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供参考)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供参考)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供参考)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二章 溶液与胶体

1、在25o C 时,质量分数为0.0947的稀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6g ·L -1,在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为0.997 g ·L -1。计算H 2SO 4的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解:设取稀硫酸溶液1L ,则

n(H 2SO 4) =

98

0947

.0100006.1?? = 1.02 (mol)

n(H 2O ) = 18

)

0947.01(100006.1-?? = 53.31(mol)

c (H 2SO 4) =

V

n )

SO H (42 = 1.02 (mol ·l -1) x(H 2SO 4) = )O H ()SO H ()SO H (24242n n n + =31

.5302.102

.1+= 0.0188

b(H 2SO 4) =

)O H ()SO H (242m n =)

0947.01(06.1100002

.1-??= 0.106(mol ·kg -1)

2、醚的正常沸点为34.5℃,在40℃时往100g 乙醚中至少加入多少摩尔不挥发溶质才能防止乙醚沸腾? 解: B b b ?=Δb K T 0.1

2.0234.5)-(40n

?= n = 0.22mol

3、苯的凝固点为5.50℃, K f = 5.12 K·kg·mol -1。现测得1.00g 单质砷溶于86.0g 苯所得溶液的凝固点为5.30℃,通过计算推算砷在苯中的分子式。

解:g/mol 7.29710

86)3.55.5(1

12.53

f A B f B =??-?=??

=-T m m K M 475

7.297As B ===

M M n 4、有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时结冰,已知其中一种溶液为1.5g 尿素[CO(NH 2)2]溶于200g 水中,另一种溶液为4.28g 某未知物溶于100g 水中,求该未知物

的摩尔质量(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g·mol -1)。 解:由B f f b K T ?=?可得两种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相等。

122kg mol 125.0200

.0605

.1))CO(NH (-?==

b

1kg mol 125.0100

.028.4-?==

M b M=342.4 g ·mol -1

5、测得泪水的凝固点为 - 0.52℃,求泪水的渗透浓度及在310 K 时的渗透压力。 解:B f f b k T ?=? 0.52 = 1.86×B b

稀水溶液中B B b c ≈ m ol 28.0B =c

KPa RT c B 7.721310314.828.0=??==∏

6、排出下列稀溶液在310 K 时,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

(1) c (C 6H 12O 6) = 0.20mol·L -1 (2) c (NaCl) = 0.20mol·L -1 (3) c (Na 2CO 3) = 0.20mol·L -1

解:(1) Cos = c (C 6H 12O 6) = 0.20mol·L -1

(2) Cos = ic (NaCl) = 2×0.20 = 0.40mol·L -1 (3) Cos = ic (Na 2CO 3) = 3×0.20 = 0.6mol·L -1 渗透压大小:(3)>(2)>(1)

7、生理盐水、50g·L -1的葡萄糖(C 6H 12O 6)溶液、12.5g·L -1的碳酸氢钠(NaHCO 3)溶液和18.7g·L -1的乳酸钠(NaC 3H 5O 3)溶液均为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现取其体积,按下列配方配成三种混合液:

(1)

21(50g·L -1C 6H 12O 6) +21

(生理盐水) (2) 31(18.7g·L -1NaC 3H 5O 3) +32(生理盐水)

(3) 31(12.5g·L -1NaHCO 3) +32(生理盐水)

试通过计算回答上述三种混合液是等渗、低渗还是高渗溶液?

解:

16126L mol 278.0180

50

)O H Cos(C -?==

1

353L mol 333.01127

.182 )O H Cos(NaC -?=?=

1

3L mol 298.0845

.122 )Cos(NaHCO -?=?=1L mol 308.05

.580

.92 Cos(NaCl) -?=?=

(1) 1-6126L 293mmol 2V c(NaCl)

2V )O H C ( Cos ?=?+?=c

(2) 1-353L mmol 7.1633V

2V c(NaCl)2V )O H NaC (2 Cos ?=??+??=c

(3) 1-L mmol 5.3043V

2V c(NaCl)2V NaHCO3)(2 Cos ?=??+??=c

上述三种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均在等渗溶液浓度范围之内,故都是等渗溶液。 8、将1.01g 胰岛素溶于适量水中配制成100ml 溶液,测得298K 时该溶液的渗透压力为4.34kPa ,试问该胰岛素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解:RT V

M m RT c B B

B =

=∏ 298314.810

10001

.134.43

B ????=

-M m ol/kg 5766B =M

9、什么是分散系?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液体分散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由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的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这种系统称为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dispersed system)。

液体分散系按其分散相直径的大小不同可分为真溶液、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三类。(1-100nm)

10、0.05 mol·L -1的KBr 溶液50ml 和0.01 mol·L -1的AgNO 3溶液30ml 混合以制备AgBr 溶胶,试写出此溶胶的胶团结构式,并比较下述电解质溶液AlCl 3、MgSO 4、K 3[Fe(CN)6]对此溶胶的聚沉能力。 解:m ol 105.2050.005.03KBr -?=?=n

mol 100.3030.001.04AgNO 3-?=?=n KBr 过量,故溶胶是负溶胶。

胶团结构:[(AgBr)m ·nBr -·(n-x)K +]x-·xK + 聚沉能力:AlCl 3>MgSO 4>K 3[Fe(CN)6]

11、什么是凝胶?产生凝胶的条件有哪些?

答:大分子溶液(明胶、琼脂等)或某些溶胶(H2SiO3溶胶、Al(OH)3溶胶)在适当条件下形成外观均匀并具有一定形状的弹性半固体。这种半固体称为凝胶。

产生凝胶的条件: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②温度低到一定程度;③加入少

量的电解质。

12、溶胶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有哪些?用什么方法可破坏其稳定性。

答:溶胶相对稳定的原因有如下方面:(1)动力学稳定性(2)胶粒表面水

化层的保护作用(3)胶粒的带电。

引起溶胶聚沉的因素很多,例如加入电解质、溶胶的相互作用、加热、溶

胶的浓度等。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

课后习题 1.

2

21i

i z b I ∑=

60.0)31.01310.0(2

122=?+???=I 2.

3. (1)

1

610100.710.0109.4][H ---+??=??=?=L mol c K a ;

07.5100.7lg ]H lg[6=?-=-=-+pH

(2)

1

310

14

a -

10429.110.010

9.410][OH ----??=??=?=

?=L mol c K K c K w b ;

15.1110429.1lg 14]OH lg[143=?+=+=--pH

(3)

1

65

14a 10333.3020.0108.110][H ----+

??=??=?=

?=L mol c K K c K b w ;

48.510333.3lg ]H lg[6=?-=-=-+pH 。

(4)

1

02.01000

500

1717

.0-L mol V M m c ?=?=?=

1

45-100.602.0108.1][OH ---??=??=?=L mol c K b ;

78.01100.6lg 14]OH lg[144=?+=+=--pH

4.

]

M []MOH []OH [+

-=b

K ;且:]M []OH [+

-=; 所以:c K b =-

]OH [; 1

5

226.11142185.010

79.1)10(]OH [--+--?=?==L mol K c b 。 5.

]HB []B []H [-

+

?=a K ;1

.002.01.01.0)

02.005.0(1.0]

B []HB [][H ?-??=?=-+a a K K ;25.5=pH ;

1625.510623.510]H [---+??==L mol ;代入上式:610749.3-?=a K

6.

HB=H ++B - ]

HB []

B []H [-+?=a K ;

1551050

100501.050100)

50100(1.0101]

B []HB [][H ----+?=+?+-???=?=L mol K a ;

HB = H + + B - c(1-α) cα c(α+1)

α

αα-+=?=-+1)1([HB]][B ][H c K a ;

代入数据:α

αα-+??=

-1)

(31

1.01025

; ααα-+=?-1)1(1034; 4103)1(-?≈+αα;以为:1<<α所以:4

103-?≈α。 7.

混合后形成NaHCO 3 :NaHCO 3发生水解和电离:21]H [a a K K ?=

+

31.8)25.1037.6(2

1

)(2121=+=+=a a pK pK pH

8.

-

+

+?+HS O H O H S H 322;8211010.5]

S H []HS []H [--+?=?=a K ;所以代入数据:

81010.50.1]

HS [0.3--?=?;8101.70]HS [--?=

-

+

-

+?+232S

O H O H HS ;1522

1020.1]

HS []S []H [--

-+?=?=a K ;所以代入数据:15-8

21020.110

1.70]S [0.3--?=??;1

2321008.6]S [---??=L mol 。 9.

-

+

+=22S 2Ag S Ag 2x x

][S ][Ag 106.692250S Ag 2-+-?=?=Ksp ;

代入:x x ?=?-250

)2(10

69.6 503104

69

.6-?=

x 11710567.2--??=L mol x ; 银离子浓度为:1-17

10

5.1342x -L mol ??=。

-++=22S Pb PbS

x x

][S ][Pb 109.042229PbS -+-?=?=Ksp ;

2921004.9-?=x 115105.9--??=L mol x 。

10.

因为PbI 2 溶解度为

-

?-molL 31035.1;22][I ][Pb

-+

?=Ksp ;所以:

923-3108415.9)210(1.35101.35--?=????=Ksp 。

11.

+Ag :

1410259.9108

1000100--??=?L mol 1

14AgI 10191.9]Ag []I [--+

-??==L mol Ksp ; +2Pb :

1410831.4207

1000100

--??=?L mol 132PbI 1019.4]

Pb [][I 2--+-??==

L mol Ksp ;

AgI 先析出。

12.

217]OH [01.01087.4--?=?=Ksp ;

81510979.61087.4]OH [---?=?=;

3339][OH ][Fe 1064.2-+-?=?=Ksp ; 118310766.7][Fe --+??=L mol

第四章 缓冲溶液

1、什么是缓冲溶液和缓冲容量?决定缓冲溶液的pH 和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像HAc-NaAc 混合溶液这样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而保持其pH 值基本不变的溶液叫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pH 值主要取决于共轭酸的Ka ,其次取决于缓冲比。另外,温度对缓冲溶液的pH 也有影响。

缓冲容量是指使单位体积缓冲溶液的pH 改变1个单位时,所需加入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缓冲容量的影响因素:总浓度、缓冲比。 2、求下列各缓冲溶液pH :

(1) 0.20 mol·L -1HAc 50mL 和0.10 mol·L -1NaAc 100mL 的混合溶液。 (2) 0.50 mol·L -1NH 3·H 2O 100mL 和0.10 mol·L -1HCl 200mL 的混合溶液,NH 3的p K b =4.75。

(3) 0.10 mol·L -1NaHCO 3和0.010 mol·L -1 Na 2CO 3各50mL 的混合溶液,H 2CO 3 的p 2a K =10.25。

(4) 0.10 mol·L -1HAc 50mL 和0.10 mol·L -1NaOH 25mL 的混合溶液。 解:(1) 75.405

.020.01

.010.0lg

75.4lg

pKa pH HAc

Ac =??+=+=-n n

(2) 43.92

.010.02

.010.01.050.0lg

25.9lg

pKa pH 4

23NH O H NH =??-?+=+=+

?n n

(3) 25.905

.010.005

.0010.0lg

25.10lg

pKa pH 3

23

HCO CO =??+=+=-

-

n n

(4) 75.4025

.010.005.010.0025

.010.0lg

75.4lg

pKa pH HAc

Ac =?-??+=+=-n n

3、用0.10 mol·L -1HAc 溶液和0.20 mol·L -1NaAc 溶液等体积混合,配成0.50L 缓冲溶液。当加入0.005 mol NaOH 后,此缓冲溶液pH 变化如何?缓冲容量为多少?

解: 05.52

/10.02

/20.0lg

75.4lg

pKa pH HAc

Ac 1=+=+=-c c

19.5005

.025.010.0005

.025.020.0lg

75.4lg

pKa pH HAc

Ac 2=-?+?+=+=-n n

14.005.519.5ΔpH =-= 111pH L mol 071.014

.05.0005

.0pH ---??=?=??=

V n β 4、已知巴比妥酸p K a =7.40,试计算总浓度为0.10 mol·L -1 的巴比妥缓冲溶液的最大缓冲容量和pH 为8.00时的缓冲容量。 解:(1)111

pH L 0576mol

.0576.0---??==总C β

(2) 根据]

HB []B [lg pKa pH -+=

[HB]]

[B lg pKa 00.8-+=

10.0[HB]][B =+-

111pH L 037mol .0]

[HB][B 303.2----??=?=总

c β

5、取0.10 mol·L -1某一元弱酸50mL 和0.10 mol·L -1KOH 溶液20mL 相混合,将混合液稀释至100mL ,测得此溶液的pH 为5.25,求该一元弱酸的解离常数。 解: HB

B lg

pKa pH n n -+=

020

.010.0-05.010.00.020

10.0lg pKa 25.5???+=

pKa = 5.43

Ka = 3.72×10-6

6、将0.30 mol·L -1的HAc 溶液和0.10 mol·L -1的NaOH 溶液10mL 混合,配制成缓冲溶液,计算近似pH 和校正后的pH 。 解:(1) 54.4010

.010.0010.003.0010

.010.0lg

75.4n n lg

pKa pH HAc

Ac =?-??+=+=-

(2) HAc-Ac -缓冲对,z = 0,

05.0)105.0105.0(21

22=?+?=I

73.408.045.4lg

lg

pKa pH HAc

Ac HAc

Ac -=-=++=-γγn n

7、今用0.067 mol·L -1 Na 2HPO 4溶液和同浓度的KH 2PO 4溶液配制pH 近似值为6.80的缓冲溶液100mL ,问应取上述溶液各多少mL ? 解:-

-

+=4

2

24

PO H HPO lg

pKa pH V V

-

-

+=4

2

24

PO H HPO lg

21.780.6V V

100mL 4

2

24

PO H HPO =+--V V

28mL 24

HPO =-V 72mL 4

2

PO H =-V

8、欲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500mL ,现有6mol·L -1的HAc34.0mL ,问需加入NaAc·3H 2O (M =136.1 g·mol -1)多少克?如何配制?

解:(1) 5.000.034

61136lg 4.75lg

pKa pH HAc

Ac =?+=+=-.m

n n

034

.061.136lg 75.400.5?+=m

m = 49.38g (2)加入水的体积

mL 4461

.13654

38.490.34500O H 2=?

--=V 9、临床检验得知甲、乙、丙三人血浆中HCO 3-和溶解的CO 2浓度分别为:

甲 [HCO 3-]=24.0m mol·L -1 [CO 2] 溶解=1.2m mol·L -1 乙 [HCO 3-]=21.6m mol·L -1 [CO 2] 溶解=1.35m mol·L -1 丙 [HCO 3-]=56.0m mol·L -1 [CO 2] 溶解=1.40m mol·L -1

37℃时的p K a 为6.1,求血浆中pH 各为多少?并判断谁为酸中毒?谁为碱中

毒?解:(1) 40.72

.10.24lg 1.6]CO [H ][HCO lg pKa pH 323=+=+=-

(2) 30.735.16

.21lg 1.6]CO [H ][HCO lg pKa pH 323=+=+=-

酸中毒

(3)70.74

.10

.56lg 1.6]CO [H ][HCO lg pKa pH 323=+=+=- 碱中毒

10、已知Tris·HCl 在37℃时的p K a =7.85,欲配制pH=7.40的缓冲溶液,问在

含有Tris 和Tris·HCl 浓度各为0.050mol·L -1的体积各为100mL 的溶液中,需加入0.050 mol·L -1HCl 多少mL ?在此溶液中需加入固体NaCl 多少克,才能配成与300 mmol·L -1的渗透浓度等渗的缓冲溶液(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解:(1)

HCl

Tris Tris lg

pKa pH ?+=n n

V

V

?+??-?+=050.0100.0050.0050.0100.0050.0lg

85.740.7

V = 47.6mL

(2)g m 66.15.582

2

0476.0100.0100.00476

.0050.0100.0050.0300.0NaCl =??++?+?-

=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课后习题 1. 略 2.

① 2252O 4NO O N 2+?→?

dt

dc dt

dc dt

dc v 22

5

2O NO O N =

=

=

其中:1:4:2::2252O NO O N =c c c ;1:4:2::222O NO 5

O N =v v v

② O 2H 2Br O 4HBr 222+?→?

+ dt

dc dt dc dt dc dt dc v O

H Br O HBr 222====

; 其中:2:2:1:4:::O H Br O HBr 222=c c c c ;2:2:1:4:::O H Br O HBr 222=c c v v 。 3. 略 4. 略 5. 略 6. 略 7.

因为:从表中得知:当NO 2浓度不变时:2O 1O 332c c = ;1O 1O 222v v =,所以3

O '

'c k v ?=此反应对O 3是一级反应;

当O 3浓度不变时:2NO 1NO 222c c = ;1O 1O 222v v =,所以2NO '

c k v ?=此反应对NO 2也是

一级反应。

此反应速率表示为:32O NO c c k v ??=;此反应为二级反应。 代入数据得:1175

5O NO 104.410

0.1100.5022

.032----???=???=?=

s L mol c c v k ; 速率方程式:32O NO c c k v ??=。

9.73.2)2

1(5.3=?x

;5.373.2lg

)2

1lg(=x

;35845.0=x ;代入:213

.62

1t x =

;h t 575.175

.035845.03

.621=?=

8.

因为是一级反应:根据一级反应公式:0lg 303

.2lg c kt

c +-

= 其中:10=c ;1.0%901=-=c ;

代入公式:1lg 303

.246.01.0lg +-=t

; t 46.0303.2=; h t 01.5= 10.

根据Arrhenius 公式推倒式:)(ln

2

11

212T T T T R E k k a ?-?=; 把:5

210

0.7-?=k ;5

1100.2-?=k ;K T 6702=; K T 6501=代入:

)650670650670(314.810

0.2100.7ln 5

5?--=??--a E ;1

158.22610268.2--?=??=mol KJ mol J E a 11.

根据Arrhenius 公式:RT

E

a Ae

k -=;所以:

RT

E RT

E a a Ae Ae

k k 1

2

12--

=;RT E RT

E a a Ae Ae k k 131

3--

=。 把:1

31103.75-??=mol J k ;1

3

2105.56-??=mol J k ;1

31101.25-??=mol

J k 代入

上式:

倍3300314.875300300

314.856500

1210877.1?==?-?-

Ae Ae k k ;倍8

300

314.875300

300

314.8251001210507.5?==?-?-

Ae Ae k k 。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课后习题

1. 略

2. 略

3. 略

4.

(1) n=2, l=1 2p(2) n=3, l=2 3d(3) n=5, l=3 5f(4) n=2, l=1, m=-1 2p y

(5) n=4, l=0, m=0 4s

8.

9.

10.

Ag+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04d10

Zn2+1s22s22p63s23p64s03d10

Fe3+ 1s22s22p63s23p64s23d3

Cu+ 1s22s22p63s23p64s03d10

11. 略

12.

(1)ⅣA族

(2) 4s23d6Fe (26) 1s22s22p63s23p64s23d6

(3) 4s13d10K (19) 1s22s22p63s23p64s13d10

13. (1) 1s22s22p63s1;(2) 1s22s22p63s23p64s13d5;(3) 1s22s22p63s23p64s13d10;(4) 1s22s22p63s23p5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解答

基础化学(第3版) 思考题和练习题解析 第一章 绪 论 1. 为什么说化学和医学的关系密切,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化学? 答:(略) 2. “1 mol 硫酸的质量是98.0g ”,对吗? 答:错误!未指明基本单元,正确说法是1 mol H 2SO 4的质量是98.0g 或1 mol [(1/2) (H 2SO 4)]的质量是49.0g 。 3. 0.4 mol H 2SO 4溶解于水,配成500 m L 溶液,其浓度表示正确的是 A. c (H 2SO 4) = 0.8 mol ·L -1 B. c [2 1(H 2SO 4)] = 0.8 mol ·L -1 C. c [ 2 1 (H 2SO 4) ]= 0.4 mol ·L -1 D. 硫酸的浓度为0.8 mol ·L -1 答;正确的是A 。根据定义,1L 溶液中含有0.8 mol H 2SO 4,c (H 2SO 4) = 0.8 mol ·L -1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O ”可以说成“1 mol 原子O ” B. 1摩尔碳C 原子等于12g C. 1 L 溶液中含有H 2SO 4 98 g ,该溶液的摩尔浓度是1 mol ·L -1 D. 基本单元不仅可以是构成物质的任何自然存在的粒子或粒子的组合,也可以是想象的或根据需要假设的种种粒子或其分割与组合 答:正确的是D 。 A 应说成“1 mol 氧原子”; B 应为“1摩尔碳 C 原子的质量等于12g ”; C 不应该使用“摩尔浓度”,此术语已被废除。 5. 求0.100kg (2 1Ca 2+ )的物质的量。 解:M (2 1Ca 2+) =(40.08 / 2)= 20.04 (g · mol -1 ), n ( 21Ca 2+) = [ m / M (2 1Ca 2+) ] = (0.100×103 )/20.04 = 4.99 (mol) 6. 每100m L 血浆含K + 为20mg ,计算K + 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mol ·L -1 表示。 解:M (K + )= 39.10 g · mol -1 , n (K +)= [ m / M (K +) ] = 20 / 39.10 = 0.51 (mmol)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习题及答案-最全69767

有机化学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COOH O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C H C 2H 5 CH 3 C C H 2H 5 Cl (Z)-3-氯-2-戊烯(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 C C H CH 3H CH 3C H H CH 3顺-2-丁烯 反-2-丁烯3 3 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习题试题 第1单元蛋白质 (一)名词解释 1.兼性离子(zwitterion); 2.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3.构象(conformation); 4.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5.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6.结构域(structur al domain,domain); 7.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acture of protein);降解法(Edman de gradation);9.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of protein);效应(Bohr effect);11.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和单克隆抗体(monochonal antibody);12.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 ne);13.盐溶与盐析(salting in and salting out)。 (二)填充题 1.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___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 2.组氨酸的pK1(α-COOH)值是,pK2(咪唑基)值是,pK3(α-NH3+)值是,它的等电点是__________。 的pK1=,pK2= ,pK3=9,82,其pI等于________。 4.在近紫外区能吸收紫外光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_______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 5 .蛋白质分子中氮的平均含量为_______,故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常以所测氮量乘以_______即是。 6.实验室常用的甲醛滴定是利用氨基酸的氨基与中性甲醛反应,然后用碱(NaOH)来滴定_________上放出的__________。 7.除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外,含硫的氨基酸还有_________,除苏氨酸和酪氨酸外,含羟基的氨基酸还有__________,在蛋白质中常见的20种氨基酸中,__________是一种亚氨基酸,___________不含不对称碳原子。 8.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是由_________键连接成链状结构的,其氨基酸残基的______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9.β-折叠片结构的维持主要依靠两条肽键之间的肽键形成________来维持。 10.在螺旋中C=O和N—H之间形成的氢键与_______基本平行,每圈螺旋包含_____个氨基酸残基,高度为___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1)错误。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 (2)错误。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 =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2)2] =0.36 (mol ·L -1) 51 .3 101.3%31100.1][ % 31 1 , 500 / , 20 3.432 =?=??===-=???--+pH c H c k k c K c K a a a w a a ααα αθ θ θ按近似式计算 4. 应加入碱。原因:H 2S 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 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3.0)1097.2()1012.1(] [][][] [] [][ 10 97.23.01.01091.8][][][ ] [] [][ 6. 9 812222228 82121 2---+ -- -- +-+---+- -+- +?=???=?=∴?= +??=??=?=∴?=+?H HS K S HS S H K S H HS H S H K HS S H HS H K HS H S H a a a a θ θ θ θ 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 CO 32—-HCO 3-, HCO 3—-H 2CO 3 8. 质子酸:HCl 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 9. 否。原因:pH=-lg[H +] 10. pH=5.0 [H +]=1.0×10-5 =C HCl pH=11.0 [OH -]=1.0×10-3 =C NaOH 两者混合后, [OH -]≈1.0×10-3 故 pH ≈11.0 11.pH=1.4 [H +]=3.98×10-2 pH=5.0 [H +]=1.00×10-5 故成人胃液是 婴儿胃液[H +]的3980倍。

《生物化学》作业及答案

《生物化学》作业 一、填空 1. 组氨酸的pK1(α-COOH)是1.82,pK2 (咪唑基)是6.00,pK3(α-NH3+)是9.17,其pI是(1)。 2. 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以增强蛋白质的溶解度,这种现象称(2),而高浓度的中性盐则使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这种现象称(3)。 3. 对于符合米氏方程的酶,v-[S]曲线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的截距 为__(4)__。 4. 维生素B1的辅酶形式为(5),缺乏维生素(6)易患夜盲症。 5. 在pH >pI的溶液中,氨基酸大部分以(1)离子形式存在。 6. 实验室常用的甲醛滴定是利用氨基酸的氨基与中性甲醛反应,然后用碱(NaOH)来滴定(2)上放出的(3)。 7. 对于符合米氏方程的酶,v-[S]曲线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纵轴上的截距 为__(4)_。 8. FAD含有维生素(5),NDA+含有维生素(6)。 9. 在pH<pI的溶液中,氨基酸大部分以(1)离子形式存在。 10. 在α螺旋中C=O和N-H之间形成的氢键与(2)基本平行,每圈螺旋包含(3)个氨基酸残基。 11. 假定某酶的v-[S]曲线服从米-门氏方程,当[S]等于0.5 K m时,v是V max的(4)。 12. 氨基移换酶的辅酶含有维生素(5),缺乏维生素(6)_易患恶性贫血。 13. 蛋白质在酸性溶液中带净(1)电荷。 14. 蛋白质中的α螺旋主要是(2)手螺旋,每圈螺旋含(3)个氨基酸残基。 15. 缺乏维生素(5)易患佝偻病,维生素C和维生素(6)是天然抗氧化剂。 填空 1.(1)7.59 2. (2)盐溶(3)盐析 3. (4)1/Km 4. (5)TPP (6)A 5.(1)负 6.(2)氨基(3)H+ 7.(4)1/V 8.(5)B2 (6)PP 9.(1)正10.(2)螺旋轴(3)3.6 11.(4)1/3 12.(5)B6(6)B12 13.(1)正14.(2)右(3)3.6 15. (5)D (6)E (二)判断 1. 错 2. 对 3. 对 4. 错 5. 错 6. 错 7. 对 8. 对 9. 对10. 错11. 错12. 对13. 错14. 错15. 错16. 错17. 对18. 对19. 对20. 错21. 错22. 对23. 错24. 错 二、判断 1. 糖蛋白的O-糖肽键是指氨基酸残基的羧基O原子与寡糖链形成的糖苷键。 2. 在水溶液中,蛋白质折叠形成疏水核心,会使水的熵增加。 3. 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4. 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5. H+顺浓度差由线粒体内膜内侧经ATP酶流到外侧,释放的能量可合成ATP。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_8章

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求 O.OIOkgNaOH 、0.100kg ( 1Ca 2+)、0.10kg (丄 Na z CO s )的物质的 2 2 量。 解:(1) m(NaOH) = 0.010kg M(NaOH) = 40g mol -1 (2) m(1 Ca 2+) = 0.100kg M (丄 Ca 2+) = 40g mol -1 2 2 n (2Ca 2+) = 100 = 5.0(mol) 2 20 (3) m(^Na 2CO 3)= 0.10kg M^Na z CO s ) = 53g mol -1 2 2 n( Na 2CO 3)= 100 = 1.89 (mol) 53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 1.026 4 位 (2) 0.0208 3 位 (3) 0.003 1 位 (4) 23.40 4 位 (5) 3000 无数位 (6) 1.0 X 10-3 2 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第二章溶液与胶体 1、在25°C 时,质量分数为0.0947的稀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6gL -1 ,在该温 度下纯水的密度为0.997 g L -1。计算H 2SO 4的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和 质量摩尔浓度 解:设取稀硫酸溶液1L ,则 n( NaOH)= 亦=0.25 (mol) (1) 21.10 - 0.263 + 2.3 = 23.1 (2) 3.20X 23.45X8.912 = 667 (3) 3.22 23.17 1.26 103 =5.93 X 10-3 5.4 4.32 10’ 2.325 2.15 = 4.6 X 10-2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及答案汇总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 专业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基础化学部无机及分析教研室编 2008秋

绪论 4.正确地修约下列数据:(1)37.800至3位;(2)72.75至3位;(3)90.045至4位;(4)12 5.550至4位; 5.以正确的有效位数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1)50.00×27.80×0.1167; (2)(2.776×0.0050)-6.7×10-3+(0.036×0.0271) (3) (4) 0.001120 5.10 21.14 3.10? ? 238 . 14 839 . 15 5.67 4.3) - 9.85 ( 24.16 - ? ?

第10章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2. 重复分析一银合金试样,测得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5.67%,95.61%,95.71%和95.60%。试计算:(1)均差;(2)标准差;(3)变异系数。 3. 现对一种煤的含水量做了4次测定,测得水的质量分数为18.3%,18.9%,17.7%和18.6%,试求在置信水平95%时的置信区间。 5. 为检验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现采用一种钙的质量分数ω(Ca)=21.20%(真实值μ)的标样以新方法进行分析,若x= (Ca)=21.24%,s=0.12%,n=10。试问x与μ的置信水平90%和95%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8 现有两个含铀试样的测定结果如下: 试样1 10.32%,10.39%,10.19%,10.21% 试样2 10.45%,10.41%,10.51%,10.36%,10.34%,10.39% 试问在置信水平95%时,两试样有无显著性差异?

生物化学作业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极其与生理功能相联 系的一门学科。 二、问答题: 1.为什么护理学专业学生要学习生物化学? 答:生物化学在医学教育中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与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医学、护理各学科都有着程度不同的联系。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发生的机制、药理作用的原理以及体内的代谢过程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知识基础。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生化技术,为临床护理观察和护理诊断提供依据,对维持人类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以肽键连接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肽键:一分子氨基酸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 3.蛋白质的等电点(pI):在某一pH条件下,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数量相等,静电荷为零,此时溶液 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4.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指蛋白质分子中,肽键及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化学基团可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显色, 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二、问答题: 1.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简述蛋白质的变性后的临床使用价值。 答:蛋白质的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严格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从而改变理化性质并失去生物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利用蛋白质变性原理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如: (1)利用酒精、加热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来消毒灭菌; (2)口服大量牛奶抢救重金属中毒的病人; (3)临床检验中在稀醋酸作用下加热促进蛋白质在pI时凝固反应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 (4)加热煮沸蛋白质食品,有利于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促进蛋白质食品的消化吸收等。 2.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种类和α-螺旋的结构特征。答: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种类包括α-螺旋、β-折 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四种。α-螺旋主要特征是多肽链主链沿长轴方向旋转,一般为右手螺旋。 每一螺旋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0.54nm。螺旋圈之间通过肽键上的CO与NH形成氢键,是维持α-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次级键。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 R基团伸向螺旋的外侧,其空间形状、大小及电荷对α-螺旋形成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 3.蛋白质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答:蛋白质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分布广泛,主要生理功能: (1)构成组织细胞的最基本物质; (2)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酶的催化作用、多肽激素的调节作用、载体蛋白的转运作用、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肌肉的收缩、机体的防御、血液的凝固等所有的生命现象均有蛋白质

基础化学题库(题库+标准答案)

第二章稀溶液依数性练习题 一、是非题(共10题) 1. 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的温度。() 2. 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是由于溶剂摩尔分数减小引起的。() 3. 等物质的量硝酸钾和碳酸钾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中,该两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相等。() 4. 凡是浓度相等的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5.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沸点升高仅适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而凝固点降 低及渗透压则不受此限制。() 6. 电解质浓溶液也有依数性变化规律,但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 7. 一定量的电解质加入纯水中,此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100℃,但无法定律计算。 () 8. 任何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9.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高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就能形成稳定的溶 胶。() 10. AlCl3、MgCl2、KCl三种电解质对负溶胶的聚沉值依次减小。() 二、选择题( 共11题) 1.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凝固点不能降低 (C)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皆小于1 (D)质量摩尔浓度数值不受温度变化 2. 已知乙醇和苯的密度分别为g·cm-3和g·cm-3,若将乙醇和901 cm3苯互溶, 则此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 (A) mol·dm-3(B) mol·dm-3

大学有机化学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 绪论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离子键化合物 共价键化合物 熔沸点 高 低 溶解度 溶于强极性溶剂 溶于弱或非极性溶剂 硬度 高 低 1.2 NaCl 与 KBr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 否相同?如将 CH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及 CH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 4 3 3 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 液中均为 Na + , K + , Br - , Cl - 离子各 1mol 。 由于 CH 与 CCl 及 CHCl 3 与 CH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 4 4 3 混合物。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 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 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 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1 1 y y y C 1s 2s 2p 2p 2p x x x y z z z 2p x 2p y 2p z H x z 2s CH 4 中 C 中有 4个电子与氢成键 为 SP 3 杂化轨道 ,正四面体结构 H CH 4 SP 3杂 化 C H H H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 Lewis 电子式。 a. C 2H 2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 PO 4 h. C 2 H 6 i. C 2 H j. H SO 2 2 4 答案: a. H C C H 或 H C C H b. H c. d. H C Cl H N H H S H H H H H H H e. O f. O g. O O H H H O N H C H HOPOH 或 HOPOH h. H C C H O O O H H H H

生物化学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1、营养不良的人饮酒,或者剧烈运动后饮酒,常出现低血糖。试分析酒精干预了体糖代的哪些环节?(p141 3题) 答:酒精对于糖代途径的影响主要有:肝脏的糖异生与糖原分解反应,也就是来源与去路的影响。 1)研究认为,酒精可以诱导低血糖主要取决于体糖原储备是否充足,然而在人营养不良或 者剧烈运动后,体糖原过度消耗,酒精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饮酒后容易出现低血糖。2)抑制糖异生: ①酒精的氧化抑制了苹果酸/天冬氨酸转运系统,导致细胞间质中还原当量代紊乱,使丙酮酸浓度下降,从而抑制糖异生; ②酒精能影响糖异生关键酶活性-非活性的转换,酶总量,酶合成或降解,从而抑制糖异生,如果糖二磷酸酶-1活性的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的表达降低等; 3)影响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导致乳酸循环受阻,不利于血糖升高。 4)酒精使胰岛a细胞功能降低,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酵解,造成低血糖。 5)酒精还会影响小肠对糖分的吸收,从而造成低血糖。 2、列举几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想一想他们为什们有降低血糖的作用?(p141 4题) 答:1)胰岛素 它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异生,减少血糖来源,似血糖降低; 2)胰岛素促泌剂 ①磺脲类药物,格列苯脲等,通过刺激胰岛beta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②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起合成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3)胰岛素曾敏剂 如噻唑烷二酮类的罗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另外如双胍类药,如二甲双胍,它能降低血浆中脂肪酸的浓度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的利用,也能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4)a-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在肠道竞争性的抑制葡萄糖苷水解酶,降低多糖或蔗糖分解成葡萄糖,抑制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3、治疗血浆胆固醇异常升高有哪些可能的措施?理论依据是什么?(p174 3题) 答:1)血浆胆固醇异常升高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降脂药物治疗、血浆净化治疗、外科治疗和基因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则应根据患者的血浆LDL-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情况而决定。而且,降脂治疗的目标亦取决于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一般而言,危险因素越多,则对其降脂的要求就越高(即目标血脂水平越低)。 2)但是继发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可适当地结合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治疗。 A. 控制理想体重。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除了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 B. 运动锻炼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基础化学标准答案第

基础化学答案第

————————————————————————————————作者:————————————————————————————————日期:

学生自测答案 [TOP]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B 2.B 3.D 4.A 5.C 三、填空题 1. (1) 难挥发性 (2)非电解质 (3) 稀溶液 2.(4)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5)沸点升高 (6)凝固点降低 (7)溶液的渗透压力。 3.(8)存在半透膜 (9)膜两侧单位体积中溶剂分子数不等 (10)从纯溶剂向溶液 (11)从稀溶液向浓溶液 四、问答题 1.Raoult F M 探索溶液蒸气压下降的规律。对于难挥发性的非电解质稀溶液,他得出了如下经验公式:p = p o x A 又可表示为Δp = p o - p = K b B Δp 是溶液蒸气压的下降,比例常数K 取决于p o 和溶剂的摩尔质量M A 。这就是Raoult 定律。温度一定时,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 B 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在水中加入葡萄糖后,凝固点将比纯水低。因为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比水的蒸气压低,在水的凝固点时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小于冰的蒸气压,两者不平衡,只有降低温度,才能使溶液和冰平衡共存。 2. 这里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补液与病人血浆渗透压力相等,才能使体内水分调节正常并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五、计算题 1.11 -4L mol 6149.0mol g 48.53L 0020.0g 160.0Cl)(NH -?=??= c -1-1-14os L mmol 2.299mol mmol 00012L mol 6149.0Cl)(NH ?=????=c 红细胞行为正常。 2. A B B f B f f 1000 m M m K b K T ??? ==? 1-1 -1f A B f B mol g 5.123g 04.19K 245.0kg g 0001g 0113.0mol kg K 10.5Δ0001-?=??????=???=T m m K M 磷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5

大学化学作业题附答案

大学化学习题 第一章 1.现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0.25℃时结冰。已知在298K时纯水的蒸汽压为3.130kPa,水的K f=1.86 K·kg·mol-1,则该蔗糖溶液在上述温度下的渗透压(kP a)为(C )(A)600 (B)180 (C)332 (D)-332 △T f = K f×b B b B= △T f / K f =0.1344 ∏V=nRT ∏=cRT =0.1344×8.314×298 =333 kPa, (因浓度小可以近似认为b B=c) 2. 现有一瓶硫酸溶液,其质量分数为98%,则其物质的量分数应为(C )(A)0.5 (B)0.98 (C)0.90 (D)0.80 (980/98)/[20/18+ 980/98]=0.9 3. 现有1mol理想气体,若它的密度为d,分子摩尔质量为M,在T(K)温度下体积为V (L),则下述关系正确的是(D )(A)p V=( M/d) RT (B)pV d= RT (C)p V=( d/n) RT (D)p M/d=RT 4. 理想溶液是指-------------------------------------------------------------------------------------( D ) (A) 溶质对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没有明显影响 (B) 溶解过程中几乎没有热效应 (C) 溶解前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没有变化 (D) 以上三个性质 5. 有一种称“墨海”的带盖砚台,其结构如图所示,当在砚台中加入墨汁,在外圈加入清水,并盖严,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 现象并解释原因。 答案: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墨汁变谈,因外圈的清水蒸气压 大,而砚台中加入墨汁蒸气压小,外圈的清水水分子蒸发而在 墨汁中凝聚。 6. 当26.9 g 未知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500 g 硝基苯中,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2.30 K 。已知硝基苯的K f= 7.00 K·kg·mol-1, 则该未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164 ___ 。 △T f = K f×b B= K f×m/MM A M== K f×m/△T f M A =7.00×26.9/2.30×0.500=164 7.60℃时, 180 g水中溶有180 g葡萄糖, 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C6H12O6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80, 则此水溶液的蒸气压应为---- ------------------------------------- --------------( D ) (A) 1.81 kPa (B) 9.95 kPa (C) 15.9 kPa (D) 18.1 kPa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标准答案-章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章

————————————————————————————————作者:————————————————————————————————日期: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生物化学作业及答案

蛋白质化学(答案) 一、填空题 1、天冬氨酸得pK1(α-COOH) = 2、09,pK2(α-NH2) = 9、82,pK R(R-基团) = 3、86,其pI值就是2、98 。 2、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而其她α-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物质。 3、氨基酸序列自动分析仪就是根据Edman 反应原理设计得,该反应利用试剂PITC与肽链上得氨 基酸反应。 4、英国化学家Sanger用试剂2,4-二硝基氟苯首次测定了牛胰岛素得一级结构,并于1958年 获诺贝尔化学奖。 5、通常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得含量,这就是因为蛋白质分子中得Phe 、Tyr 与Trp 三种氨基酸有紫外吸收得能力。 6、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净电荷为0 ,在电场中应不运动。 7、维持蛋白质得一级结构得化学键有肽键与二硫键;维持二级结构靠氢键;维系 蛋白质三四级结构得主要作用力就是次级键,其中以疏水作用力最重要。 8、球状蛋白分子中,一般疏水(非极)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内部,亲水(极)性氨基 酸侧链位于分子表面。 9、蛋白质几乎参与所有得生命活动过程,如胶原蛋白就就是皮肤中得结构蛋白,血红蛋白负责在血 液中__运输_氧气与CO2,免疫反应产生得抗体对脊椎动物具有重要得__保护_作用。 10、一个IgG分子由 2 条轻链与 2 条重链组成,不同得链之间通过二硫键连接,每条链都具 有可变区与恒定区。 11、肌红蛋白具有 1 条多肽链,其最高级结构为三级结构,血红蛋白具有 4 条多肽链,其最高 级结构为四级结构。 12、将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得α链、β链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得结构相似,如70%得氨基酸在二级结 构上形成α-螺旋,每条链均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用以运输氧气。 13、现有分子量分别为12000(A),21000(B),30000(C)三种蛋白质,将它们得混合物进行凝胶过滤 柱层析,最先流出柱子得就是 C 蛋白,若进行SDS-PAGE,则最靠近胶底端得条带就是 A 蛋白。 二、选择题 1、下列氨基酸中除 a 外,都就是极性氨基酸。 a、 Leu b、Cys c、 Asp d、Ser 2、下列因素中,不影响α-螺旋形成得就是 d 、 a、碱性氨基酸相近排列 b、酸性氨基酸相近排列 c、脯氨酸得存在 d、丙氨酸得存在

大学化学作业大全与答案(专升本,共90题)

大学化学作业大全(共90题) 1.(单选题)对于某特定的酸碱体系而言,分布系数δ值()。(本题5.0分) A、只取决于该体系的[H+]或pH值 B、只取决于该体系的总浓度с C、既要考虑体系的[H+],又要考虑该体系的c D、只取决于该体系的离解常数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 2.(单选题)为使反应A2++B4+=A3++B3+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之差至少大于()。(本题5.0分) A、0.1V B、0.12V C、0.35V D、0.18V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3.(单选题)CaF2在pH=3.0时,比在pH=4.0时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本题5.0分) A、盐效应 B、配位效应

C、酸效应 D、同离子效应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4.(单选题)高压氢气瓶的瓶外表颜色为()。(本题 5.0分) A、天蓝 B、黑色 C、白色 D、深绿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5.(单选题)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以下不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多次平行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B、数值随机可变 C、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D、数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均等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6.(单选题)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的干扰可用()。(本题5.0分) 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 D、沉淀掩蔽法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7.(单选题)标定NaOH溶液的常用的基准物质除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还有()。(本题5.0分) A、基准Na2CO3 B、草酸 C、硼砂 D、盐酸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8.(单选题)不利于减少碘量法中误差的操作是()。(本题5.0分) A、温度勿高 B、充分振摇 C、避免光照 D、控制酸度 学生答案:C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详细解答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第三章氨基酸 提要α-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件分子,当用酸、碱或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时可获得它们。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但碱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是D型和L型的消旋混合物。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基本氨基酸只有20种。此外还有若干种氨基酸在某些蛋白质中存在,但它们都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由相应是基本氨基酸(残基)经化学修饰而成。除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外,还有很多种其他氨基酸存在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有的是β-、γ-或δ-氨基酸,有些是D型氨基酸。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当pH接近1时,氨基酸的可解离基团全部质子化,当pH在13左右时,在这中间的某一pH(因不同氨基酸而异),氨基酸以等电的兼性离子(HNCHRCOO)+-则全部去质子化。 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用3状态存在。某一氨基酸处于净电荷为零的兼性离子状态时的介质 pI表示。 所有的α-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发生颜色反应。α-NH与2,4-二硝基氟苯(DNFB)作用产生相应 DNP-氨基酸(Sanger反应);α-NH与苯乙硫氰酸酯(PITC)作用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苯胺基2的 硫甲2酰衍生物( Edman反应)。胱氨酸中的二硫键可用氧化剂(如过甲酸)或还原剂(如巯基乙醇)断裂。半胱氨酸的SH基在空气中氧化则成二硫键。这几个反应在氨基酸荷蛋白质化学中 占有重要地位。 除甘氨酸外α-氨基酸的α-碳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此α-氨基酸具有光学活性。比旋是α-氨基酸的物理常数之一,它是鉴别各种氨基酸的一种根据。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紫外区有光吸收,这是紫外吸收法定量蛋白质的依据。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表征方面起重要作用。 氨基酸分析分离方法主要是基于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和极性大小。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柱层析、高效液相层析(HPLC)等。 习题 1.写出下列氨基酸的单字母和三字母的缩写符号: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氨、谷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见表3-1] 表3-1 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三字单字母单字母三字母符母符名称名称符号符号号号L Leu Ala A (leucine) (alanine) 亮氨酸丙氨酸K Arg Lys R (lysine) 精氨酸(arginine) 赖氨酸M N Asn Met )(methionine) 蛋氨酸(asparagines) 甲硫氨酸(天冬酰氨F D Asp Phe (phenylalanine) 苯丙氨酸(aspartic acid) 天冬氨酸 B Asx Asp Asn或和/P C Pro Cys (praline) 脯氨酸半胱氨酸(cysteine) S Q Gln Ser (serine) 丝氨酸(glutamine) 谷氨酰氨T E Glu Thr (threonine) 谷氨酸(glutamic acid) 苏氨酸Z Gls Glu /和Gln或W G Gly Trp (tryptophan) (glycine)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

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求0.010kgNaOH、0。100kg(Ca2+)、0.10kg(Na2CO3)得物质得量。解:(1)m(NaOH)= 0.010kg M(NaOH)= 40g·mol—1 n(NaOH) == 0.25 (mol) (2)m(Ca2+) = 0。100kg M(Ca2+) = 40g·mol-1 n(Ca2+)= = 5、0(mol) (3)m(Na2CO3) = 0。10kg M(Na2CO3)= 53g·mol-1 n(Na2CO3) == 1。89(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4位(2)0、02083位(3)0。003 1位 (4)23。40 4位(5)3000无数位(6)1.0×10—32位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0、263 + 2、3= 23、1 (2)3.20×23。45×8。912 = 667 (3)=5.93×10—3(4)4.6×10—2 4、(1) 以H2SO4为基本单元,M(H2SO4)=98g/mol; (2) 以HSO4-为基本单元,M(HSO4—)=97g/mol; (3) 以3H2SO4为基本单元,M(3H2SO4)=294g/mol。 5、答:甲得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二章溶液与胶体 1、在25o C时,质量分数为0、0947得稀硫酸溶液得密度为1.06g·L-1,在该温度下纯水得密度为0.997g·L-1。计算H2SO4得物质得量分数、物质得量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 解:设取稀硫酸溶液1L,则 n(H2SO4) = = 1.02 (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