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制作过程中醒发常

面包制作过程中醒发常
面包制作过程中醒发常

面包制作过程常识制作面包时,面团中间醒发的目的和程度的判定一.醒发的目的

面团在切块和搓圆过程中内部及表面会产生机械损伤。搓圆后的面块还会使内部呈紧张状态,可称为加工硬化现象。要使面团结构松弛一下,减少因机械加工而产生的硬化状态,并且使受损伤的面块通过醒发得到复苏。烘焙制品中的大部分产品,在机械加工以后都需要有一个弛缓的过程,因此并不一定对酵母的发酵作用有任何特殊意义。中间醒发又称中间静置,其目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各方面:1.面团在切割、搓圆中受到机械力后产生形变,面块搓圆处于紧张和硬化状态,要在中间醒发得到缓和;2.搓圆后的面块内部气体含量甚少,进一步的整形加工时就会因弹性甚大而无法延展。醒发后可使内部产生气体,调整面筋网络结构,增加塑性,易于整形;3.使处于紧张状态的极薄的表皮层不会在整形加工时粘附在压延辊上。二.程度判定

醒发通常是在28~29℃温度和相对湿度70~75%左右的条件下进行。主食面包面团的醒发时间大约为10~12分钟,花色面包为12~17分钟,硬面包为15~20分钟。中间醒发环境一般都在常温环境下,大多数都是依靠面块本身的温度和水分的蒸发来调节的。不过,环境温度如果太低,那就要求密闭得相当好,以防止温湿度的下降。在夏季还要注意降温等。否则面团表面会出现软化、风干等的不良因素出现。

判别醒发的程度,主要观察面团体积膨大的倍数。通常以搓圆时的体积为基数。如果膨大到原来体积的1.7~2倍时,就可认为是合适的程度。假定体积膨胀不足,面块伸展性就比较差。如膨胀过度在成型时将急速起发,容易引起表皮开裂。面包制作的基本概念众所周知,了解面包制作最初的重要步骤是先做面团。面团是由各种不同的材料经过适量配制,再运用面包搅拌机的转动力量取代人工将材料均匀混合;这个混合过程的烘焙术语通常叫做“搅拌”,它的方式称为搅拌方法。由于面包制作方式繁多,搅拌的方法也随之有异。面包是一种需要通过发酵的产品,品质好的面包必须经过适当的搅拌,及正常的发酵互相配合,才能做出理想的效果。搅拌与发酵过程关系密切,搅拌之好坏将直接影响发酵,面团的性质完全依赖搅拌的程度来决定,搅拌适当与否对于面包品质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影响力,而发酵则占有百分之七十,其它操作过程才占百分之5的责任。因面团制作起源于先搅拌形成面团后,才能产生发酵作用,所以在技术的观点上搅拌与发酵因关系相连而视为一体。之所以我们应将搅拌与发酵的各种方式视为一种专业制作技术来学习。搅拌与发酵是整个面包制作过程中的核心(搅拌、发酵在本刊物的五、六两期中已有详细介绍)。搅拌与发酵的方式根据目前世界各地所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有直接搅拌发酵法和中种发酵法两种。另外还有分段搅拌直接发酵法、百分之百中种发酵法、液种发酵法、老面发酵法、各种快速发酵法等多种变化运用的方法。在诸多方式中,面团制作方式的选择一般是根据工场地的环境,产品配方需要、人员安排和制作者的习惯等因素来决定采用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式来做面包,每种方法都有它独特的功能。面包制作方法虽然很多,但原则相同,我们可从实际操作中来体会到面包制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所带有的作用和功能。作为初学者只需充分了解每个过程的原理及需要性,如此将有助于

日后在面包制作技术上的灵活妙用。面包老化的原因及影响

面包老化是除了微生物腐败外,另一个导致面包在贩卖时品质不良的原因。了解老化的各种现象及影响因子,有助于烘焙业者对于面包的配方、组成、加工过程及包装做更好的改进。老化的现象︰(1)内部组织硬化︰内部组织硬化(Crumbfirming)是导因于淀粉结构的改变。小麦面粉的淀粉颗粒是由直链及支链淀粉所构成,在烤焙过程中,淀粉颗粒开始膨润,直链淀粉游离出去,当面包冷却后,这些直链淀粉便连结在一起,构成面包特有的形状及强度;而留在淀粉颗粒内的支链淀粉,在烘焙过程中慢慢地键结在一起,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内部组织结构愈来愈坚固,而使组织硬化。(2)水分含量的改变︰藉由水分的挥发作用及重新分布会促进老化。未经包装的面包因为水分的挥发会损失10%的重量,而有包装的面包,则会损失1%的重量;而且即使水分含量相同,未包装的面包吃起来较干,这是因为水分子由中心部位移到面包外皮,并且由淀粉内部移到蛋白质中所致。(3)外皮软化︰在经包装的面包中,外皮软化(Crustsoftening)是由于水分自原来的12%增加至28%,这使得原本干酥、口感好、新鲜度高的表皮,变成质地软而韧性强的不良品质。(4)香味的损失及改变︰面包中某些香气成分较易挥发,会导致香味的损失及改变。新鲜面包吃起来通常有甜味、咸味,及少许的酸味,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甜味和咸味渐渐减少,而只剩下酸味,使得面包味道变差。在嗅觉方面,新鲜面包通常含有酵素及小麦的香味,但是酵素发酵的酒精香味逐渐地挥发,小麦香味随之减少,剩下的面团味及淀粉味使得面包较不好闻。二、影响老化的因子︰(1)面包组成︰面包组成会影响内部组织硬化及水分的改变。大部分可增加水分吸收的组成,通常都有抑制老化的作用,脂质可减缓老化的速率,改善面包的体积;甜味剂可利用其保水性,直接减缓老化。此外,高蛋白面粉可增大面包的体积,就像其它具有同样功能的组成一样,可促进内部组织软化。(译注︰一般而,言蛋白质含量高者,面包比容积会提高,而在贮存期间老化速率有降低的倾向,此可能因为面筋蛋白含量高时,减少淀粉粒间作用,所以可减缓面包内部组织的变化。(2)加工过程︰加工过程会影响内部组织软化的程度。尤其在发酵及提供最适面团扩展的搅拌过程中,可使面包体积增至最大,并使内部组织软化。含水量较多的面团,配合适当的最后发酵和烤焙,可使面包保留最多的水分,延缓老化。(3)包装︰包装会影响面包水分、外皮质地及香味。未包装的面包较易损失水分及香味,但内部组织质地仍很好;包装的面包仍然可以维持松软,尤其在温热时包装,吃起来口感较好,但外皮易软化。

(4)温度︰各种老化的现象都与温度有关。内部组织硬化的速率在-6.7℃~10℃(20℉~50℉)的低温时最快,而超过35℃(95℉)的高温最易影响颜色及香味,所以21.1℃~35℃(70℉~95℉)为最适合面包的贮存温度。在-32℃到-28.9℃(0℉~-20℉)间低温冷冻,经过一天的冻藏时间,各种影响老化的因素全部停止。面包内部组织 (面包肉)硬化的情况能够在48.9℃(120℉)或更高温的情况下回复松软,但当重复2~3次后,就变得无效了。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由于乳化剂可增加面包软度,所以被用来作抗老化剂。乳化剂会和淀粉颗粒内的直链淀粉连结在一起,避免这些直链淀粉游离出去,所以它不会增强刚出炉时面包内部组织的强度。而另一方面来说,乳化剂对于支链淀粉并没有相同的效果,所以仍会在贮存过程中导致内部组织的硬化,并且不会减缓水分由面包肉到外皮的移动,

所以乳化剂可作为面团的增强剂及外皮的软化剂。被用来作为软化剂的乳化剂包括单甘油酯(monoglycerides)、双甘油酯(diglycerides)、蒸馏后的单甘油酯(distilledmonoglycerides)、聚山梨糖醇酯六十(polysorbate 60)及硬酯醯基乳醯乳酸钠(SSL)。(6)酵素(α-amylase)︰酵素(α-amylase)亦被用来作为抗老化剂。由于酵素可使水分子移动速率变慢,所以它可减缓贮存过程中内部组织硬化的速率。在加工及烤焙过程中,淀粉受酵素的作用,因此在贮藏过程中,并不会像淀粉老化时那样硬。酵素的热稳定性及作用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支链淀粉被酵素作用后可抑制老化,但是却不会使得面包内部组织变成黏黏的或在切成片状时不好操作。面包技术疑问1、什么是面包直接法、中种法?区别在什么地方?答:直接法又称一次发酵法,是指面包生产工艺流程中经过一次发酵程序的操作方法。中种法又称二次发酵法,是指生产工艺流程中经过二次发酵阶段的方法。面包经过发酵阶段能令面团形成较好的网络组织,及产生特有的面包发酵香味,二次发酵法因有较长时间的发酵而令面团之效果及特性更为成熟。2、冬天因天气冷,可不可以把吐司方包放进28度的烤箱中醒发?答:应放在28度,湿度75-85%的醒发柜内醒发。不应放在烤箱中,因烤箱没有相应的湿度。3、为什么盐及奶油在搅拌到最后加入?答:因为盐和奶油与干性酵母同时加入会直接抑制酵母的生长,且盐最后加入能缩短搅拌时间减少能源损耗。4、氧化成份添加剂能否和乳化成份添加剂同时使用?答:因添加剂是针对面包某一方面特性不足而添加的辅助材料。氧化剂和乳化剂都是针对不同特性而使用的,不应混合使用。

5、高糖酵母和低糖酵母有何区别?答:高糖酵母和低糖酵母是根据酵母对原材料的适应能力而生产的。高糖酵母是在配方中含糖量10%以上时使用的;低糖酵母则是在含糖量10%以下时使用,其效果更为理想。

6、卧式和面机和立式和面机有何区别?答:卧式和面机因其搅拌速度较慢及物理作用不同,因而难以将面筋充分扩展,故通常再经过压面机压面的方式帮助面筋结合。立式和面机其搅拌速度及机械结构能直接令面筋在搅拌中充分扩展。

7、夏天温度太热,搅拌时能否加入冰粒?答:可以,应在搅拌时用慢速与原材料搅拌至溶解后才改用快速搅拌。

8、快速法生产为什么需要加入氧化成份添加剂?答:因快速法没有经过正常的发酵阶段,故需要加入氧化成份的添加剂帮助面筋氧化成熟及缩短发酵时间。

9、面包烘烤后,为什么表面会下塌?答:A、醒发过度。B、烘烤不足。C、面团操作时已经老化。D、操作时没有经过必要的排气。均会令烘烤后,表面下塌。10、吐司烘烤后,为什么会收腰?答:A、面筋度过强。B、成型时面筋松驰不足及成型过紧。C、烘烤后,未有及时脱模,均会导至收腰。11、面包扫蛋水烘烤后,为什么光亮不足?答:面包醒发后,表面水份未干即扫蛋水会令烘烤后,表面缺乏光泽。12、面包烘烤后,为何表皮下有大气泡的现象?答:醒发时温度过大,令表面产生糊化现象,故烘焙后表皮下容易形成气泡。13、面包制作中糖的用量应在多少?答:糖的用量可在0-25%的范围内。14、鲜酵母和干酵母有什么区别?答:鲜酵母又称压榨鲜酵母,含水份较大,需在低温下保存,保鲜期3个月,用量为一般干酵母的2-3倍;干酵母是经脱水干燥处理程序,真空包装后能保存2年左右。15、面团搅拌后,为什么表面会出水?答:水份加入过量面粉蛋白质含量低面筋不足,面粉生产后,未经过氧化期立即使用,及搅拌过度,均会令面团保水性降低而出现表面出水现象。16、面包醒发不足有何现象?答:烘烤后,起发体积不足。组织粗糙,有焦味。17、面包烘烤后,皮厚是什么原因?答:醒发时湿度不足,没有相适应的烘烤温度及时间,令水份挥发过多。18、为什么包装面包保鲜期短?答:面包烘烤后,没有充分冷却,水份容易附于包装上,

均会令面包易于受细菌感染发霉。19、面包表面起绉是什么原因?答:面包成型时,松驰不足;最后醒发阶段水份过大;出炉后冷却温差过大,均会使面包表面起绉。20、面团搅拌后,理想温度是多少?怎样掌握?答:一般面团搅拌后,理想温度在26-28度最为适宜。可用水温来控制。快速发酵法在面包制作中得到肯定

在过去数十年中,采用快速发酵法生产面包一直被老一辈的面包师所诅咒,因为由快速发酵法做出来的面包缺少面包应有的香味,而且保存时间短暂、易于老化等等缺点,使其很难被认为是正统的好面包。尤其在欧洲,面包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粮,面包师对面包品质的要求极为严格,由快速法做出来的面包不管怎样总是缺少自然发酵的香味,所以他们一致认为宁可多用一点时间和工夫放在面团发酵上面,不应让传统的面包制造艺术随工业进步而消失。可是另一方面,在工业发达的美国,事事讲求「快」和「简」,对面包的生产要求量大、省力和省时,至于品质要求则另有一套规范,与传统规范大异其趣。他们不反对维护传统,但为了适应繁忙的工业社会而另一套准则,好坏由消费者自己去衡量。不过年轻一代对什么是真正的好面包并不在意,他们要求的是速和简,因此快餐文化由美国发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1. 新科技颠覆旧传统过去快速发酵法所有的缺点,经原料生产商、机器制造厂,以及谷类化学专家不断地研究改进,根据面团搅拌和发酵的原理使用不同的添加物,例如酵素、氧化剂、乳化剂等,改变面团的性质,使达到与正常发酵同样的效果。机器制造商则研发出「老窖机」,一种利用温控来培养面团发酵液,作为面包配方中另一种原料,来达到面团应有的发酵香味。渐渐地快速发酵法在烘焙工业奠定了稳固的地位,过去许多反对的声浪挡不住这种制程方法的改变,不再坚持沿用传统正常的发酵方法。反过来说,快速发酵法广被采用后,传统的中种发酵法和直接发酵法或有一天会遭到遗弃,科技的发展迫使许多旧方法、旧东西遭到淘汰的命运。2. 快速发酵法仿效真空搅拌法而生回溯公元 1950年间,英国烘焙工业发生了两件面包制程方面的革新大事,第一件是采用一贯作业法 (Continuos Mixing) ,第二件是快速真空搅拌法 (Chorley WoodBread Process) 。可是一作贯作业法流行的时间很短,就遭到了淘汰,原因是投资成本太大。至于快速真空搅拌法,藉搅拌时的机械作用,在真空密闭的搅拌缸内,把面团快速地搅拌至面筋扩展,经搅拌后稍予松弛即可把面团分割、整形,节省了冗长的基本发酵时间,而且由快速真空搅拌后的面团,整形后烤出的面包组织细腻,体积较一般正常发酵的面包大 10 %左右,因此很快地在大英国协地区被普遍地采用。不过当时美国仍沉缅于大量生产的一贯作业法,对英国流行的真空快速搅拌法不予重视,除了大英国协外,至今美国和欧洲诸国很少采用这种真空快速搅拌法。由于真空快速搅拌法有不需基本发酵的便利,可省略许多工作时间、生产机器、设备以及广幅的工作空间,因此快速发酵法 (No time dough method) 仿效真空搅拌法应运而生。由于快速搅拌法仍使用传统立式或钩状搅拌机,无法像真空搅拌机那样容易将面筋很快搅至扩展,所以在搅拌过程时需要添加一些添加物,以达到面筋扩充与气体保留的需要。3. 添加物使快速发酵法更完美快速发酵法在一般制程方面与传统发酵法的配方稍作修正者,即水分稍减少 1-2 %;搅拌后面团温度为28-30 ℃;糖减少 1-2%,因为面团搅拌后不需发酵,故不必考虑供应酵母的养分,而且不经酵母摄取而剩余的糖分在面包烤焙时产生过深的颜色,因此糖量的减少有其必要

性。此外,因面团不经基本发酵,缺乏进炉烤焙时膨大的气体,所以酵母的用量通常较正常应增加一倍。其次是为了搅拌时易于使面筋扩展,通常添加少量的蛋白质酵素(FungelProtease) 或半胱氨酸 (L-Cysteine) ,用量为 0.2 ~

0.3 %左右。在国外一般主食面包的贩卖时间通常为 4-5天,遇到潮湿季节,面包容易生霉,为了防止霉菌生长,允许在配方内使用少许的丙酸钙 (Calcium Propenate) ,用量为 0.25%左右,但因丙酸钙在面包中留有不好的味道,通常可用 1-2%浓度、 100 %的酸醋来替代。经过配方和制程的调整,快速发酵法在制程方面的确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各地烘焙业均广泛地流传采用。为了弥补快速发酵法所做出面包的缺点,以上制程和添加物的使用已被普遍地认定,但在作业上,这些微量的添加物在称量或使用上不很方便,因此近年来聪明的原料供应商研发出一种四合一的添加物,这种添加物内含有改良快速发酵法的各种酵素、氧化和还原剂、乳化剂以及防霉剂,这种四合一的添加物如依照规定方法使用,可使快速发酵法做出来的面包品质大为提高,更促使快速发酵不但被普遍地采用,而且已被肯定可以做出好的面包。4. 掌握新法成为新时代的面包师最后综合归纳快速发酵法较传统发酵法在设备投资与制程便利方面的优点节录如下,供作参考:(1) 节省机器设备与工作空间,因快速发酵法不需要中种面团搅拌,由此搅拌中种面团的搅拌机可以省略,连带占地不少的基本发酵室也可省免。

(2) 产品临时增加或减少处理灵活。传统中种法面团搅拌后很难再作产量增加和减少的改变,快速发酵法则可视实际需要增产或减少。(3) 全部面包制程从搅拌至面包出炉节省工时 4-5 小时。采用快速发酵法后,面包师除须了解快速发酵的基本条件外,必须了解各种添加物的性能与对面包的功能,以及使用的数量与方法,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快速发酵法的长处,成为一个新时代的面包师。

烘焙理论知识

烘焙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原辅料基本知识 一、制作面包、糕点、蛋糕应选择什么技术指标的小麦面粉? 答: 1.面包:应选择面包专用粉,即蛋白质含量在11.5~13.5%,湿面筋≥33%,灰分≤0.6%,粉质曲线稳定时间≥10.0min的高筋粉。 2.糕点、蛋糕:应选择糕点、蛋糕专用粉,即蛋白质含量在7~9%,湿面筋≤24%,灰分≤0.55%,粉质曲线稳定时间≤2.0min的低筋粉。 二、面粉、酵母、水、盐、糖、蛋、乳粉和乳化剂在面包、中点、西点产品中各起什么作用?答: 1.面粉:构成产品的“骨架”或“框架”,是保持产品形状结构的基本原料。 2.油脂: (1)增加营养、增进风味 (2)增强面坯可塑性,有利成型 (3)调节面筋胀润度,降低筋力 (4)保持产品柔软,延长保存期 (5)使产品酥松、酥脆。 (6)可充气发泡,使产品体积膨大。 3.糖: (1)增加营养,提供热量,也是面包和发酵类糕点中酵母生长的营养素。 (2)改善面包和烘烤类、油炸类糕点的色泽和外观。 (3)改善口味,增加产品的甜度。 (4)是产品的风味剂。 (5)是产品的保鲜剂、防腐剂。 (6)是糕点面团降筋剂。 (7)是糕点的定形剂。 4.蛋: (1)是蛋糕起泡剂。 (2)是面团增筋剂。 (3)是产品的保鲜剂。 (4)改善制品的色泽。 (5)增加制品的香气。 (6)增加制品的营养价值。 5.乳粉: (1)增加制品的营养价值。 (2)改善制品的色泽。 (3)是面团增筋剂。 (4)是产品保鲜剂。 (5)是产品质量改善剂。 (6)调控面团发酵速度。

(7)提高面团吸水率。 6.水: (1)使面粉蛋白质吸水形成面筋“骨架”,使淀粉吸水糊化,溶解各种原辅料,形成均质的面团。 (2)调控面团软硬度。 (3)调控面团温度。 (4)延长面包产品保鲜期。 7.乳化剂: (1)使各种物料乳化、混合、均质。 (2)提高面团筋力,增大面包体积。 (3)是产品的保鲜剂。 (4)是蛋糕的起泡剂。 8.酵母:是面包体积膨大,组织疏松柔软的生物膨松剂或发酵剂。 9.盐: (1)调控面团发酵速度。 (2)改善产品风味。 (3)增强面团筋力。 (4)改善面包内部色泽,提高白度。 三、化学膨松剂主要用于哪几类烘烤食品?起什么作用?有哪几种产品?最常用的产品有哪些?这些膨松剂各有什么优缺点,各适用于哪些烘烤食品? 1.化学膨松剂主要用于糕点、蛋糕、饼干类产品。 2.化学膨松剂主要起到使糕点、蛋糕、饼干体积膨胀、组织疏松、改善口感等作用3.化学膨松剂有复合膨松剂(泡打粉)、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铵(大起子、臭碱、臭起子)。 4.最常用的化学膨松剂是复合膨松剂(泡打粉)。 5.化学膨松剂的优缺点: (1)复合膨松剂:膨胀能力较小,膨胀速度较慢,使产品水平膨胀(即横胀),使产品内部组织均匀、细腻,适用于各种饼类糕点、蛋糕、饼干等。 缺点:使用量过多,会使产品表面产生过多黑色斑点。 (2)小苏打:基本上与复合膨松剂相同。 缺点:但不适用于重油类糕点,会产生皂化反应,使产品产生令人讨厌的“皂味”。 (3)碳酸氢铵:膨胀能力大,膨胀速度快,使产品纵向膨胀(即竖胀、拔高),使产品体积大,内部组织更加疏松。 缺点:不适宜单独使用,产品内部组织不均匀、粗糙、大气孔多;不适用于含水量高的产品,会使产品产生强烈刺激的“氨味”,象“尿素”味一样。 四、影响酵母生长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面团温度:适宜温度在27~32℃之间,最适温度27~29℃。温度太低,酵母活性不旺盛,甚至活性停止,面团不能正常发酵;温度太高,酵母活性过旺,面团发酵速度过快,面团提前完成发酵,造成发酵不足;同时,酵母衰老也过快,易产生杂菌。 2.面团酸碱度(pH值):酵母适宜在酸性条件下生长,最适pH值为5~6之间;不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pH<4或pH>8,酵母活性均大大降低。

面包制作过程中醒发常识

面包制作过程常识 制作面包时,面团中间醒发的目的和程度的判定 一.醒发的目的 面团在切块和搓圆过程中内部及表面会产生机械损伤。搓圆后的面块还会使内部呈紧张状态,可称为加工硬化现象。要使面团结构松弛一下,减少因机械加工而产生的硬化状态,并且使受损伤的面块通过醒发得到复苏。烘焙制品中的大部分产品,在机械加工以后都需要有一个弛缓的过程,因此并不一定对酵母的发酵作用有任何特殊意义。 中间醒发又称中间静置,其目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各方面: 1.面团在切割、搓圆中受到机械力后产生形变,面块搓圆处于紧张和硬化状态,要在中间醒发得到缓和; 2.搓圆后的面块内部气体含量甚少,进一步的整形加工时就会因弹性甚大而无法延展。醒发后可使内部产生气体,调整面筋网络结构,增加塑性,易于整形; 3.使处于紧张状态的极薄的表皮层不会在整形加工时粘附在压延辊上。 二.程度判定 醒发通常是在28~29℃温度和相对湿度70~75%左右的条件下进行。主食面包面团的醒发时间大约为10~12分钟,花色面包为12~17分钟,硬面包为15~20分钟。中间醒发环境一般都在常温环境下,大多数都是依靠面块本身的温度和水分的蒸发来调节的。不过,环境温度如果太低,那就要求密闭得相当好,以防止温湿度的下降。在夏季还要注意降温等。否则面团表面会出现软化、风干等的不良因素出现。 判别醒发的程度,主要观察面团体积膨大的倍数。通常以搓圆时的体积为基数。如果膨大到原来体积的1.7~2倍时,就可认为是合适的程度。假定体积膨胀不足,面块伸展性就比较差。如膨胀过度在成型时将急速起发,容易引起表皮开裂。

面包制作的基本概念 众所周知,了解面包制作最初的重要步骤是先做面团。 面团是由各种不同的材料经过适量配制,再运用面包搅拌机的转动力量取代人工将材料均匀混合;这个混合过程的烘焙术语通常叫做“搅拌”,它的方式称为搅拌方法。 由于面包制作方式繁多,搅拌的方法也随之有异。面包是一种需要通过发酵的产品,品质好的面包必须经过适当的搅拌,及正常的发酵互相配合,才能做出理想的效果。 搅拌与发酵过程关系密切,搅拌之好坏将直接影响发酵,面团的性质完全依赖搅拌的程度来决定,搅拌适当与否对于面包品质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影响力,而发酵则占有百分之七十,其它操作过程才占百分之5的责任。 因面团制作起源于先搅拌形成面团后,才能产生发酵作用,所以在技术的观点上搅拌与发酵因关系相连而视为一体。之所以我们应将搅拌与发酵的各种方式视为一种专业制作技术来学习。搅拌与发酵是整个面包制作过程中的核心(搅拌、发酵在本刊物的五、六两期中已有详细介绍)。 搅拌与发酵的方式根据目前世界各地所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有直接搅拌发酵法和中种发酵法两种。另外还有分段搅拌直接发酵法、百分之百中种发酵法、液种发酵法、老面发酵法、各种快速发酵法等多种变化运用的方法。 在诸多方式中,面团制作方式的选择一般是根据工场地的环境,产品配方需要、人员安排和制作者的习惯等因素来决定采用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式来做面包,每种方法都有它独特的功能。 面包制作方法虽然很多,但原则相同,我们可从实际操作中来体会到面包制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所带有的作用和功能。作为初学者只需充分了解每个过程的原理及需要性,如此将有助于日后在面包制作技术上的灵活妙用。 面包老化的原因及影响

面包常见的缺点分析

面包常见得缺点分析一 体积小 ①酵母量不足或酵母量多糖少,酵母过于陈旧或储存温度太高,新鲜酵母未解冻。 ②面粉储存太久或太新鲜,面粉筋度太弱或太强。 ③面团含盐量、糖量、油脂、牛奶太多,改良剂太多或太少,使用了软水、硬水、碱性水、硫磺水,含有亚论摩尼亚气等等。 ④面团用量与温度不当,搅拌速度、发酵得时间与温度过量或不足。 ⑤烤盘涂油太多,温度、烤焗时间配合不当,或蒸气不足、气压太大等等。 体积过大 ①面粉质量差,盐量不足. ②发酵时间太久。 ③焗炉温度过低。 表皮太厚 ①面粉筋度太强,面团量不足。 ②油脂量不当,糖、牛奶用量少,改良剂太多. ③发酵太久或缺淀粉酵素。 ④湿度、温度不正确。 ⑤烤盘油多。 ⑥受机械损害。 头部有顶盖 ①使用得就是刚磨出来得新面粉,或者筋度太低,或者品质不良。 ②面团太硬. ③发酵室内湿度太低,或时间不足,或缺乏淀粉酵素。 ④焗炉蒸气少,或火力太高。 表皮有气泡 ①面团软。 ②发酵不足. ③搅拌过度。 ④发酵室湿度太高。 表皮裂开 ①配方成分低。 ②老面团. ③发酵不足,或发酵湿度、温度太高. ④烤焗时火力大. 表面无光泽 ①缺少盐。 ②配方成分低,改良剂太多。 ③老面团,或撒粉太多。 ④发酵室温度太高,或缺淀粉酵素。 ⑤焗炉蒸气不足,炉温低。 表面有斑点 ①奶粉没溶解或材料没拌匀,或沾上糖粒. ②发酵室内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表皮颜色浅 ①水质硬度太低。 ②面粉储放时间与发酵时间太长,淀粉酵素不足。 ③奶粉、糖量不足,改良剂太多。 ④撒粉太多。

⑤发酵室湿度不高,焗炉湿度太低、上火不足,烤焗时间不够。 ⑥搅拌不足. 表皮颜色深原因与表皮颜色浅得刚刚相反。 内部有硬质条纹 ①面粉质量不好或没有筛匀,与其她材料如酵母搅拌不匀,撒粉多。 ②改良剂、油脂用量不当。 ③烤盘内涂油太多。 ④发酵湿度大或发酵效果不好. 内部有空洞 ①刚磨出得新粉。 ②水质不合标准。 ③盐少或油脂硬、改良剂太多,或淀粉酵素不当. ④搅拌不均匀,过久或不足,速度太快。 ⑤发酵太久或靠近热源,温度、湿度不正确。 ⑥撒粉多. ⑦烤焗温度不高,或烤盘大. ⑧整形机滚轴太热。 不易贮藏,易发霉 ①面粉质劣或储放太久。 ②糖、油脂、奶粉用量不足。 ③面团不软或太硬,搅拌不均匀。 ④发酵湿度不当,湿度高,时间久,或淀粉酵素作用过强。 ⑤撒粉太多。 面包常见得缺点分析二 (一)面包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表皮龟裂表皮龟裂得原因如下。 ①面包出炉后冷却太快。②面包未进炉前已结皮。③醒发室温度太高。④面包入炉后上火太高.⑤面包烘烤温度太低。⑥面团发酵不足。⑦面包配方中糖、油脂、鸡蛋、奶粉用量太少。⑧面团发酵过度.⑨面粉中淀粉酶活性低. 2。面包体积小得原因如下. ①酵母用量不足或过量。②糖得用量太少或太多.③面粉中淀粉酶作用过强。④面粉筋度过弱或太强.⑤中间与最后醒发时间不足。⑥面团搅拌不足或过度.⑦使用了软水、碱性水或含硫磺得水。⑧面团温度太低或太高.⑨中间醒发时间过久。⑩面团太软或过硬.(11) 面团整形时温度降低。(12) 装烤盘时烤盘温度太低。(13) 烤盘涂油过多。(14)活化酵母得水太热.(15) 面团发酵过久或发酵时间不足.(16) 油脂用量少或过多。(17)面团改良剂用量太少或太多。(18)烤炉太热。(19)水质硬度过硬。(20)面团整形不当.(21)发酵时面团温度降低.(22)装烤盘时烤盘温度太高.(23)面团搅拌速度太快。(24)面团机械性破坏过大。(25) 盐得用量太多。(26)奶粉用量太多。(27)面粉贮存过久。(28)使用了新磨得面粉.(29)烤炉操作不当。(30)酵母贮存过久或温度太高。(31)面粉得搅拌不适当。(活化酵母得用水太冷。(32)最后醒发室湿度过低或过高.(33)) 装盘时面团量不足.(34) 最后醒发室温度太低。(35) 搅拌时面团量太多或太少,最后醒发受到振动, 烤炉内蒸汽不足,发酵整形时面团干燥结皮,冷冻酵母使用时没有完全解冻,烤炉内得蒸汽压过大,面团发酵得空间不适当, 酵母得调制不适当,牛奶得酸含量太高。 3.面包体积太大得原因如下。 ①最后醒发太久。②烤炉温度过低③面团整形不当。④盐得用量不足。⑤烤盘内放置得面团太多.⑥面团稍微发酵过度。⑦使用得面粉种类不当。 4.面包表皮颜色太浅得原因如下。

面包醒发

一.醒发的目的 面团在切块和搓圆过程中内部及表面会产生机械损伤。搓圆后的面块还会使内部呈紧张状态,可称为加工硬化现象。要使面团结构松弛一下,减少因机械加工而产生的硬化状态,并且使受损伤的面块通过醒发得到复苏。烘焙制品中的大部分产品,在机械加工以后都需要有一个弛缓的过程,因此并不一定对酵母的发酵作用有任何特殊意义。 中间醒发又称中间静置,其目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各方面: 1.面团在切割、搓圆中受到机械力后产生形变,面块搓圆处于紧张和硬化状态,要在中间醒发得到缓和; 2.搓圆后的面块内部气体含量甚少,进一步的整形加工时就会因弹性甚大而无法延展。醒发后可使内部产生气体,调整面筋网络结构,增加塑性,易于整形; 3.使处于紧张状态的极薄的表皮层不会在整形加工时粘附在压延辊上。 二.程度判定 醒发通常是在28~29℃温度和相对湿度70~75%左右的条件下进行。主食面包面团的醒发时间大约为10~12分钟,花色面包为12~17分钟,硬面包为15~20分钟。中间醒发环境一般都在常温环境下,大多数都是依靠面块本身的温度和水分的蒸发来调节的。不过,环境温度

如果太低,那就要求密闭得相当好,以防止温湿度的下降。在夏季还要注意降温等。否则面团表面会出现软化、风干等的不良因素出现。 判别醒发的程度,主要观察面团体积膨大的倍数。通常以搓圆时的体积为基数。如果膨大到原来体积的1.7~2倍时,就可认为是合适的程度。假定体积膨胀不足,面块伸展性就比较差。如膨胀过度在成型时将急速起发,容易引起表皮开裂。 面包制作的基本概念 众所周知,了解面包制作最初的重要步骤是先做面团。 面团是由各种不同的材料经过适量配制,再运用面包搅拌机的转动力量取代人工将材料均匀混合;这个混合过程的烘焙术语通常叫做“搅拌”,它的方式称为搅拌方法。 由于面包制作方式繁多,搅拌的方法也随之有异。面包是一种需要通过发酵的产品,品质好的面包必须经过适当的搅拌,及正常的发酵互相配合,才能做出理想的效果。 搅拌与发酵过程关系密切,搅拌之好坏将直接影响发酵,面团的性质完全依赖搅拌的程度来决定,搅拌适当与否对于面包品质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影响力,而发酵则占有百分之七十,其***作过程才占百分之5的责任。

2016面包试题

.2016生产部门烘焙基础理论考核试题姓名:__ 一.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1、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择 .面包表面有气泡的主要因素是?A:加水量多B:配方内油蛋盐多C:改良剂用量过多 请选择答案:AB 2.影响面团发酵速度原因是?A:酵母用量B:面团温度C:面团加水量D:环境温度请选择答案:ABC A:隔离性B:润滑面团C:反水化作用D: 4 5、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每增加1% 请选择答案:C 1.在发酵面团中,糖的用量越多,酵母的产气能力就越强。 (√) 2、做面包配方内使用奶粉可以使烤好的面包表面色泽悦目(√) 3、面包组织粗糙,配方中无糖为其原因之一(√) 4.猪油,起酥油也适合制作面包。(√) 5.面包配方中盐的用量越多,面包的发酵时间就越短。(×) 6、面筋中的麦谷蛋白使面团有良好的延展性。(√)

7、盐是柔性材料。(×) 8.二次发酵法工艺的面包不易老化,保鲜时间长。(√) 9.面包水分越高,越柔软,保质期越长。(×) 10、好的面包需要充分发酵,充分烤焙,吃起来会粘牙,表皮颜色要呈金黄(×) 11、丹麦面包与可松面包的不同之处是前者为牛角型。(×) 12.面粉性质对面包等烘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起决定性因素。(√)三.单选题(4选1,每题1分,共15题,共15分) 1.在面包制作中,面团调制完成时的理想为温度为。(C) 0C~280CD.250C~300C C. 点中,提高保水性和和防止老化,可使用 5.蛋黄在焙烤食品加工工艺中主要是起 6.鸡蛋的(C) 7.(C)是鸡蛋凝结变性的主要原因.A.湿度B.搅拌C.温度D.醒发 8.主食面包一般油脂的使用量为(B).A.2%-3%B.5%-6%C.7%-9%D.10%-11% 9.面包的(C)问题,是面包制作工艺中一个重要的质量问题A.糊化B.陈化C.老化D.粗糙 10.下面哪一种打面方法可以使面团的吸水量变大,面包组织细密柔软,延长面包的货架期。(D)A.直接法B.中种法C.液种法D.汤种法 11.哪一种不是制作面包的基础材料(D)A.盐B.酵母C.面粉D.糖

面包问题

面包常见的缺点分析 (一)面包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表皮龟裂表皮龟裂的原因如下。 (1)面包出炉后冷却太快。(2)面包未进炉前已结皮。(3)醒发室温度太高。 (4) 面包入炉后上火太高。(5) 面包烘烤温度太低。(6) 面团发酵不足。(7) 面包配方中糖、油脂、鸡蛋、奶粉用量太少。(8) 面团发酵过度。(9) 面粉中淀粉酶活性低。 2.面包体积小的原因如下。 (1)酵母用量不足或过量。(2) 糖的用量太少或太多。(3) 面粉中淀粉酶作用过强。(4) 面粉筋度过弱或太强。(5) 中间和最后醒发时间不足。(6) 面团搅拌不足或过度。(7) 使用了软水、碱性水或含硫磺的水。(8) 面团温度太低或太高。(9)中间醒发时间过久(10)面团太软或过硬。 (11) 面团整形时温度降低。 (12) 装烤盘时烤盘温度太低。 (13) 烤盘涂油过多。 (14) 活化酵母的水太热。 (15) 面团发酵过久或发酵时间不足。 (16) 油脂用量少或过多。(17) 面团改良剂用量太少或太多。 (18)烤炉太热。 (19) 水质硬度过硬。(20) 面团整形不当。 (21)发酵时面团温度降低。(22)装烤盘时烤盘温度太高。 (23) 面团搅拌速度太快。 (24)面团机械性破坏过大。 (25) 盐的用量太多。(26) 奶粉用量太多。(27) 面粉贮存过久。(28)使用了新磨的面粉。 (29)烤炉操作不当。 (30) 酵母贮存过久或温度太高。(31) 面粉的搅拌不适当。(活化酵母的用水太冷。 ( 32)最后醒发室湿度过低或过高。(33)) 装盘时面团量不足。 (34) 最后醒发室温度太低。 (35) 搅拌时面团量太多或太少,最后醒发受到振动,烤炉内蒸汽不足,发酵整形时面团干燥结皮,冷冻酵母使用时没有完全解冻,烤炉内的蒸汽压过大,面团发酵的空间不适当,酵母的调制不适当,牛奶的酸含量太高。 3.面包体积太大的原因如下。 (1)最后醒发太久。(2)烤炉温度过低(3)面团整形不当。(4)盐的用量不足。(5)烤盘内放置的面团太多。(6)面团稍微发酵过度。(7)使用的面粉种类不当。 4.面包表皮颜色太浅的原因如下。 (1)面团发酵过度。(2)烤炉上火不足。(3)水质硬度太低(软水)。(4)面团改良剂用量太多。(5)奶粉用量少。(6)烤炉温度太低。(7)最后醒发室湿度过低。(8)中间醒发时间太长。(9)面粉贮放时间过长。(10)面团搅拌不适当。(11)糖的用量不足。(12)烘烤时间短。(13)面粉中淀粉酶活性不足。(14)所用浮粉太多。 5.面包表皮颜色太深的原因如下。 (1)糖的用量太多。(2)最后醒发室温度太高。(3)烤炉内上火太高。(4)烤炉温度太高。(5)烘烤过度。(6)奶粉、鸡蛋用量太多。(7)面团发酵时间太短。(8)烤炉内有闪热。(9)面团搅拌过度。 6.面包表皮有气泡的原因如下。(1)面团发酵不足。(2)烤炉操作不当。(3)面团太软。(4)面团搅拌过度。(5)面团整形时不小心(6)机械操作不当。(7)最后醒发室的湿度太大。(8)烤炉内上火太大。 7.面包表皮太厚的原因如下。 (1)油脂用量不足。(2)面粉中缺乏淀粉酶。(3)糖的用量太少。(4)烘烤过度。(5)烤炉温度太低。(6)烤炉内湿度太低。(7)奶粉用量太少。(8)面粉筋度太强。(9)面团发酵过久。(10)最后醒发室湿度太低或太

面包生产中常见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

面包生产中常见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 面包口味平淡的主要原因是食盐用量不足,口味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原料质量差、烘烤过程不卫生、发酵不充分。 面包体积过小 1、酵母用量不足 2、酵母失去活力 3、面粉质量太差 4、搅拌不足或过度 5、液体原料太少 6、食盐用量过多 7、糖用量过多 8、发酵方式或醒发方式不正确 9、烘烤温度过高 10、加水量太少 面包体积过大 1、面团称量不准确 2、醒发过度 3、食盐用量少 4、酵母用量多 面包形状不佳 1、液体原料太多 2、整型、装模或装饰不当 3、发酵或醒发不正确 4、炉内水蒸气过多 5、面筋筋力太低 6、面团搅拌不均匀 面包组织粗糙 1、酵母用量过多 2、面粉筋力不足 3、搅拌不当或搅拌温度太高 4、发酵温度太高 5、醒发过度 6、烤盘或者模具太大 7、油脂不足 8、水分太少 9、添加物(如谷物、杂粮等)太多 面包表面开裂 1、面团过硬,醒发不充分

2、造型不正确,面团底部接缝处未放在烤盘(烤模)底部 3、烘烤温度过高 4、烤盘中油太多 5、烤箱中水蒸气不足 面包表皮颜色过深 1、糖或奶制品用量太多 2、发酵时间不足 3、烤箱温度过高 4、烘烤时间过长 面包表皮颜色过浅 1、糖或奶制品用量太少 2、发酵时间过长 3、醒发时间过长 4、烤箱温度过低 5、烘烤时间短 6、烤箱中水蒸气过多 7、食盐过少 面包表皮过厚 1、烘烤时间过长或者烤箱温度过低 2、发酵不正确 3、糖、油脂的用量不足 4、烘烤时水蒸气不足 面包表皮起泡的原因 1、液体原料太多 2、发酵不正确 3、整型不正确 面包入烤箱前或入烤箱初期下陷的原因 1、面粉筋力不足 2、酵母用量过大 3、食盐用量太少 4、糖、油脂、水比例失调 5、搅拌不足 6、醒发过度 7、整型不正确 8、移动时烤盘抖动太大 面包收腰的原因 1、搅拌温度太高 2、成型不佳

快速发酵冷冻面团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粮食工程·技术 C EREALS AN D OILS PROCESSING 化。 参考文献 [1]武丽娟,顾颖.我国大米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5):67~68. [2]矫江.稻米创品牌[J].中国稻米,2007(5):5~8. [3]孟菲,侯明利.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稻米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粮食加工,2007(2):5~7.[4]吴奇志,周可金.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状况分析[J].中回麈擘通报,2007(12):447~450. 收稿日期:2010-05-21 作者简介:矫健(198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政策与理论。 通信地址:(100081)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快速发酵冷冻面团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颖杨望军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快速发酵冷冻面团的品质变化,在醒发室温度和湿度恒定的条件下,研究发酵时间和添加剂对冷冻面团比容、高径比、色度的影响。并结合感官评价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最佳的发酵时间为15min,添加剂组合为:单甘脂0.40%,Vc添加量0.12%,CMC0.075%。 【关键词】冷冻面团;醒发时间;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TS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99(2010)08-0057-03 冷冻面团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面包生产新工艺,它是利用冷冻原理与技术来处理成品或半成品。速冻技术在保持食品色、香、味、形及营养方面的效果显著。面团通过速冻,可迅速通过-5~-1℃的最大冰晶生成区,使自由水变成大量细而密的冰晶,导致微生物死亡和酶的失活,并抑制了淀粉的老化,在冷藏环境下得以长期保存。冷冻面团在国外的面包行业应用较为广泛。1990年,美国80%的面包店都使用冷冻面团法生产面包,冷冻面团营业额达65亿美元。冷冻面团除可生产面包外,还可以加工具有我国饮食特色的馒头、春卷、包子、饺子等食品。本试验主要以由冷冻面团蒸制的馒头的白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加工条件及不同添加剂对发酵类冷冻面团质量的影响,从而提出适合制作馒头的发酵类冷冻面团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并对影响冷冻面团品质的因素进行了探讨。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面粉:金苑特一粉,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酵母:安琪高活性干酵母;添加剂:单硬脂酸甘油酯D-95,广州市佳力士食品有限公司;维生素C,市售。1.2试验设备及仪器 面包发酵箱,广州赛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WGB-2000智能白度测定仪,杭州天成光电仪器公司;B10三功能搅拌机,广州番禹力丰食品机械厂;电子天平,灵敏度0.1g;分析天平,灵敏度0.1mg。 1.3试验方法 1.3.1工艺流程 称料→添加辅料→搅拌→和面→醒发→二次和面→压片→切割→成型→速冻→冷冻保存→蒸制→冷却→成品1.3.2测定方法 57

面包的发酵原理

面包的发酵原理 面包面团的发酵原理,主要是由构成面包的基本原料(面粉、水、酵母、盐)的特性决定的。 1.面粉作用 面粉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等成分组成的,在面包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等组成,其中麦谷蛋白、麦胶蛋白能吸水膨胀形成面筋质。这种面筋质能随面团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膨胀而膨胀,并能阻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溢出,提高面团的保气能力,它是面包制品形成膨胀、松软特点的重要条件。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淀粉中所含的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进而继续转化为葡萄糖供给酵母发酵所需要的能量。面团中淀粉的转化作用,对酵母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2.酵母作用 酵母是一种生物膨胀剂,当面团加入酵母后,酵母即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酵母对面包的发酵起着决定的作用,但要注意使用量。如果用量过多,面团中产气量增多,面团内的气孔壁迅速变薄,短时间内面团持气性很好,但时间延长后,面团很快成熟过度,持气性变劣。因此,酵母的用量要根据面筋品质和制品需要而定。一般情况,鲜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量的3%~4%,干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量的1.5%~2%。 3.水的作用 水是面包生产的重要原料,其主要作用有:水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充分吸水,形成面筋网络;水可以使面粉中的淀粉受热吸水而糊化;水可以促进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分解,帮助酵母生长繁殖。 4.盐的作用 盐可以增加面团中面筋质的密度,增强弹性,提高面筋的筋力,如果面团中缺少盐,饧发后面团会有下塌现象。盐可以调节发酵速度,没有盐的面团虽然发酵的速度快,但发酵极不稳定,容易发酵过度,发酵的时间难于掌握。盐量多则会影响酵母的活力,使发酵速度减慢。盐的用量一般是面粉用量的1%~2.2%。 综上所述,面包面团的四大要素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它们的相互作用才是面团发酵原理之所在。其他的辅料(如:糖、油、奶、蛋、改良剂等)也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不仅仅是改善风味特点,丰富营养价值,对发酵也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糖是供给酵母能量的来源,糖的含量在5%以内时能促进发酵,超过6%会使发酵受到抑制,发酵的速度变得缓慢;油能对发酵的面团起到润滑作用,使面包制品的体积膨大而疏松;蛋、奶能改善发酵面团的组织结构,增加面筋强度,提高面筋的持气性和发酵的耐力,使面团更有胀力,同时供给酵母养分,提高酵母的活力。

面包制作原理

第二节面包制作原理 一、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1、面包的配方 面包配方中基本原料是:面粉、酵母、水和食盐,辅料是:砂糖、油脂、乳粉、改良剂以及其他乳品、蛋、果仁等。制作面包的面粉与饼干不同,首先要求面筋量多、质好。所以一般采用高筋粉、粉心粉,硬式面包可用粉心和中筋粉,一般不能用低筋粉。高级面包都要用特制粉。 2、混合前原辅材料的处理 (1)小麦粉的处理 A小麦粉的贮藏与保存 B使用前必须过筛 C安装磁铁除杂装置 (2)酵母处理 A使用压榨酵母前要检查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调粉时一般是先用一部分(或全部)水把称好的酵母化开拌匀再加入面粉,使酵母在面团中分布均匀。 B使用干酵母要进行活化处理用培养液或40~43℃水直接将干酵母化开(水量约为酵母量的4~5倍)保温静置,使酵母活化后再使用。 C酵母不要与油指、食盐、砂糖直接混合 (3)水的添加和处理 A加水量 B水质硬度稍高一些好,稍带酸性的水(pH5.2~5.6),被认为对制作面包最合适。 (4)其他辅助原料的处理 A砂糖 B食盐 C奶粉 D油脂 E添加剂 二、面团的调制 1、调制的目的

(1)使各种原料充分分散和均匀混合 (2)加速面粉吸水而形成面筋] (3)促进面筋网络的形成 (4)拌入空气有利于酵母发酵 2、面团调制的六个阶段 (1)拾起阶段 (2)卷起阶段 (3)面筋扩展、结合阶段 (4)完成阶段 (5)搅拌过度 (6)面筋打断 3、影响面团调制的因素 (1)加水量 (2)温度 (3)搅拌机的速度 (4)小麦粉 (5)辅料的影响 (6)产品的品种特点与调粉的程度 三、发酵 1、面团发酵的目的 (1)在面团中积蓄发酵生成物,给面包带来浓郁的风味和芳香。 (2)使团面变得柔软而易于伸展,在烘烤时得到极薄的膜。 (3)促进面团的氧化,强化面团的持气能力(保留气体能力) (4)产生使面团膨胀的二氧化碳气体。 (5)有利于烘烤时的上色反应。 2、发酵中影响面团物理性质,尤其是气体保持能力的因素 要得到好的面包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直到进烤炉,面团中的发酵都要保持旺盛地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另一个是面团必须变得不使气体逸散,即形成有良好伸展性、弹性和可以持久的包住气泡的结实的膜。影响面团保持气体能力,即胀发性能的因素如下: (1)面粉

不同配方和发酵法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第1章绪论 1.1面包的发展 21世纪,食品的消费趋势是:科学,方便,美味。科学:提倡三低,低脂肪,低钠,低胆固醇。方便:要求使用起来迅速,快捷,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美味:要求科学方便的同时崇尚中华饮食文化的色,香,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面包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这种快节奏生活的需求,因此面包食品越来越多的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面包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加入酵母和水调制成面团,经发酵,烤制成表面呈棕黄色的干皮,瓤部呈有弹性的海绵状组织的食品,在世界范围内面包普遍受人们的喜爱,其消费量依各国地理环境,饮食习惯,传统文化,等原因有所区别,但其方便,卫生,科学,美味的特点一直吸引着各国消费者。 面包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面包师的不断实践,创新,挖掘和整理,使面包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从而使面包的品种也更加丰富,在面包的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发酵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过程,才能加工出体积膨大,组织松软,口感疏松,风味诱人的面包,同时由不同的发酵工艺所制作出的面包,体积,口感和风味也不尽相同。 1.2面包发酵法的研究现状 前人对不同面包发酵工艺生产出的面包,在体积、表皮色泽、烘焙均匀度、表皮质地、内部颗粒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将一次发酵工艺,两次发酵工艺,和快速发酵工艺进行多方面的对比,总结出两次发酵工艺优于一次发酵工艺,一次发酵工艺优于快速发酵工艺。其中三种发酵工艺的主要区别就是发酵时间,认为发酵时间越长面包的品质越好,随着过夜种子面团法,和低温过夜面团法的问世,这两种发酵时间更长,却又不占用工作时间,既省时有能保证成品品质的方法能否取代二次发酵法,还有待于研究。 现将面包的不同发酵方法中的四种介绍一下: 1.一次发酵法:此种方法是将配方中所有原料以先后的顺序放入搅拌机内,一次混合调制成面团进入发酵制作程序的方法。 2.二次发酵法:是采用二次搅拌,二次发酵的方法,此种方法使用比较广泛。 3.过夜种子面团法:是指利用夜间发酵种子面团,待第二天白天搅拌主面团工序同二次发酵法后续工作一样。此方法比二次发酵法省时,方便而且成品品质好,但条件很难控制,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和摸索。 4.低温过夜面团法:种子面团发酵同过夜面团一样,只是需要存放与0-5℃的冷藏环境中12h左右,第二天取出在常温下稍软化后在与其它辅料重新搅拌成面团的一种方法。 结合实际试验,用四种发酵方法制作面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新的两种发酵方法通过比较它们对面包各项品质的影响来提醒消费者和烘焙界同仁选择正确、合理、方便的方法为消费者制作出高品位、高质量、口感芳香的面包。

2016面包试题

.2016生产部门烘焙基础理论考核试题姓名:__一.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1、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择 .面包表面有气泡的主要因素是? A :加水量多 B :配方内油蛋盐多 C :改良剂用量过多 请选择答案:A B 2.影响面团发酵速度原因是? A :酵母用量 B :面团温度 C :面团加水量 D :环境温度 请选择答案:A B C 3.油脂为什么能降低面团的筋力因素是? A :隔离性 B :润滑面团 C :反水化作用 D :稀释面筋 请选择答案:A C 4、、做面包配方中油脂含量高,可以使面包表面a颜色深b厚c 柔软d硬 请选择答案: C 5、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每增加1%,可以使吸水量约提高a、1% b、5% c、2% 请选择答案:C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2题,24分)1.在发酵面团中,糖的用量越多,酵母的产气能力就越强。 (√) 2 、做面包配方内使用奶粉可以使烤好的面包表面色泽悦目(√)

3 、面包组织粗糙,配方中无糖为其原因之一(√) 4.猪油,起酥油也适合制作面包。(√) 5.面包配方中盐的用量越多,面包的发酵时间就越短。(×) 6 、面筋中的麦谷蛋白使面团有良好的延展性。(√) 7 、盐是柔性材料。(×) 8.二次发酵法工艺的面包不易老化,保鲜时间长。(√) 9. 面包水分越高,越柔软,保质期越长。(×) 10 、好的面包需要充分发酵,充分烤焙,吃起来会粘牙,表皮颜色要呈金黄(×) 11 、丹麦面包与可松面包的不同之处是前者为牛角型。(×) 12.面粉性质对面包等烘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起决定性因素。(√) 三.单选题(4选1,每题1分,共15题,共15分) 1.在面包制作中,面团调制完成时的理想为温度为。(C ) ~400C ~380C ~280C ~300C 2. 面团最后发酵最适温度为( C ) ℃. A. 30-32 B. 33-34 3. 油脂与面筋的结合可以( C ) 面筋,使制品内部组织均匀,口感

面包制作原理与注意事项

面包制作原理与注意事项! 一、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1、面包的配方 面包配方中基本原料是:面粉、酵母、水和食盐,辅料是:砂糖、油脂、乳粉、改良剂以及其他乳品、蛋、果仁等。制作面包的面粉与饼干不同,首先要求面筋量多、质好。所以一般采用高筋粉、粉心粉,硬式面包可用粉心和中筋粉,一般不能用低筋粉。高级面包都要用特制粉。 2、混合前原辅材料的处理 (1)小麦粉的处理 A小麦粉的贮藏与保存 B使用前必须过筛 C安装磁铁除杂装置 (2)酵母处理 A使用压榨酵母前要检查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调粉时一般是先用一部分(或全部)水把称好的酵母化开拌匀再加入面粉,使酵母在面团中分布均匀。 B使用干酵母要进行活化处理用培养液或40~43℃水直接将干酵母化开(水量约为酵母量的4~5倍)保温静置,使酵母活化后再使用。 C酵母不要与油指、食盐、砂糖直接混合 (3)水的添加和处理 A加水量 B水质硬度稍高一些好,稍带酸性的水(~),被认为对制作面包最合适。(4)其他辅助原料的处理 A砂糖 B食盐 C奶粉 D油脂 E添加剂 二、面团的调制 1、调制的目的 (1)使各种原料充分分散和均匀混合 (2)加速面粉吸水而形成面筋] (3)促进面筋网络的形成 (4)拌入空气有利于酵母发酵 2、面团调制的六个阶段 (1)拾起阶段 (2)卷起阶段 (3)面筋扩展、结合阶段 (4)完成阶段 (5)搅拌过度 (6)面筋打断 3、影响面团调制的因素

(1)加水量 (2)温度 (3)搅拌机的速度 (4)小麦粉 (5)辅料的影响 (6)产品的品种特点与调粉的程度 三、发酵 1、面团发酵的目的 (1)在面团中积蓄发酵生成物,给面包带来浓郁的风味和芳香。 (2)使团面变得柔软而易于伸展,在烘烤时得到极薄的膜。 (3)促进面团的氧化,强化面团的持气能力(保留气体能力) (4)产生使面团膨胀的二氧化碳气体。 (5)有利于烘烤时的上色反应。 2、发酵中影响面团物理性质,尤其是气体保持能力的因素 要得到好的面包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直到进烤炉,面团中的发酵都要保持旺盛地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另一个是面团必须变得不使气体逸散,即形成有良好伸展性、弹性和可以持久的包住气泡的结实的膜。影响面团保持气体能力,即胀发性能的因素如下: (1)面粉 (2)调粉 (3)加水率 (4)面团温度 (5)面团的pH (6)氧化程度 (7)酵母量 (8)辅料影响(糖、牛奶、蛋、食盐、酶制剂) (9)前处理工序 3、发酵中影响气体产生能力的因素 (1)酵母的量和种类 (2)温度的影响 (3)酵母的预处理 (4)翻面的影响 4、翻面作用 (1)使用面团的温度均匀,发酵均匀; (2)混入新鲜空气,以降低面团内二氧化碳浓度; (3)促进面团筋的结合和扩展,增加面筋对气体的保持力,这是翻面的最重要的作用; 5、面团成熟 面团发酵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达到制作面包的最佳状态,称作成熟。面团的成熟与成品品质的关系如下: (1)成熟的面团聚成品皮质薄,表皮颜色鲜亮,皮中有许多气泡和有一定脆性。内部组织,气膜薄而洁白,柔软而有浓郁香味,总体胀长大。 (2)未成熟的面团成品皮部颜色浓而暗,膜厚,强力粉时,皮韧性较大,表面平滑有裂缝,没有气泡。如果烘烤时间稍短一些,胀发明显不良,组织不够

食品工艺学 焙烤考试重点

1.简述糖在焙烤食品中的主要作用。 答:(1)改善烘焙食品的色、香、味、形;(2)作为酵母的营养物质;(3)作为面团改良剂---糖的反水化作用;(4)对面团吸水率及搅拌时间的影响;(5)抑制细菌增殖,防氧化作用,提高制品的贮存寿命;(6)提高营养价值。 2.简析面筋蛋白的种类及性质。 答:面筋蛋白可分为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其性质如下:(1)结构上,麦胶蛋白为单链,通过肽链内-S-S-氢键形成球状;麦谷蛋白为多链,通过分子内-S-S-和分子间-S-S-形成线性结构;(2)对流变性影响:麦胶蛋白提供粘性、延伸性、但缺乏弹性;麦谷蛋白提供弹性,但缺乏延伸性;(3)溶解度:麦胶蛋白溶于70%酒精;麦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及表面活性剂SDS。 3.试比较酥性饼干面团与韧性饼干面团的调制方法的不同。 答:(1)原料配方:1)油与糖的比例、油糖与小麦粉的比例各不相同;2)酥松剂用量:酥性饼干大于韧性饼干;3)面团改良剂种类:酥性饼干为乳化剂、卵磷脂;韧性饼干为焦亚硫酸钠、蛋白酶或半谷氨酸;(2)加水量:酥性饼干加水量少;韧性饼干加水量的多;(3)温度:酥性饼干为冷粉;韧性饼干为热粉;(4)面团的形成过程:酥性饼干为一步法;韧性饼干为二步法;(5)投料顺序:酥性饼干在调粉操作前要先将小麦粉以外的原辅料混合成浆糊状的混合物,称为辅料预混;韧性饼干可将水、面粉、辅料一次性投放搅拌;(6)搅拌工艺:搅拌桨、搅拌桨转速、搅拌时间各不相同;(7)面团静置时间:当酥性饼干面团的结合力/弹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不静置,否则需静置;而韧性饼干一般需要静置;(8)面团的辊轧:韧性饼干辊轧次数一般为9-13次,辊轧时多次折叠并旋转90度;酥性饼干不应多次辊轧,更不要进行90度转向,一般单向往复辊轧3-7次;(9)饼干的成型:酥性饼干为辊印成型;韧性饼干为冲压成型;(10)饼干的烘烤温度:酥性饼干的烘烤温度随其类型不同而不同;韧性饼干一般采用较低温度烘烤。 4.简述饼干辊轧操作的意义及韧性饼干、苏打饼干面团辊轧的目的。 答:意义:辊轧就是将调粉后,面团的杂乱无序的面筋组织,经过反复辊轧,变为层状的均整化的组织,并使面团在接近饼干坯薄厚的辊轧过程中消除内应力。它不仅是冲印成型的准备工序,而且是防止成型后,饼干收缩变形的必要措施。 目的:(1)改善面团的粘弹性;(2)使得面团组织成为有规律的层状均匀分布,逐步形成饼坯;(3)使产品组织细化;(4)辊轧对成型后的外观至关重要。 7.简述面包形成的五个阶段。 答:1)初始阶段(丹麦酥,德式)2)水化完成阶段(长时间发酵法式,冷藏发酵)3)成熟阶段(花式,法式)4)衰落阶段(汉堡,主食)5)破坏阶段 8.面筋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小麦中含有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这两种蛋白质都具有-S-S-键结合的肽链结构,因此分子在膨润状态下相互接触时这些分子中的-S-S-键就会变为分子间的结合键连成巨大的分子形成网状结构即形成面筋 因素:膨润时的吸水能力,面筋蛋白的质量即-s-s-键的结合是否受到破坏……………………答案不完善 1.在面包的制作过程中,面团最后醒发的目的是什么? 答:面团经过压片、整形都处于紧张状态,醒发可以增强其延伸性,以利于体积充分膨胀;使面包坯膨胀到所要求的体积;改善面包的内部结构,使其疏松多孔。 2.影响醒发的因素有哪些? 答:醒发的影响因素:醒发的温度、时间、湿度以及面粉中面筋的含量和性能等.-过于简单4.油脂的可塑性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答:可增加面团的延伸性,使面包体积增大;可防止面团的过软过粘,增加面团的弹力,使机械化操作容易;油脂与面筋的结合可以柔软面筋,使制品内部组织均匀柔软,改善口感;防止淀粉老化,延长面包保存时间。 7、戊聚糖对面团有何影响? 答:戊聚糖是一种很好的膳食纤维,虽不能被人体消化,但对面团的流变性质影响很大。戊聚糖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影响着面团总吸水量。戊聚糖的高粘度性增加了面团的强度与延展性,提高了面团的持气性。戊聚糖还有防止成品老化的功能。那种戊聚糖?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做好面包的关键之首是和面发酵。本文就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谈一些看法。 1.为什么面粉在和面发酵前必须过筛牽面粉在贮运保管过程中,可能混入杂质或产生结块现象,过筛可以消除杂质,打碎团块,并起到调节粉温作用,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 2.为什么面团搅拌是制作面包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牽 制作面包第一个过程就是“和面”,即将面粉、酵母、水和其他辅料通过“搅拌”调制成面团。搅拌是面包制作中的关键步骤。 (1)所有原料通过搅拌得到了充分混合,成为完全均匀的混合物。 (2)搅拌能使面粉充分吸水,加速面筋的形成。当面粉与水和其他原料放在一起时,水湿润面粉颗粒的表面部分,形成一层较韧的膜,如不搅拌,面粉颗粒的中心部分很难受到水的湿润,而使面筋形成困难。水在面粉颗粒表面分布越均匀,则进入颗粒内部的速度越快。因此通过搅拌,使水迅速布满面粉颗粒表面,这样所有面粉在短时间内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加快形成面筋。 (3)搅拌的时间会影响面团的质量:假如搅拌姿势正常,时间适度,那么形成的面筋能达到最佳状态,面团既有一定的弹性又有一定的延展性,为制成松软可口的面包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搅拌不足,则面筋不能充分扩展,没有良好弹性和延伸性,不能保留发酵过程中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无法使面筋软化,故做出的面包体积小,内部组织粗糙。如果搅拌过度,则面团过分湿润,粘手,整形操作十分困难,面团搓圆后无法挺立,而是向四周流淌。烤出的面包无法保留膨胀的气体而造成体积过小,内部有较多大孔洞,组织粗糙,品质很差。 3.怎样判断面团搅拌是否适度牽判断面团搅拌是否适度,一般凭感官确定。搅拌适度的面团,能用双手拉展成一张像玻璃纸那样的薄膜,整个薄膜分布均匀而光滑。把面团放在发酵缸中,用手触摸其顶部感觉到有粘性,但离开面团不会粘手,面团表面的手指痕迹会很快消失。 4.影响面团发酵有哪些因素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出面包,必须掌握面包发酵速度。一般来说,影响面包发酵速度的因素有5个:酵母的质量和用量、室内温度、水温、盐和糖的加入量以及面团含水量。 (1)酵母的质量和用量:酵母用量多,发酵速度快;酵母用量少,发酵速度慢。酵母质量对发酵也有很大影响,保管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的酵母,色泽较深,发酵力降低,发酵速度减慢。 (2)室内温度:面团发酵场所的室内温度高,发酵速度快;室内温度低,发酵速度慢。 (3)水温:在常温下采用40℃左右的温水合面,制成面团温度为27℃左右,最适宜酵母繁殖。水温过高,酵母易被烫死;水温过低,酵母繁殖较慢。大热天,室温比较高,为避免发酵速度过快,就采用冷水和面。 (4)盐和糖的加入量:少量的盐对酵母生长发育是有利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