市已基本上完成了各自

上海特色马路

一、新乐路创意 地理位置:新乐路原名亨利路,是一条很短的小马路,东西走向,东起陕西南路,西至东湖路延庆路口,中间就夹着一个襄阳北路,十多分钟就走到了东头的陕西南路。 公共交通:若乘坐地铁,可乘1号线或10号线至陕西南路站下;公交26路、49路、94路、146路、911路可至新乐路附近。 二、莫干山路文艺二逼青年 地理位置:莫干山路是位于苏州河以南,西邻昌化路,东南角与西苏州路相连,苏州河就在此转了一个大大的弯,使这一地带成为了三面环水的半岛状的区域,所以就有它独具特色的文化背景。 公共交通:公交76路、105路至昌化路;公交13路、63路、941路、166路、922路至长寿路、江宁路;公交19路、68路、112路至江宁路;公交802路、64路、41路、95路、104路、506路、955路、隧道三线、机场五线至新客站。 三、汾阳路音乐艺术 地理位置:汾阳路,在1902年-1943年之间称为毕勋路(Route Pichon),是上海法租界的一条街道。大体呈南北走向,北起淮海中路,南至岳阳路,全长815米。 公共交通:汾阳没有地铁站,若乘坐地铁,可乘1号线或10号线至陕西南路站下,向西步行一段。若乘坐公交,可乘42路、167路、320路、911路、920路、926路至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后步行一段。 四、绍兴路书店咖啡 地理位置:绍兴路在卢湾区的西部,长480米,宽12.3米到18.5米。东西走向,东起瑞金二路,西至陕西南路。 公共交通:绍兴路周边没有地铁站。如果乘坐地铁1、10号线,可在陕西南路站下,距离绍兴路还有1.5公里左右。公交41路、96路、128路、146路、301路、955路至瑞金医院站下,往南走第一个路口即到。

上海2050发展战略

从高起点探究上海城市 未来发展前景和蓝图 “三个上海战略”,从时间上来看,其中的两个规划一个是“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是根据国家规定每五年发展要求,需要制定的中期发展规划,本轮规划则是在“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结束之际,启动2016-2020年即“十三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思路研究;另一个则是同样根据国家规定,每20年制定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本轮规划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到2020年结束,因此需要提前谋划未来20年即2021-2040年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第三个则是面向未来30年上海发展战略研究,需要着眼于未来30年世界经济政治大格局、全球城市发展大趋势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和上海城市未来30年发展演变新特点,从长期发展和战略高度研究思考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同时开展“三个上海战略”研究,既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全面改革和科学发展之举,也是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首先,战略规划研究是事关未来发展的重大议题,战略意义现实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在军事上有“全面性、指导性、引领性”的特定含义的重要概念,“战略”一词被广泛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主要是指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要求,并能够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的计划、方略和行动方案,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和战略思路等等,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对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和引领性。 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发展,都要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和思路,通过战略规划、战略谋划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也是战略学和规划学的具体实践和运用。 从各国经验来看,一般都是提早动手,通过深入研究影响一国或者一个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趋势、规律,从而对于未来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重大性、长期性的各种变量和问题进行战略谋划。 其次,从上海城市发展实践来看,提早开展战略规划研究是上海城市成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事实证明也是明智之举,对于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例如1984年启动的“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上海和全国理论工作者、政府实际工作部门联合开展战略规划研究,先后形成了向国务院调研组提交的《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后得到国务院批复和实施;再比如1994年前后开展的“迈向21世纪的上海——1996-201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等等。在上海历史发展中,曾经发挥了决定作用的许多重要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如“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战略”以及“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四个中心建设战略”、“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等,都是这些前瞻性研究过程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其中的大部分都被转化为国家和上海城市发展的决策和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对上海今天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前瞻性地开展战略和规划研究,是上海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上海城市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好传统。 第三,从上海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点和时空方位来看,“十二五”时期已经到末尾,“十三五”时期即将开启;到2020年全面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后,迫切需要重新制定下一个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而且,上海自身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再加上国际环境正发生深刻变革,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面临重构;上海必须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重新思考和谋划城市发展的未来,十分有必要尽早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蓝图。 第四,启动“三个上海战略”研究,也是积极发挥国内外各类智库作用,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更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图集

( 2017-2035年)上 海 市 城市 总 体 规 划 图 集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7-2035年) 图集上海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一月发布 二〇 一八 年一 月发 布

目录 1-1 上海市域规划范围图 3-1 上海市域用地现状图(2015年) 3-2 上海市域现状影像图 4-1 上海市区位图 4-2 上海和近沪地区生态协调图 4-3 上海和近沪地区综合交通协调图 4-4 上海和近沪地区战略协同区图 4-5 上海市域空间结构图 4-6 上海市域城乡体系规划图 4-7 上海市域公共活动中心网络规划图 4-8 上海市域生态空间规划图 4-9 上海市域农业空间规划图 4-10 上海市域城镇空间(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图 4-11 上海市域文化保护控制线规划图 4-12 中央活动区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 4-13 上海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4-14 上海主城区绿地网络规划图 4-15 上海市域城镇圈规划图 5-1 上海市域科技创新布局规划图 5-2 上海市域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规划图

5-3 上海市域干线道路系统规划图 6-1 上海市域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引导图 6-2 上海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6-3 上海市域蓝网绿道建设规划图 6-4 上海市域风貌分区图 7-1 上海市域生态网络规划图 8-1 上海市域绿线蓝线紫线规划控制图 总图:上海市域用地布局规划图 浦东新区战略指引图 黄浦区战略指引图 静安区战略指引图 徐汇区战略指引图 长宁区战略指引图 普陀区战略指引图 虹口区战略指引图 杨浦区战略指引图 宝山区战略指引图 闵行区战略指引图 嘉定区战略指引图 金山区战略指引图 松江区战略指引图

上海嘉定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海嘉定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报告目录 1总则 (1) 1.1 本次规划的定位 (1) 1.2 规划背景和特点 (1) 1.3 规划指导思想 (1) 2基础研究 (2) 2.1 研究方向 (2) 2.2 历次规划分析 (2) 2.3 挑战分析 (4) 2.4 机遇分析 (4) 2.4.1观点 (4) 2.4.2机遇1:国际汽车城机遇 (4) 2.4.3机遇2:长江经济带机遇 (6) 2.4.4机遇3:上海构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战略机遇 (7) 2.4.5机遇4:F1机遇 (8) 2.4.6机遇5:区域经济机遇 (11) 3应对战略 (12) 3.1 宏观战略 (12) 3.2 中观措施 (12) 4目标定位 (13) 4.1 上海的视野 (13) 4.2 嘉定的视野 (13) 4.3 正在研究中的上海空间战略 (14) 4.4目标定位 (14) 5规划规模 (16) 5.1 人口规模预测 (16) 5.1.1现状 (16) 5.1.2不同方式预测结果 (16) 5.1.3结论 (16) 5.1.4远景城镇人口构成分析 (16) 5.1.5城镇人口分布预测 (16) 5.2 用地规模预测 (16) 5.2.1现状 (16) 5.2.2预测方法 (16) 5.2.3结论 (16) 6空间布局 (17) 6.1 区域规划 (17) 6.1.1布局原则 (17) 6.1.2构建多通道的对外交通联系网络 (17) 6.1.3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区域空间体系 (19) 6.1.4城镇体系 (23) 6.1.5中心体系 (23) 6.1.6强度控制 (24) 6.1.7工业产业布局 (24) 6.1.8综合交通 (25) 6.1.9周边区域空间规划发展趋势 (27) 6.2 嘉定新城 (28) 6.2.1功能结构 (28) 6.2.2老城恢复计划 (28) 6.2.3建设步骤研究 (29) 6.2.4绕城森林建设模式研究 (30) 6.3西部板块 (31) 6.4 南部板块 (32) 6.4.1发展战略定位建议 (32) 6.4.2空间布局构想 (32) 6.4.3功能分区 (32) 6.4.4道路交通构架 (33) 6.4.5实施措施 (33) 6.5 北部板块 (34) 7规划现实推进面临的挑战 (35) 7.1 宏观方面 (35) 7.2 微观方面 (35) 8后续工作建议 (36) 8.1 规划实施对策 (36) 8.2 后续规划推进建议 (36)

上海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分析

上海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分析 ——以新天地、南京路为例 【摘要】通过在上海的毕业实习,理论结合实践,对城市有了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整体认识,对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针对此次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对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步行街进行有目的调研、实地考察和实例分析,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关键词】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城市更新 五年的城市规划理论学习,我们对城市规划专业有了一个零碎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城市还没有一个连贯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此次在上海的毕业实习,理论结合实践,对城市有了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整体认识,对城市各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针对此次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对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进行有目的调研、实地考察和实例分析。 上海作为国家的经济、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而这种文化特点又深刻的反映在其建筑形式、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步行街。 1新天地 即使没来过上海,但相信也听说过上海新天地。这片曾几何时险些就要淹没在摩天大楼丛里的矮小建筑群,在重新修建后,几乎成为与外滩、豫园和南京路齐名的上海特色的象征。与外滩相比,它更摩登;与豫园相比,他更海派;与南京路相比,它又充满了传统气息。一度破败的旧城区是如何成为优雅时尚都市生 活的象征?其在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哪些成功地经验,传统里弄如何与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就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创造出集历史、文化、旅游、商业、娱乐等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其位于上海 图1-1新天地太仓路入口

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内涵、战略框架与发展策略研究

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内涵、战略框架与发展策略研究 编者按: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本着“把握战略趋势、围绕核心瓶颈、体现多元融合”的基本思路,组织上海市40余家研究团队围绕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18个支撑性专题开展平行研究,超过200余位来自各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2040年的城市发展建言献策,最终形成了《迈向2040 年的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为新 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现就各研究机构的主要研究和观点内容分期介绍如下:研究单位: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文中内容仅代表该机构观点)到2020年,上海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向2040年,上海将以全球城市建设为目标,全面提升国 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创新能力。本专题聚焦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以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主线,运用全球城市理论的分析框架,科学把握全球形势发展变化,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分析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外部环境、影响变量和内在动力,研究提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内涵、战略框架和发展策略。 报告分五部分:(1)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背景

(2020-2040);(2)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框架;(3)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战略功能框架;(4)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重大战略框架;(5)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空间战略导向。主要内容与观点如下: 一、关于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背景(2020-2040) 主要从五个层面分析提出上海面向2040全球城市建设的战略背景。重点关注全球多元格局调整变革中的全球城市网络节点功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动力格局、区域格局、开放格局的战略要求,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从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看,全球经济发展在寻求“再平衡”中开启多元格局调整变革,全球化进入网络化发展新阶段,未来的全球城市将更加注重全球网络体系的链接能力、全球关键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高端环节的掌控能力。从全球城市网络新趋势看,全球城市层级体系更加趋于扁平化、多元化、网络化,纽约、伦敦、东京等

观点:迈向2020上海城市发展思路再思考

迈向2020上海城市发展思路再思考 ——未来十年上海城市化之路 王林王崧 过去的34年中,中国城镇化率以年增近1个百分点的高速率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1977年的17. 55%提升到2011年的51. 27%,中国己经迈入了城市型社会的门槛。而在过去的十年中,上海的城镇化率一直在80%的高位徘徊,目前己接近90%。可以说,上海城镇化的发展早己从数量型增长转为质量型提升。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面对中国进入城镇化新纪元的客观背景,上海需要认真审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几个核心议题。 1、关于城市空间蔓延:克服消极“摊大饼”发展模式的弊端,探索积极应对城市空间快拓展的新的城市规划对策与城市管理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31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7166亿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980年的3. 2: 75. 7: 21. 1调整为2010年的0.7:42: 57. 3,城市经济增长由此前的主要依靠二产拉动,逐渐转变为“二、三并重”共同推进经济增长的局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1980年代以来上海市城市人口总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常住人口从1980年的1152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30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的增长是上海人口总量规模扩张的主导因素。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结构和规模的变化,上海的城市空间格局发生深刻变革。1979-2010年上海建设面积由254. 9平方公里增加到2816. 8平方公里,年均增长82.6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比例到2010年已超过40%。 在21世纪头十年,世博会筹办、新城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成为推动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因。中心城蔓延与郊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共同推动城市格局呈现出圈层式扩张和轴向延伸的空间特征,形成大都市区的空间框架。十年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128. 74平方公里,上海进入城市空间快速扩张阶段。这一时期,配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以轨道交通网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心城区大工业区(如江南造船厂)外迁加速了中心城的转型重构。而在郊区,随着新兴工业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建立,新城、沪宁沪杭和宾江沿海轴线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心城及其周边地区已形成连绵发展态势,并进一步向嘉定、松江地区拓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张。 面对上海城市“摊大饼”发展的现实,长期以来规划领域的应对措施主要通过外环绿带的控制和郊区新城建设的疏解两大战略来控制城市蔓延。但是比较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我们发现,“摊大饼”是世界各大城市及城市连绵区发展无法避免的共同趋势,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种城市发展力量充分分享城市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城市基础设施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正视和积极应对,不能以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一味消极地否定。既然“摊大饼”不可避免,那么探索在城市不断蔓延中如何有效克服弊端,并使更大的城市更具魅力,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历史责任。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解决伴随大城市不断蔓延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那么城市的超大规模发展对于更加高效地利用地球有限的土地资源,对于更大幅度地提高单位土地上的产出能级,对于更有效地保护地球环境,对于创造更为便利、更加宜居、更具魅力的城市生活,则有可能是更为理性、更为可取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在受城市经济辐射距离衰减作用的影响下,“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作为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我们既然无法违背这一客观规律,那么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就应当从对城市蔓延和增长被动控制的传统思路转为积极应对和引导城市更有序、更有机地拓展。这就涉及到四个与之密切相关联的议题:一是如何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二是如何正视中心城的发展;三是如何客观认识郊区新城所发挥的作用;四是如何重新审视郊区生态空间的定位。前三个议题在后文中将专

上海城市规划发展史

述 上海市 上海市简称沪。地处我国东部海岸中段,长江入海口。自古为海边渔村,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宋设镇,始称上海。1927年设市。现为我国三大直辖市之一,辖14区、6县。为我国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全市面积5800平方千米。人口1415万(1949年503 万入),其中城市人口约869万。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端,市西部青浦、松江、金山一带,大约六千年前就己成陆,市区成陆年代较晚,约在十世纪中叶的五代未才全部形成。地势低平,平均海拔4米左右,仅西部松江县有少数残丘,天马山最高,海拔97.5米。长江口的崇明岛面积950多平方千米,是我国仅次于台湾、海南的第三大岛。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月平均气温3.5℃,七月27.8℃,无霜期8个多月。年降水量1124毫米。6月中起有约20 天梅雨季节。 月有台风雨。主要河湖有源于太湖、流入长江的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青浦淀山湖。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近代工业的发展历史有100多年。但旧上海是帝国主义压榨中国人民的据点,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建国以来,上海轻纺工业经改造调整,进一步发展了化纤、塑料、日用化工、耐用消费品、家用电器等部门。而重工业、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部门也发展迅速,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正在崛起,已成为能生产高精尖产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和上交税利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化纤、电子计算机、照相机等产量占全国40%以上。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内外贸易额均居全国各大贸易中心首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在全国四个直辖市中居第一位。服装、毛呢、皮鞋、化妆品、儿童玩具、金银饰品、各种传统工艺品、食品,花色品种齐全,是驰誉国内外的购物中心。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近年来上海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在国内外金融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伦敦、巴黎、纽约、新加坡、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设有联行。 上海是西太平洋地区重要国际港口城市,国内外联系广泛,交通、通讯比较发达。黄金水道长江和沪杭、京沪铁路干线,使上海成为贯通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40多条航空线通往国际国内各大城市。上海港被称为上海经济命脉,现有万吨级码头泊位约50个,下设10多个装卸区,港口吞吐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黄浦江可通2 万多吨轮船。上海又是国内国际通讯枢纽之一,全国对外通讯中有三分之一通过上海卫星地面站和中日海底电缆传输。上海是中国工业科技的最大基地。拥有800多所科研机构,55万科技人员,51所全日制高等院校。新型材料、电光源、激光、电子新技术、基础理论、边缘科学迅速发展。上海旅游业发展迅速,开辟了市内外以及至北京、武汉等地的旅游线。本市名胜主要有豫园,玉佛寺,“中共一大”会址,孙中山、鲁迅故居,嘉定孔庙,汇龙潭,古猗园,淞江方塔,醉白池,吴淞口炮台等。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指导城市合理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上海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而城市规划工作,则是随着近代城市规划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发展,租界分割状况的消除,逐步开展的。

上海市特色街区标准

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和对旅游设施、服务项目、服务人员、环境、卫生、安全等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范围内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各类旅游特色街(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9664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9670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 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术语和定义 旅游特色街(区) 有明确的地域范围及一定的规模,具有游览、观光、购物、餐饮、休闲及娱乐、文化等特殊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有一定旅游知名度的街(区)。 4基本要求 4.1应具有明确的区域边界,并有一定规模。旅游特色街的长度应不短于200米,特色街区的占地面积不小于2万平方米。 4.2应具有观光、游览、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若干功能的组合,或具有独特专业鲜明个性特色的特殊功能: a) 具有鲜明上海地域特色文化风貌; b) 旅游功能定位明确; c) 旅游服务特色鲜明; d) 旅游商品名、特、优品牌集聚; e)周边街区具有明显差异性。 4.3诚信经营,依法经营,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不卖伪劣假货,不强买强卖。 4.4各类商家店铺营业时间应相对固定并公示。 4.5应有街(区)综合管理组织,具有旅游管理的职责。 5旅游服务设施和项目要求 5.1 游览 5.1.1应在街(区)主要出入口设置景点和购物点分布示意图,位置醒目,文字准确规范,中外文对照;导向标识图形符号符合GB/T 10001.1和GB/T10001.2 的规定。. 5.1.2整体环境宜人,有景观资源。 5.1.3各级文保单位或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及建筑物,应有铭牌标示。 5.1.4宜有灯光夜景。

关于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分析

关于上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分析 在上世纪末,上海制订的城市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框架,为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奠定基础。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初步确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目前,前一个目标已经基本达到,上海作为远东乃至亚洲重要经贸中心之一的地位基本确立。这其中离不开上海城市对内对外综合运输的巨大贡献。为了能够在2010年左右借助于世博会和奥运会的契机,实现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目标,上海乃至长三角的综合交通还需要有进一步大力发展。 回顾上海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过程的艰难和成果的喜人。上海是一个人口和产业特别密集的特大城市,中心区90多平方公里之内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4万人,人均道路面积只有2平方米,只有国内同类城市的1/2到1/3,国外同类城市的1/5到十几分之一,市域交通的捉襟见肘。城市道路拥堵状况严重困扰了城市进一步发展。今后人口虽然可以有所疏解,但第三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人多路少的基本情况不会改变,这是考虑上海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交通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市域交通水平稳步提高。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上海已建成地铁和高架线路65公里,初步形成十字加西半环的网络骨架。日客流量达65万人次。为其逐步成为公交出行的重要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市区道路总长度5204公里。中心城已建成“三横三纵”道路骨架和“申”字形高架网络;地面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服务供应水平日益提高,线网覆盖面扩大,布局进一步完善;现有公交运营线路近千条,公交汽、电车18000辆,日客运量724万乘次;出租车已达4.29万辆,日客运量212万乘次;市域轮渡现有客渡19条,车渡5条,日客运量为54万人次;渡江车辆为450万辆次,随着大桥、隧道等越江交通的增加,正在实行结构调整;陆岛交通主要为通往本市崇明和长兴、横沙等岛屿的长江轮渡和跨海通浙江舟山诸岛的海渡,日乘客运输量为2万人次,过江车辆为750万辆次;城市公共交通总体服务水平达1057万乘次/日。 2.先进技术普遍推广应用。交通行业普遍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或局域网,一些跨区域经营单位已拥有广域网;上海航运市场交易、关检和EDI单证处理已初步实现与国际接轨;陆上运输网上服务中心已开通,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系统正在筹建,公路集装箱运输和IC卡管理系统、长途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等均已投入应用;“上海交通信息网”已开通,“一卡通”已在地铁和公交线路上使用;公交车辆装备升级换代,绿色能源已投入使用,上海正在建设LPG和CNG汽车加气站,出租车2万余辆已改用LPG 燃料,公交车300余辆已改装CNG燃料。 为了与上海社会经济发战略目标相对应,根据上海城市布局、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紧密结合的原则,上海市提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目标: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设大型关键交通设施和交通干线,完善交通系统,改善交通组织,增加客货运输能力,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便捷、舒适的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为此,规划部门提出上海市综合交通中近期发展战略。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城市疏解和调整土地使用的战略;2.提高道路交通系统容量和运送能力的战略;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城市有轨交通的战略;4.适度控制车辆发展和车辆使用的战略;5.加强交通管理的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