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5508706.html,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寇广涛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91-01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中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尤其是对每周四的作文课以及期中期末试卷的作文写作甚是头疼,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应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量阅读,激发兴趣

阅读和写作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唐代诗人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起丰富的词汇。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也只能首先在阅读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长期练习逐渐形成。单就提高写作这一点来看,阅读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这里所说的阅读,不单单是阅读教科书,更多的是课外阅读,一方面要大量阅读古今中的文学名著,如《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周易》、《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及《三国演义》等,吸取其精华所在,另一方面还应大量阅读当代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只有在阅读同龄人的优秀习作时,才会产生浓厚的作文兴趣。因为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反映的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语言风格是学生所喜欢的,学生读过以后很容易产生模仿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正是良好的作文兴趣的开端。为此,我组织学生订阅了《中学生作文报》、《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不同的刊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也激发起了写作的兴趣,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体验生活,产生兴趣

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生活也是学生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学生作文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上由于是学生生活积累的欠缺。"言之无味"是表达技巧的问题,而"言之无物"则是因为生活积累的欠缺导致思想的贫乏。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向学生讲清楚体验生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作文的素材,而不应当闭门造车,东拼西凑。如果学生能养成体验生活、留心生活的好习惯,不仅能在观察生活的时候积累起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会在观察生活的时候,由于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产生表现生活的强烈欲望,激发起浓厚的作文兴趣。要求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就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

3.说写结合,诱发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