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北京市鲁迅中学九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题

第Ⅰ卷基础与运用(共29分)

一、

中国人有几千年饮酒的历史,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酒并非仅仅是美妙的饮料,它还和人的心灵密切相关。人们饮酒,不仅是身体之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心灵的需要。

一杯酒何以承载中国人的悲喜之情?我们该如何理智客观地对它给予评价?生活中,又发生过哪些与酒有关的动人故事?

在关于“酒”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所有同学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搜集了与“酒”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设计了测试题。让我们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一起来领略酒中的“深味”。

(一)

第一小组搜集了关于“酒文化”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完成第1——5小题(17分)

酒以成礼

“酒以成礼”是《左传》中的一句话。几千年前,酒便成为中国人祭sì()的必备之物,在人们交际宴饮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酒与中国的礼仪文化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统中国是个农业社会,酒是对在土地上辛勤耕种的人们的馈赠。人们利用收获的稻谷、高梁等酿成美酒,用醇浓的美酒装点生活。《诗经》中就描写了三千年前人们借酒来敬老安民的内容。在一篇表现庄稼人生活的著名诗篇《七月》中,描写农民经过漫长的辛苦劳作,有了好收成,“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用刚刚收获上来的稻谷,酿造成好酒,以这样的好酒给长辈们祝寿。

《诗经》中的《鹿鸣》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鹿是吉祥之兽,它在野外悠闲地吃着草,发出和美的叫声,为宴饮宾客的场面创造了一个背景。屋子里热闹非常,宾客盈门,主人以最美的音乐、最美的酒来款待他心仪的客人。在淡淡的酒香和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主宾心情和悦。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在酒中得到了加强,酒成了礼仪秩序的强化物。

中国古人强调喝酒时要。《诗经》中说:“饮酒孔嘉,维其令仪。”意思是说,饮酒是件好事,但一定要保持好的威仪。《诗经》又说:“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喝酒只喝到微醺,情意舒畅,又不失礼节。愚笨的人,烂醉如泥,举止失当,这便违反了礼法。孔子非常重视饮酒时的礼节。他说:“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和同乡人在一起饮酒,仪式结束后,要等拄着拐杖的老者离席,才能离席。孔子谈到君子比武的礼节时又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有德行的人最好不要争夺,如果要说有争夺的事,那就是射礼。即使这类比赛,也要先互相行礼,然后登堂,比赛结束后还要互相敬酒。

酒融进人的灵魂

酒和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桑柘斜影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的《社日》)这是节日聚饮的情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亲友送别的情景。“【甲】,。”(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这是出征边塞思念家乡。“【乙】,。”(辛弃疾《破阵子》)这是壮士追忆róng()马岁月。酒成了构筑中国古人的生活情景的重要因素。

楚汉相争,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困于垓下。夜晚,项羽听到四面楚歌,大惊失色,起身在帐中饮酒。有美人虞姬侍候在侧。项羽于是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羽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在这里,酒、美人和项羽的悲歌,都加浓了英雄末路的悲凉、悲壮和悲哀。

小说中也有这类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曹操的“乱世奸雄”的性格就是在酒所创造的精神氛围中显示出来的。小说写。曹操借着酒兴,把他的不可一世的王霸之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神威,也是在酒所创造的精神氛围中显示出来的。小说写武松走进一家挂着“三碗不过冈”的酒招的酒店。这家酒店的酒气力大,三碗就醉,名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所以武松吃了三碗再要吃时,店家不给筛了。武松哪里肯依。结果吃了三碗又要三碗,前后一共吃了十五碗。这十五碗“透瓶香”创造了一个浓郁的酒香的氛围,武松就在这浓浓的酒香中,乘着酒兴,走上景阳冈,在暮色苍茫中空着手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

酒与民俗

中国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产生了大量与酒有关的民俗形式。

中国人举行婚礼要喝“喜酒”,说去喝“喜酒”,也就等于说去参加婚礼。在婚礼上,新郎新娘要向父母和来宾敬酒,双方还要喝“交杯酒”。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饮酒的习俗。如除夕夜要喝①,祝福新的一年合家安康。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喝②。端午节喝这样的酒,有祛病消灾的用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有饮酒赏月的习俗,这时要喝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自古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这时喝的是④。

酒令是一种至今还在流行的民俗形式。喝酒行酒令,用以增浓喝酒的气氛。酒令有俗令和雅令两种。猜拳就是俗令,唐诗中有“城头击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说的就是酒席猜拳之事,说明当时就流行猜拳了。雅令有多种形式,有作诗的,有对对联的,有猜字谜的,通过这些文雅的游戏来佐酒取乐,酒令于是成了中国人智慧游戏的一种形式。

1.请写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拼音对应的汉字。(4分)

()温情冢.()中枯骨róng()马祭sì()脉脉

..

2. 联系上下文,请将“酒以成礼”一节中空白处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3. 请根据提示,在“酒融进人的灵魂”一节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4分)

4. 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并写在相应的横线上。(100字以内)(3分)

5. 选择下面的酒的种类,填写在“酒与民俗”一节中①②③④的空白处。(4分)

A.桂花酒

B.年酒

C.菊花酒

D.雄黄酒

二、语文积累(共12分)

6. 背诵默写(6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以优美的语言描写月光月影、湖面相映生辉的句子是,。

(2)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7. 名著阅读(6分)

(1)京剧中的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红色表现忠贞、英勇;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形象。根据这一原则,《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应当是_________;关羽应当是________;曹操是________;《水浒》中李逵应当是_______。(以上几空填脸谱颜色)(2)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在与曹魏的交锋中,往往能出奇制胜,请写出一个事例_________________;当然,他也有用人失误的时候,在一次北伐中就因错用了马谡而导致________失守,从而直接导致那次北伐失败。

第Ⅱ卷阅读与理解(共41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及陈涉起,沛①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②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③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④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⑤。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守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wèi)沛父老,为陈⑥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应诸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

[补充注释]①沛:沛县。②掾、主吏:官名。③背:背叛。④因劫:借此胁迫。⑤刘季:刘邦。

⑥陈:陈说。

8.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吴广素.爱人素:②忿恚.尉恚:

③并.杀两尉并:④遗.沛父老遗:

9.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令.辱之沛令.后悔

B、数.有功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C、广故数言欲.亡欲.诛萧、曹

D、士卒多为.用者君为.秦吏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①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

②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译:

11. 甲文中陈涉、吴广发动起义取得成功,乙文写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请分别作简要的分析。(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记叙文,回答问题。(共13分)

逍遥游①

聂鑫森贺先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一位久负盛名的老教授,他的专长是《庄子》研究。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

“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很奇怪的是贺先生对做饭炒菜十分内行,尤其是炒菜。虽说少荤腥,蔬菜由场部统一发放,也不多,但贺先生却能变通烹调之术,或凉拌,或爆炒,或清煮,做出陶淘从没有品尝过的美味。特别是春夏之间,贺先生识得许多野菜,比如马兰头、蕨菜、地菜、马齿苋……他亲自去采,以补蔬菜之不足。

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②。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注:①《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生的“逍遥游”。

②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活着的时候是肉瘤,死了之后变成溃烂的毒瘤。形容没什么用,又很讨厌的人。

12.文章中作者讲述了贺先生“文革”前后的几件事,阅读全文,将下列事件补充完整。(3分)

事件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

事件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事件三: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贺先生从容面对苦难生活,并救下欲上吊自杀的陶淘,收他做弟子,一起研究《庄子》。

事件四:文革结束后,

事件五:临终时,引用庄子的话自嘲,贺先生告诉陶淘自己写完了书,有了传人,此生无憾。

13.“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14.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是如何把贺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可感的?(150字左右)(6分)

(二)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共9分)

京腔京韵北京话

①在北京,你会听见最标准的普通话,但真正能够体现出这座城市特色和趣味的,还是充满了浓郁老北京风情的北京话。

②北京话,是历史长时间冶炼、北方多民族交融的结果。古城北京历史悠久,又长期处于中原与北方民族的交汇处,所以,现代北京话中仍能找到前朝的古词,还能找到不少少数民族的语词。比如“嗷糟”(心烦或不净)、“水筲”(水桶),分别是元明两代的古语;北京人爱称呼的“您”,就是出自蒙古族,“大夫”则来自女真族。北京话的最后形成与满族入主中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满语正式地进入北京话,比如请人谅解饶恕的“央个”,表示性格怪异的“各色”,都来自满语。此外,在腔调、语音上,北京方言也都受到满语的影响。同时,北京作为古都,上有宫廷语言,下有五行八作的市井语言。诸多因素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字正腔圆、雅俗兼备的北京话。

③北京人说话简练不含糊,三言两语就能把话说透,体现着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比如,要说起一个老于世故、逢场作戏的人,老北京人无需多费口舌,只用一句话概括:“见着是六月,见不着是腊月。”[甲]对不法商人在白酒、牛奶、豆浆等食品中肆意兑水的劣迹,老北京人讽之为“净跟龙王爷打交道”;而对办事毫无准备临阵磨枪的人,则必说“现上轿子现扎耳朵眼儿”,那口气里,含着善意的批评,也连带着几分同情。

④北京人说话透着股机灵劲儿,说出来的话,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又形象又贴切,十分给力。比如,别扭,北京人说“窝心”;顺便,北京人说“捎带手儿”。[乙]商品售价贵得离谱,北京人就说那是“宰人”,仿佛卖货的就是一个刽子手;办事稀松,北京人说“不着调”,连调门都找不着的主,你还能指望他把事情干成了?天刚黑,北京人说是“擦黑”,刚和黑擦个边,这分寸劲儿!要是见你做了件极其糟糕的事情,把事情弄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北京人就会感慨:“这下砸锅了。”锅是家里用来做饭的物件,如今锅都砸了,也就意味着全家都没饭吃了,足见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

⑤北京话还特别有市井的感觉。尤其是生活在大杂院、小胡同里的老百姓,一张嘴就带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说冬天刮大风,文人得用上“呼啸”、“凛冽”、“刺骨”等一大堆词,而北京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们,却都能用“针鼻儿大的窟窿斗大的风”这句话来形容,不经意间就达到了既对比又夸张的修辞效果。北京人把那些暧昧、隐蔽的事统称为“猫儿腻”,常爱说:“你别老是跟我玩儿猫儿腻。”或是“那点儿猫儿腻还瞒得了人?”其实,“猫儿腻”是从“猫溺”(即“猫尿”)演化而来的,因为猫撒尿后,总爱用爪子将尿用浮土盖上,故而“玩猫儿腻”常指隐私之事或背后的小阴谋。带着市井味儿的京腔,说出来顺口,听起来亲切。

⑥北京话以其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勾画出一个听觉中的北京,它和视觉中的北京一样深远、广博,交错着历史和现实的光影。

15.字正腔圆、雅俗兼备的北京话是诸多因素融合在一起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宫廷语言和。(3分)

16.文中画线句分别体现了北京话的哪个特征?(2分)

17.北京话独具魅力,在文学作品中常被大量使用。老舍作品就多用北京方言写北京人、北京事,京味浓郁,别具风格。下面是《龙须沟》中的两则人物语言片段,请结合文中的知识,分析老舍语言的“京味儿”特点。(4分)

【片段一】街上全是泥,你怎么摆摊子呢?娘子我看看去!我不弄点钱来,吃什么呢?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赶明儿六月连阴天,就得瞪着眼挨饿。

【片段二】你看,他乐得并不上嘴儿;回到家来,他的神气可足了去啦,吹胡子瞪眼睛的,瞧他那个劲儿!

(三)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共7分)

知耻

①所谓“耻”,就是被人所不齿的言论或行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耻。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国有四大纲,礼、义、廉、耻,“耻”居其一。孟子与管仲对“耻”的见解,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知耻的意义。

②对一个人而言,知耻,才能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知耻,能保持操守,约束己行;知耻,能反省自身,知错就改。

③“凌风知劲节”。面对强权,只有知耻,才能保持节操,捍卫尊严。有羞恶之心的人,在强权面前能威武不屈。因为知耻,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因为知耻,才有了夏明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大义;因为知耻,才有了程砚秋“宁死在枪口下”拒不为日本人演出的气节……他们有铮铮傲骨,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耻。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因为知耻,使周处认清自我,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知耻的力量。

⑤对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德国在二战中给受害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的德国开始反省纳粹的罪行。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国的悔过态度。之后对战争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战争赔偿,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为知耻,德国走出耻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反之,个别国家不知耻,散布荒谬言论,模糊自己侵略的历史,不仅让国家背负正义的谴责,最终还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一个人不知耻,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得出来;一个国家不知耻,无耻之风就会蔓延,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正义可言呢!由此看来,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第③④两段分别从哪两个角度论证了分论点“对一个人而言,知耻,才能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2分)

第③段

第④段

20.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第Ⅲ卷作文(50分)

五、作文(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结合你的一次游历,写一段文字,向大家推荐一处名胜、名人故居或博物馆并写出此行的收获。(要求:特点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有感染力,字数在150——200之间。)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逍遥游》中贺先生的一言一行对陶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困境中发现了人生的乐趣,变得乐观坚强。在你的身边,是否也有人对你产生了某些影响,使你发生了某些改变呢?

请以“他(她),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但匆匆前行的脚步,却让我们忽略了原来就在身边的美好:幸福、关爱、信任……温暖的亲情、纯真的友谊、美好的春天……

请以“原来____________一直都在我身边”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如选择[文题一],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如选择[文题二],将题目补全后,再抄写在作文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市鲁迅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11

第Ⅰ卷基础与运用(共29分)

一、文段阅读(17分)

温情(mò)冢.中枯骨(zh?ng )róng(戎)马(4分)

1.祭sì(祀)脉脉

..

2.中国古人强调喝酒时要循礼自制,反对纵酒失德。(2分)

(尊礼1分,有所节制1分)

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分)

4.原文:曹操请刘备饮酒,这时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曹操要刘备指出当世英雄有哪些人。刘备首先提袁术,曹操不屑说:“冢中枯骨。”刘备接着提袁绍,曹操笑笑说:“色厉胆薄,好

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刘备接着又提了几个人,曹操鼓掌大笑:“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接着曹操说了他为英雄下的定义:“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先以手指刘备,后又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3分)

(答案要点:青梅煮酒的背景1分,对其他人的评价1分,对自己和刘备的评价1分)

5.BDAC(4分)

二、语文积累(12分)

6. 默写(6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持节云中吗,何日遣冯唐?

7. 名著阅读(6分)

(1)黑脸红脸白脸黑脸

(2)草船借箭街亭

第Ⅱ卷阅读与理解(共34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8. ①素:向来平时②恚:使……恼怒③并:一齐④遗:给予,留给(4分,每个1分)

9. C(2分)

10.①可是守卫边关死的人本来就占十分之六七。

②刘邦将写在丝绸上的书信绑在箭上射入城上。(2分。每句1分,注意“而”“固”“十六七”“书帛”译准)

11. 甲文中陈涉、吴广能发动起义是因为能够依从人民的愿望,顺乎民意,得到人民的支持;乙文写沛令遭杀身之祸是因为召集流亡在外的人,再用这些人威胁大家,并且想杀掉支持起义的萧何与曹参,背叛民意,沛县的父老乡亲终将杀死了他。(4分,各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记叙文(13分)

12.(3分)

事件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办公楼着火,贺先生提醒陶淘遇事不必惊慌。

事件二:文化大革命时期,贺先生从容面对批斗游街,告诉亲人自己要写书,不会死。

事件三: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贺先生从容面对苦难生活,并救下欲上吊自杀的陶淘,收他做弟子,一起研究《庄子》。

事件四:文革结束后,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事件五:临终时,引用庄子的话自嘲,贺先生告诉陶淘自己写完了书,有了传人,此生无憾。13.(4分)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贺先生比喻成“鲲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

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由自在的人生品味(1分)。特别是先生在文革中遭受批斗,在干校的劳动改造中依然从容面对苦难,坚持学术研究并以此为乐,深深地影响了陶淘,改变了陶淘(1分),使他能积极生活,向先生学习,表达了陶淘对先生的崇敬之情(1分)。

14.(6分)

第一种思路:通过写文革前后的几件事,写出了先生的品格(逐一写出)。

第二种思路:写描写方法(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多种描写相结合,写出先生的品格(相貌平凡;学识渊博;乐观向上、从容面对苦难;潜心学术;关爱后辈)。第三种思路:以陶淘的成长变化作为对先生的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先生的形象。

第四处思路:三处对比(火灾、文革、五七干校),写出先生的品格。

(二)说明文(9分)

15. 前朝的古词、少数民族的词语、宫廷语言和市井语言。(3分)

16.(2分)

17. (4分)

片段一:这个人物语言片段体现了“北京人说话透着机灵劲儿,说出来的话,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又形象又贴切,十分给力”的特点(2分)。“弄点钱来”形象又贴切;“堵上个大疙瘩”写出了人内心不痛快,心情郁闷,十分形象,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瞪着眼换饿”把全家没饭吃、大眼瞪小眼又无计可施的情况写得很形象,十分给力。(例子1分,分析1分)

片段二:这个人物语言片段体现了“北京话特别有市井的感觉”(2分),“乐得并不上嘴儿”形容人高兴,不经意间就达到了夸张的修辞效果;“吹胡子瞪眼睛的”把人神气十足的情态写得活灵活现,说着顺口,听着亲切。(例子1分,分析1分)

(三)议论文(7分)

18. (2分) 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9.(2分)第③段知耻,能保持操守,约束己行。

第④段知耻,能反省自身,知错就改。

20.(3分)首先,提出“对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分论点(1分);接着,列举德国对战争深刻反省积极赔偿(对战争罪行知耻),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的例子从正面论证分论点(1分);最后,列举某个别国家不知耻,让国家背负正义的谴责的例子从反面证明观点(1分)。

第Ⅲ卷作文(50分)

五、作文(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1.评分标准:名字写清楚1分;抓住特点进行描写5分;收获3分;字数1分

扣分项:两个病句扣1分,病句要标出来。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2.作文。(40分)

说明:

1.关于题目:题目不完整扣2分。

2.关于字数:少于规定字数50字扣1分,最多扣4分;字数严重不足、少于300字者,作文最多得20分;达到规定字数且文体正确者,作文得分不低于24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