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氟沙星系列药物有关物质控制探讨

氧氟沙星系列药物有关物质控制探讨
氧氟沙星系列药物有关物质控制探讨

氧氟沙星系列药物有关物质控制探讨

张立雯成海平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家标准中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系列药物的有关物质控制方法,分析了该类药物注册申报中有关物质控制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研发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有关物质

一、概况

氧氟沙星(Ofloxacin)为合成的第三代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氧氟沙星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研发,于1985年在日本、德国上市,制剂为口服片剂、注射剂等。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氧氟沙星制剂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缓释制剂、小针、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等。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于1993年在日本上市销售左氧氟沙星原料及片剂,并现已在英国、美国等多国上市。目前国内上市的左氧氟沙星制剂主要有片剂、小针、葡萄糖注射液和滴眼剂等。另外,国内已批准上市的左氧氟沙星还有其盐酸盐、乳酸盐和甲磺酸盐,三种加酸根的左氧氟沙星均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制剂等多种剂型上市。

二、国家标准中有关物质控制方法比较

氧氟沙星系列药物的有关物质测定国家标准大多采用HPLC法,列表比较见表1。

表1 氧氟沙星系列药物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与限度的比较

这些方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均采用ODS柱,色谱条件与含量测定色谱条件相同,按照主成分自身稀释对照法定量等。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值得关注,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这些国家标准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1、流动相

按照流动相的不同,作者将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分为六种,具体如下:

方法A: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取醋酸铵4.0g和高氯酸钠7.0g,加水1300ml 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至 2.2)-乙腈(85∶15)为流动相,在294nm下检测;

方法B:略;

方法C:略;

方法D:己烷磺酸钠[取己烷磺酸钠0.98g,加磷酸盐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加0.05mol/L磷酸约500ml,使pH为2.4)]-甲醇(3∶1)为流动相,在293nm下检测;

方法E:磷酸缓冲溶液(溶解27.2磷酸二氢钾在1000ml水中,用磷酸调节pH

至2.4)-乙腈(90∶10)为流动相,在294nm下检测;

方法F:己烷磺酸钠[取己烷磺酸钠0.98g,加磷酸盐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加0.05mol/L磷酸约500ml,使pH为2.4)]-甲醇(65∶35)为流动相,在230nm下检测。

六种流动相的共同特点是:组成均是酸性缓冲溶液加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方法A、B、E未加表面活性剂,方法C、D加有表面活性剂己烷磺酸钠。除方法F 在230nm下检测外,其他方法均在294或293nm下检测。

2、主要杂质

英国药典收载了氧氟沙星杂质A、B、C、D、E、F共6个已知杂质,依次分别为去哌嗪环、去羧基、去氟、氟取代位置不同、去甲基以及氮氧化的化合物物。英国药典氧氟沙星原料药采用TLC法控制杂质A,采用HPLC法控制其他已知和未知杂质。美国药典重点关注了杂质desfluoroofloxacin,日本药局方重点关注了ofloxacin demethyl substance,均与英国药典的杂质E相同,是氧氟沙星的去甲基化合物,该化合物为氧氟沙星的主要降解产物,光照下极易产生。美国药典给出了desfluoroofloxacin的相应因子为1.13。中国药典没有明确已知杂质,但有关物质检查时采用以下光照降解法进行特殊系统适用性试验,光照试验中产生的杂质即为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的主要杂质。

美国药典中desfluoroofloxacin按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稀释对照法定量,美国药典氧氟沙星其他杂质和其他国家标准中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所有杂质按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稀释对照法定量。有关物质限度的要求详见表1。

3、特殊系统适用性试验

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其盐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除通常的进样精密度、记录时间、理论塔板数等的要求外尚有一项较为特殊的系统适用性试验,其他标准方法采用I法,日本药局方采用II法,详述如下:特殊系统适用性试验I(光照降解法):取供试品溶液于无色试管中,用日光灯(2500lux或3500lux)或紫外灯(254nm)照射1小时或3小时或4小时,取此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相对保留时间约为主峰1.2处应能检测出色谱峰。

特殊系统适用性试验II(杂质对照品法):氧氟沙星和杂质E(ofloxacin impurity E CRS,英国药典)或氧氟沙星的去甲基物(ofloxacin demethyl substance)分离度不得低于2.0或2.5。

由于缺少杂质对照品,国内氧氟沙星系列药物的有关物质测定系统试验常常是采用光照降解法。也正是因为缺少杂质对照品,系统适用性试验才显得尤为重要,是考察系统分离能力的重要指标。

另外,左氧氟沙星及其盐的原料和制剂均需检查右旋异构体,方法基本相同,均是采用硫酸铜-L异亮氨酸溶液-甲醇或硫酸铜-D苯丙氨酸溶液-甲醇为手性流动相检测,限度要求不得过0.8%或1.0%。在此就不详加讨论。

三、注册申报中存在问题与探讨

1、不重视系统适用性试验

氧氟沙星系列药物的特殊系统适用性试验常常被忽视,其实却非常重要。若不做该项试验,就不能保证所采用的系统能将最难分离的相对保留时间1.2倍的色谱峰分离出来,就有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

审评中曾发现申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某厂家自测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较药检所检验结果高约5%(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与有关物质检查一致)。仔细审查其图谱,发现未按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已有国家标准用光照降解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且色谱峰明显拖尾。其测定结果偏高很可能是紧随主峰之后的杂质峰包裹进了主峰。

申请人往往会留意进样精密度、理论塔板数这样的常规系统适用性试验,却常常忽略了光照降解系统适用性试验,此种现象在申报资料中占很大比例。究其原因,是试验人员没有理解到此项系统适用性试验的目的和重要性,希望提醒申请人提高对系统适用性试验的重视程度。

2、没有杂质个数与含量的详细对比

申报资料中杂质对比研究通常的做法就是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验一下自制品和已上市对照药品,若都在标准规定范围内,就认为自制品与已上市药品质量相当。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对杂质对比的目的和比什么不甚明了的表现。杂质对比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的产品与已上市品杂质有哪些不同,另一方面要了解制剂过程中有没有新产生的杂质,若有新产生的杂质,应加以控制。所以比较就要落到列表对比杂质的个数与含量上,泛泛地比较杂质总量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

例如,申报盐酸左氧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星的注射剂采用方法D测定的较为多见。在该色谱条件下,相对保留时间为0.23、0.43、1.2左右的杂质峰较常见,其中相对保留时间为1.2的色谱峰是稳定试验中含量有所增加的主要杂质。

另外,统计杂质的个数时要注意“忽略限度”。英国药典氧氟沙星有关物质项下明确规定:Disregard any peak with an area less than 0.1 times the area of the principal peak in the chromatogram obtained with reference solution (a),即忽略

面积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1倍的色谱峰(0.02%)。中国药典没有这么详细的规定,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为增强方法的严谨性和数据的可比性,建议申请人在统计杂质个数时应明确忽略限度。

3、强力破坏试验降解程度不合适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学验证的重要项目就是通过强力破坏试验考察方法的专属性,但强力破坏试验破坏程度的掌握不尽合理。较容易出现的情况是破坏太轻微,酸、碱、氧化、光照破坏均几乎未产生可检测的杂质,这样就无法判断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分离能力是否符合要求,破坏试验失去意义。另一种极端是破坏过度,主峰降解了大半,产生大量重叠的杂质色谱峰,这样很难找到合适的色谱条件将所有的降解产物分离。个人认为,适度的破坏应是采用比贮藏中可能遇到的最强条件稍强烈的条件降解,产生比贮藏中可能产生的稍多杂质,若所选色谱条件能将这些杂质

都分离,就是专属性符合要求的。

以上问题是氧氟沙星系列药物审评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希望能为研发者提供帮助,共同努力提高我国仿制药的研发水平。

HPLC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含量

HPLC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含量 摘要:目的:对HPLC及UV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色谱柱为Agilent C18 (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pH=2.2)-乙腈(85:1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4nm;紫外分光光度法选择294nm波长测定含量.结果:HPLC法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在2.05ug·mL-1 ~51.15u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 =523247X-23331(r=0.9995),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0.36%,RSD 1.8%。结论:HPLC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均准确性、重复性高、精密度好,可考虑将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测定的替代方法使用。 关键词:高效液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盐酸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L-型光学活性异构体,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良反应率较低,而被广泛使用[1]。2015版药典推荐高效液相法来分析本品及其相关剂型,考虑到基层药物监测机构尚不能完全普及高效液相设备[2],本文对比分析高效液相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 1 材料 1.1 仪器与试药 岛津LC-20A (改为LC-2010CH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UV-2501(改为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清洗器;乙腈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改为霍尼韦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为色谱醇;磷酸、醋酸铵、高氯酸钠均为分析纯;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照品(美国西格玛公司,批号:16012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30455-20116);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高效液相法 2.1.1 色谱条件[2] 色谱柱选择Agilent C18 (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取醋酸铵4.0g和高氯酸钠7.0g,加水1300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2.2)-乙腈(85:15),检测波长:294 nm, 进样量10μl,1.0 mL/min流速,柱温为室温(25℃)。 2.1.2 溶液的制备 2.1.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20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研细后混合均匀,精密称取上述供试品50mg置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0.1mol/l盐酸溶解适量并定量稀释至刻度,经微孔滤膜(0.45um)过滤,取续滤液待用。 2.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照品10.23mg于100ml容量瓶中,用适量0.1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1.3 方法学考察 2.1. 3.1 精密度试验 在“2.1.1”项色谱条件下,对照品溶液过0.45um滤膜后重复进样6次,每次10ul,分别测定峰面积,并计算6组数据所得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为1.7%<2.0%,符合药典规定,提示,本组方法精密度良好。 2.1. 3.2 重复性试验 选择同批号盐酸左氧氟沙星片6份,精密称定后,根据供试品“2.1.2.1”项操作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2.1.1”项色谱条件,进样10ul,采集6份样品的色谱图,计算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 1.3% (小于2.0%),符合标准规定,提示本组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2.1. 3.3 稳定性试验

氧氟沙星眼膏治疗鼻病

氧氟沙星眼膏治疗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勉,刘景,高阳,黄卓燕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观察氧氟沙星眼膏治疗鼻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鼻病(包括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中隔溃疡(糜烂)、鼻中隔桥正术后、鼻骨骨折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患者用氧氟沙星呈眼膏滴鼻治疗,对照组患者用冰薄油滴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氧氟沙星眼膏滴鼻治疗鼻科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在鼻科运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氧氟沙星眼膏;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中隔溃疡 我们于2005年11月~2007年11月将氧氟沙星眼膏(沈阳兴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用于鼻科疾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资料240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其中门诊156例,住院84例,男158例,女82例,年龄8~72岁,平均年龄41.5岁。相关性疾病包括干燥性鼻炎75例、萎缩性鼻炎18例、鼻中隔溃疡(糜烂)75例、鼻中隔矫正术后45例,鼻骨骨折复位术后2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男83例,女44例;对照组120例,男75例,女3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予氧氟沙星眼膏滴鼻治疗。直接将眼膏行鼻腔滴药,每个鼻孔滴2~3滴,每日3~4次,7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疾病,不用其他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冰薄油(由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滴鼻治疗,用法及观察疗程及观察组相同。 1.3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1993,308)。治愈:临床鼻部相关症状消失,治疗后1个月内无复发。有效:临床鼻部相关症状减轻,治疗后1个月内症状及体征有轻度复发。无效:临床鼻部相关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治疗结果2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2。表2 2组患者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 讨论 本资料所选患者均以鼻黏膜病变为特点,其中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早期黏膜呈慢性炎症,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萎缩,以鼻黏膜、腺体、骨膜及鼻甲骨的萎缩、吸收及纤维化为其特点。其病理特点是,鼻黏膜上皮细胞纤毛消失,组织鳞状化,基底膜变厚,其内含有大量胶质;固有层内纤维组织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腺体及杯状细胞萎缩,分泌减少,黏膜表层可出现溃疡[1~2]。鼻中隔溃疡、糜烂主要是鼻中隔长期受特殊感染(结核、麻风等)、外伤和化学气体等刺激,致鼻黏膜腺体萎缩,黏液分泌减少、过稠,分泌物潴留而刺激鼻中隔黏膜,导致黏膜糜烂、溃疡甚至穿孔,加之鼻中隔最前端黏膜内血管汇聚成网,血管丰富且位置表浅,此处黏膜常发生上皮生化,并呈现小血管扩张和表皮脱落,因此易出血[3]。鼻中隔矫正术后及鼻骨骨折复位术后的患者都是由于手术或外伤等原因造成的以鼻腔黏膜应激性反应为特点的疾病,其鼻腔黏膜的基本病理是炎性变质、渗出。因此针对以上各种疾病的特点选择运用氧氟沙星眼膏滴鼻治疗,充分利用其抗炎、保湿、润滑、抗氧化、促修复的作用,临床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治疗作用是由其组成决定的,氧氟沙星眼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氧氟沙星及玻璃酸钠。氧氟沙星(ofloxacin)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性等特点。

左氧氟沙星片说明书

左氧氟沙星片说明书 【篇一: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说明书】 快易捷药品网 【药品名称】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英文或拉丁名】 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左氧氟沙星 【化学名】 (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7h-吡啶并[1,2,3-de]-[1,4] 苯并噁嗪-6-羧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性状】 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片。 【药理毒理】 本品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它的 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抑制细菌dna复制。本 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肺 炎克雷白菌、变形杆菌属、伤寒沙门菌属、志贺菌属、部分大肠杆 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部分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绿脓杆菌、淋球菌、衣原体等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吸收、分布、消除】 左氧氟沙星0.3g静注(n=8)和口服(n=12)后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平均值 给药 cmax auc(0~24) t(1/2) 肾清除率 静注 6.27 20.73 6.28 145.55 口服 4.04 22.62 6.48 162.80 [auc(0~48)] 左氧氟沙星在体内组织中分布广泛。主要以原型药由尿中排出,口 服给药后48小时内,尿中原型药排出量约占给药量的87%;72小 时内粪便中的排出药量少于给药量的4%;约5%的药物以无活性代 谢物的形式由尿中排出。

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左氧氟沙星清除率下降,消除半衰期延长,为避 免药物蓄积,应进行剂量调整。血液透析和连续腹膜透析(capd)不 影响左氧氟沙星从体内排除。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轻、中度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弥漫性细 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 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 生殖系统感染: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副睾炎、宫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合用甲硝唑); 皮肤软组织感染:传染性脓疱病、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 皮下脓肿、肛周脓肿等; 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 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 其他感染:乳腺炎、外伤、烧伤及手术后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必 要时合用甲硝唑)、胆囊炎、胆管炎、骨与关节感染以及五官科感 染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成人每次0.1~0.2g,每日两次。病情偏重者可增为每日三次。【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和皮疹、搔痒等。 亦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如血清转氨酶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增 加等。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5%之间。偶见血中尿素氮上升、倦怠、发热、心悸、味觉异常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迅速 消失。 【禁忌症】 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禁用。【注意事项】 1.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重度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史患者应慎用。

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

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 为落实卫生部提出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控制指标(见表1),根据近几年来我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使用情况调查结果,特制定《临床科室控制抗菌药使用指标》,并针对各项指标制定了奖惩措施,请各相关科室认真贯彻执行,具体如下: 表1: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指标 1.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指标 1.1卫生部要求:住院抗菌药使用率(注射与口服、不包括外用、抗结核药,下同)≤30%;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使用一线抗菌药送检≥30%、使用二线抗菌药送检≥50%;使用三线抗菌药送检≥80%。 1.2奖惩措施:住院抗菌药使用率每月药剂科统计报院感科,每超过1%,扣该医师50元,住院抗菌药使用率低于规定指标的1%,每个奖10元,奖惩按百分比类推。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数每月底检验科统计后报院感科,超额完成的部分每个奖10元,未完成定额任务的每个扣50元,使用抗菌药患者数不足但送检率达标不处罚。 1.3各住院科室分解指标,见表2。微生物检验样本包括细菌培养+药敏、衣原体培养及药敏、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沙门菌、志贺菌培养及鉴定、结核菌培养、痰找结核杆菌、结核菌涂片检查、霍乱弧菌培养、真菌涂片检查、淋球菌、阴道分泌物检查。原则上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必须采集微生物检 页脚内容1

验样本送检。采集时机必须在抗菌治疗前,对已用药而不能中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 表2 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指标 页脚内容2

*要求100%送检。 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 2.1卫生部要求:门诊抗菌药使用率(注射与口服、不包括外用、抗结核药)门急诊科≤40%,门诊普通科室≤20%。 2.2奖惩措施:门诊各科抗菌药使用率超过规定指标的每1%,扣该医师50元。门诊抗菌药使用率低于规定指标的1%,每个奖10元、奖惩按百分比类推。返聘医师一并奖惩。 2.3各科分解指标,见表3。 表3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 页脚内容3

左旋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比较

左旋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2-09-27T17:14:05.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黄碧娇衷学军 [导读] 比较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 黄碧娇衷学军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江西吉安 343000) 【摘要】目的:比较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50例尿路感染的患者分为两组: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25例,左旋氧氟沙星0.1-0.2g,bid,po;氧氟沙星治疗组25例0.1-0.2g,bid,po.疗程为5-14d。结果: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2%和84%,痊愈率分别为76%和60%,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左旋氧氟沙星对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显著高于氧氟沙星。结论:左旋氧氟沙星在治疗尿路感染中较氧氟沙星更为有效。 【关键词】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尿路感染 本文比较了新一代喹诺酮药左旋氧氟沙星(可乐必妥)和氧氟沙星(泰利必妥)对尿路感染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50例尿路感染患者,男性8例,女性42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在46岁。按第五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50例中膀胱炎26例;急性肾盂肾炎10例,期中非复杂性5例,复杂性(伴有尿路梗阻或畸形等)5例;慢性肾盂肾炎14例,期中非复杂性5例,复杂性9例。存在的复杂因素主要有肾结石并积液、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病例中这种除外有喹诺酮药物过敏史者,孕、乳妇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 2 治疗方法 患者按奇偶数随机分组,奇数组予左旋氧氟沙星商品名(为可乐必妥,日本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偶数组予氧氟沙星(商品名为泰利必妥,日本第一制药有限公司)。两药均用0.1g/片,bid,治疗膀胱炎用0.2g/d,疗程为5-7d;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0.4g/d,bid,疗程7-14d。 3 观察方法 记录用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做尿常规,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 4 疗效评价标准 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疗效判断标准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痊愈及显效属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5 统计方法 Ridit分析和卡方检验。 结果 1 疗效 左旋氧氟沙星对膀胱炎. 非复杂性和复杂性急性肾盂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均高于氧氟沙星,其中左旋氧氟沙星对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显著高于氧氟沙星。在2组患者中,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率为92%,痊愈率为76%;而氧氟沙星的有效率为84%,痊愈率为60%,两组间的有效率和痊愈。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比较 2 细菌学治疗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中,大肠杆菌18例,变性杆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聚团肠杆菌2。经治疗后23例的细菌被清除,细菌清除率为92%。而在氧氟沙星治疗组中,大肠杆菌19例,变形杆菌3例,金葡菌1例,粪链球菌2例。有21例细菌被清除,细菌清除率为84%。 3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在左旋氧氟沙星组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胃肠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氧氟沙星组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胃肠反应,1例出现轻度的头晕和头痛,不良反应率为8%。两组均完成了疗程。 讨论 氧氟沙星在治疗尿路感染中显示了较满意的效果。左旋氧氟沙星作为新一代光学活性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其对G+及G菌的抗药性较右旋异构体强8-12倍,较氧氟沙星亦强2倍。左旋氧氟沙星的杀菌作用机制是作用于分裂细胞,抑制RNA和蛋白质及作用于非分裂细胞,使之丧失存活能力,且该药的80%-86%以末代谢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原形由尿中排出。故在尿路感染中取得了较突出的治疗效果。 本实验中,左旋氧氟沙星在治疗尿路感染中有效率.痊愈率和细菌清除率上虽与氧氟沙星无显著差异,但在治疗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中,左旋氧氟沙星更胜一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间也是无显著差异。此外,左旋氧氟沙星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时,每日剂量可为氧氟沙星的半量,而在有严重感染时则可适当增加其剂量以加强疗效。 参考文献 [1] 潘健涛,叶任涛,李慧群。氟嗪酸治疗尿路感染4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6(3):116.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说明书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商品名称: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彼迪) 英文名称: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拼音全码:YanSuanZuoYangFuShaXingPian(BiDi)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左氧氟沙星。 【成份】 化学名:(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7-氧-7H-吡啶骈[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盐酸盐的水合物分子量:C18H20FN3O4·HCl·H2O 【性状】本品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功能主治】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3.胃肠道感染,由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亲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4.伤寒。5.骨和关节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7.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规格型号】 0.2g*12s

【用法用量】盐酸左氧氟沙星口服制剂和注射剂用于上述感染性疾病(详见适应症)的治疗,通用的用法用量如下所示,但必须结合疾病严重程度由临床医生最终决定。1.剂量和给药方法(1)肾功能正常患者中剂量盐酸左氧氟沙星口服制剂的常用剂量为250mg或750mg,每24小时口服一次,根据感染情况按照下表所示服用。【详情请见说明书】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 3.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反应较少见。 4.偶可发生:①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幻觉、震颤。②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③静脉炎。④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⑤关节疼痛。 5.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 【禁忌】对本品及氟喹诺酮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由于目前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者多见,应在给药前留取尿培养标本,参考细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2.本品大剂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ml以上。3.肾功能减退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4.应用本品时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或其他过敏症状需停药。5.肝功能减退时,如属重度(肝硬化腹水)可减少药物清除,血药浓度增高,肝、肾功

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5 例疗效分析

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5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方法:在补充液体、电解质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400 mg / 次,1 次/ 天口服,疗程5 ~7 天。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针0.4G / 次,1 次/ 天静滴,疗程5 ~7 天。结果:经χ2 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同。结论: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口服用药方便(本药也可适合用于旅行性腹泻),与左氧氟沙星针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相同。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尤其是在卫生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片;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分析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改变。因各型痢疾杆菌毒力不同,临床表现轻重各异。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我院自2005年5月~2006年5月应用左氧氟沙星片与左氧氟沙星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各45 例,两者均效果满意,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90 例,均为轻、中度患者。由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所确诊(细菌培养结果:福氏菌群51例,志贺氏菌群20 例,宋内氏菌群19 例)。随机分成2 组:治疗组45 例,男23 例,女22 例,年龄在20 ~62 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对照组45 例,男24 例,女21例,年龄在21 ~63 岁之间,平均年龄31岁。二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有可比性(P >0. 05),临床表现均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每天 3 ~10 次不等,伴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大部分患者有不洁饮食史。均三线培养(志贺菌、沙门菌、02 群霍乱弧菌)治疗同时均应用口服补液盐,所有病例均无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无肝、肾功能损害或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史,非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治疗方法:在补充液体、电解质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400 mg / 次,1 次/ 天口服,疗程5 ~7 天。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针0.4g/ 次,1 次/ 天静滴,疗程5 ~7 天[1]。治疗期间每日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如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次数、量及性状)和里急后重等。细菌学疗效按是否清除痢疾杆菌来评定。查大便常规1 次/ d、大便培养1次,大便常规正常后,培养粪便1 次/ d,连续2 次,5-7天疗程结束,停药。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5-10-26T16:21:07.4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作者:豆永强张喜民 [导读] 华亭县人民医院盐酸左氧氟沙星对呼吸系统感染治疗效果确切,可推广应用。 豆永强1 张喜民2(通讯作者) 华亭县人民医院 744100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对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呼吸系统感染64例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进行分组,即甲组与乙组各32例。甲组治疗药物选择头孢噻肟,乙组治疗药物选择盐酸左氧氟沙星。观察两组疗效,并分析比较。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症状消失时间较短(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对呼吸系统感染治疗效果确切,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系统感染;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 呼吸系统感染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支气管、气管、胸腔、肺部等为主要病变,病变较轻者多由胸痛、咳嗽、呼吸受影响等表现,较重者可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甚至诱发呼吸衰竭,导致死亡。临床治疗该病的方式主要以抗感染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等。现搜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呼吸系统感染64例患者,总结性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呼吸系统感染64例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进行分组,即甲组与乙组各32例。甲组中有男患者21例,女患者11例,年龄均是(55.28±4.45)岁,年龄范围是19-74岁,病程均是(3.5±1.1)d,病程范围是2-6d。乙组中有男患者20例,女患者12例,年龄均是(55.06±4.33)岁,年龄范围是18-74岁,病程均是(3.6±1.2)d,病程范围是2-5d。入组标准:全部患者均未有严重肾功能、肝功能损害,对喹诺酮药物无过敏,无妊娠哺乳期患者。甲组与乙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甲组治疗药物选择头孢噻肟,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国药准字H20043022,石药集团中诺药业,包装规格1.0g/支),每日1次,每次取2g,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共7-14d。 1.2.2 乙组治疗药物选择盐酸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7171,上海禾丰制药,包装规格5ml:0.3g/支),每日1次,每次取5ml,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共7-14d。 记录甲组与乙组症状消失时间,并对比。观察甲组与乙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效率。 1.3 疗效标准无效:治疗7-14d后,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受影响等症状较用药前无改善,细菌培养较用药前未清除,或再感染;好转:治疗7-14d,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受影响等症状较用药前基本改善,细菌培养较用药前部分清除;有效:治疗7-14d,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受影响等症状消失,细菌培养显示全部清除。以好转、有效作为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消失时间甲组症状消失时间是(7.9±1.5)d,乙组症状消失时间是( 3.2±1.4)d。与甲组相比,乙组症状消失时间较短(P<0.05),差异显著。 2.2 治疗效果与甲组相比,乙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差异显著。甲组与乙组治疗效果比较情况见表一。 3 讨论 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大气污染和吸烟等因素影响,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患者不断增多,引起临床重视。头孢噻肟属于头孢菌素,与头孢呋肟相比,抗菌谱较广,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奈瑟菌属、肺炎球菌等,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作用,常用于临床上治疗敏感菌感染疾病,如腹腔感染、术后感染、泌尿感染、呼吸道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1]。患者应用头孢噻肟后,症状得到缓解,但有一定不良反应,如呕吐、皮疹、全身不适、腹泻、头晕、发热等,肌注时有疼痛感。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阳性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抗菌作用较强,如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可对细菌DNA旋转酶活性进行抑制,对DNA合成与复制进行阻止,杀灭细菌,是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的常用药[2]。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组织渗透性,在气道上皮的分泌物及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药物浓度可达血清浓度,或高出血清浓度,半衰期较长,可达6-7h,PAE可达3-4h。左氧氟沙星有静脉、口服两种剂型,可给予患者序贯疗法,对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有较大意义,成本-效果比良好。在本研究中,乙组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组应用头孢噻肟,结果显示,乙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甲组,两组分别是(3.2±1.4)d、(7.9±1.5)d,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两组分别是93.75%、81.25%,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种疗效显著、有效的治疗药物。 综上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疗效佳,有效率高,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永平.大剂量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安全性研究[J].天津药学,2014,04:31-35. [2]张伟娜.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840.

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山西铝厂职工医院 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各科室: 根据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经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研究、报请院务会批准,现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控制标准公示如下: 1、耳鼻喉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使用强度为45DDD。 2、妇产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使用强度为30DDD。 3、骨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使用强度为45DDD。 4、外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使用强度为45DDD。 5、普外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使用强度为45DDD。 6、神经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7、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8、心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9、内分泌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10、老年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使用强度为25DDD。 11、小儿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使用强度为45DDD。 12、感染性疾病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使用强度为55DDD。 13、急诊科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使用强度为30DDD。 15、I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30%。 16、住院病人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

对超标科室每项指标每超1%分别扣除医生组当月奖金1%。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每超标1例,扣除科室奖金500元。微生物样本送检率每减少1%,扣除医生组当月奖金5%。对年底仍不能达标者,将追究科主任责任。望各科室遵照执行。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左氧氟沙星针说明书

左氧氟沙星针说明书 左氧氟沙星针说明书 篇一: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可乐必妥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 可乐必妥英文名: Levflxacin and Sdium Chlride Injectin 汉语拼音: Zuyangfushaxing Lvhuana Zhusheye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左氧氟沙星,其他成份为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PH调节剂,必要时添加)和注射用水。化学名称: (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 [1,2,3-de]-[1,4]-苯并口恶嗪-6-羧酸半水合物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8H20FN34·1/2H2 分子量:370.38 Cas N: 100986-85-4,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中、重度感染: 1.呼吸系统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脓肿); 2.泌尿系统感染: 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 3.生殖系统感染: 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副睾炎、宫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合用甲硝唑); 4.皮肤软组织感染: 传染性脓疱病、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皮下脓肿、肛周脓肿等; 5.肠道感染:

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 6.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 7.其它感染:乳腺炎、外伤、烧伤及手术后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必要时合用甲硝唑)、胆囊炎、胆管炎、骨与关节感染以及五官科感染等。【规格】100ml:左氧氟沙星0.5g与氯化钠0.9g。【用法与用量】静脉滴注:100ml:0.5g,成人一次0.5g(1瓶),一日1次。(塑料瓶的使用方法见说明书背面)【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缺乏、腹痛、腹胀等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搔痒、红斑及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等症状。亦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如血氨基转移酶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增加等。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5%之间。偶见血中尿素氮上升、倦怠、发热、心悸、味觉异常及注射后血管痛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迅速消失。【禁忌症】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禁用。【注意事项】 1.本制剂专供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每100ml至少60分钟。本制剂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脉滴注,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脉滴注。 2.肾功能减退者应减量或慎用。肌酐清除率: 50ml/分正常剂量 20~50ml/分首剂0.5g,以后每24小时0.25g 10~19ml/分首剂0.5g,以后每24小时0.125g 10ml/分首剂0.5g,以后每24小时0.125g 3.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史患者应慎用。 4.喹诺酮类药物尚可引起少见的光毒性反应(发生率 0.1%)。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应避免过度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如出现光敏反应或皮肤损伤时应停用本品。此外偶有用药后发生跟踺炎或跟踺断裂的报告,故如有上述症状发生时须立即停药并休息,严禁运动,直至症状消失。偶有剧烈连续或血样的腹泻,可能是伪膜性肠炎的症状,一旦发生请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因不能确保妊娠妇女的用药安全,所以妊娠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禁用。 2.因药物经乳汁排泄,所以哺乳期妇女禁用。如必须使用本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xxxx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1、综述资料:

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xx年版)2004年增补本,故名称如下: 【药品名称】 通用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英文名: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汉语拼音:Yansuan zuoYangfushaxing Pian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左氟沙星。其化学名为(-)-(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7H –吡啶并[1,2,3-de]-[1,4]苯并嗪-6-羧酸盐酸盐一水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18H20FN3O4·HCl·H2O 分子量:415.85 2、药学研究资料: 2. 1处方: 盐酸左氧氟沙星115.0 g 预胶化淀粉 35.0 g 10%淀粉浆10.0g(折淀粉) 羧甲基淀粉钠 2.0g 微晶纤维素 5.0g 制成1000片 2.2工艺规程: 2.2.1 称取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预胶化淀粉分别过80目筛网。

2.2.2 称取处方量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115g、预胶化淀粉35g,按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 2.2.3称取淀粉20g,加纯化水(约20g)搅拌溶解。加沸纯化水至200g,搅拌,制成10%淀粉浆。 2.2.4 加入处方量的10%的淀粉浆搅拌5分钟,并高速制粒。 2.2.5 将颗粒在80℃以下烘干。 2.2.6 将烘干的颗粒,用旋涡振荡筛整粒,外加2 g羧甲基淀粉钠,5g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制得半成品。 2.2.7 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定片重,压片。 2.2.8素片检验合格后,包薄膜衣。 2.2.9 铝塑罩泡包装即得。 2.3、三批小试技术数据: 2.2、质量研究: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试制样品批号为:xx0216 xx0217 xx0218 和对照样品(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xx01312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进行实验,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汇总

《2012年XXXX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五、重点内容 (二)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综合医院)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抗菌药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0.5至 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I类切口手术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

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 38号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左氧氟沙星针说明书(共5篇)

篇一: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可乐必妥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商品名:可乐必妥 英文名:levofloxacin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zuoyangfushaxing lvhuana 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左氧氟沙星,其他成份为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ph调节剂,必要时添加)和注射用水。 化学名称: (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 [1,2,3-de]-[1,4]-苯并口恶嗪-6-羧酸半水合物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8h20fn3o4·1/2h2o 分子量:370.38 cas no:100986-85-4,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中、重度感染: 1.呼吸系统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脓肿); 2.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 3.生殖系统感染: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副睾炎、宫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合用甲硝唑); 4.皮肤软组织感染:传染性脓疱病、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皮下脓肿、肛周脓肿等; 5.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 6.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 7.其它感染:乳腺炎、外伤、烧伤及手术后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必要时合用甲硝唑)、胆囊炎、胆管炎、骨与关节感染以及五官科感染等。 【规格】100ml:左氧氟沙星0.5g与氯化钠0.9g。 【用法与用量】 静脉滴注:100ml:0.5g,成人一次0.5g(1瓶),一日1次。 (塑料瓶的使用方法见说明书背面) 【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缺乏、腹痛、腹胀等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搔痒、红斑及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等症状。亦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如血氨基转移酶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增加等。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0.1%~5%之间。偶见血中尿素氮上升、倦怠、发热、心悸、味觉异常及注射后血管痛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迅速消失。 【禁忌症】

设计方案(左氧氟沙星)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试验 临床研究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2004年3月

前言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又称可乐必妥、利复星、左氧沙星、Cravit、CVFX,由日本Daiichi(第一制药株式会社)公司开发研制;1993年1月在日本首次上市。国内首次注册时间是1995年,注册号为:X950251。 【药理作用】左氧氟沙星是消旋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本品作用于细菌的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II),通过抑制DNA旋转酶的活性来阻碍DNA复制,从而杀灭细菌;它还可以溶解细菌的部分结构。本品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氏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显示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另外,本品对衣原体、支原体也有抗菌作用。 【体内过程】左氧氟沙星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同服食物不影响吸收。口服后能迅速有效地渗透到全身,在组织或体液中地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健康成人单剂量口服本品50、100、200mg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0.9~2.4h,峰浓度分别为0.6、1.2、2.0μg/ml,表观分布容积为1.09~1.26L/kg。本品在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浆半衰期为4.3~6.0h,在口服24h内,用药剂量的80%~85%以原形从尿液中排泄。 【用法用量】(1)口服:每次0.1~0.2g,每日2~3次,疗程为3~7天。用于淋病治疗时,可单剂量顿服0.4~0.6g。(2)静脉滴注:每次0.2~0.3g,每日2次。 【不良反应】本品的不良反应与氧氟沙星相同,但比较轻。主要

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 剂量与给 药途径 血药峰浓度均 值或范围(mg/L) 血半衰期 (h) 口服吸收 (%) 蛋白结合率 (%) 清除途径 尿排出率 (%) 青霉素(G) 60万IU im 6~8 0.6 10~15 46~58 肾、肝75~90 青霉素V 500mg po 3~4 1.0 35 75~80 肾、肝35~40 苯唑西林 1.0g po 0.5g ivgtt 11.7 43 0.5~1.0 30~33 90~94 肾、肝23~31 氨苄西林 1.0g im 12 1.0 30~50 17~29 肾、肝50~60 阿莫西林0.5g po 7.5 1.0 60 18 肾、肝60 哌拉西林 4.0g ivgtt 350 1.0~1.5 17~22 肾、肝70 头孢唑林 1.0g im 64 1.8~2.0 74~86 肾70~80 头孢氨苄0.5g po 16~18 1.0~1.5 90 10~15 肾70~90 头孢拉定0.5g po 16 1.0~1.5 90 6~10 肾80~90 头孢克洛0.5g po 12.4 0.8 50~93 25 肾、肝52~85 头孢丙烯0.5g po 10.5 1.3~1.8 89~95 36 肾60~80 头孢克肟0.2g po 2.6~2.9 3 40~52 70 肾16~21 头孢替安0.5g iv 51 0.72 肾60~80 头孢呋辛0.75g im 0.75g iv 27 50 1.1~1.4 30~40 肾90 头孢呋辛酯250mg po 4.1 1.2~1.6 36~52 肾32~48 头孢噻肟 1.0g im 1.0g iv 25 102 1.0 35~45 肾、肝60 头孢唑肟 1.0g iv 132 1.5~1.9 30 肾80 头孢曲松 1.0g im 1.0g iv 55 150 8 95 肾、肝40~60 头孢哌酮 1.0g im 1.0g iv 44 153 1.7 90 肾、肝20~30 头孢他啶 1.0g im 1.0g iv 37 60~83 1.7 10~17 肾75 头孢吡肟 2.0g iv 163 2.1 20 肾85 氨曲南 1.0g iv 125 1.8 27~51 肾60~70 亚胺培南0.5g ivgtt 40 1.0 13~21 肾60~75 美洛培南 1.0g ivgtt 49 1.0 2 肾80 庆大霉素40mg im 2~6 2~3 2 0 肾70 妥布霉素80mg im 3.7 2~3 0 肾84~93 奈替米星2mg/kg ivgtt 7 2.5 <3 肾 60~90 异帕米星200mg ivgtt 17.1 1.8 <3 肾 85 7.5mg/kg im 7.5mg/kg iv 21 38 1.9~ 2.3 0 肾85~98 链霉素0.5g im 5~20 2~3 0.5 20~40 肾53~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