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的变化

入世后中国的变化
入世后中国的变化

小议入世后中国的变化

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为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也促进了中国自身的改革开放,主要表现在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国际市场空间扩大,促进了中国对外经济快速增长。同时通过实质性地削减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中国的商品市场更加开放。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主动,较好地发挥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不仅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我国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加,成为亚洲进口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世界进口量占了很大部分。也使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引入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外资可以在金融、保险、电信、外资、商业、运输、建筑、旅游以及中介服务等领域,按照中国承诺设立中外合资合作或者独资企业,并独立开放地域和范围。我国金融业、零售业、电信业、旅游业的合同外资金额也有大幅度增长,同时国际商业零售集团也加快对华投资速度。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清理修订法律法规,使中国的涉外法制更加完善,政府的行政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三大基本法律的修订工作,陆续修订完善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使中国

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迈出关键性的步伐。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又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中国按照世贸组织要求,成立了专门机构就有关外经贸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及时向世贸组织做出通报,保持政策的透明度。随后制定了立法法,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限,努力建设廉洁、清正、务实、高效的政府。几年来,从政府到企业,乃至普通百姓,人们对国际经济规则逐步了解,市场化和国际竞争意识显著增强。这必然在中国未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我国农业区域布局和浓产品结构的优化:1.近些年来,我国针对农业竞争力整体较弱的情况,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大力建设优势产品产业带,农业结构加快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2.加入世贸组织吸引了新一轮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更大规模相我国转移。3.极大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来了汽车工业在竞争中加快战略重组和结构调整的新变化。4.使海关税收压力得以化解,初步建立了符合WTO要求的海关估价制度和原产地管理制度。5.加入世贸组织后,旅游业自身进一步加速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国旅游企业和外资进入,可以提高旅游业各相关要素的配套水平,推动旅游业在更高层次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整体性的积极影响。

四、中国对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和发展拥有了发言权,行使世贸组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2800字)[1]

浅析中国入世十年 在历经了15年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后,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是中国入世第十年,同时正值博鳌论坛举行满1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加入世贸的十年是和世界分享繁荣和实现共赢的十年,未来十年,中国将以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一、回顾入世十年来的显著成绩 数据显示,这十年来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5.3%下降至9.8%。中国对世界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的部门,中国也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清理法律法规的工作,涉及3000多个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在中国入世10年来,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两倍多,人均GDP由当初的800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000多美元。此前,10年前中国对外投资不到10亿美元,而2010年中国的海外投资已将近600亿美元。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货物贸易进口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占世界总贸易量的10%。2001年中国人均年收入是800美元,到2009年已增长到2500美元,并有2亿多中国人摆脱贫困。另外,中国在这十年里吸引了约7000多亿美元外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多家已在华开展业务。可以说,入世的十年,是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二、中国将以入世十周年为新起点,注重海外投资 经过十年的变化,中国已经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一个较大的贡献,而且经历了金融危机的考验。目前全球的经济正在走向复苏,但是许多地区的有毒资产没有完全消化,欧洲的主权债务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新兴国家面临着通货膨胀,劳动力价格上涨,环境保护等复杂尖锐的问题,所以整个世界更确切地希望通过共同的准则来走向复苏巩固。中国入世十周年可以总结一下三点体会: 第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的里程碑。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开放道路。在诸多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政府毅然选择了接受多边贸易的规则,加入世贸组织,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做出了广泛和深入的承诺。十年来,中国走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参与者,逐渐成为推动者的角色转变,并正在成为一个成熟的世贸组织的平等伙伴。入世以来,中国平均关税从当时的15.3%下降到 9.8%,开放了100个服务贸易的部门,也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立法工作,修改、废止和出台了3000多个新的法律法规。中国学习和运用市场规则,加快建立起稳定可预见的贸易制度,商业环境更加开放,通过将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和“透明度”,公平竞争等原则,融入到中国的经济制度中去,使市场意识、法治

中国入世的过程

中国入世的过程 世贸组织成立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1995年7月11日,中国正式提出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自此从复关转为入世。同年11月,应中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复关谈判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中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多次重申了入世的基本立场,概括起来为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承担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义务;第二,以乌拉圭回合多边协议为基础,与有关世贸组织成员方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公正合理地确定入世条件。第三,作为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入世,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 1996年3月,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一次正式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同时,为加快经济建设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速度,1996年4月1日和1997年10月1日,我国政府两次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逐步取消了各种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在1998年4月中国工作组第七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向世贸组织秘书处提交了一份近6 000个税号的关税减让表。但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工作组会议与双边磋商进展缓慢。 1999年后,中国入世进程明显加快。1999年4月,朱鎔基总理访美,与美国在市场准入谈判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签署了中美双边协议中最重要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并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发表联合声明。然而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入世谈判被迫终止。1999年9月11日,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在新西兰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举行会晤,同意两国恢复谈判。1999年11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团访华,与中国就中国入世问题进行双边谈判,最终在11月15

论韩流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力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班级:2012级广电班 学号:122001041014 学生姓名:李玉欣 指导教师:熊燕妮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摘要:1997年,“韩流”正式进入中国大陆,“韩流”——韩国音乐、电影、电视、游戏及其他与韩国有关的文化产品,在其后的十多年间,受到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以及青少年们的欢迎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研究以“韩流”核心构成韩国影视文化为重点阐述对象,以韩国文化产业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当今韩国影视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关键词:韩流影视文化 “韩流”一词源于围棋,后用以指代韩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广义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等;狭义的韩流则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韩流现象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亦逐渐发展。 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传统制造业遭受重创,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成为继日本后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并且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短十多年间,韩国文化产业逐步占领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市场,从流行音乐、电影到网游、电视剧,“韩流”一度

席卷亚洲。韩国政府充分利用“韩流”扩散效应,以韩剧、韩国电影、动漫、游戏为“开路先锋”,有力带动了服装、餐饮、美容、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且不断开发衍生产品,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 在这些产业中,不得不提的是韩国的影视产业。影视产业被作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韩国政府不仅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国产电影在上映档期上的配额,给予专门发行国产电影的发行公司和专映国产电影的影院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规定每家影院一年内播放国产电影不得少于126天。在政府有计划的支持下,韩国影视产业硕果累累,为韩国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以下通过对韩国影视文化的起源,以及其为何风靡亚洲做简要的概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春风吹拂,许多异国文化悄然进入。比如大和抚子、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文化,迈克杰克逊、滚石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同时,剧情凄美的韩国电视剧也进入全国观众的屏幕上。 《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对不起,我爱你》、《大长今》等剧集的热播,让当时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个人都在讨论剧中人物,幻想着自己的韩国世界,而后的H.O.T、东方神起、少女时代、SuperJunior、BIGBANG的乐队也相继被中国青少年所熟知并疯狂迷恋上。 还记得那个每天哼着Gangnam Style,网络疯狂模仿骑马舞鸟叔的日子吗?毫无疑问,韩国文化已经被大多数人群所接受。然而,韩国国内对这一现象并不感到乐观,表示“韩流”现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青少年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经济能力很有限。此外,他们还担心中国政府会对韩国大众文化过多地进入采取限制措

入世十年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入世”)是中国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2001年进行的年度事件盘点中,入世曾以83.2%的入选率,力压申奥成功和911事件成为当年最受中国市民关注的事件。十年过去了,每个中国人都在感受入世带来的变化。那么,今天中国城市市民对于入世的看法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2011年零点入世十周年系列调查显示:中国市民认为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益处大于十年前预期,同比增加了15.2个百分点;但对于世贸组织本身的性质,市民界定比十年前更趋于中立,但并不妨碍市民对世贸组织的信赖(81.4%)。 改变一: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益处大于十年前预期 零点在2001年中国入世后即在12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市民对中国加入WTO的有利预期远超过不利预期,其中市民认为加入WTO将整体有利的比例为61.9%,中立态度为29.4%,而认为整体不利的仅为8.6%。 而在入世十年后,更有77.1%的市民认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这一比例比十年前增加了15.2个百分点,同时认为弊大于利的比例还略有下降,仅为4.9%。可以认为,中国在入世之后的经济发展,让当初对入世持中立或消极态度的市民开始转向积极。 在2001和2011年两次调查中,我们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特征:即受过较好教育、职业地位较高和收入水平较高者,对入世的积极一面更为认可。其中,2011年高学历和高收入市民认为入世利大于弊的比例(79.2%,80.8%)分别比低学历和低收入高出了17.6和5.9个百分点。 2011年的调查还显示:分别有65%和25.1%的市民认为中国是世贸规则的被动遵守者和主动制定者。而认为中国是主动制定者中,有89%认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这一比例比被动遵守者高出13.3个百分点。 改变二:对世贸组织的性质界定比十年前更趋中立 入世十年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益处不容否认。中国十年之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入世对中国经济体制、贸易环境及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功不可没。本年度调查也显示,如果用百分制来表示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平均值达到了75分。从分布上看,近三成(26.6%)市民的打分都在80分以上。 但对于世贸组织本身,市民的心态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一往情深”。市民对于WTO 组织性质的认知变得更加中立,诸如“全球化、国际化和世界性”(24.6%)、“公平竞争、互惠互利”(16.9%)、“协调确定成员国关系”(15.1%)等中性表述的认可程度都比十年前有所上升,而对于“对中国发展经济有好处”(8.9%)、“对中国经济文化影响大”(5.8%)等积极表述的认可程度则都出现了下降。 当然,对于世贸组织性质的认知变化并不代表市民对于世贸组织行为的否认,当前有81.4%的市民表示信赖世贸组织。因此,尽管1995-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46.8%认为WTO的处理是公平的,还略高于认为不公平(43.5%)的比例。其实,市民的这种理性认识在最近两年一直较为明显,2010年零点对于美国对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市民调查中,也有四成人表示可以接受。

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是一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同时也是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组织。它协调好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可以使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贸易中的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生产和交换,让发达国家的生产资料再全球更广泛的流动,加速生产的社会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引言: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加入WTO后,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达到更深入了解WTO这个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WTO中国经济贸易自由化 正文:一、WTO的定义与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1月1日成立,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列成为世界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1)保证充分就业,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保证发展中国家贸易和经济的发展。(5)建立更加完善的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减少非关税贸易壁一般进制数量限制原则。 从WTO的宗旨和原则可以看出它提倡的是一种公平公正的贸易,有利于世界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二、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过13年得交锋和努力,终于于1999年11月15日与美国就中国加入WTO签署了《中美WTO双边协议》,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那么,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什么?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应该怎样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迎接挑战,却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WTO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加入WTO有利于中国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 中国加入WTO是基于两个大的背景的考虑。一个是全球化,另一个是中国改革。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发展使各国日益相互依赖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无国界经济的过程,其表现之一是生产的全球性。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不仅可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还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在封闭经济中,我们不得不通过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来为自己提供粮食,不得不通过支付昂贵的价格来使用自己的石油,也不得不企图通过抑制消费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事实上,中国自然资源的稀缺并不代表全球资源的不足。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中东也有充足的石油资源,我们进口粮食、石油、木材和纸浆等,实际上就是进口土地、矿产和森林,这对于改善中国的资源配置非常有利。 (2)、加入WTO促进了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 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更多的政府税收收入和更多的技术转让。中国对WTO的承诺将有助于增加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竞争。竞

韩流对于中国娱乐产业的冲击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7090829.html, 韩流对于中国娱乐产业的冲击及应对措施 作者:姜方迪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240-01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由于韩国娱乐产业的兴起,加之中国粉丝的热情,让韩国较大的娱乐公司相继盯上中国的市场。由于中国娱乐这方面创意缺失,使得中国开始大量引进韩国娱乐,而最近因萨德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使广电总局实施禁韩令,即控制韩国艺人在华的演艺活动,这也对韩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这一方面我进行了一些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掌握韩国文化产业渗透中国的始末,并提出中国在娱乐产业这一方面应做出哪些改进措施。 三、研究问题 1、韩国文化产业进军中国的先例; 2、近几年韩星在内地捞金严重的现象; 3、广电总局新提出的禁韩令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四、研究过程 首先先说明以上几个研究问题,分别通过韩国娱乐产业简称韩流来中国发展的起源、韩国艺人在国内影视、演艺活动的频繁现象、新提出的禁韩令会对韩国经济有何影响及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展开。 (一)韩流进入中国发展 韩流的背后是有整个韩国政府的支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求助于专业的 公关公司,想要用“韩流”这个概念来包装整个国家。这也就造成了韩流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2009年super junior凭借sorry sorry、2012年psy凭借江南style使得中国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韩国的艺人们,并且在《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等电视剧的播出也让中国越来越认可韩国的娱乐产业。在一系列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尝试后,让很多大的娱乐公司例如SM、YG、JYP等感受到了一丝商机,于是他们把很大心血花在了如何进入中国市场上。SM公司首先是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目前关于“入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入世”与政府农业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权在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权和农产品流通管理权在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管理权又在外贸行政主管部门。这种贸工农分割、产供销分离的运行机制显然不适应加入WTO 后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需要,现行农业管理体制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不适应农业国际化对农业进行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的需要。但也有学者指出,中国贸易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市场化,而WTO规则对贸易体制的规范化有一定的要求,对加快国内流通体制改革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入世”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入WTO大大改善了我国农产品的贸 易环境。在WTO框架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可以享受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使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量增加,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可以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减少其它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也有学者指出,中美协议中就含有对我国出口农产品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标准和美国国内法律中的特殊保障措施的内容,使我国农产品对美出口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受制于单边措施。如果类似条款也出现在与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协议中,就无法保证未来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能完全置于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之下,增加了贸易法律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第三,“入世”与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尽管有学者认为“入世”后我国农产品的竞 争优势将丧失,但更多的学者却认为,不同的农产品情况不同。劳动力和机械替代较容易的农产品生产,中国不具有生产竞争优势;劳动力和机械替代较困难的农产品生产,即我们常说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具有生产竞争优势;耕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国不具有竞争优势。具体来说,粮食、油菜、糖料和一些地区的棉花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比较优势;畜产品、水果和蔬菜比较优势较明显。我国农民、农业加工企业和营销组织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国际市场所需农产品,更没有大型的农业跨国公司,自然就无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入世”与农民收入、城乡收入以及地区收入差距。在中国大多数传统农业区, 农民从种植得到的收入仍然占60%以上。“入世”后,外国农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会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的“卖难”矛盾,引起流通渠道的混乱,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由于“入世”后增加进口的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豆油等,所以会对相应的主产地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南方一些需要饲料的省区“入世”后可以直接从国际市场进口价格低廉的玉米,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就成了受益者。农民之间,特别是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将增大。据预测,“入世”后至2005年,全国农民实际收入将会下降%左右,而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则会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加剧农村“贫困永久化”危机。但也有学者指出,“入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第五,“入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入WTO后将加重农村的就业压力。2000 年,按劳动年龄人口计算,我国有5亿农村劳动力。如按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计算,则有6 亿多劳动力,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大约有1亿人口,绝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有4亿至5亿。“入世”后,乡镇企业解决就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每年向外排斥300万到400万劳动力。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一:介绍WTO (一):概念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目前拥有159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二):组织机构 部长级会议:部长级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由所有成员国主管外经贸的部长、副部长级官员或其全权代表组成,一般两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和决定涉及世贸组织职能的所有重要问题,并采取行动。 总理事会:在部长级会议休会期间,其职能由总理事会行使,总理事会也由全体成员组成。总理事会可视情况需要随时开会,自行拟订议事规则及议程且必须履行其解决贸易争端和审议各成员贸易政策的职责。 各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部长会议下设立专门委员会,以处理特定的贸易及其他有关事宜。已设立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国际收支限制委员会;预算、财务与行政委员会;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等10多个专门委员会。 秘书处与总干事:秘书处与总干事:由部长级会议任命的总干事领导的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下称秘书处),设在瑞士日内瓦,大约有500人。秘书处工作人员由总干事指派,并按部长会议通过的规则决定他们的职责和服务条件。部长会议明确了总干事的权力、职责、服务条件及任期规则。 (三):成员 世贸组织成员分四类: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2012年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已经达到158个。2013年3月2日,塔吉克斯坦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的第159个成员。 (四):职能

关于中国入世前后的分析

关于中国入世前后的分析 姓名:XXX 班级:XX XX XX 学号:XXXXXXXXX 通过对《国际贸易》的学习以及个人对经济形势的理解,我对我国进如WTO 前后出现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要抓住的机遇进行浅淡的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自1992年以来,中国理论界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对中国加人WTO的利弊分析。中国加入WTO,循着对经济影响的深人化,必将对置于经济生活之上的文化生活、民族心理与情感、民族理性价值、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结构、政治构造等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使之发生渐变或突变,这就迫切要求中国从政府到国民都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充分认识到加入WTO可能带来的冲击,并及时调整我们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完善我们的组织与管理制度,改进我们的组织与管理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借此良好机遇,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加入WTO,首先面临着一个如何调整我们自身的经济观念、经济行为方式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的问题。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特有的“游戏规则”,这已成为通识。中国加入WTO也就必须按照国际经济的通行“游戏规则”进行经济操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按照“国际惯例”来行事。而蕴涵在WTO规则中的价值观念,与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传统的价值观念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这就使得中国在对之适应的过,程中,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冲突。而因种种差异所引发出来的冲突也将或强或弱地呈现出来,从而形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多元文化交织并存、相互渗透的文化生态,最终引发中国文化发生新的嬗变,这是不依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文化演化的内在规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如何在既遵循国际惯例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够使中国传统的、合理的价值观念在新的冲击下,仍能够保持、发挥其积极的功能,从而构筑山中国新的文化空间,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异彩。这将是一项历史性的课题。蕴涵于WTO 规则之中的价值观念体系与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所蕴涵的价值观念之相悖的事实,决定着中国从形式上到内在实质上加入WTO必将有—段很长的路要走,必将经历—段文化与精神阵痛的过程。 首先,从经济的视角,明确我们的经济行为方式与西方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及观念的差异,方可更有效地使我们的经济活动规范化,以更为良好的经济人形象介入到国际经济活动这个大系统中去。因为,西方的经济学家在总结、反思市场经济活动时,明确地揭示其市场经济的价值前提,这就是:理性经济人。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一个必要的观念前提与基础,在中国,理性经济人始终未能形成,并且在中国的文化中始终也没有给予纯粹经济人以适当的“合法”的文比空间,人们在观念上尚未对之给予恰当的认可。人们总是以“义”与“利”。在现在即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来评价经济人的社会化经济活动,从而使得经济人的活动与行为带有多重性。在进行经济活动、发生经济行为之时,其他与经济活动、经济行为无涉的因素也同时加入其中,这样使得中国经济人的行为带有程度不同的复合性,经济活动带有很多的“官方”色彩或非经济行为的色彩。其结果是经济活动没有得以充分的展开,其他与经济活动无涉的东西反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现”。同时,在这种理性经济人还没有成长起来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诸多经济行为都或多或少带着人情的因素,政府替代企业做决定、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等积弊也就不可避免。这样,经济主体的经济目标在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之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成为了最后加入这个组织的主要贸易国之一。这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中国准备着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被赋予了完全权利的成员。加入WTO将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扩大贸易、推动进一步经济改革、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促进法治。 在国内,加入WTO无疑将给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在国外,这将从根本上重新确定中国同其它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同美国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的关系,中国同在亚洲地区的邻国的关系则更勿庸赘述。 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加入WTO所引起的变化将远远超出它同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既会带来重重收益,也会带来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收益和减少风险对于决策者、商界人士和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中国为什么需要WTO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的迅猛发展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成功经历。在强劲的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近10%的平均年增长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投资新机会,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中国从闭关自守的计划经济转向一个更为市场化的贸易强 国所产生的效力遍及全球经济,影响着从消费者选择到投资流动的方方面面。

但飞速发展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尤其无情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中一些结构性的弱点,特别是在农业、金融和国有企业等方面。中国面临的矛盾一直是,而且会继续是,如何最好地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势头的齐头并进,因为如果其中之一停滞不前,另一个就很可能受挫,从而可能导致产生另外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和困难。 从很多方面讲,加入WTO都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改革速度的最佳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和彼此关联,中国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参与世界经济对中国以及美国、亚洲和世界都变得更为关键。作为WTO成员,中国将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管理规则的制定。 同样地,中国将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贸易利益。中国出口商的一个受益之处是,他们现在可以确信自己的贸易夥伴必须遵守WTO规章。这意味着,举例而言,WTO 成力。在中国的投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更多的政府税收收入和更多的技术转让。中国对WTO的承诺将有助于增加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竞争。中国消费者将因竞争带来更多选择、更低价格和更高质量而直接受益,更不用说对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觉悟和认识也将提高。竞争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最终增强中国经济并提高中国公司在任何一个市场同最好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能力。

入WTO15年:中国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角色变迁

入WTO15年:中国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角色变迁【入WTO15年:中国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角色变迁】 2 0 0 1 年1 2 月1 1 日,中国成为WTO 第1 4 3 个正式成员。从国内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不可逆转。从国际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中国真正融入世界市场,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员。1 5 年来,“入世”红利在中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中得到充分运用和发挥,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第一大利用外资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与此同时,中国的快速崛起从根本上动摇了二战以后形成的美欧主导的全球经济权力格局,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模式和路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2 0 0 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快削弱了美欧的主导地位,G2 0 峰会机制的出现正是这种转变的突出体现。尽管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提升是全方位的,但毫无疑问,凭借其首屈一指的贸易规模和制造业体量,中国在贸易治理中的影响力更为突出。而在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上, 2 0 0 8 年WTO 日内瓦部长会议的破裂导致多哈回合几乎完全停滞,而同年美国宣布有意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 P P)谈判,2 0 1 3 年《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 I SA)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 T I P)相继启动,标志着多边主义的式微和巨型区域主义的兴起,而这一切都起因于中国崛起所产生的震荡。相应地,全球贸易治理的巨大变化也对中国的贸易战略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梳理全球贸易治理的变迁过程,探析中国在其中发挥的角色和作用,并对未来中国如何参与全球贸易治理提出建议。 一、2001 年以来全球贸易治理机制的变迁 (一)多边贸易体制取得的成就 全球贸易治理( g l o b a l t r a d e governance)机制诞生于二战结束期间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组织。①全球贸易治理不仅包括多边贸易体制,而且包括区域和双边层面的贸易安排,以及一系列的国际组织和倡议。②在这一系列的制度和组织中,GAT T /WTO 多边贸易体制长期被视为全球贸易治理的核心,它既是一个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又是一套全球贸易治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素材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图一 图二 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正如漫画家方唐创作的新闻漫画《圆满》(图一,〈新民晚报〉,2001年)所表达的“没有中国参加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4年之后,2005年12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了李晓宜的作品《‘唱’所欲言》,漫画中,象征着中国的歌手一边演奏着刻有“汽车、纺织、国际化”字眼的手风琴,一边放声歌唱,作者想表达中国入世四年,痛苦并快乐着。 当初加入世贸组织,国人夹杂着兴奋与疑虑。转眼间,中国入世已过十周年,加入WTO 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学者王振中认为,入世“加快了经济的增长、促进了观念的转变、推动了体制的改革、提高了人民的福祉。”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出口国的同时,中国的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法治精神和知识产权观念等新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对于世界而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同时,也使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减低关税壁垒、市场准入的红利。如“在关税壁垒方面,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低到2010年的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降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8.9%。”可以说,中国日益成为全球重要的“蛋糕制造者”。当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低,一些产业和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贸易摩擦也会不断增加。但入世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选择。 教师在讲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课题时,可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你能从图一、图二中提取到哪些主要历史信息? 2.你是否认可图二作者对入世所持的态度?请给出你的理由? 3.有学者认为入世“既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又促进了观念的转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入世对世界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5.查找资料了解世贸组织的性质、宗旨,并简述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6.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来的新挑战及对策 摘要: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新跨越,在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现经济新的跨越。我们在看到这些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如何及时的制定对策迎接挑战称为我们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机遇和挑战对策 从1986年7月11日,中国正式照会GATT秘书长,要求回复GATT缔约国席位,到2011年11月12日,中国正式达成“入世”协议,经历了15年的谈判历程,这个协议的签订,来之不易。由此,中国的潜在的市场将由中国自己来开发,同时和世界一起发展,眼前的是一个公平的开放的平台,入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回顾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有什么重大的影响? 1.国名经济快速增长。“入世”十年来,中国的全球经济排名由第六跃升至第二,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近20%,外汇储备增长近13倍,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入世”十年来中国中国充分发挥在全球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实施出口拉动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双向投资,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总量,外贸总量都有了大的飞跃,全球的地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发展为在全球都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十年来国名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把握好了十年机遇,迎接我们的还有下一个十年,下下一个十年。“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十年来我们在发挥自身的具有较强优势的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的同时又建立了门类齐全、系统完整,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工业体系,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趋利避害提高竞争力,改变以往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创新发展,创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了竞争力,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科技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装备水平的大幅改进,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 3.对外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加入wto我们拥有的不仅是国内这一单一的市场,一个开放的,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像我们招手,加入世贸组织的十年里,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开放市场,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十年的进出口增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从而促进对外开放性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入wto十年来给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发展,国名经济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在面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欣喜时,我们也面对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 1.“入世”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对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开放,促进我国农业融入世界一体化进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入世”后我国农业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小规模生产农业和世界农产品出口过竞争力的差距不断凸显,农业发展缺乏有效的保护和调控政策空间,直接与国外农产品竞争给我过农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和挑战,而且这种影响和挑战呈现不断加深和扩大的趋势。部分大宗产品进口量过大过快给农业带来不理影响,新增农产品市场大部分被国外进口抢占;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高保护和高扭曲依然存在,一方面限制了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使得我国开放的农产品市场成为农产品出口的聚焦目标,加大了农产品的进口压力。 2.“入世”十年,民族品牌堪忧。中国加入wto十年来不少民族品牌都被外资品牌收购,只有少数民族品牌依然屹立。虽然生活中我们仍然在使用,但仅仅只是我们熟悉的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倪娟 韩国是一个国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稀缺的国家,但自60年代以来,韩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并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江汉奇迹”,一跃跨入“新型”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一、韩国经济发展经验 1 发展经济,专家治国 1961年,政府采取“经济发展第一”的治国方略,特别重视专家、学者和经济官僚在经济、社会决策中的重大作用。为确保各项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千方百计地搜罗和延聘有真才实学的专家进入政府工作。韩国经济企划院是专家荟萃之地,其中的20%是经济学家,其他为政治、法律、公共管理和教育等各方面的专家。同时,为确保专家的相对稳定性和对政策研究的持续性和连贯性,韩国政府建立了相应的有职有权的常设机构,如韩国开发研究院(KDI)、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和韩国国际经济研究院(KIEI)。这些咨询研究机构除为政府提供信息和咨询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即向政府各部门输送高级官员。 2 注重教育,技术立国 二战以后,韩国政府着手进行教育改革。1968年,韩国颁布了《国民教育宪章》,规定教育的目标应着眼于人的道德修养、理性的崇高、个性的丰满和精神的健康,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同时,韩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人,兴办了大批国立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并鼓励发动社会力量办学。1973年韩国出台了新的《产业教育振兴法》,要求大企业与学校建立广泛的产学研合作。1995年,韩国又制定了《建立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努力推动建立“开放教育社会”和“终身教育社会”。上述措施使韩国青少年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另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方略,并于1985年制订和颁布了《科技促进法》,引导国民经济各部门以技术开发为先导,增加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建立科技型企业,努力迎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挑战。通过

中国入世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入世对文化的影响 入市十年,中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生转变,取得成就,在国际大家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入世带给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经济与贸易,但同时,入世对我们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深刻,全面,同时也更为久远。入世对我们的影响,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二是经济冲击后的文化冲击,同时还有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体现在文化理念的转化与进步上,它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趣味和文化选择,乃至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观。 入世对我们的影响还体现在知识产权,文化制造,和思维方式上。入市十年,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大大增强,关于知识产权的承诺基本实现,但与发达国家已存在几百年的知识产权意思相比,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文化制造上也不能与大国形象相匹配,精神的发展还不均衡,不少还没有掌握人家真正的精髓,但未来将成为积极推动者与主要参与者。入世对我们的影响还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它要求一种新的民族认同和名族性格的形成,进而使我们更加自如和从容的面对世界。 用何种心态应对入世?首先我们必须在大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新的认识框架和新的运转方式。了解和借鉴国际文化产业运作的经验和战略,激活自身的文化产业。在保持我们的文化特色,发出我们自己文化和价值的独特声音改造自身文化弊端的同时顺应,全球化的进程,抓住机遇,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

文化,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意识,从文化普惠性,大众性到文化高端化,贵族化。扩大文化市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在遵守规则的同时追求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国自1986年7月11日提出复关申请,经过了两代领导人,在长达15年的谈判后,2001 年11 月10 日, 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批准中国加入WT O,中国正式成为WTO 第143 个成员国,获得了分享全球化的权利。这是WT O 和多边贸易体系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时刻。2011年11月是中国加入WTO 满十周年的一个特殊年份,在这十年里中国进步入了另外一个更大的竞技场,在这个与世界经济相互竞争的十年里面,中国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无论这些改变是利是弊,中国的崛起却不再是一个预言,它已是一个事实。而今天中国在世界上已经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经济三大巨头之列。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头号商品出口国。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的经济都有那些积极地影响! 中国经历“黄金十年” “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发生了举世无双、史无前例的变化。”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易小准表示,入世10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黄金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最为活跃,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 “入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三方面:第一是提高了国际地位;第二是改善了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是以开放促进了国内的改革。”中国

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 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了解入世10年到底有那些积极的影响。 1.经济规模稳步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入世后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政策, 中国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 2000 年中国GDP 规模是9. 92 万亿元, 2001 年达到10. 97 万亿元, 2006 年达到21. 19 万亿元, 2009 年已经达到34. 05 万亿元。2009 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7%, 超过了美国的16%,中国从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快速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而世行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所以当2011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时,世界齐刷刷地将目光瞄向了中国。这与两年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时的情形何其相似!指望中国拯救世界显然并不现实,但这个现象却明白无误地彰显了今日中国经济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2.贸易规模快速提升, 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势头迅猛。2000 年中国出口额为2 492 亿美元, 2008 年达到1. 43 万亿美元, 2009 年仍然达到1. 2 万亿美元, 2010 年前11 个月中国出口额已经达到1. 42 万亿美元。在出口迅速扩大的过程中, 中国的进口也在迅速增加。2000 年中国进口额为2 250. 9 亿美元, 2009年上升到1 万亿美元, 2010 年前11 个

入世十年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入世十年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加入世贸组织十年,中国企业整体在国际舞台上越舞越热之时,不同行业却在经历着冰火不同天的考验。人民币升值、劳动力短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共同考验着中国企业,得到的答卷却并不相同。其中,服装行业则是一波三折。 2011年的这个时候谈论世贸组织,至少在服装行业中不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当企业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生产经营已经习惯成自然,并将种种规则内化为企业日常标准时,服装行业在一波三折中画出了一道起伏的上升曲线。 以宁波服装为例,2011年10月2 3日,宁波服装节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服装是宁波最大的名片,几乎任何服装这里都有生产,从加入世贸组织到现在,宁波的服装行业已经适应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时,服装行业被认为将是中国获益最大的行业之一。十年之后,变化正在不经意间发生。十年前的时候,大家都关心这件事,谈论这件事,现在很多企业都快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宁波服装行业已经融入了世贸组织体系,习惯了在这个框架内的运作,当世贸组织规则不再成为关注对象的时候,证明企业已经适应了。 无论是宁波还是其他中国服装出口地,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出口配额曾经是多数企业跨不过去的槛,而之后,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设立的各种反倾销调查杂音不绝,生命力强盛的服装产业逶迤前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出口配额没有了是最重要的,23类纺织产品,之前一般都是要配额的,没有配额限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变得公平。 反倾销不可怕,练好内功才是关键,这是宁波服装行业共识。纺织服装行业可以说是最能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在国际上影响力是最大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含量提高最快的,服装是最后产品,优势是上游行业逐渐积累起来的。 事实上从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来讲,针对中国企业的众多反倾销调查主要目标是化纤行业,而不是成衣制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界需要中国的服装而不是中国的化工产品,涤纶是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化程度高得多,而生产服装最主要的是熟练工人,这是中国服装行业未来几年最大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