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心得体会修订版

西部大开发心得体会修订版
西部大开发心得体会修订版

西部大开发心得体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西部大开发心得体会

一、关于“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条政策含金量很高。应该说,我们宁夏摆脱“吃饭财政”的帽子,能够自己办些大事、实事,主要依靠中央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XX年中央财政下达我区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达到亿元,比XX年增加了近30倍,年均增长率为46%,大大高于我们自身的财政收入增速和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增速。按照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我们一方面将加强对中央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的学习研究,提出对宁夏有利的因素,及时向预算司汇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中央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增加对我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投入;另一方面,我们也将不断完善对市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和激励性转移支付办法,突出均等化理念,建立健全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对市县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的引导,努力实现转移支付制度体系的规范和创新,全力推进我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关于“中央财政加大对上游地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财政部预算司从XX年起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目前已将原州区等7个县区列入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两年共拨付我区转移支付资金亿元,对我区生态功能区所在地市县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央部署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们积极调整思路,加强与预算司的对接,向预算司呈报了《关于将我区盐池县和红寺堡区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的请示》,并开展了相关工作。根据近期我们了解的情况,盐池县已被列入今年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并增大了资金投入。下一步我们还将督促红寺堡区积极向统计、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上报生态方面的数据,便于预算司能够从其他客观渠道搜集到红寺堡的数据,以使红寺堡区尽早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同时我们还将围绕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我区生态保护与补偿的实际,着手制定我区对市县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不断提高生态功能区市县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加强安置地生产生活条件建设,适当提高中央补助标准”

自治区已经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南部山区总规模为70756户35万人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到2020年,实现脱贫致富,移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区平均水平,移民安置区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区平均水平”的目标。下一步,我们一方面将积极配合农业、经建等处室,积极向中央争取增加对我区生态移民工作的投入;另一方面,我们初步考虑,要把生态移民支出作为今后五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的重点,切实加大保障力度,努力促进资金整合。

西部大开发心得体会(2):

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这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xxx”时期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时期,其关键是推进西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避免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重点是加快推进西部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提升西部发展能力,加快西部的结构调整。为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和具体重点战略,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

1.准确认识资源优势,科学开发西部资源,推进西部资源开发从粗放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国内市场对资源需求的变化,考虑资源的生态效益价值,考虑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资源重要性的影响,认真甄别资源的多样性、丰裕度和市场价值,科学开发西部资源。另一方面应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努力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应以工业园区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为导向,调整产业布局,强化产业聚集和产业群形成机制,形成规模经济,并对资源深度加工工业园区的污染治理进行集中投入。以传统产业新兴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导向,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实行分类指导:在传统产业领域着力推进规模化、新型化,加强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推进联合化、集团化、集群化发展;在新兴产业领域,着力扩大规模,提供风险投资,积极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通过项目支撑和资源整合,在中间原料产业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规模化、基地化。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减轻区域环境压力;加大对生态型工业园区的政策扶持,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监控治理。

2.提升西部地区发展能力,改善西部地区能力结构。一是加快体制改革,推进西部市场化进程,提升西部的资源配置能力。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中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除国家法律禁止的领域,积极吸引非政府投资进入,实现投资多元化,增就业、增税收、促增长;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和歧视性规定,真正形成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应加快事业单位(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改革步伐,尽快使政府从会计、律师、培训等服务行业退出,促进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应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和要素市场,完善商品交易市场。

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西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尽快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并树立工作人员的公务员意识和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应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切实减少企业发展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要加强工商、税务、防火、安全生产等执法检查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严肃处理执法检查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营造西部开发的良好软环境。

三是增加西部制度供给。应增加西部融资渠道,建立西部开发投资银行和西部中小企业信贷担保银行,给予在西部的银行更大的利率浮动空间,支持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改革财税体制,扩大向西部的财政转移,提高西部财政留存比例;同时建立东西部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征收生态建设补偿税的方式,加快西部生态建设,为东部地区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四是加大西部科教投入,增加西部科教资源供给。中央财政应大幅度增加对西部地区战略高技术研究的投入,稳定对西部基础研究的投入,切实加强西部农业技术、社会公益性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加强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采取措施稳定西部高校的师资队伍;通过发展远程教育,弥补西部教育资源的不足。

3.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西部地区对外经济发展。一方面,应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制定西部对外开放的配套政策,修订补充原有相关政策;加大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力度,进一步放宽外商在西部投资的限制,放宽对西部地区开发区和优势产业试验区的审批条件;允许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西部大城市设立分行、分公司,经营人民币和保险业务;放宽中外合

资旅行社和外资旅行社的申报条件;放宽西部地区海外融资的限制。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鼓励西部扩大外贸出口,特别是要扩大私营企业出口经营权试点。另一方面,应重视对内开放,特别是对沿海发达地区开放。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西移。应在防止重复建设、转移落后技术和导致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在投资、财政、税收、信贷、工商、劳动、统计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支持东中部地区企业以投资设厂、参股入股、收购兼并、技术转移等多种方式在西部地区进行发展。

此外,作为扩大西部开放的重大举措,当前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兰渝铁路和西南出海铁路通道的建设工作,促进西部地区对外经济发展。

4.采取返还部分关税等方式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边境地区的发展。建议国家在“xxx”期间,每年按20%—30%的比例将西部边境地区上缴的关税以直接提留或上收后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返还给西部边境地区,促进西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西部边境地区关税在全国所占份额不大,但在地方财政中所占比重却较大。据统计,六市区边境地区XX年上收关税99285亿元,占全国总关税474405亿元的209%。如按30%返还,则六市区边境地区返还总额为29786亿元,只约占全国总关税的063%,不到1%,所占份额很小,不会影响到国家总的关税资金安排。但返还关税在当地财政中所占份额则较大,以广西东兴市(县级)为例,XX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41亿元,东兴海关上缴关税14094亿元,按30%返还则为0423亿元,占地方全年财政收入的1/3。这样一笔资金用于地方建设,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地方,作用不可低估。作用不可低估。

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7月5日至6日,中央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会议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了西部大开发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全面分析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深刻阐述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同时,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指明了西部大开发的方向。 重要经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 总体战略定位: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位置,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指导思想: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

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可概括为“上三个大台阶”,即:今后10年,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初步规划到2015年西部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0个百分点以上),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到2020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坚持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保障能力。要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形成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水利建设规划,推进油气管道和电网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是坚持为民谋利,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社会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四是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

高二地理优秀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第2课时 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

1.3 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学案 (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2.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地范围及意义. 一、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①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地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北方南方 优 势 自然 条件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②平 原面积广阔,森林、③煤炭、石油、 ④铁矿等资源丰富 跨越⑤亚热带及少部分⑥热带地区, 热量丰富,⑦水分充足,⑧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⑨水力资源等相当 丰富 社会 经济 条件 是我国主要地⑩重工业地区和?能源 基地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存在问题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严重等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 形破碎等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加强?外向型经济建设,同时注 意环境保护 二、西部大开发 1.目地: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地区地○21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西部地带地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地○22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地○23广西壮族自治区. 3.背景 (1)优势:自然资源、○24矿产资源、油气资源、○25水能资源、○26土地资源等丰富. (2)劣势:○27基础设施落后,○28人才、技术、○29资金匮乏. 4.意义 ? ? ? ?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地发展差距 推动○30区域经济地协调发展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地共同富裕 加强○31民族团结 保持社会稳定与○32边疆安全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结果:将西部地带地资源优势变为○33经济优势,将○34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探究主题一我国地南、北方差异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摘要: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确保西部近4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而人文环境的建设将是这个宏伟战略的重点和基础,也是一个难点。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人文精神缺席的西部大开发可能会落入乌托邦计划。西部大开发的难题在于“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的问题,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精神需要普及化、大众化,这就需要创新教育体制,开辟社会化教育渠道。只有把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问题处理好,西部大开发战略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人环境;意义 正文: 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棋盘中,西部的发展极为重要。我国西部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6%,人口占全国的22.8%,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全国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 改革开放至今,沿海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地区也在加速发展。然而,由于西部的特殊条件,东西部的差距仍在扩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在新世纪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必然抉择。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总体规划。国家提出西部开发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经济结构调整、开发特色产业为关键,以依靠科技进步、培养人才为保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繁荣经济、使各族人民

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在总体规划下,今年将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大工程,继而循序渐进,遵循经济规律实施,避免一哄而起。 本文的“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总体的表现。从整体意义上说,人文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人文环境状况是控制西部大开发深入持久发展的瓶颈,人文环境的建设是西部开发工程大厦的社会地基也是其拱心石。把人文环境建设摆到基础性地位上来,有广泛的依据,也有其重要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的历史意义 我们应当从历史实践出发,尊重历史的必然性,始终遵守历史统一的原则。从中西历史比较来看,没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创造的人文环境,就很难培植出西方近化自然科学和近代社会文化转型;15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1600年-1900年之间中国却变得大大落后于西欧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停留在过去人文观念上无所事事、缺乏创新。处于中西盛衰消长之际的明代是关键时期。当时人文新陈状况如何呢?明代思想家中王阳明的影响最为著名,但他与同时代的西方人文主义大师比起来显得未免寡浅。明朝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个性化、异端化倾向颇重的思想家,但他们的思想种子最终的结局象当时资本主义的萌芽一样不能形成气候。因此传教士传到中国的科学、西学终究未能很快地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森林。两相对照,我们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创新的引导及其肥沃士壤,就没有社会历史的进步;如果我们漠视进步的人文精神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规律,西部大开发就将步入实践的误区。

西部大开发

论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设施问题 10经济学(1)班D1******* 戴丹 摘要: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事实证明,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它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基础设施的薄弱便是很重要和严峻的一项。此次,本论文便是来探讨这一项内容,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期早日解决它,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关键字: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解决措施 前言 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以及国内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正是由此而来。 近年来,西部大开发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众人对它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相对落后的西部经济带去了一股迅速发展的势头。因而随着又一个五年计划的过去,此次“十二五”规划也定下了西部大开发的下一个目标,即: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体制机制较为健全、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发展相对协调、社会和谐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使之成为维护国家边疆安全的战略高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区、服务全国的内陆边境国际区域合作区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地区,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目标。此次,借着“十二五”规划的东风,本论文就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设施薄弱一项粗鄙地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表达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 正文 西部大开发是党在国家现有情况下实施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政策。而事实证明,自从西部大开发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社会事业进展顺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仍以资源开采和

学习西部大开发精神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西部大开发精神心得体会 为全面认真学习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文件精神,本人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实际,书写阅读笔记,理论实践相结合,吃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内涵,以确保本人在新一轮实施西部大开发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做出应有的贡献。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确**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方针政策,西部地区广大干

部群众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奋发努力,东中部地区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全党全国共同创造了西部大开发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在西部这片广袤的热土上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这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西部大开发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得到了宝贵启示,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些重要经验和宝贵启示,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处在深刻复杂变化之中,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都很突出,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也都很突出。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我

西部大开发能源问题思考

西部大开发能源问题思考 姓名:刘炳坤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31班 学号:2130105011

西部大开发能源问题思考 摘要:在世纪之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了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在能源开发方面也是成就斐然,本文就西部大开发在能源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能源 一、西部能源建设空前提速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0年以来,我国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为龙头,加快了西部地区的能源建设。如今,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大型水电基地、火电基地以及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基地。西部能源建设的提速,不仅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为东部地区输送了经济、高效、清洁的能源,对东西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10年来累计投资达到6700多亿元。其中,西电东送南、中、北三大通道(不包括三峡电站)建设的总投资达到5300亿元以上,西气东输工程的总投资也达1424亿元。 截至2008年底,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往东部送电能力已经达到6318万千瓦,其中南通道(西南地区向广东送电)为2018万千瓦,中通道(以三峡电力为龙头,实现川渝地区向华东和广东送电)为1750万千瓦,北通道(三北地区向华北、山东地区送电)为 2550万千瓦。据介绍,西电东送工程对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形成了一大批大型水电、火电基地,对全国电力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08年底,西电东送的电源中,水电规模达到1858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规模的10.8%,火电规模4460万千瓦,其中绝大部分为单机60万千瓦以上的高效机组。 西起新疆塔里木,东到上海的西气东输工程管线全长3800公里,管道设计年输送天然气商品气量170亿立方米。从2004年12月30日工程投产截至2008年底,累计输送天然气商品量377亿立方米,对改善沿线地区人们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产生了深远影响。到2011年底将全线贯通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将把我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天然气和从中亚地区进口的天然气输送到沿线的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将大大缓解上述地区的用气紧张局面。 西部大开发战略也给煤炭工业以及新能源开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1999年到2008年,西部地区累计生产煤炭69亿吨,占同期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36%。2008年,西部地区煤炭产量达12.3亿吨,比1999年增加8.5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也由 29%提高到44%。 二、西部能源资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输送动力 电力供应,堪称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命脉。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华东地区,尤其是长三角,随着近年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电力需求量节节攀升,缺电隐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约束。 12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在上海枫泾举行葛(洲坝)上(海)直流综合改造工程沪西换流站举行开工仪式,同日,葛上直流改造工程送出端湖北荆门换流站宣布开工,这意味着西部水电直送东部发达地区的电力“黄金通道”正式启动,将为未来上海及长三角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葛(洲坝)上(海)直流综合改造工程起自湖北±500千伏荆门换流站,终点为上海±500千伏沪西(枫泾)换流站,线路总长度为976公里,额定输电功率300万千瓦。线路途经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上海等五省市。该工程新建荆门(湖北)、沪西(上海)两座换流站,其中约914公里线路利用现有线路走廊进行改建。 据介绍,这项工程为满足三峡地下电站和四川水电送出需要,加大华中与华东联网规模,增加华东电网和上海电网抗风险能力,按计划,葛上直流综合改造工程将于

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摘要】西部大开发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也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它 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西部乃至全国的民族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 积极的影响。本文围绕这一主题来论证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所 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民族、经济 我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动因问题: 第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改革开放至今,沿海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地区也在加速发展。然而,由于西部的特殊条件,东西部的差距仍在扩大。另一方面,西部巨额的社会需要与因购买力极低而导致的极有限的市场需求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南地区产品的内销。因此,不论是为了东部的再发展,还是为了缩小差距使西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必须进行西部大开发。 第二,社会原因。一方面西部的社会秩序开始不稳定,另一方面西部人大批涌入东部,给东部的社会稳定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于是在经济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文明的极大差异。所以必须让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富起来。 第三,环境原因。经研究,人们发现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而恶化的原因在于过度开发。过度开发的原因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科技不发达。西部老百姓只有通过对自然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大规模的初级开发来获取利益,既没有能带来收益,而且是环境更加恶化。 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民族地区(指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多民族省)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774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4293元提高到2008年的

政治-西部大开发

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一、背景资料: 1.中国西部是指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被称为“10+2+2”。面积为 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64亿,占全国的28.6%;国内生产总值18245亿元,占全国17.1%。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疆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2.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很大。改革开放以来,面貌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相对落后。1988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是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的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候,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1999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三年来,经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有了一个良好开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建设等大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教和人才开发力度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 3.实践证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各族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有利于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稳定。 4、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强调指出,西部大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西部大开发扎扎实实推向前进。 5.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在十年内有突破性进展。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科技教育,培养用好人才。国家加大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西部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在提出西部大开发任务的同时,十六大对东部和中部也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一些特殊地区,如东北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考点 1、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2、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3、西部大开发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4、西部地区如何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5、在西部在开发的过程中,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初二:1、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说明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2、“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基本国情”知识,说明西部地区如何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3、“公民与法律”“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西部大开发学习总结报告

西部大开发学习总结报告 根据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院党总支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统筹安排、认真组织,保证了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学习任务。小结 一、抓组织领导,保证大学习活动及时有效地全面展开 一是及时成立学院大学习活动领导小组。8月31日下午,学院召开党政联系会议,在认真学习领会宁大党发(xx)55号文件精神的同时,及时成立了由总支书记任组长、院长和副书记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各系(部、办)主任为成员的学院大学习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教职工与学生大学习活动的具体负责人,指定了专职信息员。 二是快速制定出台学院大学习活动工作计划。8月31日会后,大学习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文件精神,按照学院研究讨论的意见,结合学院本学期中心工作,快速制定出台了《教职工大学习活动工作安排》和《学生大学习活动工作安排》,对学习的时间地点、学习形式、主要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的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既结合实际,又体现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抓具体落实,保证大学习活动扎实有效地循序推进

一是分类动员部署,迅速在全院掀起了大学习活动高潮。8月31日下午,院党总支中心组召开集中学习会,对中央和自治区西部大开发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学生召开全体党员、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大学习动员部署会,领导小组副组长许义泉在大会上做了动员讲话。9月1日下午,学院召开了教职工大学习活动动员大会,传达学习了中央、自治区西部大开发会议精神,对教职工开展大学习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并组织学院领导班子和正高职称教师参加了学校召开的大学习活动动员大会。至此,我院的大学习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二是结合实际,有的放矢设计活动载体,9月3日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以及学生代表深入学习了xx、xx以及xx副总理在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9月8日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以及学生代表围绕西部大开发、宁大要争先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同学们都能踊跃发言,对宁大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也都表示通过大学习活动,使自己对西部以及宁大未来十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一定要珍惜大学学习宝贵的时间,提升综合素质,塑造健康人格,争取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一展宏图,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 9月14日院党总支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专题学习。结合学习,对学院 xx 发展规划再次进行了认真的研讨。9月15日下午,教职工和学生分党支部组织观看了《西部新十年》的视频,使大家对西部大开发过去十年的巨大变化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精品范文-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回顾及思考(1)论文

精品范文-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回顾及思考(1)论文 中国西部大开发历史回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预示着21世纪初我国将把开发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其实,中国西部地区在历史上曾有其兴盛辉煌的一页,西部地区的发展兴衰历程值得人们回顾和思考。 中国西部地区开发的历史进程中国西部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大溪文化、大墩子—礼州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厂文化、齐家文化、仰韶文化的影响较大,说明当时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并不大。 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夏商周三个王朝的中心横跨黄河流域的今晋、陕、豫、鲁等省,东西差距也不明显。春秋战国时期,西部的秦国在耕战背景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 秦汉三国时期,西部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先后被称为“天府”。关中地区曾是秦代和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故《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今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的毛乌素地区,当时水草丰美,有较多重要的城镇。从关中以西,汉代的丝绸之路十分通达,有“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之称;丝路两旁农牧兼营,河西、西域地区屯田众多;丝路上城镇繁荣,如楼兰、精绝、且未、鄯善等十分知名。 汉代成都平原由于有都江堰工程八荡尤耍恢⑩恕裼谑鞘ⅲ醒难伞薄:捍猿啥嘉行模ⅰ拔髂弦摹钡厍枇⒖は兀澳济裢吞铩保踩〉媒洗蟪杉ā?BR> 唐代前期,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仍然有重要的地位。关中地区为中心地区,而陇右一带“闾阎相望,桑麻翳野”。有研究成果表明,唐代西北屯田达584屯,西北地区占全国10%的小农提供了全国90%以上的“和籴残粮”,故史载“入河湟之赋税满右藏”是形成国库“财宝山积”的一个重要原因。唐代有“扬一益二”之称,说明益州成都一带仍然是经济与文化发达的地区,可与长江下游的扬州相提并论。 安史之乱后,西北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宋代特别是南宋以来,中国经济中心开始移向东南地区。和文化中心也随之转移。中国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开始大大下降。 宋虽然仍刻意在西北营田,但由于党项等民族阻隔,加上生态环境恶化,河流改道、断流,沙漠化加重,重开的青唐道又多有不便,丝路一度受阻。同时,由于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方海上丝路日益繁荣,逐渐取代了西北丝绸之路的地位。 在西南地区,四川的经济地位曾十分重要,成为宋王朝的一个重要粮草供给地。但宋在四川划大流河与大理为界,偏安一隅,政治上在西南的气度已经不如以前。 南宋末年和元代末年的四川战乱,对四川社会经济的影响尤大,唐宋逐步形成的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但元明以来在云南、贵州设立行省,将云贵高原并入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之下,有利于云贵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明代的洪武大移民,对西北陕西、甘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期关闭嘉峪关,对今xx一带的控制相对削弱,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多有负面影响。明清以来,东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差距拉大。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快。元明清三朝出于戍边的需要,虽不断在西北地区和西南边疆实行屯田,解决军用,救济饥民,掀起开发,但东部地区的发展更快,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明显下降。 清代前期在河西和北疆大规模移民屯田,西北地区出现了一个开发。但道光以后外国侵略势力入侵,移民垦殖业受创,屯田荒废,在干旱和风沙的影响下,沙漠化推进明显,适合人类基本生存的环境地区减少,西北许多地区走向一种生态性贫困。 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发源地是在西北和西南,不能不说与这种生态性贫困密切相关。清代的“湖广填四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大量移民进入垦殖,也形成一个开发,出现“低山尽村庄,沟壑无余土”的格局,对于四川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一度有积极的影响。 但随之而来的人口密度大增,山地垦殖风潮乍起,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向一种结构性贫困。新中国成立初期,近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10%,

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目录 一、西部大开发简介 (2) (一)西部大开发是面向21世纪的一项大战略、大政策 (2) (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3) (三)西部大开发的突出成绩 (4) (四)关于做好2012年西部大开发工作的举措 (5) 二、西部大开发的理论基础 (5) (一)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决策依据 (6)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6) 2.产业布局的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 (6) 3.产业梯度发展理论 (6) 4.可持续发展理论 (6) 5.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 (6) 6.先富与共富理论 (6) (二)制度创新理论成为确立西部大开发核心内容的依据 (7) 1.西部大开发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的开发 (7) 2.西部大开发的重点 (7) (三)“大推进”理论成为大规模开发西部的重要理论依据 (7) (四)城市化理论和发展极理论成为西部城镇建设的理论依据 (7) 三、展望 (7)

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反差也日益突出。世纪之交,我国政府提出和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它对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实现我国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突出成绩理论依据展望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ut the contrast of the east-w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our government put forword and start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is to promote coordinat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ing national unit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consolidating border defense, to realize China's modernization has far-reaching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words: The develoment of the western,Strategic significanc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Theoretical basis,Outlook. 一、西部大开发简介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以朱镕基总理任组长、温家宝副总理任副组长、国务院和中央19个相关部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官员对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进行解读,明确了战略部署的基本思路。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以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2] (一)西部大开发是面向21世纪的一项大战略、大政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亦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部署。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对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基础上把支持与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提到日程上,邓小平

2019学生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

2019学生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西迁精神是今天的我们正在学习的,这种精神是今天的我们所缺少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将会挑起祖国的大梁,需要好好学习这些精神,并将这些精神好好发扬。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9学生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 有一种初心,穿越历史云烟,却日久弥新,永发生机;有一件往事,已随历史远去,却行迹留痕,永恒怀念;有一种精神,经历时代风雨,却日臻厚醇,永放光芒;有一种力量,穿透历史时空,却百折不挠,永远向前。 在那个时代发展却又弥漫着战争后的硝烟的中国,他们一群人迈着朝气稳实的步伐,唱着欢快而又激人上进的歌曲,来到了祖国的西北部。他们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甚至于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致力于祖国西北开发。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了几千年来伟大的中国梦,洗刷了近代西方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屈辱,扬起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中华的风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当代史,就是一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突出主题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我们中华民族为何能崛起?正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

自古就有一股感天动地的精神,有着不屈不挠的勇气,一代一代前赴后继为中华振兴而坚挺的脊梁,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在艰难险阻的考验下奋勇向前。 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刚刚复苏,百废待举,广袤的大西北亟待开发,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急需众多的科技人才。上海交大的科技人才们,胸怀国家大局,为了祖国的前途,响应党的号召,甘愿舍弃,东部大都市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拖家带口,毅然决然,挺近大西北,将上海交大西迁西安。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迁校之初蒙受三年自然灾害到“文化革命”十年动乱,任何风风雨雨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挡交大前进的步伐。老交优良校风学风得以保持发扬,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迁校最初10年间,输送人才即达万人之多,接近解放前53年毕业生总数两倍。科学研究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人才。在当时那个条件艰苦的大西北,他们依旧奋勇前行为祖国出一份力,并衍生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迁精神!这一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再腾飞,实现伟 __梦的强大内驱力。我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要珍爱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身体践行,将其发扬光大。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们大家一定要登高

学习西部大开发的感想

对西部大开发的认识和心得 前几日我们上了一堂形势理论课,课程的主题是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内容。在课程的开始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谈谈你对西部的认识。对于这个问题,下面的同学显得有些迷茫。对自己来说,“西部”这个词汇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严格概念及确切范围却很模糊。虽然之前对西部大开发略有关注,但还是没有从心底真正关心过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这个地区。所以,经过老师的讲解和PPT的放映,整堂课下来我收获了很多。 西部大开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政策开始实施,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于是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这项伟大的工程也随之拉开序幕。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的重要部分之一,从21世纪开始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000年到2010年是西部基础建设的阶段,为以后西部更加繁荣的伟业做铺垫。中间二十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后二十年中,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事件,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这一项重大举措为推动西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2000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这条铁路长达 1118 公里,纵贯了青海、西藏两省区而成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通道。另外,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进展也都十分顺利,这些都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建设和改造,此工程的第二阶段也即将开始,而这些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和建设者共同的努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发展形势良好,这表现在: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好、综合实力提高显著、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初见成效、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加强,这些都能够说明西部大开发取得了重大成效。到目前为止,西部大开发也只是一个奠定基础的阶段。 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为加速西部地区发展,是缩小地区差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我国西部占了国土三分之二的面积,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地区,因而,其在我国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如前主席胡锦涛所说,西部地区繁荣、发展、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实行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有着极其深远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战略意义。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跛足前行,西部大部分的国土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区域经济的理论告诉我们,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经济的总体发展效应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否则低水平的地区将会制约高水平的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从而制约全国的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事实上,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极大障碍,既制约了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进程,又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统一性,对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极为不利。因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提高西部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变潜在的消费需求为巨大的有效需求,以扩大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增强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进而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其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把西部地区具有的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投资成本低廉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利于振兴西部地区经济,更重要的是,它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我国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聚居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造成我国贫困人口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地区,东西之间贫富差距异 常之大、社会公平目标被损失太多。这种极不平衡的状态,会引起落后地区人民强烈不满情绪,激化民族矛盾,很容易演化为严重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问题乃至中国整个战略上失衡。东西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无疑已动摇了我国的稳定性目标,这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严峻现实。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国家应当把解决东西部地区差距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观调控措施逐渐缩小这种差距,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 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西部地区经济,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告别贫困,实现各民族 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只有这样才能让西部各民族都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整体利益和每个民族利益的一致性,才能使少数民族从自身获得的实惠中感受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进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巩固和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稳定。 总而言之,西部大开发加快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从而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急切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