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第六章讲义

《设计美学》第六章讲义
《设计美学》第六章讲义

《设计美学》第六章讲义

主要概念:

1.风格:设计师创作个性的表现,他是产品的形象体系及其表现手法在结构上的统一。

2.装饰:外在于产品功能结构的形式因素,用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审美需要。

3.线性造型:以线条的律动和情感性表现为主要特征的造型。

4.通用性设计:非个性化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设计,如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服装等的设计。

5.虚与实:中国传统器物风格范畴之一,指空间与实体的互动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和实体感。

二问答题:

1 产品的风格的形成具有哪些特征?

答:产品的风格是产品设计师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在设计实践中的体现,它既是创造主体的主体性表征,也反映出不同类型产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所以可以将产品的设计风格界定为产品的形象体系及其表现手法在结构上的统一,它通过功能与形式的关系表现出来,并且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产品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或民族特征。

2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美学著作是《文心雕龙》,该书作者是南朝梁代文论家刘勰。他在《体性》篇一开头便指出:“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附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文苑波诡者矣。”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答:这里他首先说明,文艺创作是人的思想情感活动的外观过程,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构成了内外关系。

其次,这种内外关系由隐以至显和因内而符外,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由此形成的作品风格。再者,他指出创作个性的构成因素包括才、气、学、习四个方面。其中才和气是情性所铄,属于先天的禀赋,学与习是陶染所凝,属于后天的素养。

最后指出,作家的创作个性按照由隐以至显和因内而符外的艺术规律,便形成了无限多样的不同艺术风格。

3 文艺美学著作《文心雕龙》中的《体性》篇、《定势》篇、《时序》篇分别阐述了什么风格理论?

答:《体性》篇阐述的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即风格的主体因素。

《定势》篇提出了体势的概念,指出制约风格的外在因素。

《时序》篇论述了时代风格的问题,说明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他那特定时代的风格特征,这是因为作家的思想感情受时代的影响,而这种思想情感在作者的笔下就成为不同风格的作品。

4简答西晋时陆机在《文赋》中做过对不同文体风格特征的十种概括.

答:“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lei)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

5 现代艺术类型的研究,人们提出的六种不同风格的类型对比。

答: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现风格

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崇高风格

含蓄朦胧的风格与明了晓畅的风格

舒展沉静的风格与奔放流动的风格

简约自然的风格与反复创意的风格

规范严谨的风格与自由疏放的风格

6 黑格尔在谈到艺术家的独创性时,将风格概念区分为哪两种?

答:黑格尔在谈到艺术家的独创性时,将风格概念区分为作风和风格两种。

作风只是艺术家的个别的因而也是偶然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是主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来的。

风格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

7 用豪赛尔的观点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风格的变迁?

答:豪赛尔认为:风格的变化不只是趣味的变化,在趣味的变化和风格的变化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对于任何趣味或风格的根本变化来说,具有新的艺术兴趣的某个社会阶层的兴趣才是主要的条件。当一种艺术类型变得广为接受时,它就会变成一种风格,并取得与之相称的历史重要性。

8 对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及物质产品的形态主要从哪五对范畴去考察?

答:1 线描与图绘 2 平面与纵深3封闭形式与开放形式

4多样性统一与同一性统一

5清晰与模糊性

9简述“古典建筑构图与巴洛克建筑清晰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区别。

答:清晰性和模糊性是建筑装饰的概念,古典的清晰性是指终极的不变的形式来表现,而巴洛克的模糊性是指各种形状看上去好像在变化的、生成的东西。

古典主义代表一种实在价值的艺术,所以它总要使实在价值显现出最完备的可视性,使人一目了然,均匀的空间具有非常清楚的边界,装饰能被同化到最后一根线条。然而巴洛克却懂得图绘风格美得奥秘,它能处理隐蔽而朦胧的形式,能造成神秘而狭长的景深和细部难以分辨的装饰上的闪光。

10东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特征有何不同的表现?

答:建筑风格的表现,首先与应用的物质材料和技术结构相关。我国古代建筑与欧洲及印度、伊斯兰教等古建筑不同,它主要发展了木骨架结构的砖石建筑,而没有采用砖石承重墙式的结构。它在技术上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和最完善的形式。

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由此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对器物设计的选择。中西文化观念的重大区别之一,表现在神权和皇权的不同统治上。西方的古代建筑史,主要是由以神庙和教堂为主的宗教建筑史,而中国建筑则以人们居住的宫殿和房舍为主。这说明中西古代建筑,一个是以人为中心,一个是以神为中心,存在“人本”和“神本”的不同文化概念。

建筑规模的扩展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体量的扩大,二是个数的增加。西方建筑就是体量的扩大模式,将更多的、更复杂的内容组织在一座房子里,以单座的建筑为基础在平面和高度上不断延展产生了一系列高大的建筑物。中国传统建筑则是靠个数的增加,将不同用途的部分安置在不同的单座建筑中,以建筑群为基础,分层次地散布在空间中,构成广阔的人工环境。

中西建筑设计观念的另一种差别是西方建筑着重静态的形象美创造,而中国建筑强调人在其中运动时的感受。

中国建筑的立面构成与西方构成在组成上大体相似,即上为屋顶,中为屋身,下为台基,中国建筑的这三者可以独立发展,自成一体,形成新的建筑形式。而且它在屋身的处理上比较平淡,强调形式功能,以便发挥实用功能。

10.中国建筑形成哪两种不同的人工环境?

答:一种是宅院式建筑群,表现出理性而规整的布局;

一种是与山水等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园林式建筑,它的构图是自由的,以巧于因借的手法来完成的。

11 简答明代家具发展到高峰的原因,设计特色以及设计构思。

答:1 由于园林建筑的兴起,增加了对室内陈设的需求;

2 随着与南洋交通的发展,有了充裕的优质木材的供应;

3 是木工工具的改进,为家具工艺技术提供了物质前提

明代家具的设计特色:造型洗练,形象浑厚,风格典雅,加之工艺的精湛和材质的优良,使明式家具成为家具史上的经典之作。

设计构思:“巧而得体,精而合宜。”家具的表面处理注重本色和木质纹理,在结构上采用榫卯结合,不加钉不用胶;造型上面的处理比例和尺度适当,线的运用简洁利落;注重细节处理,与人的接触面含蓄圆润,触觉感受好。

12 巧与拙

答:作为风格的范畴,巧是指人工修饰的美,拙是指自然素朴的美

对于巧与拙的观念包括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其一是宁拙毋巧:传统美学认为,巧则甜媚,拙则古莽,巧的陈腐,拙则新奇。巧儿俚俗,拙而雅致,巧则满身匠气,拙则通体灵气;因此以巧入巧,二以拙入巧,方得大巧。

其二是拙中见巧:拙是一种艺术境界,必须经过艰苦的艺术构思。拙是自由的产物,是主体对自然的复归,不期然相会而回归自由。拙能产生气势而出新,雕琢再甚终成俗态,而令人厌倦。

其三是由巧入拙:传统审美观并不反对华丽优美的形式,拙不是枯槁瘦削,它是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的形式,这正是巧夺天工的匠心独运。

其四是巧拙合一:齐白石认为:巧不是轻佻,乃是灵便;拙不是浑浊,而是浑古。大自然正是巧与拙的统一体。

13 雅与俗

答:作为审美形态的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雅既可以指高雅清逸的审美趣味和不同凡俗的习俗,雅也可指纯正典雅,合乎规范的修辞风格。此外,雅也可指正确和典范的意思。

对于俗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俗可以指风俗习惯,也可以指流行于民间的、大众化的或浅显易懂的文化形式。此外,俗可以指粗鄙浅薄、庸常低级的审美趣味。

14 浓与淡

答: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浓一般是指浓密、浓厚或浓艳。如艺术作品设色艳丽、填写缜密等。淡则是指平淡、清淡或疏淡,例如艺术作品的轻描淡写、朴素自然等。

15 对中国传统器物的风格研究形成了那些范畴。

答:(1)虚与实:虚与实或有与无是把握造型审美特征的一对重要范畴

(2)巧与拙:作为风格的范畴,巧指人工修饰的美,拙指自然朴素的美

(3)雅与俗:作为一对审美形态的范畴,人们对它们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4)浓与淡: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浓一般是指浓密.浓厚.或浓艳。淡则指平淡.清淡或疏淡

16 什么是新艺术运动?

答:新艺术运动在对新艺术方向的探讨中,强调艺术风格的整体性,使艺术风格与建筑、室内装饰、家具和用品等在格调上一致。其特点在于体现对孕育于自然之中的生命力的崇尚。典型的图案纹样采用了夸张的藤蔓生长交织的有机线型。这一运动主要停留在平面设计领域,实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

17简答北欧风格的特质

答:北欧风格的特质在于一方面受功能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突出了人与自然相和谐并注重感官感受性的地域文化特征。

18 对于几何纹样是怎样形成的三种看法分别是什么?

答:第一种看法:几何纹样的产生往往是生产加工中无意识的副产品,器具的形状和它的装饰形式受其实际用途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第二种看法:史前人已经具有对于几何形式的天生辨别能力了,这种视觉能力是通过人的世代劳动而发展和遗存下来的。

第三种看法:几何纹样是起源于生活中实际对象的模仿,经过线条的不断压缩,形式越来越简化,而包含的内容却越来越丰富,逐渐演变为一些无法直接辨认的几何纹样。

19 现代装饰的趋向是什么?

答:a) 装饰趋向简洁化

b) 装饰要讲究变化

c) 装饰要是英语整体形式

d) 要充分发挥产品质料自身的装饰效果

e) 充分发挥产品结构自身的装饰效果

20 装饰与产品风格的联系是什么?

答:装饰变革可以成为风格变革的先锋。建筑、家具和织物中自觉地表现出来的新奇的装饰形式和图案与欧洲所有的传统形式都截然不同,这使装饰直接成了变革的先锋。同时,装饰增强了设计者们的自我意识。正是从产品装饰的变化中开拓了现代主义产品风格,装饰的变化成了新风格的先导。成功的设计将以它特有的装饰方式和风格特征给人以艺术美和功能美的享受。审美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时代风格和产品风格也会不断推陈出新,它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从中展现人们的生活风貌和心理特征。

21 何谓“功能原则”?

答:功能原则就是抛弃那些脱离时代需要的陈规旧习,放弃柱式、细部之间的固定搭配以及先入为主的设想。回到零点,从实际功能需要出发,重新考虑语汇的构成和意义。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2010.12 试题类型: 判断题:2’X5 简答题:20’X2 论述题:20’X1;30’X1 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2、“天人合一”“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观因素。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3、“制器尚象”。《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意”。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心境与自然融合、与道同行的境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佛教美学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唐时期的禅宗,通过直觉、顿悟以求的精神解脱、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的理论。 11、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P32 (结合课本适当张开论述答题) 答:1、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精气神” 2、中国设计中的“意”与“象” 3、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与“合” 12、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鼻祖。(P37) 苏格拉地论述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对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13、古希腊简述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即多利克、伊奥尼亚和科斯林三种柱式结构。 14、多利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特点。 答:(P39) 1、多利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为男性柱式 2、伊奥尼亚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由于曲线明显, 这一柱式结构又被称为女性柱式。 3、科林斯柱式的特点是装饰性强,但是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典雅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科 林斯柱式。 15、奥古斯汀的美学著作《论美与适宜》中把美区分为“自在之美”和“自然之美”两种类型。 答:(P41第四段) 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奥古斯丁罗列出美的较为具体的特征和规律,它们包括平衡、类似、适宜、对称、比例、和谐等原则,统摄这些原则的“整体”。美不在于各种成份的量,而在于

人力资源管理讲义

人力资源管理讲义

管理培训——人力资源管理 主讲人:董之督 培训内容: 引言、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 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HRM)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体系 三、 HRM的基础平台——工作分析 四、人员招聘与新员工入职 五、 HRM的核心与难点——激励体系设计 六、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 七、HRM的动力与提升——培训与开发 引言、企业最宝贵的资源(1) ?世界上都有哪些资源?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山、石油 ?资本资源:物化的资本/货币化的资本 ?人力资源: ?请大家讨论:什么创造了财富? –知识创造了财富。人力资源是知识唯一的载体。 ?人力资源的最大特点: –能动性/创造性 –增值潜力巨大(人力资本) ?关于管理 –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让别人把事情办成管理的本质——管理人力资源 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PM(Personnel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HR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M与HRM的比较: –PM:以事为中心/被动/短期导向; –HRM:以人为中心/主动/战略导向。 附:案例讨论 ?请看案例1:《福临汽车配件股份公司》 企业在什么时候,需要专业的人事管理? 谁来管理企业的人员? 人事管理者有直接的权力吗? 每个经理首先是个人事经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吸引、留住、激励、开发 ?目标的实现需要具体的工作来保证。 ?HRM的基本职能:规划/ 招聘/ 考核/ 薪酬/ 开发 〈详见职能体系图〉 三、HRM的基础平台——工作分析 ?什么是工作分析? –获取与工作(特定岗位/职务)有关的信息。 ?工作分析的作用: –组织结构设计; –人员招聘、选拔、培训; –人员绩效考评。 四、员工招聘与新员工入职 ?员工招聘的重要性: –招聘成本巨大(特别是机会成本)。

广东2015年自考设计美学课程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自考设计美学课程(04026、单项选择题一 现代科学观的缔造者之一(伽利略)在天文学、运动的原理和定律、数学与经验的关1 联、实验科学或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年出版的《新工具》,16202 (培根)被同时代人赞誉为“自然大臣”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主义)3 现代之父(塞尚)向世人揭示了新的“看”的方法。4 (毕加索)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在现代设计史上,5 热的抽象代表为(康定斯基)6 冷的抽象代表为(蒙得里安)7 .帕克斯顿8 英国“水晶宫”的设计者是约瑟夫.保时捷9 纳粹时期素有“电动汽车之父”斐迪南DIA”10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简称为“BIIA”11 英国工业艺术院,简称“CAI”12英国美术与工业委员会“NRD”13英国国家工业艺术注册设计师“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界最有代表性且最富才华的人物。.庞蒂是2014吉奥GM 美国通用公司的简称为15年19231882—德1934年出版的菲德里柯..奥尼斯的《16“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西班牙、拉美诗选》中;文丘里。在建筑上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17 .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18 .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19美国建筑师弗兰克-----上海土山湾工艺院20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蓝21《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年正式废除了科举,成立学部。22清政府于1905 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1918年成立第一所国立美 术院校—23中国近代于24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作者是培根。--二、多项选择题 1 为努力探索而牺牲的科学家有(布鲁诺)(伽利略) 2 莫奈的作品有(卢昂.大教堂)(阿尔让特依大桥) 3 商品有计划的废止方式主要有三种:A不断增加产品的新功能,使前期的产品不断老化;B不断更新产品的流行形式,使前期的产品很快过时;C直接控制和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 4 设计美学包含了设计的(功效性、审美性、伦理性)设计美的特征:(功能性、艺术性、技术性、商业性)5 6 设计美学的分类:(环境设计类、工业产品设计类、视觉传达类) 7 现代设计的三大范畴:(现代建筑及环境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建筑与绘画》约翰·拉斯金设计作品有《建筑的七盏明灯》、8

(人力资源管理)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讲义

提纲: 一、第三版教程基本情况 二、新版教程使用后对于考试影响的预测 三、学员如何应对改版后的考试 一、第三版教程基本情况 1、依据标准没有变化:第三版教程仍然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 版)》为标准编写。 2、内容大量增加: 3、教程结构变化: (1)总体结构仍然保持六章——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系。 (2)各章均有变化——总节数由原来 的23 节变为22 节。 各节或单元变化为:保持未改 动9 处、内容调整增加22 处、全新内容11 处、旧内容删减7 处。 新版变化具体如下表: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第四章绩效管理 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二、新版教程使用后对于考试影响的预测 1、使用说明:上半年仍然使用原来第二版教程,新教程将在下半年正式使用。 2、考试题型:《职业标准》没有变化,原来配套的三级《考试指南》没有再版,说明题型、题量基本不会变化。题型仍然会是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方案设计题。 3、配套资料:《基础知识》和《常用法律手册》虽然都再版,但内容基本没有变化。 4、级别变化:新版增加内容有部分是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二版 的内容。必然会增加新考试的难度。

二、教材内容 章节名称节数单选多选技能 人力资源 规划 四节9 6 15% 人员招聘 与配置 三节9 6 20% 培训与开 发 四节9 6 15% 绩效管理二节 6 4 15% 薪酬管理四节 6 4 20% 劳动关系 管理 五节9 6 15% 三、教材结构 分为章、节、单元三级结构: 1.学习目标 2.知识要求 3.能力要求 4.注意事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 第二节工作岗位分析 第三节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 (5 单元) 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2 单元) 本章新版教材变化: 第一节企业组 织结构图的绘制 全新内容 第二节工作岗 位分析 未改动内容 第三节企业劳 动定额定员管理 第一、二、三单元全新内容 第四、五单元未改动内容 第四节人力资源 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 出控制 第一单元增加、调整 第二单元未改动内容 (旧版第一节第二单元、第三节)删除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 【学习目标】: 1.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及与企 业其他规划的关系; 2.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类型和设置的 原则; 3.组织结构设计后实施的要则; 4.组织结构图绘制的程序和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 一、人力资源规划(原)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 各类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 术计划(具体实施计划)的统一。 狭义: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 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 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 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 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 中期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 短期规划:一年以内的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 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 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 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 计。 3.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 现的重要保证。 4.人员规划对企业总量、构成、流动 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 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 等。 5.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 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 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 费用的控制。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 关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是企 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 统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 管理活动的纽带。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

美学专题复习题答案

2013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3.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4.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5.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它的代表性人物是康德、席勒、黑格尔。 6.在中国现代的美学家中,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观的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 8.王维国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自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9.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倡导并亲身实践体验美学,提出了“艺术意境(意境或境界也对)”、“节奏”等重要概念,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0.清末明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 11.在《古代社会》一书里面,(美国)摩尔根(L.H.Morgan)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12.我国在上世纪 50年代出现过短暂而热烈的“美学讨论”,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形成了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和社论等多种不同学说及其争鸣场面。 13.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形象性和感染性。 14.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1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生活化、实用化、通俗化、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16.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

艺术设计与美学复习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2——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2——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2——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2——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3——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7——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7——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7——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毕加索7——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M. 金兹堡9——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艾尔·利兹斯基30——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9、43——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28——“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9、29——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29——“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

鲍姆伽通16——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16——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15——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16——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16——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16——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 约瑟夫·帕克斯顿21——“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23——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 莫里斯23——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27——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沙利文31、54、134——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 斐迪南·保时捷32——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出“大众汽车”、“甲壳虫” 弗兰克·皮克34——30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 “七人集团”35——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师团体,强调“理

艺术设计与美学重点

(04026)设计美学复习详细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毕加索——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M.金兹堡——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 艾尔?利兹斯基——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 鲍姆伽通——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 约瑟夫?帕克斯顿——“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 莫里斯——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一、何为美?从六个方面展开 1、古典主义:美在物体的形式(从形式方面) 比如一个物体的平衡、对称、变化、比例这样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美在于变化中的统一,美在于比例,美是和谐与比例,美是杂多与统一 美就在与体积大小的秩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物体各部分的一种妥当安排,配合到一种悦目的颜色上去就叫美。——罗马共和国-西塞罗最美的线性是蜿蜒型曲线,因为它最符合于文华与整齐的原则——英-霍加兹美只在形式,不涉及内容——德-康德 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这种美他们认为是不假思索,凭自己的直觉感官作出来的 2、新柏拉图主义:美即完善美即完善的哲学基础是有神论。 美表现为内外的相应,同生的相应只有引起人的感应,才产生美。 3、经验主义:美即是愉快 将美的研究的重点对象从形式的分析转移到美感活动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分析。开始强调主观的人。代表人:伯

克————“我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欲的某一性质。” 4、德国的古典美学: 强调美是理性内容表现与感性的形式。 美是感性与理性、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德-黑格尔。 5、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证了艺术的真实性、倾向性、审美性之间的关系,深刻阐述 了必须从生活出发的现实主义美学原理 高尔基 6、叔本华和弗洛伊德: 叔本华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他提出美这个概念是根据于性的冲动至终,美是潜意识的本能和性的欲望的表现的命题,他认为人有二种重要的心理动机: 1、自我意识 2、性的欲望。 弗洛伊德确认为审美欣赏和艺术创作的基础是人的本能的欲望的发泄。何为美学 美学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的学科 二、形态篇 形态即形状和神态。形式外在的轮廓而态是内在的精神、理念。形与态统一才是人类理性的创造物。 形态可分为1、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

美学设计

美学设计:对话和学习——关于Satind er E Gill的美学设计案例研究 来源:社会学系,兰开斯特大学,兰开斯特,英国 摘要:本文所讲述的知识概念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共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概念。共享的做法涉及到实践分享。这种经验共享的必要性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并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这表明在基于对话和学习的参考下,参与设计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做法和建议。本文讨论和研究的对象是景观设计。为了在分享实用知识方面更加凸显活动参与性的重要(不论通过语言还是肢体),一项研究正在他们的共同合作下进行(比如审美)。 关键字:审美美学设计交流分布式学徒知识体现学习实践参与实用知识 一、引言 这组景观设计是设计实践的一个范例,其包含探索性的做法,以揭示特定合作的设计。在参与未来的时间过程中,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参与设计是和一些基本问题相关的,比如民主(Cf. Ehn , 1988; Cooley, 1987),从事的活动(Suchman,1987, Hughes et al. in press)以及合作设计辩证法和合作分析(Mogensen, 1995)。在实施设计实践后,其内在的思想往往反映在景观建筑上,本文论述了有关问题的处理经验以及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从另一个层面来对这些讨论和研究。讨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出发点来参与设计(Gill, 1996; Cooley, 1987),以及如何在项目建筑设计的情况下使景观分布在执业活动跨越地理距离,或者解决因知识结构而产生分歧(Gill, 1995),是团队内部磨合度提高。本文建议,在发生这种情况时,知识的代表并不了解,并力求表现出知识的意义体现在经验知识的共享。该方法是根据我的媒体设计研究博士学位工作所提出来的,认为如何进行审美交涉的实践(例如知识)是可以共享。 参与学习看作是体现了对话和共享的实践中的学习,对话是需要信任和同情,使价值(例如审美价值),来增加他们参与对话的知识。知识背景下的信任和同情方面的转移将明显成为各项研究的重点。所以可以说,参与设计是有助于对话和实践学习今后的发展。 第二个景观设计对于在建筑倾斜角度上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其在建筑审美价值视域景观设计的概念成为伟大意义,并引发了起草和景观畅销拟议变动。 对话在这里不仅仅是作为口头或书面沟通,而且由于涉及的肢体语言和身体所在的物理(如工具为基础)环境。后者与其最相关的一个领域就是视觉和形体,例如建筑景观。 本文讨论了企业在这园林建筑师越来越重视基地分布的技巧。这是不难传播信息,但它是一个不同的问题,涉及到分享知识的分布。分享知识体现共享的做法。同样,审美价值共享是共同的做法(Johannessen,1981)。有需要获得更深的理解知识的共享和生产实践的审美,以了解如何分享知识的审美价值,而且成功地采取执业地点的分布式网络。会发生什么事的具体做法是不共享?正是在这里,参与设计面临的挑战,发展手段的做法,由于多种通信技术手段知识,美学价值可能被共享的基地(社区横跨几乎分布式知识网络)媒体。对于我们研究成果而言,在理论上实现这一目标是具有很大可能性的。 二、专业知识及其表现 能够参与设计,即创造出过去与现在,将来的使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需要一个有能力从事者对话其他参与者来分享经验。这种对话涉及学习,使所有参与者的知识转嫁和吸收其余成员的知识。这种学习的核心是收购过程/吸收的做法以了解产品知识。通过代表,我的意思是,互动与物理(物质世界的工具可能是口头语言,身体,如钢笔,光桌等),和[建设的素描]物理(如颜色,地图,示意图,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计划,功能描述草图,照片,书面文件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理解来定义了内容和背景。共享的做法是,学习和创造共同的意见。 在这方面的提出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传统知识,认为它具有作为一个实体,可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讲义整理(完全版)

一、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沟通。 2)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内容。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而决定着部门规模的大小及其构成,管理层次多少、管理幅度大小、管理人员比例、技术人员比例、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组织结构方面的很大差异。从技术稳定性角度看,对于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组 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为主;与此相反,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式的组织结 构形态则是最有效的。 3)经营战略。结构服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进入纵深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 革,即从集权制结构到分权制结构。 4)管理体制。 5)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 6)环境变化。外部环境越不稳定,越要求分权型的组织。 二、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 (一)组织结构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1、直线制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 而下形同直线。 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全才。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限,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适用范围: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2、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 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优点: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不足 缺点:横向联系、协作困难;请示,汇报,无大问题 适用范围:规模中等的企业。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倾向于更多的分权。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学著作是《文心雕龙》,该作者是南朝梁代文论家刘勰 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莫里斯进一步将符号学划分为三个子科学,其中语构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与他所代表的对象之间的联系;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与他的使用者以及环境之间的结构。 文化形态的划分,即器物文化(指物质能面的文化)、行为文化(指制度层面的文化)、观念文化(指精神层面的文化)。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他提出的人格理论,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成分。 实践活动包含三种要素:其一是目的性,其二是应用一定手段,其三是实践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划分为:生理的、安全的、爱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有以下特点:指向性、周期性、发展性、共同性。 何为美学?美学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的学科 一、何为美?从六个方面展开1、古典主义:美在物体的形式(从形式方面) 比如一个物体的平衡、对称、变化、比例这样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美在于变化中的统一,美在于比例,美是和谐与比例,美是杂多与统一(美就在与体积大小的秩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体各部分的一种妥当安排,配合到一种悦目的颜色上去就叫美。——罗马共和国-西塞罗:最美的线性是蜿蜒型曲线,因为它最符合于文华与整齐的原则——英-霍加兹;美只在形式,不涉及内容——德-康德)由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这种美他们认为是不假思索,凭自己的直觉感官作出来的。2、新柏拉图主义:美即完善(对美的探讨涉及到内容)新柏拉图学派认为一件事物如果符合它那类事物所特有的形体结构或模样而完美无缺那就算达到它的内在目的,就叫做完善。即——美。而他们认为完善的事务是由上帝创造的,所以美即完善的哲学基础是有神论。同时认为美表现为内外的相应,同生的相应只有引起人的感应,才产生美(美不单纯是形式的问题,还涉及到内容)。 3、经验主义:美即是愉快(开始从情感入手探讨美)将美的研究的重点对象从形式的分析转移到美感活动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分析。开始强调主观的人。(代表人:(英)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特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建出一种不同的美。”(英)伯克————“我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欲的某一性质。”) 4、德国的古典美学:强调美是理性内容表现与感性的形式。把内容和形式、内容和感情结合起来了。(美是感性与理性、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德-黑格尔(具有辩证思想))。 5、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证了艺术的真实性、倾向性、审美性之间的关系,深刻阐述了必须从生活出发的现实主义美学原理、高尔基) 6、叔本华和弗洛伊德:叔本华(德)认为美是意志的暂时休息、弗洛伊德提出美这个概念是根据于性的冲动至终,美是潜意识的本能和性的欲望的表现的命题,弗洛伊德确认为审美欣赏和艺术创作的基础是人的本能的欲望的发泄。 形态篇 形态即形状和神态。形式外在的轮廓而态是内在的精神、理念。形与态统一才是人类理性的创造物。形态可分为1、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2、人工形态:人工形态是利用某类材料和加工技术制成的物品形态,如建筑、家具、交通工具 相同点:人工形态、自然形态都有自身的物质特性,并服从于一定自然规律,物质是这两种形态取得统一的基础,都是物质实体不同点:a、人工形态是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满足某种需要b、人工形态打上了人的烙印c、人工制品具有社会性 人工产品的构成要素:材料、结构、形式、功能 自然形态衍生出——仿生设计1.形态仿生:具象形态仿生、抽象形态仿生(蜂巢是最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由此制造出蜂巢式 夹层结构板、孔雀椅)2、结构仿生:悬索桥的 结构源于蜘蛛结网3、功能仿生:蝇眼照相机 的发明,源于苍蝇具有高分辨率的双眼,可模 仿用于高速照相机。白蚁能把吃下去的木质转 化为脂肪和蛋白质,对其机理的研究,将会对 人工合成这些物质有所启发。信天翁具有淡化 海水的器官—“去盐器”。启发人们去改善旧的 或创造出新的海水淡化装置。根据青蛙眼睛的 特殊构造研制了电子蛙眼,用于监视飞机的起 落和跟踪人造卫星。通过对萤火虫和海蝇地发 光的原理的研究,获得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 新方法,从而研制出化学荧光灯等 三、功能篇 1、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一词早在18世纪既已作 为一种哲学思想出现,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工 业同盟就开拓了功能主义在设计中的积极探 索。涌现了贝伦斯等一批现代工业设计先驱。 20世纪初,“包豪斯”以及后来的乌尔姆设计 学院等都以功能主义作为教育宗旨,并形成了 独特的教育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主张功能至上,其最 具影响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其特征为严 谨、冷静、简洁,芝加哥学院的建筑,柯布西 埃的“机器美学理论”“包豪斯”、德意志工业 同盟等,都为功能主义奠定了不衰的历史低位。 功能主义发展到现代社会。其典型代表是德国 功能主义和斯堪的那维亚的“软功能主义” 2、功能三分法 A、实用功能,是产品的基本功能,通过产品 最基本的功能,通过产品自身完成的物质、能 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以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 或文化的需要,实用功能包括:a 、技术性能 b、环境性能 c、使用性能B、认知功能,是实 现产品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前提C、审美功 能,通过产品外在特征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具有 亲和力 3、实用功能向认知功能、审美功能的转化 斗拱的转化:商超在柱头上安置坐斗承接横 梁、汉代成组的斗拱用于重要建筑上,承托屋 檐、唐代广泛用于各种节点上,趋向模式化, 成为建筑等级的标志、宋代承重能力开始减 弱、明清建筑结构僵化,斗拱比例缩小,排列 增密,几乎丧失承重功能,成为装饰性构件, 富有节奏韵律感 4、功能的分类方式{图表}a、按功能重要程度 分类:基本功能、辅助功能b、按功能性质划 分:物质功能、精神功能c、按用户需求分类: 必要功能、不必要功能d、、按功能的实现手段 分类:软功能、硬功能 四、文化篇 1、艺术设计与文化,文化天空下的艺术设计; 走向世界与保护传统:艺术设计的文化传统 2、绿色设计“3R”原则,即Reduce、Reuse、 Recyde。1. Reduce(1)、浓缩即为缩小化 设计,是一种节约型的设计观念。通过缩水或 减少设计作品的体积和材料来实现经济上和资 源上的节约(2)、压缩即为集中化设计, 是指通过对产品功能和形式进行压缩与集中。 从而在效果上达到节约,便携等作用的一种设 计方法(3)、积聚(多功能设计)2. Reuse 重 新使用的意思。可称为“再利用设计原则”3. Recyde 再循环的意思。即材料经过回收后 的在加工,得以重生,形成新的材料资源而重 复使用。可称为“资源再生设计资源”1、文化 的差异导致文化艺术风格差异:自然园林中国 颐和园、几何式园林凡尔赛宫御花园 2、走 向世界与保护传统a、走向世界的必然性,德 国设计:冷漠理性意大利:浪漫而有激情、斯 堪的纳维亚:简洁自然有人情味、日本设计: 小而精,发展趋势不可挡,具有便利性。便利 同时带来问题:民族传统文化个性丧失,传统 文化需要保护,做到丰富而不单一b、经验借 鉴日本“双轨制”一方面保护传统{服饰,家 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另一方面在高技术 设计领域按现代经济发展需求进行设计。c、目 前中国的现状靳埭强既现代又传统、王澍,热 衷于文化保护、以传统文人思维慢慢工作 五、审美篇1、点,几何学中点是没有长、宽、 厚,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点是有形状的,艺 术中具有相对性,点具有向心性,能形成视觉 中心如:人民大会堂顶部2、线,几何学: 是点的运动轨迹,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厚度设 计中:有表情性如美国洛杉矶23届奥运会标 志富有动感3、面,面是线移动产生的有长度、 宽度的行迹 4、形式法则A、对称与均衡a、对称,等量等 形,形式各要素在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同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国银行标志、美 国白宫、纽约世贸中b、均衡,是一种等量不 等形的组合形式,根据力的重心,将各种分量 进行分配调整,使整体达到平衡B、比例与尺 度a、比例,造型对象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 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各部分与细部之间的比较 关系b、尺度,造型对象的整体或局部与人的 生理或人所习见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 系,实用的尺度:权衡尺度的标准是人,要求 与人直接联系,在尺度上要与人体适应如碗 的尺寸与人手尺寸相适应;形式的尺度:尺度 的夸张能够增强形式感C、节奏与韵律a、节奏 {富于理性}。构成要素的造型、大小、强弱的 周期变化,最简单的节奏是重复,节奏带有机 械的美包括:重复节奏、渐变节奏b、韵律{感 性}。不是简单地重复,是有一定的变化的相互 交替,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融合,能在整体中产 生不寻常的美感 五、审美篇之材质美:何为材质美a、定义: 指物质材料的颜色、质量、肌理等属性的美b、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色彩美,具有视觉 冲击力,先声夺人、肌理美,体现材料个性特 征、光泽美,是造就质感的先决条件,材料分 为透光材料和反光材料、质地美,软硬、轻重、 疏密(石材具有较高强度、硬度、耐磨等优良 性能芬兰赫尔辛基岩石教室、木材质轻,有 较高弹性和韧性,易于加工,天然古朴中国经 典建筑以木质为主、玻璃既可透光又可遮风雨 拜占庭教堂的玻璃窗、金属、混凝土、陶瓷彩 色餐具、塑料廉价、可塑性高) 五、审美篇之功能美(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审美 要素)定义:产品的功能具有合规律性、合目 的性相统一的美a、适用性,要求合理。必须 做到:合理选材、因材施技、结构合理b、人 文性,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物化形态,还体现 为讲究环保,举例:绿色设计德国BMN3型环 保概念车,用再生材料制成。“人体工程学”在 设计中强调三种尺度:人体、心理、文化尺度 a、人体尺度按照人体各部位尺度确定产品设 计尺度如碗的设计b、心理尺度根据不 同民族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确定产品的设计尺 度如:梳子的设计“天圆地方”、年年有余c、 文化尺度c、经济性,包括:考虑经济核算问题, 简洁性,用最简洁的设计语言或技术达到最佳 效果d、精神愉悦性两种:物质的自然属性美 和人类创造的美 六、符号学1、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理论:语 言是系统化了的抽象系统,具有社会性,不以 个人意志为转移。言语是在具体日常情境中有 人说话发出的话语,具有个别性,因人而异 语言是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是由音 响形象和概念内涵组成的,前者称为“能指”, 后者成为“所指”。前者是表征物(能指),后 者是被表征物(所指)。例如“树”这一词语符 号就是由词的音响和树的概念两者组成的。语 言符号的语言(能指)和语义(所指)之间是 约定成俗的关系。语言符号的选用只是在语言 形成时才具有任意性,形成以后就对人们具有 了规范和制约关系。此外,话只能一字一句地 说,语言是在时间的延续中展开的,因此具有 一维的线性特征。 2、皮尔斯的逻辑符号学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符 号由三种要素构成:媒介(用作符号以表征一 定事物)指涉对象(符号所表征或代表的具体 对象)解释(解释着对符号的理解或说明,这三 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关系)任何一个符号都 有三种要素构成M用作符号以表征一定事物, 指涉对象O是符号所表征或代表的具体对象, 解释I是解释着对符号的解释或说明,三者构 成完整的符号关系 皮尔斯的逻辑符号学理论从符号媒介如何表征 对象的角度,将符号划分为三种下位符号:a、 图像符号ICON,通过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的相 似而构成,具有直观性b、指示符号INDEX, 与所指对象之间具有因果或是空间联系的符

艺术设计与美学

艺术设计与美学刘子川考试大纲 艺术设计与美学 每章重点 作者:刘子川 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现代设计与美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的诞生;了解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了解现代设计美学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重点:设计美学的界定和特性。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 2、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3、设计美学 三、考核知识点 (一)现代设计的诞生背景。 (二)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三)设计美学的界定。 四、考核要求 (一)现代设计的诞生

1. 识记:现代科学观的建立、基于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总景观。 2. 领会:基于机器文明的现代艺术。 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诞生的综合背景。 (二)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l. 领会: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点。 2.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传统工艺美术的稳定性和地域性。 3. 综合应用:他们各自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 (三)现代设计美术的界定 1. 识记:现代设计美学的概念。 2. 领会:现代设计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和类别。 第二章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通过本章的学习,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掌握现代设计诞生的过程;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掌握功能主义的形成;对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阐述,使学生了解到功能主义在欧洲的具体体现;对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美国不同的体现。 本章重点:现代设计的欧洲体系和美国体系。 本章难点:这两大体系产生的环境以及对世界设计发展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设计美学的运用 学生姓名:汪XX 学号:3130106XXX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301 指导老师:邱XX老师 2016年5 月22日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艺术设计的全部过程,包括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消费、部门设计、设计美学历史等等。设计美学研究的使命就是探索设计的本质,并利用审美规律创造新的美的形态,推动设计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设计美学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不是具体的,但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也在不断地被改变。设计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它是把美学原理应用到设计艺术之中而产生的一种美学,这种美学消解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是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即设计美学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设计美学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设计,设计美的体现是一种动态过程,而其达到的是一种静态效果。 设计美是社会性劳动成果的结晶。它不依附于艺术美,因为设计的价值体现是作为实用功能美而存在的。设计美是在不断创造中体现的,不千篇一律,也不一成不变。产品的材料、结构、形式、功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互为一体的设计美构成要素。 材料美要素被称之为设计美的第一要素,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品种,对材料的加工工艺技术,其性质的变化规律等,在不同条件下发挥材料特质赋予材料以美的属性。除过材质本身,对于同一件设计品来说,它表现出来的色泽,纹理、软硬、轻重、粗糙、温润等性能状态都是由于材质而决定的。 结构美要素,“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总和,它是空间里的存在,它把产品的形态从空间上分解为点、线、面、色彩、机理等简单要素,经过这些简单要素的位移、重复、变形,进行组合,构建,产生一些感觉上不同的感受以产生美。

人力资源管理讲义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2008.9.15

上篇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教学目的:旨在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特点与范围;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使用多媒体教学 使用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董克用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 参考书目: 1、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葛玉辉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7) 3、杨文健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出版社,2007(8) 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 第一节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 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区别和联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重点概念: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1.资源的含义: 2.人力资源的内涵: 3.区别与此相近的词汇 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1.生物性:与人的自然特征相联系; 2.能动性:表现在自我强化性、选择性、积极性三个方面 3.动态性:要研究人力资源形成、开发、分配和使用的有效性、动态性; 4.智力性:人类的智力具有继承性; 5.再生性:它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6.社会性: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应当归整个社会所有。 补充:农业,我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我国规定专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third industry):又称第三次产业。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服务劳动为基础,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其范围一般包括商业、服务业、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银行业、保险业等。 [资料来源:农业大词典32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