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考试内容总结(整理)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考试内容总结(整理)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考试内容总结(整理)

地理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

2、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三点:

科学性、艺术性、人本性。

3、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4、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学习能力。

5、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6、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7、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等。

8、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创新特色体现出五个“新”:理念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新。

9、“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0、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11、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12、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陈述方式,主要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

13、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4、地理课程的特征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

15、区域地理通常从区域地理总论和区域分区地理两个方面学习。区域地理总论又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16、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17、纸笔测验可分为课堂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

18、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什么性质的基础课程。(自然社会)

19、地理课程突出当今世界的哪些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发展)

20、课程基本理念从哪些方面作出了阐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21、“课程内容”部分由什么组成。(“标准”和“活动建议”)

22、我国的地域共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3、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4、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乡土”范围指县级行政区.

25、命题时应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

26、丰富而准确的评价信息是评价的基础,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主要有(纸笔测验法,档案袋法,观察法)

27.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五个特征。

28.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乡土地理

四大部分,其中“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29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领悟本标准的课程基本概念、了解课程设计思路、按照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

30.教师在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时,要注意所选资源的科学性思想性适宜性性,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31.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全面落实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各项要求,使地理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32.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3、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34、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35、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第二,地域性。

36、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总体特征的认识。

37、本课标所讲的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地理区域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

38、《标准》将(读图)、(用图)作为分析地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

39、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参与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评定量表法)。

40、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41、本《标准》规定,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4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4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44、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部分。

45、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动手、勤于探究。

4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8、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学习,要求至少安排一次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

49、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0、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51、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地理。

52、地理课程(7~9年级)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53、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