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及其表现和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及其表现和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及其表现和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目前, 在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同时,科技异化现象随之凸显出来,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全球问题深深困扰着人类,尤其是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源浪费等问题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该对科技异化进行哲学的反思,探寻消除科技异化的途径,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科技异化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最终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1.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技术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费尔巴哈说:“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化,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黑格尔最先将异化概念上升到哲学高度,他强调“异化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与对立”。用我们的话说,其实异化就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己的现象。科学技术其实就是如此,它本身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科技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它使人类可以更好的改造自然,使自然总是朝着我们希望、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亦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造福人类的同时,它也反过来抑制、损害、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技术异化。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今,各种新工具、新机器相继被发明出来并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各式各样的技术物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并奔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占据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核心位置。泉水般涌流出来的大量技术和技术物品,使人享受到物质殷实、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交往多样等众多好处,欲望得到空前满足,生存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异化对人类和自然界带来的深刻影响。。在异化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方法,反而成了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统治人本身、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当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后,自然界便开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演化历史,从“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自然史与人类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不断延伸的统一的自然历史长河。人类凭借科学技术对自然的改造过程,既是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又是自然对人的异化过程。而自然对人的异化,集中表现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系

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自20世纪40年代新技术革命以来,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迫使自然界竭尽所能的为人类造福,物质财富大量创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增长,如此等等。然而,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并不都是福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正严重的威胁和制约着人类的发展。大气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资源缺乏,这些都是科技异化在自然中的集中表现。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次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他进一步指出我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

界,存在于自然的”。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人从属于自然,当技术异化对自然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时,人类本身也产生了异化。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并不是因为人比动物吃得更科学,睡得更舒适,而在于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技术时代,人的异化其实主要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异化。

人的技术异化表现为人的感知、情感的间接性,理性、智慧的受限制性。现代科技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社会里,人直接与客观对象打交道少了,但也恰恰是作为主体人的理性、智慧高度发展和自由自觉的确证和表现。从此,人类对计算机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感,人们夜以继日的坐在计算机前敲打着键盘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却浑然不知自己已成为信息的奴隶。这时信息作为主体的异己力量与主体对立起来,信息控制着人的感觉、思想和行动。

人的技术异化也表现为人的行为的受制性。在机器被制造出来以前,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和财富。而机器的出现减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但同时它也剥夺了人类的主体性,抑制了人类的创造性。手机本是使人们更方便联系彼此的科技产品,却异化为控制人类思想的工具。如果有一天出门太急忘了带手机,你会怎么样?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去拿。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手机没电或余额不足而焦躁不安。英国研究人员给这样的症状起了个名字,叫无手机焦虑症。本来要控制自然的技术,是人的肢体器官、大脑器官的延伸,部分代替人的肢体行动动作和大脑功

能,但却异化为使人服从技术发出的指令,被动地受制于技术。因此,控制自然的技术异化为控制人的技术。正像有人所说,科学技术使“上帝死了,人活着”,也是科学技术使“人死了,机器活着”!

2.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对于技术异化带来的深刻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之道。其实归结起来无非是追求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应和谐相处。我们知道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单独存在。所以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在自然中进行,只有追求和谐,才能使人更好的利用自然,减少自然对人的异化。那么,如若我们将世界包含于我们的意识之中并施之以爱;包含着我们自身的世界就会有所回报。”所以,人们应自觉的在追求高科技,追求自身满足的同时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科学技术本身是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克服无人和无视人的科学技术状态,并且使它成为真正的人的科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最后,我们还应当追求绿色科技。科学技术的产生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于是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必须改变对自然的态度,不再把自然当成是人类主宰和征服的对象,而应该将其视为人类生命和价值的源泉。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考虑其是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建立一种无毒、无污染、无危害的绿色科技。

综上所述, 人类发明了高科技, 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 但是由于在科技发展和运用中忽视了伦理的内涵, 导致了科技异化的危机。当然, 我们不应丧失对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信心, 但应清醒地认识到, 当人类通过科技这个工具对自然界施以影响和作用的同时, 自然界也必然会对人类施以反作用, 这是客观规律。而且, 由于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片面性, 人类不可

能完全认识和驾驭客观世界。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时就可能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消极结果,这是社会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可以说, 科技异化是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的现象。因此, 我们必须在肯定科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 根据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消除科技异化。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 必须坚持全人类共同进步的原则,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 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对我国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来说, 必须根据自身的国情和优势, 既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生

产力, 同时又要重视科技的伦理价值蕴涵和人文精神导向, 从根本上转变错误的价值观念与不恰当的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 坚持走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道路, 努力把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带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一) 一、概念辨析题(说明下列各组概念的异同。任选六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2 热加工与冷加工 3 上坡扩散与下坡扩散 4 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 5 相与组织 6 交滑移与多滑移 7 金属键与共价键 8 全位错与不全位错 9 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 二、画图题(任选两题。每题6分,共12分) 1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010]、[120]、[210]晶向和(110)、(112)晶面。 2 画出成分过冷形成原理示意图(至少画出三个图)。 3 综合画出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变化示意图和晶粒大小、内应力、强度和塑性变化趋势图。 4 以“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作用”为主线,用框图法建立与其相关的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简答题(任选6题,回答要点。每题5分,共30 分) 1 在点阵中选取晶胞的原则有哪些? 2 简述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与应用。 3 二元相图中有哪些几何规律? 4 如何根据三元相图中的垂直截面图和液相单变量线判断四相反应类型? 5 材料结晶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6 细化材料铸态晶粒的措施有哪些? 7 简述共晶系合金的不平衡冷却组织及其形成条件。 8 晶体中的滑移系与其塑性有何关系? 9 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 哪一种晶体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为什么? 四、分析题(任选1题。10分) 1 计算含碳量w=0.04的铁碳合金按亚稳态冷却到室温后,组织中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的相对含量。 2 由扩散第二定律推导出第一定律,并说明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 3 试分析液固转变、固态相变、扩散、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驱动力及可能对应的工艺条件。 五、某面心立方晶体的可动滑移系为(111) [110].(15分) (1) 指出引起滑移的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 (2) 如果滑移由纯刃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3) 如果滑移由纯螺型位错引起,试指出位错线的方向. (4) 在(2),(3)两种情况下,位错线的滑移方向如何? (5) 如果在该滑移系上作用一大小为0.7MPa的切应力,试确定单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线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点阵常数a=0.2nm)。 六、论述题(任选1题,15分) 1 试论材料强化的主要方法、原理及工艺实现途径。 2 试论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 3 试论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综述

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综述 1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的意义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基础科学原理。对于成熟的学科,其科学原理通常都基本形成了。但对于安全学科却很有必要和非常迫切开展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安全科学原理研究,因为安全学科是以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安全科学原理形成是关系到安全学科能否被承认为独立的学科和拥有自己基础理论的学科的重大问题。因为目前安全科学原理还没有完全建立,国际上对安全学科是否为一门科学仍然存在着争议。 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活动或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基于经验或理论归纳得出的安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安全科学原理是为安全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安全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法则或方法论。安全科学原理是普适性的安全科学理论。 安全科学原理为安全科学发展和安全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引导,对安全科技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性,是一切安全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律及基本原则。安全科学原理一般具有多个层次的功能和作用,可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事故致因、概括事故灾难规律、用于指导预防事故灾难、确保人安全健康等。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学科的理论支柱、是安全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安全科学创新的基因、是安全科学发展的灵魂、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钥匙、是构筑安全系统的指南。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安全学科被列为与理、工、文、管、法、医、人文等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但作为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安全科学原理,目前却远不能满足作为该学科发展的需要,国际上也如此,例如,由国际劳工局主编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百科全书》(第四版)[1]共四卷105章,其中仅有第56章“事故预防”中的几个小节提及事故致因模型和事故预防原理,而事故预防原理仅仅是安全科学原理的一部分内容。 通过对安全科学原理本身及其发展开展基础、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安全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使安全学科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2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的三条途径 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经过系统梳理和归

领导者权力冲突的表现及最佳领导团队模型

●领导者权力冲突的表现及最佳领导团队模型1权力分配不当 领导者的权力分配不当,就是权力与职位、职责不相匹配,也就是破坏了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层级分明原则,从而造成有职无权、职大权小,无职有权、职小权大,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权小责大、权大责小,责权不清、推诿扯皮等等现象。 领导权力分配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权力在组织中的分布,这是从组织结构角度对权力的分配;二是指权力的授给,是从事务和工作的需要出发,领导者根据实现任务和完成工作的需要将其权力的一部分授给下属。一般来讲,第一层权力分配因为是按照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的,所以每一职位权力的大小和责任的轻重都有相对稳定的规定;相对于第一层权力分配,第二层权力分配在权力和责任的大小上都有相当的灵活性。这样看来,第二层权力分配较为容易出现权力分配失当现象,第一层权力分配则较少。 2领导权力错位 权力错位即领导者的越权,指领导者实际行使的权力超越职位相应权力的现象。越权,广义讲既有范围上的越权,又有使用上的越权。 范围上的越权,又分为僭越本分、兼理旁涉与越俎代疱三种情形。僭越本分,原指不守本分,冒用上级名义、礼仪和器物,此处用以指行使上级领导职权;兼理旁涉,指在未被委托和接受代理的情况下行使其他领导范围职权;越俎代庖,此处专指行使下级领导者的职权。 在领导实践中,越权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现象。首先,它破坏正常工作秩序。分级领导、分工主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是领导活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秩序。而越权行为破坏了这一正常工作秩序,因为它使得人们职责不清、位置不明,如同改变机器运转方向和速度,必然失去功能。 其次,越权不利于团结。越权实则“侵权”。上级被侵权认为侵权者飞扬跋扈、颐指气使,定有取代之心,因而或迎头痛击,或暗中设伏;平级侵权引起勾心斗角、关系紧张;下级被侵权则产生被“罢黜”心理,认为上级不信任自己。 3权力不受 权力不受有正当不受与无由不受之分。所说正当权力不受,是指下属对领导者职业特权与越权行为的抵制。我们熟知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孙子对齐威王越权行为的抵制。而对领导者职业特权的抵制,则是我们极为赞扬的,因为它是同以权谋私现象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斗争。所说无由权力不受,是指下属对领导者职位权力的抵制。这种抵制是不能容许的。有人认为,你领导对了我就听,你领导错了我就不听。这个问题较为复杂,但并不是一本糊涂账。这里必须弄清楚“领导错了”是什么意思。如果仅是你认为的,那不能算数。比如领导者的决策,即便真的错了,从决策与其实施之初看,人们无法认定其错,又没有更好的决策出台,那下属还是要依计而行的。4领导权力变异 领导权力变异,主要表现为使用权力的“越位”现象,即无限制地使用权力,将权力泛化到自己的职业中去,从而使自身职业的服务功能(职业规范所规定的应该做的乃至必须做的本职工作)转化为职业特权。 所谓职业特权,是指超出职业规范的规定,利用职业之便实施对他人的控制能力。职业特权不只属于领导权力变异,每个有职业的人都有可能获取职业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第八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课前准备: [学生分析] 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学生任务] 布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创设情境 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 学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 2、教师播放一段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

晶体缺陷 单晶体:是指在整个晶体内部原子都按照周期性的规则排列。 多晶体:是指在晶体内每个局部区域里原子按周期性的规则排列,但不同局部区域之间原子的排列方向并不相同,因此多晶体也可看成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小单晶体(晶粒)组成 点缺陷(Point defects):最简单的晶体缺陷,在结点上或邻近的微观区域内偏离晶体结构的正常排列。在空间三维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约为一个、几个原子间距,又称零维缺陷。包括空位vacancies、间隙原子interstitial atoms、杂质impurities、溶质原子solutes等。 线缺陷(Linear defects):在一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它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一维缺陷。主要为位错dislocations。 面缺陷(Planar defects):在两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它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二维缺陷。包括晶界grain boundaries、相界phase boundaries、孪晶界twin boundaries、堆垛层错stacking faults等。 晶体中点阵结点上的原子以其平衡位置为中心作热振动,当振动能足够大时,将克服周围原子的制约,跳离原来的位置,使得点阵中形成空结点,称为空位vacancies 肖脱基(Schottky)空位: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结点位置,使晶体内部留下空位。弗兰克尔(Frenkel)缺陷:挤入间隙位置,在晶体中形成数目相等的空位和间隙原子。 晶格畸变: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使晶格发生扭曲,称晶格畸变。从而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电阻升高,密度减小等。 热平衡缺陷:由于热起伏促使原子脱离点阵位置而形成的点缺陷称为热平衡缺陷(thermal equilibrium defects),这是晶体内原子的热运动的内部条件决定的。 过饱和的点缺陷:通过改变外部条件形成点缺陷,包括高温淬火、冷变形加工、高能粒子辐照等,这时的点缺陷浓度超过了平衡浓度,称为过饱和的点缺陷(supersaturated point defects) 。 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作位错 刃型位错:当一个完整晶体某晶面以上的某处多出半个原子面,该晶面象刀刃一样切入晶体,这个多余原子面的边缘就是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线可以理解为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分界线,它不一定是直线 螺型位错:位错附近的原子是按螺旋形排列的。螺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平行,因此一定是直线 混合位错:一种更为普遍的位错形式,其滑移矢量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位错线,而与位错线相交成任意角度。可看作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混合形式。 柏氏矢量b: 用于表征不同类型位错的特征的一个物理参量,是决定晶格偏离方向与大小的向量,可揭示位错的本质。 位错的滑移(守恒运动):在外加切应力作用下,位错中心附近的原子沿柏氏矢量b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断作少量位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逐步实现。 交滑移:由于螺型位错可有多个滑移面,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可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个滑移面上继续滑移。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到和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则称为双交滑移。 位错滑移的特点 1) 刃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垂直,而螺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平行; 2) 无论刃型位错还是螺型位错,位错的运动方向总是与位错线垂直的;(伯氏矢量方向代表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1203059 蒲晋超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 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在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 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2.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范”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近20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范”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这在安全生产的方法论层面表明,我国安全生产界已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就

领导权力的异化与防范

领导权力的异化与防范 中文摘要:当前,我国腐败渎职事件时有发生,行政权力异化现象不断出现。要遏制这些事件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 关键词:行政领导权力异化防范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时报道有关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纪检监察立案查处,无不令人民群众拍手称快,这凸现出政法、监察机关工作的力度和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加强。要遏制行政权力异化现象,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 一、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表现 行政领导权力异化主要表现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而权力的异化最终必然导致腐败的产生。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 行政领导权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利益协调和权力制约机制,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就有可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凭借机构或职务上的便利,非规范地运用或滥用公共权力满足私人欲望,管理者就变成贪官污吏。腐败行为对国家形象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严峻考验着社会的承受能力。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腐败如此盛行不衰,肯定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如果我们舍本逐末,只讲教育和‘严打’而没有解决源头上的问题,腐败蔓延的势头恐怕是很难得到遏制的。”[1] 2、权力寻租现象突出 当前我国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时期,相关的制度及法律还不健全,为权力腐败留下了生存空间。在行政领导权力归少数人所有与支配的社会形态中,利益错位、权力角逐和特权化等腐败现象司空见惯。权权交易、权法交易、权钱交易以及权力寻租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权力腐败现象涣散党心民心,损害政府公正形象, 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对权力流程监督不力 我国现有的监督体制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措施。我国大部分的领导腐败案件,都是在领导调离原岗位后才被揭发出来,领导任职时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像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可以不按法律程序,直接干预土地批租和出让事务,造成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近年来,媒体报道腐败案件中,受贿案多、案值越来越大,“集体腐败”特征明显,领导的部属及其身边工作人员,目睹了领导权力的“至高无上”,以致习以为常,这些现象暴露了没有及时的监督与约束,领导们就容易将手中的权力异化。 二、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原因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并能通过多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 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觉悟方面:通过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理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 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 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教学重点、难点 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对于难点问题的教学,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 学思路。即先从具体事例入手,通过分析,概括出矛盾概念,然 后运用矛盾概念去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举例中注意运用比较的 方法。整个教学以讲读为主,辅以讨论、谈话等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听一个故事,古画《一只苍蝇》的来历:三国时代,吴国出了个有名的画家,名叫曹不兴。他的作品形神兼备,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有一次,吴主孙权叫曹不兴给他画一幅屏风。当时,曹不兴刚喝了几杯酒,拿起笔来,一不小心在漂亮的画绢上溅落了一个小墨点。曹不兴不禁吓了一跳。怎么办呢?曹不兴紧张地反复思索对策。突然,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他急速挥毫,很快就画好了。后来,孙权把那幅屏风画要了去看,他发现屏风上画的是一篮杨梅,在篮子旁边有一只小苍蝇,似乎正在爬动。他就

用衣袖对着它挥动一下,想把苍蝇赶走,不料却挥之不去。孙权定睛细看,原来是曹不兴画的一只苍蝇。孙权大为高兴地说:“曹不兴真是画中圣手,他画的苍蝇,孤家还以为是真的呢!”于是就赏赐给他很多东西。同学们,你们最初肯定为曹不兴的不小心而担心,但随着故事的深入又为曹不兴的因获得福而感到高兴。这其中的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矛盾。那么,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这就是本框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不是靠猜测,也不是靠直观,而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提供的大量事实为依据,科学的揭示出: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1.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请同学们谈谈对矛盾的理解,) [生]冷与热、湿与干、上与下、长与短、穷与富、对与错、战争与和平、痛苦与欢乐等 (1)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板书) 如自然界中的同化和异化、氧化和还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遗传与变异等,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又如人类社会中剥削与被剥削、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等也都是对立、斗争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内用丰富、形式多样。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两种情形: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板书)(多媒体显示)漫画《他敢剪吗》 [师]他敢剪吗? [生]不敢。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第一节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安全的基本概念 1、安全的定义 通常中文中,“安”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适、稳定等,即“无危则安”。《辞海》对“安”字的第一个释义就是“安全”; “全”指完满,完整,无残缺,没有伤害,谓之“无缺则全”。这里,全是因,安是果,由全而安。 多数专家认为,安全通常指各种事物对人或对人的身心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正常、顺利的状态。即安全与否是从人的身心需求的角度或着眼点提出来的,是针对人和人的身体而言的,当然健康也就属于安全范畴。对于与人的身心存在状态无关的事物来说,根本不存在安全与否的问题。所以,安全首先是指外界不利因素(或称环境因素)作用下,使人的身体免受伤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不感到恐慌、害怕,使人能够健康、舒适、高效的进行各种活动的存在状态。另外,还包括人能够健康、舒适、高效的进行各种活动的客观保障条件。因此书中对安全的科学概念概括为: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 狭义的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技术安全。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等等。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换言之,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这是把人的存在状况和事物的保障条件有机结合的科学概念。 2、狭义安全和广义安全。 广义安全。即大安全。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了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3、现实中安全问题的划分 从专业和行业领域角度划分可分为:生产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医药医疗安全、职业劳动保护安全、网络安全、经济安全、人口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主要是外来文化侵略)、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社会保障等。 从对象来划分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安全、文物安全等。 4、安全度(安全量) “安全度”是一个表示安全程度的概念,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用各自标准来衡量,就构成安全度的概念。表达的是主体免于危险的程度。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制定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从数量上来刻划安全度,但我们却可以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对安全度作一定的质的描述。例如主体是完全免于威胁,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免于威胁,还是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或者是已经受到具体的内外侵害,这其实就表现了安全的不同程度,即不同的安全度。 二、人类对安全的认识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地探索,有探索就有盲区、就有无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安全的含义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而且人类对安全的认识长期落后于对生产的认识。

概念之间的矛盾和反对关系—杨林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考研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66 1 概念之间的矛盾和反对关系 中公考研逻辑写作教研室 杨林 “概念”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在逻辑学习中起到基础的作用,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概念”,中公考研逻辑教研室重点为大家区分概念之间的矛盾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共同的邻近属概念的外延。比如:“男人”和“女人”这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和重合,并且两者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人”的外延,即,男人+女人=人。 反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它们共同的邻近属概念的外延。比如:“桃”和“李”这两个概念,首先这两个概念没有任何交集和重合,但是两者的外延之和并不完全等于其属概念“水果”。显然,“水果”还包括除了这两个概念以外,还有葡萄、西瓜等第三者的存在,显然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 综上,区分“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关键就在于界定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与它们属概念外延的关系,如果刚好相等,即为矛盾关系,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存在第三者,即为反对关系。 【例】 出席学术讨论会的有三个足球爱好者,四个亚洲人,两个日本人,五个商人。以上叙述涉及了所有晚会参加者,其中日本人不经商。 那么,参加晚会的人数是? A.最多14人,最少5人 B.最多14人,最少7人 C.最多12人,最少7人 D.最多12人,最少5人 E.最多12人,最少8人 【正确答案】C 。 【中公解析】题目给定一个概念的数量及关系,通过这些语言的描述,判断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最多几个人,最少几个人。这里我们就要利用到概念之间的关系了。例1中的亚洲人和日本人是种属关系,所以四个亚洲人,两个日本人算数量的话,算是4个人,所以当亚洲人、足球爱好者、商人这些概念为矛盾关系时,产生最多人数,即3+4+5=12人。反之当这些概念尽可能重合和包含的时候,产生最少人数,这里注意题目中的特殊条件“日本人不经商”,可以得出,在晚会参加者这个属概念中,日本人和商人是反对关系,存在“第三者”足球爱好者和另外两个亚洲人,同时由于足球爱好者和日本人,商人可以身份重合,另外两个亚洲人可以和商人身份重合,所以最少人数是7人。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发现,概念的矛盾和反对关系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考察我们,需要同学们灵活应用。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

第一章 安全科学基础

第一章安全科学基础 第一讲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安全问题、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安全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教学重点] 1.安全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教学难点] 1.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一、安全问题 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类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自然灾害,人们一切活动受周围环境控制,处于被动适应地位。 跨入农业社会后,人类的安全问题来自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在工业时代,人类的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 (二)核灾害 此类灾害主要是由于核反应堆失控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动植物灭绝,还有核能所带来的环境灾害不能低估。 (三)化学污染问题 它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扰乱了大气循环、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使地球患上了“综合不适症”。 (四)航天航空工业灾害 随着通讯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在24小时内环球旅行一次,但空难、海难和车祸也使人们心有余悸。 (五)交通运输事故 目前,8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就一项《2000年公路安全蓝图》的计划进行研究,估计在未来15年中,全世界将有600万人死于公路交通事故,35000万人因车祸受伤。这远远超过有史以来任何一年战争伤亡人数,或瘟疫死亡人数。这就使安全问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由战争、传染病转到交通、污染方面了。

(六)工业、矿山灾害 现代工业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各种灾害。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灾害的原有属性,使许多自然灾害成为人为灾害,使许多危害程度轻的灾害上升为人类无法控制、造成巨大损失的灾难。 煤矿开采不但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灾害,也给采矿工作者造成了沉重伤害。 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变的普及化、复杂化和大规模化,使得技术带来的益处与恶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和尖锐,迫切需要发展一门新的交叉科学——安全科学。 二、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 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 第二阶段从70年代末到现在。 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加强。 30余所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和20余所设置安全工程专科教育的学校。已形成包括学历教育、继续工程教育、职工安全教育和官员安全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 (二)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起初,资本所有者把损害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看作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后来不得不拿出一定资金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再来发展到系列的安全科学有关的组织和科研机构。到70年代末,安全教育已经在美国发展起来。 日本在研究安全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快。 综上所述,安全科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经验型阶段(事后反馈决策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安全仅仅以技术形式依附于生产,从属于生产,仅仅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采取整改措施,以经验作为科学,安全处于被动局面,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与追求是自发的模糊的。 事后预测型(预期控制型):人们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运用事件链分析、系统过程化、动态分析与控制等方法,达到防治事故的目的。 总之传统的安全技术建立在事故统计基础上,这基本属于一种纯反应式的。安全科学缺乏理性,人们仅仅在各种产业的局部领域发展和应用不同的安全技术,以至对安全规律的认识停留在相互隔离、重复、分散和彼此缺乏内在联系的状态。 综合系统论(综合对策型):认为事故是人、技术与环境的综合功能残缺所致,安全问题的研究应放在开放系统中,安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特点。从事故的本质中去

朴实与华丽:一对并不矛盾的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73856736.html, 朴实与华丽:一对并不矛盾的概念 作者:蔡伟 来源:《语文建设》2007年第04期 编者按:本栏目蔡伟和王立根两位老师的文章是对2007年第3期谭海生老师《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一文的讨论。 在写作学中,华丽与朴实表达的是两种风格,或曰两种境界,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概念,也不存在优劣高下之分。中国古代文人学者对此早有精见,他们一方面认为“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另一方面又强调“言之无文,行而不远”,〔1〕认为“作诗虽贵古淡,而富丽不可无。譬如松篁之于桃李,布帛之于锦绣也”。〔2〕 那么,为什么中小学作文教学会出现朴实与华丽之争呢?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误解 由于没有对语言的华丽与朴实进行明确的界定,更没有提出语言华丽与朴实的评判标准,误解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反对华丽提倡朴实的人,误把“华丽”当成了“无病呻吟”“乱用词语”“堆砌辞藻”的代名词;而另一些反对朴实提倡华丽的人,则误把“朴实”当成“粗糙”“粗制滥造”“词语贫乏”的代名词。这种误解,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文章的接受与鉴赏,并带来程度不同的误判,也使中小学语文教学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2.偏见 有的作家、文章学家或文艺理论研究者,其实也知道语言的华丽与朴实是怎么一回事,也有一个客观的判断语言华丽与朴实的标准,但由于受个人好恶左右,对这两种语言风格进行了极端的褒贬。喜朴实者,见到华丽的语言就觉得虚情假意,思想空洞,形同奶油小生;喜华丽者,见到朴实的语言,就觉得蓬头垢面,面目可憎,形同邋遢瘪三。他们的这种偏见,影响到

矛盾的特点

矛盾的特点 班级:机械124班 姓名:黄修文学号:14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的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对矛盾的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

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材料科学基础重要概念

晶体,非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晶胞,7 个晶系,14 种布拉菲点阵; 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向族,晶面族,晶带轴,晶面间距;多晶型性,同素异构体; 点阵常数,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 合金,相,固溶体,中间相,短程有序参数a ,长程有序参数S ; 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无序固溶体,有序固溶体; 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电子浓度,间隙相,间隙化合物,拓扑密堆相; 离子晶体,NaCl 型结构,闪锌矿型结构,纤锌矿型结构 共价晶体,金刚石结构; 玻璃,玻璃化转变温度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空位,间隙原子,肖脱基空位,弗兰克尔空位; 点缺陷的平衡浓度; 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全位错,不全位错; 柏氏回路,柏氏矢量,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3种),柏氏矢量的守恒性; 位错的滑移,位错的交滑移,位错的攀移,位错的交割,割阶,扭折; 位错的应力场(滑移面上),位错的应变能,线张力,滑移力,攀移力; 位错密度,位错增殖,弗兰克—瑞德位错源,L-C位错,位错塞积; 堆垛层错,肖克莱不全位错,弗兰克不全位错; 位错反应,几何条件,能量条件; 可动位错,固定位错,汤普森四面体; 扩展位错,层错能,扩展位错束集,扩展位错交滑移; Cottrell气团, Snock 气团 晶界,亚晶界,小角度晶界,对称倾斜晶界,不对称倾斜晶界,扭转晶界; 大角度晶界,“重合位置点阵”模型; 晶界能,孪晶界,相界,共格相界,半共格相界,错配度,非共格相界。 质量浓度,密度,扩散,自扩散,互扩散,间隙扩散,空位扩散,下坡扩散,上坡扩散,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扩散系数,互扩散系数,扩散通量,柯肯达尔效应,体扩散,表面扩散,晶界扩散 凝固,结晶,近程有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过冷度,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晶胚,晶核,亚稳相,临界晶粒,临界形核功,光滑界面,粗糙界面,温度梯度,平面状,树枝状。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 1.系统、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 安全系统工程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安全科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断科学,在定义安全系统工程之前需要弄清相关学科的有关概念。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有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之分。不管系统如何划分,凡是能称其为系统的,都具有如下特性: (l)整体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要素(元件或子系统)组成的整体。构成系统的各要素虽然具有不同的性能,但它们通过综合、统一(而不是简单拼凑)形成的整体就具备了新的特定功能,就是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其应有功能。所以,系统的观点是一种整体的观点,一种综合的思想方法。 (2)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特殊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其特定功能。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某种任务或实现某种目的而发挥其特定功能的。要达到系统的既定目的,就必须赋予系统规定的功能,这就需要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即系统的规划、设计、试验、制造和使用等阶段,对系统采取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等优化措施。 (4)有序性。系统有序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发展的时间顺序性。系统可分成若干子系统和更小的子系统,而该系统又是其所属系统的子系统。这种系统的分割形式表现为系统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另外,系统的生命过程也是有序的,它总是要经历孕育、诞生、发展、成熟、衰老、消亡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系统发展的有序性。系统的分析、评价、管理都应考虑系统的有序性。 (5)环境适应性。系统是由许多特定部分组成的有机集合体,而这个集合体以外的部分就是系统的环境。系统从环境中获取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系统的加工、处理和转化,产生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然后再提供给环境。另一方面,环境也会对系统产生干扰或限制,即约束条件。环境特性的变化往往能够引起系统特性的变化,系统要实现预定的目标或功能,必须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研究系统时,必须重视环境对系统的影响。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这个定义表示:①系统工程属工程技术范畴,主要是组织管理各类工程的方法论,即组织管

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选择一项: A. 暴力说 B. 神权说 C. 智慧说 D. 契约论 正确答案是:神权说 2.在()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选择一项: A. 原始社会 B. 转型社会 C. 现代社会 D. 传统社会 正确答案是:传统社会 3.()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选择一项: A. 原始社会 B. 转型社会 C. 现代社会 D. 传统社会 正确答案是:现代社会 4.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紧密相连的。 选择一项: A. 人性 B. 社会发展阶段 C. 阶级 D. 经济 正确答案是:社会发展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领导权力的主要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领导权力的主体 B. 领导权力的客体 C. 领导权力的目标 D. 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E. 领导权力的性质 正确答案是:领导权力的主体, 领导权力的客体, 领导权力的目标, 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2.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社会关系 B. 人际关系 C. 阶级关系 D. 利益关系 E. 服从关系 正确答案是:社会关系, 阶级关系, 利益关系 3.根据在授权时所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可以将领导授权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正式授权 B. 口头授权 C. 非正式授权 D. 书面授权 E. 弹性授权 正确答案是:口头授权, 书面授权 4.下列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政党 B. 知识 C. 血缘 D. 年龄 E. 地位 正确答案是:政党, 知识, 血缘, 年龄, 地位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1.领导权力

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矛盾”123

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矛盾” 河北省南皮县一中 马秀青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矛盾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事物自身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使用价值 商品 价值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在这里,如果说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了商品内部的矛盾,那么,商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构成了事物之间的矛盾。矛盾自身包括事物内部,也包括事物之间。 二、正确理解矛盾的“对立” 1、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2、矛盾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所谓无条件性并不是它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或不处在任何具体条件之下而是指矛盾斗争即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并创造事物发展所必须的新条件。矛盾斗争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它表明了事物发展的绝对性。譬如:商品退出流通领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和斗争消失了,旧的统一体破裂了,但矛盾的对立和斗争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此时,商品还原成劳动产品,其内部又存在着诸如维持事物现状和破坏事物现状的对立和斗争,外部又与商品构成新的事物之间的矛盾。 3、对立离不开统一。 不是所有的对立都是矛盾的对立,只有处于同一统一体中的对立才是矛盾的对立。譬如:甲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乙商品的价值就不能构成矛盾的对立,就是因为它们不处于同一统一体中,不具备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趋势。 4、要把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同哲学中的“对立”“斗争”区分开来。 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反映,具体的“对立”“斗争”是哲学“对立”“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三、正确理解矛盾的“统一” 1、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一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任何矛盾都包含着即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处于同一统一体中,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当斗争的结果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时,统一体就会破裂,新的统一体就会随之建立起来,可见,这种统一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具有间断性。 3、矛盾的统一是包含对立的统一,即统一离不开对立。例如:任何商品若离开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便不能成其为商品。 4、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是客观的,具体的,方向相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