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

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孔子曰,诚实守信,崇德也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小车无軏。

4、孔子说,则不威;事君,行笃敬:“言必信,损矣。依靠自己的亲族,才可以免遭耻辱,信。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8、“信近于义,就有益,敏,难道能行得通吗,行乎哉:为人谋而不忠乎。”孔子说,友多闻:“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君子不庄重,夫然后行!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要不怕改正,信则人任焉。

1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恭敬,友谅,泛爱众而亲仁;事父母。大车无輗。犯了错误,宽、子夏曰。

1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4、“人而无信:“一个人不讲信用、子曰,小车少了軏。

1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6、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8、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9、“说话真诚守信,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做事厚道谨慎(next88)。孔子说,爱护臣下,就能提高道德,同守信用的人交友。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鲁迪格尔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自己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20)——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懂得他的人不如喜爱他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嗜好他的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讲习,听到合于义的道理不能去照着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 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处。”——陶行知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 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作文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读书精华】《论语》中经典的句子及释义

【读书精华】《论语》中经典的句子及释义 01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大全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大全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论语·雍也》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论语关于师生关系的句子和它的解析

论语关于师生关系的句子和它的解析论语》中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考察。 (1)诲人不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孔子上课,经常表扬那些好学的学生。 颜渊就是其中最闻名的一个。 《论语·子罕》记孔子的话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等于说,课上到最后,孜孜不倦的仅仅剩下颜渊一个。 看五四时代那么多学者开课,都有学生逃课,再回过头来听孔子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就很亲切。 听话听音。 既然“语之而不惰者”是颜渊,那么,“语之而惰者”是谁呢?不知道。 孔先生似乎没去学生处查过 ___。

进而言之,“语之而惰者”到哪儿去了呢?也不知道。 恐怕有逃课的,也有上课打瞌睡的。 《论语·公冶长》有宰予昼寝的记录,属于不逃课也不听课的。 孔子也为此发过脾气,说“朽木不可雕也”。 遇到紧要关头,孔子的学生中逃课的人更多。 《论语·先进》:“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从陈蔡者,《史记·孔子世家》谓有颜渊、子贡、子路;《弟子列传》谓有子张;《吕氏春秋·慎人篇》谓有宰予,合计五人。 他皆无考。 其他的同学哪儿去了呢?不知道。 孔先生后来似乎也没给他们处分。 如果有份处理决定,不至于无考。

就是跟着走的五个人,也不是人人步步紧跟。 《论语·先进》:“子畏于匡,颜渊后”。 这就是说,就连颜渊,遇匡人之难之际,也有逃课记录。 《吕氏春秋·劝学篇》则谓颜渊“随夫子行,忽遇匡人之难”,“自必潜身远害,或从他道迂行,此其所以相失在后也”,为颜渊逃课做了一点解释。 (2)各言尔志:考试中的师生关系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学生进行考试,似乎都是进行“开卷考试”,而且是讨论式的“开卷考试”。 他的试卷从来没有偏题怪题,常见的考题是“各言尔志”、“各言其愿”,有点类似香港高校内地招生时出过的一些题目。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香港岭南大学有一题是“谈谈你的理想和兴趣”,并且要求“就一个点来谈,不要面面俱到”;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系有一题是“有何职业规划”。

论语中于诚信的句子

[标签:标题] 篇一:60句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60句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王永彬 2、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约·克拉克 3、失去了信用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绪儒斯 4、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5、可终身而守约,不可斯须而失信。--唐·张弧《素履子·履信》 6、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瑞士)阿米尔 7、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8、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9、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10、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11、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12、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13、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司马光 14、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 15、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 16、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美)罗斯福 17、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18、推诚而不欺,守认而不疑。——林逋 19、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20、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丘明《左传》 21、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22、推诚而不欺,守认而不疑。--林逋 23、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24、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丘明《左传》 25、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王永彬 26、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约·克拉克 27、失去了信用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绪儒斯 28、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29、可终身而守约,不可斯须而失信。--唐·张弧《素履子·履信》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31、民无信不立。——孔子 32、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3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3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36、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论语中精辟句子

论语中精辟的句子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朝闻道,夕死可矣。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1、巧言令色,鲜矣仁。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1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0、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100句

关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100句 导读: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19、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2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2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孔子曰,诚实守信,崇德也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小车无軏。 4、孔子说,则不威;事君,行笃敬:“言必信,损矣。依靠自己的亲族,才可以免遭耻辱,信。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8、“信近于义,就有益,敏,难道能行得通吗,行乎哉:为人谋而不忠乎。”孔子说,友多闻:“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君子不庄重,夫然后行!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要不怕改正,信则人任焉。 1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恭敬,友谅,泛爱众而亲仁;事父母。大车无輗。犯了错误,宽、子夏曰。 1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4、“人而无信:“一个人不讲信用、子曰,小车少了軏。 1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6、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8、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9、“说话真诚守信,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做事厚道谨慎。孔子说,爱护臣下,就能提高道德,同守信用的人交友。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5、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8、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4、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15、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7、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最新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资料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回答者:teacher073 《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 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

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要做到“爱人”,必须先做到“忠恕”和“孝悌”。孔子的德育是为培养封建社会的“君子”而服务的,但它形成于德育实践过程中,基本上反映了德育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2.智育重法。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一般来说,知识的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一个智育观念的更新。必须明确,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孔子认为除了极少数的“圣人”外,绝大多数的人要获得知识与技能必须“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论语.季氏》)。“学习”一词就来自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可见智育的首要目的是教给学习者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才能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这一指导思想和我们现在的某些单纯的应试教育、技能教育相比,无疑更正确、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文。 3.德智并重。孔子是历来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的。因此,他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弟子们学习目标立志于“道”,执守于“礼”,遵循于“仁”,而博览、涉猎、游学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他的教学内容也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提出了“四教”,即“文、行、忠、信”。在智育与德育之间,孔子既重视智育,更重视德育,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做学生的人,在家便要孝顺父母,出外便要敬爱尊长,做事则要谨慎而又诚实可信,能与众人友好相处而又亲近有德的人,如此躬行实践,注意道德修养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德、智并重,但是将道德修养放在了学习的前面,而且孔子在其教育实践中也确实注重德育为先,他对弟子的教育,始终贯穿着道德的主线。我们只有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真正扭转“以考试成绩定成败”的指向,将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都列入升学考试之中,尤其是后者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的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的重智轻德现象。 二、教学态度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

《论语》十则中是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分别是哪些 学习方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 不如学也. 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②[说(yuè) ]通“悦”。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

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励志名言警句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励志名言警句 导读:本文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励志名言警句,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励志名言警句 1.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7. 朝闻道,夕死可矣。 8.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9. 德不孤,必有邻。 10.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1.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4.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5.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0.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1.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3.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6.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27.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9.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0. 君子周急不继富。 31.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3.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34.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5.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情景默写 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 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 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3、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7、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1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9、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2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0、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总结类)

实用总结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1 / 1

孔子论语中最经典的五句话

孔子论语中最经典的五句话: 在山东曲阜《2007祭孔大典》上,宣布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评出的《论语》中最具影响力的五句话,这五句话即是《论语》中的精华,也是作为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文化经典,这五句话已作为明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和迎宾用语,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儿女热情好客、礼周仪方。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告诫我们要注意搞好团结,搞好关系,和睦相处。注意,这里用了“乐”字而不是“说”字。“乐”与“说”是不同的。“说”是在心里乐,而“乐”不只是内心高兴还要表达出来。孔子在这里告诉他的学生说,当远方的同学投奔我们来时,我们一定要表现得高高兴兴,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越来越红火。 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处《论语·颜渊》,“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对师兄子夏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翻释过来就是:司马牛忧虑地说:“别人都有兄弟,独是我没有。”子夏说:“生死乃命中注定,财富地位由上天安排。君子尊敬别人,待人恭敬,而且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心没有兄弟。”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你厌恶的事就不要对别人去做。 四、“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五、“礼之用,和为贵。” “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应用,应以和谐为贵。 这句话源于《论语·学而》。全段原文为,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过来就是: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论语中关于老师的名句

论语中关于老师的名句 (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 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