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知识。

2、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探讨并交流司马迁为管仲立传的缘由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在《百家讲坛》中曾这样介绍管仲“穷困潦倒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人,胆小怯懦是一个不勇敢的士兵,狂妄无能是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年青时)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辅佐桓公称霸,成为一代名相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史记?管仲列传》中寻找答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知识。

2、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

三、检测预习,展示自学成果

(一)读准字音

颍上人也尝与鲍叔贾

不肖召忽死之

与俗同好恶仓廪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提示:恶多音字的读音由词性确定,提示学生注意文本语境

(二)注释中的实词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2.吾尝三战三走

3.上服度则六亲固

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5.下令如流水之原

提示:预习时要关注课下注释中明确标注的文言现象,及时积极记忆。

四、研习课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料事如神,有着接触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的诸葛亮常常拿自己跟管仲、乐毅(辅佐燕昭王统帅五国联合攻破齐国,军事家)相比,那管仲有什么才能,让诸葛孔明如此佩服,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3.4段。

管仲之才(3-4段)

(一)学生齐读课文

有字音及断句方面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二)四人一组,探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时间3分钟

(三)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四)重点明确(提问的方式完成)

1、管仲既任政相齐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3、富国强兵

4、与俗同好恶

5、故其称曰

6、故论卑而易行

7、贵轻重,慎权衡

8、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

9、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10、管仲因而信之

(五)问题探讨

学生再读3.4段思考:管仲相齐取得成功的原因?

明确:为政思想和才能:

务本求实、发展本国经济重视礼节

以民为本、令顺民心

外交风范:

因势利导、转败为功(插入典故介绍)

资料链接

桓公伐蔡

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左传·僖公四年》

桓公伐燕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

燕庄公送桓公进入齐境。桓公说:“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与燕,并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 ——诸侯闻之,皆归齐

总结:这些非凡的政治才干,是管仲取得辉煌政绩的内在原因,也应该是诸葛亮佩服他的原因。但俗语有云: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在管仲成功的路上,还有哪些助他的外在因素呢?

管鲍之交(第1-2段)

(一)一学生朗读课文(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思考:在管仲成功的路上,还有哪些助他的外在因素呢?

明确:鲍叔牙的知己之情

齐桓公的知遇之恩(这一原因要注意引导)

(三)夯实基础(给学生反应的时间)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2、鲍叔遂进管仲

3、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4、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5、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7、吾幽囚受辱

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句子翻译: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四)现实意义

1.管仲成功的原因也会给我们以启示: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既要提升自我,强化自身,但也不能忽略身边之人的帮助,珍视友情。

人生路上难免风风雨雨,让我们点亮友谊之灯,温暖彼此。生活的舞台上偶尔刀光剑影,手握才华之剑才能披荆斩棘。——共勉

2.对于鲍叔牙的帮助,管仲也发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感恩之语。他们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友谊是:

充分的理解

宝贵的信任

无私的关怀

真心的感恩

3.朗读体会真挚情感

太史公论赞(第5段)

1.太史公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管仲的?(赞赏)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这是对管仲才干(政治才能)的高度赞扬,孔子也曾称赞道:

“微被发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2.深入探讨:

深层次探究:司马迁为管仲立传仅仅是为了赞美其才能吗?还有哪些缘由?

提示:可结合司马迁自身的遭遇、学过的《报任安书》中的内容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

明确:1. 对于朋友相知、君臣遇合的赞叹与企盼;隐含着孤独、痛苦及对自己遭遇的感慨。

2. 对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欣赏。

资料链接:

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报任安书》

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仰慕古代高士,不异于遥于会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总结:

《史记》在叙述人物事迹的同时,也处处渗透着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以及对知己的渴望,这就是我们千年之后,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

岁月悠悠,多少帝王将相,凡夫俗子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感谢司马迁,挥如椽巨笔,展滴血之魂,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些闪光的名字,管仲、鲍叔牙......

《管仲列传》寥寥千言,却不乏珠玑,让我们用最饱满的激情去体味这些金玉之言。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板书设计:

管仲列传

政治才干

成功知己荐贤司马迁(渴慕)

君主恩遇

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课文文言知识的积淀,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但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一种不自觉的畏惧心理,一方面是由于表达习惯不同,文言文自身有阅读的文字障碍。另一方面,感觉文言文太枯燥,没有实用价值。尤其《〈史记〉选读》的19篇,文章大都很长,长时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出现了疲态。

再者,受到考试的影响,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言的学习,抠字词句,把文章分的支离破碎,缺乏整体阅读,追求其实用价值,功利性太强,忽略其“无韵之离骚”的文学价值。

但是,学生对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还是感兴趣的,在司马迁的笔下,许多历史人物重现风采,许多历史事件再现生机。只要利用好了学生的这个心理,把课文解读放到生动的历史故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值得期待的。

效果分析

课时完成,制定的两个目标都能顺利完成。课堂上也一直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尤其是在涉及管鲍之交部分,同学们能够置身情境之中,情感饱满的读出那份让人激动不已的情感,让我很是意外。再者,在探讨司马迁为管仲立传的原因时,本以为“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点会是难点,同学们首先就知人论世,一语中的,也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相较于情感目标的完成,知识目标有待进一步巩固,通过学生课上的讨论和当堂检测,学生们课下预习不够充分,对文中的文言现象吃不透,质疑环节提不出问题,也是值得辩证思考的,要么彻底明白掌握,要么就是深入不进去,发现不了问题。基于现在学生的学习水平,后者应该占大多数。所以,在课后要督促好学生的巩固和练习。

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老师引导为主,所以加入了大量的学生讨论环节,学生积极讨论,生成了课前没有注意的细节问题,尤其是细心的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关注名家点评分析,对预习不认真的同学,是个很好的激励。

课堂环节与自己的预想基本一致,设置的多种朗读方式,讨论方式、引导方式,都够多角度呈现,但在涉及到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部分,本来想着时间允许,要作为一个重点,让学生们展开讨论一下,但时间安排的不紧凑,只能把这一问题舍弃,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即使这样,课堂也超时2分钟,对于教材把握后的准确大胆取舍,和时间的充分利用,紧凑合理,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上完整堂课,有收获,有遗憾,总觉得自己如果怎样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也是,只有这样,在未来的教学中才能不断进步。

《管仲列传》教材分析

《管仲列传》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是《史记选读》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这一专题中篇幅较短的文章。

传主,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辅佐桓公称霸,成为春秋第一相;留有管鲍之交的美谈。可以说他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是深远的,司马迁在为他作传时,饱含着推崇、赞美的感情。研读本文,了解传主的生平和事迹,讨论他的品格和精神,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学习本文,除了了解传主的生平和事迹之外,重点应放在认识传主行为、做法的动机和思想,认识决定传主命运的社会和历史原因上,探讨、理解和学习传主的人格和品质,领会作者在传记写作中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从而脱矿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增强文化意识,加深对祖国古代优秀人物、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性。

课文共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分别介绍了管仲的字和籍贯;与鲍叔牙的交往,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鲍叔牙举荐管仲对齐国、对天下产生的影响;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和赞扬。

第二部分(3-4段),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第三段侧重内政方面的才能,第四段侧重写管仲在处理君臣关系、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的才能。正是因为管仲的这些才能和措施,才使得齐国君民同欲,上下相亲,诸侯亲服,完成了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第三部分(第5段),是司马迁的赞词。作者直接评述管仲一生的成就,肯定其“上下相亲”

的治国方略。

《管仲列传》评测练习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给加点字注音(7分)

颍.上人也尝与鲍叔贾.不肖.召.忽死之与俗同好恶.仓廪.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二、一词多义(实词)(28分)

游少时常与鲍叔游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二十而南游江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游目骋怀

欺童叟无欺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善鲍叔终善遇之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素善留侯张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善尽美

王曰:“善!”乃下令。善刀而藏之

将将顺其美,匡救其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将信将疑

相管仲既任政相齐

吕公者,好相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杂然相许

既管仲既用三军既惑且疑三、一词多义(虚词)(17分)

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子非三闾大夫与

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固

仓廪实而知礼节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因因而予之

善因祸而为福因家沛焉

因张良遂略韩地

四、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14分)

(1)桓公北征山戎

(3)然孔子小之

(5)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7)贵轻重(2)富国强兵(4)管仲因而信之(6)召忽死之

五、特殊句式(10分)_____________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2、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_____________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2、管仲囚焉。

_____________

1、岂管仲之谓乎?

2、尝与鲍叔贾,分财力多自与。_____________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也。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2、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_____________

1、不以为言。

3、齐桓公以霸。

2、管仲既任政相齐

六、名句积累(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食足而知荣辱。

2、生我者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故上下能相亲也。

七、难句翻译(20分)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7)

2.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3)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4)

4.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3)

5.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3)

《管仲列传》教学反思

如何处理“文”和“言”的关系,一直是文言文教学中难以统一的问题。基于此,我选择了篇幅较短的《管仲列传》,在讲解文本的基础上,穿插文言知识的讲解,想让学生在掌握文言知识,提升古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又能有所感,有所悟,能够看到管仲和鲍叔牙身上的闪光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视友情。

课时完成,制定的两个目标都能顺利完成。课堂上也一直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尤其是在涉及管鲍之交部分,同学们能够置身情境之中,情感饱满的读出那份让人激动不已的情感,让我很是意外。再者,在探讨司马迁为管仲立传的原因时,本以为“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点会是难点,同学们首先就知人论世,一语中的,也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孩子们让我明白,他们的能力不容小觑,相信他们,就会处处有惊喜。

但在收获的同时,总觉得有些许遗憾,回头想想,有些环节应该可以做的更好。

1、语言表达水平有待提高,感觉作为语文老师,自己的语言只能达意,缺乏美感。

2、对于学生讨论环节,感觉自己的参与度不高,所以在质疑环节,学生是不是真的没有

问题,不能很好的掌握。

3、作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板书,却因为紧张,忽略了,甚至连上课前的书写课题都忘

记了,更谈不上有创意的设计了,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因为录课,老师的紧张,影响了学生,同学们的课堂气氛稍显沉闷,平时主动回答、抢答

的活跃气氛荡然无存,而作为老师不能及时调整,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还得多下工夫。

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因此在讲解《管仲列传》时,把文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以课上自学,课上讨论碰撞、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同时设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视友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每个系列设计若干模块。教师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可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辅导课,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所以在高二下学期我们选择了《史记选读》。在统一选择文本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篇目,一个教师的两个班级也可以区别对待。以必读课文为主,也不完全排除自读课文,选择的原则是学生喜欢,有着思想、文化内涵,能够打动我们。当然学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自己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趋向等方面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权衡轻重,决定取舍。教师也应该认真准备,做好选修课的介绍。

课程标准着眼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所以在文言文《管仲列传》的讲解时,我把“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知识。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作为自己的授课目标。

课标要求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史记选读》的开设与这一目标不谋而合。高祖刘邦、霸王项羽、淮阴侯韩信、魏公子无忌、屈原、管仲……一个个从历史走来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离奇的经历,面临着人生抉择时所体现出的大智、大勇、果敢、隐忍无不让我们受益匪浅。

作为教师要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以学生为主体_提高课堂效率--学案教学经验浅谈.doc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一一关于学案教学法的几点反思 成都三十七中化学组李彬大家好,首先感谢邓老'师和崔老师给我在这里发言机会,我来自于一所普通中学,37 中,学案教学法在我区推进了多年,在我们坚持使用学案教学法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体会到了成功,同时,也遇到以一些困惑。在此,我把这几年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阶段使用学案教学法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关于学案教学法的基本格式: 在学案教学过程中,学案的设计一般要有儿个基本格式: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摸底一一在新课的学习中,知识摸底是以前一节课的知识复习的面貌出现的,这部分也包括前一节课结束时,老师预留的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内容。③知识回顾(如果是新课,就以新知学习的形式出现),该部分内容为教师前一节课时,预留的预习内容,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④知识过手。以近几届学生易错点以及近几年考试(会考、调研考试、全国各地的模拟考试、高考等)的高频考点以及易错题型为载体,进行课堂实战。⑤知识升华。本部分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典的结论、易错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本部分的关键点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去引导,而不是讲述,只是帮助学生归纳出结论。 ⑥课后习题(课后习题要注重挖掘教材习题的内涵一一比如对教材上的课后作业的适当拓展、对学生实验的适当改进、对实验习题的设计等等)⑦课后预习提纲。 对于实验的改进,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高二教材第六章第六节乙酸竣酸中演示实验6 -11:乙酸乙酯在水、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解,其水解程度只能靠鼻子闻气味来判断, 在课堂上老师演示的时候,现象不明显,因此我们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行改进一一不用鼻子, 而靠眼睛来看。大部分漆均可溶于乙酸乙酯,为方便,可选一些干的油漆膜进行染色,如把一支红漆面的铅笔浸于乙酸乙酯中片刻,即能把液体染成红色,这一类颜料均不溶于水。当然也可以对水层进行染色,具体方法可见下面操作的实例: 1).在三支中号试管中分别注入2毫升蒸葡水,再依次分别加入2毫升蒸儒水、2毫升16%硫酸、2亳升20%NaOH溶液。 2) .在碱液试管中滴加十几滴石蕊溶液,另两支试管各滴加十几滴甲 基橙指示剂(对水层进行染色)。 3)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乙酸乙酯,振荡后静置,可明显看到 有不同颜色的分层。 在一烧杯中注入水,置于石棉网上加热,将三支试管插入其中进行水 浴加热。加热约5分钟(其间注意振荡),即可明显看到三支试管的 水解程度不同。根据颜色的不同还可区别哪一支是碱液,哪一支是 酸,哪一支是蒸德水。 二、力争做到教材、学案、例题以及课外资料的无缝衔接。对于学案设计,个人观点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案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知识和例题的梯度, 尽量避免在高一阶段,就大规模的演练高考难度甚至超越高考难度的题目,题目难度的跨度不宜太大,应该从教材和近儿年高考中挖掘出学案的设计中心,特别围绕历届学生在该章节各知识的易错点,以及高考的高频考点进行设计,也就是以教材为基本骨架,进行授课,不能完全脱离了教材(在高三的总复习中,有经验的老教师,经常会犯脱离教材而单纯依赖复习资料以及学案进行复习的错误)。我在复习过程中,就严格要求学生手边要有五本化学教材,以及从高一到高三我们使用过的课外资料。当遇到了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知识产生了遗忘, 马上师生共同翻看教材,当然,翻看教材并非只是

高中化学学案教学反思.doc

高中化学学案教学反思 学案教学在我校已实施一年多,通过学案教学,确实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展示个人才智,提高聊表达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运用学案让学生动手动脑。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让学生根据学案查找资料,自查自纠。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

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简短的导语首先点出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然后安排了集中识字课———识字2,其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十二个词语;接着,《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本组最后的《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学习查字典”则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明白部首含义的基础上,重在掌握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口语交际”是与课文《我选我》结合安排的内容,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围绕一个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课标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发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随文和生活中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3、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认57 个生字,会写46 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准备:ppt、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新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一)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例如,对于棱柱,在义务教育阶段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棱柱的结构特征及其体积、表面积.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中,特别注意了与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相关内容的衔接. 本章中的有关概念,主要采用分析详尽实例的共同特点,再抽象其本质属性空间图形而得到.教学中应充分使用直观模型,必要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模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模型,然后再抽象出有关空间几何体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 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是简单的几何体,繁复的几何体大都是由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有关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的研究是研究比较繁复的几何体的基础.本章研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和直观图、表面积和体积等.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空间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我们在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数学的三大能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本章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空间想象能力面的训练.由于受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知识的限制,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我们应该多强调感性认识.要确凿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拔高教学.重视函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通过电脑绘制简单几何体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严重作用. 2.本章目标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 ②运用空间几何体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①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捷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②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例外表示形式. ③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①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②会使用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计算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详尽分配如下: 3课时 3课时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章末检测题 4.本章重点3课时

对一堂语法填空复习课学案教学的反思

对一堂语法填空复习课学案教学的反思 觉民中学叶华桃 学案导学在我校已实践将近一个学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时间和研究,我对学案导学这个新型的教学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案导学教学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对于老师来说,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可以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每张学案都备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习题讲解时注重了学法指导。 下面通过一个老师的语法填空复习课进行分析。 一、Teaching aim: To learn some ways of doing grammar-filling through makin g conclusions by yourselves. 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二、学生运用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一)巧用派生词,做好语法填空。 1. His _______ (careful) resulted in the terrible accident. 2. He was one of the _____ (visit) who thought highly of Tom, their guide. (二)动词变化 1. Actually, the custom of crying marriage existed a long time ago in many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and ______ (remain) in fashion till the end of Qin Dy nasty. 2. The tornadoes damaged several newly built buildings, toppled power lines and _____ (cause) fires. 3. So far we ______ (know) everything behind the accident. 4. The corner stone for it was laid in the year of 1792, and it _______ (co mplete) in the year of 1799. (三)非谓语动词 1. Notices have been put up here and there in the village for the last two w eeks _______ (announce) a meeting to discuss the yearly Flower Show. 2.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were 222 people _______ (report) to be billio naires in 200 3. 3. She was so angry that she felt lke ________ (throw) something at him. (四) 代词的选用 1. Tom’s mother kept telling him to work harder, but _____ didn’t help. 2. Tom’s mother kept telling him to work harker, _____ d idn’t help. (五)熟记固定搭配 1. When people move to another country, they often try keep ____ the customs of their native land. 2. Very few experts have come up ____ complete new answers to the world’s e conomic problems.l (六)形容词/副词 1. The ______ (strength) we become, the more modest we should be. 2. The little girl is _____ (extreme) eager to know the result of the exam.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课文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课文紧扣“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其中,第二段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具体介绍,是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孩子们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并重,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语文课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识字的意识,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逐渐树立了实践创新的精神。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 2.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 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家共同欣赏。(课件播放: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皑的冬天。)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指名回答(板书:小兴安岭)指导学生用“兴”的不同读音组词。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看了这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回答。(板书;美丽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电教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新课程理念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尊重生命,把学生看作有思想、有情感、有活力、有个性、有潜能的张扬可爱的生命,把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学习体验过程。 我校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互动,和谐高效、知情合一。“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是教研组集体讨论,由其中一位老师执笔编制出的全程学习方案,包括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检测反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以《观舞记》一课的预习、展示、反馈为例,介绍一下我们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一些经验体会。 学习目标 一节成功的课首先需要一个清晰合理的学习目标来支撑。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观舞记》正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感染、审美熏陶的最好例子。它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大量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美好的视觉形象转化为美好的语言形象,生动而鲜明地表现了异国的文化风情。因此我们把这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2.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学习重点: 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自主探究题目的预设实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拐杖,学生自学的依据。学生的学与老师无形的教在这个载体上合而为一了。《观舞记》一课中卡拉玛舞蹈的文化背景是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因此我们在预习形成部分预设了这么几个题目: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作者: ————————————————————————————————日期: ?

棉花姑娘 杏东小学韩亚颖 一、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也只能捉田地里的害虫,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来谁也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识字、写字)孩子们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及书写规律,但自主识字的能力有待提高。开始学写合体字,初步了解合体字的构字特点,但间架结构和田字格占位掌握度不高。(朗读与交际上)同时,孩子们喜爱读童话,说童话,演童话,这为本课朗读与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的学习渠道很多,在生活中他们对益虫、

益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搜集资料很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姑、娘”等7个生字,并写好“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复述课文,学会说祈使句“请你吧!”。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姑、娘”等7个生字,并写好“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复述课文,学会说祈使句“请你吧!”。 2、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 五、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师:同学们,上课前,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小游戏,你们会学小动物的叫声吗? 生:会。 师:那我说小动物的名字,你们用叫声来回答我,好吗? 生:好。

《分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准确计算,使计算简便,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做到约分过程一目了然;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竞赛:以旧引新 1、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面问题。 5个13是多少?(运用两种方法解决)10分 用加法计算:13+13+13+13+13=65 用乘法计算:13×5=65 提问:13×5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由第一题的计算,完成下题。10分

① 15+15+15+15+15+15=( )×( ) ② 22+22+22+22=( )×( ) 提问: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可改写为乘法算式? 3、计算。10分 61+61+61= 103+103+10 3= 提问:上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4、回顾旧知 ①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②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作和的分子。 二、新课教学 (一)问题导入:课件出示例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页) 1、知识点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设疑激趣过程 ①明确题中的关键条件(学生找条件,老师进行讲解)。 讲解:题中的“相当于”就是“是”、“占”的意思。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 2”。意思就是说人跑一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11 2,或者说人跑一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11 2。 提问:把什么看做单位“1”的量? ②根据题意,引导学生学会画线段图。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一课 教材分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第二课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第三课 【教材简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当代着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整篇文章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又寓意深刻。文章通过讲一个培育桃花心木苗的人不按规律给树苗浇水,锻炼树苗自己在土地里找水

实践总结 反思提升——学案教学及反思

实践总结反思提升——学案教学及反思 发表时间:2013-01-10T15:35:31.60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20期供稿作者:贾秀萍[导读] 本文阐述了笔者的教学思想,简述了学案教学的教学过程,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贾秀萍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着新的教学方式,每种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从学生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优点与不足,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出现在的学案式教学。通过实践与运用,教学效果较为理想,但仍然有它的不足之处。本文阐述了笔者的教学思想,简述了学案教学的教学过程,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学案教学;总结;反思 一、学案教学过程简述 自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笔者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学案式教学,着重运用了引导、启发、点拨等教学手段,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了“查、议、讲、练”四个教学程序,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是“查”。在每次上新课之前,就会把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一定在课前完成。上课后让全体学生将学案摆在桌子上,笔者逐个巡查,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预习,只是原来不发学案没法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现在有具体可查的内容了。第二步是“议”。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把各自的学案与同桌交流,会的对一下答案,不会的互相讨论,两人讨论不出来的可以扩大为4人,假如还讨论不出来,就由其中一位学生把问题记下来递给笔者,这就是“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他们的思维,有利于他们能从更本质的方向上理解和掌握知识,现举例如下: 在进行《苯》的教学时,学案上有这么一个问题, CH3+Br2如何取代?这个问题书上没有,学生从书上学到的是:C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取代反应,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当学生在讨论时就分成了两组,一组认为在—CH3上取代,一组认为在上取代,当他们争持不下时便来问笔者,笔者提示他们:与CH4分别和Br2发生取代反应时条件相同吗?这一句话使学生茅塞顿开。第三步是“讲”。讲就是讲解,这是上好课的关键,主要目的是:1.讲解疑难问题,2.比较归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3.对本节知识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更清楚的知识框架。 第四步是“练”,这是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先让学生做课本后面的习题,然后再做学案上的练习题,若学生能独立完成且正确率能达到95%,说明教学效果不错;反之,说明教学效果不理想,然后再通过学生无法完成或正确率较低的题,来找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点加以补漏,这样就做到了当堂反馈当堂修正,利于学生及时巩固知识。 上面所述的四个教学步骤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环节缺一不可,但由于教学内容不相同,教师还应做到各有侧重,不可千篇一律。 二、学案教学反思 1.学案教学的优点 首先,对学生而言,预习学案起一个“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联系人”,是学案的编写者,编写的依据是课标要求、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教学素材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呈现在学案上的是教师的完整的教学思路,展现的是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这个形成过程教师以知识间的跨度最小为标准,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跨度最小的台阶让他们从旧知识顺利的走向新知识——这就是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在学案上,学生能从知识点间的传递去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及其应用范围,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和学习方法,这就是学案的规范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学案会引导学生去规范的进行不同思路的学习,如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实验的学习,它们的学习思路是不同的。 其次,对教师而言,收获是尤其大的。这要从试用新教材说起。在1997年,第一轮试用新教材开始,自己便进行了“自我发现,点拨归纳”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即学生预习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当堂一一解答,然后自己总结归纳,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问题太多太费时间,规定的课时根本不够用,而后改为“引导发现,点拨归纳”的课堂教学方法,即教师写出提纲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此为准去预习、提问题,明显学生提问题的面窄了,问题也少了许多,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教师的收获也减少了,为此自己就停用此教学模式,反思后归纳出原因在于:自己在写提纲时少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知识的综合程度也不够,因此笔者将上述两种教学方式进行了对比、综合,改成现在的学案教学,加进了提纲中缺少的部分,并且对于重难点的知识加上了“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能想出一个问题吗?”等等,这样一来学案教学就出“彩”了,它让笔者在教学中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了解了学生的困惑所在,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很有针对性,从中感觉到了自己真的是学生思维障碍的疏通者,学生疑难的解惑者,而且还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乐趣所在。 例如在学习“溶液的PH计算”时,学案上给出学生以下几个题目: 例1. 25℃时,PH=1与PH=3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例2.25℃时,PH=10和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例3.25℃时,PH=3的HCl溶液和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说明:上述题目中均假设溶液混合后的体积为二者之和。 在进行例2计算时学生出错的真不少,笔者便引导学生回头复习上节学过的内容:“水中加入酸或碱后,H2O的电离受到什么影响”,学生们想了想后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不能只从表面上看问题,应该从本质上理解问题才会做对。笔者的体会是: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当学生遇到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们怎样去辨别方向,这就是“启迪”。在例2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对例3的计算,该类型题的分析思路会更清楚更深刻。在例1、例2、例3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总结归纳,要求学生填写,填写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对比,这个要求保证了不同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程度。 再如关于Al(OH)3的问题,一是它参与反应的方程式书写,二是它的生成的方程式书写。

六年级英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江都区樊川小学2015—2016学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主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英语语感能力,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本教材提倡“情景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总的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每个单元的词汇和句型。 2.能实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读音正确。 3.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5.养成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逐步培养语感。 6.能根据要求和情境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情感目标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材分析 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单元,也是一个典型的故事教学单元。本单元讲述的是一只老鼠如何帮助狮子脱离险境,最后两者变成好朋友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展开话题,并且引出本单元所要解决的副词用法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故事教学,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取材巧妙,寓意深刻,语言的交际性和运用性较强,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忙和指导作用。 1. 词汇: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large, strong, quietly, loudly, sharp, weak。 2. 句型: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The lion asked sadly . The mouse said happily… 3. 语法:能初步感知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形容词变为副词的一般规则 4. 语音:体会语音语调在句子中的变化。 5. 文化渗透:能够初步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 Unit 2 Good habits 本单元以讲述两位同学的生活习惯为主线,以记叙文的形式分别记录了两位同学的好习惯和坏习惯。每位同学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好的习惯或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坏的习惯。因此,本单元安排的教学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的表述性较强。此外,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多次出现了诸如sometimes, often, usually, never等表示频率的频度副词的用法。这对于学生讲述一件事情的发生次序及说明所做事情的频率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4-4:选修4-4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新版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一)学情分析: 本专题是高中数学选考内容之一,包括“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两个内容.“坐标系”这个概念比较熟悉,但这里要涉及坐标变换、极坐标系、空间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等,其中空间柱坐标系、球坐标系在高考中不作要求.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曲线的多种表现形式;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1.学生已经从初中开始学习坐标系,对坐标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学中我还是侧重让学生理解平面和空间中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有序数组(坐标)来刻画,在不同坐标系中,这些数所体现的几何含义不同.同一几何图形的方程在不同坐标系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因此,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可以使表示图形的方程具有更方便的形式.在坐标系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建立坐标系,说明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这样建立坐标系有哪些方便之处. 2.学习极坐标前学生已经在必修4中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再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极坐标的多值性,但是在表示点的极坐标时,如无特别要求,通常取ρ≥0 ,0≤θ<2π.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主要是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主要是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并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3.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主要包括:特殊位置的直线(如过极点的直线)、圆(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求曲线的参数方程主要包括:直线、圆、椭圆和抛物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4.在物理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抛运动,由此引入参数方程,使学生了解参数的作用.应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知识,选择适当的参数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坐标系中,可以用有序实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而用方程刻画几何图形.为便于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几何图形或描述自然现象,需要建立不同的坐标系,从而引入了诸如极坐标系等. 参数方程是以参变量为中介来表示曲线上的点的坐标的方程,是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又一种表示形式.有些曲线用参数方程比用普通方程处理问题更为方便,学习参数方程有助于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中数学方法中的灵活多变. 本专题是解析几何初步、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深化,极坐标系和参数方程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一课 教材分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的态度。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第二课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第三课 【教材简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桃花心木》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整篇文章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又寓意深刻。文章通过讲一个培育桃花心木苗的人不按规律给树苗浇水,锻炼树苗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从而长成参天大树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受考验才能成为有用之才的道理。 【学情分析】 1、目前的小学生深受长辈溺爱,挑剔攀比成风,缺乏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借

氢原子光谱学案及教学反思徐斌

玻尔的原子模型、氢原子光谱 溧阳市埭头中学 徐斌 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电子绕核 运动的可能轨道是___________的.且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 半径不是 的。 2、定态假设: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 的状态,因而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_______的. 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在各个定态中, 原子是________的,不向外辐射能量. 3、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能量状态向另一个能量状态跃迁 时要________或_______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 两个状态的__________,即hν=___________。 【例1】在氢原子模型中,若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为r 1,试问:(静电力常量为k ) (1)电子在基态上运行时的动能E k 1= ; (2)已知原子内电子与原子核间的电势能满足关系r e k E p 2 -=,则氢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势能E P 1= ;其总能量E 1= ; (3)若氢原子激发态的轨道半径和基态的轨道半径满足关系r n =n 2r 1,则氢原子在激发态时的总能量En = E 1; (4)随着氢原子能级值n 的增加,其动能E k 将 ,势能E P 将 ,总能量E 将 。(填写“增大”或“减小”) 【变式训练1】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则【 】 A .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 B .电子的动能增大 C .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 .原子的能级值增大 【例2】氢原子基态能量E 1=-13.6eV ,当氢原子处于n =5激发态时,求: (1)最少要给基态的氢原子提供多少电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跃迁到该激发态? (2)该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有多少种?请画出所有可能的跃迁方式;其中最低频率为多少?最高频率为多少? (3)若已知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Hz ,今用一群处于n =5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谱照射钠,试通过计算说明有几条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 (4)若要使该激发态的氢原子发生电离,则应用多长波长的光照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