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钱庄为何未发展为现代 意义上的银行

浅析中国古代钱庄为何未发展为现代  意义上的银行
浅析中国古代钱庄为何未发展为现代  意义上的银行

浅析中国古代钱庄为何未发展为现代意

义上的银行

张圣闽20112016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五班sfsctdb@https://www.360docs.net/doc/b612751199.html,

【注意】黄老师,本人对“古代钱庄未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这一论题持有异议,具体个人意见已附在本文最后。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居于世界前列,而中国也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经济史上的第一,包括早在明朝就已经诞生的钱庄。中国古代的钱庄与近现代西方的银行有着极其相像的地方,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在近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身上有着中国古代钱庄清晰的影子。所谓银行与钱庄的关系,就是对同一个经济社会中两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现实存在着的诸多联系所作的集中概括,纵观近代中国银行与钱庄关系的演迁过程,两者之间既相互合作、支持,又相互竞争、排斥【1】。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中国古代发展千百年之久的钱庄没有进一步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呢?我根据

所学知识及相关资料查询,认为主要是由于中西方环境的差异导致的这一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经济体制的

发展瓶颈。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多为自给自足,再加上封建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这些特点直接导致了经济发展与产品流通的脱节,进而致使

经济长期以来的高速发展并未给产品流通背后的资金流通带来过大的刺激。而西方近代以来重商主义的盛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不断发展等都极大地促进社会资本的大规模流通,在这一背景下银行作为资本流通的中转机构便得到了极其快速的发展。

2.政治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长达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对钱庄的进

一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封建统治者的专制集权统治在经济上要求严格控制国家货币铸造发行与流通、商品流通等,此外封建统治者认为农本商末,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钱庄的放账功能和印制发行与货币具有等同价值的兑换银票无疑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增加了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控因素,对统治者的集权统治造成威胁,因而会遭到统治者的敌视和阻碍。

而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大中资本家的掌权使国家政策偏向于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进而国家政策对资本流通的促进与中转机构银行的发展大力鼓励支持。

3.钱庄信用的紧缩。明朝开始出现的钱庄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较大的

发展,各大钱庄、票号及各种分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商人所实行的以儒治商更是为钱庄的发展积攒了浓厚的信用基础。作为钱庄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信用这一资本不断积累使钱庄的放款额度不断扩大,人们普遍减少取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钱庄管理制度的低效和老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集中兑现的风险预期过于乐观,直接导致了钱庄的信用紧缩,

进而扩大到整个银钱业。如经理负责制,受中国古代传统的血缘家长制影响,经理可能会做出不利于钱庄发展的行为,贪图个人利益,对钱庄的发展造成不利。而西方银行则具有严格的监管措施,对于银行可借贷额度也有严格的科学的限制,因此在长期的借贷、存取过程中不断积累起信用基础。

4.国内战争环境的影响。清朝中期以后,农民起义运动、外国侵略

运动此起彼伏,战乱的环境直接导致了国家经济的萧条、钱庄的败落。而自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的本土化发展更是对中国传统的钱庄造成极大的挑战。中国古代的钱庄大多为地方性的,资金力量薄弱,经营范围小,因此,钱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之下,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潜藏着危机【2】。它们的传统经营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发生了直接的冲突,面临着阵地日益缩小的前景【3】。而外国银行则依据有力的政策措施、强大的资金优势迅速击败了钱庄,取代了钱庄长期扮演的收借贷款的角色。

5. 钱庄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性。中国古代的钱庄多为家族性质的产

业,一般采用无限责任制。实行无限责任制,就意味着钱庄所拥有者以其全部的家产作为钱庄债务的担保。一旦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所有者就要通过变卖其它财产来抵还债务,因而极可能一贫如洗,永世不得翻身,这使得其抗风险能力十分薄弱。而且,中国古代钱庄实行联号制,与其它的产业有密切联系,更增加了导致其经营风险外部因素的多样化与复杂化。钱庄一旦破产,涉及面极广,会影响许多其它股东和工商业实体,进而对整个社会

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其他钱庄也会受其波及。而西方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则是实行有限责任制,银行的运行状况并不会银行家的其它产业造成过大的影响,因而能够保证银行尽可能的平稳运行。

6.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上的不科学。中国古代的钱庄采用封建式

组织管理结构,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演化出掌柜制,即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是仍旧缺少科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大掌柜作为实际负责人对钱庄的整体运行享有极大的权力,其个人行为会对钱庄的发展和其他股东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而股东及所有者对大掌柜的惩罚手段无非是解聘之类,因而掌柜所受到的制约极少,仅仅是靠道德约束并不能很好的维持钱庄的正常运转。而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则拥有完备的监督制衡体制,对经营者有着极为严格的约束。另外,虽然已经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是中国古代钱庄仍然会在作出决策时很大程度上受到所有者的影响,并不能完全独立的作出决策,这一点与现代意义上的银行是背道而驰的。

7.银钱业会计方法的落后。中国古代钱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积

累出一套簿记方法,即中国古代的银钱业会计制度。银钱业会计起源于清代前期的旧式钱业会计,早期采用中式传统会计的方法,上收下付,期末采用“四柱结算”方法计算损益,也经历了从简式到复式的转变,但尚不成熟。虽然也曾在明代“三脚账”基础上,演化出以龙门账和四脚账的会计思想为代表的复式思想萌芽,

但却是仅仅停留在复式会计思想的初级阶段,仅仅在会计结算时有零星体现,而在账簿设置、记账方法上还是旧时的简式记账方法占据绝对支配地位。1905年出版的留日学生蔡锡勇编著的《连环帐谱》是我国最早介绍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著作。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然而从会计核算角度来看,钱庄仍旧原封不动的延续着封建时代的传统,保留着旧式簿记的各种特点,如直式上收下付记录和以汉字书写的记账方法,没有形成全行业范围内的完整的会计法令,也没有诞生出没有统一的会计制度。中国古代的钱庄采用的会计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簿记方法,只是会计方法的分支,主要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依靠经验总结堆积起来的。而诞生于西方的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则普遍采用复式记账法这一会计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式,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因而复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完善科学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的大范围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银行的效率和准确性,使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

8.中国古代钱庄与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诞生背景、目的和意义上

的区别。长期以来,钱庄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资金融通,它所起的媒介作用不容替代。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货币经营机构之一,其是由私人出合伙经营,是从频繁的商品交易媒介中派生出来【4】。

钱庄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便利金银货币的流通进行的。商业银行的

主要目的不是方便货币流通,而是汇集民间闲散货币投资获利,这是它与钱庄最本质的差别。钱庄是以金银为主流货币在应用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产物,不论它发行的钱票最终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达到何种程度,都仍然以金银为基础货币。钱票即使能够直接购买实物,也仍然只是借条而不是货币,更不能取代金银的基础地位。尽管发行的钱票在后期成为钱庄的最大财富,尽管钱庄在后期也借助放贷赢利,但是钱庄存在的基础仍然是能够为金银货币的流通提供最大的便利。近代钱庄正是凭借在金融市场上的绝对优势,使其能够在中国近代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地位与中国近代货币制度息息相关。钱庄为中国商人、企业家与在华外国银行之间的金融业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居间作用,其主要职能之—是分配外国银行为中国企业所提供的货款【5】。在古代,人们把金银等货币存入钱庄,主要目的是方便携带和使用,因此钱庄收取费用是合理的,这笔费用里包含了保管风险和远程运输费用,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现代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更接近于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银行不仅不应向人们收取任何费用,而且必须给予一定程度的回报。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

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利用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

参考文献

【1】李一翔,传统与现代的柔性博弈——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银行与钱庄关系【J】,上海经济研究,2003(1)

【2】罗荣渠,牛大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旺敏虞.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不发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褚明露,《从传统钱庄到近代银行业》【D】,2009

【5】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异议】中国古代的钱庄经过长期的发展在清朝末期及民国年间已渐趋于完善,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侵入、洋行业务的在华开展钱庄与洋行展开竞争与合作,并从中吸取西方近代银行制度的有益方面发展完善自我,最终成功转型为近代银行,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为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些银行在建国后通过赎买、没收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成功转型为社会主义国有银行。在这一长期过程中,钱庄制度并未消失,而是进一步借鉴西方洋行、顺应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升华为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至于会计制度和方法,钱庄确实在初期采用

的是一种簿记制度,即通过日常实践进行的经验总结,并未做出进一步的科学方法探索,因而也是落后的。但在钱庄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的出现了三脚账、龙门账等具有浓厚复式记账思想的新式记账方法,并不断的完善和扩散应用范围,因此在会计方法维度上钱庄也没有表现出没落消失的迹象,反而是日益具有生机和活力。从整个中国货币发展史、金融发展史的角度上看,晚清民国时期钱庄通过与洋行的紧密合作,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并通过发行新式洋币来增加自身在近代金融业中的地位。因此综合来说,钱庄已成功转型为近代银行并进一步发展为现在银行。褚明露2009年8月发表于《财经纵横》上的《从传统钱庄到近代银行业》、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一翔的《传统与现代的柔性博弈——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银行与钱庄关系》、1992年罗荣渠、牛大勇合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戴建兵的《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以及来自于万方等数据库的大量文献资料都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依据。

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2003-11-03 作者简介:杨胜刚(1965-),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廖 琛(1981-),女,湖南华容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金融理论 银行国际化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杨胜刚,廖 琛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摘 要:银行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业务机构的全球化、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人才引进的高端化、经营管理的灵活化及监管与法规的国际化等。目前,我国银行业与国外相比,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因此,应采取进一步开拓传统重点市场、加速开发新市场、严格经营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强化监管等有效措施,以尽快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国际银行业;跨国经营;银行国际化;国有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96(2004)01-0011-03 国际银行业是相对于国内银行业而言的,银行的国际化是指银行出于扩大利润或规避风险等动机,使业务区域跨越本国疆界,或者将业务币种由本币转向外币,或者将服务对象由本国客户扩展到外国客户的过程。 一、银行国际化的特点 银行的国际化一般呈现出如下特点:(一)业务机构全球化 据2000年2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对前50家从事全球化业务经营的银行的调查显示,在资产分布上,这50家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都超过22%,其中有29家超过40%,比例最高的美国运通银行达到85.5%。这些银行的海外业务收入也非常可观。 (二)产品服务多样化 大的跨国银行大都资历深、实力雄厚、技术设备先进、业务网络发达、电子化程度高、服务意识强,能广泛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为客户提供优质多样的金融服务。如花旗银行北京分行能为客户提供外汇的存款、放款、票据贴现、投资、汇款、担保及进出口结算、自营和代客买卖,代理外币及外汇票据兑换、外币信用卡付款、保管及保管箱、资信调查和咨询等多种业务。 (三)人才引进高端化 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银行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缺少有丰富金融知识、操作经验及先进思想观念和强烈竞争意识的人才,银行就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外资银行大都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它们在一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后往往会以良好的国际声誉、激励机制、薪酬和培训等来招揽和挽留优秀人才。 (四)经营管理灵活化 国际性商业银行大都具有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它们一般能够严格遵从#效益立行?原则,以获得最大收益为目标,效益普遍较好。在业务管理上,国际上通行的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即根据变化的经营环境,协调各种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及其结构方面的矛盾,进行风险和流动性诸方面的合理搭配和优化组合,以实现赢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统一。 (五)监管法规国际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日益重视在国际银行监管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目前,国际银行监管合作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银行监管特征正在从传统的干预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的重要性正引起银行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二是统一的监管标准正被广泛接受,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国际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采用。三是区域性银行监管合作协议不断出现。近几年,许多地区都建立了银行监管当局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论坛,以双边或多边协议或谅解备忘录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 二、银行国际化动因分析(一)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马克思认为:#如果资本输出到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5页)形成银行国际化趋势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银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 11%2004年第1期总第115期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COLLEGE OF FINANCIAL M ANAGEM ENT CADRES No.1 2004Seri al NO.115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策略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其策略研究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金融对当前经济市场已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被称为经济的核心,国家繁荣昌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都离不开“金融”两字。金融的主体是银行,银行问题是金融体系至关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银行的地位也日渐凸显,无可厚非,它在其发展路上获取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在缓解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因此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2014年,我国准备启动“民间资金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一试点,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更加完善金融业。从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初次建议“探索设立民营银行”到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由民间资金出资设立中微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指引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为止,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已开始接受审批检查。这样民营银行又即将迎来它的又一黄金时期。 现在,国有银行处于一种垄断的地位,民营银行的出现和不断的发展能够打破这种局势,提高市场竞争力,让大众的资本有一个合理规的出路,它的发展的另一个作用还在于能够解决规模比较小的企业筹资的问题,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在适当时机合理发展民营银行业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银行业的主导地位已由国有银行占据,而在银行业的民营银行还较少。而且随着我国进WTO后,我国民营银行正面临着国有银行高度垄断和外来银行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的局面,而且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尚未成熟,还在摸索着前进,仍然要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所以目前要针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健康、稳健的发展起来,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及银行业的发展。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研究民营银行的合理性中,斯弟格力兹和维斯(1988)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成本理论揭示了两层民营银行存在的意义:第一层,由于银企之间的消息不对称导

民营银行成立背景及发展战略

民营银行成立背景及发展战略 (2014.8.15) 战略分析部 民营银行成立背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3〕87号)从这两个公文来看,政府近来的发展规划还是很重视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相对而言,支持企业发展更多的精力可能要放在财政政策上,而财政政策要进一步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弱势群体。首先要千方百计满足民营经济融资需求: 一、紧紧围绕小微企业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发展实际,将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服务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全覆盖、多层次、高效率、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而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中积极引进域外银行、证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其中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成为此次金融改革的重点。 民营银行由于自身的自主性,民营银行的经营管理权,包括人事管理等不受任何政府部门的干涉和控制,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它的私营性,即民营银行的产权结构主要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并以此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干预行为的发生,这两个重要特征打破中国商业银行业单元国有垄断,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金融机构特殊的产权结构和经营形式决定了其具有机制活、效率高、专业性强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民营银行是中国国有金融体制的重要补充。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必然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 二、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性,着力破解融资难这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民间金融具有了较好的向民营银行收敛的可能,可以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国银行与国外银行的区别

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文化差异比较 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外资银行涌入中国,中国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外资银行不仅历史悠久,资金充足,实力雄厚,更拥有着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而相比之下,中国银行业刚从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控制下解放出来,还尚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银行文化。其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件”环境,其作用不可小视。因此,对中西银行企业文化的对比研究,对我国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对中美银行同质化和差异化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中发展差异的原因,毫无疑问,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伴随次贷危机的爆发,银行业的发展模式日益受到关注,美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式不断受到质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银行业未来到底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这些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文化差异的几点比较。 一、经营模式 美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背景及原因。美国银行业经营模式是沿着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这样一种发展路径变化的。在19世纪以前,欧美各国的银行业实行的是混业经营,但1929—1933年遍及欧美的特大经济危机打碎了这一制度。在这次危机期间,美国有5 700多家银行倒闭,信用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经济的滞胀现象,又由于受到金融创新的冲击,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一再放松分业管制,最终于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1999年金融服务法》,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 中国银行经营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历史选择。中国金融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一种“大一统”的形式,当时中国银行业实行的是具有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色彩的“混业经营模式”。从1984年起,中国开始着手改革“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基本建立起了中央银行—专业银行的二级银行体制。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在《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分业经营做出了进一步规定,中国现阶段,“对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国有商业银行在人、财、物等方面要与保险业、信托业和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1995年以后相继出台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则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但之后由于混业经营的多种优势,政府又不断的放开了混业经营的种种限制。因此,未来中美银行的发展大趋势是混业经营,这是中美银行业发展同质化的一个方面。 二、表外业务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表外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十分迅猛。西方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也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传统利差收入的占比在减少,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则逐年攀升。20世纪80年代初期,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演变及未来趋势研究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演变及未来发展建议 一、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历史沿革 我国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照实现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手工操作、单机操作和联机操作三个阶段,下面根据每种支付结算体系的特点做具体的介绍。 (一)手工操作阶段。从1984 年到1993 年这段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是手工操作体系,实施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建国初期,我国的支付结算体系是借鉴前苏联的模式而建立的,形成了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行使工业领域的银行职能,农业银行行使农业领域的银行职能,中国银行行使国际业务领域的银行职能,建设银行行使建设领域的银行职能,进而形成了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二元银行体制,中国银行是国际结算的政策性银行,四大银行之间的业务几乎没有交集,不存在业务竞争。手工操作阶段的银行支付结算包括同城、异地和国际结算,分别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同城的结算需要结算人将保存好的纸质票据提交至票据交换所,交换所的工作人员在认真审核票据后,进行手工结算;异地结算需要结算人通过邮政部门将纸质票据寄到目的地,通过运输传输支付凭证;国际结算由中国银行独家办理。这个时期的网络完全不发达,因此,其结算方式只能依靠手工方式,银行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支付结算系统,只能通过纸质票据进行支付结算,由于大多数银行网点只办理居民储蓄业务,而办理结算的网点很少,结算方式单一、十分不便捷。 (二)单机操作阶段。从1994 年起,互联网开始兴起,在银行业也得到了初步而普遍的运用,相比手工操作阶段,支付结算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互联网的兴起,这个阶段我国的银行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4 年以前,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商业化,使得很多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涌现;我国正式在1994年设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这个阶段的支付结算方式在同城、异地和国际三个方面的操作也有所改变。在同城结算方面,省级以上的城市能够实现跨省的票据交换,在很多发达地区都得到了普及,手工操作由自动清分机代替,并打破了行政区划,大大简便了票据支付结算的手续,加快了票据支付结算速度。在异地结算方面,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各地方的银行之间逐渐实现了联网操作,央行和各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了统一的支付系统,支付结算方式不再是邮路传输,而是以电子传送的方式进行支付操作,通讯线路的设立使异地间的联行结算得以实行,个人账户的通兑和对公账户的通存也得以实现。单机操作阶段一直持续到了1999 年,之后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 (三)联机联网操作阶段。21 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各

关于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 毕业论文 关于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的研究 论文作者: 专业: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二О一七年月日

关于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 摘要 我国成立最早的民营银行当属1996年1月由全国工商联发起组建中国民生银行,这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国有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然而后来随着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金融市场外资银行比中资银行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现今学术界对民营银行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种。发展民营银行不但利于加强中资银行的发展力量,也是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深入改革的重要的前进方向!现阶段,目前我国的民营银行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发展“民营银行”并且知道如何发展,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在民营经济大发展以及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深入探究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之路,即研究如何使我国银行领域出现更多、更强的“民营银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营银行不仅需要发展,而且还需要成长进步,而现阶段国很多民营银行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民营银行出发了解其之前的发展过程以及现在状况,努力解决现状,找到一个适合的中国的民营银 行的发展之路,实现其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民营银行;现状;发展;问题

Abstract Founded the first private Banks in China is in January 1996 by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set up China minsheng bank, this is the first major by the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national shareholding commercial bank. Later, with the sweeping into of foreign Banks, however, in a long time, foreign Bank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than the Chinese Banks have some obviou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ic circles to the definition of private Bank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e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asset structure and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ree. Develop private Bank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exp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bank strength, 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China's current financial system further reform.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bank of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 and know how to develop, now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the privat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further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s in our country, studying how to make the bank appear more and stronger in the field of \"private bank\"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Private Banks need to develop, need to grow, but at present many

民营银行的准入条件

民营银行的准入条件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民营银行的准入条件 全国首份地方版《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下称《办法》)已完成报至银监会,并被银监会列为“范本”,成为制定全国版细则的重要参考。 在设立门槛方面,《办法》规定,民营银行需一次性拿出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0亿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设立后视发展情况逐步增资。执行上,监管层人士透露,不同地区的民营银行,在规定的范围内,将采取注册资本差异化要求。 在股东资质上,《办法》规定,民营银行的股东原则上不超过20个。最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20%,其他企业法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10%,单个自然人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2%,所有自然人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20%。 其中,主发起人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这三年内年终分配后的净资产占比全部资产的30%。其他发起人则要求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所有发起人的入股资金来源必须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监管层人士表示,具体执行上,对股东资质有更高的要求。核心主业不突出且其经营行业过多,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及现金流量波动受经济景气影响较大的企业,可能被排除在发起人之外。 另外,关联企业众多、股权关系复杂且不透明、关联交易频繁且异常的企业,将不具备发起人资格。 对于已经入股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的自然人,也会限制其再入股民营银行的额度和权限。除此之外,民营银行的股东要尽量本土化,具备本地户籍,以便监管层更容易掌控风险信息。但如何限制发起人的权益性投资余额等关键点,银监会和相关部门还在商讨之中。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上

全球化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银行的国际化也成为银行业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但中国的银行业在制度环境、人员素质、资金技术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着名银行相比差距甚远,实现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本文指出了我国的银行在海外机构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国际业务内容以及宏观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战略高度论述了进行地域扩展、内部组织调整、业务拓展以及改善宏观监控的必要性,并分别提出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渐进式特征分析 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地域扩展战略、组织调整战略、业务拓展战略以及宏观监控战略。本文首先论述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渐进性特征,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述银行国际化战略。 许多学者对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盖迪(I·H·Giddy)将银行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母国国际银行业务阶段、离岸金融业务阶段和东道国跨国银行业务阶段。伍海华博士(1996)将银行的国际化成长分为四个阶段:部分国际化、走向国际化、实现国际化、实现全球化,并陈述了四个阶段的特征。范洵博士(1997)认为,服务银行业导向的成长形式是以银行国内客户的海外扩张为先决条件,追随母国的对 外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银行国际化成长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起步阶段、起步阶段、国际化经营阶段、跨国经营阶段和全球一体化阶段。 对我国银行国际化的阶段特征进行研究,其本源在于银行国际化进程中固有的阶段性。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也不能超越这个逻辑。银行国际化表现为银行走向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渐进性的特征。这种渐进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银行市场范围扩大的渐进性,通常是先熟悉后陌生,先相似后相异,逐步扩大;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先易后难,逐渐升级;组织结构的渐进性,往往是按照代理行、代表处,后分支机构、附属机构的顺序逐渐完善;经营战略的渐进性,由国际化战略、跨国化战略,直至全球化战略。银行国际化过程的渐进性使得银行国际化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银行的国际化之所以需要渐进式发展,主要原因如下:(1)银行国际化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必须是渐进的。银行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经营规模越大,需要处理的信息越多。与此相适应,要求管理者不断学习,提高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银行从国内经营转向国际化经营,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银行管理者只能在探索中前进,逐步提高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素质和能力,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的基础。因此,银行国际化表现为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进程。(2)银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部门,具有高度的专业化要求。国内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国际业务的技术性要高得多,要求更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3)经营环境的适应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银行国际化将使经营环境有一个质的飞跃,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充满了未知数和不可预见的风险。适应了国内经营的管理者面对这样的环境,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环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4)高度竞争的国际银行业需要银行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思路。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银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激烈的竞争要求银行也必须不断进行战略和战术调整并进行资源重组。目前国际银行业市场向着大型化和全能化方向发展,超大规模银行时代即将到来。这种竞争激烈、大银行垄断的市场环境对于中小银行以及初涉国际市场的银行来说,盲目参与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只有采取渐进方式逐步积累经验,才能稳健地走向国际市场。

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的十大发展趋势

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民营银行准入放松、人民币 国际化等一系列重要变革,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启示,未来银行业将进入发展新常态,进入挑战与机遇并存,优胜劣汰的关键转型时期。展望未来,商业银行需要顺应未 来十大发展趋势,抓紧时间窗口,尽快建设自身专业化能力。 1 银行业的获利水平将进入新常态预计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ROE)将下降到GDP 增速的2.0~2.5倍左右。基于未来五年平均GDP增速6.5%的预估,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平均约在13%~16%之间。同时,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差距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下被放大,银行的业绩显著分化,梯队优秀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能够达到GDP增速的近3倍,而末端梯队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仅能达到GDP平均增速,即6%~7%之间,甚至低于其资本成本。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与竞争加剧,预计未来十年将陆续出现由存款保险机构接管、重组问题银行的案例,以及二三线城市农商行、城商行被兼并收购的案例。2 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趋势在国际上,混业经营的大型金融集团、以及聚焦单一行业的专业金融机构并存。通常专注单一行业的金融机构更容易建立专业化优势,在竞争中胜出;在估值上,专业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日益重要。为了支持国家产业整合、重构、提升的经济改革大战略,涵盖保险、证劵、银行、资产管理的金融混业经营将成为趋势。一些大型混业金融集团已经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呈现出领先的态势。而为了有效整合金融监管,监管治理制度也可能改革为准单一的监管体系;金融控股公司将是金融行业有可能的公司治理架构。3 银行业被迫走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 在净息差收窄,人力成本、合规成本高涨的压力下,银行业将被迫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银行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应重点专注四大领域:,经营模式的设计、细化与执行落地,主要涉及营销组合与风险管理;第二,大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决策利用;第三,跨国、跨领域专业人才的网罗、培养与使用;第四,掌握沿着价值链创造增加值的过程与定价能力。4 轻资本成为高盈利银行普遍采取的经营模式随着资本市场、大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化,盈利能力在梯队的金融机构几乎都采取轻资产、高资本周转的财务运作模式。善用资本市场间接融资机会成为银行的财务部门、投资银行等业务部门的重要技能,未来很有可能由投资银行或资产管理领域的专家出任几大银行的行长。5 产投融结合的业务加速发展在资本市场复苏,全国产业整合、升级与重构的大浪潮下,产投融结合的信贷与股权融资、财务咨询、资产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在公司金融领域成长快、获利的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全面回暖,企业对于债券承销,中小板、新三板上市财务顾问等业务需求显著增加,推动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加速增长。 资本市场、产投融类业务的兴起对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组织治理、人力资源能力,以及金融监管提出了重大挑战,初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大的寻租与损失事件。 对结算与交易业务要求大幅提高卓越的交易银行产品与服务能力,成为商业银行绑定、维护企业客户关系的关键。直通式事务处理(STP),跨机构、跨企业、跨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市场格局分析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市场格局分析 民营银行发展阶段1、民营银行的产生我国银行的诞生是以民营银行形式出现的。近代中国民营银行产生以前,在中国社会经济中主要的传统民营金融机构有当铺、票号、钱庄等,它们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民族资本的逐步兴起,一些有识之士如魏源、郑观应、康有为等对国外银行进行介绍并对中国自设银行提出设想;再加上外国在华银行控制中国经济并赚取了巨大利润,为中国自设银行提供现实样本;清政府更是希冀通过创设银行,增加财源,应对财政危机。这些因素促使中国自办银行的出现。可见,中国近代民营银行的出现是由中国当时内在经济需求与外在的经济掠夺压力双重作用下产生的,并且受到的政府的鼓励,具有需求诱致与政府主导双重性质,从钱庄到民营银行的制度变迁符合民族工商业者、银行家及政府三方的利益,因此造成了民营银行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发展。1897 年,盛宣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盛宣怀原奏说是设立中国银行,所拟银行章程亦称为《中国银行章程》。但章程内则说名为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 年5 月设立。从股份上看,通商银行由个人股和法人股构成,后来法人股转化为个人股。它可以称为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它的产生,在吸收社会存款,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向工商企业贷款支持其发展,打破外国银行在华的金融控制与垄断,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的夹缝中产生的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必然面临各种障碍,但它毕竟开风气之先,特别是其出资者构成、经营管理、人才聘任等方面符合现代金融业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继中国通商银行

人教版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依据朝代顺序,掌握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大致过程和内容。 2.认识古代商业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商业,理解我国城市功能变化。 3.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一、商业的发展 1.商周: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2.春秋战国: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3.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各地商人来往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4.宋元 (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2)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5.明清 (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3)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易混易错] 商帮和会馆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思维点拨] 1.中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繁荣;从发展趋势上看,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2.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稳定的政治局面,政府开明的政策,内外交通的便利等。 二、城市的繁荣 1.自周秦迄唐代 (1)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2)实行坊市制,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 (3)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 (4)城市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2.唐代至宋代 (1)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 (2)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 (3)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 (4)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 (5)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6)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3.明清时期,除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图解识记] 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思维点拨] 古代草市的特征 (1)远离城镇;(2)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3)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4)受到政府机构的管理。 三、“重农抑商” 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表现 (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汉代: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4)明清时期 ①表现:对商业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②影响:并未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落后于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分析毕业论文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分析 论文作者: 业: t=r. 号: 级: 指导教师: 答辩委员会主席论文答辩日期评阅人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口。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要以将本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日期: 年 月曰 日期: 年 月曰 指导教师签名: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学 号联系电话M-mail: (论文)题目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分析 指导教师李金栋讲师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民营银行已经日趋成为各国银行业的主流。自1990年以来,无论 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资产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而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则在不断下降.由此可见,民营银行在将来社会主义 市场化进程中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回顾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历 程,发现我国银行民营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民营化.民营银行所占其微,与整个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态势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民营银行的发展,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感觉到民营 银行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民营经济大发展以及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民营银行的发展, 即研究如何使我国银行领域出现更多、更强的“民生银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限制、民营银行规范化发展和我国民营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入手,对解决好阻碍民营银行业发展的障碍提出一点建 议,使我国的民营银行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银行,国有银,经济民营化,金融体制改革

民营银行设立政策终审稿)

民营银行设立政策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中资民营商业银行的设立? 一、中资民营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章程; 2、注册资本为实缴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可兑换货币,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 3、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熟悉银行业务的合格从业人员; 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5、有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其他设施; 6、建立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信息科技架构,具有支撑业务经营的必要、安全且合规的信息科技系统,具备保障信息科技系统有效安全运行的技术与措施。 (二)设立中资民营商业银行法人机构,还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至少包括: 1、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2、具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有效控制各类风险; 3、发起人股东中应当包括合格的战略投资者; 4、具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5、具备有效的资本约束与资本补充机制; 6、有助于化解现有金融机构风险,促进金融稳定。

设立中资民营商业银行法人机构应当有符合条件的发起人,发起人包括:境内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发起人。其中境外金融机构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金融机构。 (三)境内金融机构作为中资民营商业银行法人机构的发起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2、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3、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4、社会声誉良好,最近2年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的重大案件; 5、银监会规章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四)境外金融机构作为中资民营商业银行法人机构的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0亿美元; 2、银监会认可的国际评级机构最近2年对其长期信用评级为良好; 3、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4、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应当达到其注册地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且不低于10.5%;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总额不低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10%; 5、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商业: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 城市: 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 商路:从大漠驼铃到南海云帆 政策: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商业: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 情境探究:(展示《乔家大院》、“红顶商人”胡雪岩资料)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具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或图片情境,使学生知道商人产生、春秋战国大商人的兴起和明清商帮的发展概况,理解商业的繁荣发展,进而感悟日益丰富的优秀商业精神和源远流长的中国商业文明 学生探讨:学生根据《学案》上的提示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与特点。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时期商业特点 商周时期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私商成为主体 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海上“丝绸之路”

宋元时期纸币夜市 明清时期商业新特点◆商业市镇的兴起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出现雇用关系,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形成地区性的商业集团——商帮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①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的前提。反过来,商业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发展艰难而曲折。中国古代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③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贡赐贸易。 ④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衡。 ⑤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教师点拨: 商业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但这是相对的,商业活动受到官府严格限制,主要集中在城市进行。从全国范围来看,“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电视连续剧《走西口》《乔家大院》说的都是明清时候的巨商,他们靠着勤劳和智慧,把握住商机,从事着大宗买卖,他们的产品是在市场上销售的。所以,既体现了当时我国的商业经济的发展,又作为我们商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推动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红顶商人”胡雪岩说明了,当时的一些大商,亦商亦官,这种情况易于导致腐败。 从商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经历了从先秦的个别大商人到明清商帮的发展过程,表面上反映的是商人数量不断增多,深层的是商业资本越来越雄厚,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不是全部,因为,厚重起来的不只是物质财富,还有商业活动留下的文化遗产,还有商人千年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已经进入到中华文明的骨子里。 城市: 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 承转过渡:商业经济的繁荣必然促进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赵国的都城邯郸,楚国的都城郢都成为当时著名而繁华的商业中心。 情境探究: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提问: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 [观察比较]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分析长安城与东京城的布局各有什么特点?比较二者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城镇布局,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理解城市格局和功能的演变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