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老金厂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走进课堂,近年来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研究的视角上,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1、目前国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倾向于从“预防自杀”而不是从“发展”的视角看生命教育,而且缺乏可操作性。

2、生命教育的实施形式单一。目前把生命教育单独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来实施研究的比较多,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较少。

3、绝大部分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会节省较多时间;而要单方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则要另调整课程时间安排,会比较浪费时间。

4、从现实来看,生命教育体验和课堂教学渗透研究中仍然存在“结合模式单一,定位不够清晰,特色不够鲜明,不能有效渗透常规教学,与课程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科学教学与生命体验的融合有效性不高,未能明显地凸显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体生命的升华。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结合当前的教改现状,申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并开展相应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命教育理论

教育要尊重学生生命的教育思想,叶澜教授提出的“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的著名论断而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生命教育理论是一个没有定论且正在滥觞中的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不仅是人们所理解的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关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论。从本质上说,生命教育理论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

2、课程改革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生命理解和尊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①、新课程关注生命个体,营造自由发展空间。它要求师生角色的转变、注重个体的存在。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架子,走向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形式从而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②、学习方式的改变,展现生命自由发展的空间。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注重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新课改要求课堂注重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③、新课程渗透了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育。学习过程是学生成功激情的体验,传统教学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在获得答案过程中情感体验却漠不关心。

④、新课程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评价标准,改变用同一目标要求全班同学,改变用可量化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用不同尺度去评价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对自己充满自信与希望,进而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个性。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在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意识,激扬学生的生命。

2、从生命的高度看,可以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气息、智慧与激情并存的教学课堂,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课堂。

3、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执着追求生命发展的最大值。

4、最有效地实现教育提升人的根本目的。

总之,通过研究,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理性剖析,从而以更为客观、理性的眼光来组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最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人文素养,拓展教师的教学理性积淀;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意识,撬开学生生命前行的杠杆,使全体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自信与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执着追求生命发展的最大值。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西方国家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步早,从小学一级开始就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我国的生命教育由于起步晚,上海市教委虽然对生命教育颁布了大纲,但缺乏可操作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它介于课程与活动之间,对课程建设来说是个空白,因此有必要对生命教育的资源和内容进行开发。综观国内外近几年的教育研

究资料,发现对德育层面的内容研究比较多,而将它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比较少。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激扬生命的策略。

2、课堂教学中通过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层次来渗透生命教育激扬生命的目标。

3、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

(二)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课堂教学:《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对课堂教学的解释是: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规定人数的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和时间表,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以上概念,确立研究内容分以下几点:

1、学习生命教育理论,调查分析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与生命教育进行整合。同时注意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原则;适切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原则;注重学科之间有机整合的原则;注重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注重拓展信息渠道的原则;注重认知、情感、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自然生命的研究

在科学、体育与卫生等显性课程中增强生命的意识,挖掘显性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以体现对自然生命的尊重。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生命的研究

在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开发学生的社会生命,为他们成为一个社会人打下根基。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精神生命的研究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更要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使他们做高尚的人,超越前面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两个层次,体现生命的价值。

5、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

生命教育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核心的理念。我们不能仅仅把生命教育视为一门学科课程,而要把生命教育作为引领整个课程改革的有力引擎,在实践中把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理念,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种途径来把握和深入,并把生命教育由环境的改造变成一种理念的转变。

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层次的研究;

难点: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

六、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首先调查分析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因素,然后以学校科研组为牵头,以现有的学科教材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目前的教育教学任务为驱动,以已做出一定成绩的有经验的优秀试验教师为根本,边实践边完善,在教学活动中启发灵感,并由一线教师自己设计开发渗透生命教育的学科基本课型,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文化。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学习生命教育理论和课改精神,调查分析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因素。

2、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为主,以现课堂教学的需求为驱动,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结合理论探索、调查研究、作品分析、个案研究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究研活动,通过具体的实际的活动,逐步提高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七、课题的阶段性计划和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201

2、3——2012、10)

(1)课堂现状调查、分析

(2)查阅国内外相关同类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

(3)总体课题实验框架构想,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编写“学科教学中实施生命方案”

(4)确定实验组和对比组

2、实施阶段(2012、11~201

3、12)

(1)课题组成员学习生命教育课堂的相关资料,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每位教师搜集汇编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

(2)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分析总结课堂教学效果。(3)调查、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带给学生、教师的影响。

(4)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开展新一轮的研究工作

3、课题总结(201

4、1~2014、3 )

(1)整理研究资料,教师们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有关案例。

(2)撰写研究报告。

八、预期实验的成果形式:

1、尝试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教学案例、调查报告、子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总方案。

2、拓展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3年10月):教学案例、个案分析与反思、经验总结。

3、深化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教学案例、论文、实践教学及反思策略

4、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3月):教学案例汇总、优化教学策略、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论文、学生作品

九、实验课题研究的组织保障:

1、领导小组

组长:杨洪军(学校校长)

课题组人员分工:

武春生――理论研究,负责课题的规划、协调工作。

崔宝成――理论研究,负责课题的理论探索。

王红芳、杨延杰――行动研究,负责课题的实施。

陈长云――行动研究,负责课题方案的制作、总结工作。

郑孟军——信息技术支持

3、经费保障

(1)经费的预算:由办学单位支持,平均每年约2万元,共约8万元。

(2)经费使用:

A.学校网络教学的软件设计制作。

B.聘请专家讲学指导和外出参观考察。

C.教师培训经费。

D.开展研讨和交流活动。

E.对教研人员的奖励。

(3) 经费管理:按学校及上级部门制定的财务管理办法严格执行。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活动方案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活动方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活动方案 在我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目的是帮助广大师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一、参与对象 全市中小学生(包括职中、中专、师范学生)。 二、活动内容 本次生命教育以“珍爱生命、健康发展”为主题,包括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环境等,分两个模块开展: (一)生命如歌。包括生命之歌、智慧之歌、诚信之歌、礼仪之歌、等专题。(二)真情感动。包括感恩父母、师恩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祖国在我心中等专题。 三、活动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在活动中要抓住重点,整体规划,选择专题,精心组织;要将生命教育与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法制、安全、环境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四、活动分工 (一)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围绕上述模块或专题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宣传等活动。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工具和橱窗、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开展知识讲座、报告会、主题班团队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并作好参加市、区以及苏州市比赛的准备。 (二)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和要求,围绕此次生命教育的主题,选择一至二个专题为本地区活动的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故事比赛和主题班会评选等活动,做好参加我局组织的征文、演讲比赛的前期选拔工作。

基于初中科学教学的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初中科学教学的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方案) 富阳市永兴中学蒋旭华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现特对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阐述如下: 一、在科学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在科学课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加深广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帮助学生走出成长、发展、学习、交往中的困惑,从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有利于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泽载物的优良传统根植于中小学生心中,培养中小学生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和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意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自律意识以及在日益开放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应对能力。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竞争力的基本要求,是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文明社会、全面奔小康的重要举措。(三)当前,社会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学生伤害事故和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随着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一些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常常对学生造成困扰;在学校教育中,仍有一些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不彻底,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重视不够。受这些不利方面影响,部分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上容易产生偏差,不能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缺乏直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些甚至走上危害自身、危害社会的极端。在此情况下,大力加强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远离伤害,掌握应对困难和危险的方式方法,懂得生命的可贵,明了生命的价值与内涵,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四)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及教师的指导

提高效率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流程及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流程及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纳入国家课程计划。 然而,许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对如何安排这2课时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到教室外,校外去调查、访问、考察、活动,结果学生盲目活动,缺乏真正的深度体验;有的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集中与分散灵活使用的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在寒暑假开展,结果缺乏教师过程指导;有的教师以学科教学方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教学预设过多;有的教师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干部主持,缺乏及时指导,学生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如此种种,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不够,如何指导学生有效 开展课堂活动呢?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我们将课堂组织分为 几种基本形式,即:主题确定阶段的组织形式、活动策划阶段的组织形式、总结交流阶段的组织形式 一、主题确定阶段的组织形式及教师指导 (一)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始,也是“问” ??问题从何而来?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准备阶段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问题,而问题则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一 方面,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去关注、去观察、去思考,就可能提出问题。为此,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从平时的观察中将学生的兴趣的汇集起来,从中选择受关注面比较大的话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二方面,问题来源 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在学生生活经历中处处蕴藏着问题,为此,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体验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问题;三方面,问 题来源于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的观察与思考。在实践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自身生活,形成问题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活动主题就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来。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对每一事物提出为什么?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女口,教师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的方面,帮助学生确立主题。学生问卷的可设计如下一些问题:你对什么事物最感兴趣? 你想从研究这些事物的哪些方面?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些问题?你认为研究这个问题你有哪些有利条件?研究这个问题时,将会有哪些困难?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帮助?你想自己独立研究还是与其他同学合作?通过调查问卷,教师根据学生填

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1《接种疫苗保健康》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消除学生对打针的恐惧心理。 2、培养学生乐意接受接种疫苗的情感。 (二)行为技能训练 1、能做到按时接种疫苗。 2、懂得自我防护。 (三)知识经验积累 1、了解有关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2、掌握接种疫苗前及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 知道没有生病也要到医院打针,因为这是在为我们接种疫苗。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牢记接种疫苗前及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情景操练法 五、教学准备 制作和疫苗有关知识的课件,预防接种证。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我们没有生病,爸爸妈妈也要带我们去医院打针,这是为什么呢?谁能说一说打预防针的感觉呢? 在小组里交流打针时的感受。 小结:人体本身有预防疾病的两道防线,对于细菌和病毒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是,我们身体里的卫士也有斗不过某些细菌和病毒的时候,为了防止它们伤害我们,就必须要打预防针了。专家称之为接种疫苗。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一种抗体,抵御某些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减少疾病对身体的伤害。 (二)故事明理 1、一天,萌小兔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阅读故事)同位之间说一说读完故事后的感受。 2、孩子们,从你们出生那天起,你们的爸爸妈妈就已经开始带你们接种疫苗了。还记不记得你们接种的疫苗都有哪些,各有些什么作用呢?(课件呈现相关资料)小结:打预防针可以预防多种疾病: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白百破制剂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可以预防麻疹。所以我们要勇敢地打预防针。 3、同学们都有过接种疫苗的经历,那我要问问你们了,接种疫苗都有些什么方式吗?(注射法和口服法) 4、国家有计划地实行预防接种,进行计划免疫。因此,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都配备有一本预防接种证,提醒我们一定要按时接种疫苗(出示实物:一本预防接种证,另外在课件上还可以展示不同版本接种证,进行简单说明。) (三)拓展生活 我们在接种疫苗的前、后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关于创建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关于创建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常熟市报慈小学王剑忠执笔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的进程,也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的这一愿望,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发展”成为当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创建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是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塑造学校品牌形象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由于教育的主体是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为其创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消化吸收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达到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尊重个性,必须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人的关切心,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现状分析 我校建于1989年,当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于1998年撤走初中部而成为一所完全小学,又在2000年合并虞山镇菱北小学。学校通过不断地融合、提升、发展,于2002年通过验收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于2007年通过验收成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目前的规模:34个班级,1700名学生和96名教职工(其中90名专任教师)。多年来,学校注重教育研究与发展,在“十五”期间,学校开展了“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研究,努力激发教师潜能,进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提升,确立了“十一五”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以“开展生命教育,构建和谐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保证,朝着努力把学校建成“管理科学化,硬件现代化,师资通才化,质量素质化,办学特色化”的一流知名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在刚刚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了秉承学校多年来的研究方向,丰富和发展学校的研究成果,

(完整版)小学生命教育实施方案

XX小学生命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其珍爱生命、尊重他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就XX小学开展生命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1.生命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和心理脆弱。加强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4.开展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多年来,我市主要通过学科渗透和专题教育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缺乏对生命教育的整体思考和系统推进,在思想认识、课程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生命教育,建立和完善校本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旨在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构建生命教育体系,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三、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 统筹学校现有的各类专题教育,整合和开发教育资源,整体规划生命教育内容,健全生命教育制度,逐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构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感知身体的奥秘,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会自我保护,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尊重父母,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知道毒品对人体的危害,自觉抵御毒品和黄色书刊、影像。 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自身的文化传统、教学特色、选择活动主题和活动实践的方法进行实施。 生命教育专题教育内容包含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红十字教育、法制教育等。 五、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选择生命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同时,生命教育内容的选取还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符合科学真理。 2.全体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有的生命体,都具有独特的生命价值,生命教育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3.主体性原则。调动学生参加生命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确保生命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三篇

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中培养良好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学校、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和实践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2、知识目标: (1)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与实践活动一些常识。 (2)进行参与、合作、研究、能力。 3、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4、过程目标: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5、人格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

步养成团结和谐、合作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的实现。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实践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研究、调查及设计等都能较好的配合。他们动手动脑积极活跃,活动时合作意识较强,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实践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继续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具体工作: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怎样使用压岁钱、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农村中学生周末活动研究、家乡的风景名胜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课,并恰当处理好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虽然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4个主题,分为怎样使用压岁钱、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农村中学生周末活动研究、家乡的风景名胜。 三、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

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章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进行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教育一、新课讲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掌握: 1.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2)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3)正确引导特殊中学生的需要 (4)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5)提高中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2.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遵纪守法教育 (2)网络安全教育 (3)消防安全教育 (4)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 (5)心理安全教育 3.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1)切实提高对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3)突出重点,注意提高教育实效 (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5)争取相关部门协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第二章校园安全 第一节集体活动安全常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集体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3.体育课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以下是关于“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育部在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指出:应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提高觉悟三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要摒弃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厌学现象严重,激发其学习兴趣,研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十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 ·

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三四三”既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但更主要的是把政治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融新旧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于一堂课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我从九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

黄渠河第二小学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黄渠河第二小学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生命安全教育是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生命安全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学生生命安全、为学生终身有质量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保障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学校安全工作有关精神、建设平安湖北的重要措施;是强化校园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全面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课程评价和教材选定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必修课程,在学生完成规定课时的前提下,对学生实行以考查为主要形式的描述性评价。小学生的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素质报告单。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学生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是将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民族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死亡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旨在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学生的知识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主要方面。 三、组织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8月)制定我校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包括建立组织机构,代课教师,工作方案,领导小组、进入课程表,教师实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考核。 2、具体实施阶段(9月至12月)从xx年秋季开始,我校将两类课程上课表、进课堂,纳入课程计划并实施教学,确保课程课时和顺利实施。按照《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生命安全教育每周一个课时,心理健康教育每两周一个课时。所需课时,在地方课

小学生生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实验方案

《小学生生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实验方案 一、实验背景 (一)学校现状的需要 1、我校地处交通要道,来往的车辆众多,父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更别说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对子女的过度溺爱,使孩子从小滋生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2002年,我们对本校四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85%的学生生活不能自理,79%的学生不愿做家务劳动,93%的学生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96%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没有想到求助等,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状况不甚了解,锻炼机会被剥夺,基本生活常识淡漠,生存意识和基本的生活能力严重弱化,在生活自理、自控、自救、自我防范等方面就显得极端无能。令人担忧的现状、严酷的现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迫在眉睫。 2、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环境可谓越来越严峻,生存问题日益尖锐,市场竞争更是日益加剧,人际关系也错综复杂,人们随时处于各种变化之中。处于这种社会之中的小学生就不得不努力使自己的身心、思想、行为与之相适应,完善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尽量使自己与社会之间取得平衡,以保持相对和谐、统一。其实“竞争”在学校就无处不在,如演讲、竞聘、运动等活动,学生即可从中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竞争能力,克服竞赛中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如欺骗、嫉妒、挫折等,将对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那么,处于这样严峻的社会现状中的教育,无疑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是,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已以一种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崭新的课程形态雨后春笋地出现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它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又恰当处理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设计综合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同样,我们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 全册教案

一年级《我从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妙,激发对生命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二)行为技能训练 1、初步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习用文字或绘画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知识经验积累 1、了解自己的生命由爸爸妈妈共同给予。 2、知道妈妈怀胎9月辛苦孕育了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爸爸妈妈给予,知道妈妈辛苦孕育了自己。 难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喜爱之情和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情景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 1、视频:鸡妈妈孵出小鸡、牛妈妈生小牛的片段。 2、一张全家福照片。 3、学生访谈家长:我出生的那一刻,家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教学主题 1、看视频:鸡妈妈孵出小鸡、牛妈妈生小牛的片段。 2、学生交流:小鸡、小牛从哪里来? 3、导入主题:猜一猜,我是从哪儿来的?[板书课题] (学生自由回答) (二)“导航”明理,了解生命孕育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本课?平安导航?,思考:我的生命是怎样诞生的? 2、师:读了?平安导航?,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出示父母的结婚照、妈妈怀孕的照片] (爸爸妈妈结了婚就成为夫妻,妈妈怀孕了,就有了你们。) 4、教师随机出示教材中各种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①各阶段胎儿的图片:一个半月、三个月、七个月、九个月。 (体会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 师小结:在妈妈的身体里有许多圆球形状神秘的种子,叫卵细胞。在爸爸的身体里有成千上万颗类似小蝌蚪形状的种子,叫精细胞。这千千万万个精细胞和卵细胞,在结合中几乎都壮烈牺牲了,只有一个最棒的精细胞和最棒的卵细胞结合成功了,创造了一个新生命,这个新生命不是别人,正是你。 ②胎盘、脐带图。 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通过什么吸收营养,供自己长大? 学生看课本图,交流 师小结: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带子跟妈妈的身体连在一起,妈妈把自己的营养不断送给宝宝,宝宝就一天天长大了。 5、学生拿出和父母一起拍的照片,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哪些地方长得像爸爸(妈妈)? (三)乐读“童谣”,提升理解 1、师出示课本中的童谣。 2、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同桌尝试互相背诵。 3、生拍手有感情齐诵。 师小结:爸爸妈妈创造了你,你生下来就是最棒的。所以你要把自己最棒的地方表现出来。 (四)活动拓展,情感升华 1、听录音:医生伯伯的话(讲述母亲分娩的片段)。 体会:妈妈分娩的辛苦,看到新生儿的幸福。 2、(课前访谈,课堂交流)说说:在你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及其他家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写一写或画一画: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回报父母的爱。 六、演练设计 情境模拟体验,感受生命孕育不易 1、师:为了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命,爸爸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努力戒烟。妈妈在孕育我的这十个月中,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我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她却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妈妈觉得也是幸福的! 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有些什么感觉?一起来做一个体验:我来做妈妈 2、请学生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一个小书包,跟着老师的提示表演一位怀孕的妈

《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魏建峰 课题负责人单位:前郭县浩特芒哈乡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 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这警示我们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严重暴露出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生命安全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生命教育的研究也日渐被人们所关注。纵观国内外,许多国家早就已经开始了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1976年,美国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

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全球首个“生命教育中心”,正式的国际性机构,是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1998年,在全台湾地区初中实施生命教育。2004年上海市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成为我国中小学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最早的省市。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主旨,涵盖了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内容,但没有固定的教材,也不单独开课,通过课程教学、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三大途径进行。2008年,云南省开展“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2008年长春市颁布《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意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校教育的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现象。 2.积极协调学校职能部门,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3. 通过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同时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 2.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我省省情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 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 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 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 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 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 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 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 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 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 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 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 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 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珍爱生命教育活动方案教学内容

珍爱生命教育活动方 案

珍爱生命教育活动方案 一、设计背景 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为宗旨,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不断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把生命意识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二、教育目标1、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价值,树立“阳光自己每一刻,关爱他人每一天,健康幸福过一生”的意识。 2、通过教育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适心理的方法,珍爱自己,关爱他人,乐观进取,健康成长,营造快乐健康和谐的校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学会紧急避险和自护自救的常识,确保学生平安。 三、主题和时间 1.活动主题:关注生活珍爱生命 2.活动时间:2013年4月—8月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生命教育图片展。 2.组织观看生命教育影片。 (1)《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 (2)“防火与逃生”系列片; (3)交通安全教育系列片。 总校提供相关材料,各学部安排组织。 3. 召开“如何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其他活动的基础上思考、探讨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4.结合学部实际,利用升旗仪式、班会、队会、黑板报等活动阵地,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活动。 5.暑期安全教育 (1)防溺水教育; (2)交通安全教育; (3)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 6.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与生命”主题调查活动 各学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环境与生命”主题调查活动,对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利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环境污染对生命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开展优秀调查报告评选活动;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沪教委德【2005】21号) 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沪委〔2004〕11号),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现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实际,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上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需要培育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 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 9 1 制订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包括如下环节:总目标、学情分析、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分类分年级实施措施、教师指导、课程评价、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的联系的认识,发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学情分析: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的分析。 1、学情分析:包括高中各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能力,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态度、兴趣、了解程度、参与能力等。 2、教科书情况分析。目前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有两册教材。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它主要用于引导、启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校情、学情,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教材。 三、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分类分年级分学

期实施措施 ㈠研究性学习: 1、高一年级: (1)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想象力及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在课题选择上,既独立于必修教材,又不离必修教材太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高一年级本学期要研究的课题。 2、高二年级: (1)一方面,继续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会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高二年级本学期要研究的课题。 3、研究性学习实施计划及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时间: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份 内容:选择、确定课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部编版四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

四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安全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头等大事。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方面军的内容,全册共八个单元,分别是“悦纳自我敬畏生命”“安全生活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珍视生命”“防范伤害呵护生命”“健康生活乐享生命”“健康成长关爱生命”“快乐生活悦享生命”和“实践演练保护生命”。教材从生命成长、居家安全、出行安全、卫生保健、防范活动意外、预防自然灾害以及应急极护常识等方面展开新的学习历程。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还安排了“情境园”“智慧屋”“训练场”“我的收获”等学习环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和技能,共同经历成长的历程。 三、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生命中男女生的不一样,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会锻炼方式方法;了解交通方面的安全知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了解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了解容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熟悉常见的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单处理方法;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掌握简单的避险与逃生技能;初点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保持生命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寻找相关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方法技能,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