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马堵山水电站导流洞塌方处理措施

云南省红河马堵山水电站导流洞塌方处理措施
云南省红河马堵山水电站导流洞塌方处理措施

浅谈云南省红河马堵山水电站导流洞塌方处理措施摘要:隧洞施工具有工作面狭窄、劳动条件差、工序多、干扰大等特点,工程实际中要求采用开挖后及时衬砌的施工措施。尽管如此,工程施工中在不良地质或地下水活动较严重的地段常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程度的隧洞塌方。本文结合云南省红河马堵山水电站导流洞塌方处理的实际情况,介绍“超前临时支撑法”在隧洞塌方处理中的应用,供广大施工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隧洞施工;塌方;处理措施

马堵山水电站位于红河干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个旧市和金平县境内,是《云南省红河(元江)干流梯级综合规划报告》推荐的12级开发方案中的第10个梯级。导流隧洞布置于左岸,进口底板高程142m,出口底板高程140.5m,长773m,断面为城门型,开挖最大断面高18.2m,宽14.4m,面积为232.18m2,开挖最小断面高16m,宽12m,面积为167.5m2。隧洞开挖分进出口两个工作面,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法进行施工。上半洞开挖至桩号0+533.6突然发生大塌方,第一段塌方桩号0+533.6~0+554,长度20.4m,塌渣体完全堵死洞身,塌体高度超过10m。第二段塌方桩号0+554~0+564,约10m范围,塌落最大高度超过10m,顶部岩层完整,导流洞右侧围岩破碎,无自稳能力,塌方发生在后半夜,无人员伤亡。

1、塌方原因分析

1.1.1此段洞向与岩层走向呈小角度斜交,全段均为全~强风化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云南的哈尼梯田)

什么是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则哈尼世遗是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现在要说的是,云南的哈尼梯田是一处美丽的景观,1300年来,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居民在哀牢山创造出垂直跨度超过1500米,梯级达3000级,近60万亩的耕作台地。这种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人文景观,被称作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内,总面积82万亩,是红河南岸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等自然特点,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历经1000多年,是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型范例,是宝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概况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这些景区就是目前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保护区。 哈尼世遗的价值与评价 哈尼的价值:复杂起伏的地形和暖湿多雨的热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使云南成为许多少数民族的家园和多种野生生物的庇护所。主要是民族学者和社会学者在研究哈尼族的世界观、文化传承等文化现象的过程中对梯田生产和管理方式、梯田稻作礼仪以及梯田历史的研究。王清华对哈尼族的生存空间格局和哈尼梯田文化做了较深入的调查和描述, 角媛梅等对哈尼梯田的形成原因、哈尼梯田文化生态系统等进行了研究。以上研究均强调指出, 梯田是哈尼族繁衍的物质基础, 也是哈尼族精神的象征, 是人地和谐共处的良性人类生态系统和土地持续利用的样板。哈尼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它令多少中外游客赞叹不已。哈尼梯田今天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百万亩梯田在养育着100多万个农业人口,高山上成片的森林在提供着哈尼族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无数条水沟水渠仍在灌溉着百万亩高山之

云南省红河州交通网分析

云南省红河州交通网分析 一、红河州地区概况 (一)、红河州地理位置 红河州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10416′E~10447′E, 2226′N~2445′N之间,因红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腹地而得名,红河州东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北连曲靖市,北接昆明市,西北靠玉溪市,西南与普洱市接壤,南与越南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达848公里。 (二)、红河州面积 红河州下辖4市9县,总人口万人;辖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市、弥勒市4市及建水县、元阳县、红河县、石屏县、泸西县、绿春县和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9县,州人民政府驻蒙自市。全州总面积万平方千米。 (三)红河州人口 1、人口 红河州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州总人口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万人,总人口位居云南省第四位,占全省的%。 全州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男性为万人,占总人口的%;女性为万人,占总人口的%。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下降为。 红河州6周岁以上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万人,高中文化有万人。红河州普查实际登记15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人口为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万人,人口素质有所提升。 0-14岁的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15-59岁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 %;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

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现在已有百岁老人71人。 全州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 2、民族 世居少数民族有哈尼、彝,苗、傣、壮、布依、拉枯9个民族。红河州少数民族众多,它们的宗教信仰,民族建筑,服装服饰、音乐舞蹈各有特色。 (四)、红河州经济状况 2012年红河州生产总值 (GDP)完成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三次产业的结构为::。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909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全州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其中食品上涨%。 农业 全州紧紧围绕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三年连旱的严峻挑战,千方百计保生产,保农民增收,全州农村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农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林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8%;畜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渔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粮食产量万吨,同比增长%。全州肉类总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其中:猪肉增长9%,牛肉增长%,羊肉增长%;期末大牲畜存栏数为万头,增长%;肉猪出栏万头,增长%。全年全州有效灌溉面积达万公顷,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亿立方米,为农业供水亿立方米。 建筑业 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

2020下半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使职业道德建设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缺乏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 B、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C、缺乏监督制度 D、规章制度不完善 【答案】B 【解析】根据《公务员职业道德学习读本》,使职业道德建设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故选B。 2、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朴素唯物论 B、庸俗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 【答案】D 【解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朴素唯物论试图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庸俗唯物论混淆物质和意识的严格界限,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机械唯物论认为世界上物质的变化在根本上只有位置和数量的变化,所以,虽然它们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是都没有彻底认识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因此本题答案为D。 3、关于社会形态的演化,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社会形态的演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B、社会形态的演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C、社会形态的演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社会形态的演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BC 【解析】社会形态的演化具有客观必然性,也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并且同样也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形态的演化只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故D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BC。

调研报告: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探究

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探究 在XX南部,哀牢山南段,红河南岸的元阳县,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目前,在XX省境内的哈尼族人口总数已达120多万人,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70万余人,元阳有22万多人。元阳哈尼先祖,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 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与周围的彝族、汉族、傣族、苗族、瑶族和壮族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逶迤连绵、雄奇壮观的19万亩梯田,绵延整个元阳境内的山山岭岭,铸就了红河哈尼梯田的元阳核心区。 X年X月,XX委、州政府采纳了有关专家的建议,决定以红河哈尼梯田的名义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并开展相关工作:出台《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对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依法进行保护管理,并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利用工作。如今,随着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处于核心区的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进一步探究,显得十分必要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的重要价值 元阳是中国XX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属县,有哈尼梯田面积19万亩,至今养育着元阳42万多人口。高山上6400多公顷森林至今仍在供给全县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全县4653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元阳梯田是哈尼族和共居一山的其他6个民族共同开垦的,由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的定位,统称为“哈尼梯田”。 元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农耕文明史上的“世界奇迹”,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价值。它所蕴涵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民族与民族、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古老文化特征,正是21世纪人类所追求的一种文明和谐精神。元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梯田文化的最佳代表、作为保护完好的文明成果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势所必然。同时,哈尼梯田作为世界农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劳动杰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文明典范”,其意义和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中外人士的认同。 元阳哈尼梯田被法国报刊评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世界七大人文景观之一”,哈尼梯田开始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2004年,红河哈尼梯田便被列入中国5个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哈尼、彝、苗、瑶、傣、回、拉祜、布依、壮、汉十个世居民族和尚未识别族称的芒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自治州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里是天然的民族博物馆,迷人的文化大观园,红河哈尼梯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魅力的民族文化景观。 一、红河哈尼梯田简介 河哈尼梯田是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以哈尼族为代表的人民在一千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利用当地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 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文字史料记载的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梯田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并留下了“世间田制多等夷,有田世外认命题”的著名诗篇。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景观壮丽,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仅世界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集中连片最大的达上万亩,其中以多依树梯田、坝达梯田、麻栗寨梯田,勐品梯田、牛角寨梯田最为著名。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蒸腾,满谷的云雾漂浮不定,形成浩瀚的云海,时隐时现,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婀娜多姿,被誉为高原大海,空中水库。 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近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波海,泛着粼粼波光,景色十分壮观。镶嵌在陡坡上的梯田,远看如天落碧波,侧看以天梯凌空,俯瞰似大地版图,气势磅礴,秀丽多姿,独具风韵,美妙绝伦,把山梁深谷组成一幅变幻莫测的天然画卷。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共同构筑的良性农业生态是哈尼等各族人民利用当地特殊地理气候,变自然生态农业为农业生态的独特创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范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哈尼梯田文化内涵深厚、独特,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明了“木刻分水”法和“自然冲肥”法,公平、合理而又科学,保证每块梯田都得到充分的肥料和水量供给。

2020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B、中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植物种类繁多,居世界第三位 C、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D、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按常住人口分,我国人口第一大省是广东省 【答案】C 【解析】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59%,世界平均水平接近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由此可知,C项错误。故选C。 2、某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工厂资本家每月获得的剩余价值为()万元。 A、5 B、10 C、30 D、6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本题中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都为4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相当于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是1:1,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所以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是5万元,故本题选择A选项。 3、下列()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哈尼梯田介绍

哈尼梯田介绍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老虎嘴景区,多依树景区,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

与自然高度协调的、 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就是千百年来哈尼人民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3]元阳的梯田景观是有最佳观赏拍摄时间的。一年中 最好的季节是11月至次年4月间,这时候田中无稻谷,水平梯田层层透亮,光影效果极佳,其中春节前后更是经常可见云海,元宵前后,野樱花、野木棉花、野桃花和棠梨花开得满山的红、白色,极为壮观。早晨最佳拍摄点是多依树景区。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哈尼族彝族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坝达和勐品的老虎嘴景区,则是观日落的必到之处。在斜阳和彩霞的映照下,连片的梯田就像是浩瀚的大海,雄伟壮丽,各种有节奏的层次和美妙曲线,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常让人目瞪口呆,不知身在何处。老虎嘴离视线最远处的左上角,细看还可看到一匹正扬蹄奋疾的骏马!其他如箐口、龙树坝、攀枝花的螺丝田等,也是各具特色,绝不容错过。 元阳梯田有四绝 一绝:面积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每片面积多达上千亩; 二绝:地势陡,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 三绝:级数多,最多的时候能在一面坡上开出3000多级阶梯; 四绝:海拔高,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以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

2020届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中考英语模拟试卷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英语模拟卷1 第一部分听力(共四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听句子,选择与句子内容相关的图画,并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相应空格内。每个句子听两遍。(共5小题,每题1分,满分 ()1. ) A. B. C. ( ) ( )2. . . A B C ( )3. . A. B. C. ( )4. A. B. C. ( )5. A B C 第二节听句子,选出与所听句子内容相符的正确答语( 5分) ( )6.A.Yes,she did.B.She is popular.C.She's changed. ( )7.A.I like math.B.Two,please.C.By writing a lot. ( )8.A.He sings well.B.Sounds great! C.It was windy. ( )9.A.Sure.Here you are.B.You can walk there.C.Sorry, it isn't. ( )10.A.Expensive.B.Soft.C.Cotton.第三节听对话,选出能回答问题的正确选项,听两遍。(10分) 听第一段对话,回答11—12小题。 ()11、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the classroom. B、In the library. C、At home. ()12、When will the boy take a test? A、This week . B、Next week. C、Next day.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第13—14小题。 ()13、Why does Peter have to get up at 6:30am? A、Because of the test. B、Because of the school trip. C、Because of his part-time job. ()14、What does Peter want to buy? A、A basketball. B、A computer. C、A new jacket. 听第三段对话,回答第15—17小题。 ()15、What does Maria want to do today? A、go shopping. B、To go to see a movie. C、To buy a CD called the Lion King. ()16、What time does the movie start? A、At 2:45. B、At 3:15. C、At 4:05. ()17、what’s the girl’s mother doing now? A、She’s watching TV. B、She’s walking in the park. C、She’s having a meeting. 听第四段对话,回答18—20小题。 ()18、Who is the man? A、He’s a P.E teacher. B、He’s an English teacher . C、He’s a student. ()19、What are the girls going to do this Sunday? A、To see Mr. Smith. B、To have an English test. C、To have a football match. ()20、What is important to win the game according to (根据) P.E teacher? A、Confidence. B、Strength. C、Teamwork(团队合作). 第四节听对话,完成下列信息表格。对话听两遍。(共5小题,满分10分) The time the conversation At about 21. . takes place The thing John is doing 22.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23. . two speakers The subject John did best in 24. The subject John did worst in 25. . ( ( ) 22.A.Listening to music B. Reading a book C. Drawing a picture ( ) 23.A.Teacher and student B. Friends C. Mother and son ( ) 24.A.Math B. English C. Chinese ( ) 25.A.History B. Science C. Art 第二部分英语基础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6. —Is Rome ____unusual city?

云南红河州绿春县发生地震几级原因.doc

云南红河州绿春县发生地震几级原因__ 中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6月12日23时31分在云南红河州绿春县(北纬22.85度,东经101.82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十分接近北回归线。东、北分别与本州元阳、金平及红河县接壤,西北倚思茅市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思茅市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153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096平方公里,县城驻地大兴镇,海拔1640米,距省会昆明462公里,距自治州首府蒙自270公里。 历史沿革 从西汉至唐初,先后隶属益州郡,牂牁郡、兴古郡、梁水郡、濮部、和蛮部;唐代南诏时期分属通海都督和蛮部和银生节度威远睑;宋代大理国时期分属秀山郡和威楚府;元代分属元江路、和泥路;明代大都分属元江土知府,钮兀御夷长官和临安府的纳楼、瓦渣、溪处土司及者米掌寨;民国时分属元江、墨江、石屏、建水及金平等县;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至1954年,分属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等县。1955年4月,设立六村办事处(临时县级机构),驻治于大兴镇。195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六村办事处所辖区域设绿春县。 行政区划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边境,东临元阳、金平两县,南与越南毗邻,西南与江城县接壤,西接墨江县境,北与红河县相连。绿春县辖1个镇、8个乡:大兴镇、戈奎乡、牛孔乡、大水沟乡、

大黑山乡、半坡乡、骑马坝乡、三猛乡、平河乡。县城距云南省会昆明市450公里,距个旧257公里。总面积3096.86平方公里,几乎全是山地。 人口民族 全县总人口20.5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3人。境内居住着哈尼、彝、瑶、拉祜、傣、汉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2%,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居全省第二。其中哈尼族占总人口数的88.2%,故有“哈尼山乡”之美誉。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125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大兴镇44063 戈奎乡19236 牛孔乡29496 大水沟乡18179 大黑山乡17183 半坡乡9462 骑马坝乡12379 三猛乡22967 平河乡28291。 地理气候 绿春境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山岭大致呈西北向西南逐渐倾斜,为中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黄连山主峰)2637米,最低海拔(小黑江与李仙江交汇处)320米,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和牛孔河、勐漫河、渣吗河等10余条。境内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海拔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

文章编号:1000-0585(2002)06-0733-09 收稿日期:2002-04-18;修订日期:2002-07-26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校青年基金(2000)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角媛梅(1972-),女,云南马龙人,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景观生态、文化生态和民族生态等方 面的教学与研究。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 角媛梅1,2,程国栋1,肖笃宁1 (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092) 摘要:文化景观及其保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演变,以及文化景观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具体探讨了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结构和功能及其保护措施。 关 键 词:景观;文化景观;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景观保护 中图分类号:K901.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景观的含义极其丰富,原意是“风景”,是景观美学的研究对象[1]。19世纪中叶,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将“景观———某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引入地理学,后被德国和原苏联地理学家当作“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词使用至今[2]。1939年,德国生物地理学家Troll 把景观引入生态学,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整体”。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景观是指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3,4]。景观地理学在德国近代地理学中的兴起,使以重视人文景观及强烈的地理、地貌学为特色的景观研究成为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5,6]。受德国影响,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C.O.Sauer )也从地貌转入文化地理并对文化景观进行了研究。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王恩涌等倡导并创建了中国文化地理与文化景观的研究[7,8]。文化景观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的景观。主要研究内容为文化景观的起源和变迁、景观感知和解释、文化景观组成及保护与规划等[9,10]。二战后,随环境问题的恶化,许多景观面临退化和消失的危险。由于文化景观是人类土地利用历史和遗迹的证据,可作为土地持续利用的活样板,并为人类提供享受美和愉快以及自然与文化多样性的机会;景观还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后储藏所和绝对保护区的缓冲带。为此,景观保护受到重视,基于生态空间理论的景观规划和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来促进文化景观的持续发展成为文化景观研究的热点[11~16]。在中国,关于聚落和民居景观、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演化、文化景观结构的地域整合、城市和校园文化景观及其设计是当前文化景观的主要研究内容[17~20],有关梯田文化景观保护的研究比较缺乏。 第21卷 第6期 2002年11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PHICAL RESEARCH Vol.21,No.6Nov.,2002

2019-2020学年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云南省绿春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板电容器的金属板M、N水平放置.两板之间有一带电微粒以速度v0沿直线运动.当微粒运动到P点时,将M板迅速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则此后微粒() A.可能沿轨迹①运动B.一定沿轨迹②运动 C.可能沿轨迹③运动D.可能沿轨迹④运动 2.如图所示,通有恒定电流的导线MN与闭合金属框共面,第一次将金属框由Ⅰ平移到Ⅱ,第二次将金属框绕cd边翻转到Ⅱ,设先后两次通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变化分别为ΔΦ1和ΔΦ2,则() A.ΔΦ1>ΔΦ2B.ΔΦ1=ΔΦ2C.ΔΦ1<ΔΦ2D.不能判断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A、B均不亮,用电压表测量各部分的电压分别为Uab=1.5 V,Ubc =0,Ucd=0,Uad=1.5 V.则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灯A断路B.灯B断路C.电源损坏D.R断路 4.如图所示,a、b是一对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两板左侧正中位置以初速度v沿平行于金属板的方向进入场区,带电粒子进入场区后将向上偏转,并恰好从a板的右边缘处飞出;若撤去电场,在两金属板间加垂

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相同的带电粒子从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度进入场区后将向下偏转,并恰好从b板的右边缘处飞出.现上述的电场和磁场同时存在于两金属板之间,仍让相同的带电粒子从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度进入场区,则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带电粒子将偏向a板一方做曲线运动 C.带电粒子将偏向b板一方做曲线运动 D.无法确定带电粒子做哪种运动 5.如图所示,方向水平的匀强磁场B中,一根粗细均匀的通电导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此时,导体对桌面有压力.要使导体对桌面的压力为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减小磁感应强度B.增大电流强度 C.使电流反向D.使磁场反向 6.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绝缘圆筒内分布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不计重力)从筒壁上的小孔P射入筒中,速度方向与半径OP成30°角.不计离子与筒壁碰撞的能量损失和电荷量的损失.若离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返回P孔,则离子在圆筒内运动的速率和最短的时间分别是() A.,B.,C.,D., 7.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它们间的静电力为F,如果保持它们所带的电量不变,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为原来的2倍,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大小等于() A.F B.2F C.D. 8.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放一个光滑绝缘的半圆形轨道,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与半圆形轨道所在的平面垂直.一个带负电荷的小滑块由静止开始从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M下滑一直

简短的红河哈尼梯田导游词

简短的红河哈尼梯田导游词 下面我们进入元阳哈尼族梯田,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在不断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了全 国和世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在1993年的第一次 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 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 多名代表参观过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 欧也纳博士也来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 纳博士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 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 术家!”只要登上元阳随便哪一座山顶,就会看到充满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 这里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144米到600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米到1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000米到1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 居住;1400米到2000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族居住;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哈尼 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 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 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在此12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 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同时,哈尼族等民族还发挥了巨大的天才 各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 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 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 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 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 簸箕大。 元阳哈尼族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166689亩梯田 在养育着336971个农业人口,高山上的63958.4公顷森林提供着 全县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全县4653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 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这就是元阳哈尼族梯田奇观的突出特点。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的相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 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申报第二批绿水青山 ... - 生态环境部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申报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元阳哈尼梯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1300多年的开垦历史。元阳县新街镇和攀枝花乡位于哈尼梯田遗产区,涉及面积158.53平方公里,17个村委会,80个自然村,12946户60959人。其特有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高原农耕技术及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相融共生的活态文化系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哈尼族、彝族等先民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和农业文明文化景观的杰出范例。 二、特色做法 当地党委政府以维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为重点,按照“生态兴农、农兴文旅、以旅带商、以商促农”的发展思路,一是实施哈尼梯田森林保护恢复、传统村寨保护与管理、稻作梯田红线守护、哈尼梯田水系维护、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保护工程,坚决守护“绿水青山”;二是着力培育“稻鱼鸭”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哈尼梯田红米品牌、哈尼梯田文旅品牌等生态产业,促进梯田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有效变成“金山银山”;三是坚持创新哈尼梯田管理、法规、投入等体制机制,共享

“绿水青山”;全力打造哈尼梯田绿色生态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实施“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生态模式,探索出千年哈尼梯田上“稻鱼鸭”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哈尼梯田红米产销模式、哈尼梯田文化旅游模式、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等典型案例。 “稻鱼鸭”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稻鱼鸭”3万亩,示范区亩产值达10174.2元,辐射带动区亩产值达8095元,亩产值由单纯种植水稻不到2000元提高到1.1万元。哈尼梯田红米产销模式,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生产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形成“电商公司+粮食购销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发展梯田红米种植9.01万亩,实现产值2.2亿元以上。哈尼梯田文化旅游模式,带动示范效应明显,2013年至2017年期间,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934.53万人次,旅游收入133.33亿元;旅游人数及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梯田遗产区共接待游客481.11万人次,旅游收入75.2亿元,景区门票收入1435.34万元。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重点打造了阿者科村,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每年约有2万人入村参观游览,收取门票30元/人/天,每年约产出60万元的旅游门票收入。阿者科提取门票收入的50%作为门票分红,全村每人每年分得750元,平均每户每年可分红4600元。

红 河 州 情 简 介

红河州情简介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1o47′~104o16′,北纬 22o26′~24o45′,辖区面积32931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4.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1公里,最高海拔为金平县西隆山3074米,最低海拔为河口县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76.4米(云南省海拔最低点),山区面积占85%。辖4市9县(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市、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135个乡(镇),1285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450.1万人,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傣族、壮族、回族、布衣族、拉祜族、布朗族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52%。 红河州州府设在蒙自市。早在公元前135年,西汉、东汉王朝在今红河州地区设置牂牁郡和益州郡,开始实施对红河地区的管辖。1949年12月,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县成立,1950年2月,改称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并于3月将专员公署驻地由建水迁往蒙自,12月,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1953年5月1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在元阳新街成立。1957年11月,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8年将省辖的个旧市划归自治州领导,自治州州府由蒙自迁移个旧。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复红河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迁移蒙自,11月18日,红河州举行了迁移庆典大会,标志着蒙自正式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新州府。 红河州有着优越的地缘优势。在10多亿年前,曾经是寒冷冰川、汪洋一片,至3000万年前方形成现在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地形以红河(元江)为界,分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东面属于滇东高原区,西面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州内的主要山脉。北回归线穿越个旧市、蒙自市、建水县。河流分属红河、南盘江水系,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曲江、甸溪河等。湖泊有异龙湖、赤瑞湖、三角海、大屯海和长桥海。蒙自、个旧、开远三市是全州人口聚集区和主要经济发展区,已经形成三市半小时经济圈,正成为全省继滇中城市群之后的滇南城市群,是昆明和越南河内两大城市的桥梁纽带,有着十分明显的城市带动效应。红河州历史上就是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1993年5月和11月,河口、金水河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开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特别是昆明至河口口岸全程高速化,以及昆明至河口电气化铁路将于2012年全线建成和云桂铁路的开工,为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红河州将成为云南省三大物流中心区;河口、金平、绿春三县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848公里,河口口岸贸易额达10亿美元、贸易量达200多万吨、出入境人数近400万人次,是云南省最大的陆路口岸,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战略和党中央、国务院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建设,将使河口跻身中国陆路口岸贸易量前4位。

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探究

在云南南部,哀牢山南段,红河南岸的元阳县,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 —哈尼族。目前,在云南省境内的哈尼族人口总数已达120多万人,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70万余人,元阳有22万多人。元阳哈尼先祖,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与周围的彝族、汉族、傣族、苗族、瑶族和壮族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逶迤连绵、雄奇壮观的19万亩梯田,绵延整个元阳境内的山山岭岭,铸就了红河哈尼梯田的元阳核心区。 2000年10月,红河州委、州政府采纳了有关专家的建议,决定以红河哈尼梯田的名义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并开展相关工作:出台《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对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依法进行保护管理,并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利用工作。如今,随着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处于核心区的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进一步探究,显得十分必要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 发的重要价值 元阳是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属县,有哈 尼梯田面积19万亩,至今养育着 元阳42万多人口。高山上6400 多公顷森林至今仍在供给全县各 族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全县4653 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着千山万 岭之上的梯田。元阳梯田是哈尼 族和共居一山的其他6个民族共 同开垦的,由于在申报世界文化 遗产过程中的定位,统称为“哈尼 梯田”。 元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农 耕文明史上的“世界奇迹”,具有 不可替代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价 值。它所蕴涵的人与自然高度和 谐发展,民族与民族、人与人和睦 相处的古老文化特征,正是21世 纪人类所追求的一种文明和谐精 神。元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梯田 文化的最佳代表、作为保护完好 的文明成果进入“世界文化遗产” 势所必然。同时,哈尼梯田作为世 界农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劳 动杰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人类文明典范”,其意义和价 值也越来越得到中外人士的认 同。 元阳哈尼梯田被法国报刊评 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世界七大 人文景观之一”,哈尼梯田开始具 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2004 年,红河哈尼梯田便被列入中国 5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 目。2007年又作为云南省唯一一 个申遗项目被列入中国35个预 备项目,同年10月,经国家林业 部批准,红河哈尼梯田成为了云 南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2009 年7月在人民网旅游频道推出 “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评选”活动中,元阳被评为全国 20家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 的地之一;同年11月在香格里拉 “2009年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 红河哈尼梯田被论坛组委会授予 “国际最具特色旅游胜地”荣誉。 2010年6月接受了联合国粮农 组织把“哈尼梯田稻作系统”列为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 点的授牌。被国家文物局列入 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探究 中共元阳县委党校课题组 州情研究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问题探究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探讨_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为例

Vol.4 No1 Mar. 2008 28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技术探讨 — 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为例 ,Beijing 100714) 摘要 本文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规划理念、功能区划、景区布局、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公园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湿地公园 规划 哈尼梯田 W etland Park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the Hani T errace W etland Park in Honghe Abstract The Hani Terrace Wetland Park in Honghe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oncept of wetland park planning, demarcation of function areas, deployment of scenic spots and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harmonize the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wetland park 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Wetland Park Planning ,The Hani Terrace wetland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即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肾”。据中国湿地资源调查表明,我国有自然湿地面积3.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7%。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建立湿地保护区353个,面积约1.6万km2,共有21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湿地公约》。然而,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土地、水等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自然湿地面积迅速下降,湿地生物多样性急剧衰减,反过来也危及城 市的生态质量。与此同时,崇尚自然、 追求户外休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 重要内容(刘滨谊等,2006)。 国家湿地公园不同于自然保护 区和一般意义的公园,它是以具有 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 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 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 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 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 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 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游 憩、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 动的特定湿地区域(赵学敏,2005)。 本文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 公园为例,探讨了湿地公园总体规 划技术。 1湿地公园概况与存在问题 1.1基本概况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位 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 北纬22°26′~24°45′,东经101°47′~ 104°16′,范围涉及红河州红河南 岸红河、元阳、绿春和金平4县,面积 13011.57hm2。该地区是一个以哈尼 族、彝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在长期 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保 留和继承着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习俗,尤以哈尼文化艺术和梯田稻 作农耕的特色最为突出。 公园所处区域总体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呈扫帚状散开,地形为坡多 山高谷深的典型山区地貌,最高西 隆山海拔3074m,最低龙脖河河口 海拔105m。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 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特征。境内河 流纵横,有红河、藤条江和李仙江3 条主要干流过境,还有木龙河、乌拉河 和小黑河等近20余条支流遍布各处。 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 主,动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有 野生动物33目107科128属689种;野生 种子植物229科1530属5667种。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景区分布不合理,整体形象 不突出 公园位于红河南岸,自然 景观与人文资源丰富,开展生态旅 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但现有景区建 设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没有充分 体现哈尼梯田固有的文化内涵,个 别景区的分布和个性与所处场地环 境不协调,需对景区进行全面和完 善的评估,改造或重新区划低质量 的景区,增加景区的观赏和经济效 益,充分彰显哈尼梯田的历史、人文 及自然资源价值,提升湿地公园的 整体形象。 1.2.2 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不协调 当前红河南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 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欠发达状态, 由于当地群众的贫困、科技教育的 滞后、经济增长方式的传统等原因, 资源的滥用和低水平开发现象时有 发生,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 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需合理规 划和引导,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尤其 是水资源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有 控制地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促进资 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 1.2.3 地形复杂,建设难度大 区 域范围内山高坡陡,梯田最多处3000 多级次第相连,海拔相对高度1000m, 地形非常陡峭,竖向空间变化大,可 达性较差,给开发建设带来一定的 难度。因此湿地公园规划要与当地 的村镇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农业产 业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互协调,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降低开发建设 难度,防止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灾 害发生。 2公园性质 以红河哈尼梯田湿地为核心, 以地域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为 Prefecture of Y unnan Province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