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危害告知牌

氮气危害告知牌

当心中毒注意防护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全套)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令狐采学 粉尘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 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注意防尘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噪声 Noise 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 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 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 音。 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

噪声有害检查、确诊。 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隔声间、隔声屏, 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高温 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 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 病、热痉挛、热衰竭。 热辐射 注意高温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短时间内接受照射可引起机体是的急性损伤,长时间接受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能力,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

当心电离辐射设备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设备电源,发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到医院检查、救治 外照射采取间隔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内照射采取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紫外线 对眼睛会产生伤害,诱发皮肤癌变。强烈的紫外辐射能够损伤眼组织,导致结膜炎,损害角膜、晶状体,是白内障的主要诱因。位于电磁波谱紫色光之外,波长从160~400nm的辐射线 当心紫外线辐射设备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设备电源,发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到医院检查、救治 定期参加体检,设备安全防护设施有效,应备有透光较好的黄绿色眼镜,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照射。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铅烟

氮气的危害与防护

氮气的危害与防护 令狐采学 氮气在大气中的比例为78%,因为氮气不活泼,常温下不能助燃或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当环境中的氮气含量逐渐升高,而氧气含量逐渐降低到19%时,人往往就会头晕目眩。随着氧气比例的继续下降,会引起单纯性窒息。其主要表现是机体缺氧,出现头晕、头痛、呼息困难、急促,心跳加快,脉搏弱而快,精神恍惚不安,全身乏力,肌肉协调运动失调。若进入完全充满氮气的设备或容器中,人会立即昏倒窒息直到死亡。在通常的化工生产中,氮气常常用来排空管线内的可燃气体,因为氮气的无色无味,因氮气吹扫而产生的低氧环境常常被工人甚至是基层管理人员所忽视。 通过下面一个美国特拉华州的Varelo精炼厂发生的2名工人进入受限空间死亡的案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氮气的危害。CSB对此事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发布了安全公告。事故发生在一个日处理180000车原油的设备上,承包商人员对一根管道进行安装工作。工作人员所处位置下方的罐刚刚经过氮气吹扫,罐顶入口的金属柱也缠绕了禁止入内的警戒带,并贴上了“危险”未经允许禁止入内的警告牌。但是没有说明氮气危险的存在。检修工作票也没有对氮气的存在进行安全交底,操作工在进行罐口清理时发现距离罐底5英尺的位置有一卷胶带,在安装管道工作前,必须将胶带取出。他们当时可以选择让专业的受限空间工作小组前来清理胶带,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而且留给他们换弯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避免耽搁时间,一名操作工在离开口很近的地方,试图用一根铁丝将胶带勾起来,但是没有成功。一名操作工坐在开机处边缘,2腿伸入罐中,但是他依然没能取出胶带。这时候有2种事故可 令狐采学创作

能,这名操作工在旁边人员的监护下,试图快速进入罐中,拾取胶带再出去。或者是因为吸入罐内的高浓度氮气而突然眩晕失去意识而跌入罐内。在外面监护的人员见状后立即架起梯子进入罐内想帮助这名晕倒的工人。然而这是雪上加霜的悲剧,由于没有空气呼吸器,他也倒下了。现场其他人员立即按下了紧急报警按钮,并且用对讲机通报情况。救援人员到达后发现晕倒的工人手上的手持式测试仪显示氧含量不足1%。专业救援人员穿上空气呼吸器,架起铰链进入罐内进行救护,但是这时候已经过去10分钟了,最终2名工人抢救无效而死亡。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员工相信,他可以迅速进入罐内取出胶带而迅速离开。美国安全专家指出,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屏住呼吸,快速进出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因为屏气的时间不足以完成这件事情。在受限空间入口因为吸入高浓度氮气,也会导致氧气不足而昏厥。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同事遇险后,其他人会非常急于援救,甚至什么PPE设备也不穿,直接进入而遇难。这不是工作人员对事故的判断问题,而是培训的问题。如果工作人员经过适当的培训和演习,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个案例说明在离受限空间开口近的位置,当低氧空气吸入肺中后,影响人的判断力和协调性,人最终会摔倒、昏迷,或者找不到出口而死亡。从事故经过看出,贸然进入受限空间和其他工人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罐内,都反映出对氮气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否则,这一悲惨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防范措施:对氮气风险进行辨识,有高浓度氮气的场所,必须进行明确的标识和警示。对全体员工和临时工要加强进入受限空间知识的教育和演习,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令狐采学创作

职业危害告知卡00110

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请注意防护! 丙酮 健康危害理化特征 1.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2.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3.急性中毒: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4.长期损害: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易激动等。长期接触可至 皮炎。 无色液体、令人愉快的气味,易挥发。 与水、乙醇、乙醚、油类和氯仿混溶, 映衬明火、高热能燃烧、爆炸。 应急处理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并就医。 防护措施

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请注意防护! 乙醇 健康危害理化特征 1.皮肤接触:可能会产生轻微的过敏,在重复和长期接触的时候. 2.眼睛接触:可能会产生一些过敏反应. 3.吸入:如果产品不慎吸入,可能会使中枢系统产生抑制. 易挥发、易燃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成 爆炸性气体.遇到高、明火能燃烧或爆 炸,与氧化剂反应剧列,有发生燃烧爆 炸的危险. 应急处理 1.皮肤接触:脱掉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水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部至少15分钟,并就医. 3.吸入: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万一出现呕吐,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采取吸氧或人工呼吸.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并就医. 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请注意防护!

粉尘 健康危害理化特征 1.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 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应急处理 1.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请注意防护! 噪声健康危害理化特征

职业危害告知牌 全套

粉尘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 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 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 膜损害等。 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 尘、混合性粉尘 注意防尘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噪声Noise 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 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 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 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 音。 噪声有害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高温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 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 病、热痉挛、热衰竭。热辐射 注意高温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短时间内接受照射 可引起机体是的急性损伤,长时间接受可引 起慢性放射性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 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 能力,分为外照射和内 照射。 当心电离辐射设备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设备电源,发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到医院检查、救治 外照射采取间隔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内照射采取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

紫外线对眼睛会产生伤害,诱发皮肤癌变。强烈的 紫外辐射能够损伤眼组织,导致结膜炎,损 害角膜、晶状体,是白内障的主要诱因。 位于电磁波谱紫色光 之外,波长从160~ 400nm的辐射线 当心紫外线辐射设备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设备电源,发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到医院检查、救治 定期参加体检,设备安全防护设施有效,应备有透光较好的黄绿色眼镜,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照射。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铅烟本岗位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铅烟,可能引起 职业病的有害气体.可经吸入、经口进入人 体,有害健康.主要损害神经、消化、造血系 统,表现为口内有金属甜味,头痛、头晕、 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乏力、贫血等 蓝灰色柔软金属,可溶 于硝酸、盐酸 当心中毒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毒者及时脱离作业岗位。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不超过m3,IDLH 浓度为700 mg/m3 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确保通风机运行良好、安全设施有效,佩戴齐全防护用品,定期参加体检,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氮气的危害与防护

氮气的危害与防护 氮气在大气中的比例为78%,因为氮气不活泼,常温下不能助燃或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当环境中的氮气含量逐渐升高,而氧气含量逐渐降低到19%时,人往往就会头晕目眩。随着氧气比例的继续下降,会引起单纯性窒息。其主要表现是机体缺氧,出现头晕、头痛、呼息困难、急促,心跳加快,脉搏弱而快,精神恍惚不安,全身乏力,肌肉协调运动失调。若进入完全充满氮气的设备或容器中,人会立即昏倒窒息直到死亡。在通常的化工生产中,氮气常常用来排空管线内的可燃气体,因为氮气的无色无味,因氮气吹扫而产生的低氧环境常常被工人甚至是基层管理人员所忽视。 通过下面一个美国特拉华州的Varelo精炼厂发生的2名工人进入受限空间死亡的案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氮气的危害。 CSB对此事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发布了安全公告。事故发生在一个日处理180000车原油的设备上,承包商人员对一根管道进行安装工作。工作人员所处位置下方的罐刚刚经过氮气吹扫,罐顶入口的金属柱也缠绕了禁止入内的警戒带,并贴上了“危险”未经允许禁止入内的警告牌。但是没有说明氮气危险的存在。检修工作票也没有对氮气的存在进行安全交底,操作工在进行罐口清理时发现距离罐底5英尺的位置有一卷胶带,在安装管道工作前,必须将胶带取出。他们当时可以选择让专业的受限空间工作小组前来清理胶带,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而且留给他们换弯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避免耽搁时间,一名操作工在离开口很近的地方,试图用一根铁丝将胶带勾起来,但是没有成功。一名操作工坐在开机处边缘,2腿伸入罐中,但是他依然没能取出胶带。这时候有2种事故可能,这名操作工在旁边人员的监护下,试图快速进入罐中,拾取胶带再出去。或者是因为吸入罐内的高浓度氮气而突然眩晕失去意识而跌入罐内。在外面监护的人员见状后立即架起梯子进入罐内想帮助这名晕倒的工人。然而这是雪上加霜的悲剧,由于没有空气呼吸器,他也倒下了。现场其他人员立即按下了紧急报警按钮,并且用对讲机通报情况。救援人员到达后发现晕倒的工人手上的手持式测试仪显示氧含量不足1%。专业救援人员穿上空气呼吸器,架起铰链进入罐内进行救护,但是这时候已经过去10分钟了,最终2名工人抢救无效而死亡。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员工相信,他可以迅速进入罐内取出胶带而迅速离开。美国安全专家指出,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屏住呼吸,快速进出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因为屏气的时间不足以完成这件事情。在受限空间入口因为吸入高浓度氮气,也会导致氧气不足而昏厥。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同事遇险后,其他人会非常急于援救,甚至什么PPE设备也不穿,直接进入而遇难。这不是工作人员对事故的判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MSDS)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 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 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等有毒气体) 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温) 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离辐射) 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紫外线) 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铅烟) 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醇) 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溴素) 1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氨) 1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一氧化碳) 1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焊工岗位-----高温、电焊尘、有毒气体、弧光) 1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烫伤) 1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丁酮) 1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丙醇) 1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液氮) 1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醇) 1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氧气) 1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 2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二氯甲烷) 2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苯) 2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硝酸) 2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氢氧化钠) 2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过氧化氢) 2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可溶性镍化物) 2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佛尔酮) 2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环己酮)

2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酸乙酯) 2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乙烯) 3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 3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盐酸) 3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煤气) 3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钒) 3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锰) 3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氯气) 3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化氢) 3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氮气) 3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四氢呋喃) 3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醛) 4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4-丁炔二醇) 4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4-丁二醇) 4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钴-60) 4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铯-137) 4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4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4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47、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明细表

全套职业危害告知卡(危化品)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作业场所产生粉尘,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粉尘dust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 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 损害等。 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注意防尘 应急处理 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注意防护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岛上应急电话:26851100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作业场所产生噪声,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噪声Noise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 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 音。 噪声有害 应急处理 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注意防护 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岛上应急电话:26851100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作业场所硫酸,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硫酸 SULFURIC ACID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或食入可能致死,会腐蚀眼睛、皮肤、呼吸道,可能造成失明、肺水肿(症状可能延 迟发生),含硫酸的无机酸雾滴具致癌性。 无色至暗褐色液体,具有油性、吸湿性,无味,加热有窒息味,稀释硫酸时只能注酸入水,切不可注水入酸 当心腐蚀 应急处理 吸入:移走污染源或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以温水缓和冲洗受污染的部位不少于20-30分钟。脱掉受污染的 衣服、鞋子或皮饰品。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将眼皮撑开,用缓和流动的温水冲洗污染的眼睛20分钟。如果刺激感持续,反复冲洗。立刻就医。 食入:若患者即将丧失意识、已失去意识或痉挛,不可经口喂食任何东西。 若患者意识清楚,让其用水彻底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喝下240~300毫升 的水,以稀释胃中的物质;若有牛奶,于喝水后再给予牛奶喝下。若患者自 发性呕吐,让其身体向前倾以减低吸入危险,并让其漱口及反复给水。立刻 就医。 注意防护 急救电话 :120 消防电话 :119 岛上应急电话:26851100

化学品职业危害告知卡 种

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明细

二氯乙烷 1,2-dichlor oethane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本品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皮肤与液体反复接触能 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和裂隙性皮炎。液体和蒸气还能刺激眼,引起严重操作,角膜混浊。吸入高浓度的蒸气能刺激粘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精神错乱,有的可致肺水 肿。还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肝和肾的脂肪性病变,严重的直至死亡。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 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当心中毒 应 急 处 理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电话:120 公司职业卫生咨询电话:XXXXXX

苯酚phenol;carbolic acid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 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 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 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 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 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 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 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 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 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 皮炎。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可混溶于乙醇、醚、 氯仿、甘油。 可燃,遇明火、高热 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 烧爆炸的危险。 禁忌物: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强碱、铝、镁。 当心中毒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电话:120 公司职业卫生咨询电话:XXXXXX

氮气使用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MYH.03/YK.ZD-02.37-2015(A/0) 神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加强公司氮气的规使用,防止缺氧窒息事故的发生,保证岗位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 适用围 本办法适应于承包商、公司员工在生产区使用氮气过程的安全管理。 3 编制依据 3.1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AQ3028-2008 3.2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3.3 《低温液体贮运设备使用安全规则》JBT6898-1997 3.4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氮气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4 术语定义 4.1 氮气取用连接点 通过一个或多个阀门与氮气源连接和断开来取用氮气的连接点。 4.2 常规氮气(含液氮)作业 通过压力管道连续或间断使用氮气且所用氮气作为工艺装置生产原料(含中间品和气提介质)、作为产品充装、工艺物料输送载体、工艺设备管道试压、气密或隔离气(含设备氮封)、工艺装置升降温和催化剂还原钝化带热载体气、装置事故紧急吹扫气、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原料气的作业。 4.3 非常规氮气(含液氮)作业 通过压力管道或橡胶管等临时管道连续或间断使用氮气、使用氮气作为工艺管道置换惰性气、工艺装置封闭保护气等的作业。

5 组织与职责 5.1 安健环部 5.1.1 负责《氮气使用安全管理办法》的制定。 5.1.2 负责监督检查现场氮气使用管理情况。 5.1.3 负责氮气防护用品的配备。 5.1.4 负责中心临时性氮气使用方案的审批。 5.2 生产运营部 5.2.1 负责氮气使用操作规程的编制、监督与考核。 5.2.2 负责全厂氮气管网的运行管理。 5.2.3 负责组织协调非常规状态下氮气的使用。 5.2.4 负责非常规状态下氮气使用方案的审批。 5.2.5 负责组织中心对氮气使用操作规程的编制和修订,并组织员工培训学习。 5.3 各中心 5.3.1 负责编制、上报非常规状态下氮气使用方案,并严格执行经生产运营部、安健环部审批的方案。 5.3.2 负责进行非常规状态下使用氮气的风险评价和现场处置。 5.3.3 负责本中心氮气的投用、使用和停用过程的安全管理。 5.4 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5.4.1 对临时氮气使用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5.4.2 向作业人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的交底。 5.4.3 在临时氮气使用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企业标准 Q/SY 1366—2011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 布

Q/SY 1366—2011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职责 (1) 5 管理要求 (1) 5.1 氮气危害 (1) 5.2 风险评估 (1) 5.3 使用要求 (2) 5.4 其他要求 (2) 6 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 (2) 6.1 审核 (2) 6.2 偏离 (2) 6.3 培训和沟通 (2) I

Q/SY 1366—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港石化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月亭、茹阿鹏、曹丽娟、郭勇刚、王晓鹏、侯永平。

Q/SY 1366—2011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氮气的安全使用以及相关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的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生产作业活动中氮气的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SYXXXX—XXXX 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窒息性气体 asphyxiating gas 吸入会引起人体组织由于缺氧而导致窒息的有害气体。 3.2 氮气取用连接点access point of nitrogen 通过一个或多个阀门与氮气源连接和断开来取用氮气的连接点。 4 职责 4.1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标准。 4.2 专业分公司组织推行、实施本标准。 4.3 企业根据本标准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单位的氮气使用安全管理程序,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程序的执行,并提供培训、监督和考核。 4.4 企业HSE部门对氮气使用安全管理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 4.5 企业基层单位按要求执行本单位氮气使用安全管理程序,并对程序实施提出改进建议。 4.6 员工接受氮气使用安全培训,执行氮气使用安全管理程序,并提出改进建议。 5 管理要求 5.1 氮气危害 5.1.1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窒息性气体,比空气稍轻(比重为0.97)。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氧气浓度下降到19.5%以下时,就可能造成人员缺氧窒息。吸入浓度不太高的氮气时,可能引起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可能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的氮气(氮气浓度大于90%),可迅速导致人员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 5.1.2 暴露于氮气危害环境中的人员,在出现明显征兆或症状之前,其生命可能已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脱离现场,移送至空气新鲜处,并迅速进行医疗救护。 5.2 风险评估 5.2.1使用和排放氮气应事先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应进行记录并存档。风险评估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人员处在氮气危害环境中的可能性; ——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情况下氮气排放的区域和方式; ——受限空间、控制室、化验室和实验室等区域的氮气危害。 5.2.2如果工作场所存在潜在的氮气危害,应设置警示标识并提供足够的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可包括但 1

职业危害告知牌(2017标准全套修改版)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2017版 作业场所产生粉尘,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粉尘注意防尘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 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 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 膜损害等。 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 尘、混合性粉尘 必须戴防尘口罩 应急处理 1、电焊作业中如发生不适症状或中毒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2、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注意防护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2017版 作业场所产生噪声,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噪声Noise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噪声有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 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 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 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 音。 应急处理 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注意防护 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2017版 作业场所产生高温,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高温注意高温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 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 病、热痉挛、热衰竭。 热辐射 应急处理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

氮气的危害与防护(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氮气的危害与防护(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353-90 氮气的危害与防护(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氮气在大气中的比例为78%,因为氮气不活泼,常温下不能助燃或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当环境中的氮气含量逐渐升高,而氧气含量逐渐降低到19%时,人往往就会头晕目眩。随着氧气比例的继续下降,会引起单纯性窒息。其主要表现是机体缺氧,出现头晕、头痛、呼息困难、急促,心跳加快,脉搏弱而快,精神恍惚不安,全身乏力,肌肉协调运动失调。若进入完全充满氮气的设备或容器中,人会立即昏倒窒息直到死亡。在通常的化工生产中,氮气常常用来排空管线内的可燃气体,因为氮气的无色无味,因氮气吹扫而产生的低氧环境常常被工人甚至是基层管理人员所忽视。 通过下面一个美国特拉华州的Varelo精炼厂发生的2名工人进入受限空间死亡的案例,让我们来认

氮气危害与防护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氮气危害与防护(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2585 氮气危害与防护 Nitrogen Hazard and Protection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氮气在大气中的比例为78%,因为氮气不活泼,常温下不能助燃或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当环境中的氮气含量逐渐升高,而氧气含量逐渐降低到19%时,人往往就会头晕目眩。随着氧气比例的继续下降,会引起单纯性窒息。其主要表现是机体缺氧,出现头晕、头痛、呼息困难、急促,心跳加快,脉搏弱而快,精神恍惚不安,全身乏力,肌肉协调运动失调。若进入完全充满氮气的设备或容器中,人会立即昏倒窒息直到死亡。在通常的化工生产中,氮气常常用来排空管线内的可燃气体,因为氮气的无色无味,因氮气吹扫而产生的低氧环境常常被工人甚至是基层管理人员所忽视。 通过下面一个美国特拉华州的Varelo精炼厂发生的2名工人进入受限空间死亡的案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氮气的危害。

CSB对此事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发布了安全公告。事故发生在一个日处理180000车原油的设备上,承包商人员对一根管道进行安装工作。工作人员所处位置下方的罐刚刚经过氮气吹扫,罐顶入口的金属柱也缠绕了禁止入内的警戒带,并贴上了“危险”未经允许禁止入内的警告牌。但是没有说明氮气危险的存在。检修工作票也没有对氮气的存在进行安全交底,操作工在进行罐口清理时发现距离罐底5英尺的位置有一卷胶带,在安装管道工作前,必须将胶带取出。他们当时可以选择让专业的受限空间工作小组前来清理胶带,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而且留给他们换弯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避免耽搁时间,一名操作工在离开口很近的地方,试图用一根铁丝将胶带勾起来,但是没有成功。一名操作工坐在开机处边缘,2腿伸入罐中,但是他依然没能取出胶带。这时候有2种事故可能,这名操作工在旁边人员的监护下,试图快速进入罐中,拾取胶带再出去。或者是因为吸入罐内的高浓度氮气而突然眩晕失去意识而跌入罐内。在外面监护的人员见状后立即架起梯子进入罐内想帮助这名晕倒的工人。然而这是雪上加霜的悲剧,由于没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1.目的 (2) 2.范围 (2) 3.责任 (2) 4.氮气的危害 (2) 4.1受限空间氮气的危险 (3) 4.2敞开空间的危险 (3) 4.3吹扫配管时存在的危险 (3) 4.4在氮气环境下,对使用爆炸性气体浓度检测仪(可燃气体 测爆仪》测量读数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4) 4.5氮气和空气混用的危险 (4) 4.6液氮的危险 (4) 5.规定 (4)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1.目的 氮气在轧钢厂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于设备吹扫、置换、氮封、气缸、氮封、污泥搅拌和装轴承等,对防止事故和控制事故有贡要作用;但氮气本身又是一种窒息性气体,使用中若管理不善,极易造成人员窒息死亡事故。为了加强管理,避免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对中钢轧钢厂生产装置内设备吹扫、置换、氮封等因氮气的存在可能造成缺氧窒息等风险的相关作业予以指导。但本规定并不能取代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工艺方案。 3.责任 3.1操作人员应通过培训了解氮气的各种风险,作业前加强信息交流,开展风险评估。 3.2厂长(或其授权的作业负责人)负责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确保员工接受培训,认真执行本规定的各项措施。 4.氮气的危害及急救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

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4.1受限空间氮气的危险 4.1.1置换受限空间内的氧气,引起窒息。 4.1.2临时作业棚形成的封闭区造成氧气含量减少,引起窒息。4.2敞开空间的危险 4.2.1在未配备呼吸设备且无营救计一划的情况下试图营救吸入氮气中毒的人员。 4.2.2在容器外面实施各项工作。例如在靠近敞开人孔的地方,未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事安装盲板或从外而清洗容器内部。 4.2 4.容器项部在吹扫时打开,使未受保护的工人暴露在缺氧的环境下。 4.3吹扫配管时存在的危险 4.3.1更换阀门、管节等。 4.3.2安装或拆除整个盲板。

氮气的危害与防护之欧阳家百创编

氮气的危害与防护 欧阳家百(2021.03.07) 氮气在大气中的比例为78%,因为氮气不活泼,常温下不能助燃或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当环境中的氮气含量逐渐升高,而氧气含量逐渐降低到19%时,人往往就会头晕目眩。随着氧气比例的继续下降,会引起单纯性窒息。其主要表现是机体缺氧,出现头晕、头痛、呼息困难、急促,心跳加快,脉搏弱而快,精神恍惚不安,全身乏力,肌肉协调运动失调。若进入完全充满氮气的设备或容器中,人会立即昏倒窒息直到死亡。在通常的化工生产中,氮气常常用来排空管线内的可燃气体,因为氮气的无色无味,因氮气吹扫而产生的低氧环境常常被工人甚至是基层管理人员所忽视。 通过下面一个美国特拉华州的Varelo精炼厂发生的2名工人进入受限空间死亡的案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氮气的危害。 CSB对此事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发布了安全公告。事故发生在一个日处理180000车原油的设备上,承包商人员对一根管道进行安装工作。工作人员所处位置下方的罐刚刚经过氮气吹扫,罐顶入口的金属柱也缠绕了禁止入内的警戒带,并贴上了“危险”未经允许禁止入内的警告牌。但是没有说明氮气危险的存在。检修工作票也没有对氮气的存在进行安全交底,操作工在进行罐口清理时发现距离罐底5英尺的位置有一卷胶带,在安装管道工作前,必须将胶带取出。他们当时可以选择让专业的受限空间工作小组前来清理胶带,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而且留给他们换弯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避免耽搁时间,一名操作工在离开口很近的地方,试图用一根铁丝将胶带勾起来,但是没有成功。一名操作工坐在开机处边缘,2腿伸入罐中,但是他依然没能取出胶带。这时候有2种事故可能,这名操作工在旁边人员的监护下,试图快速进入罐中,拾取胶带再出去。或者是因为吸入罐内的高浓度氮气而突然眩晕失 欧阳家百创编

岗位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岗位 抛 丸 作 业 对操作者危害 危害因素 粉尘、噪声 临床症状 尘肺: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咯痰、 气短。 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可通过呼吸道引起尘肺。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 防护措施 加强通风,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护耳器

作业岗位 清理打磨作业 对操作者危害 危害因素 粉尘、噪声、振动。 临床症状 尘肺:胸闷、咳嗽、咯痰、气短。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手臂振动病:冬天遇冷手指发白、疼痛。 可通过呼吸道引起尘肺。通过 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通过手 接触引起手臂振动病。 防护措施 加强通风,戴防护手套、戴防尘口罩、护耳器。

作业岗位 造 型 作 业 对操作者危害 危害因素 粉尘。 临床症状 尘肺:胸闷、咳嗽、咯痰、气短。 可通过呼吸道引起尘肺。 防护措施 加强通风,操作者必须戴防尘口罩。

作业岗位 熔 化 作 业 对操作者危害 危害因素 噪声、高温、烟尘、一氧化碳等。 临床症状 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呼吸困难。 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可通 过眼睛、皮肤、呼吸道引起白内 障、皮肤灼伤,一氧化碳中毒, 高温天气可引起中暑。 防护措施 加强通风,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尘口罩、护耳器,供应防暑降温 饮料。

作业岗位 浇 铸 作 业 对操作者危害 危害因素 高温、烟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 临床症状 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呼吸困难。 可通过眼睛、皮肤、呼吸道引 起白内障、皮肤灼伤、尘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 硫中毒,高温天气可引起中暑。 防护措施 加强通风,穿防护服、穿防护鞋、戴防尘口罩、戴防护手套、,防暑 降温饮料。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 标签:氮气窒息事故措施 分类:应用文 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氮气的足够重视,对氮气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全国氮气窒息事故也时有发生。前几天,干熄焦发生的因氮气窒息致死一人的安全事故,更是用血淋淋地事实敲响了警钟: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氮气予以高度重视,了解氮气的特性,充分认识氮气的危害性,加强对氮气的安全使用。 一、氮气的特性 性质简介: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9%;氢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

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77.35K)。 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馏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比如仪表用氮气做吹扫气体使用、CBD旋转密封阀用作气封等等。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窒息机理:氮气与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气体。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氮本身对人体无甚危害,如氮浓度略高时,人员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症状。此种情况,如发现早、及时改善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若氮气含量继续增高,减少了空气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若吸入纯氮气时,会因严重缺氧引发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窒息的危害性: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

氮气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氮气使用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氮气的危害及急救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1.1受限空间氮气的危险 1.1.1置换受限空间内的氧气,引起窒息。 1.1.2临时作业棚形成的封闭区造成氧气含量减少,引起窒息。 1.2液氮的危险 1.2.1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 1.2.1产生极端低温,引起霜冻,使设备裂开,轮胎爆裂。 1.2.1如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1.3发生氮气时急救 1.3.1氮气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1.3.2液氮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2.管理要求 2.1用氮气进行气密试验时,必须对设备、管道按从力等级划分,相互之间 及系统以外的连接阀处加盲板隔离,防止窜气损伤他人;安全阀处于完好状态,拆除所有超量程仪表或关闭根部阀,防止因超压造成仪表、设备、管线的损坏; 充压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护,以防超温超压,选取的试验庄力为操作庄力的1.1倍。作业中应撤离相关系统内现场其他作业人员,巡检人员的站位应注意法兰(盖)的侧面和对面都不能站人。另外对泄漏点的处理应在泄压后进行,严禁带压处理。 2 .2系统或设备氮气吹扫、置换,置换前应制定作业方案,确定作业流程, 明确排放地点,做到明确分工、责任落实。排放口应设置在安全地方或配有专人监视,作业时排放口附近撤离从事其他作业的相关人员。 2 .3进行吹扫、置换的设备、管道系统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所有与吹扫无 关的部位、系统要关闭或加盲板隔离,相关的操作严格按盲板示意图执行,同时附上盲板隔离检查汇总记录。置换时要逐个打开所有的排污阀或放空阀泄压和排放余液,调节阀的前后阀旁通也应打开。 2 .4置换应根据氮气和被置换介质密度的不同,选择氮气进入点和被置换介 质的排放点,确定取样分析部位,以免遗漏,防止出现死角。在指定的采样点测量氧含量、烃类气体含量,采样点应选在氮气置换接气口的最下游(终点和易形成死角的部位附近)。氮气置换至氧含量小于0.5%后,泄压至微正压状态保压。 2 .5凡需进入处理(检查或检修)的设备,经氮气吹扫、置换合格后,还必须 用空气进行吹扫、置换,并经气体检测把关。其中气体检测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而性,设备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应保证设备内部任何 部位的含氧量和可燃气体浓度同时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大于4%时,指标为小于0.5 爆炸极限小于4%时,指标为小于0.1;氧含量19.5一23.5%为合格)。注 意对设备内部容易积聚或死角的地方进行吹扫、置换。用空气吹扫、置换前,必须关闭氮气阀门,拆除连接管线或加盲板隔离。 2 .6勿需进人处理(检杏或检修)的设备,经氮气吹扫、置换合格后,关闭氮 气阀门,拆除连接管线,系统泻压后,才可进行拆卸或检修。在有氮气危险,可能使周围环境缺氧的地力,应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如配备呼吸设备或氧气检测 仪等.

氮气对人体的危害

编号:AQ-JS-09585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氮气对人体的危害 Harm of nitrogen to human body

氮气对人体的危害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本品为无色无臭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燃,常温下和锂能直接反应,炽热时与镁、钙、锶、钡、氧和氢直接化合,微溶于水、乙醇。本品用于合成氨,制硝酸、氰化物、炸药等,作为惰性气体可用于填充灯泡和高温计也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 对人体的危害 本品侵入人体的途径为吸入。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急救措施 吸入本品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防护措施 本品生产过程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消防措施 本品一般储存于高压容器内,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为,本品不燃,要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