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将军饮马模型”专题讲义及解析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将军饮马模型”专题讲义及解析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将军饮马模型”专题讲义及解析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将军饮马模型”专题讲义及解析一、背景知识:

【传说】

早在古罗马时代,传说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将军每天从军营A出发,先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军营B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据说海伦略加思索就解决了它.从此以后,这个被称为“将军饮马”的问题便流传至今.

【问题原型】将军饮马造桥选址费马点

【涉及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

【解题思路】找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二、将军饮马问题常见模型

1.两定一动型:两定点到一动点的距离和最小

例1:在定直线l上找一个动点P,使动点P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和最小,即PA+PB 最小.

作法: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Q,

Q即为所要寻找的点,即当动点P跑到了点Q处,

PA+PB最小,且最小值等于A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证明: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Q,P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

在⊿PAB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AP+PB≧AB(当且仅当PQ重合时取﹦)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证明:连接AC,与直线l的交点Q,P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

在⊿PAC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AP+PC≧AC(当且仅当PQ重合时取﹦)

2.两动一定型

例3:在∠MON的内部有一点A,在OM上找一点B,在ON上找一点C,使得△BAC周长最短.

作法:作点A关于OM的对称点A’,作点A关于ON的对称点A’’,连接A’ A’’,与OM 交于点B,与ON交于点C,连接AB,AC,△ABC即为所求.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例4:在∠MON的内部有点A和点B,在OM上找一点C,在ON上找一点D,使得四边形ABCD周长最短.

作法:作点A关于OM的对称点A’,作点B关于ON的对称点B’,连接A’ B’,与OM交于点C,与ON交于点D,连接AC,BD,AB,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两定两动型最值

例5:已知A、B是两个定点,在定直线l上找两个动点M与N,且MN长度等于定长d(动点M位于动点N左侧),使AM+MN+NB的值最小.

提示:存在定长的动点问题一定要考虑平移

作法一:将点A向右平移长度d得到点A’,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l于点N,将点N向左平移长度d,得到点M。

作法二: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1,将点A1向右平移长度d得到点A2,连接A2 B,交直线l于点Q,将点Q向左平移长度d,得到点Q。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最小值为A’’B+MN

例6:(造桥选址)将军每日需骑马从军营出发,去河岸对侧的瞭望台观察敌情,已知河流的宽度为30米,请问,在何地修浮桥,可使得将军每日的行程最短?

例6:直线l1∥l2,在直线l1上找一个点C,直线l2上找一个点D,使得CD⊥l2,且AC+BD+CD最短.

作法:将点A沿CD方向向下平移CD长度d至点A’,连接A’B,交l2于点D,过点D作DC⊥l2于点C,连接AC.则桥CD即为所求.此时最小值为A’B+CD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垂线段最短型

例7:在∠MON的内部有一点A,在OM上找一点B,在ON上找一点C,使得AB+BC 最短.

原理:垂线段最短

点A是定点,OM,ON是定线,

点B、点C是OM、ON上要找的点,是动点.

作法:作点A关于OM的对称点A’,过点A’作A’C⊥ON,

交OM于点B,B、C即为所求。

例8:在定直线l上找一个动点P,使动点P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差最小,即PA-PB 最小.

作法:连接AB,作AB的中垂线与l的交点,即为所求点P

此时|PA-PB |=0

原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例9:在定直线l上找一个动点C,使动点C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差最大,即|PA-PB |最大

作法:延长BA交l于点C,点C即为所求,

即点B、A、C三点共线时,最大值为AB的长度。

原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10:在定直线l上找一个动点C,使动点C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差最大,即|PA-PB|最大

作法:作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B,

交交l于点P即为所求,最大值为AB的长度。

原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下) 第16章分式 §16.1分式及基本性质 一、分式的概念 A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叫做分式。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A=0的条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即,使 B 件是:A=0,B≠0。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

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三、分式的符号法则: (1)-a b = a -b =-a b ;(2)-a -b =a b ;(3)- -a -b =a b §16.2分式的运算 一、分式的乘除法 应用法则时要注意:(1)分式中的符号法则与有理数乘除法中的符号法则相同,即“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多个负号出现看个数,奇负偶正”;(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进行因式分解,以便约分;(3)分式乘除法的结果要化简到最简的形式。 二、分式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1、 用式子表示: 2、注意事项:(1)“分子相加减”是所有的“分子的整体”相加减,各个分子都应有括号;当分子是单项式时括号可以省略,但分母是多项式时,括号不能省略;(2)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1、法则: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后,再加减。用式子表示: bd bc ad bd bc bd ad d c b a ±=±=±。 2、注意事项:(1)在异分母分式加减法中,要先通分,这是关键,把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变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2)若分式加减运算中含有整式,应视其分母为1,然后进行通分。(3)当分子的次数高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应将其分离为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参与运算,可使运算简便。 四、分式的混合运算 注意事项:(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对分式运算同样适用,要灵活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2)分式运算结果必须化到最简,能约分的要约b c a b c b a ±=±

中考数学必会几何模型:将军饮马模型

将军饮马模型 “将军饮马”问题主要利用构造对称图形解决求两条线段和差、三角形周长、四边形周长等一类最值问题,会与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抛物线等图形结合,在近年的中考和竞赛中经常出现,而且大多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模型1:直线与两定点 模型 作法 结论 l B A 当两定点A 、B 在直线l 异侧时,在直线 l 上找一点P ,使P A +PB 最小. l P A B 连接AB 交直线l 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P A +PB 的最小值为AB l A B 当两定点A 、B 在直线l 同侧时,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P A +PB 最小. l P B' A B 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 连接AB '交直线l 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P A +PB 的最小值为AB ' l A B 当两定点A 、B 在直线l 同侧时,在直线 l 上找一点P ,使得PA PB -最大. l P A B 连接AB 并延长交直线l 于点 P ,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PA PB -的最大值为 AB l A B 当两定点A 、B 在直线l 异侧时,在直线 l 上找一点P ,使得PA PB -最大. l B' A B P 作点B 关于直线I 的对称点B ',连接AB '并延长交直线l 于点 P ,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PA PB -的最大值为 AB '

l A B 当两定点A 、B 在直线l 同侧时,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PA PB -最小. l P A B 连接AB ,作AB 的垂直平分线 交直线l 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PA PB -的最小值为0 模型实例 例1: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则PD +PE 最小值是 . E B C A D P 解答:如图所示,∵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 ∴当点P 为BE 与AC 的交点时,PD +PE 最小,且线段BE 的长. ∵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其边长为23∵△ABE 为等边三角形,∴BE =AB =23PD +PE 的最小值为3 例2:如图,已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 =4,∠BCD =15°,P 为CD 上的动 点,则PA PB - 的最大值是多少? D P P A' B 解答:

将军饮马

将军饮马问题——线段和最短 一.六大模型 1.如图,直线l和l的异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小。 2.如图,直线l和l的同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小。 3.如图,点P是∠MON内的一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PAB的周长最小 4.如图,点P,Q为∠MON内的两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四边形PAQB的 周长最小。 5.如图,点A是∠MON外的一点,在射线ON上作点P,使PA与点P到射线OM的距离之和最小 6. .如图,点A是∠MON内的一点,在射线ON上作点P,使PA与点P到射线OM的距离之和最小

D B C A A N 二、常见题目 Part1、三角形 1.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 6,AD ⊥BC ,E 是AC 上的一点,M 是AD 上的一点,且AE = 2,求EM+EC 的最小值 2.如图,在锐角△ABC 中,AB = 42,∠BAC =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____. 3.如图,△ABC 中,AB=2,∠BAC=30°,若在AC 、AB 上各取一点M 、N ,使BM+MN 的值最小,则这个最小值

M B D A D A Part2、正方形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M 在DC 上,且DM =2,N 是AC 上的一动点,DN +M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即在直线AC 上求一点N ,使DN+MN 最小 2.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23 B .2 6 C .3 D . 6 3.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点Q 为BC 边的中点,点P 为对角线AC 上一动点,连接PB 、PQ ,则△PBQ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结果不取近似值). 4.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 10cm ,E 为边BC 的中点,P 为BD 上的一个动点,求PC+PE 的最小值;

(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 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 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4522--x x x x 235-+2 3+x

初中数学之将军饮马的6种模型(培优)

初中数学之将军饮马的六种常见模型 将军饮马问题——线段和最短 一.六大模型 1.如图,直线l和l的异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 A+PB最小。 2.如图,直线l和l的同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 A+PB最小。 3.如图,点P是∠MON内的一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P AB的周长最小 4.如图,点P,Q为∠MON内的两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四边形P AQB的周长最小。

5.如图,点A是∠MON外的一点,在射线ON上作点P,使P A与点P到射线OM的距离之和最小 6. .如图,点A是∠MON内的一点,在射线ON上作点P,使P A与点P到射线OM的距离之和最小 二、常见题目 类型一、三角形 1.如图,在等边△ABC中,AB= 6,AD⊥BC,E是AC上的一点,M是AD上的一点,AE=2,求EM+EC 的最小值 解:∵点C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是点B, ∴连接BE,交AD于点M,则ME+MD最小, 过点B作BH⊥AC于点H, 则EH = AH–AE = 3–2 = 1, BH= 在直角△BHE中,BE

2.如图,在锐角△ABC中,AB =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 解: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B',过点B'作B'E⊥AB于点E,交AD于点F,则线段B'E长就是BM+MN的最小值在等腰Rt△AE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E = 4 3.如图,△ABC中,AB=2,∠BAC=30°,若在AC、AB上各取一点M、N,使BM+MN的值最小,则这个最小值 解:作AB关于AC的对称线段AB',过点B'作B'N⊥AB,垂足为N,交AC于点M,则B'N= MB'+MN = MB+MN. B'N的长就是MB+MN的最小值,则∠B'AN = 2∠BAC= 60°,AB' = AB = 2, ∠ANB'= 90°,∠B' = 30°。∴AN = 1,在直角△AB'N中,根据勾股定理B'N 类型二、正方形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DN+M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即在直线AC上求一点N,使DN+MN最小。 解:故作点D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M,交AC于点N。则DN+MN=BN+MN=BM。线段BM的长就是DN+MN的最小值。在直角△BCM中,CM=6,BC=8,则BM=10。故DN+MN的最小值是10

轴对称将军饮马问题

将军饮马问题教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最短路径问题是中考热点问题之一,本课是在初二上学期,学生学完了轴对称、勾股定理、位置与坐标、一次函数等章节后以课本上数学史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将军饮马问题”为载体开展对“最短路径问题”的课题研究,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的线段和最小问题,再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问题.主要是运用数形结合和思想,综合轴对称、线段的性质和勾股定理以及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线段之和最短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题的思路和线索,触类旁通,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自然呈现,体验数学的神秘与乐趣。 【学情分析】从我平时教学反映出学生不重视学习方法,不注意归纳总结,不会思考,更不善于思考,只懂得机械的重复做题,浪费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来自社会、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较大,学生学的辛苦,毫无快乐可言.而家长对我们教学的质量的要求较高,不但要学习成绩好,还要孩子学的轻松,玩的高兴.所以想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避免死做题,读死书,以达到“教”是为可不教的目的.我班为平行班,代表了年级的平均水平,学生基础尚可,自觉性较强,学习努力,所以本节课设计为一堂学法研究课,旨在让学生学会思考,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利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感 悟转化思想. 2.能利用轴对称变换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培养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更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 重点: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 难点:在实际题目中会运用最短路径模型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 运用好数形结合的思想,特别是从轴对称和线段的性质入手,获得求线段之和最短问题的直观形象,以便准确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策略】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全册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3、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4、 5、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6、 7、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8、 9、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10、 11、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1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13、 14、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 ③81 16 ④(-)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 ③(- 5 3)2

初中数学:将军饮马问题习题

l A l l B A l l B A l P l l A 将军饮马 “将军饮马”问题主要利用构造对称图形解决求两条线段和差、三角形周长、四边形周长等一类最值问题,会与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抛物线等图形结合,在近年的中考和竞赛中经常出现,而且大多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模型1 定直线与两定点 模型 作法 结论 当两定点A 、B 在直线l 异侧时,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小。 连接AB 交直线l 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PA+ PB 的最小。 当两定点A 、B 在直线l 同侧时,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 PA+PB 最小。 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 B ′,连接AB ′交直线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PA+PB 的最小值为AB ′。 当两定点A 、B 在直线l 同侧 时,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 PA PB -最大。 连接AB 并延长交直线l 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PA PB -的最大值为AB 。 当两定点A 、B 在直线l 同侧时,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A PB -最大。 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接AB ′并延长交直线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 PA PB -的 最大值为AB ′。

P E D C B A P D C B A E D C B A 模型实例 例1.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则PD+PE 的最小值为 。 例2.如图,已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4,∠BCD=15°,P 为CD 上的动点,则PA PB -的最大值是多少? 热搜精练 1.如图,在△ABC 中,AC=BC=2,∠ACB-90°,D 是BC 边的中点,E 是AB 边 上一动点,则EC+ED 的最小值是 。

华东师大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63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4人。上期末数学考试最高分120分,最低分15分,平均分103,110分以上30人.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及格的同学仅93.5%;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极其欠缺;数学的思维混乱;不能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低落,多数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习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

新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小时,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 , 分式: , , 2.(1)x≠-2 (2)x≠ (3)x≠±2 3.(1)x=-7 (2)x=0 (3)x=-1 七、1.18x, ,a+b, ,; 整式:8x, a+b, ; 分式:, 2. X = 3. x=-1 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将军饮马问题的六种常见题型汇总

第 6 页 共 10 页 初中数学将军饮马问题的六种常见模型 将军饮马问题——线段和最短 一.六大模型 1. 如图,直线l 和l 的异侧两点A 、B ,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 ,使P A +PB 最小。 2.如图,直线l 和l 的同侧两点A 、B ,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 ,使P A +PB 最小。 3.如图,点P 是∠ MON 内的一点,分别在OM ,ON 上作点A ,B 。使△P AB 的周长最小 4.如图,点P , Q 为∠MON 内的两点,分别在OM ,ON 上作点A ,B 。使四边形P AQB 的 周长最小。 5.如图,点A 是∠MON 外的一点,在射线ON 上作点P ,使P A 与点P 到射线OM 的距离之和最小

第 6 页 共 10 页 6. .如图,点A 是∠MON 内的一点,在射线ON 上作点P ,使P A 与点P 到射线OM 的距离之和最小 二、常见题目 【1】、三角形 1.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 6,AD ⊥BC ,E 是AC 上的一点,M 是AD 上的一点,AE =2,求EM +EC 的最小值 解: ∵点C 关于直线AD 的对称点是点B , ∴连接BE ,交AD 于点M ,则ME +MD 最小, 过点B 作BH ⊥AC 于点H , 则EH = AH – AE = 3 – 2 = 1, BH =22BC CH -=2263-=33 在直角△BHE 中,BE =22BH EH - =22(33)1+=27 2.如图,在锐角△ABC 中,AB =42,∠BAC =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 则BM +MN 的最小值是____. 解:作点B 关于AD 的对称点B ',过点B '作B 'E ⊥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则线段B 'E 长就是BM +MN的最小值在等腰Rt △AE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 'E = 4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11章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 1、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即: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2)零的平方根是零;(3)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且为正;(2)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3)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4)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a ≥0。 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是记号:平方根±a(读作:正负根号a);算术平方根a(读作根号a) 即:“±a”表示a的平方根,或者表示求a的平方根;“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或者表示求a的算术平方根。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负数没有平方根,∴被开方数a必须为非负数,即:a≥0。 四、开平方: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实质就是:已知指数和二次幂求底数的运算。 五、立方根 1、立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即:若x3=a,则x叫做a的立方根。 2、立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的立方根为正;(2)一个负数的立方根为负;(3)零的立方根是零。 3、立方根的记号:3a(读作:三次根号a),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 3a中的被开方数a的取值范围是:a为全体实数。 六、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实质就是:已知指数和三次幂求底数的运算。 七、注意事项: 1、“±a”、“a”、“3a”的实质意义:“±a”→问:哪个数的平方是a;“a”→问:哪个非负数的平方是a;“3a”→问:哪个数的立方是a。 2、注意a和3a中的a的取值范围的应用。 如:若3 x有意义,则x取值范围是。(∵x-3≥0,∴x≥3)

将军饮马的六种模型

第 1 页 共 10 页 将军饮马的六种常见模型 将军饮马问题——线段和最短 一.六大模型 1.如图,直线l 和l 的异侧两点A 、B ,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 ,使P A +PB 最小。 2.如图,直线l 和l 的同侧两点A 、B ,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 ,使P A +PB 最小。 3.如图,点P 是∠MON 内的一点,分别在OM ,ON 上作点A ,B 。使△P AB 的周长最小 4.如图,点P ,Q 为∠MON 内的两点,分别在OM ,ON 上作点A ,B 。使四边形P AQB 的 周长最小。 5.如图,点A 是∠MON 外的一点,在射线ON 上作点P ,使P A 与点P 到射线OM 的距离之和最小

6. .如图,点A是∠MON内的一点,在射线ON上作点P,使P A与点P到射线OM的距离之和最小 二、常见题目 Part1、三角形 1.如图,在等边△ABC中,AB= 6,AD⊥BC,E是AC上的一点,M是AD上的一点,AE=2,求EM+EC 的最小值 解:∵点C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是点B, ∴连接BE,交AD于点M,则ME+MD最小, 过点B作BH⊥AC于点H, 则EH = AH–AE = 3–2 = 1, BH = 22 BC CH -=22 63 -=33 在直角△BHE中,BE = 22 BH EH - =22 (33)1 +=27 2.如图,在锐角△ABC中,AB =42,∠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 解: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B',过点B'作B'E⊥AB于点E,交AD于点F,则线段B'E长就是BM +MN的最小值在等腰Rt△AE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E = 4 第 2 页共10 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 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1、 什么叫做平方根? 2、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零的平根有几个?负数的平方根呢? 3、 平方和开平方运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平方运算中,已知的是底数和指数,求的是幂。而在开平方运算中,已知的是指数和幂,求的是底。 ②平方运算中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数,平方的结果是唯一的,在开平方运算中,开方的数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联系:二者互为逆运算。 七、 布置作业 1、 P 7第1题 2、 (选做)已知:x 是49的平方根,y 是1的平方根,求: ①2x+1 ②(x+y)2 11.1 平方根与立方根(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系统,在学生正确理解平方根概念的意义和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基础上,讨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下)分式第16章 16.1分式及基本性质§一、分式的概念A那么式子中含有字母,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如果1、分式的定义:A、B B分式叫做。2、对于分式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分数线(1)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式(2起除号和括号的作用;3)分母不能为零。的分母一定要含有字母才是分式;(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的条件:4、分式的值为0A的条。即,使0=0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B 0件是:A=0,B≠。5、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式单项?整式??分类:有理式项项多????分式???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二、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1))))))). )))))))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A·M AA÷M用式子表示为:= = ,其中M(M≠0)为整式。 MBB÷M·B2、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

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3、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三、分式的符号法则: -a a-a-a aaa(1)= =-;(2)= ;(3)-= bbbb-b-b-b§16.2分式的运算 一、分式的乘除法 1、法则: (1)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意思就是,分式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acac bdbd用式子表示:))))))).

几何最值之将军饮马(知识点总结)

几何最值之将军饮马 一、将军饮马问题背景 诗中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如图所示,诗中将军在观望烽火之后从山脚下的A点出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垂线段最短 通常在求最值的时候我们会借助于几何三大变化,轴对称、平移、旋转变换进行线段的转移,从而转化成两大核心原理进行最值求解。

二、 将军饮马问题题型 1. 将军饮马--单动点求最值 问题1:如图,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PA PB +的值最小? 问题解决:如下图,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点A P B 、、三点共线时,PA PB +最小,即线段AB 的长度。 问题2: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l 上方,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PA PB +的值最小? 问题解决:当A B 、两点在直线l 同侧时,PA PB +的长度是一条折线,要求PA PB +的最小值必须通过一定方法化折为直。如下图,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PA PB +的长度转化为'PA PB +的长度。

故点'A P B 、、三点共线时,PA PB +最小,即线段'AB 的长度。 问题3: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l 上方,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PA PB -的值最大? 问题解决:||PA PB -的值最大如何求,可以联想到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知,||PA PB AB -≤。如下图,故点A B P 、、三点共线时,||PA PB AB -=,此时取到最大值,即线段AB 的长度。 问题4: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l 的异侧,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PA PB -的值最大? 问题解决:这种情况||PA PB -的最大值和之前的解决方案是一样的,如下图,通过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将||PA PB -转化成|'|PA PB -。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6章 分式 安岳县自治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王耀尚 §16.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能通过回忆 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 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 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11-x ; (2)3 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 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3 . 所以,当x ≠-23 时,分式3 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五、小结: 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4 5 22--x x x x 235-+23+x x x 57+x x 3217-x x x --221

将军饮马强方法

将军饮马模型 一、背景知识: 【传说】 早在古罗马时代,传说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将军每天从军营A出发,先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军营B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据说海伦略加思索就解决了它.从此以后,这个被称为“将军饮马”的问题便流传至今. 【问题原型】将军饮马造桥选址 【涉及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 【解题思路】找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二、将军饮马问题常见模型 1.两定一动型:两定点到一动点的距离和最小 例1:在定直线l上找一个动点P,使动点P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和最小,即PA+PB 最小. 作法: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Q, Q即为所要寻找的点,即当动点P跑到了点Q处, PA+PB最小,且最小值等于A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证明: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Q,P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 在⊿PAB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AP+PB≧AB(当且仅当PQ重合时取﹦)

例2:在定直线l上找一个动点P,使动点P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和最小,即PA+PB的和最小. 关键:找对称点 作法:作定点B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C,与直线l的交点Q即为所要寻找的点,即当动点P跑到了点Q处,PA+PB和最小,且最小值等于AC.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证明:连接AC,与直线l的交点Q,P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 在⊿PAC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AP+PC≧AC(当且仅当PQ重合时取﹦) 2.两动一定型 例3:在∠MON的内部有一点A,在OM上找一点B,在ON上找一点C,使得△BAC周长最短. 作法:作点A关于OM的对称点A’,作点A关于ON的对称点A’’,连接A’ A’’,与OM交于点B,与ON交于点C,连接AB,AC,△ABC即为所求.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