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这三大历史性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青年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青年群体的作用。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列宁指出,“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无数中国青年为了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义无反顾、前赴后继。诚如毛泽东盛赞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党深知青年的作用,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高度重视青年,把青年群体看作是革命的先锋队、国家建设的生力军。

在推进涉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青年群体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之后,青年人不负所望,

发愤图强争做“四有新人”,积极为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在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青年人积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创“青年文明号”,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潮流;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之后,青年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祖国共奋进,积极投身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也产生了新的历史方位和环境条件。青年人具有知识、观念和创新优势,在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实施“四个伟大”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青年群体作为建设者的积极作用;青年人具有体能、技能和智能优势,这一优势为青年担当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提供了必要条件。

历史赋予使命,时代要求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并对青年担当尽责、成长成才提出了六点期望和要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和要求,青年人要切实承担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

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励志,立鸿鹄志”,并指出,“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新时代青年只有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新时代青年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持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爱国奋斗中不断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休戚相关,民族振兴与个体发展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在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广大青年应深刻认识自身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责任,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和民族重托,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广大青年要积极响

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有“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广大青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追求梦想、担当使命需要依靠过硬的本领,而练就过硬本领则要依靠勤奋学习。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期,青年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仅要学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实践中的知识。要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局中不断提升体能、技能和智能,要在感悟新时代、紧跟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新际遇中持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维的集成体。与此同时,要注重修炼品德。新时代青年要不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自身的言行品格,自觉按照党和人民要求不断锤炼自己、完善自己。自身的提高是为了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材,而这一价值的最终体现则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广大青年要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努力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的奋斗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探寻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

作家路遥曾深情地写道:“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地方。但是,那里有黄山么,有黄河么,有长江么,有长城么?……没有!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祖国”二字,让多少人心中

泛起温柔的波浪,让多少人眼里涌起晶莹的泪花,让多少人胸中奔腾一股股热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已成为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精神基因。

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从《周易》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战国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从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到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汉武帝时期苏武持节牧羊,南宋时期岳飞精忠报国,到明末清初郑成功抗击侵略者收复台湾,无不寄托着华夏儿女和古圣先贤们忧国忧民、先国后家、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情怀。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在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中国人民走上了救亡图存的艰辛道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100年前,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至今仍振聋发聩。中国共产党

始终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这份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为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书写了初心、注入了灵魂。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新时代的中国已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历史飞跃,全体中国人民正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爱国是立德之源、立身之本和成才之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弘扬镶嵌在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领悟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想真谛

新时代爱国主义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在中国近代社会,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中国人民最强烈的愿望。随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迅猛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时代的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中国梦”

将国家、民族和个人视为“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与个人期盼的有机统一,成为当代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

新时代爱国主义本质体现为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这里“国”,指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当代中国,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已然密不可分。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新时代爱国主义坚实根基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孙中山曾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才有实现的可靠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祖国统一大势所趋,民族团结来之不易,要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祖国统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新时代爱国主义突出特征是爱国情怀与改革精神、世界眼光相结合。当

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没有改革创新,国家发展就会走进死胡同,爱国将成为空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筑起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要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活力,积极倡导不同国家之间交流互鉴、共同进步,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践行使命与担当中弘扬爱国主义

让爱国成为青年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撑。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一个人的自然情感,但也需要培育和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何让爱国主义传统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教育是永恒主题、践行是根本目的。”青年要深刻认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之中,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青年要在践行中养成爱国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

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爱国,主要不是听他说什么,而是看他的行为是否有益于社会,是否有益于国家和人民。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主体和中坚力量,青年要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实干担当中绽放光彩。普通人的爱国情怀也许无法用轰轰烈烈的方式来表达,但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每个人都要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心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青年当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新时代青年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要胸怀祖国,兼济天下,既要注意防止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也要注意防止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面对外部诱惑,要能够保持定力,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有“勇做新时代弄潮儿”的志气,有“惟其艰难更知勇毅”的恒心,

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把学习知识和本领作为首要任务,明白“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心无旁骛、孜孜不倦地求知问学,打深打牢成长的基石。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新时代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