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整理

经济思想史整理
经济思想史整理

经济思想史

简答题

1.重农学派主要信条P28

①自然秩序

②自由放任、自由流通

③重视农业

④对土地所有者征税

⑤经济的内部相关性

2.重商学派的主要信条P11

①金银是财富的最佳形式

②民族主义

③对本国不能生产的原材料免征关税,对本国能够生产的制成品和原材料实行保护,并严格限制原材料出口

④殖民地化和殖民地贸易垄断

⑤反对影响商品流通的国内费用、税收和其他限制

⑥强大的中央政府

⑦数量众多且努力工作的人口的重要性

3.边际学派的主要信条P167

①集中关注边际

②理性经济行为

③强调微观经济

④使用抽象、演绎的方法

⑤强调完全竞争

⑥需求导向的价格理论

⑦强调主观效用

⑧均衡方法

⑨将土地和资本品合并

⑩最小的政府干预

4.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P196

庞巴维克把利息的来源归结于时差,认为利息存在于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相交换的场合。论证了只要存在迂回生产过程,利息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以此批判马克思的剥削利息论。

1、人们低估未来的心理,是时差利息论的主观心理基础。

2、基于人们低估未来的心理,拥有现在物品而不消费的人有理由得到利息收入。

3、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交换的本质:

工人拥有未来物品——劳动(的成果)

资本家拥有现在物品——生活资料

遵循等价原则,工人不能得到未来的全部劳动产品,和资本家交换现在物品——生活资料时,他必须向资本家支付利息贴水。利息=未来劳动产品的价值-生活资料的价值。

5.西尼尔的最后一小时论和资本节欲说P107

资本节欲说

西尼尔提出“节欲”是劳动和自然要素之外的第三个生产手段,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生产手段。他指出资本积累是节欲的结果,而利润是对节欲行为的报酬,并且正如工资是对劳动的报酬一样。他极力赞美资本家的节欲行为,把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都归功于节制行为。西尼尔把主观心理因素引入到政治经济学中,把资本家的“节欲”类比工人的“劳动”,企图以此否定工资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抹煞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为生产资料私有制辩护。西尼尔的节欲论不仅是19世纪中期反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武器,而且后来被西方主流经济学所继承。

最后一小时论

西尼尔在1836年的报告中论证到:依据现行工厂法,工人每天工作的11.5小时中,前10小时生产的价值只能补偿资本家垫支的资本,余下的1.5小时生产的价值构成资本家节欲的报酬——“利润”。如果把工作时间减少1个小时,那么纯利润就不能实现,如果减少1.5小时,那么总利润也不能实现。“最后一小时”论是“节欲”说的补充。“最后一小时”论说明资本利润的合理性,弥补了自斯密以来不讨论资本利润合理性的缺陷;“最后一小时”论说明了这个合理利润的获得必须建立在足够长的劳动时间的基础上。显然,西尼尔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本家获得利润辩护,极力抹煞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

6.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特征

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利益和谐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对立;

反对自由放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认为政府是工人阶级的代表;

反对萨伊定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周期性危机;

否认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认为人性是可塑的;

反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主张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7.西斯蒙第的经济浪漫主义学说

经济浪漫主义是指把小生产理想化并企图限制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经济浪漫主义主张,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矛盾,唯一的途径是使现代社会重新回到理想化的小生产方式中去。认为中世纪宗法式的农业和行会手工业是最美好的生产方式。呼吁国家采取措施,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实现宗法式的合作关系,以求得财富分配的平等和实现普遍的社会福利。经济浪漫主义尽管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矛盾,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由于它不懂得资本主义正是从小生产的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看不到资本主义大机器是代替中世纪小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最终只能流于反动的空想。

第一,他不是要复古,不是要回到中世纪去,只是要求资本主义大生产能遵循小生产的经济规律。

第二,他也不反对发展生产,只是主张生产要和消费的增长同步扩大,逐步地、有节制地发展生产。

第三,他也不反对技术改良和采用机器,只是想使技术改良、机器使用适合于人们消费的增长,能增加人们的幸福,不要排挤工人,而能减轻工人劳动。他不反对机器,只反对机器的资本主义式的使用。

西斯蒙第看来理想的生产方式是宗法式的农业经济和城市手工业。和农村宗法式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应,西斯蒙第主张在城市实行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8.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认为,造成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此即第一个心理规律,它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人们的消费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速度却总是追不上收入增加的速度。因而在经济发展的某一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成为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为此就要设法刺激消费,提高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所谓资本边际效率,就是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之所以会趋向递减,在凯恩斯看来是因为,如果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比较悲观,那么资本边际效率肯定会趋于低落;如果投资者的预期比较乐观,投资就会高涨,使供给增加、供给价格降低,从而使新增产品的销售收入趋于下降;投资的高涨会使资本产品的需求增大,引起这类产品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大。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使得乐观预期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也趋于递减。

3.流动偏好

凯恩格斯认为,人们在心理上更喜欢以现金形式来保护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或财富。这种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便称之为“流动偏好”。不能及时充分地转化为储蓄和投资,直接压低了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并且利率提高的压力使得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相比更趋于偏低,从而影响了投资需求的扩大。

三大心理定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稳定,导致消费不足;由于消费不足,经济拉动主要应该靠投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私人投资者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导致投资不足;流动性偏好,导致货币需求旺盛,在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的前提下,会导致利率偏高,从而导致私人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太高,进一步抑制了投资;私人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受到压制,所以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改善私人投资者的悲观预期,调动私人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存在失效的可能区域,因此更加主张积极的财政政策。

9.屠能的经济区位理论

屠能提出了农产品运输成本同生产区划之间关系的理论,依据离城越远的土地则应生产运费越少的产品的原则,划出若干个以城镇为中心的同心圆:中心是城镇,往外依次是自由经济(包括蔬菜、奶牛业等)、谷物轮作制、三田轮作制、最远为畜牧业。

10.哥森的两个定律

第一个规律是根据经验归纳得出的享乐递减规律。它包括两点内容:(1)在对同一种物品的一次性持续消费中,享乐的量会逐渐减低直到饱和为止(2)消费者重复消费时,也有类似的降低。前者称为延长的享乐递减原则,后者称为重复的享乐递减原则。

例如:人总会觉得喝下的第一杯水最解渴,第二杯就差了一些,如再喝第三杯、第四杯,非但不解渴,反而胀得难受。

第二条规律是在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基础上,在多种财货的消费进行选择时,达到最大享受总量的途径和方式。戈森认为,一个人的欲望无穷,但其财力有限,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消费一定量的物品,如果他要取得最大享乐,就必须把财货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这就是著名的个人消费者均衡原则,后人称为之“戈森第二定律”。

例如:在现代经济交换中人们按照这个原则分配有限的货币收入,使得购买各种商品的货币边际效用均等,即MUx/Px=MUy/Py

11.萨伊定律

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

(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

(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12.斯密教条

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重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13.穆勒的折中人口论

约翰?穆勒在经济学说史上完成第一次大综合。为适应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不仅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了萨伊、马尔萨斯、詹·穆勒、西尼尔、巴师夏等人的辩护经济理论,而且还吸收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

在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上,他反对李嘉图关于经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特点。认为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

在价值理论上,他的价值理论是19世纪中叶以前的各种价值论的综合,是供求论、劳动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的折中产物。在价值概念上,穆勒以交换价值代替价值,否认价值实体的存在。在价值决定上,穆勒沿袭了过去的供求论和生产费用论。他完成劳动价值论到生产费用论的演变过程。

14.新古典综合主要思想

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并提出要解决资本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对需求进行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对供给进行分析。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

一是主张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减少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二是主张在经济上升期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国债,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一是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重要。

二是主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使用应“相机抉择”。

论述题

1.李嘉图体系的解体为那两个分支,并且两个分支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两大难题: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

律相符合。

2.马歇尔综合性在他的价格理论中的体现。

3.马克思是如何化解李嘉图的两个矛盾的。

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解决了李嘉图一个很重要的矛盾,就是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的矛盾。马克思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的分析,通过对价值本身的转化关系的分析,科学的证明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在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生产价格规律中,各部门资本家都依据统一的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各预付资本量大小成比例的平均利润。各部门中商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主要是由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和获得的平均利润的差额引起的,说到底是由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分配引起的。因此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现实,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而是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一定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

再说另一个矛盾:资本和劳动的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矛盾。马克思巧妙地将雇佣劳动力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时间决定的,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定会将工资压至最低,低到仅够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为止。可见,这个点便是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刚好等价于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抵消了资本家为劳动力支付的成本,即工资。而剩下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便是资本的增殖,资本家得到的回报,相当于利润。这样,资本家才达到了目的:使他的资本增殖。可见,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

4.以杰文斯、门格尔为代表的边际学派为什么说古典价值理论是不充分的?他们的观点在

理论上能否成为一次革命?

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被称为边际三杰,他们是边际学派的奠基人。以他们为代表的边际学派认为古典价格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古典价格理论既无法解释一些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更无法有效解决它们。杰文斯提出了“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门格尔在提出,物品价值取决于该物品所提供各种欲望满足中最不重要的欲望满足对人的福利所具有的意义;瓦尔拉斯提出“稀少性”价值论。他们以不同的术语与不尽相同的方法,论证同一个思想;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即“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5.穆勒的折中主义在生产理论,价值理论,中都有什么表现?

分配理论:

1.根据资本来源于“节省”,约翰穆勒继承西尼尔的合理利润观,指出:工人的工资是对劳动的报酬,同样,资本家的利润,按照西尼尔的确切说法,则是对节欲的报酬。2.折衷的穆勒还是秉承亚当斯密以来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指出利润来源于劳动的生产力。

3.他还同时继承李嘉图利润同工资成反比,工资与利润对立的观点。

6.比较斯密、李嘉图国际贸易学说的异同,那个更适用于中国的贸易发展或者都不适用

么?原因为何?

亚当斯密是提出绝对成本优势: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

李嘉图提出的是比较成本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

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共同点:

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B: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不同点:

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

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对于中国: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适用于中国的贸易发展。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我国唯一能和国外竞争的是我们的劳动力,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我们的劳动力较之其他发达国家便宜很多。因此我国采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制定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而且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的出口产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像纺织、服装、鞋之类的。

7.经济表的分析及其中蕴含的重农思想(纯产品理论,政策建议)

魁奈创作了著名的《经济表》,《经济表》的的图示见下

《经济表》的分析见下

一、假设前提

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

三个阶级间无数买卖行为合成一次总的交换,货币只在三个阶级之间流通,每个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

价格不变;

假定是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

国外市场略而不谈,即不考虑对外贸易。

二、流通的出发点

生产阶级

投入:

每年有10亿里弗尔原预付。即经营农业生产的原预付总额为100亿里弗尔,分10年补偿。年预付20亿里弗尔,全部计入生产费用。

产出:生产阶级每年生产出价值50亿里弗尔的年总产品。

价值构成:补偿原预付折旧10亿里弗尔;补偿年预付20亿里弗尔;剩余纯产品20亿里弗尔。

实物构成:40亿里弗尔的粮食,10亿里弗尔的工业原料。

其中相当于年预付的20亿里弗尔的粮食留在生产阶级手中补偿年预付,不参加流通,实际投入流通的数额为30亿里弗尔。

不生产阶级

在流通开始时,已有加工制造出来的工业品价值20亿里弗尔。它是该阶级上一年度用10

亿工业原料和10亿生活资料生产出来的。

价值构成:10亿补偿原材料;10亿换取本阶级的生活资料。

实物构成:10亿农业工具;10亿土地所有者阶级的消费品。

将全部进入流通。

土地所有者阶级

在流通开始时,有20亿里弗尔的货币,这是由生产阶级交给他们的地租。这20亿里弗尔的货币就代表国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

三、流通过程

流通全部过程包括五次交换行为,每次均是流通价值10亿里弗尔的产品。

五次交换,共流通50亿里弗尔的产品。其中农业产品30亿里弗尔,工业制造品20亿里弗尔。

四、交易流通的结果

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粮食和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要;不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工业原料和10亿里弗尔的生活资料,保证了再生产的继续;生产阶级收回了20亿里弗尔的货币,作为下一年度的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农具等)补偿原预付的折旧和利息;还保留20亿里弗尔的粮食留在手中补偿了“年预付”。整个流通过程完成了,可继续进行简单再生产。

《经济表》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它能生产出超过自身投入的剩余,而工商业都不具备生产性。重农主义将农业中每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者的生活资料后所剩余的农产品定义为“纯产品”。只有“纯产品”增加,一国财富才能增加。其他部门,包括工业在内,其产品都只能补偿耗费,并不能生产任何“纯产品”和新财富。“纯产品”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经济表》使用了“纯产品”这个概念。魁奈认为“纯产品”是“自然的恩赐”。

《经济表》暗含着这样的内涵:如果向租地农场主征税,必然侵蚀其利润和预付,导致农业生产萎缩;如果向工商业者征税,必然会转嫁到地主阶级头上;如果地主阶级过多地消费工业奢侈品,那么流回生产部门的收入就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经济政策主张:自由放任;实行大农业经营;整顿税收;维护私有制。

8.请用图表分析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法则

如图

克拉克阐述上图是资本存量给定的条件下,工资的决定;下图是劳动存量给定的条件下,资本利息的决定。

克拉克首先对要素进行了定义,区别了两个层次的资本即物质资本,具体的资本;资本的价值形态,抽象的资本。同时区别了两个层次的劳动。接着他指出要素获得报酬的理由是生产力。他支持边际生产力递减的要素生产力规律。并且他认为要素的报酬决定于边际生产力规律。克拉克最终论证了:按照边际生产力原则分配工资和利息是把劳动和资本的边际贡献公平地分配给工人和资本家。因此,按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贡献分配是最公平的分配原则。

综合分析题

一经济学是怎样出现的,可以用相对论(历史)方法和绝对论(经济内在)方法解释。问题1:相对论方法与绝对论方法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问题2:你能分别举出经济思想史上相对论方法与绝对论方法的代表人物吗,请尝试解释理由。

问题3:你赞同相对论方法还是绝对论方法,为什么?

二、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制约因素、遏制经济衰退的手段)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

作用机制:

①增税抑制消费和投资,减税则刺激总需求。

②财政赤字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使得最终的财政赤字低于初始的财政赤字。

③预算平衡的思想逐渐让位给周期性平衡的思想,现在占主导地位的原则是以充分就

业为目标,预算可以平衡也可以不平衡。

④税率要适度,过高则会造成税收的减少。

制约因素: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

遏制经济衰退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总需求。

三、蜜蜂的寓言(曼德维尔)是如何影响凯恩斯的理论的?

《蜜蜂的寓言》启发凯恩斯发动了一场经济学上的“凯恩斯革命”,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总需求决定理论。总需求理论的提出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一场“革命”(凯恩斯革命),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例如,如何看待节俭,在传统观念中,节俭是一种美德。但根据总需求理论,节俭就是减少消费。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减少就是总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则使国民收人减少,经济衰退。由此看来,对个人是美德的节俭,对社会却是恶行。这就是经济学家经常说的“节约的悖论”,“蜜蜂的寓言”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决定经济状况的是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这就是说,由劳动、资本和技术所决定的总供给,在短期中是既定的,这样,决定经济的就是总需求。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总需求决定了短期中国民收入的水平。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都是由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当总需求不足时就出现失业与衰退,当总需求过大时就出现通货膨胀与扩张。

材料分析题

马歇尔马尔萨斯马克思

经济史 、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以及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及经济思想史。 一、经济史 经济史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横跨历史学与经济学,具有双重属性。它要求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经济史研究过去的经济实绩。因此学习研究经济史可以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的发展做出时序性、规律性的阐释。因而经济史分析过去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来研究经济运行的框架。并在合理的经济框架中解释现今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带来的实绩。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源泉。这样的创新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更容易推动理论的创新。所以经济史可以说是经济学的“源”。并且可以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一部人类经济史,是市场和市场经济产生、发育的历史,是走向市场化和市场化演变的历史。市场化将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相互贯通,从中可以看到经济现代化产生、发展的过程。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再到凯恩斯的通论。如今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所有方面。建国后,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这些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发掘和积累了有关经济史的资料,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经济史研究的骨干,尤其是明清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论著数量成倍增长,伴随着正本清源,回归学术本真,经济史学界对既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延续与深化,同时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拓宽了近代经济史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时限、放归整体,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而经济史作为经济分析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告知历史条件和历史的真实状况,还能借助于历史综合分析的方法推知一些不同于经济学方法的结论。前者对于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偏好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后者可以引发经济学家作更深和更全面的思考。总之,经济史不能替代其他研究方法,但也决不是可以忽略的经济分析方法。 一、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 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地域, 产生某一种的经济环境, 便随着产生某一种特殊的经济思想。换句话说, 就是产生某一种的经济理理论。”经济思想史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种见解、主张、政策方案,以及它们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相互之间的影响等,其中不但包括早期人类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原始观念、见解和主张,也包括以后各个时代产生的比较成型的系统理论化的经济学说。任何文化形式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时代的产物, 经济思想作为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总是受到社

2017年自考《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第六章

2017年自考《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第六 章 2017年自考《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汇总 第六章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本章重点: 纯产品学说 经济表 一、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 (一)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路易十四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经济统治下,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比较弱小,封建农业还占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处在萌芽状态。这反映在法国古典经济学有较多的自然经济观点和小资产阶级观点方面。法国农业落后,有大量农奴制残余。地主不直接经营土地,而采用纳赋地和租地的形式,让农民耕种,交租纳赋。所以,法国农民负担很重。1/3~2/3的农产品要交地租,还有无偿劳役等。柯尔培尔的重商主义政策,是靠牺牲农业来扶植工商业发展的。这一方面使法国落后的农业更加衰弱,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另外,封建行会制度及与封建经济相适应的关卡、税收、货币、度量衡不统一,都严重地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法国的财政和经济都已处于危机的边缘。阶级矛盾和对立急剧尖锐化了。 表面上,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矛盾,以及这两个阶级与农民的矛盾,

都表现在工商业发展对农业的摧残。 于是,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把批评的矛头指向重商主义,并大力宣传发展农业的重要性。由此产生了法国的古典经济学。 法国古典经济学的特点之一是,普遍重视农业问题和从宏观上考虑经济问题。 布阿吉尔贝尔就是该时期法国古典经济学先驱者中的典型代表。他的著作是法国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过渡的反映。 法国经济政策的特殊性:法国古典经济学有较多的自然经济特点和小资产阶级特点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造成的危机:农业更加落后;封建行会制度更加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法国财政和经济陷入危机。 布阿吉尔贝尔与配第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理解) (二)布的主要经济观点: 1.关于自然规律的概念 自然规律可以导致社会经济按比例和均衡发展。法国的灾难在于违背了自然规律。这是法国重农学派“自然秩序”观念的直接思想渊源。 他讲,“只有平衡能够挽救一切”,“也只有大自然才能够平衡”。 2.关于农业重要性的思想 (1)农业是各个经济部分形成的出发点 (2)农业的繁荣是社会其他各部门存在和繁荣的基础 (3)一切财富源于土地的耕种,呼吁国家要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提高谷价。 3.价值观点:

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试题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色诺芬谈到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的著作是() A.《经济论》 B.《雅典的收入》 C.《货币论》 D.《政治论》 2.重商主义主张() A.在对外贸易中多买少卖 B.国家实行放任的对外贸易政策 C.鼓励输出,限制输入 D.限制手工业的发展 3.被认为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和统计学创始人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约翰?洛克 C.大卫?休谟 D.威廉?配第 4.英国重商主义的最后代表、探讨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英国人是() A.大卫?休谟 B.詹姆斯?斯图亚特 C.马歇尔 D.马西 5.最先提出信用会创造资本理论的是() A.约翰?罗 B.托马斯?格莱辛 C.杰文斯 D.萨伊 6.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领袖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魁奈 B.杜尔哥 C.坎梯隆 D.萨伊

7.西方最早研究人口问题的学者是() A.马尔萨斯 B.萨伊 C.李嘉图 D.亨利?乔治 8.萨伊认为,生产中的三种必要的要素是() A.资本、土地、技术 B.资本、土地、管理 C.资本、土地、劳动 D.资本、技术、管理 9.李斯特认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国家实行保护政策的是()A.农业时期 B.农工业时期 C.农工商时期 D.畜牧时期 10.被称为“美国学派的创始人”、“美国第一个经济学家”的是()A.富兰克林 B.汉密尔顿 C.雷蒙德 D.凯里 11.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代表作《进步与贫困》一书主要研究()A.土地问题 B.资本问题 C.劳动问题 D.技术问题 12.经济思想史上明确以边际效用来解释商品价值决定的第一人是()A.阿奎纳 B.尼古拉?巴尔本 C.孔狄亚克 D.威廉?福斯特?劳埃德 13.奥地利学派中,马克思主义最公开的和最顽强的反对者是()A.欧根?庞巴维克 B.卡尔?门格尔 C.弗里德里希?维塞尔 D.维克塞尔 14.成为西方现代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的是() A.帕累托的理论 B.瓦尔拉斯的理论 C.杰文斯的理论 D.屠能的理论

经济学说史 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 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本课程也向学生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与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大纲】

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批判性理性 6 主张对理性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认为普遍有效的科学理论并不来自经验归纳,科学理论是通过不断的证伪、否定、批判而向前发展的。是一种多元而批判的理想主义,是演化理性主义的传统 发展脉络:古希腊哲学家用推理方法潜心检验一切事物,并形成了自由研究和自由讨论的学术精神,无论是自然学派还是智者学派,都在辩论和批判中相互吸收发展到后期形成了卡尔·波普所称的批判理性主义。 显著特点: 1.突出强调理性的批判性和这种批判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2.重视本体论的研究并系统的阐述本体论的哲学主张 3.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哲学,扭转了语言分析导向,尤为科学哲学与科技政策的结合开辟了道路。提出大胆猜测,按“可证伪度”的大小与经验两者来检验理论与事物。 ?肯定性理性 7 是一种一元的理性,是单向度的,强调归一论,即世界由物质构成但社会又是有变动性的;认为自然世界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从而出现了自然主义发展观的萌芽。是建构理性主义的传统 基本特征及原则: 1.把既定事物看成是对真理的肯定,接受一切现存的事物。 2.服从被给予的现实,试图确立万事万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把新生事物的产生,看成是按过去的标准予先决定的。 3.反对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演化理性主义 建构理性主义蔑视和贬低非理性的或未被理性充分理解的事物,它假定人生而具有知识和道德秉赋,因而人能够根据理性原则对社会精心规划,并尽可能抑制乃至消除一切非理性现象。典型例子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高度的建构主义的直接应用。人为创造说,强权即公理也是自然主义发展观的应用。这也是西方形而上哲学的源头,理性不仅支配了西方人的生活,而且还为个人主义夯实了基础。 它还认为,道德、宗教、法律、语言、文字、金钱、市场等一切文化制度都源于发明或设计,都是“精心设计之物”。此外,建构理性主义不承认“抽象”是我们大脑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更倾向于特殊和具体。它认为理性能省掉抽象而完全掌握“具体”和所有的特定细节,因而可以实在地掌握“社会过程”。建构理性主义宣称:适用于历史的观念,也适用于未来的纲领;对自己行为了如指掌的人类,应当运用理性所赋予的设计能力,按部就班地创造一种文明。具体讲,建构理性主义认为:第一,所有有益于人类的制度,都是人们在意识到它具有可预料结果的情况下发明出来的,因此人们也应按这种方式去创造这样的制度;第二,只有当我们证明这些制

经济思想史复习重点

重农学派: 重农主义是 18 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统的经济思想体系,其主题和宗旨是尊重重视农业,提出了自然秩序、纯产品理论、社会阶级结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哥等。重农主义是经济学说史的第一个真正的经济学流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证明,马克思称其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关于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以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本身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研究他们的产生、发展、相互的联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研究任务:(1)以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及其各种规律和范畴产生、发展的规律来揭示历史上各种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思想渊源和发展规律(2)探讨历史上各种经济学说的产生、发展同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斗争发生的关系。 3)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法、历史的方法、逻辑方法。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36 ⑴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即金银:重金主义),货币就是财富。 ⑵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 ⑶重商主义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只有对外贸易才会真正增加一国的财富。 ⑷重商主义认为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 ⑸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保护国内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发展。 2.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比较。37-42 早期重商主义又叫重金主义,货币主义,他们把货币看作一种作为财富宝藏的财富。恩格斯称之为“守财奴”的观点。早期重商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威廉。史密斯,法国的孟克列钦。晚期重商主义者开始真正用资本家的眼光去看待货币,开始懂得单纯贮藏的金银不会增多,只有将其投入流通领域,进行对外贸易,才会带来增加的金银。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把货币理解为一种资本,而不仅仅是单纯用于储藏的财富。晚期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曼和米塞尔顿。法国的柯尔培尔。 总之,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共同特点都是混淆了货币与财富,以货币积累为目的。区别在于: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贸易差额论。马克思称前者为“货币主义”,后者为“真正的重商主义”。后者反映成熟的商业资本的经济思想。 5.配第的地租学说。56 地租学说是配第分配论的中心问题。 ⑴总收获物=种子+工资+地租,地租实际上是全部剩余产品。 ⑵他在《政治算术》中把总收获物的价值分成了工资和地租两部分。工资与地租是互相对立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这也是他客观性和科学性的一面。 ⑶缺点:他把地租同全部剩余价值等同起来了。 8.斯密方法论的二重性。 斯密在方法论方面有许多二重性的表现。他一方面在其“经济人”的假定下,赞美“看不见的手”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经济现象的描述。一方面,他又力图从事物内在逻辑上进行本质的探讨。 9.斯密的三个阶级和三种基本收入。128 ⑴斯密关于三个阶级的划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⑵三种收入。依据阶级划分,斯密也把社会产品相应地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并指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社会的基本收入。

经济思想史试题

经济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配第的著作中,被马克思评价为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的著作是() A.《货币略论》 B.《政治算术》 C.《爱尔兰的政治赋税》 D.《赋税论》 2.在英国早期学者中,被视为火灾保险事业创始人的是() A.尼古拉?巴尔本 B.约翰?洛克 C.威廉?配第 D.达德利?诺思 3.反映古罗马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阶级要求的重要代表作是() A.瓦罗的《论农业》 B.柯鲁迈拉的《农业论》 C.加图的《农业论》 D.西塞罗的《政治论》 4.曾论证奢侈并非坏事,著有《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学者是() A.伯纳德?孟德维尔 B.约瑟夫?马西 C.大卫?休谟 D.詹姆斯?斯图亚特 5.经济思想史上最先提出利润是资本主义经营唯一目的的学者是() A.休谟 B.斯密 C.范德林特 D.配第 6.经济思想史上首次尝试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分析的著作是() A.配第的《政治算术》 B.坎第隆的《商业性质概论》 C.斯密的《国富论》 D.魁奈的《经济表》 7.亚当?斯密研究经济理论的出发点是() A.货币学说 B.分工和交换学说 C.阶级和分配学说 D.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 8.第一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著作是() A.《贸易论》 B.《政治算术》 C.《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9.亚里斯多德反对柏拉图关于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共产主义”的主张,他表达这一观点的著作是() A.《经济论》 B.《政治论》 C.《伦理学》 D.《农业论》 10.在经济学说史上,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把劣势区分为绝对劣势和相对劣势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约翰?穆勒 D.托马斯?马尔萨斯 11.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借鉴了许多学者的观点,下列没被借鉴的学者是() A.唐森 B.安德森 C.西斯蒙第 D.葛德文 12.在分配理论中,李嘉图最突出的贡献是() A.工资理论 B.地租理论 C.利润理论 D.收入理论 13.从19世纪中下叶直至边际效用学派兴起为止,在英国流传最广的经济学课本和读物是() A.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 D.阿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14.“经济和谐论”的提出者是() A.西斯蒙第 B.巴师夏 C.萨伊 D.李嘉图 1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是() A.马尔萨斯 B.萨伊 C.穆勒 D.西斯蒙第 16.首次将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是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一、概述 二、奥地利学派 三、英国的边际学派 四、洛桑学派

一、概述 1、边际革命的产生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3、边际效用学派概况 一、边际革命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的威廉·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法国的莱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又几乎同时发表了三部具有相同理论倾向的著作(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1871年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英国的威廉·斯但利·杰文斯在同一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法国的里昂·瓦尔拉斯在1873年拿出了自己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这标志着创建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要特征的边际效用学派的诞生。 ?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改变了古典经济学以来的价值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开辟了道路。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把这次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大变动叫做“边际革命”。所谓“革命”,不外指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指经济学的研究从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强调消费、需求和效用; 二是指为引进高等数学这一分析工具——微积分学打开了大门,从此开始了近代经济分析的新时代。

?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基础。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边际主义经济学的思想萌芽,19世纪前半期出现了边际效用论的一批先驱者,他们都为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提出了思想来源。19世纪数学、生物学及物理学的辉煌发展,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不少新的启示,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出现的新现象为边际分析提供了广阔的客观经济条件。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1640—1698)是近代较早论述商品价值由效用决定的经济学家。他在《贸易概论》(1690)一书中讲到,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效用,而商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 ?意大利经济家费迪南多·加里安尼(1728—1787)于1751年发表的《货币论》一书中较早地把效用同稀少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边际效用分析打开了道路。 ?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1748—1832)提出所谓效用,是指物品能使人获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能力。同时提出了幸福(也即效用)的递减法则,认为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幸福量越少。杰文斯正是依据边沁的哲学原理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

外国经济思想史课后题集锦

经济思想史添加的复习题 1.霍布斯与洛克关于“自然秩序”的观点,“纯产品”的重农主义概念 自然秩序: (一)霍布斯真正系统地设想自然秩序,在进行假说中,他认为自然秩序是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其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狼与狼”的关系。 霍布斯理论假设的框架,是以一种自然秩序的思想实验作为探讨国家合法性的切入口,然后设立了自然秩序中的几个要素,即“人性恶”、“冲突不可避免”等等,而走出自然秩序之条件,则为自然法,由自然法订立社会契约,才构成民族国家。 (二)洛克假设的自然秩序乃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也是一个平等的状态,一切权力都是相互的,即无强制的状态,但却非放任的状态,更非‘战争’状态”。因为他认为自然秩序中人与人之间仍然是有约束的——自然法。由此,洛克以“无强制、非放任”描述了他所假设的自然秩序,从而以这两个特征推导出了自然法的内容,即“人均有保护自己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若谁的权利受到侵犯,谁就有报复、惩罚和反抗他人的权利。”其中“无强制”体现为各项自然权利的具体拥有,“非放任”则是不侵犯他人的要求。 2. 简要说明贸易和贸易政策的重商主义观点。为什么大卫·休谟认为这个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亚当斯密提出了另一种什么样的贸易和贸易政策的观点? 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 休谟认为,货币只不过是一种计算或估价劳动和商品量的工具,商品价格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除以流通中的商品量,所以商品价格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来决定,并同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成正比。也因此,一国货币的增加不会使该国变富,只会使物价上升。休谟的货币数量论是与重商主义相对立的,并在很长时期中在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斯密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斯密认为,经济自由主义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他积极主张实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的垄断和限制。

金融系《西方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霍翠凤、王超)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霍翠凤王超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40L171Q-0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选修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 5.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设置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及其主要发展脉络,从中了解到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学会比较和分析各种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关系,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经济理论与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与解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能力,以便以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较好地理解我国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方针。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绪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经济思想史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1.属于社会经济发展史和人类认识史的共同产物——或者说,是主观认识的主体(人),不断研究和认识经济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客体的产物。 2.经济思想的延续有很强的传承性、或者说很强的关联关系。每一代人都从上一代人的思想中学到和吸收一些东西。 二、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及必要性 1.学习经济思想史有助于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2.有助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史与经济思想史的关系,把握经济思想演变的脉络和方向。3.有助于从前人的智慧结晶中获得启迪。 三、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主要线索 可以概括为“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第一次革命,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革命,以1776 年出版《国富论》为标志;第一次综合,是约翰·穆勒的综合,以1848 年穆勒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二次革命,是开始于19 世纪70 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主要是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洛桑的法国人瓦尔拉斯等人推动的;第二次综合,以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三次革命是凯恩斯革命,以1936 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标志;第三次综合,以保罗·萨缪尔森1948 年出版《经济学》(第一版)为标志。以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的内容为线索,有利于我们从全局观念和整体高度把握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的大致脉络。 第一章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古代奴隶社会的一些关于商品经济的早期经济思想,从而认识到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经济体系都有其最初的萌芽阶段,了解这些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联系。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制社会,也有大量小生产者。商品货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经出现。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财富观;价值观;对农业的重视;对分工的看法;对价格变动的看法;对货币的看法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对于社会分工的看法;对交换的看法;对高利贷的看法。 三、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 对“经济”和“货殖”的区分;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对交换行为的看法。关于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 四、古希腊文化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主要分析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古希腊三段论逻辑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假设、论证、验证。其中,前提假设最为关键。前提假定条件的变化足以导致不同的理论分野乃至理论的变革。包括经济学在内的这种研究范式直接起源于近代科学、理性主义的兴起,但更根本更深层次的渊源却是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一、古罗马经济产生的背景 奴隶制社会,但有了大商业和高利贷,政治和法律思想有较大发展,经济思想包含其中。 二、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对于农业的重视。 三、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西塞罗对大商业的重视。 四、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A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魁奈依照社会上人们与“纯产品”生产的关系,把社会上的人分为 A.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B.宗教贵族、世俗贵族、第三等级 C.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 D.农民阶级、工商业阶级、地主阶级 2.《道德情操论》的作者是 A.洛克 B.斯密 C.休谟 D.马尔萨斯 3.巴师夏的经济理论核心是 A.边际效用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 C.节欲论 D.经济和谐论 4.“边际革命”几乎同时发生于 A.英国、法国、德国 B.英国、奥地利、瑞士 C.法国、德国、奥地利 D.英国、德国、瑞士 5.马歇尔强调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均衡是 A.一般均衡 B.特殊均衡 C.局部均衡 D.整体均衡 6.提出“经济”和“货殖”区别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色诺芬 D.亚里斯多德 7.在财富问题上,托马斯·阿奎纳的主张是 A.反对财产私有 B.私有制比公有制优越 C.财产私有是自然的 D.公有制比私有制优越 8.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的是 A.范德林特 B.洛克

C.配第 D.马西 9.被马克思称为重农主义体系发展最高峰的代表者是 A.坎梯隆 B.布阿吉尔贝尔 C.杜尔哥 D. 魁奈 10.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方面,李嘉图提出 A.绝对优势原理 B.比较优势原理 C.后发优势原理 D.绝对差额原理 11.对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马尔萨斯 B.萨伊 C.魁奈 D.西斯蒙第 12.最早提出建立“纯粹经济学”主张的是 A.斯密 B.西尼尔 C.萨伊 D.李嘉图 13.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规律 B.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 C.生产的物质过程 D.资源配置 14.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B.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 C.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D.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15.西斯蒙第在经济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 A.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对立问题 B.第一次分析了社会再生产问题 C.第一次解决了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 D.第一次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16.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理论基础是 A.效用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 C.服务价值论 D.生产三要素论 17.最早明确用边际效用解释商品价值的经济学家是 A.加利阿尼 B.亚里斯多德 C.威廉·福斯特·劳埃德 D.庞巴维克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经济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是() A.克尼斯B.门格尔 C.维塞尔D.维克塞尔 2.瓦尔拉斯对经济学作出的最主要的贡献是() A.一般均衡分析B.局部均衡分析 C.消费者主权理论D.生产者主权理论 3.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是() A.生产论和分配论B.分配论和消费论 C.价格论和分配论D.生产论和价格论 4.约翰·洛克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 A.《贸易论》 B.《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C.《赋税论》 D.《政治经济学概论》 5.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的() 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B.中世纪中期 C.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时期D.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时期 6.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组织国家的原则是() A.公平原则B.分工原则 C.正义原则D.效率原则 7.反映托马斯·阿奎纳经济思想的著作是() A.《上帝之城》B.《天与人之将来》 C.《忏悔录》D.《神学大全》 8.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 A.生产领域B.流通领域 1

C.分配领域D.消费领域 9.最早提出级差地租概念的思想家是() A.威廉·配第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D.马尔萨斯 10.最早提出利润是资本主义经营的唯一目的的思想家是() A.洛克B.休谟 C.范德林特D.孟德维尔 11.重农主义的理论核心是() A.“纯产品”学说B.剩余价值学说 C.劳动价值理论D.均衡理论 12.斯密认为,社会的三种基本收入是() A.利息、利润、工资B.剩余价值、利润、地租C.工资、利息、地租D.工资、利润、地租 13.对李嘉图社会历史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是() A.洛克的社会契约论B.配第的“政治算术”C.边沁的个人功利主义D.魁奈的“自然主义”14.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认为,决定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是()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B.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C.中等地的生产条件D.社会平均的生产条件15.马尔萨斯写作《人口原理》的目的是为了反对() A.认为人类理性可以控制人口增加的观点 B.认为人口增加受生活资料供给限制的观点 C.认为土地边际收益递减从而导致人口相对过剩的观点 D.认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导致人口相对过剩的观点 16.马尔萨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 A.有效需求不足B.投资需求不足 C.社会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17.提出“最后一小时论”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的思想家是()A.巴师夏B.西尼尔 C.萨伊D.詹姆斯·穆勒 18.最先主张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家是()A.斯密B.约翰·穆勒 C.萨伊D.弗里德曼 2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西方财税思想史 复习整理

西方财税思想史复习整理 配第思想 代表作《赋税论》 1、最早提出税收的最终来源是劳动的收入。“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2、第一次提出了“公平、确实、便利、节约”的资产阶级赋税原则。 斯密思想 代表作1759年《道德情操论》、1776年《国富论》 1、政府职能——最小化的政府职能观:“廉价政府”、“夜警政府” (1)为私人部门的平等竞争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2)尽可能地保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使之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司法) (3)建设并维护某些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2、国家经费支出 国家经费属于非生产性,但经济上的无用性不能否认其政治上的有用性。与国家职能相对应,国家经费开支只限于国防费开支、司法费开支、公共事业费开支以及维持国家元首的威信所需的费用开支。 3、财政收入 由受益者负担的收入、国营企业收入及国有财产收入、赋税收入、公债收入 4、赋税原则 (1)平等原则(能力说、收入说) (2)确定原则。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方法,完纳数额必须确定。 (3)便利原则。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予纳税者以最大便利。 (4)最小费用原则(节约原则)。人民缴纳的税额必须尽可能多的归入国库,以免造成浪费或弊端。 5、赋税设计:利润税、工资税和地租税三大税系。 不主张向利润课税、不主张向资本的利息课税、不主张向劳动工资课税,地租为最合适的课税对象。 6、公债论:公债有害论,反对发行公债。 李嘉图思想 代表作: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李嘉图等价定理: 政府为筹措战争或其他经费,通过采用征收一次总赋税还是发行政府公债,对经济的影响是相等的,即从最终效应来看,政府为其支出筹措资金而选择何种筹措方式是无关紧要的。魁奈的财税思想 代表作《经济表》 1、纯公共品理论:农业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农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劳动。该理论将重商主义者所崇尚的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经济表:第一次明确系统地分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2、实行土地单一税制: (1)单一的土地税制是最简单、最合理、对国家最有利、对纳税者负担最轻的课税形式。(2)理由:唯有土地能够增加国民收入,创造剩余价值或提供纯收入,故赋税只能对土地的纯产品直接课税。主张取消其它税收,因为任何方法征收的税收,结局都是土地所支付。(3)评价:把农业“纯产品”这种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当成了剩余价值的全部内容。剩余价值作为国家税收的来源,它不仅包括地租,还包括利润和利息,它们同工资等收入一样,

最新1月全国自考经济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柏拉图曾赞成废除私有财产,但在后来的一部著作中又放弃了这一主张,这部著作是 () A.《理想国》B.《法律篇》 C.《经济论》D.《政治论》 2.在欧洲中世纪,其经济思想曾占据统治地位长达数百年之久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A.奥略里·奥古斯丁B.马尔库斯·西塞罗 C.克尤斯·加图D.托马斯·阿奎纳 3.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和“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的是() A.《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B.《商业》 C.《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D.《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谈话》 4.经济思想史上最早揭示流通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是() A.尼古拉·巴尔本B.托马斯·格莱辛 C.威廉·朗兹D.约翰·洛克 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比较有体系地阐述货币数量论的经济学家是() A.沙尔·孟德斯鸠B.杰科布·范德林特 C.大卫·休谟D.詹姆斯·斯图亚特 6.经济思想史上最先对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 C.理查德·坎梯隆D.卡尔·马克思 7.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最早提出信用会创造资本理论的是() A.维克多·米拉波B.杜邦·奈穆尔 C.安·杜尔哥D.约翰·罗 8.杜尔哥发展了魁奈关于阶级划分的观点,他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1

A.财产状况B.家庭出身 C.社会经济发展进程D.与宗教的关系 9.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是() A.货币学说B.价值学说 C.分工学说D.分配学说 10.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劳动价值论,并以之为基础阐述经济理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托马斯·马尔萨斯B.卡尔·马克思 C.大卫·李嘉图D.亚当·斯密 11.萨伊之后最早提倡实证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家是() A.詹姆斯·穆勒B.麦克库洛赫 C.昆西D.西尼尔 12.李嘉图经济理论的基础是() A.劳动价值论B.货币学说 C.分配学说D.财政学说 13.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主张把政治经济学同政治学严加区分的经济学家是() A.让·巴蒂斯特·萨伊B.大卫·李嘉图 C.让·西斯蒙第D.威廉·杰文斯 14.西斯蒙第批判古典经济学所瞄准的主要对象是() A.亚当·斯密B.托马斯·马尔萨斯 C.约翰·穆勒D.大卫·李嘉图 15.德国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者是() A.弗里德利希·李斯特B.威廉·罗雪尔 C.卡尔·克尼斯D.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 16.在美国早期经济学家中,第一次明白而浅显地、有意识地把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时间的是() A.亚历山大·汉密尔顿B.本杰明·富兰克林 C.丹尼尔·雷蒙德D.亨利·凯里 17.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代表作是() A.《爱尔兰的土地问题》B.《社会问题》 2

经济思想史提纲1

外国经济思想历史教学纲领 导言 1.经济思想史的概念涵义。经济思想,即较有系统的经济观点和理论。它总是历史地和某些特定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条件相适应而产生、形成和发展。当社会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而转移时,经济思想也就有了相应的变化。从时间和发展的角度看,经济思想由古至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即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史作为—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是随着经济理论在西方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出现之后而逐步形成的。而“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因此,经济思想史所研究和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关于近代和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思想和学说。 2.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 (1)萌芽及早期经济思想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2)系统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出现阶段:15世纪末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学说开始。 (3)政治经济学正式成为系统的独立学科阶段:18世纪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为标志,直到现代。 (4)经济思想和政治经济学说的分化阶段:19世纪30–40年代之后。 (5)当代经济思想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以后直至当前。 3、经济思想史的性质关于系统的经济思想或理论的历史性科学。 件学科。 4.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阐述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或居支配地位的经济观点思想、经济学说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历史。

第一讲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1、古代希腊思想家对价值的认识2、古代罗马思想家对奴隶制庄园经营的论述3、西欧中世纪阿奎那的经济思想4、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5、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关于货币和高利贷的论述。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四、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 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法典、条例和农书 三、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四、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五、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 第二讲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发展阶段、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和特点、法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和特点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流行于16、17世纪,从17世纪下半期起开始瓦解。 主要教学内容: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3、思想条件。 二、重商主义的特点和基本经济观点 重商主义的特点。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对重商主义基本的经济思想的评价。 三、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经济思想。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德的经济思想。法国早期重商主义代表孟克列钦的经济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