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一、正视文化旅游现状,加快文化旅游城市建设

1、充分认识荆州历史文化优势。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楚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脍炙人口、名人文化千古传颂、水文化震憾人心、红色文化可歌可泣、非物质文化琳琅满目,荆州古城享誉中外。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在荆州定都长达411年,历经20代楚王,成就了“春秋争霸”、“战国称雄”的雄伟霸业。荆州是三国文化的中心,“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120回,有72回写到荆州。荆州人杰地灵,孕育出屈原、宋玉、孙叔敖、关羽、岑文本、张居正、“公安三袁”等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形成名人文化。荆州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广、水网密度高,形成水文化。荆州“天、基、佛、道、伊”五教皆有,形成宗教文化。荆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任弼时、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形成红色文化。荆州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巨型民俗文化宝库,闻名遐迩的楚辞歌赋,享誉中外的楚剧楚舞,匠心独具的髹漆楚绣,名扬天下的八宝美食以及龙舟竞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构成了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核心,以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烘托的荆州历史文化。

2、切实把握文化旅游发展条件。荆州文化旅游资源禀

赋优越,同时具备战略机遇、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一是有战略机遇。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湖北省委提出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同时,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确定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提出“文化荆州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区位优势。荆州水陆交通便利,长江横贯荆州,“二广”高速、“沪蓉”高速交汇荆州,在建或筹建的“沪汉蓉”高速客运铁路、“荆岳”铁路、“准(葛尔)荆”铁路穿越荆州,宜昌三峡机场、武汉天河机场,距荆州较近,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出行快捷的交通网络。三有基础条件。近年来,荆州加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精心策划优势旅游项目,先后委托美国灯塔公司和华中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委托英国mci公司和清华大学策划《重建纪南城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项目规划》。全市现有景区(点)65个,其中4a级3个;共有星级酒店36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4家,晶威国际大酒店已通过国家五星级饭店初评;共有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3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各类中高级管理人才150多人,持有导游资格证的300多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荆州有资源、

有机遇、有优势、有基础。

3、正确应对荆州发展的严峻挑战。首先,面临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挑战。荆州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经济发展明显提速,进入快速发展期。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24亿元,比XX年增长74%。但是与现代大城市的发展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为区域中心地位不突出,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城区龙头带动作用乏力。在XX年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位中,湖北省的武汉、宜昌、襄樊、荆州四个大城市,只有荆州游离于百强以外;在“一带两圈”战略中,荆州不在武汉城市圈内,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点是“一江两山”,荆州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块头不大、实力不强,在全省县市综合实力第一方阵中,荆州榜上无名。其二,面临产业协调发展的挑战。XX年,三次产业结构::,对比上年第一、二产业分别增长和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收入仅占%,对比上年占比下降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滞后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滞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平分秋色。其三,面临文化旅游发展的挑战。XX年,全市完成旅游收入31亿元,对比XX年仅增长%;旅游收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比XX年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同属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洛阳、开封、扬州等城市,其旅游收入分别是:亿元、224亿元、亿元、176亿元,增幅分别

是:%、%、%、%,占比分别是:%、%、%、%,都高于荆州的发展水平。荆州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三多三少”,即:人文资源多,旅游品牌少;地下遗址多,地上景观少;零散景点多,形成规模少。表现为“三个不相称”,即:丰富的人文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与荆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不相称;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与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任重道远。

4、深刻理解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被誉为“朝阳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荆州面对现实,必须突破性地发展文化旅游业,通过文化旅游的兴旺,促进城市的竞争发展;荆州面向未来,必须发挥文化旅游优势,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荆州走向世界,必须彰显文化旅游特色,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城市的开放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对文化旅游

产业发展的领导,发挥“荆州市旅游管理委员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发展文化旅游的格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跨越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城市,实施“大决战”,吹响“集结号”。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立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5、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指导思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是荆州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继续推进“工业兴市”,积极实施“文化立市”,按照建设“人水和谐”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城市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把荆州建设成为现代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6、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荆州古城记忆着荆州历史的辉煌,世界唯一,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不可复制。荆州文化旅游发展必须与古城保护开发和城市发展有机结

合起来,使城市发展与文化旅游发展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是: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荆州古城为核心,以县市协调发展为支撑,以历史文化旅游为重点,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为补充,以现代旅游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中心城区以凸显楚文化、三国文化为内涵的荆州古城为主体,融入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元素,形成“一主多元”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叫响“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的文化旅游城市名片,充分展示荆州“文化之都、亲水之城”的魅力。通过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文化旅游环境,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由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变,由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城市品牌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把荆州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国际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研究和展示楚文化的中心。

7、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规划。用科学规划统领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实行规划全覆盖。根据总体规划,制定详细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一是科学编制文化旅游战略发展规划。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水准、荆州特色”的要求,编制、修订和完善总体发展规划,做到“三个结合”,即: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

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县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确立中心城区和荆州古城在全市文化旅游格局中的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精心编制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荆州古城保护开发规划。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新观念,调整城市建设布局,跳出老城区、拓展新城区,城市空间布局要优先于旅游发展,城市建设项目要赋予文化内涵。在抓好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统筹县市区的发展。二是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调整,尤其是做好“十二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XX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占比大幅度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10%以上。三是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好项目建设规划,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重点规划旅游公路、火车站、汽车站、旅游码头、旅客集散中心等“路、港、站”建设项目;突出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规划,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优化景区布局;突出文化旅游景点建设项目规划,修新如旧、原汁原味,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四是科学编制城市建设及用地规划。按照国务院批准的102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制定城市用地计划。改变城市带状格局,实现沙市区北扩,荆州区南进,将关沮乡27平方

公里纳入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发展空间,建设政务新区。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实行村民向市民身份的转换,集体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换。实施城市土地资本营运,降低城市建设成本,突破城市发展资金瓶颈。

8、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构架。把文化旅游建设与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一个核心”,形成“四个板块”,体现“四个特色”,搭建多层次、全方位、复合式的文化感受,生态体验,休闲娱乐的现代旅游构架。“一个核心”即:以荆州古城为核心,重点打造“四区两带”,建成荆州古城核心游览区,海子湖游览区、熊家冢楚墓游览区、八岭山风景区、滨江景观带、内河景观带。“四个板块”即:中心城区文化旅游板块,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板块,石首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板块,松滋洈水自然风景区旅游板块。“四个特色”即:“历史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荆州城、纪南城、八岭山森林公园及熊家冢楚墓遗址博物馆等景区,建成以传统历史文化、现代都市观光、娱乐购物为主的旅游区域;“水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一江、两湖、三区”,重点打造长江荆江大堤及分洪工程景区,长湖、海子湖休闲度假区,洈水风景区、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保护区、洪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建成以水文化为载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区域;“红色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洪湖瞿家湾、监利周老嘴、

石首桃花山、江陵沙岗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建成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旅游区域;“荆楚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建成以荆楚民俗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景区,以县市为单元,县市有名镇、乡镇有名村。按照上述构架,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串珠成线,联线成片,实现在荆州全境内的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彻底改变目前荆州“过境游、消费少”的旅游窘况。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三、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9、精心策划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要求,以“大整合、大开发、大手笔”的气慨,精心策划大项目,通过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荆州的特色和主导产业。目前,我市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已规划各类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390亿元,其中申报先期启动项目18个,总投资290亿元,占全省的20%,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突出一个“活”字。通过整合现有景区(点)资源,盘活文化旅游资产存量,实施有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和存量在项目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以三国文化为主题,整合荆州古城景区资源;以楚

文化为主题整合海子湖、纪南城、熊家冢及八岭山古墓群等景区资源;以水文化为主题,整合荆江大堤沿江景观带资源。二是整体开发,以大带小,瞄准一个“大”字。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精品意识策划大项目,实施整体开发,综合配套。通过大项目开发带动小项目配套建设,把小项目放在大项目之中统筹安排,致力打造核心景区,把景区(点)做大做强做优,全面提升景区(点)的档次和级别,彻底改变景点多而散、小而乱的状况。三是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立足一个“快”字。抓住我省实施“一带两园”战略的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荆州文化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形成文化旅游项目大上、快上、优上的建设热潮。对重大的文化旅游发展项目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尽早受益。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具体协调,统筹解决项目建设中规划论证、房屋拆迁、土地利用、建设资金等问题。

10、倾力实施古城保护与建设。突出荆州文化旅游重点,倾力打造“荆州古城”。一是加强荆州古城保护。做好古城墙“申遗”工作,使荆州古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将荆州古城整体打造成为5a级旅游景区。对古城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维修,恢复建设两汉古建筑,突出三国名城特色,古城内现有建筑和设施依据旅游功能进行逐街、逐巷、逐屋包装改造,使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与古城文化相一致。下决心

尽快实施城内人口搬迁,列出搬迁时间表,党政军机关、行政部门、医院学校要率先搬迁,对古城内的超高与违章建筑,要依法予以拆除,清除一切与古城景区(点)不和谐的设施。加快实施护城河整治工程,进行城垣保护、河道疏浚、驳岸护坡,景点建设、游步配套。近期重点开发护城河南岸,建成仿明清一条街,仿秦淮河景观带。二是加强重点景区建设。以环城“四门”为中心,复建城垣楼阁,建设“四大”特色旅游区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国名城”游。以东门为中心,形成古城墙游览区;以南门为中心,形成关公文化祭祀区;以西门为中心,形成文博实物观赏区;以北门为中心,形成三国风俗展示区。乘“关公文化之乡”冠名授牌的东风,加快申报国家级“三国文化之乡”。三是优化古城景点建设。在突出“三国名城”特色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荆州数千年历史文化,展示“文化之都”的品位。高水平建设一批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和文化广场。逐步在古城内原址上复建“荆州将军府”、“承天寺”、“三管筆”、“相爷府”、“梁朝皇都”、“江陵县衙”等,改扩建荆州博物馆,建设楚文化博览园。荆州古城保护与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应成立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指挥部,统筹协调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11、致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在倾力打造“荆州古城”的同时,还应根据文化旅游优势资源,打造以下文化旅游精

品:一是打造以熊家冢楚墓遗址为主体的楚文化品牌。加快熊家冢楚墓考古发掘,建设高标准的楚墓遗址博物馆;尽快启动楚纪南城遗址公园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建设项目;加快八岭山森林公园建设及古墓群保护。二是打造以屈原、关公、张居正等为主体的名人文化品牌。以屈原塑像为中心,建设以屈原祠、江渎宫、屈原广场等为主要内容的屈原文化园;以关庙为中心,建设以关庙、关府、关公剧院、关公陈列馆、关公祭祀广场等为主要内容的关公文化园;以“相爷府”为中心,建设张居正故居、相爷府、张居正文化一条街等为主要内容的张居正文化园;建设孙叔敖、“岑门相府”、“公安三袁”文化园。三是打造以章华寺为主体的宗教文化品牌。将章华寺按照4a级景区打造,扩大景区面积、拆除违章建筑,将太师渊、烈士陵园、章华寺进行联体开发;恢复建设太晖观、开元观、玄妙观,实行联合经营。四要打造以滨江景观带、内河景观带为主体的水文化品牌。以荆江大堤为主体,建设好万寿园、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水文化博物馆等,贯通护城河、荆沙河、文湖、江津湖、内荆襄河、海子湖等内河水域,沿河多点布景、纵深绿化,让游客感受亲水文化。

12、大力推动县市统筹发展。按照“区域合作、错位发展、协调推进”的原则,加快县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到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发展。各县市应根据资源特点,确定发展重点:江陵县重点打造南星洲长江文化园,建设高

尔夫球场、旅游度假区、人水和谐体验区;松滋市重点打造洈水风景区,建设山、水、岛、洞、泉等景点;公安县重点打造北闸风景区、黄山头风景名胜区,建设分洪文化博物馆、生态园,南闸纪念馆等景点;石首市重点打造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保护区、桃花山自然风景区,建设麋鹿科普博物馆、白鳍豚标本陈列馆;监利县重点打造洪湖西岸“梦里水乡”景区;洪湖市重点打造“洪湖岸边是家乡”景区,建设蓝田生态园、明清一条街、瞿家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乌林温泉国际度假村。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四、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旅游城市功能

13、强化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按照“完善骨架、突出旅游”的原则,规划交通项目,加快铁路、公路、水运、港航、城市公交等交通设施建设,使公路、铁路、港口对接,形成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交通支撑。一是构建荆州对外联内的快速通道。加快城际间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荆州到周边大中城市的高速快捷通达。加快建设江南、江北高速公路通道,实现荆州中心城区与县市之间通达高速公路。加快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城市出口通道。加快旅游景区标准化公路建设,实现旅游景区与干线路网连接,形成全市境内主要景区(点)一小时旅游圈。二是构建江汉平原航道网。依托长江,结合引江济汉工程,重点建设引江济汉、内

荆河航道,规划建设引江济汉旅游码头。依托中心城区重要港口,建设荆州长江国际旅游码头,把荆州建成三峡之旅(武汉-荆州-宜昌)精华游的节点。三是要加快铁路建设。推进“沪汉蓉”高速客运铁路尽快建成通车和“荆岳”、“准荆”铁路开工建设。此外,长远考虑可重新规划建设荆州新机场,形成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空港。

14、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增强城市旅游功能,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城建支撑。一是加快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与旅游景区(点)配套的道路、停车场、给排水、公厕、污水及垃圾处理、供电、通信、消防、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健全城市旅游及道路标识系统,车站、港口、城区及主要景区(点)设置中外文对照的各类规范标识牌,在高速公路设立旅游景区标识牌。二是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改造提升现有酒店星级,在中心城区、重点景区,建设高品位、有特色、能吸引高端商务客人、港澳台及海外游客的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及度假村。三是加快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建设一批演艺中心、娱乐中心、度假中心、健身中心、养生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四要加快文化广场建设。优化文化广场布局,兴建能够展示荆州文化特色的休闲公园、绿地公园与文化广场,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提升公园、游园及广场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游憩休闲功能。

15、强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游客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优质提供中转、购物、咨询、本地游等一站式系列服务,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做好游客接待服务,建立“荆州市游客集散中心”,在荆州火车站、荆州客运站、荆州旅游港等分别建立“游客接待中心”,各旅游景区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形成多级接待服务网络。做好导游服务,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提高导游队伍的素质。做好游客交通服务,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应成立游客代步车队,为游客提供交通方便。做好购物服务,抓好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建设特色商业街区、休闲街区、美食街区、娱乐街区、楚风民俗一条街、荆州古玩一条街、荆州美食一条街,建设并完善重点旅游景区游客集中购物场所,形成旅游购物一体化。

16、强化文化产业实景建设。注重荆州历史文化研究和挖掘,策划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的实景演艺精品,充分展示楚文化之豪气、三国文化之大气、水文化之灵气,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一是楚文化实景演艺区。以楚纪南城遗址公园为背景,以楚都宫门为载体,以楚都迎宾仪式为主要内容,举行大型开城迎宾演艺活动,再现楚国雄风。二是三国文化实景演艺区。以公安门为背景,以九龙渊为载体,以三国故事为主要内容,实景演艺“刘备迎亲”、“草船借箭”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让游客亲历三国、感知三国、梦回

三国。三是水文化实景演艺区。以荆州城垣为背景,以护城河为载体,以水上游乐活动为主要内容,实景演艺水上泛舟、龙舟竞渡、乾隆游荆城等水上娱乐活动,让游客互动参与,亲水体验。四是民俗文化实景演艺区。在重点景区实景演艺荆楚民俗,让游客感受荆州民俗风情。

五、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营造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17、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招商引资、聚集社会资本、争取项目资金、运作行政资本,力争在招商引资,城市资本营运,争取重大项目资金上有重大突破,实现文化旅游发展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划文化旅游发展的重大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投资荆州。加大社会资本聚集力度,成立“荆州市文化旅游发展投资公司”,负责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策划,资本运作,项目建设,推动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加大国家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旅游国债、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革命老区建设资金等国有资金,积极争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古城古墓保护、城市防洪建设资金,使专项建设与文化旅游建设结合起来,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益。加大行政资本经营力度,整合市级行政资产,实施资本营运,建设市级政务新区,促进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

18、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实现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推进文化旅游资源配置和旅游资源经营的市场化,解决“资源分散、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打破部门垄断、行业封锁、区域界限,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组建文化旅游优质企业,成立“荆州市文化旅游发展总公司”,实行集团化经营。实现公有资产、保护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管理“三产”有效分离。将文化产业从文化事业中剥离出来,分别履行经营职能和公益职能,对特殊的文保单位、宗教单位,在保护资源、维护所有权的前提下,运用拍卖、租赁、转让等多种方式,盘活经营性资产,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19、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的作用,争取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新闻媒体宣传荆州文化旅游产品,建立文化荆州网站、荆州文化旅游网站,形成宣传文化旅游产品的网络体系,多层次宣传荆州。举办荆州国际龙舟节,国际关公祭祀节,楚文化、三国文化国际研讨会,古城保护国际研讨会等,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展示荆州。加强区域间旅游城市的合作,推出一批跨区域的文化旅游产品,借助各类旅游交易会平台,强力推介荆州。建设城

市规划展览馆,利用规划的展示,统一全市人民思想,增强发展信心。大力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家家都是旅游窗口、处处都是旅游风景”的社会氛围。

20、实施优惠政策扶持。制定财政引导政策,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文化旅游项目启动基金”,市财政每年按年度财政收入总额1‰的标准,安排财政预算。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重点发展的文化旅游企业予以税收扶持,凡在市内投资兴办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适当给予税收减免。制定土地供用政策,严格城市规划用地,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文化旅游项目用地,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文化旅游项目,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对占用新增建设用地的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安排用地指标,优先办理用地手续;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拉动作用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以出让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适当减免土地出让金。制定相关奖励政策,对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四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有突出贡献的旅行社、旅游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的企业和单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

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 来源:论文网编辑:liuyun 日期:2010-06-01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时代特征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内容简介 何教授在节目中分别阐述了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 关于建筑的文化性,何教授认为,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 关于建筑的时代性,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应。现代建筑创作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

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 何教授还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 另外,在节目中何教授还就三种特性分别分析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 全文 我本人是从事建筑设计的,就是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建筑师,当然我在高等学校里面是带研究生,就是把设计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的。所以,这几年,特别这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建筑的创作活动,从我搞了这么多工程里面,我深深体会到,要把建筑与文化这个问题谈清楚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从事具体设计人员,我只能够先把我这几十年来的一些创作体会跟大家谈谈,最后呢也想通过做的一些作品,做一点说明。 大家都知道,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同时,带来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而担心忡忡。而作为一个中国的建筑师,处在这个时间里边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 但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建设的面前,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都准备不够,也深深感觉

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共青团组织在企业内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把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放到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大局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格局中去考虑和推动,自觉纳入企业文化创建之中,重点把培育和弘扬“忠诚事业、追求更好”的平禹精神、强化青年企业主人翁意识、促进青工提高业务素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青春建功等全面发展作为主要内容,把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结合起来,采取了先易后难,聚焦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狠抓了推动实施。 1、营造氛围,强化宣传引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在工作之中,公司团委结合公司党委围绕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开展的平禹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从抓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入手,层层召开团的工作会议,大讲抓企业青年文化创建活动目的意义、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帮助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提高认识,增强参加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强化了团员意识教育,在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了“我同祖国共奋进,我与企业同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结合团的工作实际,在全公司团组织中层层开展了青春建功理念、最佳青年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组织团员青年进行了“企业在发展,我们怎么办”和“怎样让人一眼看出我是共青团员”大讨论,引导青年围绕企业文化、平禹精神与企业、青年的关系等方面,挖掘企业精神的内涵,提炼具有共青团特色的青春建功理念,共征集青春建功理念用语300余条。在广泛讨论、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青年为本,服务为重,求实创新,勇于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平禹青年文化理念,并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初步形成了共识。 2、立足岗位,强化理念渗透。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必须把团的工作理念内化为团员青年自觉行为,体现在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上。特别是通过实施理念灌输教育,强化企业青年文化理念,赋予每一种思想、理念以具体的内容。一方面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按照公司党委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步骤程序,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了“让团徽在岗位上闪光”、团建“五个一”竞赛等活动,引导团员从各自的岗位要求出发,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目前,立足岗位做奉献,争创一流好业绩在团员中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加强了团的标识性建设。注重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和优势,在各单位显要位置建立了大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牌版,悬挂了宣传条幅标语,并结合青年岗位工作特点,制定了具有青年特色工作的警示语、提醒牌,使青年文明用语、团员青年工作标准等,时刻用“青年为本,服务为重,求实创新,勇于奉献”激励团员青年、约束团员青年。 3、载体推动,体现青年特色。青年文化是以青年为主体的文化现象,具有青春的特质,必须体现青年特色,特别是通过具体的载体活动,融思想性、政策性、知识性、娱乐性等于一体,使广大团员青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的同时,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为确保设计开展青年文化活动制度化,我们层层建立了以二级团委为核心的青年文体协会、青年自学协会,从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不断加强开展文化学习活动指导。要求各单位年初都要制定开展文化活动计划,季季有主题有计划,月月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活动结束后将总结及资料上报公司团委。今年,我们围绕纪念五四运动88周年重点突出了青年思想教育和活跃青年文化生活,始终坚持弘扬青春、奉献、上进主旋律,通过举办纪念大会、演讲比赛、征文、艺术节、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重温入团誓词等形式,展示了共青团组织在青年文化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举办的青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深受公司领导及公司广大职工家属的一致好评,成为公司团员青年传播新知识、宣传青年文化,促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公司发展稳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4、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重在融会贯通,相互促进。要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吸引各部门和各方面人士参与青年文化建设,建立和形成开放的工作机制。要注意调动各种层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汇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边实施边规范,边开展边完善,边建设边发展,不断提高青年文化建设的水平,促进青年企业文化的繁荣。如,我们结合庆祝建团85周年,开展了“我与企业共发展,我为矿山献青春”主题教育活动,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帮助青年确立正确发展目标,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注重与推进团的各项工作相结合,把加强青年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之中,特别是要借助企业文化的制度管理,制约和规范团员青年的言行,进一步推动企业团的作风建设。在指导思想上,加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抓团的活动开展力度,寻求最佳结合点;在工作的安排上,主动地与企业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贴紧靠实,使团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在方法的选择上,改变“只在上面说,不到下面做”的状况,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实效性;在效果的考核上,我们制定了《平禹煤电公司基层团委书记月度工作考核办法》,考核主要采取“听、看、查、考”的方式进行。“听”即每月工作例会上听取各单位工作汇报;“看”即到各单位团的工作活动现场了解情况;“查”即每月到各单位进行巡回检查,查阅工作台帐、记录及有关资料;“考”即每月在工作例会上对基层团委书记进行业务知识考核。从而,使企业共青团工作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出一条高效、求实的新路子,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13第十三章 组织文化建设

第十三章组织文化建设 复习题 1、何谓企业文化?其内容和结构怎样? 答:企业文化即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组织文化一般可分为观念层、制度层、器物层三个层次。其中观念层(内隐层次)包括组织最高目标、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道德、组织宗旨,制度层(中间层次)包括一般制度、特殊制度、组织风俗,器物层(外显层次)。 2、组织文化有什么作用? 答:组织文化的作用主要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 3、有哪些因素影响企业文化? 答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有民族文化因素、制度文化因素、外来文化因素、组织传统因素、个人文化因素。 4、组织文化与员工需要层次有什么关系? 答:对于解决了温饱问题、需求层次提高的员工,满足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物质激励杠杆已越来越乏力,根据按需激励的原则,设法满足职工的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需求等高层次的精神要求,才能有效地激励职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金钱杠杆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5、为什么说“理想教育是人力资源动力开发的基础工作”? 答:无论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干部职工中,志向远大者多,惟有如此,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因此,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对成员进行理想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理想教育的目标是做到:人人有理想,队伍有士气,国家有民气。 6、群体价值观在形成组织凝聚力方面有何作用? 答:群体价值观是职工群体在价值判断上的共识,它有效地制约着个体的价值取向,而且对与群体价值观相背离的个体产生群体压力,重新向群体价值观靠拢,并进而调整其个人目标,自觉地趋向组织目标。组织凝聚力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职工之间的吸引力。职工之间吸引力的形成,一是依赖于利益相关的推动,二是依赖于思想一致化的催化。 7、组织道德如何影响组织公共关系? 答:组织道德在三个方面影响组织公共关系:(1)调节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组织的内部的人际关系;(2)调节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影响员工对组织的向心力、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3)调节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组织与不同层次的公众的关系、与传播媒介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塑造组织的公共形象,影响组织的公共关系。 8、组织风气对员工行为有什么影响? 答:组织风气一旦形成,就对群体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有四种作用:(1)潜移默化作用。组织风气形成组织内部的心理定势,构成组织心理环境的主要部分。(2)规范作用。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无形的软规范,组织风气对群体行为发挥着引人注目的制约作用。(3)筛选作用。一个组织所形成的风气,以及在它影响下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对一切外来信息、社会影响有筛选的作用。(4)凝聚作

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科大学文化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文化又有“体”和“形”两个层面。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体”是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特色等内容,制度文化的“体”是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内容,物质文化的“体”是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内容,这三种文化的“形”是形成这三种文化的“体”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必须从上述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本科大学;文化内涵;文化建设 一、本科大学文化的界定、结构、功能和特征 1.本科大学文化的界定 从系统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本科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从文化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亚文化的一种,是围绕本科大学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的集合体;从教育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指的是高等教育文化,其存在范围仅限于本科大学校园之内,其涉及人群仅限于本科大学师生员工,其表现形式也仅仅体现在本科大学内的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之中;从组织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以知识和学科设置为基础的、独特的组织文化。综上,本科大学文化是本科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以本科大学为载体、以本科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和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本科大学文化形态。 2.本科大学文化的结构 本科大学文化有二分结构说,即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三分结构说,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分结构说,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1]文化,亦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五分结构说,即价值理念及其大学精神、大学形象、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和大学环境;八分结构说,即宽广美丽的校园、富于批判精神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以学术为中心的文化、多元的文化、开放的文化、超前的文化、智慧的文化。综上,本科大学文化的典型结构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3.本科大学文化的功能 本科大学文化有四功能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研究文化、融合文化等四个功能;五功能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论当代青年文化建设

通过今天座谈会的交流研讨,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些共识:一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对国家和民族、对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都是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二是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战略,将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三是对青年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青年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主要功能、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工作机制等有了一些一致的认识。这些共识对全团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谈四个方面意见,供大家参考。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论断极其深刻,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党是一个拥有6000多万成员的大党。要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牢固构筑起坚实、统一的思想基础。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三个伟大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构成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在当代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起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强大思想基础,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以文化为载体传播主流价值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民族的产生源于文化,民族的盛衰系于文化。一个民族要实现持续发展,一个国家要实现繁荣昌盛,就必须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综合国力和民族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着这个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我们的精神动力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使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成为每个公民的精神追求,成为在未来岁月中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世界上成功实现发展的国家都善于利用其比较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我国人口众多,既是制约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潜在的比较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就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把人口规模转化为人才队伍,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就是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不能通过文化的力量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成巨大的人才优势,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就很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拥有用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形成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构成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7-10-30 )来源:云岭高速0【字号大中小】【订阅新华短信】【收看新华手机报】【打印】【关闭】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朱振辉(昆楚管理处)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近些年来,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再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建设的涵义是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总体谋划和基本对策。其特点包括渐进性、整体性、柔软性、可继承性、潜移默化性等,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6200022.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即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 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一)精神层包括6个方面内容: (1)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家思想方法、政策水平、科学素质、实践经验、工作作风以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3)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有意识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和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4)企业风气。企业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的综合反映。5)企业道德。指调节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制度之间三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6)企业宗旨。这是指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作为经济单位对社会的承诺(二)制度层。1、一般制度。指企业指导日常工作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责任制度。2、特殊制度。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非程序化制度。3、企业风格。这是指企业长期相洽、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如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6200022.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有关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组织文化建设对组织未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组织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组织文化建设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指出了思路。 关键词:组织,文化,建设 一、组织文化建设现状 (一)组织文化建设中缺乏自身特点,个性不够鲜明 组织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组织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组织个性化的表现,应根据组织的特点、概况,提炼出本组织所特有的组织文化,我们看到有为数不少的组织提不出自己的组织精神,用诸如“团结、进取”等词语概括组织精神,让人看不清组织文化的个性。如果不注重组织的个性特色,组织文化建设都是一个标准、一种模式,那么必然导致组织文化雷同、缺乏应有的鲜明个性和风格,达不到组织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二)组织文化建设着重外在,忽视在的完善 有些组织从办公楼到工厂车间,到处都悬挂着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就认为这就是组织文化,还有不少组织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班组,这就是组织文化,这两种认识都走进了误区。只重视外在的东西,并没有深入的去理解组织文化的含义,这样的组织文化,并没有同公司一起成长,不够完善。一些组织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统一服装,但对组织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组织文化流于形式。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在的价值与理念,这样的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三)组织文化建设脱离实际情况 一些组织对组织文化的涵、功能和意义的理解片面化,却不切实际地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管理哲学和组织精神,由于领导的观念和员工的想法相距甚远,所以得不到员工的认同,组织文化已被束之高阁,无法使组织文化的深厚涵渗透在

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元元 一、大学文化的涵义 目前,对于大学文化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不是非常明确。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综合后,可以认为: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一代又一代“大学人”对文明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所积累和形成的精神成果以及蕴含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来说,一是根据文化的结构,大学文化包括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个亚层次文化;二是根据文化的形态,大学文化是由以下三个层面的文化合成的文化共同体,即含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在内的物质文化,含学校各种规范性、系统性的规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含学校成员共有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心里状态、道德情感、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在内的精神文化。一般还认为,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精神。所谓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 对于大学文化的涵义,除了分析其结构和形

态之外,还需进一步了解其生成和功能机理。根据文化最根本的规定性,即“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定民族或特定人群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方式”,我们可以说,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建立的、自己所特有的、与历史和现实密切相关的一种生存体系,它根植于“大学人”的实践活动中,是“大学人”价值规范与行为规范体系,是从深层次制约和支配“大学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活动的大学运行以及制度安排的内在机理。也就是说,大学文化和精神以反映学校意志、学校传统、学校个性的内在本质为核心,共同作用于大学的方方面面,对外形成大学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对内则影响大学成员形成共同的信念,产生凝聚力。它是使一所大学屹立于社会和大学之林的内在力量,或称为软实力。大学文化和精神既是昨天的,又是今天的,更是明天的。 从以上角度来理解大学文化,一是强调要从总体上,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在社会变革和转型的环境中,把握大学文化作为大学和“大学人”的一种主导性生存方式及其演化、作用机制;二是强调要从战略上,把握大学文化以

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新版)

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新版)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43

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 新版)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青年安全文化是平禹煤电公司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平禹煤电公司团委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心,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强化青年职工安全意识,构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打造团的安全工作品牌,促进了企业安全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青年职工是企业生产、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青年职工的比例逐步增大,青年职工在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做好青年职工的安全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更好的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和

青年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载体。青年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富有青春朝气和引领时尚的激情。教育、团结、凝聚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企业团组织的根本任务。共青团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并渗透到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青年安全文化建设则是一个新的重要载体。安全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工程,是生产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和前提。为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的要求,共青团的工作重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着力提高广大青年职工的安全技能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并把他们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转化为企业安全稳定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特别是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安全管理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加有效地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政治工作的领先属性,要求共青团组织必须走在前面;思想意识的多变性,要求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贯穿于安全生产活

关于新形势下青年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青年文化建设的研究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立足上海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融入移动互联等时代特征,推 动公司特色的“海派文化”持续创新。以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文化管理促进企业科 学管理,倡导和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标准的优化和流程的再造,夯实管理和创新的文 化基础,向“一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级资质的施工能力、一线城市的稳定生活”美好企业愿 景迈进。公司当前拥有青年员工150余名,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要实现公司发展规划目标,做好青年文化建设对于建设先进,增强员工文化自信,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具有至关重要 的意义。 一、以青年品牌活动为依托,打造爱岗敬业的职业文化 2017年,公司提出“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要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扩大企业规模, 离不开具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青年员工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在青年文化建设过程中, 上海公司将青年品牌活动是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依托,通过团组织不断开展青年品牌 活动,着力打造青年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文化。 1.全力推进“导师带徒”,以榜样为青年员工引路。向青年员工不断传递企业正能量,对青年 员工形成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公司在青年员工成长过程中推行“导师带徒”活动,制定了《导师带徒管理办法》,选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优秀老员工进入导师库,促成新入职员工与优秀老员工结成师徒,让新员工向优秀老员工学习。此外,公司 还创新建立了“师兄制”,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员工作为新入员工的师兄,根据导师带 徒工作阶段目标和学习任务,与导师一同指导新员工工作学习,向新员工介绍日常业务内容 和工作流程,及时督促他们学习新工艺,新方法,优秀导师和师兄的言传身教促进了新员工 的成长成才,也传承了他们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踏实向上工作作风。 2.大力开展“青”字号品牌活动,弘扬“勇立潮头不懈追求”的团队文化。1985年以来,公司逐 渐形成了以“勇立潮头不懈追求”为核心,精细、严谨、敏捷为内容的特色海派团队文化,为 在青年员工中弘扬传承好这一优秀文化,公司以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监督岗”为依托,大力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抓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技 术创新、节能环保,充分发挥了突击施工节点目标我先行,技术攻关我先上的青年突击作用,让青年员工成为了项目建设和安全保障的中坚力量,养成了“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职 业精神,先后有一批青年员工、团队获得了股份公司、局级及地方青字头奖项和竞赛类奖项,弘扬了上海公司“勇立潮头不懈追求”的团队文化。 二、以志愿者服务队为依托,打造热心公益的志愿文化 志愿者文化是新形势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青年文化,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已广泛为社会所接受。公司在青年文化建设中,以“阳光筑爱”公益志愿 者服务队为依托,在公司青年中打造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文化。 1.做好志愿者队伍管理,让志愿者文化在公司落地生根。公司“阳光筑爱”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于2016年5月,是隶属于集团“阳光筑爱”公益志愿者协会的二级志愿者组织,由公司团委负 责日常组织管理,同时接受上级协会和公司党政主管部门监督和指导,下设15个项目志愿者服务站,共有青年志愿者100余名,已全部在志愿中国进行注册,志愿服务时长最长者已累 计超过600小时,志愿者团队服务既有地方单位组织服务于社会公益的活动,也有企业自发 组织进行的服务工程建设活动,志愿者身穿蓝色马甲的身影,在公司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2.积极组织志愿活动,让志愿者文化具有良好的生存土壤。优秀志愿者的根本在于参加志愿 活动,服务社会公益,传播正能量。公司志愿者服务团队积极履行“发展自我,造福社会”的 企业使命,以提高青年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民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新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新版)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新版)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起来,用于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进一步的树立和强化,成为了安全生产中弘扬和倡导的主流。 安全文化的建设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企业,或者个人,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安全生产事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针;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事关经济效益的提高,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对员工而言,安全事关生命,是人的第一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强烈。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在企业意识领域起到引领作用。长远意识。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对相关工作的常抓不懈,使得企业得以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

组织文化的几点思考

组织文化的几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组织文化的定位。何谓组织文化,通俗地说,即指已形成的群体的信念和行为习惯。组织文化不是标语口号,也不是一套组织文化建设的策划书,而是在组织战略实施和工作任务完成的反反复复的实践中精心培育的结果。组织文化不是说出来的,是练出来的。一方面,我们要重视价值观和理念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更应该关注通过实践、通过组织文化活动,特别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等活动,不断地向员工灌输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书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通过实践,通过对承载了组织文化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落实计划等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认同组织文化,并逐步地融入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变“要我执行”为“我要执行”。就如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好像当年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一样,不论对与不对,有人跟着走,走错了不要紧,重来嘛!四渡赤水。组织文化能感化人,组织文化的根基在野在群众,组织文化的要害在朝在领导。最好的组织文化是做人的文化,最高级的组织文化是死而不亡的文化。讲到组织,我还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团队?大家看团队这两个字,一个口字里面有个才字,一群人带了耳朵,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我们的党不都是在一次次的党代会上成长起来的。很多企业,很多团队总是把做大做强作为组织文化,这也没错,但还不够究竟,做大做强容易,做久才是我们团队基业长青最高境界

啊!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里面蕴含着多少做人的文化?其实这句话也并不新鲜,是《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很多人自强不息都很容易做到,厚德载物却不容易啊!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地位达到一定的高度,官做到一定的级别就会出事,他们的德行没有修到那个位置啊!有一个叫稻盛和夫的日本人,他的中国文化传承的多好。他悟了一辈子最后说了一句话,应该从商道到人道,再从人道到佛道,最后觉悟,了解生命的真正含義,知道自己灵魂的归宿,让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灵魂又提高了,找到生命的意义。这个人每年都托钵一次,世界500强的老总,他缔造了两个500强,成为京瓷公司的老总的时候还出去托钵,真托钵。有人问如何成佛?其实佛祖告诉你,两个字“衣钵”。衣就是袈裟,代表身份,就好像我们的工作服。钵是什么?碗。干什么用的?要饭的?竟瞎扯!你带着要饭的心态托的再好你也只是个丐帮帮主。可是你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去托你就能托成菩萨托成佛。稻盛和夫每年都托钵一次,有一次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托钵的时候,一个老妇人往他的碗里嗙的扔了几个硬币,说:“天这么冷,赶紧找个地方暖和一下,买点吃的。”说的非常真诚!稻盛和夫非常感动,这个老妇人绝对不是富人,她在施舍的时候是真诚的。这一刻他脑子迸出来四个字,又缔造了一个世界500强,这四个字叫敬天爱人。日本、韩国人写汉字都写繁体字。你看中国的文字多伟大,有的字简化的不合理呀:把爱减的没心了,所以现在年轻人谈恋爱都不用心了,直接用身体啊!把生产的产减的没生了,现在女同志全剖腹产。中国文字以前竖

大学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CHINA HIGHER EDUCATION 中国高等教育2012.22 报、中国水利报、科技日报等1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刊发专版或较大篇幅报道,人民网等近30家网站进行转载。通过推进“百团行动”,使广大教师深入了解、关注基层水利,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 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世纪大工程的负责人,大都是河海大学毕业生的杰出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水利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中,河海大学的毕业生约占1/3。近年来,60%以上毕业生在水利重点单位就业。可以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大学的贡献。 学校充分发挥水利学科突出、相关学科较为齐全的优势,积极参加重大水利项目的研究、设计、建设与管理。近年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在理论创新与知识产权积淀方面有明显成效。在保障国家水安全、解决水利水电科学技术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科技部批准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和建设“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培育“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为标志,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引领着我国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对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支持,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路径确立了基准。在新的发展历史阶段,我们将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坚持特色发展方向,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办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为河海大学校长】(责任编辑:徐越) 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文学批评家、 伊格尔顿在《文化的观念》一书中详细地对文化进行分析阐释,并深刻地指出:“如这个词追溯了一种重要的历史变迁,那么多关键性的哲学问题。 由与决定论、主体性与持久性、变化性与同一性、已知事物和创造物的问题得到了模糊的凸现。”对于文化的哲学思考也提示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的新思路,即以哲学的视角进一步总结大学文化建设并探求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而从现实角度来看,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文化及其建设实践,在话语体系及实践体系的双重交织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探讨似乎更加玄妙,更加远离文化的本真。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解析,以回答大学文化建设以前走过什么样的道配。其中,概念是思维科学的重要形式,黑格尔说得更为直接,他鲜明地指出:“只有概念才是真理,或更确切地说,概念是存在和本质的真理。”由此,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文化”概念的提出,实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首先,从实践看,“大学文化”话语及大学文化建设的盛行和兴起,实是大学地位在当代社会更加重要的反映;其次,理论认识上看,大学文化的相关研究,是关于大学文化本身的逐渐自明。因为,“当概念成长为本身自由那样的一个存在时,它便不外是自我或纯粹的自我意识”,凸显的是概念所具有的确定 ◆◆◆◆◆◆◆◆◆◆◆◆◆◆◆◆◆◆◆◆◆◆◆◆◆◆◆◆◆行思探理 14

浅谈青年文化对“活力城市”建设的作用

石河子“五城定位”论文 浅谈青年文化对“活力城市”建设的作用 报送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分院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活力城市,以及活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通过经济、民生、旅游、文化等方面综合评价活力城市,描述了活力城市的主要指标。围绕活力城市建设,进一步叙述青年文化培养在活力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在城市转型升级中如何利用好青年,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字:活力城市;青年文化;主要措施;建设 一、什么是活力城市? “活力城市”是对城市经济成长性、健康度、影响力等的一种形象概括,代表了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活力城市”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学术各界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和界定。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活力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活力与社会活力、环境活力以及文化活力等。“新型城市”的概念也比较模糊,目前最为接近的就是“新型城市化”,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二、提高“活力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1、要建立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体系。 经济活力作为城市活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的增长性以及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汇聚力等,而其雄厚的实力本身就是经

济活力的重要保证。对于传统产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体系,会使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严重不足。因此,要通过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战略支撑产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创新体系建设等途径,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规模企业利润总额等考量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主要指标均要达到较高水平,使经济发展更有竞争力。 2、要建设适宜就业的城市。 进一步加大效能建设力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建设诚信城市,优化发展和投资环境,形成“投资的洼地”和“创业的高地”,把师市建设成为“最佳投资创业城市”。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使实际利用外资率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动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创业致富的理念,敢想敢干、敢于冒险的拼搏勇气,永不满足、不断发展的进取精神,形成人人争做创业者、家家户户创大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大力培育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促进创业行动,掀起全民创新创业的新热潮。 3、要建设和谐城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新形象。深入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阳光工程”,关爱农民工和弱势群体,构建公平公正、利益协调、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城市。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和师市的地缘特点,

如何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如何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一个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的企业如何奢谈文化?文化是软性的东西,必须有硬性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应该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一些制度尚欠缺或不够完善、或者已经不合时宜(部分继承原有的制度体系)。为此,办公室组织主要的职能部门开展了为期超过半年的制度重建工作。通过完善公司统一的制度并强化实施,加强公司的统一管理和主要职能部门的权威管理,规范性的制度及落实。制度只是死的文字条款,而如何有效执行才是关键,该项工作要取得公司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因而为后期的推行减少阻力。同时,由于完善的制度从而逐渐改变过去的不完善管理色彩,公司各项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特别是在业务量和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完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个人认为就是企业的经营宗旨(使命)、管理理念、人才理念、企业口号、企业发展远景和愿景,等等。其重要性有如世界观之于个人人生的发展一样。这些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这些内容需要企业董事长等核心高层与企业文化建设主导部门或第三方(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共同完善这些内容,将董事长的经营思路、理念、价值观、品德修养等正面

的东西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高度概括提炼出符合企业特点、发展要求的核心文化理念。这是一项非常抽象、高难度的工作。 三、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一个体系,反对文化的教条化,但是必须形成一个文字表述的、可内部学习传播的、持续发挥影响、多维度全方位的文化体系。由于很多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其不规范性甚至不合理性,要完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梳理、引导、引申和规范。例如,在公司中长期形成了董事长对犯错中高层(以及其他高层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高额罚金处罚的习惯,这种处罚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个人色彩,极不规范。为此,将罚款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同时融合进员工责任文化中,在不违反劳动法的条件下使其更加规范有“法”可依。类似的还有,公司高层领导对员工奖励也有随意性,可能因为你提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而受到嘉奖、表扬,年终评奖缺乏标准和透明,导致高额的奖励并不能获得应有示范效应,并没有有效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为此,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让员工明确如何积极表现来争取表彰,同时通过评奖、颁奖等相关活动及配合的宣传营造争做先进、学习先进、奖励先进的氛围,奖励优秀先进员工的示范效应彰显。公司高层多次对生重病或家庭有困难的员工给予经济支持,慰问员工家属,将企业的这些行动进行梳理,认为可以建立独具特色并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的“员工关爱文化”,将这些偶发性的行动上升到企业的文化层面,通过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