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学案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学案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学案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了解在原子、分子等不同尺度认识物质结构的价值和意义,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2.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精神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2.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具体内容

(1)研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化学键理论知识和分子间作用力知识。

(3)分子的空间结构知识。

3.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

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模型化方法、科学假设和论证方法、量子力学研究方法、光谱和衍射实验方法等。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由于道尔顿最早提出了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给化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理论基石,所以道尔顿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是逐步深入的。虽然很

多科学家得到了一些错误的结论,但对当时发现真相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来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并且能在晶体硅表面上用探针对原子进行“搬迁”。

例1(2019·雅安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1803年实心球模型→1904年葡萄干布丁模型→1911年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年的轨道模型→20世纪初电子云的原子结构模型。对轨道模型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 )

A.玻尔B.汤姆生

C.卢瑟福D.道尔顿

答案 A

解析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布丁”的原子结构模型。③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④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⑤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对轨道模型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例21911年前后,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极薄的金箔,为了解释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图中黑点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曲线ab、cd和ef表示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图是( )

答案 D

解析在金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且质量很大,占有的体积很小,用α粒子(带正电,质量较小)轰击金箔时,大部分α粒子可畅通无阻地通过,极小的一部分发生偏转或被笔直的弹回。例3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而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不产生核磁共振,下列原子组一定能产生NMR现象的是( )

A.18O、31P、119Sn B.27Al、19F、12C

C.6C、16S、9F D.1H、13C、35Cl

答案 D

解析A中18O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不合题意;B中12C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不合题意;C中6C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16S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6;D中1H质子数为1,13C

中子数为7,35Cl中质子数为17,符合题意。

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物质结构的探索和研究,研究物质结构,能够为设计与合成新物质提供理论基础,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能。

(1)研究物质结构,能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寻找性能优异的材料。

(2)研究物质结构,突破了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

(3)物质结构研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研究物质世界,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通过研究成果来为人类服务,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

例4人造骨是一种具有生理功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有类似于人骨和天然牙齿的性质和结构。人造骨可以依靠人体的体液中的某些离子形成新骨,可在骨骼接合界面发生反应,实现骨骼牢固结合,人造骨植入人体内需要吸收人体中的下列哪些离子形成新骨( ) A.Ca2+、PO3-4B.Cl-、Na+

C.Na+、Mg2+D.S2-、I-

答案 A

解析因Ca5(PO4)3OH、Ca3(PO4)2等无机盐为骨骼的主要成分,所以人造骨植入人体内需吸收人体中的Ca2+和PO3-4形成新骨。

例5(2018·东城区一模)我国科学家利用蜡虫肠道菌群,将塑料降解时间从500年缩减到24小时,并用同位素示踪法证实了聚乙烯降解为CO2。下列有关该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B.只涉及碳碳键的断裂

C.同位素示踪法是从微观角度识别物质的变化

D.该研究成果有利于缓解塑料垃圾引起的环境问题

答案 B

解析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A正确;塑料降解过程中不仅涉及碳碳键的断裂,还有碳氢键的断裂,B错误;同位素示踪法是从微观角度识别物质的变化,C正确;该研究成果有利于缓解塑料垃圾引起的白色污染,D正确。

1.(2019·上杭一中月考)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快速发展,始于( )

A.氧化学说的建立

B.元素概念的提出

C.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

D.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答案 C

2.2015年是全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一年,因为“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颁发给了一名中国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是( )

A.莫言B.屠呦呦

C.侯德榜D.徐光宪

答案 B

解析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颁发给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引起了世界的轰动,故选B。

3.(2019·厦门市思明区期末)下列成果是因为创造新物质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是( ) A.荧光成像显微技术

B.分子马达

C.生物分子冷冻电镜

D.核磁共振

答案 B

解析荧光成像显微技术是技术的突破,无新物质制造出来, A错误;分子马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在活细胞内的能源机制启发下,制造出的一种分子马达,又名分子发动机,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有新物质制造出, B正确;冷冻电镜,是用于扫描电镜的超低温冷冻制样及传输技术,是技术的突破,无新物质制造出,C错误;核磁共振是用于有机物中H原子种类和个数的测定的技术,无新物质制造出,D错误。

4.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过建立假说模型来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不断拓展认识新领域。关于假说,有如下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假说是对现实中已知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简化处理

B.假说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

C.假说是对一个问题的所有幻想和假定

D.假说最终都可以变成科学理论

答案 B

解析假说是科学家在探索的过程中,为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而建立的一种模型,它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然后通过实验或推理去验证它的正确与否。5.“拟晶”是一种具有凸多面体规则外形但不同于晶体的固态物质。Al65Cu23Fe12是科学家发现的几百种重要的拟晶之一,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下列有关这种拟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确定Al65Cu23Fe12中三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B.Al65Cu23Fe12的硬度小于金属铁

C.Al65Cu23Fe12不可用作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材料

D.1molAl65Cu23Fe12溶于过量的硝酸时共失去265mol电子

答案 C

解析Al65Cu23Fe12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因此这种拟晶中三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选项A错误;拟晶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合金的硬度高,熔点低,因此选项B 错误;Al65Cu23Fe12在海水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因此不可用作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材料,选项C正确;1 mol Al65Cu23Fe12溶于过量的硝酸时,Al65Cu23Fe12转化为Al3+、Cu2+、Fe3+,共失去277 mol电子,选项D错误。

6.(1)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他是最早提出科学的原子学说的人。

(2)提出“原子—分子论”的是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该理论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指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化学才真正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3)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他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原子结构模型。

(4)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有核模型。

(5)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研究了______________后,大胆地引入______________的观点,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答案(1)道尔顿(2)阿伏加德罗(3)汤姆生葡萄干布丁式(4)卢瑟福(5)玻尔电子的运动波粒二象性

题组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最早提出科学的原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D.卢瑟福

答案 A

解析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首先提出了科学的原子概念。

2.下列有关化学史知识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B.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气体反应体积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首先发现了电子

答案 D

解析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3.(2018·北京房山区调研)化学在古代与现代的科技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古代与现代的冶金

均运用了相同的化

学原理

古代与现代的火箭发

射均利用了液体燃料

古代捣碎中药与现代

中药纳米粉碎均是化

学变化

古代风筝与现代热气

球飞行均无需物质直

接供给能量

答案 A

解析金属的冶炼是金属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即金属元素得电子被还原,故古代和现代的冶金技术不同,但原理相同, A正确;古代的火箭用的燃料是火药,而现代的火箭用的是液态燃料,B错误;无论是古代捣碎中药还是现代中药的纳米粉碎,均无新物质生成,故药品的粉碎均为物理变化,C错误;现代热气球需要燃料燃烧来提供能量,从而热气球中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热气球才能浮起来,D错误。

4.(2019·资阳模拟)以下关于中国化学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B.蔡伦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

C.《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D.英文的“中国”(China)又指“瓷器”,说明我国很早就应用化学技术制作陶瓷

答案 A

解析高粱中不含乙醇,用高粱酿酒是高粱中的淀粉在酒曲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然后用蒸馏法将乙醇分离出, A错误;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B正确;黑火药爆炸反应生成氮气,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硝酸钾表现氧化性, C正确;中国是使用瓷器最早的国家,故“中国”(China)又指“瓷器”,D正确。

5.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4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气还原为X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D.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答案 D

解析“类硅”元素和硅元素同为第ⅣA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D选项错误。其他选项可由硅的性质进行类推。

题组二原子结构及其模型演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B.原子中肯定含有中子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然后不能再分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原子组成中还存在更小的微粒,如夸克

答案 D

7.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模型并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的科学家是( )

A.卢瑟福B.玻尔

C.汤姆生D.道尔顿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简史。“葡萄干布丁”模型开始涉及到原子内部的结构。A项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B项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D 项道尔顿建立了原子学说。

8.首次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B.卢瑟福

C.玻尔D.爱因斯坦

答案 C

解析玻尔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的轨道上绕核做高速运动,这些轨道的能量是不连续的,玻尔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9.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①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②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③为汤姆生“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⑤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①③②⑤④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③②④D.①③⑤④②

答案 A

解析正确的顺序是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汤姆生“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题组三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10.历史事实表明,没有新材料的出现,就没有科技与生产发展的突破。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在于寻找新的信息材料。下列材料可作为信息材料的是( )

A.铜线B.化纤

C.橡胶D.光导纤维

答案 D

11.两位美国科学家彼德·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因为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做出的开放性贡献而获得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不是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 )

A.他们的研究和化学物质水有关

B.他们的研究有利于研制针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C.他们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原子的层次

D.他们的研究深入到细胞的层次

答案 C

解析细胞膜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的研究对化学、生理学、医学等科学领域都有着重大意义,由于此项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原子的层次,所以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两位科学家得到了诺贝尔化学奖的殊荣。

12.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的3mm长的管状定向碳纳米管,长度居世界之首。这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大、密度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C.它的结构与石墨不同

D.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碳纤维显然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B正确、D错误;由于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密度小、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所以A正确;由于碳纤维的物理性质不同于石墨,所以它们的结构不同,C正确。

13.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________,其性质差别很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

解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结构不同,因此造成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其结构上的差异。

14.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符号相反。

(1)若有α粒子(即氦离子)的反粒子,称为反α粒子,则该粒子的质量数为_________,电荷数为_______,反α粒子的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近几年,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试推测反氢原子的构造是________(填字母)。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1)4 -2 He2-(2)B

解析所谓反物质,它的原子核是由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反质子的质量数为1,带负电荷,反中子的质量数也为1,不带电;核外是反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带正电荷。正常的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的,反氢原子则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反电子构成。15.揭示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有助于我们理解所处的物质世界。

(1)上表中元素f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元素g的氢化物热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强”或“弱”)。

(2)某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氢的含量是所有氢化物中最高的,该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也最多,该元素是__________(填编号)。该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在理论上和科学上均有重要的应用,写出其中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α粒子是________(填编号)原子所形成的一种粒子,1909年,卢瑟福等人做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从而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这种模型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古代哲学家们也树立了不少有关物质构成的观点。例如,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而同时期的墨子认为如果物质不存在被分割的条件,物质就不能被无限分割。惠施的观点可用下图表示:

请你用相同的图示方法表示墨子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弱(2)b 利用14C的放射性考古断代,12C可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0.012kg12C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任选其二即可) (3)a C

(4)

解析墨子认为如果不具备分割条件则不能被无限分割,所以用线段表示则不能再减小。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能说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运动特点的差异,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2.理解“电子云”的概念,会用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模型来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及电子云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电子的质量很小,带负电荷。

(2)相对于原子和电子的体积而言,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大。

(3)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接近光速。

2.电子云图:用小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的大小所得到的图形。3.电子云轮廓图:是指量子力学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的主要区域。一般是将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制作电子云的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如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的绘制:

(1)电子云中的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而是代表电子在该处出现过一次。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大小。小黑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小;

小黑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大。

(2)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概率越大,小黑点越密集。

例1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多

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答案 B

解析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大小,不表示电子数目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出现的频率高,故A错误,B正确;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故C错误;电子云图反映电子在核外无规则运动时在某点出现的概率,是对运动的描述,故D错误。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说,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电子层

(1)电子层:如图所示,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里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这也说明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不同的电子在核外不同的区域内运动,这种不同的区域称为电子层(n)。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

符号K L M N O P Q ……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

能量高低由低到高

2.原子轨道

(1)类型及形状

①类型:即同一电子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的轨道其形状不相同。

②形状: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

(2)原子轨道数目(电子云伸展方向)及表示方法

①同一类型的原子轨道形状相同,但伸展方向不一定相同。每一种伸展方向代表一个原子轨道。

②原子轨道表示方法及含有的轨道数

原子轨道符号n s n p n d n f

轨道数目 1 3 5 7

(3)原子轨道的能量比较

①同一电子层同一类型的不同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

②在同一电子层上不同类型原子轨道的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是n s<n p<n d<n f。

③不同电子层上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n值越大,能量越高,如1s<2s<3s<4s。3.电子自旋

原子核外电子还存在一种称为“自旋”的运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状态,通常用向上箭头“↑”和向下箭头“↓”来表示。

(1)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参数

(2)电子层序数与原子轨道数、所容纳电子数目的关系

①原子轨道数与电子层序数(n)的关系是原子轨道数为n2个。

②处于同一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有两种不同的自旋状态。每个电子层所容纳电子数最多为2n2个。

例2(2018·宿迁一中月考)下列原子轨道的符号错误的是( )

A.2pB.3fC.4sD.5d

答案 B

解析每一电子层的原子轨道数与电子层序数相等,且具有的原子轨道依次为s、p、d、f……,M电子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有s、p、d轨道,没有f轨道。

例3下列关于电子层与原子轨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电子层中的s原子轨道的能量相同

B.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C.每种类型的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与原子轨道数目相等

D.电子层中所含有的原子轨道类型数等于该电子层序数

答案 D

解析A项中不同电子层中的s原子轨道的能量不同,电子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B项中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C项中每种类型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是原子轨道数目的2倍。

例4在对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中,确定一个“轨道”的方面包括( )

①电子层②轨道类型③电子云的伸展方向④电子的自旋状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

答案 B

解析在对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中,确定一个“轨道”的方面包括:①电子层、②轨道类型、③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三个方面;电子的自旋状态与电子运动轨道无关,描述的是电子自旋的方向。

各电子层轨道数和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电子层 1 2 3 4 n 原子轨道

类型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轨道数目 1 1 3 1 3 5 1 3 5 7

n2

4 9 16

可容纳的

电子数目

2 8 18 32 2n2

1.正误判断

(1)处于能量最低状态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

(2)电子层序数越大,该电子层的能量越高( )

(3)2s的电子云比1s的电子云大,说明2s的电子云中电子数目比1s多( )

(4)同一原子中2p轨道比3p轨道的轨道数目多( )

(5)2p轨道和3p轨道的形状相同,能量也相同( )

(6)多电子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

答案(1)√(2)√(3)×(4)×(5)×(6)√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核外电子的特点的是( )

A.质量很小B.运动范围很小

C.运动速率很快D.有确定的运动轨道

答案 D

解析核外电子的质量极小,约为9.1×10-31kg,仅为质子质量的1

1836

,在直径10-10m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运动速率接近光速(3×108m·s-1)。所以,不能同时准确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动速率,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即没有确定的运动轨道。

3.关于“电子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黑点的多少表示电子个数的多少

B.一个小黑点代表电子在此出现过一次

C.电子云是带正电的云雾

D.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

答案 D

解析电子云图中小黑点自身并没有意义,一个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也就不能说“一

个小黑点代表电子在此出现过一次”,因为它只是一种统计的结果。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电子云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电子云只是对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一种形象描述。

4.对于钠原子的第二电子层的p轨道2p x、2p y、2p z间的差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云形状不同

B.原子轨道的对称类型不同

C.电子的能量不同

D.电子云空间伸展方向不同

答案 D

解析2p x、2p y、2p z所表示的是同一电子层中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其能量相同。2p x、2p y、2p z的电子云,原子轨道都是纺锤形的,都是轴对称图形。在空间伸展方向上不同,D项正确。5.下列各电子层中不包含纺锤形轨道的是( )

A.NB.MC.LD.K

答案 D

解析p轨道呈纺锤形,K层只包含s轨道,其他电子层均包含p轨道。

6.回答下列问题:

(1)n=2的电子层有________种类型的原子轨道,______种形状不同的电子云,有________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________个电子。

(2)用相应的符号描述电子层序数为2的所有的原子轨道________________。

(3)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电子层符号为________,占据该电子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________,该原子核外电子共有________种运动状态。

答案(1)2 2 4 8 (2)2s、2p x、2p y、2p z

(3)N 球形19

解析(1)第2电子层有s、p两种类型的原子轨道,有s、p两种形状不同的电子云,有2s、2p x、2p y、2p z 4个原子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所以n=2的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2)n=2的原子轨道为2s、2p x、2p y、2p z。

(3) K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占据4s轨道,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就有多少种运动状态,即K原子中的核外电子共有19种运动状态。

题组一电子云及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1.(2018·威海月考)图1和图2分别是1s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图和原子轨道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1个电子

B.图2表示1s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

C.图2表明1s轨道呈球形,有无数对称轴

D.图1中的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所处的位置

答案 C

解析电子云图就是用小黑点疏密来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小黑点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的几率,A、D错误;在界面内出现该电子的几率大于90%,界面外出现该电子的几率不足10%,B错误。

2.在1s、2p x、2p y、2p z轨道中,具有球形对称的是( )

A.1sB.2p x C.2p y D.2p z

答案 A

解析1s轨道和2p轨道的图像分别为

由图像可看出,呈球形对称的为1s原子轨道。

3.根据2p z轨道电子云示意图(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2p z轨道上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分布呈z轴对称

B.点密集的地方表明电子出现的机会大

C.电子先沿z轴正半轴运动,然后在负半轴运动

D.2p z轨道的形状为两个椭圆球

答案 C

解析观察2p z轨道电子云示意图发现,处于2p z轨道上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分布相对于z轴对称,电子主要在xy平面的上、下方出现,A正确;电子云中的小黑点疏密程度代表电

子出现的概率大小,所以点密集的地方表明电子出现的机会大,B正确;在图中,电子出现的概率分布关于z轴对称,电子云并不是电子的真实运动轨迹,C错误;2p z轨道电子云形状为两个椭圆球,而不是面,D正确。

4.(2018·贵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轨迹

B.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

C.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越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越多

D.钠原子的1s、2s、3s电子云半径相同

答案 B

解析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不是表示电子运动的轨迹,A 错误,B正确;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越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越多,C错误;钠原子的1s、2s、3s电子云半径逐渐增大,D错误。

5.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出现的机会为零的是( )

A.3p z B.3p x C.3p y D.3s

答案 A

解析p x和p y在xy平面上,3p z轨道沿z轴方向伸展,垂直于xy平面,故该轨道上的电子不可能出现在xy平面上,s轨道电子云为球形,各个方向都有,故A符合题意。

题组二电子层与原子轨道

6.下列电子层中,包含有f轨道的是( )

A.K电子层B.L电子层

C.M电子层D.N电子层

答案 D

解析K电子层只含有1s轨道;L电子层含有2s、2p两种轨道;M电子层含有3s、3p、3d 三种轨道;N电子层含有4s、4p、4d、4f四种轨道。根据原子轨道类型数等于电子层序数的关系规律,只有电子层序数≥4的电子层中才有f轨道。所以,K、L、M电子层中均无f轨道。7.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在不同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的能量不同,下列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能量最高的是( )

A.K层B.L层

C.M层D.N层

答案 D

解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距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所以N层能量最高,故选D。8.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能量是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 ( )

①电子层②轨道类型③电子云的伸展方向④电子自旋状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轨道能量决定于电子层、轨道类型,而与电子云的伸展方向、电子的自旋状态无关。9.第N电子层所含原子轨道类型、原子轨道数和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 )

A.3、9、18 B.4、12、24

C.5、16、32 D.4、16、32

答案 D

解析每一电子层包含的原子轨道类型数等于该电子层的序数,故第三电子层包含s、p、d 三种原子轨道,每类原子轨道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其原子轨道数目的2倍,以s、p、d、f……排序的各类轨道可以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2倍,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第N电子层含有4类原子轨道,16个原子轨道,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为32个。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B.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D.各电子层含有的轨道种数为n(n为电子层序数)

答案 D

题组三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1.下列有关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自旋就是电子围绕轴“自转”

B.原子轨道可用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C.第二电子层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D.原子轨道可用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轨迹

答案 B

解析电子的自旋表示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电子的量子化运动,自旋不是“自转”;原子轨道可用来描述原子中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它只能描述核外电子高频出现的“区域”,而不是核外电子运动的轨迹;第二电子层有四个轨道,分别为2s、2p x、2p y、2p z。综上所述,B项正确。

12.下列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的运动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

B.电子层数为3时,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

答案 D

解析A项,质量很小的电子在做高速运动时,其运动规律跟普通物体不同,电子没有确定的运动轨道;B项,第三电子层只有3s、3p、3d三种轨道,而3s轨道有1个轨道、3p轨道有3个轨道、3d轨道有5个轨道,故第三电子层有9个轨道;C项,氢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在1s轨道,但还存在其他空轨道;D项,电子的运动状态与电子层、原子轨道和自旋状态有关,在同一原子内部没有两个电子存在完全相同的运动状态。

13.下图是s轨道、p轨道的原子轨道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s轨道呈______形,每个s轨道有______个原子轨道;p轨道呈______形,每个p轨道有______个原子轨道。

(2)s原子轨道、p原子轨道的能量与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原子轨道的能量越大。

答案(1)球 1 纺锤 3 (2)电子层序数电子层序数

14.(1)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________形象化描述。

(2)对于排布在2s轨道上的电子,不能确定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电子所在的电子层

b.电子的自旋方向

c.电子云的形状

d.电子云的伸展方向

(3)O2-核外电子占有的原子轨道数目为________。

答案(1)电子云(2)b (3)5

解析(1)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通常用电子云来形象化地描述。

(2)排布在2s轨道上的电子,在第2电子层的s轨道上,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球形,不能确定电子的自旋方向。

(3)O2-核外有10个电子,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故共占据5个原子轨道。15.按要求填空:

(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电子层符号为________,该电子层具有的原子轨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创新设计》电子教案学案3-1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时间:30分钟) 考查点一晶体与非晶体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C.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D.晶体、非晶体均具有固定的熔点 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部微粒在空间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B项错误;晶体所具有的规则几何外形、各向异性是其内 微粒规律性排列的外部反映。有些人工加工而成的固体也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A项错误,C项正确;晶体具有固 定的熔点而非晶体不具有固定的熔点,D项错误。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是由Na2SiO3、CaSiO3和SiO2熔合成的晶体

B.水玻璃在空气中不可能变浑浊 C.水泥在空气和水中硬化 D.制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是玻璃 解析玻璃是由Na2SiO3、CaSiO3和SiO2熔合成的混合物,是玻璃体不是晶体,故A项错;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发生反应:Na2SiO3 +CO2+H2O===Na2CO3+H2SiO3↓,故B项错;水泥的硬化是水泥的重要性质,是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故C项正确;制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是石英而不是玻璃,故D项错。 答案 C 3.关于晶体的自范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破损的晶体能够在固态时自动变成规则的多面体 B.缺角的氯化钠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 C.圆形容器中结出的冰是圆形的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D.由玻璃制成规则的玻璃球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解析晶体的自范性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这一适宜条件一般指的是自动结晶析出的条件,A 项所述过程不可能实现;C选项中的圆形并不是晶体冰本身自发形成的,而是受容器的限制形成的;D项中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 B 4.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是晶体②a是非晶体③b是晶体④b是非晶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由图a来分析,中间有一段温度不变但一直在吸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认识官能团的结构,微观分析有机物的类别,体会与宏观分类的差异,多角度认识有机物。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能根据碳原子的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相关概念辨析 (1)不含苯环的碳环化合物,都是脂环化合物。 (2)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都是芳香化合物。 (3)环状化合物还包括杂环化合物,即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原子(如

呋喃)、氮原子、硫原子等。 (4)链状烃通常又称脂肪烃。

例 1有下列7种有机物,请根据元素组成和碳的骨架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⑥ (1)属于链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环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 (4)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1)④⑤(2)①②③⑥⑦(3)①③⑥(4)②⑦ 【考点】按碳的骨架分类 【题点】环状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1.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看,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1)烃类物质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4烷烃 CH2===CH2碳碳双键烯烃 CH≡CH—C≡C—碳碳三键炔烃 芳香烃 (2)烃的衍生物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3CH2Br —Br 溴原子卤代烃 CH3CH2OH —OH 羟基醇 —OH 羟基酚 CH3—O—CH3醚键醚CH3CHO —CHO 醛基醛 羰基酮 CH3COOH —COOH 羧基羧酸 酯基酯 —NH2氨基 氨基酸 —COOH 羧基 酰胺基酰胺 例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5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同步练习训练 专题1 第1单元 1.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⑤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的是维勒,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①和③ C.①③⑤D.①②③④ 2.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A.乙醇B.食醋 C.甲烷D.尿素 3.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 如下所示,它属于() A.无机物B.烃 C.高分子化合物D.有机物 4.环境毒品“二英”是目前人类制造的可怕的化学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它属于A.高分子化合物B.芳香烃 C.烃D.有机物 5.萤火虫会在夏日的夜空发出点点光亮,这是一种最高效的发光机制。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荧光素在荧光酶和ATP催化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伴随着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荧光素属于()

A.无机物B.烃 C.烃的衍生物D.高分子化合物 6.(热点题)北京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是在国内首次采用膜结构的建筑,以钢材为支架,覆盖ETFE薄膜。ETFE是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是一种轻质透明的新材料。 (1)该材料属于________。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D.复合材料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ETFE极易分解,符合环保要求 B.ETFE韧性好,拉伸强度高 C.ETFE比玻璃轻、安全 D.ETFE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 E.CF CF2和CH2CH2均是平面分子 (3)写出由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生成ETFE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 第2单元 1.下列有机物在H-NMR上只给出一组峰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2.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CH4B.C2H6 C.C2H4D.C3H6 3.下列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4.某有机物C3H6O2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个共振峰,面积比为1∶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一章 重难点专题突破 2

2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集锦 1.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反应越容易发生,说明其金属性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越强。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里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性逐渐减弱 (5)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6)原电池反应中的正负极:两金属同时作原电池的电极,负极的金属性较强。 (7)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但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影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如Mg(3s 2为全充满状态,稳定)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 的第一电离能。 (8)元素电负性越小,元素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 (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跟H 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如,Cl 2+2KI===2KCl +I 2,说明Cl 的非金属性大于I 。 (4)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5)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数值越大,表明元素失电子的能力越弱,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但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影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如I 1(P)>I 1(S),但非金属性:P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 印版) 1.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2.我国某些地区用石蜡等工业油加工“毒米”,威胁我们的健康,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食用油和石蜡油虽然都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油属于有机物,石蜡油属于无机物 B.食用油属于纯净物,石蜡油属于混合物 C.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D.食用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3.把动物的脂肪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得到一种均匀的液体,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结果有一种白色的物质析出,这种白色的物质是() A.NaCl B.肥皂 C.C17H35COONa D.高级脂肪酸

4.食品店出售的冰淇淋含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来制得的,制取时发生的是() A.水解反应B.加聚反应 C.加成反应D.氧化反应 5.(双选)下列各组中,所含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 B.油酸与丙烯酸 C.甘油与软脂酸 D.丙烯酸与软脂酸 6.从植物的果实和花里提取低级酯宜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分液 B.加水溶解后分液 C.加酸溶解后蒸馏 D.加有机溶剂溶解后分馏 7.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可采用的正确实验是() A.使硬脂酸溶于汽油,向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把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产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 D.向滴有酚酞的NaOH(aq)里加入硬脂酸,微热,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8.用油脂水解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常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制取肥皂和甘油,则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液态油转化为固态脂肪通常在________条件下,用液态油与________反应得到,油酸甘油酯转化成的固态脂肪的名称是________。 9.已知某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多元醇B,B和硝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D。 (1)写出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D的分子式是________,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10.参考下列(a)~(c)项回答问题:(a)皂化值是使1 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b)碘值是100 g油脂所能加成的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教学案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含义。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原子轨道的含义 2.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三、教学方法 以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方式,探究泡利原则、洪特规则以及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基础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构造原理

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引入】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 五、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1. 电子云 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微观物体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多少。 【讲述】电子运动的特点: 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因此,电子运动来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只能用统计的观点来描述。我们不可能像描述宏观运动物体那样,确定一定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如何,而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

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成为原子轨道。 2. 原子轨道 【讲述】S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P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 x、P y、P z为符号。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 【讲述】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原子核位于球心),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这是由于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 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这是不难理解的,打个比喻,神州五号必须依靠推动(提供能量)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天,2s 电子比1s电子能量高,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在离核更远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就比1s 大,因而2s电子云必然比1s电子云更扩散。 3.轨道表示式 (1)表示:用一个小方框表示一个原子轨道,在方框中用“↑”或“↓”表示该轨道上排入的电子的式子。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Na2CO3)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学案-酚

11酚类 基础知识 1、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为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 2、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色的晶体,具有的气味,熔点是43℃,露置在空气中因小部分发生而显色。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当温度高于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酚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洗涤。 3、化学性质 ⑴弱酸性(俗名) ① ② ③ ⑵取代反应:与浓溴水(反应方程式): ⑶显色反应:向苯酚的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呈现,这是苯酚的反应, ⑷缩聚反应:与甲醛 四、苯酚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制酚醛树脂、染料、药品,稀溶液可用于防腐剂和消毒剂。 苯中含有苯酚杂质,有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两个实验方案,请仔细思考,哪个方案合理?为什么? 甲方案: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溴水后,过滤 乙方案:向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净的苯酚是粉红色晶体B.苯酚有毒,因此不能用来制洗涤剂和软膏 C.苯比苯酚容易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D.苯酚分子里羟基上的氢原子比乙醇分子呈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2.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各项的事实不能说明上述 观点的是()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苯酸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苯酚苯环上的氢比苯分子中的氢更容易被卤原子取代 3.要鉴别苯和苯酚溶液,可以选用的正确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B.饱和溴水C.氢氧化钠溶液D.三氯化铁溶液 4.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 ) A.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C.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生成苯酚钠 5.除去苯中所含的苯酚,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 加70℃以上的热水,分液 B. 加适量浓溴水,过滤 C. 加足量NaOH溶液,分液 D. 加适量FeCl3溶液,过滤 6.下列物质羟基氢原子的活动性有弱到强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水;②乙醇;③碳酸;④石炭酸;⑤乙酸;⑥2-丙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②①③④⑤ C.⑥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⑤④③⑥ 7.下列说法正确是() A.苯与苯酚都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因而它们互为同系物。 C FeCl3溶液,溶液立即呈紫色。 D.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5个氢原子都容易取代。 8.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溴水反应的是() A.苯酚B.碘化钾溶液 C.乙醇D.H2S 9.) 10.使用一种试剂即可将酒精、苯酚溶液、己烯、甲苯4种无色液体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A.FeCl3溶液 B.溴水 C.KMnO4溶液 D.金属钠 11.漆酚()是我国特产漆的主要成分,黄色能溶于有机溶剂中,生漆涂在物质表面,能在空气中 干燥为黑色漆膜,对它的性质有如下描述:①可以燃烧;②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③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与NaHCO3反应放出CO2气体;⑤可以与烧碱溶液反应。其中有错误的描述是 () 2 OH 1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要点精讲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 1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 2 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来源:学§科§网]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 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师用书(人教版)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的容和要求编写的,供使用该书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容的选择与呈现以及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答案。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容特点、重点和难点、具体教学建议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案供参考。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答案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和每章的复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本书编写者:吴国庆、俊、徐伟念、王建林、忠斌、胡晓萍、学英、王乾(按编写顺序)本书审定者: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俊 责任绘图:宏庆 人民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5年6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学资源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教学资源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学案设计-金属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学习目标] 1.知道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即“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2.通过模型理解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3.了解金属晶体性质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金属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一、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1.金属键 (1)概念: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2)成键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2.金属晶体 (1)概念: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晶体。 (2)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3)金属阳离子:由于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较少,容易失去电子而成为金属阳离子。 (4)自由电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在整个金属晶体中自由运动,所以称为自由电子。 (5)微粒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 (6)物理性质上的共性: ①常温下绝大多数是固体。 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③硬度差别比较大。 ④熔、沸点差别比较大。有些熔点较低,如汞常温时是液态;有些熔点很高,如钨的熔点可达三千多度。 ⑤金属间能“互溶”,易形成合金。 3.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1)几个概念

①紧密堆积: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使微粒间尽可能地相互接近,使它们占有最小的空间。 ②空间利用率:空间被晶格质点占据的百分数。用来表示紧密堆积的程度。 ③配位数:在晶体中,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或离子的数目。 (2)二维空间模型 ①非密置层:配位数为4,如图(左)所示: ②密置层:配位数为6,如图(右)所示: (3)三维空间模型 ①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 a.简单立方堆积 相邻非密置层原子的原子核在同一直线上的堆积,空间利用率太低,只有金属Po采用这种堆积方式。 b.体心立方堆积——钾型 将上层金属原子填入下层的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并使非密置层的原子稍稍分离。这种堆积方式所得的晶胞是一个含有两个原子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3讲:有机物的结构(教师版)

有机物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了解有机物存在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2.掌握同分异构现象的含义,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初步学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ⅣA族,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很难得到或失去电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总是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如氧、氯、氮、硫等)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C—C)、双键(C=C)、三键(C≡C).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与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分子. 要点解释: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仅以单键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这样的碳原子称为饱和碳原子,当碳原子以双键或三键与其他原子成键时,这样的碳原子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3.表示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的几种图式.

特别提示:(1)写结构简式时,同一碳原子上的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可以合并,碳链上直接相邻且相同 的原子团亦可以合并,如有机物也可写成(CH3)3C(CH2)2CH3. (2)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只能表示有机物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并不能反映有机物的真实结构.其实有机物的碳链是锯齿形而不是直线形的. 知识点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两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必备条件有二: (1)两化合物的分子式应相同. (2)两化合物的结构应不同(如碳链骨架不同、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官能团的种类不同等). 3.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异构方式有三种,即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常见同分异构现象及形成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