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儿秋季腹泻

解读小儿秋季腹泻
解读小儿秋季腹泻

许多妈妈都知道腹泻是宝宝的常见病,但是对秋季腹泻却了解不多,它和普通腹泻有何不同?又有什么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让我们听专家来为我们解读。

什么是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多在每年9月至次年1月流行,因此得名“秋季腹泻”,是宝宝夏末秋初最容易感染的疾病之一。此病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的宝宝最为多见。一旦感染秋季腹泻,宝宝通常会出现感冒、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它的病程一般在5~8天,大多能自行好转治愈,所以只要保证液体摄入,补充一些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一定量的尿液,一般没有什么后遗症。

秋季腹泻和其他腹泻的区别

首先,两者病因不同。

一般来讲,宝宝腹泻的原因分为非感染和感染两大因素。非感染性病因有:

⑴饮食不当:如吃得太多、太油、太冷,频繁地调换新食品,或吃了腐败变质、有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等,都容易引起宝宝腹泻;

⑵不良刺激:受凉、过热也会引起腹泻;

⑶过敏性腹泻:因吃了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而致腹泻;

⑷感染性因素:包括肠内及肠道外感染,肠内感染主要见于:第一,细菌性感染,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如配方奶被污染、放在冰箱里的食物未经煮沸、奶具(如奶瓶、奶嘴)没有清洗消毒,或吃了不清洁或腐败的食物引起。第二,病毒感染,例如常见轮状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等。病毒性腹泻常在秋冬季流行,细菌性腹泻则多发生在夏季。

秋季腹泻与其他腹泻最大的区别是病原体不一样,而且有70%~80%都是因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准确的诊断名称叫“轮状病毒肠炎”。

其次,宝宝大便的性状、气味不同。如果宝宝大便呈糊状,伴有酸味或腐食气味,多半是因为进食太多、消化不良所致,只要调节宝宝的饮食就可以了。如果宝宝大便像水一样很稀,或者含有脓、血、黏液,而且大便次数增多,很可能是因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痢疾等;大便呈蛋花汤样,无臭味,则可能感染了轮状病毒,也就是秋季腹泻。

最后,要观察孩子的其他症状。如果是秋季腹泻,宝宝在感染了轮状病毒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还有一些宝宝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或者是呕吐,大概一到三天以后才会出现腹泻,而且腹泻次数非常多,大便中水分很多,然后就会出现严重的口渴、烦躁等症状。如果孩子大便的次数突然明显增多,并伴有发烧、腹痛、呕吐、食欲不振、手脚冰凉等症状,就很可能是患了痢疾肠炎等细菌性腹泻。如果孩子只拉了一两次,没有呕吐,也不发烧,则可能是消化不好引起的腹泻。

秋季腹泻的治疗方法

如果宝宝腹泻次数多,还是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化验宝宝的粪便,明确诊断,以利于医生诊治。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果使用了抗生素治疗,非但无效还会因为滥用抗生素而破坏了肠道内正常的菌群而加重病情。

由于秋季腹泻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没有什么特效药。秋季腹泻治疗的重点就是保证宝宝水和电解质的摄入和平衡,如果腹泻严重有脱水现象,则需要输液。如果是轻度的腹泻,可以选择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简写为ORS),它服用起来很方便,价格也不贵,在普通药房都能买到。2岁以下孩子每腹泻一次,服用ORS约50~100毫升,起到防治脱水的作用。

TIPS:

如果一时没有买到ORS,也可自制。具体配方是:温开水500毫升,白糖10克,细盐1.75克(约一啤酒瓶盖的一半),按每千克体重20~40毫升,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

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13T15:31:27.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李金良[导读] 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增强小儿胃肠道的免疫能力。李金良(湖南省娄底卫校附属医院 417000)【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317-02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好发于秋冬季、秋季腹泻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腹泻之前常常有1-2天发热,咳嗽和流涕[1]接着出现像高压自来水样喷射而出的腹泻,一天拉10多次,严重的拉30-40次,拉出的大便像蛋花汤,稀水中飘浮着片片白色或黄色粪质。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只要护理得当,多数病孩在一周左右自然止泻,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因此,护理在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中占重要位置。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在本院儿科住院及门诊收治的腹泻小儿共112例,其中男62例,女50例。每日腹泻6-27次不等,呈蛋花样或黄色粪质,量约60-250ml,其中有30例出现中度脱水症状。 1.2治疗方法控制感染,根据脱水情况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轻、中度腹泻可采用口服补液法,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配合饮食调节,脐周围热敷、按摩等护理治疗。 2 护理 2.1饮食护理饮食护理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和节制饮食,以减轻胃肠负担,恢复消化功能、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暂不添加辅食,应少量多次喂哺。人工喂养者忌生冷、硬、油炸、高脂肪等食物。食物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定时定量,循序渐进地添加,在患儿无呕吐的情况下可食用炖苹果,炒米汤,以及维生素B类蔬菜等改善胃肠功能。 2.2补液的护理静脉补液是适用于严重脱水。(1)轻度腹泻的患儿无脱水和中毒症状,精神食欲好可让患儿继续进食,可采用口服补液调治[2](氯化钠90mmol/L,葡萄糖粉110mmol/L,氯化钾20mmol/L,枸椽酸盐10mmol/L)(2)中度脱水可给予100-150ml/kg,液量在4-6h 少量多次喂哺(3)中度以上脱水患儿应给予静脉补液。 2.3病情观察注意患儿血压、脉博、呼吸、体温的变化。密切观察患儿尿量、大便及呕吐物的次数、性质以及量,以准确估计失水情况。 2.4皮肤护理注意及时更换清洁、柔软的尿布,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臀部拭干并涂油。 2.5腹部按摩因小儿脾胃虚弱,可取脾胃经等穴位来按摩,沿着肚脐顺时针按摩20圈,再按中腔穴,足三里穴,太冲穴[3]。 2.6消毒隔离腹泻的患儿应放在同一病室,做好床旁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用具、便盆分类消毒。 3 健康指导 3.1指导患儿家长掌握口服补液盐的配制,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2嘱咐家长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 3.3服用微生态制剂时应指导家长注意与抗生素间隔24h以上,保护消化道粘膜的药应告诉患儿家长不能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4 预防措施 4.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2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增强小儿胃肠道的免疫能力。 4.3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抵抗力。 4.4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每年7-9月份接种一次。参考文献 [1]马慧,黄敬孚,林书洋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B].中国实用医学杂志出版社2010.1:52-53. 2.郭静,陈丽.国际儿科学杂志,口服补液盐的种类及其在儿童急性腹泻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出版,2010.1:62-64. 3.宋瑞华,王国勤.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03:127.

丁桂儿脐贴治疗宝宝腹泻安全自然疗法

引导词-疾病教育类话题 丁桂儿脐贴治疗宝宝腹泻安全自然疗法 宝宝患有的一些常见小毛病,不一定非用药物解决,身边的食物、水等合理运用,就能治愈疾病。比如宝宝腹泻贴中医药脐贴(丁桂腹泻肚脐贴),宝宝发烧喝温水+泡浴,宝宝咳嗽服用秋梨膏等。对于小宝宝来说,这些做法更能保护宝宝的身体,提高宝宝免疫力。现在,就来分享我们总结的7大常见小病症的自然疗法吧! 发烧:喝温水+泡浴 发烧是每个宝宝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发烧妈妈们大可不必那么紧张。 喝水降温。如果宝宝体温在37-38℃,多喝水就可能使体温降下来。菩提花茶可刺激大脑视丘下部控制温度,扩张血管,诱使流汗。将一大匙干燥花草茶(药店有售)放在热水中,浸泡十五分钟后喝下,一天多次饮用。如果家中没有菩提花,用柠檬切片也可以,主要是让宝宝多喝水,可利于排汗排尿,降低体温。但如果喝了一天之后还是持续发烧,必须就医。 若体温在38℃左右,泡温水澡可让身体的温度降到同水温一致。泡浴使体温降到37.5℃左右之后,再多喝水,可继续降温。如果宝宝不愿泡浴,也可用温水擦浴,一样有降温的效果。 咳嗽:秋梨膏饮或萝卜蜂蜜饮 有些宝宝生病特别爱走呼吸道,咳起来没完没了。对于咳嗽,秋梨膏可管大用了。

秋梨膏是以白梨(鸭梨、雪花梨)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止咳、生津、润肺药物,如生地、甘草、枇杷、葛根、萝卜、麦冬、藕节、姜汁、川贝、蜂蜜等中药加工熬制而成的膏剂。秋梨味酸甜、性寒凉,能生津、止渴、润肺、清心、利肠解毒。对热病伤津所致的烦渴、胸中热闷、肺燥干咯、大便秘燥等症有较好治疗作用。宝宝若是咳嗽,妈妈可将1勺秋梨膏调入白开水中,给宝宝频频饮用。 萝卜蜂蜜饮。材料选用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粒、蜂蜜30克。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然后温热服下,每日1~2次。 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呕下气的常用药,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所以这个饮用方子可以起到驱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此方以治疗风寒感冒咳嗽为宜,体弱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迁延的婴儿可试用。风热咳嗽,见发热痰黄者,则不宜选用。 烫伤:芦荟胶+冰敷 在轻度烫伤的地方涂上芦荟胶,可安抚伤口。芦荟胶有消炎作用,能形成保护,使空气不致刺激伤口的神经末梢。 轻度烫伤,也会疼痛。缓解这种疼痛,可用冰袋敷在烫伤的部位,超级有效。如果家中没有冰袋,袋装的鲜奶、酸奶有吧,拿来敷吧! 便秘:棉签+按摩 便秘宝宝一次次坐便盆,可就是便不出,怎么办?如果宝宝实在便不出,可

小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主要是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或喂养不当而致病。6月-2岁患儿多见,夏秋季节发病较高。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详细了解喂养史;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和食物过敏史,询问腹泻开始时间、大便性状及量 2.身体状况:评估脱水程度和性质,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 3.心理社会情况:家长心理状态,评估患儿家庭居住条件,经济状况。 二、主要护理问题 1.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有关、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集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三、护理措施

1.隔离:执行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督促患儿家属加强患儿手卫生 2.饮食: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按医嘱禁食者,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禁食。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由淡到浓,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3.观察病情: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观察并记录粪便的次数,性质和水分的多少,发现粪便性状改变,如腥臭、有粘液、脓血时,立即送粪便常规检查并做培养;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呕吐情况,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情况,注意有无低钾低钙表现,及时与医师联系。 6.皮肤护理:嘱家属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预防红臀。局部可涂紫草药保护皮肤。 8.用药护理: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静脉补液时,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按医嘱及需要量调整速度。详细记录出入量,入量包括补液量及饮食量,准确记录尿量、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次数。 四、健康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2.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3.气候变化时防止受凉或过热,夏天多喝水,加强体格锻炼。

小儿秋季腹泻的观察及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247例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小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由于轮状病毒型别繁多、交叉保护性差,目前对轮状病毒感染无有效的预防及特效药物治疗,仍以支持、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及对症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因此合理的饮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精心的基础护理等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小儿;秋季腹泻;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常发生在每年的秋季和初冬季节,故称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腹泻,但也可发生肠道外其他系统感染,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潜伏期1~3d,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1]。现将我科2008年7月~2010年4月收治的247例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7例中男130例,女117例,年龄5个月~4岁3个月,住院时间3~15d。临床表现:起病急,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量多,水份多,呈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个别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其中病初1~2d伴发呕吐的240例,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00例,几乎所有病例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其中,重度脱水、酸中毒47例,轻、中度脱水200例,伴发心肌酶谱异常10例,伴发惊厥3例。转归:治愈246例,死亡1例。 2 护理体会 2.1调整饮食腹泻时进食减少,吸收不良,而发热代谢旺盛,营养需要量增加,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过久,易造成营养不良,易并发酸中毒,以致迁延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因此,我们根据患儿年龄,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平常饮食习惯,给予合理的饮食。 2.1.1严重呕吐者禁食4~6个h(不禁水),其余患儿继续进食。 2.1.2由于急性期存在乳糖酶缺乏或活力下降,饮食原则应以低双糖、低脂饮食为宜。有学者认为部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有双糖酶活力下降,但并非缺乏,故可继续母乳或牛乳喂养,保证机体营养及能量的供给,防止营养不良,促进恢复。也有学者认为,母乳可抑制轮状病毒粘附及入侵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母乳中的脂肪球膜蛋白能够降低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率或减轻发病时的症状,缩短病程,故母乳是最合适的食物[2]。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2.1.3人工喂养患儿喂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但急性期尽量少喂奶制品。也可改用豆制代用品或发酵奶,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

小儿腹泻脐贴妙方

小儿腹泻 【验方一】 组成: 白胡椒6 个, 吴茱萸子20 克, 五倍子12 克, 干姜6 克。 用法: 以上4 味混合研成细末, 调拌面粉, 外敷贴于肚脐。 功效: 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伤食腹泻。 【验方二】 组成: 五倍子15 克, 枯矾10 克, 黄蜡30 克。 用法: 将五倍子、枯矾研为极细末, 黄蜡加温熔化后将五倍子、 枯矾末加入, 搅匀后待凉备用。用温水将脐眼洗净, 药膏1 克置于4 厘米×4 厘米胶布上, 小火化开, 贴于脐眼上, 每日1 贴, 并热敷2 次。 功效: 补脾温肾。适用于小儿脾肾阳虚久泻不止。 【验方三】 组成:槟榔9 克, 良姜3 克。 用法: 以上2 味共研末, 敷于脐部, 外用纱布、胶布固定。 功效: 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伤食腹泻。 【验方四】 组成:朴硝6 克, 陈皮3 克。 用法: 以上2 味共研细末, 水调为稠糊, 敷于脐部, 外用纱布、 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 次, 连用3 次为1 疗程。 功效: 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伤食腹泻。

【验方五】 组成: 炮姜3 克, 吴茱萸5 克, 炒艾叶5 克, 砂仁5 克, 肉豆蔻 霜5 克, 醋适量。 用法: 以上前5 味共研末, 再用醋调匀成糊状, 敷于患儿脐部, 每日1 次。 功效: 温中, 散寒, 止泻。适用于小儿腹泻。 【验方六】 组成:五倍子(炒黄) 2 份, 干姜2 份, 吴茱萸1 份, 公丁香1 份。 用法: 以上4 味研细混合, 取9~15 克, 用75%酒精或65 度 白酒调成糊状, 敷于患儿脐部, 药上覆盖塑料布块, 用胶布固定, 每日更换1 次, 连用1~3 次。 功效: 补脾温肾。适用于小儿脾肾阳虚久泻不止。 【验方七】 组成:白胡椒2 粒。 用法: 将白胡椒研细末, 外敷于肚脐中, 然后用纱布固定, 再用 手轻揉片刻。 功效: 补脾温肾。适用于小儿腹泻, 并伴有肠鸣腹痛。 【验方八】 组成:苦参10 克, 木香10 克。 用法: 以上2 味共研细末, 温开水调成糊状, 敷于脐部, 然后用 消毒纱布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24 小时换药1 次。

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腹泻是宝宝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季节变化时为多。腹泻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使宝宝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小儿腹泻常见的类别一般有以下五种: 1.生理性腹泻:有的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黄绿色的稀便,大便次数也多,但精神很好,没有呕吐,食欲始终很好,随着年龄增长,在添加辅食后腹泻自然消失。 2.饮食不当:由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是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造成的。 3.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婴儿吃奶多,又增加了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 4.细菌性肠炎或痢疾:是由细菌侵入肠胃道引起的腹泻。轻的常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加,混有脓血;重的可突发高热,面色苍白,抽搐,四肢发冷,脉搏摸不到,甚至昏迷不醒。 5.病毒性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所致,大多发生在每年的8~11月,9月为发病高峰,又称“秋季腹泻”。 总而言之宝宝的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与脾胃虚弱有关,最多见的当然是伤食。喂养不当,饥饱无度,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进食油腻、生冷、不洁食物均可引起宝宝的腹泻。 那么,小儿腹泻护理措施有哪些呢?推拿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推拿时可以用麻油、葱姜水、滑石粉作为介质,宝宝会感觉舒服一些): 〖适宜范围〗 出生后3月(含)至6周岁(含)的婴幼儿、病程≤7天、体温<38.5℃、轻度以下脱水的急性腹泻者。七路彩虹中医辨证属于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者。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2、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3、推板门 用拇指指腹从患儿腕横纹经大鱼际直推至拇指跟100次。 4、运内八卦

如何预防小儿秋季腹泻

如何预防小儿秋季腹泻 发表时间:2019-11-19T10:31:35.9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4期作者:舒华丽 [导读] 第六个方面就是在进行治疗腹泻小儿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做到治疗室内的环境保持清洁,病室空气需要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 641300 1何为小儿秋季腹泻? 从医学的理论上来看,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指的就是发生在10---11月份这个季节的腹泻,一般情况下小儿的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一旦小儿得了这种病症不仅仅会让小儿自身的免疫力下降,还会让小儿感染上其他的病毒,这对小儿的成长和发育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根据医学的统计,小儿在秋季出现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有几种情况:第一种就是轮状病毒、第二种就是ECHO病毒、第三种就是柯萨奇病毒等,这几种病毒对于小儿的身体有非常大的副作用,还会引起小儿的其他病症,例如:感冒、呕吐等症状。而且小儿秋季腹泻这种病症一般的潜伏期在l~3天,而且这种病症出现的情况比较急,伴随小儿秋季腹泻这种病症出现的情况为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做为小儿的监护人,一旦发现小儿出现这种病症,就需要立刻带领小儿来到医院进行就医,通过合理的医疗手段来更好的对小儿进行治疗,这样小儿不仅仅可以迅速的恢复健康,还可以在日后更好的成长。 2小儿发生秋季腹泻的常见原因有什么? 小儿在秋季容易出现腹泻常见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消化系统不成熟,第二个方面就是免疫功能不成熟。在喂养小儿的过程中,如果喂养不当,或者过多的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就会直接导致食物的成分改变。如果一次进食过多也会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对于出现腹泻的小儿来说,需要对其更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3小儿发生秋季腹泻的治疗手段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预防脱水,第二个方面就是纠正脱水,第三个方面就是继续饮食,第四个方面就是合理用药等。针对以上的治疗手段就可以让患病的小儿得到最有效的救治。而且为了小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选用以下的几种液体:第一种液体就是米汤加盐溶液,这种溶液的配制方法就是:米汤500ml(1斤装酒瓶)+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等,可以让患者尽量多喝一些。第二种液体就是糖盐水,配制方法:白开水500ml(1斤装酒瓶)+蔗糖10g(2小勺)+细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 4如何预防小儿秋季腹泻 现阶段想要小儿更好的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家长就需要对小儿做好防护,以免小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腹泻等一些病症。所以很多医生都对小儿容易出现的疾病进行了统计,并找到合理的预防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很多医生都提倡在喂养小儿的时候尽量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避免小儿在夏季断乳,同时还需要针对气温变化来改变饮食种类。如果小儿在成长中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然后针对医生的建议下适时适量添加辅食,针对小儿进行完善合理的喂养,在喂养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注重对小儿的乳食勿过饱,8分饱即可,同时不要喂养小儿一些难消化食物,以免小儿的健康出现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吃东西或者吃饭的时候需要让小儿和家长注意饮食的卫生,家长一定需要培养自身以及小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而且对于小儿所使用的食具需要定期消毒,以免食具上出现病毒,引起小儿的不适。第三个方面就是家长在喂养、照顾小儿的时候需要针对气候的变化及时为小儿添减衣被,避免在喂养小儿的过程中出现受暑或着凉的情况,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幼儿的自身健康。第四个方面就是如果小儿已经出现了腹泻的情况,那么除了需要带领小儿要医院进行医治还需要做好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这样就可以防止其他人被传染,还可以让小儿更好的恢复。第五个方面就是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这种病症的时候需要着重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这样不仅仅可以有效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还可以让小儿的疾病迅速消散。第六个方面就是在进行治疗腹泻小儿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做到治疗室内的环境保持清洁,病室空气需要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儿科-小儿秋季腹泻的健康教育

儿科-小儿秋季腹泻的健康教育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是一种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 哪些孩子容易患秋季腹泻 6个月~3岁的婴幼儿最多见。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生秋季腹泻 常见的四个原因: 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因轮状病毒适合在初秋气温下降这样的温度下滋生),轮状病毒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由于小儿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体的免疫功能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天气的突变,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有哪些临床症状 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热,病程为自限性,一般病程为5—8天,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 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体温一般为38℃~39.5℃)、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平均一天5至6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进食又少,所以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5-10-08T13:14:36.99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作者:国红霞 [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具有多病原和多因素引发的特点,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国红霞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256400 【摘要】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多发于2 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脆弱、自身的抵抗力差,常会出现腹泻,其严重的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本文中,笔者以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为中心进行研究,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日后小儿腹泻护理给与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具有多病原和多因素引发的特点,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出现腹泻的小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发热、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小儿腹泻主要是2 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常见病症,病原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引起的,此外,肠道外感染或是由于滥用抗生素进而导致的肠道真菌紊乱、过敏或是家长喂养不当、气候等都会引起小儿腹泻。 1.小儿腹泻的起因小儿腹泻的起因可以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种。 1.1 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肠道内感染是引发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其可能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导致的,从临床医学来看,其中由于病毒和细菌而引发的小儿腹泻的比率最高。 ①细菌感染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细菌主要是致腹泻的大肠杆菌、弯曲菌以及其他细菌。致腹泻的大肠杆菌涉及到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以及粘附-聚集性的大肠杆菌;与肠炎相关的弯曲菌则包括空肠型、结肠型及胎儿型三种;其他的常见细菌有耶尔森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糖菌及变形杆菌等等。受到这些细菌的感染都会是小儿出现腹泻的症状。 ②真菌致使小儿腹泻的真菌只要有念珠菌、曲菌以及毛霉菌,而引发小儿腹泻的主要是白色念球菌。 ③寄生虫寄生虫也是引发小儿腹泻的罪魁祸首之一,常见的寄生虫为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以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④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主要是多发于寒冷季节,此时小儿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出现腹泻的症状。致使小儿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2)肠道外感染消化功能紊乱也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现象,而且年龄越小情况越常见,该种腹泻的情况不严重,其大便耳钉性状轻微改变,为稀糊状,未出现大量的水分及脓血。 此外,滥用抗生素也会死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病因之一。 其往往表现为慢性及迁延性的腹泻。 1.2 肠道外感染因素饮食护理不当、过敏、气候等因素都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 (1)饮食护理不当而出现腹泻主要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小儿。由于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是食物以淀粉类为主、突然断奶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腹泻。 (2)一些婴幼儿对牛奶或是大豆等事物存在过敏的现象,进而会引发过敏性腹泻;(3)小儿自身的免疫力差,时候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导致小儿腹部的不适,进而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的出现。 2.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2.1 护理注意事项对于出现腹泻的小儿首先评估相关的因素,进而除去病源。小儿腹泻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或是场内出现感染导致的,因而应该立即停止可能被污染的所有食物以及会导致消化不良、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对于由于感染引发的腹泻需要严格的按照医嘱使用抗感染的药物;第二就是做好观察和记录工作,及时的记录小儿排便的次数、性状以及腹泻量等数据;第三,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主要注意的是因为小儿的抵抗力差,需要对其进行消毒隔离,饮食器具、衣物及尿布等物品专用,护理患儿前后注意洗手,腹泻患儿的大便、被污染的衣服、床被依次进行消毒,以免出现交叉感染。 2.2 营养不足的护理患有轻型腹泻的幼儿需要进行日常的饮食护理,但是需要暂时停用辅食;而对于重型的患儿则主要遵照医嘱禁食,等症状好装后及早的喂食,患儿恢复饮食后需要少食多餐,进食量逐渐增多;由于病毒侵袭导致腹泻的幼儿因为双糖酶缺失,需要使用豆制乳品或是发酵乳。当患儿腹泻停止后需要加大营养,每天增加一餐,需要2 周的时间就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2.3 皮肤受损的护理措施患儿由于出现腹泻的症状,其局部的皮肤会出现受损的情况,因而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选用清洁和柔软的尿布进行护理,避免使用塑料布等包裹,同时及时的更换;患儿每次便后使用温水清洗臀部,擦干、涂油,以保持患儿会阴部及肛周的皮肤干燥,预防出现红臀现象。当患儿出现局部发红或是有渗出及潜在溃疡时,需要采用烤灯、理疗床面干燥愈合的方法。 2.4 电解质紊乱的护理对于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在进行补液后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其精神、肌张力及腱反射的变化情况,注意是否伴有低钾血症及低钙血症的症状;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按照的医生嘱托及时的进行采血进行电解质分析。 对于钾、镁、钙等电解质的补充需要遵照医嘱进行。输液后患儿有尿时就可以开始静脉补钾,组要引起注意的时氯化钠的浓度不能超多0.3%,其速度不宜过快,禁止使用静脉推注的方式,以免患儿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当患儿在补液的过程中出现抽搐是需要静脉缓注钙剂,时间不能少于10 分钟;而对于镁剂的注射需采取深部肌肉注射的方式。 2.5 对症护理处理(1)眼部护理出现严重脱水的患儿泪液较少,其结膜干燥,昏迷时眼见不能闭合,其角膜暴露在外容易导致感染,因而护理人员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点眼药膏,使用眼罩覆盖;(2)发热护理对于伴有发热现象的患儿时时检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需要使用物理或是药物降温的方式,及时的擦干汗液,更换潮湿的衣物及被子,同时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工作。 3.小结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小儿的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力差,给患儿带来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因而需要对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效果,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 戚新玲,张丽.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0):1314.[2] 李华英.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5):25.[3] 杜粉霞.社区医院小儿腹泻的针灸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医儿

小儿秋季腹泻教学设计

小儿秋季腹泻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infantile autumn diarrhea

小儿秋季腹泻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秋天马上就要到了.10月中旬到11月之间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此时父母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但疾病的到来往往方步慎防。 第一大症状:发热 宝宝发病初期多先有发热、咳嗽、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现象,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度。有的爸妈误以为宝宝感冒了,给宝宝喂治疗感冒的药物。 第二大症状:腹泻 不久,宝宝便开始腹泻,一天拉稀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多是“哗啦”一下,几乎是从肛门中窜出来。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无特殊腥味及粘液、脓血。爸妈有时不能从尿布上区分出宝宝拉出的是大便还是小便。 第三大症状:呕吐 宝宝频繁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有时不吃也吐,开始时吐清水样的东西,之后吐出黄色的苦水。

1、及时取宝宝的大便去医院查化验,查明原因。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多种,不能凭感觉断定宝宝就是患秋季腹泻,应依靠医生的帮助加以辨别; 2、如果宝宝腹泻一天超过8次,或虽次数不多,但大便量比平时多出两三倍,或排出的全是水,呈喷射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3、秋季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抗菌素治疗没有效果,所以不要动辄使用抗菌素,治疗的关键是补液; 4、如果宝宝腹泻加呕吐,不能补充口服补液盐,或尽管不呕吐,但宝宝就是不喝补液,也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5、宝宝腹泻时,要及时把排泄物处理干净,这很重要。 6、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购买口服补液盐。在疾病初期,使用口服补液盐,配合其他治疗,不但解除了宝宝的痛苦,还避免住院,节约开支; 7、如果宝宝呕吐或喂水后就吐,就不能强迫宝宝喝水,更不能认为喂进了补液盐就不会出问题。。宝宝丢失的液体要比补充的液体明显增多,就必须及时看医生。 小儿秋季腹泻需提早预防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者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液

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

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患儿家长对治疗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6.7%;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率为98.4%,对照组为86.7%;观察组患儿治疗和护理后总体效果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秋季腹泻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并对症严格治疗,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整体治疗效果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小儿;腹泻;相关因素;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由轮状病毒引发,临床一般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呈现为蛋花汤以及水样,并常伴有腹胀、腹痛、血便、发热、呕吐等症状,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相对更高。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腹痛剧烈,部分小儿难以耐受,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会出现脱水以及心肌炎等症状,甚至并发肠出血、肺炎以及脑炎等严重的疾病,直接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1]。如能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同步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作用。笔者所在医院即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92例秋季腹泻患儿在治疗的同时进行了有效护理,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92例秋季腹泻患儿,均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患儿采用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男34例,女28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1.7±0.2)岁。对照组30例患儿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男17例,女13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8±0.4)岁。所有患儿中,70例出现呕吐;31例出现发热;83例出现脱水,7例重度脱水,58例中度脱水,18例轻度脱水。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儿均参照腹泻临床病理学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均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5次/d以上,呈现蛋花汤状或水状;多数伴有发热和呕吐以及腹部不适等症状;均于秋季发病,且起病急;大便行镜检一般无脂肪球等异常征象。 1.3 方法 纠正患儿体内电解质、水以及酸碱度的平衡,并纠正饮食,根据患儿情况合理用药,重度脱水患儿补充血容量,并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好严密观察。

巧用肚脐贴,轻松应对婴儿拉肚子

巧用肚脐贴,轻松应对婴儿拉肚子 宝宝拉肚子,带宝宝打针吃药,对妈妈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现在有些妈妈开始使用脐贴来为宝宝治病调理,面对肚脐贴,妈妈有太多疑问,下面让我们来一一解答吧! 妈妈问:婴儿拉肚子怎么?有个妈妈推荐了丁桂的外用的儿童脐贴,是什么作用原理?A:贴肚脐治病其实就是祖国医学里的“脐疗法”。也就一种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肚脐是掌握任脉要穴的“神阙穴”所在,肚脐内联全身经脉,药物敷脐后,气味入血,在腹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并输送全身,调整脏腑病态。现代研究还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肚脐作为腹壁最后闭合处,与全身其他结构比较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局部皮下无脂肪,所以用药物敷在肚脐上可以很好地穿透和吸收。 妈妈问:我家宝宝爱拉肚子,我看到有妈妈推荐脐贴,请问适合多大宝宝用?要用多长时间?A:宝宝的皮肤娇嫩,只要孩子的肚脐发育良好一般就可以使用了。一般情况下,脐贴可连用3天,针对着凉和消化不良引起的拉肚子效果很明显,一般使用2~3天症状就会缓解。妈妈问:宝宝经常拉肚子是什么原因?脐贴可以治疗吗 A:宝宝经常拉肚子,到医院化验检查,又查不出个所以然,这时妈妈要考虑是不是中医所说的脾虚引起。可分为以下两种: 脾虚泻 脾虚泻的特征是:大便稀、颜色淡而不臭,宝宝吃后就泻,时轻时重,面色黄且无光泽,身体消瘦,看起来很疲倦。 脾肾阳虚泻 脾肾阳虚泻的特征是:宝宝长期腹泻不止,大便稀水样,便中可见未消化的食物,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睡觉时眼睛半睁半闭,平时看起来无精打采。 脐贴主要是健脾温中,散寒止泻。对脾虚造成腹泻的宝宝尤为适宜。

妈妈问:丁桂儿腹泻肚脐贴是可以治疗所有腹泻问题吗? A:这要分情况。并不是所有腹泻都能用脐贴治疗的。西医将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腹泻: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等随食物进入消化道,或通过污染的用具、手、玩具传播,或食物腐败、变质,细菌繁殖后的食物进入体内,引起消化道疾病,出现腹泻。这种情况要看医生,及时用药控制病情。 非感染性腹泻: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少,消化酶的活性低,承受不了饮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如果饮食不当或喂养方式不妥都可引起腹泻。例如,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进食成分改变,加糖太多;过早地添加辅食,如蛋黄、粥或菜等,使宝宝肠胃不易消化食物等,都可造成婴儿腹泻。另外,气候的变化,也可造成腹泻,如受凉可以使肠道功能紊乱;气候炎热或穿着过热可以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而造成消化不良,从而是形成婴儿腹泻的原因。这种情况引起的腹泻更适合使用脐贴,比如丁桂小脐贴它主要由丁香、肉桂和荜苃等药物组成,主治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丁桂小儿肚脐贴的原理是强健脾胃治腹泻,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如着凉、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单独使用丁桂儿腹泻肚脐贴。 妈妈问:给宝宝贴脐贴会过敏吗? A:一般不会的。脐贴使用后,多数宝宝都会出现轻微的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宝宝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孩子脐部周围的皮肤庠得明显,一般情况下是孩子对胶布比较敏感。这时家长可以取下药物,用温毛巾给孩子做热敷,症状就可以缓解。 妈妈问:丁桂的儿童肚脐贴可以到哪里买? A:一般的药店都可以买到,分为绿色两贴装和红色三贴装,价格也很公道。使用非常方便的。丁桂小脐贴对于宝宝因消化不良、着凉引起的腹泻,腹痛非常适合,可以作为家中的常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措施 摘要】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多发于2 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脆弱、自身的抵抗力差,常会出现腹泻,其严重的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本文中,笔者以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为中心进行研究,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日后小儿腹泻护理给与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具有多病原和多因素引发的特点,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出现腹泻的小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发热、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小儿腹泻主要是2 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常见病症,病原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引起的,此外,肠道外感染或是由于滥用抗生素进而导致的肠道真菌紊乱、过敏或是家长喂养不当、气候等都会引起小儿腹泻。 1.小儿腹泻的起因小儿腹泻的起因可以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种。 1.1 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肠道内感染是引发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其可能是由于病毒、细菌、真菌或是寄生虫导致的,从临床医学来看,其中由于病毒和细菌而引发的小儿腹泻的比率最高。 ①细菌感染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细菌主要是致腹泻的大肠杆菌、弯曲菌以及其他细菌。致腹泻的大肠杆菌涉及到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以及粘附-聚集性的大肠杆菌;与肠炎相关的弯曲菌则包括空肠型、结肠型及胎儿型三种;其他的常见细菌有耶尔森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糖菌及变形杆菌等等。受到这些细菌的感染都会是小儿出现腹泻的症状。 ②真菌致使小儿腹泻的真菌只要有念珠菌、曲菌以及毛霉菌,而引发小儿腹泻的主要是白色念球菌。 ③寄生虫寄生虫也是引发小儿腹泻的罪魁祸首之一,常见的寄生虫为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以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④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主要是多发于寒冷季节,此时小儿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出现腹泻的症状。致使小儿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2)肠道外感染消化功能紊乱也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现象,而且年龄越小情况越常见,该种腹泻的情况不严重,其大便耳钉性状轻微改变,为稀糊状,未出现大量的水分及脓血。 此外,滥用抗生素也会死导致小儿出现腹泻的病因之一。 其往往表现为慢性及迁延性的腹泻。 1.2 肠道外感染因素饮食护理不当、过敏、气候等因素都会导致小儿出现腹泻。 (1)饮食护理不当而出现腹泻主要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小儿。由于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是食物以淀粉类为主、突然断奶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腹泻。 (2)一些婴幼儿对牛奶或是大豆等事物存在过敏的现象,进而会引发过敏性腹泻;(3)小儿自身的免疫力差,时候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导致小儿腹部的不适,进而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的出现。 2.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2.1 护理注意事项对于出现腹泻的小儿首先评估相关的因素,进而除去病源。小儿腹泻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或是场内出现感染导致的,因而应该立即停止可能被污染的所有食物以及会导致消化不良、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对于由于感染引发的腹泻需要严格的按照医嘱使用抗感

最新小儿秋季腹泻预防和治疗

小儿秋季腹泻预防和 治疗

小儿秋季腹泻 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孩子感冒后,常常出现拉肚子,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在很多缺医少 药的贫穷地区,不用药物治疗,只是靠口服补液,绝大多数的患儿也能痊愈。问题在于当严重呕吐腹泻时,如果补液不及时,很快出现脱水,其后果就比较严重。 腹泻是因为胃肠道功能不好,跟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建议食用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促进营养吸收. 流行季节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易感人群 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

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但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主要特征 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症状表现: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临床特点 ①全球性、季节性、流行性和自限性;

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 :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 ;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7:前列腺肥大: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