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决策理论教学大纲

管理决策理论教学大纲
管理决策理论教学大纲

管理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决策的理论与方法(II)

课程号: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 32 学分: 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决策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要求学生能区分各种不同的决策类型,熟悉科学的决策程序,能运用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网络决策方法、对策决策方法和公共择案方法解决一些决策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第一讲绪论(3学时)

几个典型案例

1、齐王与田忌赛马

2、囚犯困境博弈

3、选举决策

第一节管理决策的涵义与特点

一、管理决策的涵义

二、管理决策的构成要素

(一)决策者

(1)“理想人”假设

(2)“真实人”假设

(二)决策目标

(1 )利益兼顾原则。

(2 )目标可行原则。

(3 )目标量化原则。

(4 )结果满意原则。

(四)决策环境

(五)决策信息

(六)决策理论和方法

三、管理决策的主要特点

管理决策的类型区分

第二节

(一)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1)个人决策

(2)集体决策

(二)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1 )经验决策

(2 )科学决策

(三)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1)高层决策

(2)中层决策

(3)基层决策

(四)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1)战略决策

(2)战术决策

(五)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

(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

(2)风险型决策

(3)不确定型决策

(七)定量决策和定性决策

(1 )定量决策

(2 )定性决策

(八)独立决策与非独立决策

第三节决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决策科学的发展历程

(1 )形成阶段

(2 )确立阶段

(3)当代的发展

第四节科学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在所有的管理职能中时间在先

(2 )决策在所有的管理职能中重要性在先

6学时)第二讲管理决策者和管理决策体制(

第一节管理决策者的行为和构成条件

一、管理决策者的行为分析

(一)有限理性

1、有限目标

2、欲望水平

3、搜索方法

4、效益准则

(二)直觉框架

1、什么是直觉

2、决策框架

(1)维度(Dimensions )

(2)框架边界(Boundaries )

(3)参考点(Referenee Points )

(4)框架标尺(Yardstick )

(5 )框架的焦点(Focus point )

(三)价值取向

1、效用公理

(1)联结律

(2)置换律

(3)传递律

2、预期价值理论

(四)组织约束

二、管理决策者的构成条件

(1)具有相应的决策能力

(2)具有相应的决策权力和职责

(3 )树立权威

(4)承担决策后果

第二节管理决策组织的结构和体制

一、管理决策组织的概念

(1)共同的目标

(2 )决策职权

(3 )畅通的信息渠道

二、团体决策的作用

(1)它可实现责任的分担

(2)它会产生更多的观点和进行更充分的讨论

(3 )它会减少对沟通的需求

(4)它会提高协调能力

(5)它会增强承诺力度

三、管理决策组织的结构

(1)信息情报系统

(2)智囊参谋系统

(3 )决策系统

(4 )执行系统

(5 )监督系统

(6 )反馈系统

四、管理决策体制的类型

(1 )集权制与分权制

(2)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3 )统一制与分离制

第三讲管理决策的科学程序(6学时)第一节诊断问题、确定目标

―、决策问题的诊断和分析

1、确认问题

2、界定问题

3、寻找原因

(1)因果树图法

(2)ABC 法

二、决策目标的评价标淮

三、目标系统处理

(1)目标树法

(2)组织一一目标对应法

第二节科学预测、拟定方案

一、拟定备选方案的原则

(1)齐全性原则

(2)独立性原则

(3)有效拟定原则

二、拟定备选方案的过程

(1 )轮廓设想

(2 )细部设计

三、拟定备选方案的常用方法

(1 )定性的预测方法

(2 )定量的预测方法

第三节论证评估、优选方案

一、决策方案的评价标准

(一)决策方案的价值评价标准

(二)决策方案的对策评价标准

二、评价备选方案的主要方法

(1)经验判断法

(2)数学分析法

三、评价决策方案的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对预选方案的试验和鉴定

(1)对预选方案的试验

(2)对预选方案的鉴定

五、潜在问题的防范分析

第四节执行方案、追踪决策

—、决策方案的阐释

二、决策执行计划的制定

三、组织落实

四、过程控制

五、结果考评

六、追踪决策

第四讲决策中的预测方法(2学时)第一节预测方法的种类

第二节几种常用的定性预测方法

1、头脑风暴法(畅谈会法)

2、综摄法

(1 )异质同化

(2 )同质异化

3、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

4、远景描述法

第五讲确定型决策方法(2学时)第一节会计核算法

一、成本特性、混合成本分解和边际贡献

(一)成本特性

(1 )固定成本

(2 )变动成本

(3 )混和成本

(二)混合成本分解

(1)直接法

(2 )高一一低点法

(三)边际贡献

二、会计核算法的应用

第二节—盈亏分析法

1、用公式法求单一产品盈亏平衡点

2、盈亏分析法的应用

第三节—线性规划方法

第六讲不确定型决策方法(2学时)

1、乐观原则

2、悲观原则

3、等概率原则

4、现实主义原则

5、最小后悔值原则

第七讲风险型决策方法(2学时)第一节期望收益表法

1、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

2、期望收益表法的应用

3、在信息充分条件下的风险型决策

第二节决策树法

1、决策树的识别

2、决策树的绘制

3、决策树的法的应用

(1)单级决策树法

(2)多级决策树法

第三节效用理论

1、效用的含义

2、效用值的测定和效用曲线的绘制

3、效用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

第八讲网络决策方法(2学时)第一节网络图的识别和绘制

1、网络图的识别:

2、绘制网络图:

第二节网络计划的优化

1、时间优化

(1)平均加快法

(2)依次加快法

(3)选择加快法

2、资源优化

3、成本优化

第九讲对策决策方法(2学时)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1)局中人

(2)策略

(3)局势

(4 )零和对策

第二节零和对策方法

1、有鞍点的零和对策一最优纯策略

2、无鞍点的零和对策一混合策略

第三节变和对策方法

1、囚犯困境博弈

2、胆小鬼对策

3、争路博弈

4、“性别战”博弈

第十讲公共决策的择案规则(2学时)第一节公共决策与公共选择理论

1、公共物品与集体选择

2、外在效应与集体选择

第二节公共决策中的择案规则

1、全体一致规则与多数决定规则

2、其他形式的择案规则

第三节投票悖论及其解决

1、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

2、投票悖论的解决途径

第四节最优抉择规则的选择

1、择案规则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2、最优多数规则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106032101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原理 3.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4.课程总学时数: 51 5.课程学分数: 3 6.授课对象:财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管理学原理》是我院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地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时分配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等专业使用) (依据普通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特色教材精选) 计算机教研室修订 二00 六年七月一日 、儿、? 一、前言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化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人员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新兴学科。医学信息学的供体学科是计算机科学,受体学科是医学科学。 医学信息学是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方向必修专业课之一。 学习本课程要求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先修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医学信息学》课程的要求编写。章节顺序与《医学信息学》王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教材相同。

第一章医学信息学基础 [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的基本概念;医学信息的相关概念;医学信息学研究;医学信 息学教育。 [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的含义、信息类型的划分、信息的特征与功能、信息与知识、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 2.熟悉信息的特征与功能、医学信息学的产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目的。 3.了解医学信息学学科体系、医学信息学研究进展、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医学信息学教育机构、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医学信息标准化 [ 教学内容] 标准化概述;标准的分级、分类和编号;国外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我

国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 [ 教学要求] 1.掌握标准的分类、标准的代号和编号、国际着名医学信息标准、我国医学信息标准化管理。 2. 熟悉标准的分级、国外发达国家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现状。 3. 了解国际医学信息标准化组织、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我国医学信息标准的现状。 第三章医学信息有序化 [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度量;医学信息有序化的理论基础;信息有序化的基本方法; 自动化整序技术。 [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整序的信息科学基础、信息整序的信息检索、网络信息资源。 2.熟悉文献信息计量。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编写依据: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英文):管理学Management 课程编号:105213011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48: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在第2学期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商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基本概念知识;理解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四大模块的基本内容;掌握决策的制定、计划的制定、组织结构的设计、激励措施的制定及控制措施制定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依据员工心理与行为规律进行组织激励,如何识别领导者风格与组织情境相匹配,从而提高管理技能及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理性地看待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矛盾,从换位思考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的转变中形成全局观;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导入,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主动追求管理智慧,积极投身于各种管理实践活动中去。 三、课程教学要求 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破解课程难点,推送教学文件;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施单元(模块化)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蓝墨云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和多媒体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管理学现实案例演练,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完成预习和复习;课上组成学习研究小组对课程重点、难点和兴趣点深入探讨,师生互动;课后对课程核心知识点多思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学时分配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管理学导论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08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 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 管理、金融工程 课内总学时:54 学分:6 实验学时:课内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 执笔:贾振全审阅:高俊山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的运作程序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外文专业书籍与文献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使用外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2.课程难点: 管理理论实际上是对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同时,由于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能够运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3.能力培养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1)利用管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外语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5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1.管理与管理者(6学时) 1.1 组织、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2 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与过程,管理角色模型,管理的普适性

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及校园移动门户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及校园移动门户平台解决方案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学校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综合查询、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1.1.1.主题查询 高校各个部门查询的主题五花八门,需求极为广泛、复杂,因此必须有一个通用的全局性管理工具,对需要的主题进行查询。 主题查询系统主要面向各级管理人员,它基于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各种业务信息的查询,按照业务划分成若干个查询主题,实现灵活、方便的即时主题查询。 主要的查询主题包括: ?学生信息主题查询 ?人事信息主题查询 ?教学信息主题查询 ?科研信息主题查询 ?财务信息主题查询 ?设备信息主题查询 ?一卡通信息主题查询 ?后勤信息主题查询

?党群信息主题查询 ?….. 需要设计一个主题查询管理工具,来完成查询主题的定义、发布和维护,实现新主题的快速实现。 1.1. 2.综合分析 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是“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综合分析系统主要面向各管理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丰富的统计分析报表,对学校的综合情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它除了满足上级主管部门所需要的正式报表(如高基报表)之外,可以根据各管理部门的要求来定制报表。主要分析内容可以包括: ?学生信息分析 ?教职工信息分析 ?学科建设分析 ?教学管理分析 ?科研信息分析 ?设备信息分析 ?财务信息分析 ?招生就业分析,等。 综合分析系统除了要采用自定义报表工具来完成各种分析报表的快速开发外,还可以采用多维分析工具,选择几

个典型的分析主题,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充分挖掘,支持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决策,为未来数据仓库建设奠定基础。 1.1.3.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领导决策支持系统是专门为学校领导提供的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将学校领导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信息提炼出来集中展示,使校领导就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学校目前教学、科研、管理、财务等信息以及学校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的首页以领导驾驶舱的形式展现。表现清晰,一目了然,使用方便。引入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的概念,建立学校的KPI体系,使学校领导能通过查询各KPI指标的信息就能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服务、教学和科研等各方面的关键信息。 系统所包含的功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本系统主要建立在公共数据平台之上,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 ?重大事项。使校领导及时了解学校的重大事项、新 闻、活动等内容; ?发展规划。学校及各院系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的相 关信息, ?教学管理KPI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和复习目标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00001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学时/学分:48学时/3分学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 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管理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管理技能的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时分配:课程教学环节中包括理论课42学时、课堂实践6学时。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为主,适当设置课堂讨论、课堂实践。 3、考核方式:平时考核+闭卷考试 4、成绩评定:出勤、平时表现(15%)+平时作业成绩及表现(15%)+期末考试成绩(70%)。 5、课堂要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按时完成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理解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管理者的职能定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管理的意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管理学性质及对象、管理学科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的含义、性质、作用 2、难点: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1、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从技术的角度讲,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它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课程不侧重于讲解技术本身,重点在于讲清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管理的革新与信息技术改造的关系、管理的需求与信息系统实现的关系。 三.教学要求的层次 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面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 3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4 .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5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英文)

“Signal and Systems” Course Outline Courses Name: Signals and Systems Categories of Courses: Basic Course Course Number: 071210T107 Course Ownership: 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ised: August 2006 一、The Responsibility and Character of the Course 1、The Responsibility、Character and Goal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basal and professional class for the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It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gn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 the basic analysis for the signal through linear systems. From time domain to transform domain, from continuous-time to discrete-time,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to state description.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ethods of signal analysis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linear systems, cultivate the students’thinking , reasoning and analyzing abilities. This i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theory,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ignal detection and etc. 2、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can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ignal and linear system's basic theory, basic analysis, This i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following courses and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actual work. 3、Suitable Professions、Teaching Hours and Credit Suitable profession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Network Engineering and etc. Teaching hours:54 hours(42 for the theory and 12 for the experiments).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 二、课程内容概述: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2.5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40/8 授课时间:二(3,4)、双周四(3,4)/1-16周授课地点:6D402 任课教师姓名:董敬然职称:工程师 所属院(系):机械学院 联系电话:Email: dash2012@https://www.360docs.net/doc/ba17809375.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间,一对一,或与同学协商时间地点集中答疑; 2.针对作业中的问题,集中讲解。 二、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测试、系统实施等的理论,同时也针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操练习,培养学生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此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和特点;掌握系统分析的调查方法、资料分类与整理方法、业务流程的总结方法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方法、数据字典的编制方法、业务逻辑表达方法;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功能结构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信息流程图设计和处理流程图设计;掌握至少一种开发平台的特点和基本使用方法,并对其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了解规范化的测试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了解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了解微软项目开发框架MSF的应用;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了解至少一个主流技术的开发案例的所有细节和其运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过程。能将客户的需求与当前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规划;能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和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业务调查,也能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并根据需求设计出新的数据流程图;能根据当前技术平台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界面设计、业务组件设计、数据库设计;能在现有技术平台上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中的技术综合应用案例,其根本要义就是将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抽象化、理性化、过程化并转换为一系列的信息流动、处理与存储。所以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是对设计者理性程度的考验,其中包括:系统规划的技术能力考量、系统调查的切入点与重点的设置、系统分析中信息的变迁与流程的改造、系统设计中架构的扩展与优化等。而在更深层次上也应意识到设计者本身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接受程度对系统的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因此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知识与信息接纳并以理性予以归化才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终极手段。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数据库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2.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5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计划学时:20 实践学时:4 课程类型:院级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制订时间:2008年5月1日 审定时间: 2008 年月日 修订时间及次数:2008年月日第次修订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按照《管理学原理》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于全院各专业专科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因此作为一门院选课。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它由一系列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构成,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实践及经验在理论上系统反映和总结,同时又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着重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了解管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管理学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把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性及其内在联系;熟悉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主要理论及其在管理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并熟练地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计划、决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课程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思考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思维。 本课程还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

竞争情报学教学大纲

竞争情报学教学大纲 《竞争情报学》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课程代码:B3043022 学分:3 总学时数:4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竞争情报是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和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竞争情报学”是一门融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信息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交叉学科,主要涉及企业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相关信息研究和利用。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程,“竞争情报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在了解企业竞争环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竞争情报的内涵、实质及其作用,能运用相关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初步掌握竞争情报收集分析和处理若干基本方法和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一)理解、掌握企业竞争情报的内涵、实质以及作用; (二)理解、掌握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方法; (三)熟悉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成; (四)大体掌握企业竞争情报的一些主要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方法; (五)具有团队开展或个人进行企业竞争情报实践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当代企业竞争力形成和提升的必要工具——竞争情报

1( 信息、知识、情报的含义及区别; 2( 竞争情报的概念、竞争情报系统构成; 3( 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4( 当代竞争情报和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趋势; 5( 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建设与需求现状。 重点: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的含义、实质和主要功能。 难点:区分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的同与异。 教学建议:运用案例,从企业提升竞争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清企业竞争情报及竞争情报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1 (二)企业竞争情报的核心——企业竞争力 1.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组成因素; 2. 企业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 重点: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难点:企业竞争优势和企业竞争情报的关系。 教学建议:通过分析案例,讲明竞争情报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劣处境的作用。 (三)竞争环境及其情报分析 1、竞争环境的构成; 2、竞争环境的情报内容; 3、竞争环境情报分析。 重点:竞争环境的情报内容。 难点:竞争环境情报分析步骤和过程。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非经管学生 执笔者:王清娥 审核人:张建国 编制日期:2011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在第二学期开出,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了解与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思维方法,并受到分析管理问题的方法训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运营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与规律; (二)了解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前沿与动态; (三)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发现、思考、分析组织与管理问题; (四)通过接受案例分析方法训练,学会运用管理案例分析方法。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 一、管理者与组织 1.管理者与操作者 2.组织的特征 二、管理和管理者 1.管理及其职能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3.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4.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技巧 三、管理者与企业家的区别 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一、早期的管理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管理的定量学派 1.运筹学 2.管理科学 四、近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和趋向一体化 1、过程方法:基于管理职能的连续循环 2、系统方法:系统的类型 3、权变方法:权变因素 五、管理学发展的当前趋势与问题 1.管理的全球化 2.管理道德问题 3.激励、创新和变革 4.全面质量管理 5.授权 6.工作人员多样化与两极化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一、管理万能论与象征论 1、管理万能论 2、管理象征论 二、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及其来源;强文化与弱文化 2、构成组织文化的10个特征 3、文化如何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三、组织环境 1.什么是组织环境?

决策支持系统教学大纲

《决策支持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决策支持系统 英文名称:Decision Support System 课程编号:2414226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培养具有决策支持系统理论、方法、分析及使用的专业知识,从事信息组织和检索、dss系统软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专门人才。理论联系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专题讨论为辅,教学相长、学以致用。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内容精选、体系合理。从决策理论、决策支持系统和决策支持技术发展三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加深学生对决策支持系统的认识。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决策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各类决策支持技术,能够针对不同的决策问题,掌握设计和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数据库原理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决策、决策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基本概念,讲授当前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原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技术、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高洪深. 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与方法(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2.高洪深. 决策支持系统(DSS)案例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 谭跃进. 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强、具体方法较为实用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课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之外,还要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尽可能使用生产实践中的决策支持系统案例进行实例的讲解,并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四成绩考核办法 本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共计54学时。考试分为平时作业(含课程设计)、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07 制定单位:管理学教研室 执笔者:黄永涛 审定时间:2010年6月6日 审定人: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管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学原理。该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讲授三个层次的管理内容,同时力求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到基本的管理思维,也熟悉一些基本的管理方式方法,学会对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同时又是管理类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所以,在学习本课程以前,可以适当对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做简单学习。另外,本课程是学习其他管理课程的先修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

5 本课程大纲选用的依据教材为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课程主要参考书有: [1]徐国华,张德,赵平编·《管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徐波主编·《管理学案例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4]王德清主编·《中外管理思想史》·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5]郑文哲主编·《管理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6.考核方式 课堂参与和平时作业: 20%; 期末考试: 80% 7.教学方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适宜采用的方式有知识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文献阅读、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管理与管理学

171428S决策支持系统课程考核大纲

《决策支持系统》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编号: 171428S 二、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三、编写说明: 本大纲根据《决策支持系统》教学大纲编写,它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决策支持系统》(36学时)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四、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 1、识记: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DSS发展的理论基础、决策支持系统。 2、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参考框架(1)了解决策支持系统是什么,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2)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3)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及学习和研究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性;(4)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的演进。 3、运用:(1)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2)结合实际论述决策支持系统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第二章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1、识记:决策支持与DSS的定义。 2、理解:DSS的概念模式:系统分析、专用DSS、DSS工具、DSS生成器、ROMC分析方法。 3、运用:分析现有DSS的的逻辑模块组成情况。 第三章DSS的构造与系统结构 1、识记:DSS的基本部件、目标、功能。 2、理解:(1)四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模型库子系统、知识库子系统、方法库子系统、用户界面子系统及各子系统间的联系;(2)明确DSS的系统结构。 3、运用(1)研究分析现有的DSS产品的体系结构;(2)举例说明目标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第四章数据开采技术 1、识记:(1)数据开采技术基本概念、过程及分类; 2、理解:常用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开采方法; 3、运用:举例说明各种数据开采技术在我国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能撰写相关小论文。 第五章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 1、识记:模型与模型库的基本概念。 3、理解:(1)模型生成技术;(2)模型管理技术;(3)模型管理子系统的设计;(4)模 型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3、运用:掌握各种模型库技术在我国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第六章知识管理与问题处理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初识管理与管理学 课程内容: 1.管理的定义、性质、基本要素; 2.管理者的含义、角色与技能; 3.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4.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及有关原理。 基本要求: 1.理解管理的性质与特征; 2.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 3.掌握管理者的涵义及分类;

4.掌握管理者的角色分配与技能要求; 5.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特征。 6.理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及有关原理。 本章重点: 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技能要求;管理的性质。 本章难点: 管理者的角色分配与技能要求;管理的二重性及相关原理。 第二章科学决策 课程内容: 1.决策的概念、类型及过程; 2.决策理论; 3.决策的方法。 基本要求: 1.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分类; 2.了解决策的重要性和作用; 3.掌握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满意性原则,群体决策或个人决策的优缺点(决策的原理); 4.理解并掌握决策的定性、定量方法; 5.了解现代决策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本章重点: 决策的程序;区分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与不确定性决策;决策的方法。 本章难点: 区分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与不确定性决策;决策的定量方法。 第三章制定计划 课程内容: 1.计划的概念、内容、性质、类型; 2.计划编制的程序、原理; 3.计划编制的方法; 4.目标管理。

基本要求: 1.理解计划的含义、作用及其分类,影响计划的因素,计划工作的过程; 2.掌握计划的表现形式,计划的内容要素,计划的原则; 3.掌握目标管理的含义、本质、过程、要素及其优缺点; 4.掌握计划的基本方法;理解企业战略、SWOT分析法、业务组合矩阵和基本的竞争战略。本章重点: 计划的程序;目标管理的概念、基本过程;计划的基本方法。 本章难点: 目标管理的特点及应用。 第四章组织设计 课程内容: 1.组织的含义及内容;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3.组织结构与设计基本原则和程序; 4.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基本要求: 1.理解组织的含义,组织设计的依据及过程; 2.掌握部门的划分方法,组织的基本原则; 3.理解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概念、相互关系及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掌握扁平化结构和 高耸式结构的优缺点; 4.理解并掌握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组织结构及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5.了解新型组织结构形式; 本章重点: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影响组织设计的权变要素。 本章难点: 对团队建设的理解;影响组织设计的权变要素。 第五章领导艺术 课程内容:

171428S决策支持系统教学大纲

《决策支持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171428S 二、编写说明 《决策支持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领域中的一门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课程,主要包括对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特点,功能,基本原理及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决策支持系统这门课程,学生应该对决策支持系统的由来以及发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并结合本发展方向,了解当前的发展前沿。本课程要求学生有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除要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外,还要查阅当前DSS方面的发展动态文献,对计算机应用发展中的决策支持系统方向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三、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四、教学目标 全面地介绍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开发方法与环境,主要应用领域及其研究和发展方向。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学习决策支持系统这门课程,学生应该对决策支持系统的由来以及发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并结合本发展方向,了解当前的发展前沿。本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有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除要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外,还要查阅当前DSS方面的发展动态文献,对计算机应用发展中的决策支持系统方向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概论(2学时) 第一节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DSS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DSS与相关技术的关系 第四节新一代DSS的发展 第五节数据仓库与决策支持系统 第二章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1学时) 第一节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第二节决策支持与DSS的定义 第三节DSS的概念模式 一、系统分析 二、专用DSS 三、DSS工具 四、DSS生成器

会计专业教学大纲管理学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132701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会计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管理学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包括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基本原理、管理的各项基本职能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现代管理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基本能力和技能:掌握运用所学管理知识分析解释各种管理活动,发现企业管理问题并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目标管理、组织结构设计、领导理论及激励理论等)应安排案例讨论课,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对决策方法的学习可适当安排习题,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由出勤情况、作业情况、平时测验和课堂笔记等构成。 (七)参考书目 1.《管理学》(第四版),焦叔斌、杨文士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2.《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著,2014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