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USB 5P_F DIP AB型无柱(直脚)

型钢埋入式柱脚(刚性固定)

软件主要针对型钢混凝土埋入式刚性柱脚节点,计算主要遵循《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及《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2006)中的相关条文及规定。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埋入式柱脚相关技术内容,主要针对钢柱做埋入式柱脚节点。设计注意事项 刚性固定埋入式柱脚时直接将钢柱埋入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的柱脚。其埋入办法:一是预先将钢柱脚按要求组装固定在设计标高上,然后浇灌基础或基础梁的混凝土;另一种是预先按要求浇灌基础或基础梁的混凝土,在浇灌混凝土时,按要求留出安装钢柱脚用的插入杯口,待安装好钢柱脚后,再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基础高一级的混凝土灌实。通常情况下,前一种方法对提高和确保钢柱脚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的组合效应或整体刚度有利,所以在工程实际中多被采用。 在埋入式柱脚中,钢柱的埋入深度是影响柱脚的固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有时对于中柱、边柱和角柱,其埋入深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选择易于进行钢筋混凝土补强的埋入深度来处理。 为防止钢柱的局部压屈和局部变形,在钢柱向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传递水平力处压应力最大值的附近,设置水平加劲肋是一个有效的补强措施;对箱型截面柱和圆管形截面柱处设置水平加劲肋的环形横隔板外,在箱内和管内浇灌混凝土也将获得良好的效果。 为防止基础或基础梁中混凝土早期的压坏和剪坏,应配置补强钢筋,合理地确定钢柱周边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其配筋是很重要的。 在中柱、边柱和角柱中,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时是不尽一致,特别在边柱和角柱的柱脚中,对没有设置基础梁的一侧,钢柱翼缘面处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中柱不得小于180mm;边柱、角柱的外侧不宜小于250mm。 配置在钢柱埋入部分中的钢筋,出基础或基础梁应有的配筋外,尚应在钢柱周边增设补强垂直纵向主筋、架立筋、箍筋、顶部加强箍筋、基础梁主筋在钢柱埋入部分水平方向弯折处的加强箍筋。

钢结构的柱脚设计

第八章基础设计 第一节基础设计的特点 由于结构型式、荷载取值、支座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传至基础顶面力是不同的,轻钢结构与传统的砼结构相比,最大差别就是在柱脚处存在较小的竖向力和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在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情况下,还存在较大的上拔力。柱底水平力会使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基础受上拔力作用,在覆土较浅的情况下,会使基础向上拔起,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后面再作详述。由于轻钢结构的这些受力特点,导致其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基础形式 基础型式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工程地质情况和建筑物上部结构型式综合考虑,对于砼结构基础,常见的基础型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等等,而对于轻钢结构而言,由于柱网尺寸较大,上部结构传至柱脚的力较小,一般以独立基础为主,若地质条件较差,可考虑采用条形基础,遇到暗浜等不良地质情况,可考虑采用桩基础,一般

只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对于刚接柱脚,除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弯矩M,从而使刚接柱脚的基础大于铰接柱脚。 ⒊基础破坏形式 要正确进行基础设计,首先要知道基础破坏形式,对其工作原理有所了解。 对于砼结构,通常柱网尺寸较小,故柱底水平力相对较小,基础一般不会产生滑移现象,又由于上部结构自重很大,足以抵抗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上拔力,故

基础也不会产生上拔的可能,对于这种结构,基础主要发生冲切、剪切破坏;而轻钢结构则不同,基础除发生冲切、剪切破坏之外,由于存在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作用,从而导致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破坏,另外,在风荷载较大的情况下,特别对于一些敞开或半敞开的结构,由于轻钢结构自重很轻,有可能不足于抵抗风荷载产生的上拔力,导致基础上拔破坏。为防止这些破坏的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基础埋深,即增加基础上覆土的厚度,但增加了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另外对于轻钢结构基础,还须预埋锚栓(也称地脚螺栓),用于上部结构和基础的连接,若锚栓离砼基础边缘太近,会产生基础劈裂破坏,所以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规定了锚栓离砼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若锚栓长度过短,会使锚栓从基础中拔出,导致破坏,所以规也规定了锚栓埋入长度。 ⒋基础设计容 基础设计一般包括基础底面积确定、基础高度确定和配筋计算,还应符合有关构造措施。基础底面积可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同时还应考虑软弱下卧层存在;基础高度由冲切验算确定;在基础底面积和高度

刚接柱脚计算书

端部设计类型: 箱形柱刚接柱脚(1); 此类端部个数:4 节点抗震设计抗震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取值 端部所在节点号: 113; 111; 524; 526; 端部所在单元号: 56; 55; 886; 887; 截面名称:焊接矩形截面□500×400×16×16; 相关杆件单元: 截面名称:; 下面的计算结果由这4个端部在计算模型中所有荷载组合中轴力,剪力,弯矩的最大,最小值经计算得到 构件抗拉强度(N/mm2):310.00 构件抗剪强度(N/mm2):180.00 焊缝抗剪强度(N/mm2):200.00 钢材牌号: Q345 接触面处理方法: 喷砂 高强螺栓类型: 摩擦型 螺栓等级: 10.9级 锚栓信息: 直径d0(mm): 30 锚栓排列: 3 行 3 列 行间距: 775.00 列间距: 500.00 底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265.00 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180.00 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11.90 锚栓最大拉应力(N/mm2):8.96 砼最大压应力(N/mm2): 3.86 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提高系数:1.22 最大水平剪力(N):128925.03 抗剪承载力(N):452293.82 底板区格最大弯矩(N.mm): 93563.31 连接板信息: 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

1 1670 1120 46 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 2 430 360 36 板焊缝高度(mm): 14 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 3 430 360 36 板焊缝高度(mm): 14 端部设计类型: 箱形柱刚接柱脚(1); 此类端部个数:21 节点抗震设计抗震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取值 端部所在节点号: 115; 121; 123; 135; 143; 147; 151; 155; 161; 131; 145; 149; 153; 157; 159; 163; 179; 181; 183; 165; 185; 端部所在单元号: 57; 60; 61; 66; 70; 72; 74; 76; 79; 895; 71; 73; 75; 77; 78; 80; 88; 89; 90; 81; 91; 截面名称:焊接矩形截面□350×350×10×10; 相关杆件单元: 截面名称:; 下面的计算结果由这21个端部在计算模型中所有荷载组合中轴力,剪力,弯矩的最大,最小值经计算得到 构件抗拉强度(N/mm2):310.00 构件抗剪强度(N/mm2):180.00 焊缝抗剪强度(N/mm2):200.00 钢材牌号: Q345 接触面处理方法: 喷砂 高强螺栓类型: 摩擦型 螺栓等级: 10.9级

钢管柱脚计算手册DOC

圆形底板刚接柱脚压弯节点技术手册 根据对柱脚的受力分析,铰接柱脚仅传递垂直力和水平力;刚接柱脚包含外露式柱脚、埋入式柱脚和外包式柱脚,除了传递垂直力和水平力外,还要传递弯矩。 软件主要针对圆形底板刚接柱脚压弯节点,计算主要遵循《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的相关条文及规定,并对相关计算过程自行推导。 设计注意事项 刚性固定外露式柱脚主要由底板、加劲肋(加劲板)、锚栓及锚栓支承托座等组成,各部分的板件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相互间应有可靠的连接。 为满足柱脚的嵌固,提高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柱脚底部(柱脚处)在形成塑性铰之前,不容许锚栓和底板发生屈曲,也不容许基础混凝土被压坏。因此设计外露式柱脚时,应注意:(1)为提高柱脚底板的刚度和减小底板的厚度,应采用增设加劲肋和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 (2)设计锚栓时,应使锚栓在底板和柱构件的屈服之后。因此,要求设计上对锚栓应留有15%~20%的富裕量,软件一般按20%考虑。 (3)为提高柱脚的初期回转刚度和抗滑移刚度,对锚栓应施加预拉力,预加拉力的大小宜控制在5~8kN/cm2的范围,作为预加拉力的施工方法,宜采用扭角法。 (4)柱脚底板下部二次浇灌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将给予柱脚初期刚度很大的影响,因此应灌以高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或高强度膨胀水泥砂浆。通常是采用强度等级为C40的细石混凝土或强度等级为M50的膨胀水泥砂浆。 一般构造要求 刚性固定露出式柱脚,一般均应设置加劲肋(加劲板),以加强柱脚的刚度;当荷载大、嵌固要求高时,尚须增设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 圆形柱脚底板的直径和厚度应按下文要求确定;同时尚应满足构造上的要求。一般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柱子较厚板件的厚度,且不宜小于30mm。 通常情况下,圆形底板的长度和宽度先根据柱子的截面尺寸和锚栓设置的构造要求确定;当荷载大,为减小底板下基础的分布反力和底板的厚度,多采用补强做法,如增设加劲肋(加劲板)和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以扩展底板的直径。此时底板的尺寸扩展的外伸尺寸(相 对于柱子截面的边端距离),每侧不宜超过底板厚度的倍。

型钢柱脚定位方案

SRC型钢砼埋入式柱脚埋设增加工作面方案 我公司承建的冉家坝广场三号楼工程的基础施工中,有14根SRC型钢砼柱,柱断面主要为1950×1400、1300×1300,型钢制作断面为900×900,设计要求型钢柱嵌入桩内2700,型钢柱脚与桩内预埋的八根M24锚杆进行螺栓连接,型钢柱脚的定位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主体钢结构的安装,柱内除型钢骨架外并设计有较为密集的竖向主筋和箍筋;这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桩四周密布竖向钢筋使工人在桩内没有任何操作空间),我们拟对有型钢柱的挖孔桩周边向外扩600的工作面(靠筏板一侧桩扩三方工作面),如下图: 在此600的工作面上用C20砼找平,把轴线、标高引测到工作面上,作为控制柱脚、柱筋的定位的依据,然后进行型钢柱脚的定位、安装以及柱筋的绑扎,工作面空间采用同柱标号砼原槽浇筑,为了防止扩大部分砼对基础岩石的承压力,在钢柱脚和柱钢筋绑扎成型后,在工作面上铺200厚挤塑板(见剖面图)。 为了防止在浇筑砼时型钢柱脚不产生位移和上浮,现场在钢构柱

脚下方纵横各两根钢管与挖孔桩护壁用顶撑顶死,柱脚钢板与钢管焊牢(详见SRC型钢安装专项方案)。 对地脚螺栓的螺纹,现场的保护措施为:先在螺纹上涂一层黄油,再用塑料薄膜在螺纹上包三~四层并且扎牢,同时在螺杆上戴一螺帽,严格保证螺杆不被砼污染和螺纹不被损伤。 由于本工程所有型钢柱脚的柱均与轻轨相近,根据设计要求,轻轨基础持力层以下2m桩身要与岩石隔离,相当于在桩顶2700下全部要隔离,本工程采取隔离措施为:先对桩身四周用1:2水泥砂浆找平,在找平层上铺油毡防水卷材一层。 为了确保砼浇筑的密度性,在预埋钢板中心钻孔,便于砼排气和观察砼的密度(详见专项方案)。 重庆建工集团冉家坝工程项目部 2010年11月22日

外露式刚接柱脚计算书

外露式刚接柱脚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xxx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 一、柱脚示意图 二、基本参数 1.依据规 《钢结构设计规》(GB 50017-2003)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 2.柱截面参数 柱截面高度h b =500mm 柱翼缘宽度b f =500mm 柱翼缘厚度t f =14mm 柱腹板厚度t w =14mm 3.荷载值 柱底弯矩M=350m kN 柱底轴力N=500kN 柱底剪力V=50kN 4.材料信息 混凝土C25 柱脚钢材Q235-B 锚栓Q235 5.柱脚几何特性 底板尺寸a=75mm c=100mm b t=85mm l t=75mm

柱脚底板长度 L =800mm 柱脚底板宽度 B =800mm 柱脚底板厚度 t =30mm 锚栓直径 d =39mm 柱腹板与底板的焊脚高度 h f1 =10mm 加劲肋高度 h s =210mm 加劲肋厚度 t s =10mm 加劲肋与柱腹板和底板的焊脚高度 h f2 =10mm 三、计算过程 1. 基础混凝土承压计算 (1) 底板受力偏心类型的判别 3 6t l L +=800/6+75/3=158.333mm 偏心距 N M e ==350×1000/500=700mm 根据偏心距e 判别式得到: abs(e)>(L/6+lt/3) 底板计算应对压区和拉区分别计算 (2) 基础混凝土最大压应力和锚栓拉力 a. 6/0L e ≤< 锚栓拉力 0a =T )/61(max L e LB N +=σ b.)3/6/(6/t l L e L +≤< 锚栓拉力 0a =T ) 2/(32max e L B N -=σ c. )3/6/(t l L e +> 若d <60mm 则: 2max 6L B M L B N ??+?=σ 2 min 6L B M L B N ??-?=σ 柱脚底板的受压区长度 x n =m in m ax m ax σσσ-?L 若mm 60≥d 则: 解下列方程式得到柱脚底板的受压区长度x n : 0))(2/(6)2/(3n t t a e 2n 3n =---+--+x l L l L e B nA x L e x 其中,A e a 为受拉区锚栓的有效面积之和,n =E s /E c 。 ) 3/()2/(2n t n t max x l L x B l L e N --?-+?=σ

钢柱计算

圆形底板刚接柱脚压弯节点技术手册 2011年10月28日16:13先闻公司15次阅读共有评论0条 根据对柱脚的受力分析,铰接柱脚仅传递垂直力和水平力;刚接柱脚包含外露式柱脚、埋入式柱脚和外包式柱脚,除了传递垂直力和水平力外,还要传递弯矩。 软件主要针对圆形底板刚接柱脚压弯节点,计算主要遵循《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的相关条文及规定,并对相关计算过程自行推导。 设计注意事项 刚性固定外露式柱脚主要由底板、加劲肋(加劲板)、锚栓及锚栓支承托座等组成,各部分的板件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相互间应有可靠的连接。 为满足柱脚的嵌固,提高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柱脚底部(柱脚处)在形成塑性铰之前,不容许锚栓和底板发生屈曲,也不容许基础混凝土被压坏。因此设计外露式柱脚时,应注意:(1)为提高柱脚底板的刚度和减小底板的厚度,应采用增设加劲肋和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 (2)设计锚栓时,应使锚栓在底板和柱构件的屈服之后。因此,要求设计上对锚栓应留有15%~20%的富裕量,软件一般按20%考虑。 (3)为提高柱脚的初期回转刚度和抗滑移刚度,对锚栓应施加预拉力,预加拉力的大小宜控制在5~8kN/cm2的范围,作为预加拉力的施工方法,宜采用扭角法。

(4)柱脚底板下部二次浇灌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将给予柱脚初期刚度很大的影响,因此应灌以高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或高强度膨胀水泥砂浆。通常是采用强度等级为C40的细石混凝土或强度等级为M50的膨胀水泥砂浆。 一般构造要求 刚性固定露出式柱脚,一般均应设置加劲肋(加劲板),以加强柱脚的刚度;当荷载大、嵌固要求高时,尚须增设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 圆形柱脚底板的直径和厚度应按下文要求确定;同时尚应满足构造上的要求。一般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柱子较厚板件的厚度,且不宜小于30mm。 通常情况下,圆形底板的长度和宽度先根据柱子的截面尺寸和锚栓设置的构造要求确定;当荷载大,为减小底板下基础的分布反力和底板的厚度,多采用补强做法,如增设加劲肋(加劲板)和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以扩展底板的直径。此时底板的尺寸扩展的外伸尺寸(相 对于柱子截面的边端距离),每侧不宜超过底板厚度的倍。

型钢埋入式柱脚设计注意事项

型钢埋入式柱脚设计注意事项 能抵抗弯矩作用的柱脚称为刚接柱脚,相反不能抵抗弯矩作用的柱脚称为铰接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在于是否能传递弯矩,如果锚栓在翼缘的外侧,就是刚接,而且一般不少于4个,如果在翼缘内侧,就是铰接,一般为2个或4个。这2种柱脚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对侧移控制,如果结构对侧移控制较严,则采用刚接柱脚。 设计注意事项 1、刚性固定埋入式柱脚是直接将钢柱埋入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的柱脚。埋入办法一是预先将钢柱脚按要求组装固定在设计标高上,然后浇筑基础或基础梁的混凝土;另一种是预先按要求浇筑基础或基础梁的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时,按要求留出安

装钢柱脚用的插入杯口,待安装好钢柱脚后,再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基础高一级的混凝土灌实。通常情况下,前一种方法对提高和确保钢柱脚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的组合效应或整体刚度有利,所以在工程实际中多被采用。 2、在埋入式柱脚中,钢柱的埋入深度是影响柱脚的固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有时对中柱、边柱和角柱,其埋入深度也不相同,这就需要选择易于进行钢筋混凝土补强的埋入深度来处理。 3、为防止钢柱的局部压屈和局部变形,在钢柱向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传递水平力处压应力最大值的附近,设置水平加劲肋是一个有效的补强措施;对箱形截面柱和圆管形截面柱处设置水平加劲肋的环形横隔板外,在箱内和管内浇筑混凝土也将获得良好的效果。 4、为防止基础或基础梁中混凝土早期的压坏和剪坏,应配置补强钢筋,合理地确定钢柱周边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其配筋是很重要的。 5、在中柱、边柱和角柱中,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时不一致,特别在边柱和角柱的柱脚中,对没有设置基础梁的一侧,钢柱翼缘面处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中柱不小于180mm;边柱、角柱的外侧不小于250mm。 6、配置在钢柱埋入部分中的钢筋,除基础或基础梁应有的配筋外,应在钢柱周边增设补强垂直纵向主筋、架立筋、箍筋、顶部

柱脚设计习题

钢结构轴心受压柱柱脚的计算与设计 轴心受压柱轴心压力设计值1450N kN =,柱脚钢材选用Q345B ,柱子采用热轧H 型钢,截面为HW200×204×12×12,基础混凝土采用 C20,29.6/c f N mm =。试设计该柱的柱脚。 解: 选用带靴梁的柱脚,如图: 1、底板尺寸 锚栓采用d=20mm ,锚栓孔A 0约为5000mm 2,靴梁厚度取t=10mm ,悬臂c=3d=60mm ,则需要的底板面积为: 32 02 52 14501050009.6/1.5610c N N A B L A mm f N mm mm ?=?=+=+=?1222002(1060)B a t c mm mm mm =++=++ 340mm = 5 1.5610459340 A L mm B ?===,取为500mm 。 采用B×L=340mm×500mm 。 底板承受的均匀压应力: 3202 1450103405005000=8.79N N q B L A mm mm mm N mm ?== ?-?- 四边支撑板(区格 )的弯矩为:

200 1.176170b mm a mm == 查表插值得0.061α=, 22220.0618.79/17015496/M q a N mm mm N mm mm α=??=??=? 三边支撑板(区格②)的弯矩为: 11800.4200b mm a mm ==,查表得0.042β=, 222210.0428.79/20014767/M q a N mm mm N mm mm β=??=??=? 悬臂板(区格③)的弯矩为: 222211 8.79/6015822/22 M q c N mm mm N mm mm = ?=??=? 各区格板的弯矩值相差不大,最大弯矩为: max 15822/M N mm mm =? 底板厚度为: 17.9t mm ≥ == 取底板厚度为18mm 。 2、靴梁与柱身间竖向焊缝计算 连接焊缝取mm h f 10=,则焊缝长度w L 为: 32 14501025960=60040.740.710200/w f w f f N N L mm h mm h f mm N mm ?===

钢结构柱脚设计要点

第八章基础设计 房屋建筑设计总体上分为上部结构设计和下部结构设计两大部分,轻型钢结构建筑也不例外,前面几章已介绍了其上部结构,本章对其下部结构——基础作一些讨论。 众所周知,在房屋建筑中,基础造价约占整个建筑物的30%左右,对于轻钢结构而言,最大优点就是重量轻,从而直接影响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型式的基础相比,轻钢结构基础尺寸小,可以减少整个建筑物造价,另外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区,可优先考虑采用轻钢结构,这样容易满足地基承载力方面的要求。那么轻钢结构基础与砼结构基础有什么不同?轻钢结构基础是如何设计的?在轻钢结构基础设计时应注意哪些方面?本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而不涉及基础本身设计的有关内容。 第一节基础设计的特点 由于结构型式、荷载取值、支座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传至基础顶面内力是不同的,轻钢结构与传统的砼结构相比,最大差别就是在柱脚处存在较小的竖向力和较大的水平力,对于

砼结构柱脚均为刚接,即同时存在轴向力N、水平剪力V和弯矩M,故基础尺寸较大,轻钢结构常见的柱脚型式有刚接和铰接两种(图8-1),其受力是不同的,对于铰接柱脚,只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对于刚接柱脚,除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弯矩M,从而使刚接柱脚的基础大于铰接柱脚。 ⒊基础破坏形式 要正确进行基础设计,首先要知道基础破坏形式,对其工作原理有所了解。 对于砼结构,通常柱网尺寸较小,故柱底水平力相对较小,基础一般不会产生滑移现象,又由于上部结构自重很大,足以抵抗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上拔力,故基础也不会产生上拔的可能,对于这种结构,基础主要发生冲切、剪切破坏;而轻钢结构则不同,基础除发生冲切、剪切破坏之外,由于存在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作用,从而导致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破坏,另外,在风荷载较大的情况下,特别对于一些敞开或半敞开的结构,由于轻钢结构自重很轻,有可能不足于抵抗风荷载产生的上拔力,导致基础上拔破坏。为防止这些破坏的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基础埋深,即增加基础上覆土的厚度,但增加了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另外对于轻钢结构基础,还须预埋锚栓(也称地脚螺栓),用于上部结构和基础的连接,若锚栓离砼基础边缘太近,会产生基础劈裂破坏,所以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锚栓离砼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若锚栓长度过短,会使锚栓从基础中拔出,导致破坏,所以规范也规定了锚栓埋入长度。 ⒋基础设计内容 基础设计一般包括基础底面积确定、基础高度确定和配筋计算,还应符合有关构造措施。基础底面积可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同时还应考虑软弱下卧层存在;基础高度由冲切验算确定;在基础底面积和高度确定的情况下计算基础配筋,这里须注意伸缩缝双柱基础处理,双柱为基础提供了两个支点,在地基反力作用下,有可能出现负弯矩,即基础上部受拉的情况,此时除基础底部配置钢筋外,基础上部也应配筋,避免因上部受拉而出现开裂现象。轻钢结构基础除上述内容以外,还须进行柱底板设计和锚栓设计,至于这两部分设计归于上部结构还是下部结构,也存在一些争议,柱底板尺寸是根据柱与基础连接部位砼的局部承压来确定的,与基础砼参数有关,但其制作又与上部结构连在一起,按照常规柱底板设计归入上部结构;锚栓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起桥梁作用,但基础施工时应将锚栓埋入,故属于基础部分。本章避开这个问题,就锚栓和底板设计分别进行讨论。 ⒌与上部结构连接 基础与上部结构是二次施工完成的,其间存在连接问题。对于砼结构的基础,通过预留插筋的方式连接上部结构(图8-2a),而对于轻钢结构基础,则通过预埋锚栓的方式进行连接(图8-2b)。

景观桥柱脚计算书

“箱形柱外露刚接”节点计算书 ==================================================================== 计算软件:TSZ结构设计系列软件 TS_MTSTool v4.6.0.0 计算时间:2017年04月24日 14:19:26 ==================================================================== 一. 节点基本资料 设计依据:《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 节点类型为:箱形柱外露刚接 柱截面:BOX-200*10,材料:Q235 柱与底板全截面采用对接焊缝,焊缝等级为:二级,采用引弧板; 底板尺寸:L*B= 540 mm×540 mm,厚:T= 30 mm 锚栓信息:个数:6 采用锚栓:双螺母焊板锚栓库_Q235-M27 方形锚栓垫板尺寸(mm):B*T=70×20 底板下混凝土采用C30 节点前视图如下: 节点下视图如下:

二. 荷载信息 设计内力:组合工况内力设计值 组合工况1 315.0 5.0 -5.0 8.0 10.0 否组合 工况2 46.0 0.0 -8.0 12.0 76.0 否组合工况3 160.0 -3.0 -15.0 30.0 -5.0 否 三. 验算结果一览 最大压应力(MPa) 6.52 最大14.3 满 足受拉承载力(kN) 52.9 最大64.3 满足底板厚度(mm) 30.0 最小29.9 满足等强全截面 1 满足板件宽厚比 12.8 最大14.9 满足板件剪应力(MPa) 14.9 最大180 满足焊缝剪应力(MPa) 16.1 最大200 满足焊脚高度(mm) 10.0 最小8.22 满足焊脚高度(mm) 10.0 最大16.8 满足板件宽厚比 12.8 最大14.9 满足板件剪应力(MPa) 24.3 最大180 满足焊缝剪应力(MPa) 26.5 最大200 满足焊脚高度(mm) 10.0 最小8.22 满足焊脚高度(mm) 10.0 最大16.8 满足基底最大剪力(kN) -126 最大0 满足绕x轴抗弯承载力(kN*m) 155 最小140

外露式刚接柱脚计算书

外露式刚接柱脚计算书项目名称____xxx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 一、柱脚示意图 二、基本参数 1.依据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 2.柱截面参数 柱截面高度h b =500mm 柱翼缘宽度b f =500mm 柱翼缘厚度t f =14mm 柱腹板厚度t w =14mm

3.荷载值 柱底弯矩M=350m kN 柱底轴力N=500kN 柱底剪力V=50kN 4.材料信息 混凝土C25 柱脚钢材Q235-B 锚栓Q235 5.柱脚几何特性 底板尺寸a=75mm c=100mm b t=85mm l t=75mm 柱脚底板长度L=800mm 柱脚底板宽度B=800mm 柱脚底板厚度t=30mm 锚栓直径d=39mm 柱腹板与底板的焊脚高度h f1 =10mm 加劲肋高度h s=210mm 加劲肋厚度t s=10mm 加劲肋与柱腹板和底板的焊脚高度h f2 =10mm 三、计算过程 1. 基础混凝土承压计算

(1) 底板受力偏心类型的判别 3 6t l L +=800/6+75/3=158.333mm 偏心距 N M e ==350×1000/500=700mm 根据偏心距e 判别式得到: abs(e)>(L/6+lt/3) 底板计算应对压区和拉区分别计算 (2) 基础混凝土最大压应力和锚栓拉力 a. 6/0L e ≤< 锚栓拉力 0a =T )/61(max L e LB N +=σ b.)3/6/(6/t l L e L +≤< 锚栓拉力 0a =T ) 2/(32max e L B N -=σ c. )3/6/(t l L e +> 若d <60mm 则: 2 max 6L B M L B N ??+?=σ 2min 6L B M L B N ??-?=σ 柱脚底板的受压区长度 x n =m in m ax m ax σσσ-?L 若mm 60≥d 则: 解下列方程式得到柱脚底板的受压区长度x n : 0))(2/(6)2/(3n t t a e 2n 3n =---+--+x l L l L e B nA x L e x 其中,A e a 为受拉区锚栓的有效面积之和,n =E s /E c 。 )3/()2/(2n t n t max x l L x B l L e N --?-+?=σ 锚栓拉力 3 /)3/2/(n t n a x l L x L e N T --+-?= 综上解得: 基础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力 ==max c σσ 4.88 N/mm 2c f l β≤=11.9 N/mm 2 柱脚底板的受压区长度 x n =476.19mm 锚栓拉力 T a =405.045kN 2. 锚栓的强度校核 柱脚中部的锚栓主要起到安装定位作用,承受拉力较小,忽略其抗拉贡献。

【总结】外露式刚接柱脚锚栓和短柱配筋计算方法

各位大侠,规范看得云里雾里,下面是我整的,有空帮忙看下是不是理解上有错误! 【总结】外露式刚接柱脚锚栓和短柱配筋计算方法 勝蛇的梦 查《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规程》8.1.2条: 验算局部受压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5.1-2条: 显然本 条=0.85 ; 其中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Ab,可由局部受压面积与计算底面积按同心、对称的原则确定;常用情况按下图取用:

本条用于计算单侧锚栓面积.工程意义为:按柱底范围配筋(指锚栓)的混凝土短柱按压弯计算,其受弯承载力钢柱柱脚弯矩设计值!计算假定: B、受拉边仅计入锚栓拉力(不考虑混凝土短柱外边缘配筋作用,因为锚栓和钢筋无连接,由其间混凝土传递内力); C、锚栓和混凝土的强度都取强度标准值。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10,按以下步骤计算锚栓面积(对称配筋):

另外,计算得到的锚栓面积要满足构造规定:轻钢结构最小锚栓M24;重 钢结构最小锚栓M30.而且也要满足《高层建筑钢-混混合结构规程》8.1.1条规定:刚接柱脚时,对于6°及其以上抗震设防的结构,柱脚锚栓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钢柱下端截面面积的20%。 其中钢柱全塑性受弯承载力Mpc计算按照本条第4项计算(见下)。 柱脚(混凝土短柱)压弯极限受弯承载力可以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3条条文说明计算:

本条用于计算混凝土短柱配筋.本条要求照8.1.2-2计算M1的方法计算Mu,计算假定应该调整为:A、混凝土柱截面按照柱底板范围记取【为啥不取全短柱截面?这样会偏于保守】;B 计算假定含糊不清,按如上处理肯定偏于安全】短柱上筋上端不考虑锚 固是考虑与锚栓“搭接”长度25d作用。计算得到的就是受弯计算平面混凝土柱单侧配筋面积,应该不小于同抗震等级框架柱单侧配筋下 限:.同样,箍筋抗剪计算满足外还要满足同抗震等级混凝土柱加密区箍筋构造要求. 另外参考《机械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规范》(GB 50906-2013)7.4.1:锚栓边距和柱底板边距

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 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其设计要求如下: (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 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