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天线可靠性测试报告

GPS天线可靠性测试报告
GPS天线可靠性测试报告

深圳中聚泰光电有限公司

GPS天线可靠性测试报告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 -45 to +85oC

贮藏温度: -55 to +100oC

湿热

温度:40oC

相对湿度: 10 to 95%

天线低噪声放大器指标

项目指标

中心频率1575. 42±1MHz

增益28 dB typ (DC=3V)

噪声系数 2.0±0.1dB max (DC=3V)

电压3±0.5V

电流(DC=3±0.5V) 4±1mA

天线低噪声放大器增益测试图

天线低噪声放大器噪声系数测试图

天线网分测试图

可靠性实验报告

可靠性测试测试内容及标准试验结果

高温老化试验试验设备:TX-ZK-600

试验依据:GB2423.02高温实验方法

试验标准:高温工作50℃,通电7天,常温恢复1~2H后测试

试验结果:(1)外观无变化;(2)?S21不大于2.0dB;(3)?S22不大于0.2;(4)?I

不大于1.0mA 符合试验标准,合格

跌落试验试验设备:跌落台

试验依据:GB2423.08-1995自由跌落实验方法

试验标准:在100cm高度处按X.Y.Z三个面分别自由跌落在钢性地板上共3次后测试

试验结果:(1)外观无变化;(2)?S21不大于2.0dB;(3)?S22不大于0.2;(4)?I

不大于1.0mA 符合试验标准,合格

盐雾试验试验设备:TX-SST-1000

试验标准:将样品置于温度为35+1.1/-1.7℃,盐溶液为4-6%(溶液PH值6.5~7.2),

湿度为95~98%的盐喷雾室中12小时

试验结果:外表表面无腐蚀符合试验标准,合格

高温工作试验试验设备:TX-ZK-600

试验依据:GB2423.02高温实验方法

试验标准:高温工作85℃,通电放置2H后立即测试

试验结果:(1)外观无变化;(2)?S21不大于2.0dB;(3)?S22不大于0.2;(4)?I

不大于1.0mA 符合试验标准,合格

高温存储试验试验设备:TX-ZK-600

试验依据:GB2423.02高温实验方法

试验标准:高温存储85℃,放置16H,常温恢复1~2H后测试

试验结果:(1)外观无变化;(2)?S21不大于2.0dB;(3)?S22不大于0.2;(4)?I

不大于1.0mA 符合试验标准,合格

低温工作试验试验设备:TX-ZK-600

试验依据:GB2423.01低温实验方法

试验标准:低温工作-40℃,通电放置2H后立即测试

试验结果:(1)外观无变化;(2)?S21不大于2.0dB;(3)?S22不大于0.2;(4)?I

不大于1.0mA 符合试验标准,合格

低温存储试验试验设备:TX-ZK-600

试验依据:GB2423.01低温实际方法

试验标准:低温存储-40℃,放置16H,常温恢复1~2H后测试

试验结果:(1)外观无变化;(2)?S21不大于2.0dB;(3)?S22不大于0.2;(4)?I

不大于1.0mA 符合试验标准,合格

恒温恒湿试验试验设备:TX-THR-2000

试验依据:GB2423.09恒温湿热实验方法

试验标准:40±1℃,93±2%RH,放置48小时,恢复12小时后测试

试验结果:(1)外观无变化;(2)?S21不大于2.0dB;(3)?S22不大于0.2;(4)?I

不大于1.0mA 符合试验标准,合格

振动试验试验设备:TX-ZYZDJ-1000

试验依据:GB2423.10正弦振动实验方法

试验标准:在振动频率为10~55~10Hz 振幅为1.5mm 沿X.Y.Z 方向各振动2小时后

测试

试验结果:(1)外观无变化;(2)?S21不大于2.0dB;(3)?S22不大于0.2;(4)?I

不大于1.0mA 符合试验标准,合格

实验结论:经过以上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司的GPS天线,各项性能参数完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可靠性有保障。

深圳中聚泰光电有限公司

2013/06/15

射灯天线覆盖效果测试报告(室外向下对打)--钟陈生

茂南财富新城射灯覆盖(室外向下对打)效果测试报告 测试人:钟陈生、申卫报告撰写:钟陈生测试日期:2013年7月17 1.概述 1.1站点描述 基础信息 1.2射灯覆盖图及环境描述:

项目总负责人 单项负责人设 计 人校 审 人 审 核 人单 位比 例日 期 mm 2013.4图号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1YBGS0130-WX-MNCHXCF-02-5 注:本系统图中器件红色为新增,黑色为原有, 蓝色为更换,黄色为利旧。 茂南财富新城F-安装点位图 二功分器 ″馈线7/8″馈线1/2″超柔馈线 全向天线 三功分器 双频合路器 电桥 22栋 28栋29栋 30栋31栋 23栋 27栋 25栋 38栋 26栋 17栋 ANT1-20F 下倾角51.84° ANT1-18F 下倾角37.15°ANT2-18F 下倾角47.39° ANT3-18F 下倾角47.39° ANT4-18F 下倾角47.39° ANT7-18F 下倾角47.39° ANT10-18F 下倾角47.39° ANT11-18F 下倾角42.27°ANT9-18F 下倾角43.88° ANT8-18F 下倾角40° ANT13-18F 下倾角45° ANT14-18F 下倾角45° ANT15-18F 下倾角47.39° ANT12-18F 下倾角43.88° ANT5-18F 下倾角47.39° ANT6-18F 下倾角37.13° ANT16-18F 下倾角47.39°ANT17-18F 下倾角37.13° 16栋 10栋 PS1-18F PS2-18F PS3-18F PS4-18F PS5-18F PS6-18F PS7-18F 38栋,共 19层 26栋,共18层 约高57米 约高54米 射灯天线

XX天线性能测试报告

基站天线性能综合评估报告 (XX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XX分公司为了改善弱覆盖、提高用户满意度,解决网络中的隐形问题,同时借鉴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选择了使用不同年限、品牌的天线进行综合性能测试。通过对三阶互调、使用年限、前后比和第一上旁瓣抑制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借助更换对比,DT测试、话务KPI综合分析,为网络优化中天线故障排查、是否需要更换和更换标准、以及更换后达到的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1.本次测试选取的场景、天线、基站数量如下: 场景天线数量/根基站数量 1.农村弱覆盖投诉183 2.高速公路带状覆盖488 3.市区干扰点掉话279 4.库房新天线抽查10/ 2.天线性能测试 本次采用德国Rosenberger 三阶互调测试仪和扫频仪对天线性能进行测试,同时结合话务统计指标、DT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1 天线性能测试结果 本次主要对天线自身的主要参数指标:三阶互调(IM)、驻波比(VSWR)、前后比、第一上旁瓣抑制进行测试。

2

2.1.1 三阶互调合格率 参数说明:三阶互调是反映天线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线的优劣。目前国标要求≤-107dbm。本次判定合格的标准如下: 三级互调测试标准(dbm) 等级大于‐90大于‐107且小于等于‐90小于等于‐107 评测不合格可用优良 三阶互调测试结果 不合格合格优良 11% 28% 61% 说明:通过本次对天线综合性能的测试,发现较多天线三阶互调不合格(本次测试把IM≤-90dbm的均视为合格,远低于国标要求),这和目前集成度越来越高的基站系统难以匹配。 3.网络KPI指标综合分析 本次网络KPI指标的分析是建立在:老天线→集采新天线→KATHREIN高性能天线,分别提取相同时段的话务统计数据,进行多次分析基础之上的。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模板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一、试验样品描述 二、试验阶段 三、试验结论

四、试验项目

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 (高温贮存) 实验标准: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 测试产品状态 ■小批□中批□量产 开始时间/Start Time 结束时间/Close Time 试验项目名称/Test Item Name 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 (高温贮存) 产品名称Name 料号/P/N (材料类填写供应商) 试验样品/数量 试验负责人 (5Pcs ) 实验测试结果 ■通过□不通过□条件通过 试验目的 验证产品在高温环境存储后其常温工作的电气性能的可靠性 试验条件 Test Condition 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升温速率为1℃/min,使产品温度达到70℃,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完成测试后在正常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进行产品检查 试验条件图 Test Condition 仪器/设备 高温烤箱、万用表、测试工装 合格判据 试验后样品外观、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各项性能正常 包装压力测试 OK 包装振动测试 OK 包装跌落测试 OK Group 7 酒精测试 OK RCA 纸带耐磨测试 附着力测试 OK 百格测试 OK 材料防火测试

备注说明 注意:测试不通过或条件通过时需要备注说明现象或原因、所有工作状态机器需要连接信号线、功能测试涵盖遥控距离和按键功能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低温贮存) 实验标准: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 测试产品状态■小批□中批□量产 开始时间/Start Time 结束时间/Close Time试验项目名称/Test Item Name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 (低温贮存) 机型名称Name料号/P/N(材料类填写供应商)试验样品/数量试验负责人实验测试结果■通过□不通过□条件通过 试验目的验证产品低温环境存储后其常温工作的电气性能的可靠性 试验条件Test Condition 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降温速率为1℃/min,使试验箱温度达到-30℃,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完成测试后在正常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进行产品检查. 试验条件图Test Condition

基站美化天线技术规范

美化天线技术规范

总体概况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站数量不断增多,天线星罗密布,对周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难以满足对环境美观的要求;同时群众对天线辐射的普遍抗拒心理也导致基站选址建设相当困难,这就要求对天线的安装方案进行特别设计,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美化天线是在尽量不增加传播损耗的情况下,通过一些美学、工艺技术的手段对天线进行伪装,来达到隐蔽的目的。通过采用美化天线,既美化了城市环境,也避免了居民对无线辐射恐惧和抵触,保证通信的覆盖和质量。 经过几年的积累,在美化天线的规范、分类、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化美化天线体系和定价模式。本手册对美化天线的技术标准、安装验收规范、采购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供各分公司参考。 1 建设总体要求 美化天线在满足通信基站工程建设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同时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1)技术性原则:在进行天线隐蔽时,首先必须满足无线覆盖的要求,无线信号衰减尽量低,衰减增加不超过1dB。 由于天线需要±30°内的方位角,15°内俯仰角(电调+机械角度)可调整,美化天线的材料和结构对天线调整后的发射性能应没有影响,在天线安装位置的垂直面的正前方不能有金属阻挡。 (2)经济性原则:在进行天线隐蔽时,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尽量选用通用型强、结构简单的隐蔽方案,以节省隐蔽费用。 (3)维护性原则:天线有时需要调整下倾角和方位角以及维护等,天馈线隐蔽方案需要考虑天馈线的维护和扩容的方便。 (4)安全性原则:美化天线要求结构牢固,满足各地风压设计要求。产品应适应全天侯使用,在雨、雪天气及-40℃~70℃温度均可保持良好物理特性;天线罩材料阻燃性好,达到GB8624-1997难燃Ⅰ级。 (5)耐用性原则:要求隐蔽材料经久耐用,耐高温和耐腐蚀,使用寿命不少于10年。

控制测量规范与要求

第一部分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公路(第15标)控制网复测技术设计书 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大广高速公路蒙冀界至承德高速公路GPS控制网成果表》(设计院交给的)(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5)、《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二、平面GPS、四等水准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规定和本项目实际情况,隧道段控制网采用GPS观测方法时,精度按四等网技术要求施测。为确保线路衔接的平顺性,加密点必须联测其相邻的GPS平面控制点。 平面加密控制网的施测精度控制按:加密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的要求进行。 2.1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2.2 四等水准施测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6.3-3.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三、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计划 3.1 GPS复测组网实施

为保证线路上所有控制点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尽量保证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4太GPS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观测模式,以此提高GPS观测网形的图形强度。GPS 网各时段全部以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3.2 采用GPS测量方法的平面复测 遵循与设计单位建网时相同的构网原则,本次GPS方法的控制网复测组网以大地四边形为基本构网图形组成带状网,采用边联式构网。实际外业测量必须遵循基线组网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并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GPS外业观测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精度要求为1mm。天线应利用脚架和天线安置基座直接实现队中—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管水准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必须严格整平。脚架必须稳定、牢固安置。 —如天线有指北定向标志,则应借助指北针或罗盘,在开始观测和观测过程中都使接收机天线指北标志指向正北方向。 —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立即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GPS测量需要遵循的操作要点有: —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开始同步观测。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后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者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各项连接正确,接收机设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测量。 —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天线高丈量必须按接收机使用规定,从天线相位中心标志处丈量至地面点位标志,丈量的天线高是垂直高还是斜高必须在记录手薄上清楚的表明,且无论是垂直高还是斜高,直接丈量距离的误差在前后2次丈量中必须小于等于1mm,方取两次直接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作最终距离丈量的结果。 —不同时段的观测间隔期间必须重新进行天线安置基座的整平、对中操作,并重新丈量仪高。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观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完整地记录在观测手薄上。同时严密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汇报和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OTA天线测试的能力及测试标准

OTA测试能力 OTA测试能力: 1:有源部分 辐射功率 (TRP) 灵敏度性能 (TIS) 2:无源部分 天线增益测试(Gain) 天线接口阻抗测试(Input Impedance) 天线驻波比/回波损耗测试(VSWR/RL) 天线方向图测试(Radiation Pattern) 方向性(Directivity) 波束宽带/前后比(3Db BW/FB Ratio) 交叉极化比/隔离度(Cross Polar/Isolation) 支持的无线制式:GSM,CDMA,WCDMA,TDSCDMA产品的有源或者无源测试;蓝牙,WIFI,DVB等天线的无源测试; 目前支持的测试规范: 1:CTIA的OTA测试规范(Test Plan for Mobile Station Over the Air Performance V2.2.2)2:GCF 的OTA测试规范(GCF CC V3.33最新规定) 3:3GPP/ETSI OTA antenna performance conformance testing (TS 34.114,TS25.144) 4:中国工信部在2008年强制执行的OTA进网规定(YDT 1484-2006) 5:无源天线测试标准(Passive antenna test:IEEE149-1979)

TRP全称Total Radiated Power,即总辐射功率。其含义是手机在空间三维球面上的射频辐射功率的积分值,反应了手机在所有方向上的发射特性。打个比方,就如同一盏灯泡在所有方向上的辐射的光的总和。那么越亮就代表其发射的能量越多,越暗就代表其发射的能量越少。但是辐射功率是有上限的,手机本身对最大的辐射功率进行了限制,任何手机的射频模块输出功率不会超过2W(33dBm)。越是接近这个值,说明信号发射能力越好,也说明辐射更大。该指标通常与SAR指标(反映人体吸收的辐射的指标)相互制约,一部合格的手机既要有好的发射能力,又要有较低的SAR 值。 我国的标准YD1484-2006<<移动台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是对手机进行TRP测量的规范性文件,其中约定了TRP的最低值,对于GSM手机而言,900频段不能低于26dBm,1800频段不能低于25dBm;对于CDMA手机而言TRP 不能低于20dBm,与北美的CTIA要求是一致的,而与欧洲的3GPP标准比较则有一些测量方式上的差异。 目前无线产品对人体辐射大小的衡量方法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是SA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值. SAR的实际意义就是对人体的辐射能量的大小, 它是指辐射被人体头部或身体各部位组织吸收的比率,单位是W/kg。国际非电离性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和欧洲规定的SAR值上限标准为2W/kg,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 FCC)规定的最大SAR值为1.6W/kg,我国目前SAR的主要标准为YD/T 1644.1 《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SAR的测试数值是指峰值水平, 也就是要求被测手机处于最大功率发射模式下进行测量和评估!

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报告.docx

XXXX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2019-5-25 样品名称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样品编号2019-5-25 委托单位XXXX 实业有限公司型号/规格RC661-Z2委托单位 XXXXXX检测类别委托试验地址 样品来源 收样日期2019年4月15日 委托方送样 方式 2019 年4月15日~ 样品数量120检测日期 2019年5月15日 1.高低温工作试验10.外箱跌落试验18.标签酒精测试 2.高温高湿工作试验11.外箱振动试验19.盐雾测试 3.外箱温湿度交变储存试验 12.稳定性测试20.外箱抗压测试 4.外箱高温高湿储存试验13.铅笔硬度测试21.ESD 测试 检测项目 5.冷热冲击试验14.底噪测试22.电源通断测试 6.裸机跌落试验15.防水测试23.裸机振动试验 7.裸机微跌试验16.大头针缝隙安全测试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8150040.html,B 线摇摆测试 8.彩盒包装跌落试验17.标签橡皮测试25.125℃高温存放 9.快递盒包装跌落试验 样品说明委托方提供120 个样品用于本次试验,其中: 裸机 40台, PCBA 20 块,带包装 3 箱( 60台)。

参考标准: 检测依据 YD/T 1539-2006《移动通信手持机可靠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检测结论样品按照要求完成了测试,测试结果见报告正文 备注--- 编制:审核:批准: 批准人职务: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第1页共 9页

XXXX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2019-5-25 试验情况综述 序号项目 1高低温1 标准要求 温度45℃ 试验情况 工作 试验 2高温 高湿 工作 试验3外箱 温湿度 交变 储存 试验 持续时间 6 小时 2温度45℃~ -10 ℃ 降温时间 2 小时 3温度-10 ℃ 持续时间 6 小时 4温度-10 ℃~ 45℃ 升温时间 1 小时 每循环时间15小时 循环次数4 样品状态在线测试 温度40℃ 相对湿度90﹪ 持续时间96h 样品状态在线测试 1温度70℃ 湿度40﹪ 持续时间12 小时 2温度70℃~ -20 ℃ 降温时间 2 小时 3温度-20 ℃ 4持续时间12 小时 温度-20 ℃~ 湿度40 ﹪ 升温时间 1 小时 每循环时间27 小时 循环次数4 样品状态包装、不

天线测试报告112305

东莞市晖速天线技术有限公司DongGuan HuiSu Antenna Technologies Co.,Ltd ┅┅┅┅┅┅┅┅┅┅┅┅┅┅┅┅┅┅┅┅┅┅┅┅测试报告 Test Report 共 13页 试验名称 112305 Description 低频排气管型一体化美化天线 试验类别天线辐射性能测试 Sort 承试单位东莞市晖速天线技术有限公司品质保证部 Customer 拟制万林涛 Organizer 批准 Approver 报告日期 2010年 12月20日 Issued date

1.测试时间 2010年12月18日 2.测试环境 测试地点:东莞市晖速天线技术有限公司远场测试场 测试设备:天线转台和标准增益天线等 测试人员:万林涛黄财茂 3.测试内容 3.1 测试项目 3.1.1方向图测试 测试天线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图。频点选取820、824、896MHz等频点进行测试。从方向图中得出以下指标: 水平波束宽度、交叉极化比、前后比,以及垂直波束宽度、上旁瓣抑制等辐射性能参数。 3.2 被测天线 天线型号:112305 频段:820-960MHz 4.测试结果 4.1 测试结果统计表(3页) 4.2产品说明书(4页) 4.3 方向图图片(5-12页) 4.4测试方法(13页)

4.2.2 测试结果统计表 E面波瓣宽度、抑制不合格,H面波瓣宽度、前后比,增益以及交叉极化60°不合格,3dB瓣宽偏宽。

排气管型一体化美化天线 电气性能Electrical Specifications 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 820~960MHz 增益Gain14.5±0.5 dB i 驻波比VSWR <1.5 极化形式Polarization ±45° 端口隔离度Isolation Between Two Ports ≥28dB 交叉极化鉴别率Cross-Polar Discrimination >10dB(@ 60°) 上旁瓣抑制Upper Sidelobe Suppresslon≤-15dB 前后比Front to back ratio≥25dB 水平波瓣宽度Horizontal beamwidth 65°±5° 垂直波瓣宽度Vertical beamwidth 15°±3° 主瓣下倾Electrical downtilt 0°~ 18° 三阶互调IM.3rd order(2×43dbm)≤-107dBm 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 50Ω 功率容量Max Input Power 200W 接口形式Connector 2*7/16 DIN Female 雷电保护Lighting Protection Direct ground 机械性能Mechanical Specification s 尺寸(净天线) Dimensions Φ180mm,长度:1650mm 重量(净天线) Weight≤8Kg 辐射体材料Radiator Material Copper 天线罩材料Radome Material Fiberglass 天线罩颜色Radome Color White

SR801整机天线射频测试报告V300

SR801整机天线射频测试报告V300 版本:V3.0.0 项目:SR801

版本历史:

目录 1.测试总结 (4) 2.测试内容 (5) 3.测试外表与连接框图 (5) 3.1耦合测试 (5) 3.2测试数据及结果 (6)

1.测试总结 表1 测试总结

2.测试内容 耦合测试 3.测试外表与连接框图 测试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如表2所示: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配置 稳压电源 Agilent 66309B/66309D 综测仪 Agilent 8960 射频电缆 屏蔽箱 测试SIM 卡 图1手动测试连线示意图 图2屏蔽箱测试连线图 耦合测试 测试仪器:Agilent 8960、屏蔽房 GSM 890.2MHz -20dB 935.2MHz -21dB 902.4MHz -19dB 947.4MHz -20dB 914.6MHz -19.5dB 959.6MHz -21dB DCS 1710.2MHz -22dB 1805.2MHz -27dB 1747.4MHz -24dB 1842.4MHz -25dB 1784.8MHz -29dB 1879.8MHz -24dB 测试信道: GSM900 (1、62、123)、DCS1800(512、698、885) 测试地点:实验室 。 综测仪8960 射频电缆 平板天线 屏蔽房

3.2测试数据及结果 .3.3 天线位置评估 1.Speaker金属电镀装饰件正下方不能有天线,以幸免静电通过天线损 坏射频PA。 2 .天线弯折以后的部份不能露在前壳和后壳相连结处的缝隙之间,以 幸免静电通过天线损坏射频PA 结论:Speaker金属电镀装饰件正下方没有天线,天线弯折以后的部份没有露在前壳和后壳相连结处的缝隙之间 2.. 3.4 附图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初稿) 一、试验样品描述 项目描述备注产品型号 Sample type: 样品数量 Sample qty: 硬件版本 H/W version: 软件版本 S/W version: 测试申请人: Test applicant: 申请日期 Application date: 二、试验阶段 测试单位 测试阶段□样品■小批□中批□量产 三、试验结论 测试结论■通过□不通过□条件通过

四、试验项目 Summary of Contents 测试项目测试结果备注 Group 1 高温贮存OK 低温贮存OK 恒温恒湿贮存OK 高低温度/电压交变测试 交变湿热OK Group 2冷热冲击测试OK 振动测试OK 跌落测试OK 防水测试 漏电起痕测试 灼热丝测试 雷击测试 噪音测试 ROHS测试 Group 3 按键寿命测试OK 插拔寿命测试OK 接口弯折测试OK 电线摇摆测试 盐雾测试 Group 4开/关机测试OK 耐高压试验OK ESD测试

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 (高温贮存) 实验标准: 产品可靠性试验报告 测试产品状态 ■小批□中批□量产 开始时间/Start Time 结束时间/Close Time 试验项目名称/Test Item Name 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 (高温贮存) 产品名称Name 料号/P/N (材料类填写供应商) 试验样品/数量 试验负责人 (5Pcs ) 实验测试结果 ■通过□不通过□条件通过 试验目的 验证产品在高温环境存储后其常温工作的电气性能的可靠性 试验条件 Test Condition 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升温速率为1℃/min ,使产品温度达到70℃,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完成测试后在正常环境下放置2小时后进行产品检查 试验条件图 Test Condition 仪器/设备 高温烤箱、万用表、测试工装 合格判据 试验后样品外观、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各项性能正常 序列号(S/N ) 外观 结构 包装压力测试 OK 包装振动测试 OK 包装跌落测试 OK Group 7 酒精测试 OK RCA 纸带耐磨测试 附着力测试 OK 百格测试 OK 材料防火测试

天线实验报告(DOC)

实验一 半波振子天线的制作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50欧姆同轴电缆与SMA 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2、掌握半波振子天线的制作方法。 3、掌握使用“天馈线测试仪”测试天线VSWR 和回波损耗的方法。 4、掌握采用“天馈线测试仪” 测试电缆损耗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天线阻抗带宽的测试 测试天线的反射系数(S 11),需要用到公式(1-1): )ex p(||0 11θj Z Z Z Z S A A Γ=+-= (1-1) 根据公式(1-1),只要测试出来的|Γ|值低于某个特定的值,就可以说明在此条件下天线的阻抗Z A 接近于所要求的阻抗Z 0(匹配),在天线工程上,Z 0通常被规定为75Ω或者50Ω,本实验中取Z 0=50Ω。天线工程中通常使用电压驻波比(VSWR )ρ以及回波损耗(Return Loss ,RL )来描述天线的阻抗特性,它们和|Γ|的关系可以用公式(1-2)和(1-3)描述: | |1| |1Γ-Γ+= ρ (1-2) |)lg(|20Γ-=RL [dB] (1-3) 对于不同要求的天线,对阻抗匹配的要求也不一样,该要求列于表1-1中。 表1-1 工程上对天线的不同要求(供参考) 天线带宽 驻波系数ρ的要求 反射系数|Γ|的要求 反射损耗RL 的要求 窄带(相对带宽5%以下) ρ≤1.2或1.5 |Γ|≤0.09或0.2 ≥21dB 或14dB 宽带(相对带宽20%以下) ρ≤1.5或2 |Γ|≤0.2或0.33 ≥14dB 或10dB 超宽带 ρ≤2或2.5,甚至更大 |Γ|≤0.33或0.43 ≥10dB (2)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 本实验采用50欧姆同轴电缆,其外皮和内芯为金属,中间填充聚四氟乙烯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2.2r ε=)。其特性阻抗计算公式如下: 060ln r b Z a ε?? = ??? (1-4) 式中 a ——内芯直径; b ——外皮内直径。

可靠性测试产品高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指南

术语和定义 HALT(High Accelerated Life Test):高加速寿命试验,即试验中对试验对象施加的环境应力比试验对象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运输、存储及运行环境内,可能受到的环境应力大得多,以此来加速暴露试验样品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而后对暴露的缺陷和故障从设计、工艺和用料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从而达到快速提升可靠性的目的。 运行限或操作限(Operation Limit):指产品某应力水平上失效(样品不工作或其工作指标超限),但当应力值略有降低或回复初始值时,试样又恢复正常工作,则样品能够恢复正常的最高应力水平值称为运行限。 破坏限(Destruct Limit):在某应力水平上升到某值时,样品失效,即使当应力回落到低于运行限时,试样仍然不能恢复正常工作,这时的应力水平值称为破坏限。 裕度(Margin):产品运行环境应力的设计限与运行限或破坏限的差值。产品的裕度越大,则其可靠性越高。 夹具(Fixture):在HALT试验的振动项目中固定试样的器具。振动试验必须使用夹具,使振台振动能量有效地传递给试样。 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ometer):在某方向测量试样振动加速度大小的传感器。在HALT试验的振动项目中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监视试验箱振动能量通过夹具有效传递给试样的效率。 振动功率谱密度(Vibrating Power Spectral Density):也称为加速谱密度,衡量振动在每个频率点的加速度大小,单位为(g2/Hz)。 Grms(Gs in a root mean square):振动中衡量振动强度大小的物理单位,与加速度单位相同,物理含义为对振动功率谱密度在频率上积分后的平方根。 热电偶(Thermocouple):利用“不同导体结合在一起产生与温度成比例的电压”这一物理规律制作的温度传感器。在HALT试验的热应力测试项目中,利用热电偶监视产品各点的温度分布。 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对试样的测试,用以判断试样能否在测试环境下完成规定的功能,性能是否下降。一般是通过测量试样的关键参数是否达到指标或利用诊断模式测试试样的内部性能。 摘要:本文围绕产品HALT试验,详细介绍HALT试验基本要求、总体过程及试验过程。 关键词:HALT试验、基本要求、试验过程 1、HALT试验基本要求 1.1对试验设备的要求 1.1.1对试验箱的要求 做HALT试验的设备必须能够提供振动应力和热应力,并满足下列指标: 振动应力:必须能够提供6个自由度的随机振动;振动能量带宽为2Hz~10000Hz;振台在无负载情况下至少能产生65Grms的振动输出。 热应力:目标是为产品创造快速温度变化的环境,要求至少45℃/min的温变率;温度许可范围至少为-90℃~+170℃。

系统测试报告(详细模板)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 xxxxxxx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版本修订记录

xxxxxx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 (3) 3.2功能测试报告 (3) 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 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4)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5)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5)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6)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6)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9)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9)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9) 4.3测试结果分析 (9) 4.4建议 (9)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xxxxxxxxxx公司 1.3 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 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双极化天线测试报告

TD-LTE室内双极化天线 测试报告

目录 1概述 (3) 1.1背景描述 (3) 1.2测试内容 (3) 2实施方案 (4) 2.1测试地点 (4) 2.2测试环境搭建 (7) 2.3测试预置条件 (8) 2.4测试说明 (9) 3测试准备 (10) 3.1测试设备 (10) 3.2测试人员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项目测试 (11) 4.1室内单极化天线2×2MIMO效果测试 (11) 4.2TD-LTE单通道覆盖效果测试 (11) 4.3室内双极化天线2×2MIMO效果测试 (12) 5数据记录 (14) 6测试结果分析与结论: (21) 6.1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测试结论 (25)

1 概述 1.1 背景描述 TD-LTE的魅力在于高速数据与多媒体业务,而视频电话、视频流、游戏等高速数据业务一般都发生在室内环境中,这些业务功能都需要较大的系统容量和良好的网络质量。由于室内分布系统是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方式,TD-LTE室内分布系统将是TD-LTE整个网络建设的重点之一。 LTE系统中引入了MIMO技术,多天线技术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系统容量及其性能,而且还可以显著地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TD-LTE室内覆盖要实现MIMO功能,需增加一路天馈线,不管是新建一套分布系统或者共用原有分布系统,实施难度较大。室内双极化天线的引入是实现TD-LTE实现MIMO 的一个新的建设方法,本次测试的目的即为了验证室内双极化天线实现MIMO 功能的效果和质量。 1.2 测试内容 TD-LTE室内双极化天线测试主要是通过和单极化天线的效果对比来验证其性能,测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室内单极化天线实现2×2MIMO方式的效果测试; 2.TD-LTE单通道覆盖效果测试; 3.室内双极化天线实现2×2MIMO方式的效果测试; 测试和记录以上4种实现方式的无线信号质量指标和上传下载速率等业务指标,通过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得出室内双极化天线实现TD-LTE的MIMO方式的效果评价。

EMC测试标准及方案总结资料

EMC EMS(电磁抗扰度测试) 抗扰度测试项目 1.静电放电引用IEC61000-4-2(GB/T17626.2); EMC对策 v 箝位二极管保护电路 v 稳压管保护电路 v TVS(瞬态电压抑制器)二极管 v 分流电容滤波器 v 在易感CMOS、MOS器件中加入保护二极管; v 在易感传输线上串几十欧姆的电阻或铁氧体磁珠; v 使用静电保护表面涂敷技术; v 尽量使用屏蔽电缆; v 在易感接口处安装滤波器;无法安装滤波器的敏感接口加以隔离; v 选择低脉冲频率的逻辑电路; v 外壳屏蔽加良好的接地。 2.辐射射频电磁场引用IEC61000-4-3(GB/T17626.3); YY0505的规定 v 80MHz ~ 2.5GHz v 10V/m(生命支持EUT) v 3V/m (非生命支持EUT) v 场地校准时的频率步长:≤1% v 调制频率:2Hz,1kHz v 最小驻留时间:足够长,能被激励并响应 ●≥3秒,用2Hz调制时 ●≥1秒,其它 ●平均周期的1.2 倍,对数据取时间平均值的EUT ●对有多参数和子系统的EUT,驻留时间选最大者。 v 在屏蔽室内使用的设备 ●试验电平:Llimit-⊿L v 为工作目的而接收RF能量的设备 ●在其独占频带内应保持安全,可免予基本性能要求 ●接收部分调谐至优选的接收频率,或可选接收频段的中心

v 患者耦合电缆的规定 ●应采用制造商允许的最大长度 ●患者耦合点对地应无有意的导体或电容连接 v 对永久性安装的大型设备和系统 ●在安装现场或开阔场测试 ●用手机/无绳电话、对讲机和其它合法的发射机等的信号对EUT进行测试 ●另外,在80MHz~2.5GHz,在ITU为ISM指定的频率上进行测试,但调制信 号可与手机/无绳电话、对讲机等的调制信号相同 v EUT的供电可以是任一标称输入电压和频率 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引用IEC61000-4-4(GB/T17626.4); v ±2kV, 电源线;±1kV, I/O线、信号电缆、互连电缆 v 长度短于3米的信号和互连电缆不测 v 所有患者用电缆免测,但必须连上 v 在患者耦合点处,将规定的模拟手接到参考地 v 手持式设备和部件应使用模拟手进行试验 v 对有多额定电压的EUT,在最小、最大额定输入电压下分别测试 v 可在任何额定电源频率下测试 v 对于有内部备用电池的EUT,应在试验后验证EUT脱离网电源继续工作的能力 EMC对策 v 压敏电阻保护电路 v 稳压管保护电路 v 滤波(电源线和信号线的滤波) v 共模滤波电容 v 差模电容(X电容)和电感滤波器 v 用铁氧体磁芯来吸收 v 电缆屏蔽 v 共模扼流圈 4.浪涌(冲击) 引用IEC61000-4-5(GB/T17626.5); YY0505的规定 v 交流电源端口: ●±0.5kV, ±1kV,差模注入(AC L-N) ●±0.5kV, ±1kV, ±2kV,共模注入(AC L-PE、N-PE) ●交流电压波形相角0o或180o、90o和270o ●如果EUT在初级电源电路中无浪涌保护装置,可免掉低等级的试验。 v 其它端口的电缆免测,但需要接上。 v 没有任何接地互连的Ⅱ类设备和系统,免予线对地试验 v 对没有交直流适配器,仅靠内部供电的设备,可免测本试验 v 对有多额定电压或自动量程的EUT,在最小、最大额定输入电压下分别测试

对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认识

一、对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认识 1.有关术语 (1)软件可靠性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该概率是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的函数,也是软件中存在故障的函数,系统输入将确定是否会遇到存在的故障。 (2)软件可靠性估计应用统计技术处理在系统测试和运行期间采集、观察到的失效数据,以评估该软件的可靠性。 (3)软件可靠性测试在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中,为进行软件可靠性估计对该软件进行的功能测试。需要说明的是,"使用代表性"指的是在统计意义下该环境能反映出软件的使用环境特性。 2.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有: (1)通过在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中执行软件,以证实软件需求是否正确实现。 (2)为进行软件可靠性估计采集准确的数据。估计软件可靠性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采集、模型选择、模型拟合以及软件可靠性评估。可以认为,数据采集是整个软件可靠性估计工作的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软件可靠性评估的准确度。 (3)通过软件可靠性测试找出所有对软件可靠性影响较大的错误。 3.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特点 软件可靠性测试不同于硬件可靠性测试,这主要是因为二者失效的原因不同。硬件失效一般是由于元器件的老化引起的,因此硬件可靠性测试强调随机选取多个相同的产品,统计它们的正常运行时间。正常运行的平均时间越长,则硬件就越可靠。软件失效是由设计缺陷造成的,软件的输入决定是否会遇到软件内部存在的故障。因此,使用同样一组输入反复测试软件并记录其失效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在软件没有改动的情况下,这种数据只是首次记录的不断重复,不能用来估计软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测试强调按实际使用的概率分布随机选择输入,并强调测试需求的覆盖面。 软件可靠性测试也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功能测试。相比之下,软件可靠性测试更强调测试输入与典型使用环境输入统计特性的一致,强调对功能、输入、数据域及其相关概率的先期识别。测试实例的采样策略也不同,软件可靠性测试必须按照使用的概率分布随机地选择测试实例,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可靠性估计,也有利于找出对软件可靠性影响较大的故障。 此外,软件可靠性测试过程中还要求比较准确地记录软件的运行时间,它的输入覆盖一般也要大于普通软件功能测试的要求。对一些特殊的软件,如容错软件、实时嵌入式软件等,进行软件可靠性测试时需要有多种测试环境。这是因为在使用环境下常常很难在软件中植入错误,以进行针对性的测试。 4.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效果 软件可靠性测试是软件可靠性保证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经过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软件并不能保证该软件中残存的错误数最小,但可以保证该软件的可靠性达到较高的要求。从工程的角度来看,一个软件的可靠性高不仅意味着该软件的失效率低,而且意味着一旦该软件失效,由此所造成的危害也小。一个大型的工程软件没有错误是不可能的,至少理论上还不能证明一个大型的工程软件能没有错误。因此,保证软件可靠性的关键不是确保软件没有错误,而是要确保软件的关键部分没有错误。更确切地说,是要确保软件中没有对可靠性影响较大的错误。这正是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之一。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侧重点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功能测试,其测试实例设计的出发点是寻找对可靠性影响较大的故障。因此,要达到同样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测试比一般的功能测试更有效,所花的时间也更少。 另外,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环境是具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这样,所获得的测试数据与软件的实际运行数据比较接近,可用于软件可靠性估计。 总之,软件可靠性测试比一般的功能测试更加经济和有效,它可以代替一般的功能测试,而一般的软件功能测试却不能代替软件可靠性测试,而且一般功能测试所得到的测试数据也不宜用于软件可靠性估计。 二、软件可靠性测试中需注意的问题 软件可靠性测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制定测试方案,制定测试计划,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编写测试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通用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2016年06月

版本修订记录

目录 可靠性测试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 xxxxxxxxxx公司 1.3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2测试概要 2.1系统简介 xxxxxxxxxxxxxxxxxxxx 2.2测试计划描述 本测试报告按照xxxxx系统使用手册介绍系统的功能,测试系统的能力是否满足《xxxx 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两部分。 功能测试覆盖各子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本测试针对在现有产品功能模块以及实施结果分别进行测试,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要求实现的功能,以及测试系统的易用性、用户界面的友好性。 系统测试包括系统的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进行测试,整个系统集成后提供服务的能力,还包括系统服务性能测试、疲劳测试(不间断运行)。 2.3测试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