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l理论力学大纲

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l理论力学大纲
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l理论力学大纲

车辆工程研究生专业实力排名表

B+:(20个)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④421材料力学或424机械原理)上海交通大学(④809 机械原理与设计或815 控制理论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④832机械设计基础 或831理论力学 或833传热学 或839控制理论 或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华南理工大学(801 材料力学812 汽车理论)广州市 西北工业大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或)西安 824计算机辅助制造(或) 845电路基础(或) 851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或) 863机械加工工艺学(或)

878机械设计(工业设计考生也可选)) 武汉理工大学(841机械原理、844汽车理论基础、848自动控制原理(选一))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力学C或850电工技术) 长安大学(汽车理论) 燕山大学(④815理论力学或817材料力学)河北省的秦皇岛市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 江苏大学(理论力学、828电工技术、805机械设计选一 ) 中南大学(机械设计)湖南长沙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④931自动控制原理综合或934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或951材料力学或892理论力学) 山东大学(机械设计基础) 天津大学(415汽车理论与汽车设计或486工程力学(理力材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工电子学815理论力学) 中国农业大学((理力或材力)或833电子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或[423]电子技术基础) B等:(22个)大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福州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集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西华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C等(27个):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广西工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攀枝花学院、重庆工学院、西南林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重庆工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车辆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72学时) (附实验教学大纲,8学时) 一、课程名称:理论力学B Theoretical Mechanics B。 二、课程编号:1701105。 三、学分学时:4.5学分/ 72学时。 四、使用教材:《理论力学》,武清玺、冯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理论力学》,武清玺、徐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理论力学》,许庆春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 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必修。 六、教学对象:大禹、水工、土木、港航、海洋、交通、农水等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力学与材料学院工程力学系。 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等。 九、教学目标: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后续力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也为将来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讨论、课后练习和集中答疑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能较熟练和较灵活地应用矢量方法求解各类典型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力学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课前较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等课程的有关知识;课内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 ?完成140~160题作业; ?二次课堂测验;

山东交通学院2020考研大纲:801理论力学

山东交通学院2020考研大纲:801理论力学 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山东交通学院2019考研大纲:801理论力学,一起来看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山东交通学院2019考研大纲:801理论力学 考试科目名称:理论力学 考试科目代码:801 一、考试要求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山东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汽车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游艇游轮工程、轮机工程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力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系统掌握理论力学中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理论力学部分: (一)静力学部分 (1)熟练掌握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2)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3)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熟悉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4)熟练掌握平面和空间力系的简化、合成及平衡条件,并应用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部分 (1)掌握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的基本概念和 分析方法。 (2)掌握刚体的平动、刚体绕定轴转动的概念,掌握转动刚体上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掌握合成运动的概念、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掌握牵连运动为 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4)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掌握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计算 方法和加速度计算方法。 (5)点与刚体运动的合成,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三)动力学部分 (1)牛顿三个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和质点动力学问题的求解,质心和转动惯量的计算。 (2)动量定理,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质心 运动定理和质心运动守恒定律。 (3)动量矩和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质点系 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4)动能定理,各种作用力的功,质点和刚体的动能,质点和质 点系的动能定理,功率和功率方程,势力场,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5)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三、参考书目 1、《理论力学》(上册)(第7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 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2、《理论力学》刘建忠,高曦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来源:山东交通学院学科与研究生处

不同木质纤维原料对PVC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_徐开蒙

第35卷第5期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Vol.35No.52015年10月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Oct.2015 收稿日期:2015-01-05 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青年项目(201501YC00048)资助;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5Y292)资助。第1作者:徐开蒙(1986—),男,博士,实验师。研究方向:木塑复合材料。Email :xukm007@https://www.360docs.net/doc/b77885604.html, 。 doi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16 不同木质纤维原料对PVC 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徐开蒙 1 陈太安 1 吴章康 1 黄素涌 1 李凯夫 2 (1.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华南农业大学木质复合材料中心,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选取6种不同木质纤维制备PVC 木塑复合材料,分析木质纤维的基本形态参数及表面接触角, 对比研究不同木质纤维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木质纤维长度、长径比及接触角值均较高的材种较适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在6种不同木质纤维中,纤维长度、长径比和 接触角分别为2.66mm 、65.35和90.32?的杉木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可达45.63、3247、29.14MPa 和6.41kJ /m 2。关键词:木塑复合材料;木质纤维;接触角;形态参数;力学性能中图分类号:S7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914(2015)05-0088-04 Effect of Six Wood Speci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VC-Based Wood Plastic Composites Xu Kaimeng 1,Chen Taian 1,Wu Zhangkang 1,Huang Suyong 1,Li Kaifu 2 (1.College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4,China ;2.Center of Wood-Based Composite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China ) Abstract :The PVC-based wood plastic composites (WPC )were prepared by six different wood fibers.The basic shape parameter and surface contact angle of each wood fiber were estimated ,and tested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different WPC including flexural strength ,flexural modulus ,tensile strength and impact streng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PC were better when the values of length ,length -diameter ratio and contact angle of wood fiber were higher.The best mechanical strengths were found on the WPC made by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ts values of flexural strength ,flexural modulus ,tensile strength and impact strength were 45.63MPa ,3247MPa ,29.14MPa and 6.41kJ /m 2. Key words :wood plastic composites ;wood fiber ;contact angle ;basic shape parame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紧缺及科技和经济的飞 速发展, 当前人类已从传统材料的直接选用加工时代逐渐过渡到高新技术复合材料开拓创新的时代, 在此背景下,综合性能突出、经济效益显著、符合我国资源节约综合高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 木塑复合材料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及应用[1-2] ,同时木塑复合材料的零甲醛排放、优良的装饰性、尺寸 稳定性和耐生物侵蚀性相比人造板有巨大优势,且 其较实木相对低廉的成本则更易被大众所接 受[3-4] 。目前,我国的木塑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已超 过300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5] 。 木塑复合材料发展至今,大部分企业从业者及 其相关研究人员总是把木塑复合材料中的“木” 质部分认为是一种普通的“填料”,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热塑性高分子树脂改性等难题的攻克上面,而忽视了不同木质纤维原料会对相同复合体系的综合性

华南农业大学-物理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 ,t 至(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Δr |= Δs = Δr (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 (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v |= v ,|v |= v (B) |v |≠v ,|v |≠ v (C) |v |= v ,|v |≠ v (D) |v |≠v ,|v |= v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 (2) 由于|Δr |≠Δs ,故t 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 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2014年华南农业大学理论力学模拟卷

1 A C 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请将答案写在答题框内。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 x ,y 轴一定要相互垂直。( ) 2. 点作曲线运动时,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大小对时间的导数。( ) 3. 当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各质点的动量不一定守恒。。( ) 4. 无论牵连运动为何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a e r v v v =+都成立。( ) 5. 若刚体运动时,其上两点的轨迹相同,则该刚体一定作平动。( ) 二、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框内。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将大小为100N 的力F 沿x 、y 方向分解,若F 在x 轴上的投影为86.6 N ,而沿x 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115.47 N ,则F 在y 轴上的投影为 。 A. 0; B. 50N ; C. 70.7N ; D. 86.6N ; E. 100N 。 2. 下列静力学公理中,不只适用于刚体的是( )。 (A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B )加减平衡力学原理; (C )二力平衡条件; (D )力的可传性。 3. 平行轴定理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2zc z J J md =+ (B). 2z zc J J md =- (C). 2 z zc J J md =+ (D). 以上都不对. 4. 如图所示,均质杆AB 直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它从铅直位置无初速度地倒下时,其中质心C 的运动轨迹是( )。 (A )直线 (B )圆 (C )椭圆 (D )曲线

2 5. 均质等边直角弯杆OAB 的质量共为2 m ,以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则弯杆对O 轴的动量矩的大小为( )。 (A) L O = 23 ml 2ω; (B) L O = 43 ml 2ω; (C) L O = 53 ml 2ω; (D) L O = 73 ml 2ω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 曲杆ABC 在图示平面内可绕A 轴转动,已知某瞬时B 点的加速度为B a =5 m/s ,则求该瞬时曲杆的角速度ω= ;角加速度α= 。 2. 如图所示,均质杆AB 的质量为m ,长度为l ,放在铅直平面内,杆的一端A 靠在墙壁,另一端B 沿地面运动。已知当杆对水平面的夹角60??=时,B 端的速度为v ,则杆AB 在该瞬时的动能T 的大小为 ;动量P 的大小为 。 3.曲柄OA 以匀角速度转动,当系统运动到图示位置 (OA //O 1B ,AB ⊥OA )时,有A v B v ,A a B a ,AB ω 0, AB α 0。(填写①或②) ①等于; ②不等于。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 试画出下图中系统整体和各物体的受力图。

华南农业大学水工建筑物名词+简答

流土:在渗流作用下,粘性土及均匀无粘性土被掀起浮动的现象。流土常见渗流从坝下游逸出处。 弹性抗力:当衬砌承受荷载向围岩方向变形时将受到围岩的抵抗,把这个抵抗力称为弹性抗力。 正槽溢洪道:开敞式正面进流,泄槽与溢流堰轴线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方向一致。正槽溢洪道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槽和出口消能段和尾水渠组成。 侧槽溢洪道:侧槽式溢洪道是岸边溢洪道的一种型式,溢流堰设在泄槽一侧,沿等高线布置,水流从溢流堰泄入与轴线大致平行的侧槽后,流向作90°转弯,再经泄槽或隧洞流入下游。重力坝基本剖面:坝体在自重、静水压力和扬压力3项主要荷载作用下,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并使工程量最小的三角形剖面。 地下轮廓线:不透水的铺盖、板桩及底板与地基的接触线,即是闸基渗流的第一根流线,称为水闸的地下轮廓线,其长度即为水闸的防渗长度。 重力坝工作原理:重力坝在水压力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搞滑力来满足稳定要求;同时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压应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强度要求。 重力坝两种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指坝体沿坝基面或地基中软弱结构面滑动和和坝趾因超过筑坝材料抗压强度而破坏的临界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坝踵不出现拉应力。对处于长期使用的持久状况应考虑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对短暂偶然状况应只考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反滤层作用及设计要求:反滤的作用是滤土排水,防止土工建筑物在渗流逸出处遭受管涌、流土等渗透变形的破坏以及不同土层界面处的接触冲刷。反滤层一般由1—3层级配均匀,耐风化的砂、砾、卵石或碎石构成,每层粒径随渗流方向而增大。 闸室稳定性判断标准:闸室的稳定性是指闸室在各种荷载作用下:(1)不发生明显的倾斜;(2)平均基底压力不大于地基的允许承载力;(3)不致沿地基面或深层滑动。 拱冠梁法的计算原理:拱坝应力分析的拱冠梁法是按中央悬臂梁(拱冠梁)与若干层水平拱在其交点变位一致的原则分配荷载的拱坝应力分析方法,是简化了的拱梁分载法。一般是沿坝高选取5~7层水平拱圈,仅考虑承受径向荷载,并假定荷载沿拱圈均匀分布。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称或接近对称的拱坝,是一种近似的应力分析方法。 补充:帷幕灌浆:目的是降低坝底渗透压力,防止坝基内产生机械或化学管涌,减少坝基渗透流量,防渗帷幕布置在靠近上游坝面坝轴线附近,灌浆孔一般设1~2排。 山岩压力:也称为山岩压力,是隧洞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塌落作用在支护或衬砌上的压力海漫:水闸紧接护坦之后,还要继续采取的防冲加固措施,其作用是进一步消减水流的剩余能量,保护护坦和减小对其下游河床的冲刷 浸润线:渗流在土坝坝体内的自由水面与垂直坝轴线剖面的交线 空蚀:当空化水流运动到压力较高处,由于气泡溃灭,伴随着声响和巨大的冲击作用,当这种作用力超过结构表面材料颗粒的内聚力时,便产生剥离状的破坏,这种破坏现象称为空蚀空化:水流在曲面上行进,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或水流受不平整表面的影响,在贴近边界处产生负压,当水体压强小至饱和蒸汽压强时,便产生空化 回填灌浆:是为了充填衬砌与围岩之间的空隙,使之结合紧密,共同受力,以发挥围岩的弹性抗力作用,并减少渗漏 固结灌浆:在于加固围岩,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减小围岩压力,保证围岩的弹性抗力,减小渗漏 双曲拱坝:水平和竖直向都有曲率的拱坝称为双曲拱坝单曲拱坝:只有水平向曲率,而各悬臂梁的上游面呈铅直的拱坝 平压管:为减小隧洞进口检修闸门的启门力,应在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之间设置平压管与水库连通,开启检修闸门前首先在两道闸门中间充水,使检修闸门在静水中开启。 水闸:是一种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多建于河道、渠系及水库、湖泊

华南农业大学2010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 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0×2分) ( )1.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 . 0=??? ????T V U B . 0=???? ????T p U C . 0=??? ????V T U D . 0=???? ????T p H ( )2.已知放热反应 H 2 (g) + 2 1 O 2 (g) === H 2O (g) 的△r H m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r H m 是H 2 (g)的燃烧焓 B . △r H m 与反应的△r U m 数值不等 C . △r H m 是H 2O (g)的生成焓 D . △r H m 是负值 ( )3.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 (g) + S (s) === H 2S (g) K 1θ S (s) +O 2 (g) === SO 2 (g) K 2θ 则反应H 2 (g) +SO 2 (g) === O 2 (g) + H 2S (g) 的平衡常数为: A . K 2θ/K 1θ B . K 1θ-K 2θ C . K 1θ·K 2θ D . K 1θ/K 2θ

( )4.已知反应N2O4 (g) === 2NO2 (g)是吸热反应,反应达平衡时,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以获得更多的NO 2 ,应采取的措施是: A . 升高温度 B . 缩短反应时间 C . 降低温度 D . 延长反应时间 ( )5.沸点升高说明在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后,该溶剂的化学势比加入溶质前: A . 升高 B . 降低 C . 相等 D . 不一定 ( )6.在273K,封闭的热力学系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G>A B . G0 B . ΔS=0 C . ΔS<0 D . 不一定 ( )9.当实际气体温度低于波义耳温度时,只要压力不太大,则有: A . PV < nRT B . PV > nRT C . PV = nRT D . PV →0 ( )10.由A ,B二组分形成具有最大正偏差液态混合物时,其恒沸点混合 物的组成为x B =0.45.当对组成为x B =0.35的A ,B混合物进行精馏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塔顶产物为B,釜底残液为恒沸点混合物 B . 塔顶产物为A,釜底残液为恒沸点混合物 C . 塔顶产物为恒沸点混合物,釜底残液为B D . 塔顶产物为恒沸点混合物,釜底残液为A

【2018最新】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书-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书 篇一:数学分析学习指导(Ⅲ)(未含附录) 数学分析课程简要学习指导书 数学分析(Ⅲ) 课程学习简要指导书 (配套教材:《数学分析》华东师大数学系编) 王石安编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 二○一二年八月 1 □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学分析是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一系列后继课程如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论以及相关课程如普通物理,理论力学等不可缺少的基础。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 分析思维能力、学生的基本功与良好素质、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思想方法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与 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和运算技能, 并获得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 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学习数学分析(Ⅲ)的基本知识,包括反常积分、多元函数的极限和连 续性、多元函数微分学、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曲线积分、重积分及曲面积分 等基本内容。 在教学上要求学生能掌握四个基本方面,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 基本技巧。在教学基本要求上分为三个档次,即熟练掌握、掌握和理解。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明确,能联系几何与物理的直观背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理解;基本理论较扎实,具有较好的推理论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方法较熟练,具备较好的运算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并能较灵活地运用基本技巧。 掌握--对基本概念一般只要求能从正面理解;对基本理论一般要求能应用和了解如何证明;对基本方法一般要求能掌握运用,但不要求很熟练和技巧性。 理解--对基本理论只要求能应用,不要求掌握证明方法;对基本方法一般要求会做,不要求灵活技巧。 □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熟悉数学分析的研究内容,该学科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计算能力。 □ 学习材料 1、基本教材 《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辅导教材 (1)《数学分析》(面向课程教材)上、下册,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课程简要学习指导书 (2)中国科技大学编《数学分析》(上、中、下册) 3、参考书籍 《数学分析习题集》(吉米多维(苏)著) 4、授课课件 teacher1411238@https://www.360docs.net/doc/b77885604.html,。 □ 学习方法 从课堂启发式教学-> 个人自学,以学生本身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与学时安排 3 学习内容 □ 数学分析(Ⅲ)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中学时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及后续课程的基础,又可直接应用 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一)绪论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力学发展史简史。 (二)静力学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力的基本性质;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摩擦;空 间力系和重心。 (三)运动学 点的运动;刚体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 (四)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 总要求: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掌握有关 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各部分要求: (一)静力学 以平面力系为重点。 1、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3、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会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 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会求解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了解 滚动摩擦概念。 5、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的应用。 6、会通过计算和查表求出简单几何形状的物体(包括组合体)的重心。 (二)运动学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 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 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有关的问题。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 量表示法。 3、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速度问题, 会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有关点的加速度问题。了解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科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4、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 会对常见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5、会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三)动力学 1、会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会求简单情况下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 2、掌握并能熟练计算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 3、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会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4、会计算简单形体的转动惯量。会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 题。 5、了解惯性力的概念,了解刚体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理论力学复习提纲

理论力学复习提纲 一、考试内容(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科目考试内容含三部分,即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总体要求是: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善于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静力学 内容包括: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摩擦。 1.熟悉各种常见工程约束的性质,针对简单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出受力图。 2.对力、力矩和力偶、力偶矩等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清楚的理解,能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3.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并能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4.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的应用。 5.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物体(包括组合形体)的重心。 6.能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能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 内容包括: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

1.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地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2.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能应用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了解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科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3.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有关速度的问题。能对常见的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能用基点法求解有关加速度的问题。 (三)动力学 内容包括: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1.能理解和熟练计算动力学中的各基本力学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 2.熟练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能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3.会计算简单形体的转动惯量,能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 4.会计算惯性力。掌握刚体作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能应用达朗伯原理(动静法)求解刚

理论力学-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理论力学是工科一般专业的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报考林业与木工机械类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平面力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和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问题;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空间任意力系 力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五章摩擦 滑动摩擦;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摩擦角和自锁现象;滚动摩擦的概念。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 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定轴的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轮系的传动比。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 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运动学综合应用。 第十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 动量与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整理理论力学复习总结知识点教学提纲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一篇静力学 第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 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F=-F'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 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 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 衡状态保持不变。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1.2 约束及其约束力 1.柔性体约束 2.光滑接触面约束 3.光滑铰链约束

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 FR=F1+F2+…..+Fn=∑F 2.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或某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Mo(F)=±Fh) 4.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为(F,F')。 例2-8 如图2.-17(a)所示的结构中,各构件自重忽略不计,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为500kN?m,求A、C两点的约束力。 解构件BC只在B、C两点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因此BC是二力杆,其受力如图2-17(b)所示。 由于构件AB上有矩为M的力偶,故构件AB在铰链A、B处的一对作用力FA、FB'构成一力偶与矩为M的力偶平衡(见图2-17(c))。由平面力偶系的平,得衡方程∑Mi=0﹣Fad+M=0 则有FA=FB' N=471.40N 由于FA、FB'为正值,可知二力的实际方向正为图2-17(c)所示的方向。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FC=FB'=471.40N,方向如图2-17(b)所示。 第3章平面任意力系 1.合力矩定理:若平面任意力系可合成为一合力。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2.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力系的主失和对于面内任意一点Q 的主矩同时为零,即FR`=0,Mo=0.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Fx=0, ∑Fy=0, ∑Mo(F)=0.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力系中所有力在作用面内任意两个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各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也是等于零. 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物理A静电场与稳恒磁场课堂测试题

静电场与稳恒磁场课堂测试题(每题1分) 1.四条相互平行的载流直导线,电流强度均为I ,如图放置。 正方形的边长为 2a .则正方形中心的磁感强度o B 为( ) (A) 02I a μπ; (B) ; (C) 0; (D) 0I a μπ 。 图1 2.同一束电力线穿过大小不等的两个平面1和2, 如图2所示,则两个平面的电通量Φ和场强E 关系是( ) (A) 12Φ>Φ,12E E =; (B) 12Φ<Φ,12E E =; (C)12Φ=Φ,12E E >; (D) 12Φ=Φ,12E E =。 3.某电场的电力线分布如图3所示,一负电荷从A 点移至B 点,则正确的说法为:( ) (A )电场强度的大小B A E E <; (B )电势B A V V <; (C )电势能PB PA E E <; (D )电场力作的功0>W 。 4.在静电场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带正电荷的导体其电势一定是正值; (B )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一定相等; (C )场强为零处电势也一定为零; (D )场强相等处电势不一定相等。 5.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4所示),则:( ) (A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 ; (C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 (D )N 上的所有感应电荷入地。 图 2 2 1 M

6.如图5所示的电场,点电荷0q 从D 点沿弧形路径 DCO 到达O 点,则电场力所做的功 =W 。 7.如图6所示,无限长载流直导线过圆电流的中心且垂直圆电流平面,电流强度均为I , 圆电流平面半径为R ,则长直导线对圆电流的作用力=F 8.一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均匀磁场,如果粒子质量增大到2倍,入射速度增大到2倍,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到4倍,则通过粒子运动轨道包围范围内的磁通量增大到原来的 倍。9.在均匀磁场中,有两个平面线圈,其面积21A A =,通有电流212I I =,它们所受到的最大磁力矩之比21:M M 等于 10. 设空间电势的表达式为2 (,,)U x y z x yz =+,则空间电场强度等于 答案 q -0 D I

盘点最适合男生的十大专业

盘点最适合男生的十大专业 在如今男女平等的社会里,男生能学会的专业,女生也一定能学会。但是,“能学会”并不一定就“适合”,不同性别的考生在学习过程和未来就业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有些专业还是非男生莫属。不信,请看下列十大专业。 NO.1 采矿工程 适合指数:★★★★★ 专业解密 看到这个专业名称,许多考生和家长眼前就会发黑:翻山越岭找铁矿,钻洞下窑挖煤炭;不在荒郊,就在野外;不是寒冷,就是高温。现在的考生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哪能受得了这个罪呀! 与在写字楼里的白领阶层相比,地矿行业的工作条件确实比较艰苦,但是在世界形势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矿工程充分利用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发展,使这些传统的“老黑难”专业的就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勘探需要背个小帆布包拿个小铁锤翻山越岭去采矿,现在则是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勘测和自动绘图;以前采矿挖煤需要肩扛手刨,现在则是电脑控制机械操作。尤其是被企业视为“手心里的宝儿”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实际上真正在“前线锻炼”的机会并不多。 采矿工程的任务是从地面开凿一系列井巷通达地壳中的矿床,然后用现代化的打眼爆破技术把含有矿物的矿石崩落下来,或用化学方法直接把有用矿物分离出来,并把它们运送到地面各用户。同时,采矿工程又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地质学、考古学、科学技术史,无一不在采矿工程专业方面渗透,对采矿工程专业研究具有理论上和事实上的借鉴意义。 据中国矿业大学招生与就业处统计,近几年来,该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一直是100%,位居全校各专业之首。每年该专业学生一进入大四,一些用人单位的领导就会亲顾“茅庐”现场蹲点揽才,为毕业生现场解答各种问题。虽然很多学生张口就问钱问待遇,用人单位还是乐此不疲地介绍单位的福利和优惠条件。由于人才日渐紧俏,一些用人单位便把眼睛盯上了大二、大三的学生,提前到学生宿舍“挨门挨户”游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相关专业,有一个班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就被东南某省的地矿勘测局“指腹为婚”。 一滴水可以影射太阳的光辉,该专业全国的就业趋势由此可见一斑。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矿山地质与工程地质、采矿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固体矿床开采、岩土力学、矿井通风与安全、岩土测试技术等。 就业目标 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金属矿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宝石的开采、矿务局、矿山管理处、特殊地下工程建设公司(隧道、蓄水坝等)、采矿设备配件供应公司、矿山测量工程所等作技术工作。公务员:在国土规划、环保和河道管理等与城市基础有关的政府机关工作。 院校推荐 一本院校: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新疆大学、贵州大学等。 二本院校:山东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等。 三本院校: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等。 NO.2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适合指数:★★★★☆ 专业解密

《理论力学D》 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理论力学D》是针对“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其中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讨论课等)每周3学时(总学时54学时),计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理论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由“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构成。“牛顿力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十七世纪末,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奠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力学与人们的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直观形象而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采纳。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但牛顿力学几乎都以力F为基础,因此它的应用只局限于纯力学问题的范畴,运算也比较繁琐。 十八世纪伯努利、达朗贝尔、欧勒、拉格朗日等人先后发展了经典力学的分析形式,这是力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拉格朗日于1788年发展的名著“分析力学”对此作了全面的总结,从此建立了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形式。它用体系的动能和势能取代了牛顿形式的加速度和力,并且由于能量对任何物理体系都有意义,因此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也相应地拓展到整个物理学。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哈密顿又推广了分析力学,将力学体系的变量从空间坐标扩大到相应的动量,这就使力学理论完全适应了整个物理学发展的要求,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分析力学理论形式简洁且富有公理特性,很容易被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因此在理论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典力学在近两个世纪前就已发展成一门理论严谨体系完整的学科。作为理论物理学的第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是介绍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数学去描写和分析物理问题,训练学生使用最严谨的方式去表达、描写、推演、总结自然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进一步学好其他物理学的课程打好坚实的物理基础。需要进一步强调说明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非线性系统研究的发展,力学系统混沌行为的逐渐揭示为古老的经典力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已超过了力学学科,扩展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甚至超过了物理学,而成为许多理工学科以至一些人文学科的共同课题。因此在原来的理论力学课程中应适当加入关于非线性系统讨论的内容,这也已成为这一课程进一步发展革新的必然趋势。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理论力学》课程要求修课学生先期掌握基本的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矢量代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