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缄默症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选择性缄默症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选择性缄默症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选择性缄默症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李丹任会

案例描述:

小名:罗罗性别:女年龄:8岁

开学的第一天,罗罗的表现就有明显的异常:当所有孩子兴奋地进教室找座位的时候,她几乎是挣扎着被母亲推进教室。见到新的老师、新的同学,眼里没有其他孩子那样的幸福和好奇,她拒绝同老师、同学问好,拒绝自我介绍,坐在位子上皱紧眉头,抓紧双手,全身一动不动,含着眼泪、四处乱晃的眼睛里充满了胆怯、不安。

本以为这是孩子刚进入新环境的应激反应,但一个星期过去了,罗罗的表现让人担忧。通过观察和在学生中的调查,我们发现罗罗一进入校门就闭紧嘴巴、一言不发,充满了警惕和不安,走路老是蹭着墙;不和任何人来往,拒绝用口头、肢体语言和任何人进行交流,每当我试图亲近她,她总会反射性地往后退,眼神里有恐惧感;群体活动时,她一动不动、不知所措:排队时不和别的孩子牵手、做操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甚至敬礼时也不张口、弯腰……这一个星期中,谁也没有听到过她说一句话。

事情引起了我的重视,指导老师建议我及时和其家人取得联系,以找寻原因,帮助解决问题。但头几次交谈中,当罗母得知女儿在学校的异常感应后,总是出乎意料的平静,只是淡淡地称:罗罗从小就很胆小,适应环境能力不强,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好了。当询问罗罗在家的情况时,罗母均称除了有时候见生人会胆小一点,其余一切正常。

半个多月后,罗罗的情况基本没有变化,只是默默地熟悉着小学生活。由于她的沉默,班里没有孩子主动与其做朋友。有一次,甚至有个孩子到办公室问我:“罗罗是不是哑巴?”

在尴尬地回答了那位小朋友:“她的声音非常好听,只是胆子特别小,不敢说话,我们只要多关心她,她就会开心地说话”,我很触动。如果不及时了解并妥善处理罗罗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这个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终身!于是,在与指导老师讨论后,我再次和罗母进行了面谈。在我分析罗罗现状并列举儿童社交功能异常,会引起的严重后果,并说明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不

会放弃孩子,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帮助孩子后,罗母沉默了。过了一会儿,罗母讲述了罗罗的具体情况:

罗罗从小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特别喜欢讲故事。上幼儿园后,罗罗父母感情出现问题,常常争吵,并由于夫妻关系不和,罗父移居外地,长期不回家,罗罗随母亲生活。懂事的罗罗经常安慰妈妈、提醒妈妈吃药、加衣服,只是性格比以前稍稍暴躁,心情不好时会不大愿意讲话。

快6岁时,罗罗进入了某学前班学习,由于性格开朗,经常在课堂上讲话,并经常不接受老师的提醒和批评,学前班老师为此很头疼。一天,罗罗又在课堂上讲话,授课老师一怒之下,撕了罗罗的课本,罚罗罗站到教室后面,并阻止全班小朋友与她交往,不许罗罗在教室说一句话。之后,罗罗在学前班的表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爱讲话变得很少讲话,到后来,不和任何人交流,且全班学生称其“哑巴”,学前班老师对于这一现象也未曾加以干涉。

从那时起,罗罗只是在家讲话,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出了门,都变得少言寡语,情绪不安;就是在家,只要一遇到批评,就低着头一言不发。更严重的是,每次快走到学前班所在学校的大门时,就会哭闹、挣扎,不愿进去,甚至全身战栗。这让罗母很是无奈,但因为工作忙,没有过多对孩子进行引导,也没有与学前班老师进行具体交流。罗罗就一直被别人叫做“哑巴”的学前班学习生活了大半年,直到小学。

当罗罗得知上小学就不用去学前班了,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罗母本以为进入小学,换了环境,一切都会好了。但没想到和女儿并未改善,甚至对母亲说:“班上的小朋友都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另外,罗罗善于画画,但画的内容往往都是单个的动物和人物,姿势也大多是手放在胸前。

还有几次,当妈妈和罗罗交流不说话的问题,罗罗竟然一边哭一边敲打自己的脑袋说:“妈妈,我怎么那么笨啊!为什么到了学校我就说不出话来啊……”

这些情况,是前几次交流中罗母有所隐瞒的,原因就是担心如果老师知道了孩子的“不正常”,会不会反感、放弃。通过这次交流,罗母完全放下了顾虑。我知道,我们的合作真正开始了。

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们进一步地对罗罗进行观察,我们发现:罗罗完全具备

正常孩子的学习能力;当必要的时候,她也能用点头、摇头的方式表达意见;开心时,她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但常常会有打人、扔人书包、撕人本子等攻击行为。

案例分析:

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把罗罗的情况和一起分析讨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罗罗异常的表现不能简单地被归结为不爱说话、内向,她可能患有一种被称为“选择性缄默症”的心理疾病。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在某些特定场合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即使能够说话也不敢开口说话。

而儿童选择性缄默指是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儿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动说话,但在学校“拒绝”同老师或同学说话,是一种“以拒绝说话”作为巧妙应对外界环境的惯常反应。

这类患儿主要有以下表现:在某些场合和人多的地方不爱讲话,特别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和陌生人面前几乎是不开口说话,仅有手势动作来交流,如摇手、点头等简单的反应。但他们并非生理性损伤或智力低下所致因为他们在家里和熟悉的人面前仍然说说笑笑,言语自如。再则是性格方面大多比较孤僻、敏感、害羞、胆怯、感情脆弱,受哭闹、易动怒;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参加也是被动的;由于在家中被溺爱、娇养,帮平时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常用消极的攻击性行为来控制他人。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把选择性缄默症描述为儿童的罕见心理失调。有此症的儿童的说话和理解语言能力完全正常,但在某些需要说话的社交场合却说不出话来。他们其他行为和学习能力都正常,尽管他们会显得非常退缩,不愿意进行团体活动。譬如一个小孩在学校里完全静默,在家中却自由说话,不过如有陌生人在场可能又令小孩静默。

一般选择性缄默症的主要是由某些刺激因素如受惊、恐惧、忧郁、压抑、孤独而造成精神紧张所引起的,究其发生原因,主要来自心理与家庭环境因素:许多心理专家发现选择性缄默症儿童的母亲非常焦虑,在家庭处于支配地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与其他人特别是与成年人建立关系的努力受到阻碍,以后则以

选择性缄默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许多儿童有早年感情创伤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教育简单粗暴、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等,有的孩子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罗罗具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基本特点,病因主要是

1.幼年时父母不和引起家庭的矛盾,家庭结构不稳定,母亲又因工作忙很少顾及孩子的心理状况,这使孩子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焦虑状态。

2.学前班老师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同伴的孤立,让孩子内心受到严重的感情创伤,长期处于惊吓、恐惧和压抑、孤独的环境中,从被剥夺说话的权利,发展到选择缄默以带来安全感;并对学校、老师、同学产生了应激性的排斥和阻抗。

3.孩子在发病初期未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到引起重视时,已延误近一年,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故即使孩子有改变自己的愿望和条件,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辅导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得知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精神分析法和行为治疗。其中,以正、负强化方式的行为矫治方法效果较好。此外,应尽量消除不良精神刺激。对患儿的缄默表现不要过分注意,不要逼迫他们讲话,以免使其精神更加紧张。改善生活环境,给患儿一种耳濡目染的家庭温馨感;鼓励患儿参加集体活动。

针对罗罗的具体情况,我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围绕采取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辅导措施,试图改善她的状况:

1.家庭治疗。

罗罗常常怀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像这样的情况,特别需要个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

我们首先建议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为其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尽量让一家三口一起生活。但罗母称夫妻分居的家庭状况一时间很难得到改善,于是我们与罗母达成口头协议:改善家庭关系,减少粗暴的呵斥,增加善意的鼓励。(1)母亲花更多的时间关爱和陪伴着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关心并鼓励孩子大胆表达,了解孩子的情感和需求。

(2)尽量避免夫妻间的争吵继续给孩子带来不良的精神刺激,让孩子在快乐、

和谐的家中感受到安全、美满。

(3)针对罗罗保持缄默的地点——学校:由于母亲是她最亲近和信任的人,罗母尽量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女儿一起讨论当天的校园趣事和所学的知识,让她在轻松的氛围里,改善对学校环境的印象,减低阻抗。

(4)在母亲的陪伴和引导下,尽量多的和班里的同学接触、玩耍,邀请孩子的朋友、同学和老师来家中做客,同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同他们进行交流。如孩子主动与别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时给以适度的鼓励,不强迫孩子说话;不鼓励孩子使用其他的方式交流,但不能反对,以增加焦虑。这样,玩伴由熟悉到陌生,由少到多,最终,使孩子在学校接触到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而忽略学校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罗母接受了我们的建议,让孩子的舅舅住到家里,以便不在家的时,仍有亲人陪伴;让罗罗与父亲定期通过电话相互交流、诉说情感;减少了工作量,抽出时间每天接送孩子,在上学途中和孩子一起预想今天会学习的知识、发生的事情,放学后带着孩子到我办公室来交流一天的学习情况、道别;并且,把家搬到了班里孩子较多的大院,每天陪着她与同学一起玩耍;每天回家后和孩子谈心、交流。

2.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参与和支持:

(1)让各科老师了解患儿情况及治疗特点,努力合作,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鼓励她讲话,不取笑其言语障碍,不恐吓捉弄等。尽量减少批评和指责带来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2)由于所在班级处于小学低年级,让其他孩子对罗罗的状况有正确的认识和宽容的态度尤为重要。在罗罗不在场时,对班里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让每个孩子都知道罗罗其实和大家没有区别,只是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组成以老师和部分同学为主的“爱心行动”帮助小组,专门负责收集罗罗的情况、开展一系列在校的帮助行动(如:主动与其玩耍、交谈等)。

(3)多与孩子交流,但不强求言语应答,鼓励各种形式的回应。课堂上:最初鼓励孩子参与集体回答,回答人数逐渐减少(如孩子所在的小组参加回答);鼓励孩子单独和老师交流(大到常常与孩子个别谈心,聊聊最近的进步和老师的期望;小到发小红花的时候让孩子自己从老师手里选取;老师主动与孩子打招呼等等)

(4)尽量多的增加孩子与它人接触的机会。选举孩子当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抱本子,盖奖章,使之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任务,并常常和老师呆在一起;鼓励孩子接触、交流,并设置条件(让孩子当小组长,请其收自己小组的作业等等)。

(5)社会支持。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和理解罗罗的情况,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其玩耍,并参与罗罗的家庭治疗(以做客为主)。

辅导效果:

第一周的辅导帮助,以老师和母亲为主。罗罗会偶尔给妈妈讲讲学校的趣事和所学的知识。但当我告诉她:“我们大家都喜欢她,愿意和她交朋友”后,罗罗回家对妈妈说:“老师是骗人的,同学都是骗人的。”

第二周开始,引入一系列的家庭和学校支持,在我专门为她开辟一块“画廊”后,她很高兴,放学时主动向我挥手再见,但依然没有任何话语。

半个月后,经过不间断地努力,罗罗会间歇地与其他孩子一齐参与课堂游戏(如:做反动作等),但拒绝小组活动;可以在个别孩子的带领下参加游戏,但依然拒绝交谈。

两个月后,罗罗能与一部分孩子做简单游戏,但不开心时仍会打人;读书时,虽然不动口,但会用手指书和划拼音的声调;遇到表扬时,会冲我笑。罗母称,一次在我拥抱她之后,她回家对妈妈说:“我喜欢老师”。

半年后,罗罗在与其他孩子游戏时,会不时发表意见,并有关心他人的行为(如提醒好朋友饭后不能跑步等),能参与大组齐答问题;每天中午和其他孩子一起到办公室主动要求当小助手,有时独自到我面前晃悠,还有几次亲吻了我,但和所有老师依然没有语言沟通;遇到挫折时,常常哭泣。罗母称:在家越来越开朗,除了与家人能正常沟通,心情好时与客人,甚至陌生人也能交谈,还会主动拨打我的电话玩(拨通电话后不讲话)。

虽然帮助罗罗的过程很漫长,也很辛苦,但现在,每当听到罗罗的声音,看到她的笑容,心中都会涌起莫名的感动和莫大的安慰。

启示与反思:

(一)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选择性缄默症孩子的治疗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在知道自己的小孩

的情况时,一般都无法接受,会出现一些情况:一种是放弃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全发泄在孩子身上;一种是对孩子极度溺爱;还有一部分家长不承认、不接受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不带孩子去治疗,而且害怕朋友同事知道自己孩子“与众不同”,就把孩子“保护”起来不带孩子出门。罗罗的家长刚开始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后来,孩子的家长,特别是孩子妈妈能够很好地配合,使孩子的治疗有比较好的效果。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家长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提高。因此,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最大配合,是保障孩子治疗效果的前提。

(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在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心理疾病的诊断与康复都已建立了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然而我国目前对儿童心理疾病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关于儿童心理疾病的治疗等需要建立法律的保障,我国的立法对这方面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还不足。同时还需要政府资金的倾斜,因为很多心理疾病的的治疗需要的资金投入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很多家庭根本不能支付这笔昂贵的费用,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有心理疾病的儿童要融入社会,就需要家庭、学校、专门机构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三)对选择性缄默症儿童治疗的建议

争取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参与和支持,给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鼓励患儿讲话,不取笑其言语障碍,不恐吓捉弄等。在学校组成以老师和部分同学为主的帮助小组,告诉他们配合医师治疗的重要性,了解患儿情况及治疗特点,多与患儿交流,不强求患儿言语应答,鼓励患儿各种形式的回应。课堂上:最初鼓励患儿参与集体回答,回答人数逐渐减少;鼓励患儿单独和老师交流,提前准备要回答问题,然后小范围内由患儿单独回答,老师或同学们用言语诱导、提示、配合患儿回答问题,逐渐将范围扩大。

参考文献:

1.尹义臣,陈卓铭《选择性缄默症诊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语言障碍中心《广东医学》2005年第07期

2.刘丽《家庭教育纠正缄默症》《泉州晚报》2004年12月8日

3.杨津广《言语障碍的医学研究——缄默症》《医学理论》2001年4月4.赵正环《儿童社会行为障碍》《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3期

5.赵京文《如何纠正“儿童选择性缄默症”》《儿童健康》2003年8期6.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3年

评语

在班级中,个别孩子的沉默内向是老师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许多老师往往对这类孩子无所适从或忽视。从本案例中,我们首先能感受这位老师的责任心、爱心和职业道德。她选取了一个在校长时间保持沉默,拒绝和老师、同学交流的儿童为个案,通过长期的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判断该儿童患有选择性缄默症。作为一种社交功能性行为问题,该老师从症状的分析和矫正入手,采取了家庭治疗、学校和社会环境共同参与和支持的策略,来纠正儿童的心理障碍,最后取得了较好的辅导效果,并以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该案例的结构规范严谨,从案例描述、案例分析、辅导方法、辅导效果、启示与反思五方面呈现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个案,记录详实,分析到位,对儿童选择性缄默的表现、判断、成因也做了详细说明;该个案研究来自工作实际,对案例的分析与矫正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不足之处:儿童选择性缄默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心理障碍,在对个案的分析中也谈到家庭环境、以及学前班老师的粗暴对待是造成该儿童患选择性缄默症的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如何预防该心理疾病,怎样为儿童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应该作为启示和反思的重要部分,请记住,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情绪管理)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最全版

(情绪管理)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儿童生理上都存在壹定的缺陷,生理上的缺陷必然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壹半之上的智障儿童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主要表当下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1-2]。许多从事智障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发现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比正常儿童多见,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促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使得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更加严重的阻碍。对从事智障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了解、发现智障儿童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异常且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笔者在从事多年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尝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本文对三个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且提出了为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从事智障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智障儿童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单壹存在,但大多数是合且存在的,加上智障学生认知水平低下,理解和领悟能力差,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的难度。下面分析三个对智障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和大家共同探讨。 1.1案例1唐唐,女,20岁,智商38,中度智力残疾。因被教师发现上男厕所、扒男生裤子、见男生隐蔽处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主要情况:班主任反映唐唐近壹周来喜欢去男厕所见男生小便,被男生发现后不但不回避反而大笑,情绪亢奋,有时在教室里公然去扒男生的裤子见,在同学中造成很不良的影响。 心理辅导的主要问题:性行为异常,情绪问题。 心理辅导方案:唐唐为中度智力缺损,有壹定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但平时不爱说话,合作性差,因此主要采用解释性心理辅导和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尽快消除她的不良行为,以免在学校造成更大的影响。计划每周约谈3次,每次60分钟。 心理辅导的主要过程:由心理教师对唐唐的行为进行评判和分析,明确告诉她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允许的,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很羞耻。且进壹步解释为什么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发生,告知唐唐男女俩性的区别,对她进行性健康教育。同时建议班主任平时见见唐唐此行为应立即给予终止,如果当天没有发生此行为则给予表扬或奖励。在辅导过程中唐唐合作性较差,很少说话,也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经过壹周的约谈后,唐唐的性行为异常得到控制,但出现了明显的情绪问题,发脾气、无端哭闹、不愿上课、坐在地上不肯起来,教师越劝越严重,大声哭叫;晚上睡眠差,半夜起来活动,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休息;在心理辅导室也无法安静下来,处于兴奋状态,或哭或笑。情绪问题维持几天仍难以控制,和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说明唐唐的情况,建议去医院就诊,配合药物控制情绪。通过观察,唐唐服药半月后情绪逐渐稳定,性行为异常也未再出现。 小结:智障儿童需要层次发展缓慢,达到的水平低,对较高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少,而原始的本能需要亢进,性行为异常在智障学生中比较常见。智障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意识较低,自控力差,特别是年龄较大、智力缺陷重度较重的智障男孩大部分都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场地、时间就公然手淫,令教师很棘手;智障女孩中仍发现有“夹腿综合征”的性行为异常[3];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同学或教师在智障学生中也比较常见。此例中唐唐已成年,开始主要表现为性行为异常,通过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干预后得到改善。但由

选择性缄默症的病因和治疗(一)

选择性缄默症的病因和治疗(一) 【摘要】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多病因的童年障碍,内在心理冲突、人格特质等内部因素以及家庭环境、语言环境等外在因素对该类儿童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虽然使用普遍但一般不作为治疗的首要选择。心理治疗中的个别治疗、家庭治疗以及学校中的干预是比较有效的干预模式。但鉴于该症是多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此类儿童进行治疗时应更多地采用综合干预。 【关键词】选择性缄默症多病因心理治疗 【Abstract】Selectivemutismisamulti-pathogenyhandicapwhichistakenbadinchildhood.Boththeinterfactorslike psychogenicconflict,personality,ectandtheexteriorfactorslikefamilyenvironment,languagecircumst anceareaffectthesechildrenprofoundly.Aboutthetherapy,medicationisemployedwidelybutitshould n’tbetheprincipalchoice.Individualtherapy,familytherapyandinterventioninschoolareuseful.Thesel ectivemutismistheresultofmulti-pathogeny,sotheall-aroundinterventionisbeenadvocated. 【Keywords】selectivemutismmulti-pathogenypsychogenictherapy 1.前言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mutism,SM)是一种童年障碍,始发于儿童期。该类儿童具有正常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却会有选择性地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保持缄默不语。 目前关于选择性缄默症还没有国际性或全国范围的大样本研究,只有少数有关其患病率的报告。BrownandLloyd的研究表明,选择性缄默症在5岁儿童中的患病率为0.72%;这些儿童在刚入学的8周内完全缄默,但在1年后只有0.03%至0.06%的儿童仍然保持缄默1]。Kopp 和Gillberg对7到15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些儿童中,选择性缄默症的患病率为0.18%3]。而在8岁儿童中测查出的患病率为1.89%,其中只在学校中保持缄默的则为0.4%4]。从上述的患病率调查可以看出,年龄较小的儿童群体比之年龄较大(15岁以上)的儿童群体,患病率要相对较高5]。而童年早期是儿童各项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会极大地限制儿童的发展。有干预报告表明,如果缺乏有效的治疗,选择性缄默症的问题有可能持续到小学、中学甚至高中阶段,而如果进行干预,治疗一至两年后,选择性缄默的问题便获得改善。因此尽管选择性缄默症的发生率不高,但是作为一种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群体仍然应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研究正是要通过症状特点的描述、致病原因的分析对其做系统介绍,并对相关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2.选择性缄默症的症状特点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对选择性缄默症的症状特点有比较详细的描述。(1)在某种或多种特定的社交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场合、被他人注意或被他人要求说话时)长时间拒绝说话,但在另一些场合说话正常或接近正常,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常;(2)已经对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产生了严重影响;(3)这种症状至少持续1个月(不包括入学的第一个月);(4)排除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如口吃)、广泛性发展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过去10年的研究发现,尽管作为一种独立的障碍类型6],大多数选择性缄默症儿童存在着共病现象。 首先,最多的观点是认为选择性缄默症儿童存在着与焦虑障碍相似的症状。Dummit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他们的研究中所有的选择性缄默症儿童都符合回避障碍和社交焦虑的诊断标准,并且有接近一半的儿童有其它的焦虑障碍7]。还有的研究表明,在年幼的选择性缄默症儿童当中,有90%的儿童除了不愿意说话外,其他症状都符合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8]。 此外,不少研究者认为选择性缄默症并发有更多种的障碍。Kristensen报告说,大量的选择

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儿童生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生理上的缺陷必然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半以上的智障儿童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 [1-2] 。许多从事智障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发现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比正常儿童多见,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促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使得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更加严重的阻碍。对从事智障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了解、发现智障儿童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笔者在从事多年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尝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本文对三个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为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从事智障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智障儿童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 智障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 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单一存在,但大多数是合并存在的,加上智障学生认知水平低下,理解与领悟能力差,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的难度。下面分析三个对智障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1.1 案例 1 唐唐,女, 20 岁,智商 38 ,中度智力残疾。因被教师发现上男厕所、扒男生裤子、看男生隐蔽处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主要情况:班主任反映唐唐近一周来喜欢去男厕所看男生小便,被男生发现后不但不回避反而大笑,情绪亢奋,有时在教室里公然去扒男生的裤子看,在同学中造成很不良的影响。 心理辅导的主要问题:性行为异常,情绪问题。 心理辅导方案:唐唐为中度智力缺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但平时不爱说话,合作性差,因此主要采用解释性心理辅导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尽快消除她的不良行为,以免在学校造成更大的影响。计划每周约谈 3 次,每次 60 分钟。 心理辅导的主要过程:由心理教师对唐唐的行为进行评判和分析,明确告诉她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允许的,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很羞耻。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发生,告知唐唐男女两性的区别,对她进行性健康教育。同时建议班主任平时看见唐唐此行为应立即给予终止,如果当天没有发生此行为则给予表扬或奖励。在辅导过程中唐唐合作性较差,很少说话,也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经过一周的约谈后,唐唐的性行为异常得到控制,但出现了明显的情绪问题,发脾气、无端哭闹、不愿上课、坐在地上不肯起来,教师越劝越严重,大声哭叫;晚上睡眠差,半夜起来活动,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休息;在心理辅导室也无法安静下来,处于兴奋状态 , 或哭或笑。情绪问题维持几天仍难以控制,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说明唐唐的情况,建议去医院就诊,配合药物控制情绪。通过观察,唐唐服药半月后情绪逐渐稳定,性行为异常也未再出现。 小结:智障儿童需要层次发展缓慢,达到的水平低,对较高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少,而原始的本能需要亢进,性行为异常在智障学生中比较常见。智障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意识较低,自控力差,特别是年龄较大、智力缺陷重度较重的智障男孩大部分都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场地、时间就公然手淫,令教师很棘手;智障女孩中还发现有“夹腿综合征”的性行为异常 [3] ;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同学或教师在智障学生中也比较常见。此例中唐唐已成年,开始主要表现为性行为异常,通过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干预后得到改善。但由于她生理本能需要而引起的行为问题受到了外界的压制,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情绪问题,通过心理辅导难以见效,最终借助药物得以改善。此例也说明对于智力水平低下学生的严重情绪行为问题必要时应考虑联合药物来进行控制。 1.2 案例 2 巍巍,男, 14 岁,智商 61 ,轻度智力残疾。因逃学 2 天 1 夜、说谎由班主任指定前来进行心理辅导。. 主要情况:巍巍在自己来学校途中没有搭上校车,外逃,独自在外面度过 2 天 1 夜,被家人回。家人和教师了解其

心理辅导个案记录模板

心理辅导个案记录一、心理辅导员姓名: 起案日期: 结案日期: 面谈总次数: 录音: 二、来访者个人情况 性别: 年龄: 民族: 院系: 籍贯: 身高: 家庭状况: 学业状况: 总体外观形象: 所在地基本情况: 三、当事人评估 (一)生命阶段 1、学前期: 2、学龄期: 3、青年期和成年期: (二)生活风格 1、应对风格: 2、人际交往风格: (1)与家人的关系:

(2)与同辈群体的关系: 3、认知风格 (1)基本是场依存性的风格: (2)归因风格: (三)需要——价值结构 1、需要分析: 2、价值分析: (四)自我结构 (五)生活空间: 1、社会角色: 2、社会支持: (六)总述 四、接案前与接案会谈 1、访谈背景介绍: 2、接洽及会谈 第一次(会谈): 时间: 地点: 访谈记录:

第二次(会谈): 时间: 访谈地点: 访谈记录: 第三次(会谈): 时间: 地点: 访谈记录: 五、来访者提出的问题 六、心理辅导过程前期(如:首一、二次)的重点: 七、问题分析,你所界定的真正问题与问题的症结(请在此总括你如何看来访者的问题?谁是核心人物?什么是核心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工作、学业、自我形象…及种种问题的关系。又:你曾找出哪些主要问题?各主要问题之间有何联系?) 八、心理辅导过程的目标: a:来访者的目标: b:心理辅导员鉴定的目标: 九、治疗过程、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及过程的说明与注释: 十、来访者是/否有改进?若有,什么是最大的和最重要的改变?

十一、产生成效,令疗程发展顺利/令来访者改变成长的主要原因: 十二、请在下面一至十的量尺中,以“√”表示你个人对治疗过程与个人效能的整体评估: 劣 优 1 2 3 4 5 6 7√8 9 10 十三、主要个人反思的问题(包括整个疗程,及个案结束后的反思):心理辅导员的个人评估――对七次会谈的整体评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面谈个案已结束,来访者刚刚离去,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2、在开始面谈时,是否有任何思想或情绪在干扰你?若有,是些什么?又:为什么这样? 3、在过程中,你可曾与来访者建立一种关系?若有,那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4、你对来访者的印象如何?他/她的个性和面谈时的态度或行为,可有吸引或令你不安,或厌恶的地方?

幼儿行为问题干预的个案研究

幼儿行为问题干预的个案研究 ——不爱说话的孩子 南宁市福利院慈海幼儿园李顺霞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人类构建知识、发展能力、适应社会、集体生活的重要途径,而本案例中的小七(化名)进入幼儿园7个月,却还存在着不愿意在集体中表达,不愿意跟班级中的小朋友和老师用语言交流的情况。为改善小七这个情况,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针对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同时加强家园沟通,共同帮助小七。 一、基本情况 (一)个体情况 小七,3岁,男孩,是一对异卵双胞胎中的哥哥,来幼儿园已经7个月了。 (二)家庭情况 医生爸爸一人赚钱养家,妈妈是一位全职太太,小七还有一个6岁的哥哥和一个双胞胎弟弟,据了解,哥哥在幼儿园也不喜欢说话,不喜欢跟老师交流,已经大班了,每天跟老师交流最多的就是两句话——“老师早上好!”和“老师再见”。 二、问题概述 小七来幼儿园已经七个月了,但是一直都不太愿意说话,跟班里的两三个小朋友偶尔有打闹、很简单的语言交流,但是与班上老师几乎没有语言交流,也不能回应教师的打招呼、点名、提问等。当小七有小便的要求的时候,就会摸着裤裆,不说话、看着老师,如果老师没有发现他的意图,偶尔有其他小朋友会帮助他们告诉老师。没有小朋友帮助的时候,老师尝试耐心地询问他是不是想上厕所,小七只是一直看着老师,摸着裤子,希望老师明白之后让他去上厕所,不管老师怎么引导,他都不愿意说出来,最后老师没办法,只能带着他去上厕所,而下次,这种情况依旧继续。 三、观察与诊断 (一)教师初步诊断 孩子是不是得了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是指已经获得了正常的语言功能儿童,因精神刺激的影响而表现在某些社交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交功能障碍而非语言障碍。”“行为学家认为,儿童选择性缄默症是他们处理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表现,沉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最有利的自我保护工具,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学会适应环境变化的孩子,当他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会给自己带来紧张感的时候,缄默几乎成为了他们最直接的本能反应。”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老师对小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3)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多杰,男,九年级学生学生。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 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也是听过算了,有时也会和班主任顶撞,回到教室一如往常,是个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学生。做事很情绪化,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老师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

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过程和辅导策略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心理咨询室单独交谈,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充分地发泄内心关于学校与老师的不愉快记忆。 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 坚持疏导教育: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这样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他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学习的潜力。 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然后逐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该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他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认为读书是为了老师或者是家长,当他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

学生心理辅导记录表

学生心理辅导记录表 学生姓名姜云鹏 年龄11 班级504 心理辅导教师董凤云咨询时间10月份心理问题 我为什么成绩老提不上去? 心理问题分析这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好,而且自制力也不够强。 心理辅导内容因为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导致了你学习成绩老提不上去。这需要你上课认真听讲,不走神,认真回答问题。上课做到心无杂念。你要从心里重视,一旦发现自己走神,立即提醒自己,也可请同位帮忙提醒你。但是你要有耐心,有毅力。 效果学习习惯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有了改善,上课也能认真多了,相信在期末学习成绩会有所提高。

学生心理辅导记录表 学生姓名江嗩 年龄12 班级504 心理辅导教师董凤云咨询时间11月份 心理问题 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家说他的坏话。 心理问题分析1.父母工作忙,对其照顾较少,父亲对其要求较高,但方法简单粗暴,若做得不够好,轻则骂,重则打。渐渐形成了孩子古怪的性格,不愿与他人交流。 2.上学以后,老师对其行为引导不够,以至于性情怪僻,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习惯不好。 心理辅导内容1.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了解该生的情况后,与孩子的父母分别进行多次交谈,交换看法。让其父母改变粗暴的教育方法,要求不要太高。并花精力培养孩子特长。 2.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动员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其父母配合教育。使他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集体温暖。 效果 帮助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如有进步,马上给予表扬,推动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个案记录表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个 案记录表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个案编号( ) ### 个案记录表 案主姓名 接案人 记录人 一、接案记录表 案主资料: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住址:联络电话: 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家庭经济情况: 居住类别:()住家;()学校宿舍;()亲友提供;()其它(请注明) 使用社会服务的记录:()没有;()曾经有(请注明服务及何时); ()现仍有接受服务(请注明)。问题/需要: (可多选) 1.主要问题: ( )行为问题()学习问题()经济援助()儿童照顾 2.家庭关系: ()婚姻()兄弟姊妹()父母子女()其它 3.人际关系: ()约会()同学()老师()其它 4.情绪: ()死亡()疾病()自杀()悲剧()其它 5.复康服务: ()身体残疾()智障()精神复康 6.不良行为: ( )吸毒()酗酒()赌博()未婚怀孕()滥交 7.家庭暴力: ()虐儿()虐待配偶()虐老 ()其它注明: *()怀疑/()确定精神病 家庭/个案背景: 案主自述之服务要求: 二、会谈记录

三、个案阶段评估表

如果结案,请继续填写下表: 结案原因: ()达到约定目标; ()甚至已发展出面对类似困难之能力; ()案主不愿继续接受服务; ()情况有变(例如死亡、搬家等):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 *案主知道个案服务已结束,并知道在有需要的时候如何得到服务。 四、个案结束评估表 1. 你对负责咨询师的表现满意吗 非常不满意非常好 1 2 3 4 5 2. 负责咨询师对你提供了何种帮助请从下列范围挑选(可选多项) ()没有提供帮助 ()提供有用资料 ()婚姻关系 ()家庭关系 ()生活适应 ()情绪辅导 ()转介服务 ()管教子女技巧 ()司法矫正/安置帮教()行为问题 ()学习问题 ()复康工作 ()健康问题 ()人际关系 ()就业辅导 ()经济援助 ()其它 (请注明) 3. 总体而言,服务能否协助你面对/解决你的困难 完全不能完全解决 1 2 3 4 5 4. 自接受本中心服务后,你的情况有否改善 完全没有改善完全解决 1 2 3 4 5 5. 与咨询师接触时,你对解决你的困难的积极性如何 非常不积极非常积极 1 2 3 4 5 6. 本个案结束之时,你与咨询师双方同意的目标能否达到 ()能(原因 : ) ()不能 (原因 : )

心理专家谈不说话的孩子

心理医生谈不说话的孩子 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但心理性因素在引起选择性缄默症方面占重要地位。尤其在一定的外在事件引起儿童心理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作用于特定的性格特征时,极易引起儿童缄默的出现。一般而言,此类儿童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亲人死亡、危及生命的经历以及频繁的家庭搬迁等家庭环境突变等,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有研究证明搬家频率或更换学校、幼儿园的频率较高非常容易引发该病。移民儿童中选择性缄默发生率高,印证了这一点。另据调查许多此类儿童的家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如过度依恋、父母过分控制儿童,过度保护,过分严格要求,不信任外界和陌生人,婚姻不幸福,父母很少给儿童练习讲话的机会等。许多此类儿童虽然已经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少数患儿还有多动、抽动障碍、遗尿、遗粪等异常表现。因此选择性缄默症不应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本文中的小芸,既非先天性耳聋、智力低下等器质性障碍,也排除自闭症的可能性,同时也不存在语言发展障碍,引起她缄默的原因显然是心理性因素。小芸的父亲做生意,常年不在家。而妈妈在小芸之后添了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相互之间年龄仅相差一岁。不难想象,妈妈自然疏于照料大女儿。年幼的

她被送到私立全托幼教机构,过早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照料,必然她的心灵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期是儿童与照料者间形成安全依恋的重要时期。在她尚未形成安全依恋时便独自生活于家庭之外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对于环境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和对环境的回避行为。那么,家长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选择性置缄默症呢?如果您的孩子符合以下五点,就要引起注意了: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精神疾病。但由于一些其他的儿童心身疾病(如:儿童精神分裂症伤寒、舞蹈症)也会伴随经常性或暂时性的缄默不语,需要小心加以鉴别,所以建议家长还是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诊断。一旦确诊,该如何治疗呢?治疗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和行为治疗。最好是能以幼儿园或学校为基础将患儿的父母,老师和心理治疗师三者的治疗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不管是家庭、幼儿园、学校还是治疗室中多以正负强化方式的行为矫治方法效果较好。治疗早期鼓励患儿各种形式的回应,只要患儿能小声说话或仅仅耳语就及时地给他奖励,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直到用正常大小的声音讲话时才给他奖品。等患儿交流增多后逐步减少、停止鼓励,甚至反对。有计划地诱导患儿使用言语交流。课堂上,最初鼓励患儿参与集体回答:鼓励患儿单独和老师交流,提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武东 一、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王某元,女,13岁,七年级学生。 2、问题行为概述: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不与同学老师交流。上课的时候,不敢和老师目光相对,看东西的时候,目光总是漂移不定,暗自伤神。听讲老爱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眉梢之间总是透露着恐惧与胆怯。学习成绩一般,而且还在不断的退步。 3、背景资料了解: 该女生原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来自家庭生活事件的打击。在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其母亲与邻居吵架之后自杀。当时孩子太小,不能接受失去母亲这件事,父亲忙于办丧事,忽略了对孩子的安慰,关心,再加上邻居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坏话,使孩子对母亲的去世充满了恐惧。女孩说:后来她只要一看见烛

光,就想起了母亲的灵位

,恐惧感就会油然而生,一下子没有了安全感,失去了母爱。一年以后,父亲再婚,后妈带着一个女儿搬了进来,女孩确搬出来住到了姑姑家。上了初中以后,周内在学校住校,周末就回姑姑家,父亲很少来看望孩子,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二、案情分析 孩子在失去了母亲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同时也失去了父亲。使她感觉世上在没有亲人了,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恨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感觉活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很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在家庭得不到关爱,理解和温暖,一下子觉得没有了安全感觉,内心没有了归属感。对生活也失去了热爱。 三、辅导方法 对王某元的指导,主要利用理性情绪疗法。首先对其不良行为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1例报道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1例报道 摘要】目的:让更多的人认识儿童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的发生与表现;呼吁大家都来关心儿童的身心发育;儿童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孩子语言器官无器 质性改变,智力正常,发言功能正常,因某些精神因素的影响出现的在特定社交 场合或特殊环境中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交功能障碍(心理问题)而 非语言功能障碍。方法:本例是作者门诊中诊断并指导治疗的五岁半女孩,主要 是由于家庭因素精神受创及环境教育方式不当而发病。结果与结论:经家庭及环 境教育方式方法改变、改变环境及精神分析、心理疏导,以及加强特殊游戏、行 为矫正等治疗,孩子6个月后症状有所减轻;家长紧张及焦虑也得到缓解;18个 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关键词】儿童;语言;精神因素;选择性缄默症;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24-02 1.病例资料 冯女,5.5岁,发现在幼儿园不讲话半年多来就诊。 幼儿园老师反应该女孩在园期间常常独自玩耍,不与小朋友及老师交流,老 师问话也不语;吃饭、睡眠等基本正常,就是不讲一句话,有时一整天都听不到 女孩讲话;该女孩回到家后话语也很少,但是被动能够与母亲交流,母亲问话可 以简短回答;饮食及睡眠等均基本正常。母亲孕期及小儿出生时均无异常;该女 孩6个月时会坐,8个月会爬行,13个月时会喊爸妈、能懂得近80个词语;14 个月会独立行走;18个月左右开口讲话,2~5岁期间生长发育未发现明显异常;平时语言较少,比较依赖母亲,害羞、小伙伴较少;咨询中了解到该女孩父母经 常为小事争吵不休,半年多前终因为感情不和离异了。女孩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 亲生活,以前父亲经常会去幼儿园接女孩,离异后父亲就再也没有去过幼儿园了。幼儿园老师曾经多次问过女孩“你爸爸怎么不来接你了?”、“你爸爸是不是不要你 们了?”。女孩很生气、很受伤害,孩子平时喜欢自己看画书,没有自我刻板的行为动作,也无自言自语。 出生正常顺产;无窒息等。 就诊检查:神志清,表情淡漠;不回答问话;体格发育基本正常,体重身高 等均在正常指标(体重中+,身高中-),心肺肝脾及五官未发现异常;可配合做 各项检查;经DDST筛查智能发育:正常。 经PPVT儿童图片词汇测试结果IQ102(中上);经CONNERS父母问卷结果:行为异常(指数偏高)、心理障碍(指数偏高);化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及 骨密度等均正常范围,微量元素基本正常,铅过量,(在60左右);脑电图及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就诊诊断: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2.治疗指导原则: a.改变环境;嘱妈妈带孩子到姥姥家住一段时间,换到就近的幼儿园就读; b.并嘱咐老师多关心孩子;以正确方式方法; c.心理疏导;带孩子每周两次来做心理(放松)疏导一小时; d.家庭及幼儿园老师改变方式方法更多的和孩子交流沟通; e.家里人带孩子每月一次大旅游(3天以上);每半月一次小旅游(1~3天);

选择性缄默症是什么原因

选择性缄默症是什么原因 文章目录*一、选择性缄默症是什么原因*二、选择性缄默症如何预防*三、选择性缄默症如何治疗 选择性缄默症是什么原因1、语言障碍 有研究发现SM患儿存在言语或语言障碍,患儿开始说话的 时间明显晚于正常儿童,而且SM患儿组50%的患儿言语不成熟,有25%的患儿是有言语延迟现象,21%的患儿言语不清晰。频繁搬家或转换学校,可以诱发SM,因此SM不应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 2、智力发育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有关,与妊娠或分娩疾患相关,常合并咀嚼吞 咽障碍、运动协调障碍及睡眠障碍。焦虑症状可能为认知困难引起,比如,工作记忆障碍容易导致焦虑症状。在完成超过认知能力的认知任务时,患儿个体工作记忆可利用的资源匮乏,焦虑随之 加重,于是采取妥协方式(消极的,不说话)完成任务。 3、发育成熟延迟 患儿虽然已经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其中部分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为不成熟脑电图及其他异常变化。 4、心理社会因素

如果儿童早年的时候有情感创伤经历的话,则是会引起儿童选择性缄默症。不过也有一些儿童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的变迁或精神受到刺激而引起选择性缄默症的。 选择性缄默症如何预防1、避免给予精神刺激 要尽量避免给患儿各种精神刺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2、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或家人不要关系紧张,给患儿提供一个融洽的家庭环境,减少对患儿的粗暴呵斥,经常鼓励患儿主动与别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但不强迫患儿说话。 3、转移紧张情绪 当患儿沉默不语时,不要过分注意,要避免采取强迫使患儿 开口的方式,以免使紧张情绪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反抗心理”。可以采取转移的方法,如陪伴患儿一起做亲子游戏,一起外出游玩,从而分散患儿的紧张情绪。 选择性缄默症如何治疗1、采取行为矫正治疗 以阳性强化疗法效果最好。在情绪松弛的情况下,当患儿刚张开口讲话时,及时给予鼓励;也可以用患儿最喜欢、最需要的东西作为奖励,让患儿继续说话。

个别心理辅导记录

2014年 3月 12 日自 17 时 0 分始至 16 时 0 分结束 学生姓名陈柯良性别男年龄9 班级 3.1 辅导过程: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的直接辅导方式,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 育,培养该生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该生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该生 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他老师、与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我首先告诉小B,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习知识和做每 一件事一样肯定很辛苦,要有毅力才行。慢慢来,学一点总比不学好,他表示同意 我的观点。接着,我告诉他,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我又和他 一起研究制定了学习计划,我负责帮他找一个好学生帮助他,包括上课提醒他听 讲,课后帮他辅导、检查作业等等,他表示一定配合,同时表示一定克服困难,让 大家刮目相看。 辅导效果及感悟: 1、从结果来看,矫治基本上是成功的,当然对其教育与帮助还将持续下去。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的确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离异家庭子女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转变一个学生首先应理解他,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 预约下次辅导时间: 年月日自时分始,时分结束。 辅导教师:巩向娟

2014年 6月 15日自 17 时 0 分始至 16 时 0 分结束 学生姓名徐树鑫性别男年龄9 班级 3.1 辅导过程: 老师在班上有意识地开展活动。比如:跳绳、踢毽子、滑冰、传球比赛等,引 导该生融入集体活动中,并产生兴趣,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协调左、右脑平衡发 育,家长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玩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 训练孩子背书。因为背书可以训练儿童听觉记忆的能力,并能丰富他的词汇。在 训练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背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再背古诗,然 后背课文。在背的过程中,如果背不上来,也不强制,我就与他一起.这样坚持了三 个多月,该生进步很大,现在已能与老师同背较长的课文。 辅导效果及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学习的缺陷,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有一些主客观的原因。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预约下次辅导时间: 年月日自时分始,时分结束。 辅导教师:巩向娟

选择性缄默问题儿童个案调查报告

选择性缄默问题儿童个案调查报告 一、个案情况 3岁的悦悦从小在农村生活,由外婆带大,非常活泼可爱,还经常出门和小朋友玩耍。但自从被父母接到城里后,就慢慢不说话了,特别是在外面。家里来了客人,她从来不主动打招呼,总是躲在大人身后。一开始,父母以为是因为悦悦刚来到城市不太熟悉与适应,有些胆怯怕生,所以没太在意。几个月后,悦悦被送到幼儿园,老师反映,悦悦在幼儿园总是独自一人,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很少开口说话,虽然有时也会偶尔和别人说一点话,也只是用点头、摇头、做手势的方式来表示。令人奇怪的是,悦悦回家后有说有笑,与家人交流得很好,感情也很好,相处亲密,没有发现其他什么异常。 父母对她这两种反差很大的表现很担心。于是,带着悦悦来到儿童心理门诊。经过医生检查,悦悦的这种表现被诊断为“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二、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表现 得了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在公众场合或是某些场合或人多的地方不愿意讲话,特别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或是在陌生人的面前拒绝讲话,不与人交流,但有时会通过其他肢体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如果这个时候越是鼓励其讲话,孩子反而会更加沉默。另外一些患儿则表现为:在幼儿园里问一句说一句,回家后则一言不发。由于其言语的表达在场景上和对象上有鲜明的选择性,故称选择性缄默症。 一般来说,患有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平时表现为胆怯懦弱、依赖性强、害羞敏感、孤僻脆弱、缺乏主见等,多在3~7岁时发病。“缄默”即沉默的高度选择性是选择性缄默症的特点,有时可长时间一言不发,患此症的孩子智力发育正常,智商在70或70以上,神经系统正常,亦无其它精神或身体障碍,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只是对某些人、人群或在特定环境中保持沉默不语,而对另一些人和在某些环境中讲话流畅。 三、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 对于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准确诊断相当困难,需要一个全面的检查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心理检查、听力检查、社会交流能力检查、学习能力检查、语言和言语检查以及各种相关的客观检查。目前,美国有关专家认为有5个临床特征可作为诊断依据—— 1.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 2.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 3.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 4.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 5.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四、引发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原因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常常在学龄前起病,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多见。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该症儿童存在慢性焦虑和胆怯,他们以缄默不语来降低恐惧感,并通过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而得以维持。其发生原因具体地说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 1.心理与家庭环境因素:许多心理专家发现选择性缄默症儿童的母亲非常焦虑,在家庭处于支配地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与其他人特别是与成年人建立关系的努力受到阻碍,

对于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对于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 班上的学生李华不能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上课出现大声叫喊、有时当着任课老师的面坐在课桌上;和同学不能正常健康的交往,和同学关系紧张,常常打架。 针对这些表现我首先分析造成的原因: 1. 从小家庭暴力,父母爱打麻将,对他放任自流,使得他缺少安全感,没有 爱心,没有上进心; 2. 在班里和老师沟通的少,常常觉得自己是差生,不敢和老师说心里话; 3. 同学们因为他的不善言行举止,孤立他,排挤他,使得他悲喜无常。 根据不同的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谈心 首先让他自己写出自己的优点,而他却写道:一点优点都没有。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每天放学和他一起回家。路上鼓励其他同学和他聊天。开始他的每句话都让同学很失望。我就让那些学生耐心点,毕竟他能和大家说话已经是进步了。学生们很会意,对他都很迁就。 经天的聊天和谈话使得他终于有了亲近大家的行为。说话不再是那样的尖刻了。而且上学的时候能和别的同学一起走了。 2.和家长沟通 老师的能力再大,没有家长的配合也如浮萍之草。所以我首先对他母亲疏导说服,让她明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找来文章让她学习,使她愿意配合我的工作。至于他的父亲,我也经常给他电话,有时亲自找他沟通,使他意识到自己的暴力对家庭造成的危害,表示要克制自己,改变自己,使得一家人和和美美。 现在经常他妈妈都会来学校接他,并且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点不假。他母亲的行为影响着他,他也开始和老师打招呼了。 3.适当赞美

当他给老师问好的时候,我会及时在班里对表扬他,让他明白和老师打招呼就是自己的优点。于是他更加热情,见到学校的老师都问好。而且 每当他做的好一点,我就给家长发信息进行表扬,并且让家长也表扬他。家长十分喜悦地表扬他,对他的态度友善起来。 4 给予充分的信任 为了培养他的自信,我大胆地让他做了班里的体育委员。因为以前做操时他的异常行为总令大家气愤。我告诉他作为体育委员自己首先要做好,这样别人才能接受自己。很多同学对他不满,要求撤换。我没有动摇。只是对他要求的严格程度在加强。一段时间后。他能规规矩矩地站在队伍前面做操了,并且没有人再反感他。 成效:现在他在课堂上没有再喊叫了;也没有和同学打架了。再问他的优 点时他说:自己有进步了,会为班集体打扫卫生了,会上课了,和同学关系好了,能尊敬每个老师了。每天都能给老师问好。而且还会写诗了。其实对于每个问题学生,只要我们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就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

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回龙观医院朱凤艳 一、 DSM-5 焦虑障碍的分类 DSM 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的简称,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发表的,它的内容涵盖诊断精神疾病的种类、症状及其他的标准。 DSM-5 是 2013 年 5 月份在美国正式出版。DSM-5 的焦虑障碍的分类包括分离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场恐怖、广泛性焦虑障碍以及物质/药品导致的焦虑障碍、由其他躯体问题引起的焦虑障碍、其他特定的焦虑障碍和非特定的焦虑障碍。 DSM-5 的焦虑障碍不再包括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急性应激障碍。但 DSM-5 在这几类疾病的顺序上显示了它们密切的相关性,惊恐障碍与广场恐惧不再关联,分别有独立的诊断标准;分离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由原分类在“通常在婴幼儿、儿童或者青少年阶段首次诊断的障碍”中改为分类在焦虑障碍中。因为绝大多数有选择性缄默的儿童是焦虑的,诊断标准没有变化。 二、选择性缄默症的概念 选择性缄默症 (selective mutism , SM) 是一种童年障碍,始发于儿童期。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 ( 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 ) 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疾病,智力发展也无障碍而表现出缄默无语。具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发生缄默以前,一般智力发育正常,已具备相当的言语能力。该类儿童具有正常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却会有选择性地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保持缄默不语。 病例举例:菁菁是一名只有 5 岁的小女孩,她原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无忧无虑。然而两年前,菁菁的父母因感情出现了危机,两人最终离婚。父母离异后,菁菁随父亲与继母一起生活。一天,菁菁与继母带来的孩子发生争吵,继母不分青红皂白,凶狠

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

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少年儿童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据调查我国有9. 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如果不及时开导,教育,会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成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透视一个个的心理辅导案例,就在于家长,教师缺乏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今就一则发生在我班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希望能引起我们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新学期,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走进教室,一个看上去不像正常人的孩子映入眼帘。他瘦瘦的身体,头发有点乱,眼睛一高一低,充满了敌意。他就是我班的问题生小明。对于他我也有过耳闻,知道他属于轻度弱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该生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虽然能举手回答问题,但总是错,并且语言表达不清,甚至答非所问。他的自制力也较差,表现为课上随便下位走动,小声哼着听不清的曲调或玩一些其他的东西,更严重的是他的手里离不开废纸,嘴里更少不了废纸。他平时从不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也从不和同学主动交流,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由于他语言表达能力差,经常话不对题,结结巴巴,同学和一些旁人就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经常奚落和嘲笑他,让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辅导过程和情境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深深地认识到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来帮助他。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问题,针对他的这些特殊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特殊措施,对他采取特别的教育方法。1、经常会谈,平时我尽量抽时间与他交谈,疏导,对他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使他产生信任感。2、教学中我注意利用知识的趣味性,调动他学习的热情,指导掌握学习方法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同时采取“反复训练、强化记忆、集体帮学”的举措,让他学得轻松,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3、我用放大镜去发觉他的优势,关注他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每当发现他一点进步,都进行夸张表扬,使其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4、我与科任教师进行了沟通,让他们在授课时关注他;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同学与他同桌,时时处处帮助他恢复心理平衡。5、指导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增进与同学的交流,使之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活动的乐趣,并感觉生活的美好,友谊的可贵。6、在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让学生们对他产生一种怜惜和尊重,用一种包容的态度对待他,帮助他,使他在集体大家庭的关怀帮助下,一步一步向主流靠近。7、开发家庭环境中的支持力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在适当的时候,也对家长进行一些家教方法的辅导。8、设计心理问卷测试。根据其性格特征,从他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问答,让其参与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9、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学习和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对他做了一些心理疏导,进行心理疏导主要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倾听他的诉说,同情他的痛苦体验,消除顾虑,以帮助他控制感到不安全和失败的心情,也要帮助消除各种不利因素……有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我记忆犹新。那是一节语文课,我照例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一个又一个,同学们读得令人非常满意。轮到小明了,只见他怯怯地站起来,声音小得几乎让人听不清,而且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要重复好几次。同学们等得不耐烦了,“老师,别让他读了,真让人着急!”说实话,他的朗读确实让人很是着急,此时,我真想让他坐下,就在我即将把“就读到这里吧”说出口时,猛然间,我注意到他的额头已经渗出了丝丝汗水,或许是因为他想努力表现的缘故吧,“给他一个机会好吗?”“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在大家的期待中,他又一次鼓足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