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的概述

计算机系统的概述
计算机系统的概述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Computer,如何正确理解“计算机”这个术语呢?

凡是能完成以下三类工作的机器就是计算机:

①能接受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并存储起来;

②能按照存储的程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得出结果;

③能把结果输出。

所以,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接收信息,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人们意志的体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人们所期望的结果,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1.1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与软件

1.1.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硬件(Hard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实际装置的总称。它可以是电子的、电的、磁的、机械的、光的元件或装置,或由它们组成的计算机部件或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的硬件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五部分组成。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计算机硬件上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有关的文档资料,例如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诊断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包、各种维护使用手册、程序流程图和说明等。

1.1.2 计算机的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是指组成一台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装置,它们是由各种实实在在的器件组成的,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计算机的硬件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五部分组成。

1.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input equipment)的功能是从计算机外部把信息和处理这些信息的程序通过输入接口输入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键盘(keyboard)和鼠标器(Mouse)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

其它输入设备还有:扫描仪(scanner)、数字化仪(digitizer)、光笔(light pen)、条形码扫描器(barcode scanner)、触摸屏、各种模-数(A/D)转换器、数码相机等。

⒉输出设备和外围设备

输出设备(output equipment)的功能是用来输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

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是显示器(display)和打印机(printer),还有绘图仪(plotter)、X-Y 记录仪、音箱、各种数-模(D/A)转换器等。

I/O设备属于外围设备,但外围设备除I/O设备外,还应包括外存储器设备、多媒体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和输入输出处理机等。外围设备分类见下图。

⒊存储器

存储器(Memory)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记忆部件,?是计算机各种信息存放和交流的中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按照指定的地址存入和取出信息。

存储器可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简称内存与外存。

内存是由中央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它存放着现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也可以存储计算的结果或中间结果。由于其直接和运算器、控制器交换信息,因此要求存取速度快,但存储容量较小。

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是主机的外围设备,用来存储大量的暂时不参加运算或处理的数据和程序,?因而允许速度较慢。

⒋运算器

运算器(arithmetic unit)的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对信息或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所以在其内部有一个算术逻辑部件ALU(Arithmetic and Logical Unit)。功能:

⑴实现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⑵暂时存放参与运算的数据和某些中间运算结果。

⑶挑选参加运算的数据,选中要执行的运算功能,并把运算结果输出到所要求的部件中。

⒌控制器

控制器(control):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按照指令功能的要求进行所需要的操作。

主要功能: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解释指令的操作码和地址码,并根据译码,产生一系列的控制信号,去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地工作,并控制程序的执行顺序。因此,控制器的主要工作是不断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

中央处理器CPU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总线和时钟等部件,计算机的主机则由?CPU 和内存储器组成。在微机中使用的CPU也称为微处理器。

1.1.3 计算机程序、指令和语言

1.程序

计算机程序是用某种特定的符号系统(指令或语言)对被处理的数据和实现算法的过程进行的描述。

2.指令

指令是指挥计算机如何工作的命令,它通常由一串二进制数码组成,即由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组成。

3.计算机语言

指的是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分为三种类型: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⑴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一种二进制语言,它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机器指令来描述的。?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就是用机器指令来描述所求解问题的过程和步骤,这样的程序称为机器语言程序,或称二进制语言程序。

⑵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但在表示方法上作了根本性的改进,用一种助记符来代替操作码,用符号来表示操作数地址(地址码),这些助记符通常使用指令功能英文单词的缩写,以便于记忆。

⑶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high-level language)是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高级语言种类很多,常用的有FORTRAN、ALGOL、COBOL、C、PASCAL、BASIC、LISP、LOGO、PROLOG和Java等。

高级语言的发明是计算机发展史上最惊人的成就之一,使得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能够使用计算机,大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软件又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的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⑴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接口;

⑵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的接口,用户操作计算机直接面对的是操作系统,是和操作系统打交道,操作系统是用户的操作平台;

⑶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机器(裸机)是不能工作的。

1.3 计算机的分类及其应用

1.3.1 计算机的分类

⑴按处理的信息形式分: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用脉冲编码表示数字,处理的是数字信息,这类计算机是数字计算机;处理长度、电压、电流等模拟量的计算机称为模拟计算机。

⑵按字长分:可分为 8 位机、16位机、32位机和64位机等。

⑶按结构分:可分为单片机、单板机、多芯片机与多板机。

⑷按用途分:可分为工业控制机与数据处理机等。

⑸按规模分:可分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机(PC机)六类。

1.3.2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按其应用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计算机通信

1.4 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

1.4.1 计算机的特点

1.通用数字计算机的特点

⑴处理速度快

⑵计算精度高

⑶记忆能力强

⑷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

⑸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2.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微型计算机:除了具有计算机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⑴体积小,重量轻

⑵价格便宜,成本低。

⑶使用方便,运行可靠

⑷对工作环境无特殊要求

1.4.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下面几项:

⑴主频:主频即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的CPU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

⑵字长: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 字长也影响机器的运算速度,字长越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快。

⑶存储容量:计算机能存储的信息总字节量。字节(Byte,简写为B)是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的一串二进制数位,通常以8个二进制位(bit)作为一个字节。每1024个字节称为1K字节(1KB)。存储容量的单位还有MB(兆字节)、GB(吉字节)和TB(太字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KB=1024B=210B

1MB=1024KB=220B=1048576B

1GB=1024MB=230B=1973741824B

1TB=1024GB=240B=1099511627776B

⑷存取周期: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如连续的两次“读”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

⑸运算速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性能指标。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是MIPS(百万条指令/秒)。影响机器运算速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是CPU的主频和存储器的存取周期。

1.5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5.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在1946年由美国的物理学家莫奇利(John Mauchly)博士和埃克特博士(J.Presper Eckert)等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制造的。起名叫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ENIAC的诞生,为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在美国陆军弹道研究所运行了约十年,一直工作到1955年。

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存储容量太小;二是准备时间太长。

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功能的计算机叫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译作“埃德瓦克”),它是由曾担任ENIAC小组顾问的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Neumann)博士领导设计的。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理论,及他首先确立的计算机硬件由输入部件、输出部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

五个基本部件组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的思想,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计算机发展至今,整个四代计算机统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世人也称冯·诺依曼为“计算机鼻祖”。世界上第一台投入运行的存储程序式的电子计算机是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译作“埃德沙克”),该机于1949年5月制成并投入运行,比EDVAC 早一年多。

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道路,现在正在向智能计算机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的方向发展。

以计算机所采用的元器件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的计算机都是采用电子管元件组成的,此时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也就是电子管时代的计算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发明了,它使计算机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晶体管很快代替电子管用到计算机上,形成了第二代计算机,即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20世纪60年代中期,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制造成功了集成电路,计算机也开始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元件,故第三代计算机又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971年起,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这一代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

1.5.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至今发展了四代产品。

第一代微型计算机是以4位微处理器和早期的8位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4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ntel4004、4040,早期的8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ntel8008。 1973年12月,Intel8080的研制成功,标志着第二代微型计算机的开始。

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三代微处理器的代表产品Intel8086,接着又推出Intel8088(1979年)。

1985年10月,INTEL公司推出了32位字长的微处理器Intel80386,标志了第四代微型计算机的开始。

1.5.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⒈巨型化

⒉微小化

⒊网络化

⒋智能化

⒌多媒体计算机

1.5.4 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计算机产业起步于50年代中期。自发展开始,我国的计算机产业走过了坎坷的道路,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⑴面对封锁,走“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之路

⑵改革开放,我国计算机产业实现两大转变

⑶“抓应用,促发展”,培育市场成倍增长

⑷广泛普及计算机知识,PC进入家庭

⑸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章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作用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OS的作用可表现为: 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用户的观点) 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资源管理的观点) c.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和SPOOLing系统(假脱机或联机输入输出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的高速性和I/O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

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反之,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称为联机(SPOOLing)输入输出方式 假脱机输入输出技术也提高了I/O的速度,同时还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3、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机管理问题、内存管理问题、I/O设备管理问题、文件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 4、OS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并发性(Concurrence),共享性(Sharing),虚拟性(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 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c. 并发特征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征都是以并发特征为前提的。 5、并行和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少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各主要功能下的扩充功能 a. 处理机管理功能: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存储管理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的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而且是批处理的,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如UNIX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操作系统,对外部的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的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⑤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习题集

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习题集 1、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这门课,至少要记住操作系统的概念哪两大特征? 2、选择题: (1)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其中包括处理机、内存、外围设备和文件。 ①、程序;②、文件;③、资源;④、进程 (2)没有下列设备计算机无法工作(): ①、硬盘;②、软盘;③、内存;④、打印机 3、(是非题)()操作系统的“配置”或“生成”,是指可以任意按用户要求装配成各种应用核心。 4、述操作系统的五大管理功能。 5、什么是批处理系统?为什么要引入批处理系统? 6、什么叫多道程序?试述多道程序涉及技术的基本思想及特征,为什么对作业进行多道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7、何为分时系统?简述其特点。 8、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有何不同? 9、多用户操作系统离开了多终端的硬件支持,能否安装和使用? 10、多用户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有什么区别? 11、UNIX或Linux操作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2、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版本(X.X.XX)和发行版本(X.X)有什么区别? 15、实现多道程序解决哪些问题? 16、试比较硬盘共享的两种方式(虚拟软盘方式和文件服务方式),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7、分布式操作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 作业管理习题集 1 、什么是作业、作业步和作业流?作业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2 、 SPOOLing 的含义是什么?试述 SPOOLing 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以及控制过程。 3 、作业调度的功能是什么?作业调度算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 、有哪些基本的作业调度算法?在什么情况下调用作业调度程序。 6 、选择题(在括号内选择最确切的一项作为答案划一个钩,多划按错论):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1)选择题 (1)为多道程序提供的可共享资源不足时,可能出现死锁。但是,不适当的 _C_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优先权 B. 资源的线性分配 C. 进程推进顺序 D. 分配队列优先权 (2)采用资源剥夺法可以解除死锁,还可以采用 _B___ 方法解除死锁。 A. 执行并行操作 B. 撤消进程 C. 拒绝分配新资源 D. 修改信号量 (3)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四个,要防止死锁的发生,可以通过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来实现,但破坏 _A__ 条件是不太实际的。 A. 互斥 B. 不可抢占 C. 部分分配 D. 循环等待 (4)为多道程序提供的资源分配不当时,可能会出现死锁。除此之外,采用不适当的_ D 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调度算法 B. 进程优先级 C. 资源分配方法 D. 进程推进次序 (5)资源的有序分配策略可以破坏 __D___ 条件。 A. 互斥使用资源 B. 占有且等待资源 C. 非抢夺资源 D. 循环等待资源 (6)在 __C_ 的情况下,系统出现死锁。 A. 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 B. 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相互等待他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D. 资源数大大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7)银行家算法在解决死锁问题中是用于 _B__ 的。 A. 预防死锁 B. 避免死锁 C. 检测死锁 D. 解除死锁 (8)某系统中有3个并发进程,都需要同类资源4个,试问该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少资源数是 _C__ 。 A. 12 B. 11 C. 10 D. 9 (9)死锁与安全状态的关系是 _A__ 。 A. 死锁状态一定是不安全状态 B. 安全状态有可能成为死锁状态 C. 不安全状态就是死锁状态 D. 死锁状态有可能是安全状态 (10)如果系统的资源有向图 _ D __ ,则系统处于死锁状态。 A. 出现了环路 B. 每个进程节点至少有一条请求边 C. 没有环路 D. 每种资源只有一个,并出现环路 (11)两个进程争夺同一个资源,则这两个进程 B 。

计算机系统概论测试题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硬件包括、、和I/O设备。 2.机器指令一般是由和地址码两部分组成。 3.一条指令可分为码和码两部分。 4.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和演变看,早期的计算机是以为中心的系统结 构,而近代的计算机是以为中心的系统结构. 5. 6.冯·诺依曼提出了的概念,以此概念为基础的计算机通称冯·诺 依曼机。 7.冯·诺伊曼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中,指令和数据均用表示。 8.在下列常用术语后面,写出相应的中文名称: PC 、MAR、、 CPU 、IR 。 9. 二、单项选择题 1.计算机系统是由()组成的。 A.CPU和存储器 B.CPU和接口 C.运算器和控制器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冯·诺伊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指令和数据均用()表示。 A.十进制 B.二进制 C.八进制 D.十六进制 3.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 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以下不是冯诺依曼机的基本特点的是( ) A.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B.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 C.采用二进制码表示 D.以存储器为中心 4.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新型机器不断推陈出新,不管怎么更新,依然具有“存储程序” 的特点,最早提出这种概念的是()。 A.巴贝奇B.冯?诺依曼C.帕斯卡D.贝尔 5.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最根本特征是()。 A.以运算器为中心B.采用存储程序原理 C.存储器按地址访问D.数据以二进制编码,并采用二进制运算 6.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相互连接方式,从早期的以()为中心,发展到现在的以() 为中心。 A.控制器B.运算器C.存储器D.CPU 7.下列描述中()是正确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常见考点作业解答

计算机操作系统常见考点 第1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 简答题 1.叙述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5分) 答: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作为最贴近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操作系统是硬件的扩充。操作系统虽属于系统软件,却又不同于其他的系统软件,其他系统软件都受操作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得到操作系统的支持和服务。操作系统还为用户和计算机提供接口,具有友好方便的用户界面。 2.试对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进行比较。(5分) 答:实时操作系统与分时操作系统系统相比,其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时系统的交互性较强,而实时系统一般是具有特殊用途的专用系统,交互能力较弱;(2)实时系统对响应时间一般有严格的要求,要求更及时,而分时系统对响应时间的要求是以人们能接受的等待时间为依据的;(3)虽然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实时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3.简述DOS、Windows、UNIX/Linux操作系统各具有什么特点?(9分) 答:DOS主要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是一种最简单的微机操作系统。主要类型有MS-DOS,PC-DOS,CCDOS等。 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图形用户界面;(2)多任务处理;(3)设备无关性。 UNIX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可移植性好;(2)多用户,多任务;(3)分时系统;(4)系统安全。 第2章作业管理 、简答题 1.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有什么区别?(6分) 答: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作业调度是宏观调度,它所选择的作业只是具有获得处理机的资格,但尚未占有处理机,不能立即在其上实际运行;而进程调度是微观调度,动态地把处理机实际地分配给所选择的进程,使之真正活动起来。另外,进程调度相当频繁,而作业调度执行的次数一般很少。 2.试述系统调用与一般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6分) 答:系统调用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调用,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过程调用,它与一般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如下: (1)运行状态不同。一般的过程调用,其调用和被调用过程都是用户程序,它们都运行在同一系统状态下;而系统调用的调用过程是用户程序,它运行在用户态,其被调用过程是系统过程,运行在核心态。 (2)进入方式不同。一般过程调用可以直接通过过程调用语句将控制转移到被调用过程;而执行系统调用时,由于调用和被调用过程处于不同系统状态,必须通过访管中断进入。综合题 1.设有4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业及答案

作业2 1.若1页大小为4KB,计算机地址总线为32位,则页号共有多少位?逻辑地址 空间最多包含多少页?逻辑地址60000在第几页?页内偏移是多少?若该页被装进物理块1280中,则物理地址是多少? 解:所以页内偏移即页内地址占 12 位页号占 32-12=20 位逻辑地址空间最大页数为页 60000=(EA60)16=(1110 1010 0110 0000)2 其中低 12 二进制位为页内偏移,即(A60)16=2656。高 4 二进制位为页号,即(E)16=14。物理块号1280=(500)16 物理地址=(500A60)16=5245536. 2.假定当前磁头位于100号磁道,进程对磁道的请求序列依次为57,61,39, 20,88,161,139,38,175。当采用先来先服务和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时,总的移动的磁道数分别是多少?(请给出寻道次序和每步移动磁道数) 解:先来先服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 43 +4+ 22+ 19+ 68+ 73+ 22+ 101 + 137 = 489 12 + 27 + 4 +18 + 1+ 18 + 119 + 22 + 14 = 235 。 3.设系统中有三种类型的资源(A,B,C)和五个进程(P1,P2,P3,P4,P5), A资源的数量17,B资源的数量为5,C资源的数量为20。在T0时刻系统状态如下表所示。系统采用银行家算法来避免死锁。请回答下列问题: (1)T0时刻是否为安全状态?若是,请给出安全序列。 (2)若进程P4请求资源(2,0,1),能否实现资源分配?为什么? (3)在(2)的基础上,若进程P1请求资源(0,2,0),能否实现资源分配?为什么? 进程最大资源需求量已分配资源量系统剩余资源数量 A B C A B C A B C P1559212233 P2536402 P3******* P4425204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本章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与硬件的关系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重点提示: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几大部件及其功能 ●计算机软件系统 1-1重点难点指导 1-1-1计算机系统简介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第一台正式运转的通用电子计算机。自从这台计算机问世以来,从使用的元器件角度来看,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代的变化。 ●第一代(1946~1954)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5~1964)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1973)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4~现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在计算机系统发展历史中,摩尔定律(Moore’s Law)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Intel的创始人之一高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预言单位平方英寸芯片的晶体管数目每过18到24个月就将增加一倍。 计算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的分类方式有: 按所处理的信号分类:⑴模拟计算机;⑵数字计算机。 按硬件的组合及用途分类:⑴专用计算机;⑵通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规模分类:⑴微型计算机;⑵工作站;⑶小型计算机;⑷主机;⑸小巨型计算机;⑹巨型计算机。 现实中的分类:⑴服务器;⑵工作站;⑶台式机;⑷便携机;⑸手持机。 计算机系统就是按人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地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组成。前者是借助电、磁、光、机械等原理构成的各种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是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后者是各种程序和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 第一节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OS)提供了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要点】 1.操作系统的英文缩写为OS。 2.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3.操作系统的作用为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供方便友好的用户界面、提供软件开发的运行环境。 二、操作系统的分类 1.单用户操作系统(SingleUserOS)。单用户操作系统工作时只有一个用户作业(指用户要求计算机完成一个独立任务)在运行,用户独占计算机的全部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 2.分时操作系统(TimeSharedOS)。分时操作系统及多用户操作系统,指在一台计算机(即主机)上挂有多个终端,主机的CPU按照预先分配给各终端的时间片(TimeSlice)轮流为各个终端服务,各个终端在分配给自己的时间片内独占CPU,分时共享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3.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Multi-BatchProcessingOS)。多个用户将需要执行的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一起送到计算机中,由操作系统对各个作业运行进行调度,作业运行完成后,由I/O管理程序将运行结果送往显示器或打印机输出。 4.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OS)。要求外部输入的信息能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并输出结果,保证实时性与可靠性。 5.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O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 【要点】 常见的各类操作系统: DOS:单用户单任务、批处理系统,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XP:多任务多用户、分时系统,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集

操作系统习题集 参考教材: 汤小丹等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何炎祥等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邹恒明著,计算机的心智操作系统之哲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1 选择题 1.下列哪一条是在操作系统设计中引入多道程序技术的好处? A. 使并发执行成为可能 B. 简化操作系统的实现 C. 减少对内存容量的需求 D. 便于实施存储保护 2.Windows XP属于下列哪一类操作系统? A. 单用户单任务 B. 单用户多任务 C. 多用户 D. 批处理 3.下列哪一条不是批处理系统的优点?D A. 吞吐量大 B. 资源利用率高 C. 系统开销小 D. 响应及时 4.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作出响应的操作系统是() A、分时系统 B、网络系统 C、实时系统 D、批处理系统 5.UNIX系统是一个__________操作系统。 A、单用户 B、单用户多任务 C、多用户多任务 D、多用户单任务 6.在分时系统中,当用户数一定时,影响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是__。 A、时间片 B、调度算法 C、存储分配方式 D、作业的大小 7.Windows NT属于哪一类操作系统? A、单用户单任务 B、单用户多任务 C、单道批处理 D、多用户 8.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多道程序可同时进入A ,在A 的位置B ,为使多道进程并发执行必须为每个用户作业创建进程,批处理系统由C 创建,而分时系统由D 创建。 选择答案: (1)内存(2)系统(3)固定(4)不定(5)进程调度(6)中级调度 (7)作业调度(8)输入进程(9)系统调用(10)命令解释进程 1.2 填空题 1.在手工操作阶段,操作员在进行装卸卡片或磁带等手工操作时,CPU处于空闲等待,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为。 3.批量处理系统的缺点为;。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系统概述 现代人都知道,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但是不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设计原理,很难真正理解计算机的结构。 从刀耕火种到坐在计算机前冲浪,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在这种艰辛且充满惊喜的探索中计算机一步步向我们的理想逼近。 第一节计算机的创始及结构 一、从原始计数法到机械计算机 在远古时代,人类首先从自身找到了最原始的计数工具——手,用手指来计数。为了能表达比10个手指更多的数目,古代人们想出第二种计数工具——石子。石子、贝壳、绳结、木棒不但作为统计财产、人数、猎物的工具,还能保留下统计的结果,这是现代计算机原理中存储思想的最初萌芽。 大约1000多年前,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开始使用算盘,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流传最广的计算工具。古代算盘是用小棒(或石子、金属块等)排放在不同位置上,表示不同的位权,并按此进位与借位。可见,那时已经有了进位计数的概念。 1642年,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装有手转圆轮的机械加法器。 帕氏加法器里,一个圆轮代表一位数。轮上分为10个相等部分,刻有0~9十个数字。做加法时,顺时针转动圆轮,当转到0刻度,便自动将高位圆轮带进一格。巴氏加法器用纯粹机械运动代替人们的思考和记录,表示人类开始向自动计算工具的迈进。为了纪念他,程序设计语言Pascal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现代计算机的先驱者是英国的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一1871)。1833年在他的微分分析机(differential analyzer)的设计方案中,他天才地提出了计算工具至少必须具有五个独立的部分: ①输入部分送入需要处理的问题和信息.; ②存储库保存信息,以便机器使用; ③运算室能进行各种实际的运算; ④控制器指挥机器按顺序工作; ⑤输出部分送出问题处理的结果。 这台机器仍属于机械计算机,但是他的思想在当时确实太先进了,直至100多年后才开发了电子计算机。巴贝奇的许多观点被一位女伯爵、著名的女诗人Augusta AdaByron记载下来,并深入分析。她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程序设计语言Ada则因她的荣耀而命名。 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聪明的人脑可以记忆、可以计算、可以判断,但是成功地描述、模拟乃至制造出大脑功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

★1.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 ★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的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而且是批处理的,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如UNIX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操作系统,对外部的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的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⑤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是联机的交互式单用户操作系统,目前在个人计算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以windows系列和linux系统为主。 ⑥网络操作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概述 1、什么是多媒体? 答: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2、多媒体的关键特性包刮哪些方面? 答: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第二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触摸屏分为几类?简述常见的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答:触摸屏根据所用的介质以及工作原理可分为4种: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声表面波式。 触摸屏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户手指或其他设备触摸安装在计算机显示器前面的触摸屏时,所摸到的位置(以坐标形式)被触摸屏控制器检测到,并通过串行口或其它接口送到CPU,从而确定用户所输入的信息。 2、什么是视频捕捉卡?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视频捕捉卡是把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通过内置芯片提供的捕捉功能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设备。 3、简述USB设备的的软件、硬件结构。 答:硬件:USB结构简单,采用四条电缆,信号定义由2条电源线和2条信号线组成。 软件:USB软件由USB总线接口和USB 系统组成。USB总线接口由主控制器事实现。 USB系统有3个组件:(1)住控制器驱动程序;(2)USB驱动程序;(3)USB客户软件。 4、简述CCD和CMOS影像感应器的主要特点。答: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传感器包含像点,通常以横竖线短阵型式排列,各像点包含一个光电二极管和控制相邻电荷的单元。这种结构可产生低噪音、高性能的成像。 CMOS传感器是用标准硅处理方法加工而成的。与CCD相比有以下优点:地电源消耗、芯片上符合有额外的电路、地系统成本。 第三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1、简述数据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必要性: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实时压缩和解压缩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数据压缩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就难以得到实际的应用;可能性:能够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的前提是因为数据存在大量的冗余,尤其是声音和图像。数据压缩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消除这些冗余。 2、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有信息熵编码(主要有行程长度编码、哈弗曼编码和算术编码)、词典编码、通用编码、预测编码、模型编码、变换编码、矢量量化编码、子带编码和混合编码。 3、矢量图和位图有哪些不同? 答:矢量图,文件内容图形指令,文件大小与图的复杂度有关,显示速度图越复杂,需执行的指令越多,显示越慢,应用特点易于编辑,适于绘制和创建,便于网络传输。但表现力受限, 位映像图,文件内容图像点阵数据,文件大小与图的尺寸、彩色深度有关,显示速度与图的大小有关,应用特点适于获取和复制,表现力较丰富,但 编辑较复杂。图像文件大,不便于网络传输。 4、常用的几种图像文件格式BMP、GIF和PNG 各有什么特点? 答:BMP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标准图像文 件格式,能够被多种Windows应用程序所支 持。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包含的图像信息较丰富,几 乎不进行压缩,但由此导致了它与生俱生来的 缺点--占用磁盘空间过大。所以,目前BMP在 单机上比较流行。 GIF格式是用来交换图片的。GIF格式的特点 是压缩比高,磁盘空间占用较少,所以这种图 像格式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NG格式是一种能存储32位信息的位图文件 格式,它与gif和jpeg格式相比有以下优点: (1)兼有GIF和JPEG的色彩模式;(2)PNG 能把图像压缩到极限有利于网络的传输;(3) 更优化的传输显示;(4)PNG可以在所有系 统上显示完全一样;缺点有:(1)PNG不 支持像GIF可以存储多张图片;(2)压缩比 例不及JPEG格式的压缩;(3)不支持CMYK 模式(青、品红、黄、黑)。 5、除了本章介绍的几种图像格式,还了解哪 些图像文件格式? 答:TGA格式:TGA的结构比较简单,属于一 种图形、图像数据的通用格式,在多媒体 领域有着很大影响,在做影视编辑时经常 使用,例如3DS MAX输出TGA图片序列导入 到AE里面进行后期编辑。EPS格式:苹果 Mac机的用户则用得较多。它是用 PostScript语言描述的一种ASCII码文件 格式,主要用于排版、打印等输出工作。 6、简单描述JPEG压缩算法的基本流程。 答: JPEG压缩是有损压缩,它利用了人的视 角系统的特性,使用量化和无损压缩编码相结 合来去掉视角的冗余信息和数据本身的冗余 信息。压缩编码大致分成三个步骤: (1).使用正向离散余弦变换(forwar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FDCT)把空间域 表示的图变换成频率域表示的图。 (2).使用加权函数对DCT系数进行量化,这 个加权函数对于人的视觉系统是最佳的。 (3).使用哈夫曼可变字长编码器对量化系数 进行编码。 7、与JPEG相比,JPEG2000有哪些优点?在 压缩算法上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答:与JPEG相比,JPEG2000的优势主要表现 在以下四个方面:(1)高压缩率;(2)无损压 缩;(3)渐进传输;(4)感兴趣区域压缩。在 压缩算法上放弃了JPEG所采用的以离散余弦 变换算法为主的区块编码方式,二改用以离散 小波变换算法为主的多解析编码方式。 7、MPEG-1标准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技术来减少 视频图像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冗余? 答:MPEG-1标准中采用16×16块的运动补偿 缩减时间冗余;混合使用变换编码、基于视觉 加权的标准量化和行程编码技术减少空间冗 余。 8、简述AVS标准的主要特点。 答:1、AVS的性能高,与H.264的编码效率 相当;2、AVS的复杂度低,编码复杂度比H.264 明显低,软、硬件实现成本都低于H.264;3、 AVS编码技术为中国主导的知识产权,专利授 权模式简单,费用较H.264低。 9、日前常用的视频压缩标准是什么?试通过 几个具体的应用加以说明。 答:视频压缩标准是:H.264标准。H.264标 准是CCITT的VCEG和ISO/IEC的MPEG的联合 视频组开发的标准,也称MPEG-4 Part10------高级视频编码。 H.264标准的 关键技术包括如下几部分:(1)分层设计;(2) 高精度、多模式运动估计;(3)4*4块整数变 换;(4)统一的VLC;(5)帧内预测;(6)切换 帧;(7)面向IP和无线环境。 10、简述H.263标准中QCIF(174×144)图 像的帧结构。 答:H.263标准中QCIF(174×144)图像的帧 结构如下:每帧图像被分为若干个宏块,每个 宏块由4个8×8的亮度块、一个8×8Cb块和 一个8×8Cr块组成。由若干个宏块行组成的 块组称为一个GOD,行的数量取决于图像帧的 分辨率,如QCIF格式的图像中,一个GOB由 一行(11个)宏块组成,所以每帧图像由9 个GOB组成。 第四章音频信号和声卡 1、列出所知道的语音编码标准。 化? 答:均匀量化是采用相等的量化间隔对采样得 到的信号进行量化,那么这种量化称为均匀量 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 量化间隔的。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 间隔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 3、什么叫做μ律压扩?什么叫做A律压 扩? 答:μ 律压扩是非均匀量化的一种,又称 为对数PCM,其量化输出值与作为输入的采 样样本值之间的关系由如下的关系式规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概要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一、计算机的发展与未来: 1、计算机的诞生(重点):(时间、名称、地点):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诞生于美国。 2、计算机的发展(重点)(四代发展换代的主要标志为使用的电子元件的不同。)每代使用的电子元件分别是什么。 计算机各代划分及特征简表 计算机起始年份使用的电子元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1946—1959 电子管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9—1965 晶体管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第三代1965—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第四代1971—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计算机的特点、分类。(重点) 计算机的特点:速度快、精度高、大容量(存储能力)、多功能、高智能。 计算机的分类(以其性能分类、与体积无关):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机。 4、计算机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了解 二、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1、感性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2、进制的引入。(月为12进制、时间为24进制、日常计数用十进制、理解逢几进1) 3、计算机能识别(或直接处理)的是二进制数。 4、二进制的重要性:人与计算机的交流的介质 三、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1、电脑是模仿人脑进行工作的(这也是“电脑”名称的来源),其部件如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等分别与人脑的各种功能器官对应,以完成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 ①.一切工作都是在控制器的指挥下进行的 ②由输入设备输入信息 ③由运算器处理信息 ④由输出设备输出信息 ⑤.由存储器记录信息 2、CPU的重要性:CPU,即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与控制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3、内存与外存的区别(重点):内存容量较小,存取信息的速度快,带电时可暂时存储,断电后丧失存储能力;外存容量大,存取信息的速度较慢,无论是否带电都具有存储功能。 4、信息在计算机中存储的形式(强调以文件形式存放、以二进制数形式存储) 5、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及其换算。分清b(一个二进制位)和B(存储器中最小的单位字节)的区别。 1B=8b(b为二进制位)1KB=1024B(K为千字节) 1MB=1024KB (MB为兆字节)1GB=1024MB (GB为吉字节) 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一个字母占一个字节。 四、计算机硬件: 1、了解主机箱内有哪些主要设备:CPU、21、内存、外存、显示卡、声卡 2、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既是输出设备,又是输入设备,普通光驱只能输入,刻录光驱能输入也能输出。) 五、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材料

单项选择题 1.所谓()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 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它资源。 A. 多重处理 B. 多道程序设计 C. 实时处理 D. 共同执行2.下列进程调度算法中,可能引起进程长时间得不到运行的算法是 ()。 A. 时间片轮转法 B. 不可抢占式静态优先级算法 C. 可抢占式静态优先级算法 D. 不可抢占式动态优先级算法3.信箱通信是一种()的通信方式。A. 直接通信B. 间接通信 C. 低级通信 D. 信号量4.既要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要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 A. 响应比高者优先 B. 短作业优先 C. 优先级调度 D. 先来先服务 5. 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 A.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接口 B. 对用户的命令做出快速响应 C. 作为服务机构向其他站点提供优质服务 D. 防止有人以非法手段进入系统 6.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系统的()。 A.可靠性和灵活性 B.实时性和可靠性 C.优良性和分配性 D ?灵活性和分配性 7. 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下面关于进程状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进程一旦形成,首先进入的是运行状态 B. 若运行的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则该进程将转入就绪状态 C. 在分时系统中,一个正在运行的进程时间片到,该进程将转入就绪状态 D. 因进程执行中存在不确定性,一个进程可能同时处于某几种状态中 8. 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段。 A. 管理信息 B. 信息存储 C. 数据 D. 程序 9. 有n 个进程需要访问同一类资源,假定每个进程需要3 个资源,系统至少要提供()个资源才能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一、填空题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在______美国_____诞生。 2.从硬件来看,计算机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以及大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3.微型计算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英文简称__PC__机。 4.计算机的出现,被称为第 4 次产业革命。 5.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 6.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过程检测与控制、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五个方面。 7.只有1和0的数字系统这称为标准数字系统。 8.对计算机来说,所谓指令只是一堆0和1的组合。 9.8位二进制位称为一个位。 10.二进制数据的长度单位有B、KB、MB、GB、TB。 11.1.4MB=1.4×1024KB,0.02GB=0.02×1024×1024KB。 12.二进制数1011011等于十进制数___91__,十进制数78等于二进制数__1001110_________。 13.ASCⅡ码是一种__7__位进制编码。 14.我国标准的汉字字符集的编码采用__GB2312-80__编码。 15.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通由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六部分组成。 16.中央处理器简称为CPU,由两部分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 17.存储器一般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类型。 18.内存储器接其功能可以分为ROM和RAM两种。 19.通常所说微机的内存容量是指RAM的容量。 20.磁盘存储器是一种外部存储器。 21.磁盘存储器主要有软盘和硬盘两种。 22.CD-ROM的中文名称为只读紧凑式光盘。 23.扫描仪是一种输入设备,打印机是一种输出设备。 24.没有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

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编码:10155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内容有: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数据的抽象和封装,继承性,多态性;2.C++源程序的构成,C++在非面向对象方面的一些新的扩展;3.类和对象;4.派生类与继承;5.多态性等。 教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陈维兴林小茶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编码:102060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工程原理,内容有:1.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2.可行性研究;3.需求分析;4.总体设计;5.详细设计;6.编码;7.软件测试;8.维护;9.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10.面向对象分析;11.面向对象设计;12.面向对象的实现等 教材:《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张海藩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课程编码:10146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离散数学原理,内容有:1.集合论:集合、关系、映射;2.图的基本概念、图的遍历、平面图、有向图;3.代数系统:代数结构,概念、性质、运算,半群、独异点、群与子群,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同态与同构、环;4.数理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 教材:《离散数学》第一版郭希娟主编吉林科技出版社 参考书:《离散数学》赵树春辽宁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编码:10148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有:1.计算机系统概论;2.数据化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3.计算机的逻辑部件;4.运算器;5.指令系统;6.中央处理器部件(CPU);7.存储系统;8.辅助存储器;9.输入输出设备;10.输入输出系统;11.计算机系统等。 教材:《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二版)王爱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白中英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及程序设计课程编码:10205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常用开发工具,内容有:1.C语言概述;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3.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4.逻辑运算和判断选取控制;5.循环控制;6.数组;7.函数;8.编译预处理;9.指针;10.结构体与共

计算机操作系统面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操作系统得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与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得程序与数据结构得集合。 ★2、操作系统得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就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得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得利用率与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得控制能力;而且就是批处理得,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就是一个联机得多用户交互式得操作系统,如UNIX就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得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得终端使用与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得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得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得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与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OS) 实时操作系统就是一种联机得操作系统,对外部得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得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得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得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与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得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得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