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脊柱全面示意图

人体脊柱全面示意图
人体脊柱全面示意图

人体正常脊柱全面示意图

人体脊柱亦称脊梁骨,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脊柱下面观

脊柱背面观

脊柱侧面观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要点

脊柱区一、名词解释 1.肩胛旁三角(听诊三角) 2.枕下三角 3.腰上三角 4.腰下三角 5.项筋膜 6.寰枢关节 7.钩椎关节 8.硬膜外隙 9. 小脑延髓池 10.窦椎神经 11.脊柱区(Vertebral Region) 二、填空题 1.脊柱区可分为区、区、区和区。 2.胸腰筋膜后层覆盖于肌的后面,中层位于肌与肌之间,前层位于 肌的前面。 3.竖脊肌鞘由和构成;腰方肌鞘由和构成。 4.属于脊柱区肌肉第二层的是、、、、和后部。 5.听诊三角的内上界为,外侧界为,下界为;底为、 和,表面(顶)覆以和。 6.枕下三角的内上界为,外上界为,外下界为,底为和。 三角内有和经过。 7.腰上三角位于肌深面,第肋的下方。其内侧界为,上界为,外 下界为。浅面为覆盖,底为起始部的腱膜。底的前面自上而下有、和走行。 8.腰下三角由、和围成。底为,表面覆以和。右侧 腰下三角前方与和相对应。 9.椎管的前壁由、和构成,后壁由、和构成,侧壁 由和构成。 10.腰穿时,针头依次经、、、、、、和后到达终池。 11.小脑延髓池穿刺时,针头依次经、、、、、和后到达该池。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关于脊柱区深筋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项部的深筋膜分为浅、深两层,浅层位于斜方肌表面,深层位于该肌深面 B. 腰区的深筋膜又称胸腰筋膜 C. 胸腰筋膜的中层位于竖脊肌前面 D. 腰方肌鞘由胸腰筋膜的中层和前层构成

2. 脊柱区的肌肉分为四层,其中属于第二层的肌肉是 A. 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 B. 夹肌、半棘肌、枕下肌 C. 肩胛提肌、菱形肌 D. 竖脊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 E. 无上述情况 3. 关于听诊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浅面有皮肤和浅筋膜 B. 外侧界为肩胛骨的脊柱缘 C. 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 D. 下界为背阔肌的上缘 E. 该三角位于第8肋间隙水平 4. 有关枕下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三角内主要有椎动脉和枕小神经经过 B. 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 C. 外上界为头上斜肌 D. 外下界为头下斜肌 E. 位于夹肌和半棘肌的深面 5. 关于腰上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外下界为腹外斜肌后缘 B. 内侧界为竖棘肌的外侧缘 C. 位于背阔肌的深面 D. 上界为第12肋 E. 底的前面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走行 6. 关于腰下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三角的浅面只有皮肤和浅筋膜 B. 由髂嵴、背阔肌前下缘和腹外斜肌后缘构成 C. 为临床上腰疝的好发部位之一 D. 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可有明显压痛 E. 三角的底为腹横肌 7. 胸腰筋膜中层与后层之间包裹的肌肉是 A. 背阔肌

《影像解剖学》学习指南

《影像解剖学》学习指南 影像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分支,故应遵循人体解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但它亦有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影像解剖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因此必须在掌握坚实宽广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以及熟悉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影像解剖学。 2.整体与断层相结合,培养断层解剖思维。人是统一的整体,每一个断层均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断层,从断层出发重塑整体,即建立“从整体到断层,再由断层回到‘整体’”的断层解剖思维,切忌从断层到断层的错误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学生:①在学习某一断层之前,首先应了解其在整体中的位置,还应了解断层标本的制作法和B超、CT、MRI的扫描方式;②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或几个断层的所有结构上,而要一个器官或一个结构地逐一连续追踪学习,以求掌握其全貌及连属关系。 3.标本与影像相结合完成从尸体向活体时过渡。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不能从实物至实物(缺乏实用性),更不能从影像到影像(缺乏形态基础),而要从实物到影像(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因此要求学生重视实验课,在掌握断层标本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地阅读B超、CT和MRI图像。 4.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断层解剖学的目的是为了学好医学影像学等临床医学课程。因此,要学会利用断层解剖学的具体知识去解决临床影像学的实际问题。如学习肺段与肝段的断面划分时,应联系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学习腹膜腔和筋膜间隙时必须联系积液的定位、扩散和介入治疗;学习淋巴结时必须结合癌的转移途径等。 X线解剖学X-ray anatomy是影像解剖学Imaging anatomy(主要包括X线解剖学、CT 解剖学、MRI解剖学和超声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之一。X线解剖学是用X线照片和X线透视的方法来显示和研究正常人体解剖结构的科学。X线解剖学是随着X线诊断的广泛应用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学习X线诊断学必需的基础课。虽然X线解剖学与人体解剖学同样是探讨人体结构的学科,但X线解剖学是以观察平面的影像来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其实际是将三维的人体结构以二维的X线图像显示,因而存在重叠和假像等特点。另外,CT解剖学、MRI 解剖学和超声解剖学等也是以观察平面的影像来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但它们均属断层解剖学Sectional anatomy范畴,其成像机理各异且各有特点。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 1、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8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 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4、颈、胸、腰椎的主要区别。 答:颈椎均具有横突孔。胸椎在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小的关节面,即 肋凹。腰椎无上述特点。 第二部分内脏学 名词解释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肛瓣附着缘共同围成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3、肝蒂:肝门内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淋巴管和 神经出入,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中央,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 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5、肺根:肺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

人体骨骼解剖图(20200718095600)

人体骨骼解剖图 正确认识我们的骨骼结构,在运动中避免伤害,对骨伤病人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骨骼中所包含的组织: 1. 结缔组织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血管、血液。 下颌骨 下颌骨 锁骨 肩胛骨 肱骨一 妣软骨 一紙骨 \ /腕骨 L 卄指骨 胫骨一 人体骨骼解剖图 2. 神经组织 肋骨 尺骨 梅骨一

@骨骼的功用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红骨髓〉、储存脂质〈黄骨髓〉及矿物质。 @骨骼的种类: 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圆骨〈种子骨〉 1.长骨------- 肱骨、股骨〈长比宽=非常大〉 2.短骨------- 腕骨〈长比宽=非常小,近似立方形〉 3.扁平骨----肩胛骨〈板状〉 4.不规则骨----脊柱骨 5.圆骨〈种子骨〉----膑骨〈通常很小,位于关节内层〉 骨骼的大体解剖: 中轴骨骼、四肢骨骼 中轴骨骼--头骨---颅顶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颜面骨----上颚骨、下颚骨、颧骨、鼻骨、腭骨、 涙骨、犁骨、下鼻甲。 ---舌骨(1) ---听小骨(6) --脊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胸骨 --肋骨 各部重点:1. 枕骨(1) 由项平面的鳞部不成对部份: 成对的外侧质块和不成对的基底部组成。 (2) 枕骨大孔为颅腔和脊椎管之交通所在。 (3) 舌下神经管。

2. 颞骨外侧只看到鳞状部。颧骨的颞突+颞骨的颧突=形成下颔枝部的关节(颞颚关 节)及颧骨弓 3.蝶骨大翼小翼之间是一三角形裂缝称眶上裂,有动眼神经(3) 、滑车神经(4) 、外 展神经(6) 及三叉神经的眼支( 第一支) 通过。大翼上有三孔,由上而下分别为:圆 孔(三叉第二支通过) 、卵圆孔( 三叉第三支通过)、棘孔。 4.筛骨(1) 可区分为外侧质块、垂直板及筛板。 (2) 由筛板向上的一三角形突起称为鸡冠,为脑膜附著点。 5.上颚骨上颚骨及蝶骨间有一裂缝称眶下裂 6.下颚骨(1) 髁状突和颞骨的下颚窝及关节结节形成关节,称为颞颚关节 ( 可动) 。 (2) 下颚舌骨线为下颚舌骨肌起始。 (3) 头骨中唯一可动。 7.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1.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器官和尸体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 2.断层: 是根据研究目的的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或图像。 3.断面: 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 4.横断面: 又称水平面,是指平行于水平面的断面,断层标本和CT、MRI等图像观察其下表面。 5.矢状断面: 是按人体的矢状轴沿上下方向移动切割所制成的左右侧断面。通过人体正中线的断面为正中矢状面。断层标本和MRI等图像观察其左侧面,但超声一般观察其右侧面。 6.眶耳线(眦耳线): 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7.Reid基线(下眶耳线): 眼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冠状面标本的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8.上眶耳线:

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重点的连线,以此为基线的断面与颅底平面相一致,临床影像按此基线扫描,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少颅骨伪影。 9.胼胝体: 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 10.穹窿: 是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穹窿脚、体柱三个部分。 11.内囊: 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的宽阔致密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三个部分。 12,外囊: 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13.最外囊: 评传和外侧的波纹状的突起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14.新纹状体: 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 15.旧纹状体: 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 16.纹状体: 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集群运动。 17.基底核: 位于大脑半球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习题附答案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 一、头部 1、侧脑室三角区是由侧脑室___、___和后脚汇合而成。 2、位于大脑镰上、下缘内的静脉管道为___、___。 3、胼胝体可分为、__、__、__和__、。 4、脑由前向后做连续切片,首先切到的基底核部分为___;脑 室部分为___。 5、眶耳线为___与___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 线。 选择 1、鞍上池不包含以下哪项( ) A、视交叉 B、视束 C、垂体柄 D、颈内动脉 E、大脑大静脉 2、最常见的颅内生理性钙化是() A、侧脑室脉络丛钙化 B、基底节钙化 C、松果体钙化 D、大脑镰钙化 E、小脑幕钙化 3、水平位由岛叶皮质深入至内囊依次经过结构为() A、苍白球、最外囊、外囊、壳 B、最外囊、壳、屏状核、苍白球 C、最外囊、屏状核、外囊、壳、苍白球 D、壳、苍白球、屏状核、外囊 E、屏状核、苍白球、壳、苍白球 4、侧脑室前脚() A、前壁、顶壁为胼胝体纤维 B、伸入顶叶和额叶内

C、内侧壁为透明隔,下壁为尾状核 D、两侧侧脑室前脚的形状、大小、位置完全一样。 E、顶壁、前壁为尾状核头、体的腹侧部。 5、在脑部横断面可见一“高脚杯”形结构,其“杯”内容物为() A、第四脑室 B、小脑蚓 C、四叠体池 D、脑桥 E、小脑半球 二、颈、胸部 填空 1、甲状腺侧叶位于第_____气管软骨环的前外侧面,峡部位于第_____气管软骨环的前方。 2、上纵隔由前往后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食管层五层。 3、纵隔区从气管的前方至气管和食管的左侧,依次有____、_____、和_____。 4、肺根内诸结构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_____、 _____、_____和下肺静脉。 5、胸膜分为_____、和_____,两者在_____处相互移行形成密闭的_____。 选择 1、下列那项不是位于后纵隔() A、食管 B、隔神经 C、胸主动脉 D、胸导管 E、奇静脉 2、关于主动脉肺动脉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放射学概念 B、左外侧界为纵隔胸膜,内侧界为气管,前、

人体骨骼结构图

人体骨骼结构图 尺骨 槎骨— 股骨 顶 T ■颌 骨 颈椎 附骨 貶 骨 一趾 骨 锁骨 肩胛骨 胧 骨 助软骨一 屋骨 人体骨骼结构图1

人体骨骼结构图2 人体骨骼结构图3—肩骨合成图 Mt 廿 1 r j.?rt 于* 」 i r Hh .7 fe 事E 7纟 rr J* -----J H Ttj B 什的内弧 I 「I 创 KJ.WW 野 rvrzkiitt ■i 肉

I 人体骨骼结构图4—肩骨分解图 人体骨骼结构图5-寰椎 粗姜”小H 的杯狀墮域川,从 闻常渤呻忡卜卜运副 .M. ■沟絡介AM x 1H1■的廉 咄股 Aittt JC1M 皿电 测山於聊战 雌件的頂准 I 軒仲的U 脛事 41 it tfWAW Iff it 肩骨:分解图 y* * P 栏祥芈*! l 内雷itaH rm H-fr 馆 曳起 邙恤人 此呛 框扎斗、 ------------------------- 囊椎 * 抠足人休ff 蛀鼠 农 AS.因此也你为弟一魏椎. SMtflOIlK 我们就可以点久匚 in.人体用供的加部就人到耘

L出利呑潇忖 人体骨骼结构图6-颈椎 ------------------- 胸椎 ----------------------- rh 颔聯七背淞以F箭ff*i韜分,杲山1』块 ? JW肚构虜的* Kffi I 我面部分被 枷作英*小ifii-胸推的关*面述勺人体肋常瞻展姑动关* ?这曲黄V协Ml肋件* Bf?时上下运型. ftH电 X时ifti羽 奇帯,湖卄 人体骨骼结构图7-胸椎

人体骨骼结构图8-尾椎

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 206 块,每块骨 头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形态和功能是 相互制约的,功能不同,形态也就各异。 通常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四种形态: <1> 长骨 形体较长而坚硬,分布于人体四肢,在 运动中起杠杆作用。长骨多呈管状,内含 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胫骨、肱骨、尺 骨、挠骨、指骨等。 <2> 短骨 形似立方体,富于而压性,往往集群地连在一起,多位于承受压力而运动的复杂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脚腕的跗骨等。 <3> 扁骨 多呈板状,富于弹性与坚固性,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如颅骨部位的顶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 <4> 不规则骨 形态很不规则,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的骨骼。如髋骨、椎骨、颞骨等。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人体骨骼依据结构、功能、位置又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 <1> 颅骨 共 29 块,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都借助于骨缝或软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依据功能和位置,又可细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①脑颅:共 14 块,位于颅骨后上方,构成颅腔,起容纳和保护脑子的作用。 额骨 1 —位于颅的上前方,由额部和眼眶上部构成。 顶骨 2 —位于颅顶中部线两侧、额骨和枕骨之间。 枕骨 1 —位于颅骨的后下部,形成颅后和颅底的一部分。 蝶骨 1 —位于颅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 颞骨 2 —位于颅骨两侧、参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 筛骨 1 —位于额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间。 听小骨 6 —位于左右耳室之内,可分为锤骨、砧骨、镫骨。 ②面颅:共 15 块,位于颅骨的前下方,构成口腔,并与脑颅共同构成鼻腔和眼眶,以维持面部形态。 上颌骨 2 —位于面颅中央,上方与额骨、颧骨等围成眼眶,与鼻骨围成鼻腔。 鼻骨 2 —位于两眼眶之间,构成鼻梁上部。

局部解剖学笔记08 脊柱区

第8章脊柱区 8.1 概述 表面解剖: 肩胛冈内侧缘连线——T3棘突肩胛骨下缘连线——T7棘突 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L4棘突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S2棘突 8.2 层次结构 一、浅层 (一)皮肤、浅筋膜 皮肤:厚而致密,毛囊和皮脂腺丰富 浅筋膜:有来自脊神经后支的皮神经和浅层血管 (二)浅血管、皮神经 项区:枕动脉、颈浅动脉、肩胛背动脉 胸背区:肋间后动脉、肩胛背动脉、胸背动脉腰区:腰动脉 骶尾区: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项区:枕大神经、第三枕神经 胸背区:胸神经后支 腰区:臀上皮神经L1?L3后支 骶尾区:臀中皮神经(S1?S3后支) 二、深筋膜 项筋膜:斜方肌深面,包裹夹肌和半棘肌;上附于上项线,下移行为胸腰筋膜后层。 胸腰筋膜上方 前层:内、外侧弓状韧带 中层:腰肋韧带 后层:项筋膜 下方:髂嵴 (前、中)腰方肌鞘 (中、后)竖脊肌鞘 三、肌层 第1层:斜方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后部 第2层:夹肌和半棘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后锯肌、腹内斜肌后部第3层:竖脊肌、腹横肌后部 第4层:枕下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 1、枕下三角界限:枕下肌(头大后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底:寰椎后弓、寰枕后膜 浅面:夹肌和头半棘肌 内容:枕下神经第1颈神经后支、椎动脉 2、腰上三角界限:竖脊肌外侧缘、第12肋、腹内斜肌后缘 底:腹横肌起始部腱膜、(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3、听诊三角界限:斜方肌外下缘、肩胛骨脊柱缘、背阔肌上缘底: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第6肋间隙 意义:背部听诊呼吸音的最佳区

4、腰下三角界限:背阔肌下缘、腹外斜肌后缘、髂嵴底:腹内斜肌 意义:盲肠后位深部阑尾炎时,此区明显压痛 四、深部血管和神经 1、动脉 (1)枕动脉:颈外动脉分支,在枕大神经的外侧 (2)肩胛背动脉和颈浅动脉: 有时共干起自甲状颈干,称颈横动脉。穿过膈神经、前斜角肌、臂丛(3)椎动脉:分为4段。起始→C6横突孔→C2横突孔→寰枕后膜→颅内 2、神经脊神经后支:脊柱区大部分肌肉和皮肤,明显的节段性分布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胸背神经:背阔肌 肩胛背神经:肩胛提肌、菱形肌 腰神经后支的结构:(损伤易引起腰腿痛) (1)骨纤维孔界限:横突间韧带内侧缘、下位椎骨横突上缘、上关节突外侧缘(2)骨纤维管界限:乳突、副突、乳突副突间沟、上关节突副突韧带 五、椎管及其内容物 (一)椎管(vertebral canal) 由24块游离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构成,上接枕骨大孔,下达骶管裂孔 1、椎管壁的构成前壁3: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纵韧带两侧壁2:椎弓根、椎间孔 后壁3:椎弓板、关节突关节、黄韧带 2、椎管腔的形态:(颈)圆→三角(胸)圆(腰)三角→三叶椎管侧隐窝 (二)脊髓被膜及其腔隙 1、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 上方紧附于枕骨大孔边缘,向下平S2高度形成盲端,借终丝(软脊膜)附于尾骨。(2)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 mater) 向下平S2高度形成盲端;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无血管 (3)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 紧贴脊髓表面并伸入脊髓沟裂内;在脊髓两侧增厚并向外突出,形成齿状韧带 2、脊髓被膜的腔隙 (1)硬膜外隙 上端起自枕骨大孔(不通颅内),下端终于骶管裂孔;负压;硬膜外麻醉 椎静脉丛(椎外静脉丛、椎内静脉丛):通颅内,无瓣膜,利于感染的扩散 (2)硬膜下隙 误将麻醉药注入此隙,可引起广泛阻滞 (3)蛛网膜下隙 正压;L1-S2之间扩大形成终池,内有马尾和终丝

局部解剖学练习题脊柱区

脊柱区 一、名词解释 1.听诊三角 2.枕下三角 3.腰上三角 4.腰下三角 5.硬膜外隙 二、选择题 1.枕大神经 A .第 1 颈神经后支的皮支 B .第 2 颈神经后支的皮支 C .第 3 颈神经后支的皮支 D .第 4 颈神经后支的皮支 E .以上都不对 2.臀上皮神经 A .第l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B .第l ~ 2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C .第l ~ 3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D .第l ~ 4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E .第l ~ 5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3.臀中皮神经 A .第 1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 B .第1~ 2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 C .第1~ 3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 D .第1~ 4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 E .第1~ 5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 4.胸腰筋膜 A .浅层位于背阔肌的浅面 B .中层位于竖脊肌的浅面 C .深层位于竖脊肌的深面 D .浅层与中层形成竖脊肌鞘 E .中层与深层形成竖脊肌鞘 6.枕下神经 A .第l 颈神经的后支 B .第 2 颈神经的后支 C .第 3 颈神经的后支 D .第 4 颈神经的后支 E .以上都不对 7.听诊三角 A .外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 B .内上界为肩胛骨脊柱缘 C .下界为下后锯肌上缘 D .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该三角的范围会扩大 E .三角的底为斜方肌 8.枕下三角 A .内上界为头后小直肌 B .外上界为夹肌 C .外下界寰推后弓 D .三角的底为半棘肌

E .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9.腰上三角 A .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 B .外下界为腹外斜肌后缘 C .上界为第12 肋 D .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 E .三角的底为腹外斜肌10.腰下三角 A .内上界为下后锯肌下缘 B .外侧界为腹内斜肌后缘 C .下界为髂嵴 D .顶为背阔肌 E .底为腹横肌11.椎动脉 A .起自腋动脉第l 段 B .穿第7~l 颈椎横突孔 C .经枕下三角入颅 D .按其行程可分为颅内段和颅外段 E .椎动脉周围只有静脉丛,而不汇合成椎静脉12.脊神经后支 A .第l ~ 3 颈神经后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 B .第l ~ 3 颈神经后支参与构成枕下神经 C .第l ~ 3 腰神经后支参与构成臀上皮神经 D .第l ~ 3 腰神经后支参与构成臀中皮神经 E .第l ~ 3 骶神经后支参与构成臀下皮神经13.椎管壁的构成 A .前壁为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 B .后壁为椎弓根 C .两侧壁为椎弓板 D .骶管为骨纤维性管道 E .以上都不对14.脊髓被膜和脊膜腔隙 A .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 B .各层膜间及硬脊膜与椎管骨膜间均存在腔隙 C .脊膜腔隙由外向内依次有硬膜外隙、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 D .椎内静脉丛位于硬膜外隙 E .以上都对16.硬膜外麻醉进行穿刺时,由外入内可经 A .皮肤、浅筋膜、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达硬膜外隙 B .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达硬膜外隙 C .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达硬膜外隙 D .皮肤、浅筋膜、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达硬膜外隙 E .以上都不对17.脊髓被膜和脊膜腔隙 A .硬膜外隙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 B .硬膜下隙位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 C .蛛网膜下隙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 D .硬膜外隙与颅内不相通 E .以上都对18.椎静脉丛 A .椎内静脉丛位于硬膜下隙 B .椎外静脉丛位于硬膜外隙 C .椎内、外静脉丛互不相通 D .椎外静脉丛不与颅内静脉相交通 E .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系和颅内、外静脉的重要通道21.有关胸腰筋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浅层位于竖脊肌的表面 B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 C .深层位于腰方肌的前面

人体影像解剖学

第一章绪论 一、局部解剖学与断面解剖学的概念 二、人体结构概况 (一)皮肤 皮肤可分为表皮和真皮。真皮与其深侧的皮下组织借纤维细束相连,这些纤维细束称为皮肤支持带。身本各部皮肤厚薄不一,一般肢体屈侧皮肤较薄,伸侧较厚,但手足部位相反。 (二)浅筋膜(皮下筋膜或皮下组织) 浅筋膜属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脂肪。背部、手掌、和足底的皮肤移动度小,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浅筋膜致密,将皮肤紧连于深部结构。 (三)深筋膜(固有筋膜) 深筋膜是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包被浅层肌者为深筋膜浅层,包被深层肌者为深筋膜深层。在腕、踝部,深筋膜浅层增厚形成支持带约束肌腱。 在有些部位,深筋膜与深筋膜或深筋膜与某些器官(肌、骨、脏器等)之间充以较多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筋膜间隙。其内常有血管、神经和深淋巴结。 (四)肌 绝大多数骨骼肌两端借肌腱附着于骨。肌肉的主要动脉常与支配该肌的神经伴行。 (五)血管 浅静脉一般不与动脉伴行,经行中与深静脉有许多交通支,最后穿深筋膜注入深静脉。 (六)淋巴管和淋巴结 淋巴结也可分为浅、深两种,浅淋巴结沿浅静脉干排列,深淋巴结多位于深部血管周围。 (七)神经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局部解剖操作方法 (二)断面解剖的研究方法 (三)常用术语 1.断层或断面 断层: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沿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或扫描,切片所得结果称断层标本,扫描所得结果称断层图像,记住不一定是水平断。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亦称剖面或切面,故断层的含义比断面广。 2.横断面 亦称水平面,即与水平面平行的断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沿横断面所作的切片或扫描称横断标本或横断扫描。一般观测其下表面。 3.矢状面 通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沿矢状面所作的切片或扫描称矢状标本或矢状扫描。一般观测其左侧面,但超声观测其右表面。 4.冠状面 沿冠状面所作的切片或扫描,称冠状标本或冠状扫描。一般观测其前表面。 5.回声 当超声传经2种声阻抗不同相邻介质的界面时,如界面的线度大于波长,则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种反射和折射回来的超声称为回声。将接收到的回声,依其强弱用明暗不同的光点依次显示在屏幕上,就构成声像图。 回声分以下几种:①无回声②低回声(灰影)③较强回声(灰白影,如癌、肌瘤及血管瘤),强回声(白影,如肌质、结石、钙化)和极强回声(强光带,如含气的肺、胃肠等 6.CT值 CT值不是绝对值:规定水的ct值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密质的ct值为+1000Hu,而密度最低的空气的ct值为-1000Hu,其他在这之间。 7.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 空间分辨力是指鉴别结构大小的能力,我的理解是同一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同一器官)的密度相差不大,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六)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 眶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2 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3 岛盖:额叶,顶叶,颞叶掩盖岛叶的部分称为岛盖 2 基底核的位置: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内,有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4 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壳为新纹状体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宽厚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嘴,膝,干,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胼胝体纤维呈辐射状向前后及两侧分别形成额釬,枕gan,半卵圆中心的主要纤维联系左右侧大脑半球的额叶,枕叶,顶叶,颞叶 5 前连合:位于穹窿柱前方的终板内,呈“X”形,构成第三脑室前臂的一部分 6 穹窿: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脚,体柱三部分 内囊: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为。 7 辐射冠:投射纤维中大部分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此部分称为辐射冠 8 半卵圆中心:横断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线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组成 3 间脑分布: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外侧临内囊,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的侧壁,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 1 松果体位置:位于胼胝体压部的下方,以柄附着于第三脑室后部 临床意义:松果体偏离正中线是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信号 9 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 10 小脑延髓池:又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后下部的小脑与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侧部,向前连通第四脑室,向下连通脊髓蛛网膜下隙,内有小脑下后动脉经过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1.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器官和尸体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 2.断层:是根据研究目的的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或图像。 3.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 4.横断面:又称水平面,是指平行于水平面的断面,断层标本和CT、MRI等图像观察其下表面。5.矢状断面:是按人体的矢状轴沿上下方向移动切割所制成的左右侧断面。通过人体正中线的断面为正中矢状面。断层标本和MRI等图像观察其左侧面,但超声一般观察其右侧面。6.眶耳线(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7.Reid基线(下眶耳线):眼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冠状面标本的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8.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重点的连线,以此为基线的断面与颅底平面相一致,临床影像按此基线扫描,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少颅骨伪影。9.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10.穹窿:是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穹窿脚、体柱三个部分。11.内囊: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的宽阔致密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三个部分。12,外囊: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13.最外囊:评传和外侧的波纹状的突起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的髓质称

为最外囊。14.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15.旧纹状体: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16. 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集群运动。17.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18.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形状不规则,可分为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后角和下角四个部分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19.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为侧脑室三角区。20.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的腔隙,有顶、底前壁、后壁和左、右侧壁。21.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22.硬脑膜窦:为颅内静脉的一部分,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难于止血易形成颅内血肿。23.脑蛛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内充满脑脊液,此间隙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连通。24.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又称脑池。25.小脑延髓池:又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下部的小脑与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侧部,向前连同第四脑室,向下连通脊髓蛛网膜下隙,内有小脑后动脉经过。26.桥池:又称脑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面与枕骨之间,扁且宽阔,向上连通脚间池,向后连通小脑延髓池,内有基底动脉通过。27.脑桥小脑角池:又称桥池侧突,为桥池向外侧的延续。28.脚尖池:为桥池向上的延续,位于鞍背与中脑的脚间窝之间,两侧经环

(局部解剖学) 脊柱区思维导图大纲

脊柱区 ?脊柱区由脊柱及其背部和两侧的软组织组成,自上而下分为项区、胸背区、腰区和骶尾区 o软组织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肌层,肌间形成重要的三角有枕下三角、听诊三角、腰上三角和腰下三角 o各区浅层有许多皮神经分布和浅血管供给;深层有重要的动脉和枕动脉、肩胛背动脉、椎动脉和胸背动脉及伴行的静脉;神经主要来自31对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 神经和肩胛背神经 o脊柱的连结特别强调钩椎关节、椎间盘、黄韧带及椎间孔,椎管的毗邻及形态特点 o椎管内有脊髓及其表面的三层被膜、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根、脊髓的血管和脊神经膜支、椎静脉丛及结缔组织 ?概述 o脊柱区 o境界 ?上达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下至尾骨尖 ?两侧自上而下为斜方肌前缘、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线、髂嵴后份、髂后上棘和尾骨尖的连线 o分区 ?项区 ?胸背区 ?腰区 ?骶尾区 ?表面解剖 o肩胛骨 o棘突 o骶骨

o尾骨 o髂嵴 o第十二肋 o脊肋角 ?层次结构 o脊柱区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和脊柱、椎管及其内容物等结构 o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皮神经 ?项区 ?胸背区和腰区 ?骶尾区 ?浅血管 o深筋膜 ?项区和胸背区的深筋膜较薄弱,骶尾区的深筋膜与骶骨背面的骨膜相愈着。第12肋的深筋膜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被称为熊腰筋膜o肌层 ?浅层肌 ?中层肌 ?深层肌 ?夹肌 ?竖脊肌 ?横突棘肌 ?枕下三角 ?听诊三角 ?腰上三角

?腰下三角 o深部血管和神经 ?动脉 ?项区主要由枕动脉、肩胛背动脉和椎动脉等供血;胸背区主要由肋间后动脉、胸背动脉和肩胛背动脉等供血;腰区由腰动脉和肋下动脉等 供血;骶尾区由臀上、下动脉等供血。 ?枕动脉 ?肩胛背动脉 ?椎动脉 ?胸背动脉 ?静脉 ?脊柱区深部静脉与动脉伴行。 ?项区静脉汇入椎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胸背区静脉经肋间后静脉汇入奇静脉,部分汇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腰区静脉经腰静脉 汇入下腔静脉;骶尾区静脉经臀区静脉汇入髂内静脉。 ?神经 ?脊柱区神经主要来自31对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神经和肩胛背神经。 ?脊神经后支 ?副神经 ?胸背神经 ?肩胛背神经 o脊柱 ?椎骨及其连结 ?钩椎关节 ?椎间盘 ?黄韧带 ?椎间孔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分支之一,是以断层影像为导向,以人体断层结构为学习研究内容,分解剖析断层中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岛叶位于外侧沟的深面,以岛环状沟与额叶、顶叶、颞叶相分界,此三叶掩盖岛叶的部分称为岛盖。岛盖分为额盖、顶盖和颞盖。 扣带回向后延伸,位于距状沟前部前方的缩窄部分称为扣带回峡。 嗅三角由内侧嗅纹、外侧嗅纹和嗅结节围成,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 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旧纹状体:豆状核的内侧部,即苍白球。 新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壳称为新纹状体。 屏状核位于豆状核的外侧,其内侧面平坦,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 两侧穹窿经胼胝体的下方行向前并相互靠近,其中一部分纤维越至对侧,连接两侧穹窿,呈三角形的薄白质板称为穹窿连合。 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称为内囊。 透明隔腔: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又叫第五脑室。 背侧丘脑:呈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其外侧面被大脑半球所覆盖,且与内囊相邻;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侧壁,上(背侧)、后面各有一部分暴露于侧脑室底。 在枕的下外侧有隆起的内、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的皮质下中枢,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 内囊后支后部两个重要的传导束:视辐射投射到距状沟上下皮质,听辐射投射到颞横回。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以及连通脑室的室间孔和中脑水管,部分人还可见到发育变异的第五脑室和第六脑室。 侧脑室:侧脑室前角为室间孔以前的部分,深入额叶;侧脑室中央部位于室间孔与胼胝体压部之间;侧脑室后角伸入枕叶;侧脑室下角最大,进入颞叶。 侧脑室后角内侧壁上有两个纵行隆起,背侧者称为后角球,由胼胝体枕(后)钳形成;腹侧者较大称为禽距,由距状沟前部的皮质陷入而形成的隆起。 侧脑室下角的底壁上有两个隆起,内侧部的隆起称为海马,由海马沟底的皮质陷入脑室而形成。 侧脑室下角外侧部的隆起称为侧副隆起,由侧副沟深陷入侧脑室下角形成,其后端呈三角形膨大,称为侧副三角。 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为侧脑室三角区。 终板:前连合和视交叉之间的薄层灰质。 穹窿室:又称第六脑室,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干呈水平位的腔隙。 大脑镰:呈正中矢状位,前窄后宽,似镰刀状,分隔左、右侧大脑半球。大脑镰的上、下缘分别有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 小脑幕:呈帐篷状架于颅后窝上方,分隔端脑与小脑。小脑幕的后部附着于横窦,前外侧附着于颞骨岩部上缘,前端连于前床突和后床突;前内侧缘游离,呈U形称为小脑幕切迹。硬脑膜窦:硬脑膜窦为颅内静脉的一部分,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难于止血,主要由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窦汇、枕窦、海绵窦及其他颅底诸窦组成。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向后注入窦汇。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下缘,向后至小脑幕前缘与大脑大静脉汇合形成直窦。

人体全息经络图

人体全息经络图 左手为气脉: 2、食指尖节指肚为甲人(胆经) 1、中指指肚为乙日(肝经)、 3、中食指肌(手横纹右上端,食指与中指之间(未到中指掌肌区域)为丙月-通达肺经。 4、无名指中节指肚为丁时(大肠经) 5、小指尖节指肚为戌刻(脾经) 6、无名指尖节指肚为己分(胃经) 7、无指肌(手横纹上端,四指下掌部肌肉)为庚秒-通达心经。 8、食指中节指肚为辛行(小肠经) 9、鱼肌(立掌中线左侧,位于大拇指根部肌肌区域)为壬气--通达膀胱 10、掌肌(立掌中线右侧,位于掌边肌肌区域)癸血--通达肾经 11、小指肌(手横纹右上端,四指与小指之间肌肌区域)通达为地支--通达心包经。 12、中指中节指肚为正果---通达(三焦经) 13、拇指尖节指肚为童子--通达(阴经)、 右手为血脉: 1、中指尖节指肚为子鼠穴(胆经) 2、食指尖节指肚为丑牛(肝经)、 3、中食指肌(手横纹右上端,食指与中指之间(未达中指掌肌区域)为寅虎穴-通达肺经。 4、无名指中节指肚为卯兔穴(大肠经) 5、小指尖节指肚为辰龙穴(脾经) 6、无名指尖节指肚为巳蛇穴(胃经) 7、无指肌(手横纹上端,四指下掌部肌肉)为午马穴-通达心经。 8、食指中节指肚为未羊穴(小肠经) 9、鱼肌(立掌中线左侧,位于大拇指根部肌肌区域)为申猴穴--通达膀胱 10、掌肌(立掌中线右侧,位于掌边肌肌区域)酉鸡穴--通达肾经

11、小指肌(手横纹右上端,四指与小指之间肌肌区域)通达为戌狗穴--心包经。 12、中指中节指肚为亥猪穴---(三焦经) 13、拇指尖节指肚为童子穴--(阴经)、 人体侧面有一条轮廓经,这条经脉是人体中的一条隐形经脉,触之显之,不触即隐之,所以一直未被世人发现。 人体一共有十五条经脉。分别是: 1:手太阴肺经2:手阳明大肠经3:足阳明胃经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6:手太阳小肠经7:足太阳膀胱经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10:手少阳三焦经11:足少阳胆经12:足厥阴肝经 另外还有轮廓经(奇经)与内外经八脉。 八脉分别为内经八脉与外经八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内经八脉为:头骨经---心脑胸骨经--肺椎骨经---肝盆骨经----胆 左臂经----胃左右臂---脾左腿经--- 膀胱左右腿----肾 新人体全息经络学注解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名词解释 1、鞍上池 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或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由于体位和扫描基线不同,在CT图像上可星六角形五角形或四角形等。 2、半卵圆中心 为横断层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因横断层上呈半卵圆形而得名。 3、大脑大静脉池 位于第三脑室的后方,向上至胼胝体压部内有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等。 4、大脑外侧窝池 又称大脑侧裂池,为额叶、顶叶、颞叶与岛叶之间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隐,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深静脉通过。 5、岛盖 岛环状沟与额叶、顶叶、颞叶相分界,此三叶掩盖为岛盖,岛盖分为额盖顶盖和颞盖。6、辐射冠 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其中大部分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此部分纤维称为辐射冠。 7、海绵窦 位于蝶鞍两侧,为两侧硬脑膜之间的不规则腔隙,内有结缔组织小隔将窦分为多个互相交通的小腔形似海绵而得名。 8、环池 包括环池本部和环池翼部。环池本部围绕中脑的大脑脚两侧,连于四叠体池与脚回池之间;环池翼部向外侧伸向背侧丘脑枕的后方又称丘脑后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等通过。 9、黄韧带 由弹性纤维构成,上起自上位椎骨椎弓板的下前面下此下位椎骨椎弓板的后面和上缘呈节段性。 10、会厌前间隙 位于会厌前方与甲状舌骨膜之间,呈楔形,由脂肪组织充填,便于会厌运动。 11、肌腱袖 又称为肩袖,由止于肱大、小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彼此连成腱板,包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关节囊相愈着形成,对肩关节起稳固作用。 12、猫头鹰眼样征 部分人的腰椎间椎间盘在中线两侧对称性向椎体的上下、下表面突出,致使经腰椎椎体的上或下断层时可见在椎体后部出现2块圆形的椎间盘,CT检查时出现终板对称性低密度区,Ramirez称此现象为猫头鹰眼样征(ow's eyes apperance)。 13、脑桥小脑角池 又称桥池侧突,为桥池向外侧的延续。其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份和延髓上外侧部,内有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小脑下前动脉和迷路动脉通过,蜗神经瘤时可出现块状阴影。 14、脑蛛网膜下隙 位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内充满脑脊液,此间隙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连通。 15、奇静脉食管隐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