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九章销售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九章销售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九章销售业务

第九章销售业务

第九章销售业务

本章所称销售,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企业应当加强销售、发货、收款等环节的管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规范销售行为,扩大市场份额,确保实现销售目标。销售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也是解决企业收入的重要环节。企业为了规范销售行为,防范销售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保证销售业务会计记录的真实可靠,有必要建立健全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

企业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风险主要包括: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造成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销售业务应用指引就此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

一是,要求企业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和营销方式,促进销售目标实现,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是,要求企业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磋商或谈判,关注客户信用状况、销售定价、结算方式等相关内容,并签署销售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是,要求企业销售部门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相关销售通知,发货和仓储部门严格按照销售通知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

四是,完善客户服务制度,加强客户服务和跟踪,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是,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明确销售、财会等部门的职责,并严格考核,实行奖惩。

六是,要求企业加强应收款项坏账的管理;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企业的销售业务并不是简单的交易过程,而是分步骤的交易行为:从收到对方的订单,洽谈交易事宜,到货物的交接,再到货款,甚至还有退货和折让的发生等等。在此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调查客户的信用,与客户展开激烈的价格谈判,全力组织客户需要的货物,而且还需要灵活地处理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这些环节还可能出现事先无法预料的情况,所以销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一节关键内部控制

一、销售业务相关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保证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销售获得的收入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耗费的补偿,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资金来源。通过加强对销售业务的控制,保证企业所发生的所有销售收入都及时、准确地加以记录,完整地反映企业的销售全过程,防止少记、不记或漏记实现的销售收入或虚增销售收入,防止销售收入的货款被挪用或贪污。

(二)保证产品的安全、完整

交付已销售的产品应该数量准确,出库货物应同对方购买货物的订单或合同要求一致,

运送产品应该保证产品在运输途中安全,保证质量不变,数量完整。未经授权就发送货物会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使销售处于难以监控的状态。

(三)保证销售折扣的适度性

销售折扣是企业信用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得到一定利益的情况下放弃部分销售收入,是信用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通过加强对销售折扣的内部控制,主要是确定销售折扣的“度”,使销售折扣政策达到促进销售,及时收回货款的目的,防止销售折扣中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四)保证销售折让和退回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销售中可能由于货物在运输中被损坏、变质,或装运中出现数量或品种错误等情况,因而要给予客户一定的折让或发生货物退回。当这些情况发生时,企业要加强控制,检查其理由是否恰当,金额是否正确,保证折让和退回的手续完备,并在相关会计资料上予以体现。

(五)保证货款及时足额地收回

货款收回的控制,是销售控制中最关键的一点,如果货款无法及时收回,就会形成大批坏账,导致企业盈利的目标难以实现。

二、企业销售内部控制要点

(一)销售与收款

企业应当根据销售预算,确定销售目标,制定科学的销售政策和策略,落实销售责任制,明确销售、发货、收款等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确保销售畅通;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和客户资信,合理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严格控制赊销业务。

企业应当加强市场调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灵活运用销售折扣、销售折让、代理销售、广告宣传、分期付款等多种营销方式,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境外客户和新开发客户,应当建立信用保证制度,采取严格有效的信用结算等方式,防范销售风险。办理销售业务,应当签订销售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有效履行。加强发货环节的管理,规范商品出库、运输、交验的程序,确保货物安全发运。

企业的销售与收款应当实行岗位分工。销售部门负责货款的催收,财会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货款回收。

1.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销售与收款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1)客户信用管理、与销售合同协议的审批、签订;

(2)销售合同协议的审批、签订与办理发货;

(3)销售货款的确认、回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4)销售退回货品的验收、处置与相关会计记录;

(5)销售业务经办与发票开具、管理;

(6)坏账准备的计提与审批、坏账的核销与审批。

赊销信用的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制定赊销额度,指根据对客户的调查,针对每个客户制定赊销额度;二是日常赊销管理,包括对销售业务赊销额度的比较和超出赊销额度的销售的特殊批准。为了降低坏账风险,应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其一,销售业务与信用检查、信用额度确定是不相容业务,不能由同一人负责,以切实避免销售人员为扩大销售而使企业承受不适当的信用风险。其二,应分级设置批准赊销信用的权限,并在程序中设置操作权限,不同信用额度的赊销由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审批。在系统中内置客户信用额度比较和报警机制,同时,内置完整的信用额度标准体系和信用额度审批程序。赊销额度核查由系统强制进行,避免人工核对的随意性,减少隐瞒、漏报不符合信用条件和超信用额度销售事项的发生。对不符合信用条件和超信用额度的销售项目必须由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

审批。企业应当建立销售业务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销售业务,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销售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或者管区、管户调整。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制定企业信用政策,监督各部门信用政策执行情况。信用政策应当明确规定定期(或至少每年)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并就不同的客户明确信用额度、回款期限、折扣标准以及违约情况下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企业应当合理采用科学的信用管理技术,不断收集、健全客户信用资料,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或者数据库。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集成企业分、子公司或业务分部的销售发货信息与授信情况,防止向未经信用授权客户发出货物,并防止客户以较低的信用条件同时与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公司进行交易而损害企业利益。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政策支持,防范风险。

2.销售与发货控制

企业对销售业务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销售目标,建立销售管理责任制,应当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收款政策,定期审阅并严格执行,在选择客户时,应当充分了解和考虑客户的信用、财务状况等有关情况,加强对赊销业务的管理。赊销业务应当遵循规定的销售政策、信用政策及程序。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

(1)销售谈判。企业在销售合同协议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

重大的销售业务谈判应当吸收财会、法律等专业人员参加,并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

销售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审批人员应当对销售合同草案进行严格审核。重要的销售合同,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

谈判人员一般可由销售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销售业务员和一名销售内勤(设立法律部门的单位可由法律服务部派出一名谈判人员)参加与客户的谈判。在与客户谈判过程中,以已经批准的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作为谈判的底线。如果在谈判过程中客户要求单位提供信用,销售部门和信用管理部门需要协助谈判人员展开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包括获取信用评估机构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估报告。

(2)合同协议审批。

(3)合同协议订立。

销售部门与客户协商后草签购销合同,并编制购销合同审批单,与草签的购销合同一起转到信用管理部门,由信用管理部门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进行审核,并在审批单上签署意见。将草签的合同转到法律部门,由法律部门审核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并在合同审批单上签署意见。

对于长期稳定供货的老客户可以不进行销售谈判和签订合同而直接接受客户的销售订单,但销售订单的接受仍需要得到销售部门负责人或其他授权批准人的签字同意。签订的每一份销售合同都必须登记在登记簿上,在成交后,销售执行情况和客户支付情况也应该记录在该登记簿上,以监督销售合同的执行情况和为建立客户档案提供基础资料。

(4)组织销售。企业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协议编制销售计划,向发货部门下达销售通知单,同时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并经审批后下达给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或经授权的有关部门在开具销售发票前对客户信用情况及实际出库记录凭证进行审查无误后,根据销售发票通知单向客户开出销售发票。

销售部门应当设置销售台账,及时反映各种商品、劳务等销售的开单、发货、收款情况,并由相关人员对销售合同协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审阅。销售台账应当附有客户订单、销售合同协议、客户签收回执等相关购货单据。

(5)组织发货。

企业应当在销售与发货各环节做好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销售登记制度,并加强销售订单、销售合同协议、销售计划、销售通知单、发货凭证、运货凭证、销售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3.收款控制

企业应当及时办理销售收款业务。对以银行转账方式办理的销售收款,应当通过企业核定的账户进行结算。企业应当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应当避免销售人员直接接触销售现款。

企业应当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销售部门应当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要妥善保存,财会部门应当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

企业应当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及时登记并评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

企业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并按照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对确定发生的各项坏账,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做出会计处理。企业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款。

为确保应收账款账户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对于信用期内收回的款项应重点检查款项到账后是否立即对应收账款清账,同时记录客户资信情况、调整客户赊销额度;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坏账,应获取货款无法收回的确凿证据【破产、解散了都要有证据】,经适当审批后再及时注销;对于会计期末未收回的款项,企业应将对客户的风险评估纳入客户管理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该客户的信用政策和坏账预期。

企业应当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销售退回控制

企业的销售退回必须经销售主管审批后方可执行。要求退货的批准、退货货物的接收和开具贷项通知单、应收账款的冲减应分别由不同人员负责,并确保与此业务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分别控制实物流和会计处理。销售退回的货物应当由质检部门检验和仓储部门清点后方可入库。质检部门应当对客户退回的货物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证明;仓储部门应当在清点货物、注明退回货物的品种和数量后填制退货接收报告;财会部门应当对检验证明、退货接收报告以及退货方出具的退货凭证等进行审核后办理相应的退款事宜;企业应对退货原因进行分析并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1)验收客户退回的货物。客户退回的货物应由验收部门来验收,验收时应清点、检验和注明退回货物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为日后确定给予客户退货金额和确定退货是否需要修理和再存放提供依据。

(2)填制退货接收报告。退货接收报告是对退回货物进行文件记录和进行控制的重要方法。它应在事先加以编号,在发生退货时填制,填制该报告的人员不应同时从事货物发运业务。一切有关的资料,例如,客户名称、退货名称、数量、日期、退货性质、原始发票号及价格以及一般情况的说明的退款理由等,必须记录在该报告上。填制后的退货接收报告应受到独立于发货和收货职能的人员的检查。

(3)调查退货索赔。收货部门收到和清点检验退回货物后,客户的退货要求应由客户服务部门进行调查。这一程序的目的在于确定对退回货物索赔的有效性,以及如果索赔有效应给予客户的金额。客户服务部门应将调查结果和意见记录在退货接收报告上,并交信贷、会计、销售部门作为最后的审核。

(4)核准退货。退货的最终核准应由销售部门决定。这一批准只有在对退回货物仔细

调查和以退货接收报告为依据的基础上才有效,批准意见应签署在退货接收报告上。

(5)填制和邮寄贷项通知单。贷项通知单应由销售部门中的职员在得到批准的退货接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贷项通知单事先应编号加以控制。其表明的数量、价格和其他内容在邮寄该贷项通知单前经其他人员复核。贷项通知单和其他相应的资料应附在有关分录凭证上,作为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的附件。

退货批准后应及时入账,以便修正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余额。

案例:

2001年出口金额为7亿,APEX公司的欠款就达3亿多,2002年出口收入增加到了55亿,但APEX公司的欠款却高达38亿;2003年的出口收入下降到50亿,APEX公司的欠款却达44亿;2004年的出口收入仅为28亿,同时APEX公司的欠款也相应下降到38亿;2005年未对其出口,仅为销售退回,欠款余额仍高达36亿。从这组数据我们还是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长虹出口额的增长模式:借助APEX公司的营销渠道,采用低价介入,其彩电不但进入了美国市场,而且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

长虹内部为此专门成立了APEX项目组,分别由两位经理负责彩电和DVD业务。同时,在美国设立了一个联络处。不过,这个联络处根本无权过问APEX项目,更不用说对APEX 项目进行监控了,联络处实际上成了长虹在美国的一个接待站。于是,奇怪的事情也就发生了,一车车的彩电运出去却没能为长虹换回大把的美元,APEX公司总是以质量问题或货未收到为借口,拒付或拖欠货款。有报道指出:长虹与APEX公司签订了规范的出口合同,接货后90天内APEX公司就应付款,否则长虹就有权拒绝发货。然而,长虹在一方面提出对账要求的同时,一方面却继续发货,APEX公司总是故意搪塞或少量付款,“对账都对了一年”还没有结果。到了后来,长虹海外营销部发现这其中的风险太大,曾下令不准发货,但神通广大的APEX公司总能说服长虹继续发货。就在2003年底,长虹曾专门派出企业高管到美国就欠款问题同APEX公司交涉,但APEX公司撇下这些到美国的高管人员,杀回长虹会晤高层,结果2004年初长虹又发了3000多万美元的货给APEX公司。这种情况令直接经办APEX项目的人员深感担忧,两位分别负责彩电和DVD的APEX项目经理也于2003年底在劳动合同期满时同时辞职。

虽然长虹彩电在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前,长虹董事长倪润峰和首席运营执行总裁王凤朝都曾前往美国,做过为时不短的市场考察和调研,但他们在考察结束后就把美国市场的销售业务全部交给了APEX公司。而其对APEX公司的信用情况是否做过深入的调查?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虽然APEX公司在跟长虹交易之前在中国已经因其信用问题而臭名远扬,但长虹如果想通过其打开美国市场从而提高自身利润,也不是不可能的。第十七条指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金额重大的销售合同的订立应当征求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长虹在同APEX公司的交易中明显违背了该规定,主要表现在:在APEX 公司未支付货款的情况下长虹继续发货;外营销部下令不准发货但其继续发货……计提金额如此大的坏账准备从侧面反映出长虹要么没有将其同APEX公司的交易情况向相关专业人士请教;要么就是对专家的意见充耳不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种观点认为是长虹选择的高风险经营模式把企业送上了不归路。上世纪90年代初,长虹就与郑百文与建设银行确立了三角信用关系,仅1997年建行为郑百文开具承兑汇票总额就突破了50亿元,这种财务流转模式在郑百文破产后,让长虹吃尽了苦头。长虹与APEX 公司的合作,与上述模式如出一辙,其货款回收模式也异曲同工,长虹又一次尝到了苦果,甚至血本无归。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长虹巨亏事件是“人治”下的悲剧。在长虹公司内部流传着两句话:一句是“倪润峰当家让人受不了”,另一句是“长虹没有倪润峰不行”。可以说,长虹是“内部人

控制下”的“独立王国”。当一个人“说一不二”的时候,现代企业制度的风险约束机制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强人治理导致的公司治理机构形同虚设以及纠错机制的缺失,最终酿成了巨亏事件。

【总结】

1长虹大额计提减值准备而造成巨额亏损事件是强人治理导致的公司治理机构形同虚设以及纠错机制的缺失所造成的。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股东大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②关键人(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③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④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⑤公司的市场价值与治理质量缺乏相关性。⑥股权高度集中且为国有股一股独大,这也是中国目前股权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的安全,降低其风险

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应分为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管三个环节进行。

(1)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①建立健全赊销内部控制制度。②建立货款回收责任制。

(2)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①加强赊销业务的合同管理。②妥善办理赊销手续,为对挂账信用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3)应收账款的事后监管:①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②做好应收账款的定期对账和债权的确认工作。③建立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金制度。

(4)企业必须积极采取应收账款风险的化解和维权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 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 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根据基本规范制定,是对企业有效执行基本规范作出的具体规定和应用说明。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一)企业战略; (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三)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四)资产的安全完整; (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控制目标。 第五条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但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基本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手册与业务流程(doc 23)

中国移动股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 业务流程

目录 业务流程

1资本性支出业务流程 1.1招标及合同管理业务流程 一、业务流程范围 1 所涉及的业务范围 选择设计单位、承建商、供应商和监理公司;签订合同并对合同的执行和存档进行管理;组织采购;对购入物资的数量、质量和单价金额进行检验并对相关资产项目,以及应付账款进行记录;监督工程建设的实施并适时进行验收;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2 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财务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网络规划部门、建设部门、采购部门以及其他有资本性支出需求的部门 二、目标 1 设备采购及项目招标行为规范、过程公开、竞争公平、裁决公正, 符合公司管理制度、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惯例的要求。 三、风险 1 未遵守合同条款要求,未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导致合同索赔、项目 停滞或政府处罚。

四、相关会计科目 无 五、流程概述 (一) 招标流程 1 编制招标文件 当按规定需要采用招标方式确定物资供应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或者监理单位时,由采购部门/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制作技术规范书和商务规范书,并合并形成招标文件。如果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完成招标过程的,编制商务规范书和合并形成招标文件的工作由招标方组织招标代理机构完成。招标文件完成后由法律事务部门对相关法律文件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然后上交采购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批。上述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审批后,按照项目金额和性质的不同,由相应的权限机构或其授权人员进行审阅。 如属于土建项目,则按规定必须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公开招标,相关流程不在此流程中规定。 对达到招标标准,但不采用招标方式的项目审批按照项目金额和性质的不同,由相应的权限机构进行审批。 2 组织招标 采用自行招标方式的项目,招标单位应该在招标工作开始以前取得 自行招标资格,否则应委托招标公司完成招标工作,被委托招标的 招标公司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证明。

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对公司产品的流出、货币资金的流入、应收帐款的发生实施监督与控制,规范销 售与收款行为,防范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降低 坏帐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深交所上市 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江南**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分)公司。第三条销售与收款控制要按照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流程,对销售与收款实施岗位分工控制、发货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销售确认 控制、销售计划控制及收款控制,以规范销售与收款业务, 其中发货控制、销售确认控制、收款控制是关键控制点。 第四条公司的主机厂销售业务归口商务部进行管理,市场销售业务归口营销部进行管理,物流部(中转库)为主机厂配送业务的 实际操作部门。 第五条建立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制约和监督,以保证对销售与收款业务实施有效控制。 1.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业

务,应当实行职务分离控制的岗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务部、营销部主要负责处理订单、签定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 (2)物流部(中转库)主要负责审核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的具体事宜; (3)财务部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监督管理货款回收; (4)销售收据和发票由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开具。财务部开具发票与发票审核岗位应当分离; (5)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经办销售业务。 2.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现款。 第六条商务部、物流部及营销部应当根据本制度的原则出台相关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管理细则及相关人员的考核方案,加强对 销售业务的控制,降低公司风险。 第七条营销部市场销售产品原则上应执行“款到发货,货款两清”,如需赊销产品必须进行客户信用评估,同时必须经过公司高 层进行审批,方可进行操作。具体评估办法见公司《应收款 项管理办法》 第八条发货控制

销售业务内控管理制度

9 销售业务内控管理制度 9-01 销售授权审批制度 9-02 客户信用管理制度--------------------------------------- 02 9-03 销售合同管理制度--------------------------------------- 04 9-04 发货、退货管理制度-------------------------------------- 05 9-05 货款回收管理制度---------------------------------- 06 9-06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07 9-07 销售回款奖惩制度---------------------------------- 09 9-08 问题账款管理办法---------------------------------- 10 9-09 应收票据管理制度---------------------------------- 11 9-01 销售授权审批制度 第1 条为规范企业销售行为,明确销售业务中涉及的审批权限,加强对销售业务的监督与控制,防范销售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 第2 条销售部根据市场情况、目标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制订销售计划与预算,经企业销售副总审批后实施。 第3 条经审批的销售预算应层层分解到各部门,细化到销售人员,以便于在销售过程中对销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第4 条生产部负责制定产品价目表,销售部负责制定赊销及折扣等销售优惠政策、付款政策等,报销售副总、总经理审批通过后具体实施。 第5 条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按价目表上的规定价格、按规定条件给予的折扣,以及按信用政策确定的付款政策,应由销售经理审批后执行。 第6 条销售业务中需要执行特殊价格、需要超出规定条件给予折扣,以及需要超出信用政策执行特殊付款政策的业务项目,应报销售副总审批,并于通过后执行。 第7 条销售业务员在开展销售活动中,应及时收集并提供客户的信用信息和资料,为企业评估客户信用等级提供参考数据,财务部参与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估。 第8条根据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标准,销售部可依客户情况将客户分为A、B、C D级4个信用等级,并将客户信用等级评估报告提交销售经理、销售副总审核。 第9 条销售合同审批规定1.销售业务员在销售谈判中,应根据客户信用等级施以不同的销售策略。 2.销售业务员在与客户订立销售合同时,应按照以下权限执行。 (1)销售合同标的总额在10 万元以下的,属销售业务员权限范围,无需报批,可直接 与客户订立销售合同。 (2)销售合同标的总额在10万?50万元的,由销售经理审批,予以订立。 (3)销售合同标的总额在50万?500万元的,由销售副总审批,予以订立。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控制环境类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 (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固定资产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固定资产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固定资产业务中的各种差错和舞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固定资产的下列风险: (一)固定资产业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固定资产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资产损失。 (三)固定资产购买、建造决策失误,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损失或资源浪费。 (四)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不当和管理不善,可能造成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资产损失。 (五)固定资产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损失。 (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不合法、真实、完整,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 第四条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固定资产取得依据应当充分适当,决策过程应当科学规范。 (三)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 (四)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与执行。 (三)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四)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五)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六)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第六条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七条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第八条审批人应当根据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企业内部控制管制制度.doc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计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财务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帐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时间,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第三十九条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癣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第四十条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券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溃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对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销售行为,防范销售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销售,主要是指公司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公司提供服务并收取价款,可以参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不相容岗位分离 1、销售部门的销售业务与发货业务分离; 2、销售业务、发货业务与会计业务分离; 3、发运员与仓库保管员分离; 4、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制定人员与执行人员分离,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收款岗位分 设; 5、销售业务人员与发票开具人员分离;

6、公司不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 第六条业务归口办理 1、销售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处理订单、签定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 2、发货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审核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的具体事宜; 3、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监督管理货款回收; 4、销售收据和发票由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开具; 5、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经办销售业务。 3、审批方式 (1)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销售价格目录和折扣权限控制表等政策性事项,由总经理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议或授权总经理决定,并以文件或其他形式下达执行;

(2)销售业务的其他事项审批,在业务单或公司设定的审批单上签批。 4、批准和越权批准处理 (1)审批人根据公司对销售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2)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销售业务; (3)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销售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并应当拒绝,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一级授权部门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内部环境 (2) 第三章风险评估 (3) 第四章控制活动 (4)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5) 第六章内部监督 (6) 第七章附则 (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8) 第一章总则 (8)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8) 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0) 第一章总则 (10) 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0) 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2) 第一章总则 (12) 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2) 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 第一章总则 (15) 第二章安全生产 (15) 第三章产品质量 (15)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 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8) 第一章总则 (18) 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18)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0) 第一章总则 (20) 第二章筹资 (20) 第三章投资 (22) 第四章营运 (2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5) 第一章总则 (25)

第二章购买 (25) 第三章付款 (2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8) 第一章总则 (28) 第二章存货 (28) 第三章固定资产 (29) 第四章无形资产 (3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32) 第一章总则 (32) 第二章销售 (32) 第三章收款 (3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34) 第一章总则 (34) 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34) 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6) 第一章总则 (36) 第二章工程立项 (36) 第三章工程招标 (37) 第四章工程造价 (38) 第五章工程建设 (39) 第六章工程验收 (4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41) 第一章总则 (41) 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41) 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4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43) 第一章总则 (43) 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43) 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4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6) 第一章总则 (46) 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46) 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7) 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9) 第一章总则 (49) 第二章预算编制 (49) 第三章预算执行 (50) 第四章预算考核 (5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52) 第一章总则 (52)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52) 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53)

销售业务内控管理制度

9 销售业务内控管理制度 9-01 销售授权审批制度----------------------------------------------------01 9-02 客户信用管理制度----------------------------------------------------02 9-03 销售合同管理制度----------------------------------------------------04 9-04 发货、退货管理制度--------------------------------------------------05 9-05 货款回收管理制度----------------------------------------------------06 9-06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07 9-07 销售回款奖惩制度----------------------------------------------------09 9-08 问题账款管理办法----------------------------------------------------10 9-09 应收票据管理制度----------------------------------------------------11 9-01 销售授权审批制度 第1条为规范企业销售行为,明确销售业务中涉及的审批权限,加强对销售业务的监督与控制,防范销售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 第2条销售部根据市场情况、目标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制订销售计划与预算,经企业销售副总审批后实施。 第3条经审批的销售预算应层层分解到各部门,细化到销售人员,以便于在销售过程中对销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第4条生产部负责制定产品价目表,销售部负责制定赊销及折扣等销售优惠政策、付款政策等,报销售副总、总经理审批通过后具体实施。 第5条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按价目表上的规定价格、按规定条件给予的折扣,以及按信用政策确定的付款政策,应由销售经理审批后执行。 第6条销售业务中需要执行特殊价格、需要超出规定条件给予折扣,以及需要超出信用政策执行特殊付款政策的业务项目,应报销售副总审批,并于通过后执行。 第7条销售业务员在开展销售活动中,应及时收集并提供客户的信用信息和资料,为企业评估客户信用等级提供参考数据,财务部参与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估。 第8条根据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标准,销售部可依客户情况将客户分为A、B、C、D级4个信用等级,并将客户信用等级评估报告提交销售经理、销售副总审核。 第9条销售合同审批规定 1.销售业务员在销售谈判中,应根据客户信用等级施以不同的销售策略。 2.销售业务员在与客户订立销售合同时,应按照以下权限执行。 (1)销售合同标的总额在10万元以下的,属销售业务员权限范围,无需报批,可直接与客户订立销售合同。 (2)销售合同标的总额在10万~50万元的,由销售经理审批,予以订立。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第8号指引习题与详解

单选 1 .资产管理中,企业应当建立()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 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 A .资产评估 B .资产清查C.资产管理D.资产备案 答案: B P114 《应用指引第8 号》第 18 条“资产管理中,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 年进行全面清查企业” 2 .企业应当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 设备安全运转。 3 . A.操作流程B.岗位责任 C .维护保养 D .大修制度 答案:A P114 《应用指引第8 号》第14 条“企业应当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 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 3 .存货发出记录保管部门需要定期与以下()部门核对。 A .生产部门 B .采购部门C.财务部门D.管理部门 答案: C P113 《应用指引第8 号》第10 条“企业仓储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 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 4.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评估,结合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 (),与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并且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 5 . A.报废方案B.保养方案 C .大修方案 D .技改方案 答案: D P168 《内部控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主要控制措施。 5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全面清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 能力和市场价值。 A .三年 B .二年C.每年D.半年 答案: C P114 《应用指引第 8 号》第 18 条“资产管理中,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 年进行全面清查企业” 6 .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采取 ()或联签制度。 A .董事长审批 B .总经理审批C.财务部门审批 D .集体审议 答案: D“三重一大”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 7 .属于无形资产风险的是无形资产()。 A .缺乏核心技术B.积压或短缺C.使用效能低下 D .维护不当 答案: A《应用指引第 8 号》第 3 条: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 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8 .财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需定期进行清查,明确(),确保实物与卡、财务账 表相符。 A .资产权属 B .制度C.清查方法 D .清查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细则手册(内部资料)

【编制说明】本内部管理制度适用于一般性质的法人实体,涵盖了企业通常的经营活动管理, 并非全部经营活动,不同性质的企业可能涉及不同的行业特殊性的管理办法不适用,如果涉 及的特殊目的的经营管理、管理办法时,请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加与修改。本所业务 人员在使用本模板前,请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标公司的实际管理需求、 人员配备、运作模式等,进行重新编写。 【编制目的】为了加强公司财务管理,规范公司财务行为,正确处理企业财务活动与企业财 务关系的协调统一关系,有效地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 和监督等管理工作,保护能投公司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司财 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控制力。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 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民营企业。 【其他说明】本未经全面修订的模板仅供参考使用,对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该不负责; 本内部管理制度并不能代替企业内控控制制度,其他内控风险管理控制、流程控制、实施细 则等需要在进行全面的调研的基础上就行编写。 目录 第一章资金管理业务相关办法、规范、制度 (8) 第一部分现金管理办法 (8) 第一节总则 (8) 第二节现金收取、支付范围规定 (8) 第三节现金限额管理 (9) 第四节现金收取与支出管理 (9) 第五节现金保管 (12) 第六节现金盘点与监督管理 (13) 第七节处罚 (14) 第二部分银行存款制度 (14) 第一节总则 (14) 第二节银行账户管理规定 (14) 第三节银行存款结算业务管理流程 (16) 第四节网上银行存款的管理 (18) 第五节附则 (18) 第三部分票据管理规范 (18) 第一节总则 (18) 第二节票据的领用、保管与使用 (19) 第三节票据的遗失处理与核销 (20) 第四节票据的结算 (20) 第五节票据管理的其他规范 (21) 第六节附则 (22) 第四部分印章管理制度 (22) 第一节总则 (22) 第二节印章的制作、保管、废止 (22)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细则标准手册范本

企业部控制实施细则手册 目录 第1章资金部控制实施细则 1.1 资金管理目标 1.1.1 资金业务目标 1.1.2 资金财务目标 1.2 资金业务风险 1.2.1 资金运营风险 1.2.2 资金财务风险 1.3 资金管理业务流程 1.3.1 现金管理业务流程 1.3.2 银行存款管理业务流程 1.4 资金管理业务相关办法、规、制度 1.4.1 现金管理办法 1.4.2 银行存款制度 第2章采购部控制实施细则 2.1 采购管理目标 2.1.1 采购业务目标 2.1.2 采购财务目标 2.2 采购业务风险 2.2.1 采购经营风险 2.2.2 采购财务风险 2.3 采购管理业务流程 2.3.1 请购与审批控制流程 2.3.2 采购与验收控制流程 2.4 采购管理业务流程相关细则、办法、规定、制度 2.4.1 采购授权与审批制度 2.4.2 采购与验收控制细则 第3章存货部控制实施细则 3.1 存货管理目标 3.1.1 存货业务目标 3.1.2 存货财务目标 3.2 存货业务风险 3.2.1 存货管控风险 3.2.2 存货财务风险 3.3 存货管理业务流程 3.3.1 请购与采购控制流程 3.3.2 验收与保管控制流程 3.4 存货业务流程相关细则、办法、制度

3.4.1 验收与保管制度 3.4.2 领用与发放办法 第4章销售部控制实施细则 4.1 销售管理目标 4.1.1 销售业务目标 4.1.2 销售财务目标 4.2 销售业务风险 4.2.1 销售经营风险 4.2.2 销售财务风险 4.3 销售管理业务流程 4.3.1 销售业务流程 4.3.2 发货业务流程 4.4 销售业务流程相关细则、办法、规、制度4.4.1 客户管理细则 4.4.2 发货管理制度 第5章工程项目部控制实施细则 5.1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5.1.1 工程项目业务目标 5.1.2 工程项目财务目标 5.2 工程项目业务风险 5.2.1 工程项目经营风险 5.2.2 工程项目财务风险 5.3 工程项目业务流程 5.3.1 项目决策控制流程 5.3.2 工程概预算控制流程 5.4 工程项目业务流程相关细则、办法、规、制度5.4.1 工程项目授权审批制度 5.4.2 工程项目决策实施办法 第6章固定资产部控制实施细则 6.1 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6.1.1 固定资产业务目标 6.1.2 固定资产财务目标 6.2 固定资产业务风险 6.2.1 固定资产经营风险 6.2.2 固定资产财务风险 6.3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 6.3.1 取得与验收控制流程 6.3.2 使用与维护控制流程 6.4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相关细则、办法、规、制度6.4.1 固定资产预算细则 6.4.2 固定资产请购办法 第7章无形资产部控制实施细则 7.1 无形资产管理目标 7.1.1 无形资产业务目标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对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销售行为,防范销售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销售,主要是指公司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公司提供服务并收取价款,可以参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公司在销售过程中,至少应关注涉及销售业务的下列风险: 1、销售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 誉损失。 2、销售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 诈而导致损失。 3、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可能导致销售不畅、 库存积压、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经营难以为继。 4、合同协议签订未经正确授权,可能导致资产损失、舞弊和法律诉 讼。 5、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管理不善,账龄分析不准确,可能由于未能 收回或未能及时收回欠款而导致收入流失和法律诉讼。 第四条公司在建立与实施销售内部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控制: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 备应科学合理。

2、销售政策和信用管理应科学合理,销售与发货控制流程应规范严 密。 3、应收账款应有效管理,及时催收;往来款项应定期核对,如有差 错,及时改正。 4、销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 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不相容岗位分离 1、销售部门的销售业务与发货业务分离; 2、销售业务、发货业务与会计业务分离; 3、发运员与仓库保管员分离; 4、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制定人员与执行人员分离,信用管理岗位 与销售收款岗位分设; 5、销售业务人员与发票开具人员分离; 6、公司不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 第六条业务归口办理 1、销售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处理订单、签定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 用政策、催收货款; 2、发货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审核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的具体 事宜; 3、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监督管理货款回收; 4、销售收据和发票由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开具;

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对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销售行为,防范销售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销售,主要是指公司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公司提供服务并收取价款,可以参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三条不相容岗位分离。 (1)销售部门的销售业务与发货操作分离。 (2)销售、发货与会计分离。 (3)发运操作与仓库保管分离。 (4)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分离,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收款岗位分离。 (5)销售业务与发票开具分离。 (6)公司不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 第四条业务归口办理。 (1)销售部门主要负责处理订单、签订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 (2)发货部门主要负责审核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的具体事宜。

(3)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监督管理货款回收。 (4)销售收据和发票由财务部门指定专人开具。 (5)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经办销售业务。 第五条岗位定期轮换。 办理销售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第六条经办销售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2)熟悉公司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 (3)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以及对外贸易知识。 (4)符合公司规定的岗位规范要求。 第七条授权批准。 (1)授权方式。 ①销售业务除公司另有规定、需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的销售事项外,由公司总经理审批。 ②总经理对各级人员的销售业务授权,每年年初以文件的形式明确。 (2)审批权限。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doc 32页)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 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政府监管部门将对相关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

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关于应用指引 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一)内部环境类指引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内部环境类指引有5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指引。 第一,关于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企业要实施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如果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就可能发生经营失败;此外,如果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运行效率低下。为防范和化解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组织架构应用指引明确提出如下要求:一是,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同时强调,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即通常所说的“三重一大”),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二是,企业应当按照科

最新销售业务内控管理制度

9销售业务内控管理制度 1 2 9-01 销售授权审批制度3 ----------------------------------------------------01 4 9-02 客户信用管理制度5 ----------------------------------------------------02 6 9-03 销售合同管理制度7 ----------------------------------------------------04 8 9-04 发货、退货管理制度9 --------------------------------------------------05 10 9-05 货款回收管理制度11 ----------------------------------------------------06 12 9-06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13 ----------------------------------------------------07 14 9-07 销售回款奖惩制度15 ----------------------------------------------------09 16 9-08 问题账款管理办法17 ----------------------------------------------------10 18 9-09 应收票据管理制度19 ----------------------------------------------------11 20 21 9-01 销售授权审批制度

22 23 第1条为规范企业销售行为,明确销售业务中涉及的审批权限,加24 强对销售业务的监督与控制,防范销售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 25 第2条销售部根据市场情况、目标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制订销26 售计划与预算,经企业销售副总审批后实施。 27 第3条经审批的销售预算应层层分解到各部门,细化到销售人员,28 以便于在销售过程中对销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29 第4条生产部负责制定产品价目表,销售部负责制定赊销及折扣等30 销售优惠政策、付款政策等,报销售副总、总经理审批通过后具体实施。 31 第5条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按价目表上的规32 定价格、按规定条件给予的折扣,以及按信用政策确定的付款政策,应33 由销售经理审批后执行。 34 第6条销售业务中需要执行特殊价格、需要超出规定条件给予折扣,35 以及需要超出信用政策执行特殊付款政策的业务项目,应报销售副总审36 批,并于通过后执行。 37 第7条销售业务员在开展销售活动中,应及时收集并提供客户的信38 用信息和资料,为企业评估客户信用等级提供参考数据,财务部参与客39 户信用等级的评估。 40 第8条根据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标准,销售部可依客户情况将客户分41 为A、B、C、D级4个信用等级,并将客户信用等级评估报告提交销售42 经理、销售副总审核。 43 第9条销售合同审批规定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整版

附件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第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

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 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七条 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