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分析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是党中央做出的谨慎决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努力适应新常态,在新时期寻求经济发展的新潜力,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本文就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增长,潜力,优势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率甚至高达两位数。但是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使得经济发展模式、结构组成等不仅有了量的巨变,更是产生了质的跨越,如果还是拿过去的标准衡量中国经济不但不准确,而且也不现实。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仅是经济转型的必然,也是风险释放的要求,我国应主动迎接新常态的挑战,主动认识新常态,如果固步自封只会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

1、正确认识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

新常态是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的阶段性的判定,经济现实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新常态的内涵,经济增长进人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增长速度的持续降低,而是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改变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最终实现长期稳定性增长。新常态指的是一种趋势性状态,其对经济管理的政策制订都以科学认识和发展趋势为指导,并且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动力转换和增长速度都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和根据,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要主动引领,引领的重点在于维持经济增长、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

2、新常态下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优势

2.1、环保、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巨大需求

环境保护、城镇化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面对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在逐渐提高,人们认识到需要绿色无污染资源来代替高能耗的工业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相关的产业已然成为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投资领域;(2)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拓宽了经济增长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通信建设和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如我国的电机容量虽然总体上可以赶超发达国家,但是人均占有量远远落后世界平均水平;核能发电、宽带网速等也需要进行巨大的投资。但是要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必需转变以往的基础设施融资管理制度,基础设施融资应从银行贷款中分离出来,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同时减小基础设施的融资成本,从而降低我国的总债务率。(3)外国资本不断流入中国。近年来,我国经济虽不如以前增速明显,但受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外国资本还是不断的投入到中国市场,如在2014年,国际资金直投量同比减少8%,但是中国市场的外资投入量反而逆势增加,并且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2、微观经济充满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多种微观经济主体,不仅有国有企业还有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企业,它们都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来繁荣的市场朝气。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管理有了明显进步,一改往日效率低下办事拖拉的消极态度,企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很好的发挥了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比较明显,近两年,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超过12%,经济政策的一再简化和放开促进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微观经济主体表现出强大活力。

2.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快速有效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做保障。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提倡经济发展从能源消耗式向技术创新型转变,这也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巩固农业的根本地位,保证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仅要满足人民奔赴小康生活的需要,还要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速度相符合。(2)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制造具有企业联产度高、资金需求量大、可以大量缓解就业压力的特点,大力发展工业企业需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过剩产能。目前我国制造业虽然具备了一定规模,但是设备制造等还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水平,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因此亟待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逐渐迈向制造业强国。2.4、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处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中,技术创新替代资本投入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常态刺激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应着眼于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合理借助国际创新的力量,紧紧抓住新一轮的科

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主动融人全球创新体系潮流中,真正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经济质量的“加速”。

2.5、提高服务水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对于新常态下改变经济模式和改善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个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其经济和生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工业和服务业共同繁荣时期。工业的高度发达需要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提供保障,反过来现代化服务业也需要较强实力的工业做基础。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仍具高速发展的潜力,但这个潜力需要我们主动去赢取。在当前新形势下,亟需解决产业发展的内在矛盾,着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保证质量效益的前提下实现中高速增长和包容性增长,从而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政策实现,为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发展模式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薄伟康.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增长潜能分析[J].东南学术.2014.(6).

[2]刘振林.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J].经济.2015(14).

[3]吴国培.王伟斌.张习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J].金融研究.2015(8):46-6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