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SS逻辑设计说明

FSSS逻辑设计说明
FSSS逻辑设计说明

FSSS逻辑设计说明

版本: A版

设计人:冀焕青

批准人:

时间:2004年6月

FSSS逻辑设计说明

1 概述

FSSS逻辑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公用逻辑,油层控制逻辑,煤层控制逻辑。

●公用逻辑

?MFT逻辑

?吹扫逻辑

?燃油泄漏试验

?OFT逻辑

?锅炉允许投油

?锅炉允许投粉

?煤层允许投入

?炉水循环泵控制

?火检冷却风控制

?密封风机控制

?主烟道挡板

?烟道脱硫旁路挡板甲

?烟道脱硫旁路挡板乙

?燃油母管跳闸阀控制

?燃油回油跳闸阀控制

●油层控制逻辑包括:

?AB油层控制

?BC油层控制

?DE油层控制

每一油层的控制逻辑包括:

?油层程控逻辑

?油角程控逻辑

?油枪控制

?点火枪控制

?油阀控制

?吹扫阀控制

●煤层控制逻辑

?A磨控制逻辑

?B磨控制逻辑

?C磨控制逻辑

?D磨控制逻辑

?E磨控制逻辑

每一台磨的控制逻辑包括:

?磨跳闸逻辑

?磨电机控制

?磨冷一次风关断门控制

?磨热一次风关断门控制

?磨出口关断门门控制

?磨润滑油电加热器

?磨液压站油箱电加热器

?磨润滑油低速油泵控制

?磨润滑油高速油泵控制

?磨液压站加载油泵控制

?磨辊控制

?磨给煤机的控制

?给煤机出口门控制

?给煤机入口门控制

2 公用逻辑

本部分逻辑包括MFT逻辑,吹扫逻辑,燃油泄漏试验,OFT逻辑,锅炉允许投油,锅炉允许投粉,煤火检判断,油火检判断,RB控制逻辑,煤层允许投入,煤层投入,炉水循环泵控制,火检冷却风控制、密封风机控制、主烟道挡板、烟道脱硫旁路挡板甲、烟道脱硫旁路挡板乙、燃油母管跳闸阀控制、燃油回油跳闸阀控制。

2.1 MFT跳闸条件及首出原因:

当以下任一条件成立时,分别输出到三块FBM组件,经过继电器三取二后,产生主燃料跳闸信号(MFT)。操作台上的手动MFT按钮独立于DCS系统,通过直流继电器回路的扩展,进行相应的保护动作(详见MFT继电器回路图);同时手动MFT信号通过硬接线进入DCS系统。

MFT跳闸条件:

●2台送风机全停;

●2台引风机全停;

●2台一次风机全停;

●炉膛压力高三取二;

●炉膛压力低三取二;

●汽包水位高三取二;

●汽包水位低三取二;

●风量小于定植

负荷大于50%且锅炉总风量小于30%;

●燃料中断

在下述条件都存在:

?所有油角阀全关或燃油跳闸阀、回油阀全关

?所有磨煤机全停

●炉水循环泵MFT

三台炉水循环泵全停或三台炉水循环泵运行且进出口差压<110KPa

●失去所有火焰

至少有一台磨煤机运行且所有油层、煤层火焰消失

●汽机跳闸

锅炉负荷不小于30%且汽机跳闸停炉。

●发电机主保护动作停炉

●炉膛点火失败

油角打开5分钟没有油层投运。

●2台火检冷却风机全停

●失去再热器保护

在下述条件都存在:

?锅炉负荷小于30%

?汽机跳闸

?高压旁路阀关

?末级再热器左侧或右侧烟温高

●MFT已动作信号

●MFT跳闸按钮

2.2 吹扫逻辑:

炉膛吹扫的目的是将炉膛和烟气管道可能存在的可燃性物质清除掉,防止点火时引起炉膛爆燃,在锅炉启动前或MFT动作后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炉膛吹扫,当以下条件同时成立时,在LCD上显示吹扫准备好,按下吹扫启动按钮或MFT 发生,显示吹扫在进行,且显示吹扫进行时间;当进行5分钟的吹扫程序后,显示吹扫成功;同时,产生3秒的脉冲对MFT进行复位。否则,如在5分钟内下述任一条件不成立,则中断吹扫程序,自动闭锁MFT复位。

●至少一台送风机和至少一台引风机运行

●两台空预器运行

●燃油母管跳闸阀关且回油跳闸阀关

●所有油角阀全关

●油泄漏试验成功

●所有磨煤机全停

●所有给煤机全停

●两台一次风机全停

●无MFT条件

●锅炉总风量不小于30%

●汽包水位正常

●全炉膛无火(所有油层和煤层均无火)

●风挡板在吹扫位

●火检冷却风压力合适

2.3 油泄漏试验

油泄漏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查油阀有无泄漏,在锅炉启动前必须进行油泄漏试验,并作为锅炉吹扫的一个条件。

在下述条件都满足后,允许进行油泄漏试验:

●燃油跳闸阀前油压合适

●所有油角阀关闭

●无泄试旁路

在LCD上按下燃油泄漏试验启动按钮,启动燃油泄漏试验,在LCD上显示燃油泄漏试验进行中。试验顺序如下:先开燃油跳闸阀和回油阀,延时30秒进行

充油压力检查,若燃油跳闸阀后压力低于2.4MPa在LCD上显示充油压力低,泄试失败;若燃油跳闸阀后压力高于2.4MPa在LCD上显示充油成功,接着关回油阀、燃油跳闸阀,进行油压变化检查,在2分钟内若燃油跳闸阀后油压变低,显示油角阀/回油阀密封不严,泄试失败;在2分钟内若燃油跳闸阀后油压没有变低,泄试成功。另外,在LCD上可以进行泄漏试验旁路操作。

2.4 OFT逻辑

在下述任一条件成立时,触发OFT,关燃油跳闸阀:

●手动OFT按钮;

●锅炉MFT

●燃油母管压力低延时2秒或燃油跳闸阀、回油阀全关

●任一油层投运且任一油角阀打开且所有油层都无火

在上述条件不存在时,燃油母管跳闸阀关闭脉冲2秒复位OFT。

2.5 炉膛点火条件

当下述条件都成立时,允许炉膛点火:

●吹扫成功

●火检冷却风压力合适;

●有煤层投运,或风量在30% - 40%之间;

●甲空预器二次风进/出口差压不低或乙空预器二次风进/出口差压不

2.6 锅炉允许投油

当下述条件都成立时,允许投油:

●炉膛点火条件满足

●无OFT;

●燃油母管温度不低;

●喷燃器摆角水平位

●风箱/炉膛差压满足要求

2.7 锅炉允许投粉

当下述条件都成立时,允许投粉:

●炉膛点火条件满足

●二次风温度不低;

●一次风压建立;

2.8 煤层允许投入逻辑:

2.8.1当锅炉允许投粉,以下任一条件存在,允许投入A层粉条件:

●AB层油投入;

●锅炉负荷大于30%,磨B运行170秒。

●锅炉负荷大于50%

2.8.2当锅炉允许投粉,以下任一条件存在,允许投入B层粉条件:

●AB层油投入;

●锅炉负荷大于30%,磨A运行170秒或磨C运行170秒

●BC层油投入且磨C运行170秒;

●锅炉负荷大于50%

2.8.3当锅炉允许投粉,以下任一条件存在,允许投入C层粉条件:

●BC层油投入;

●AB层油投入且磨B运行170秒;

●锅炉负荷大于30%,磨B运行170秒或磨D运行170秒

●锅炉负荷大于50%

2.8.4当锅炉允许投粉,以下任一条件存在,允许投入D层粉条件:

●BC层油投入;

●DE层油投入且磨E运行170秒;

●锅炉负荷大于30%,磨C运行170秒或磨E运行170秒

●锅炉负荷大于50%

2.8.5当锅炉允许投粉,以下任一条件存在,允许投入E层粉条件:

●DE层油投入;

●锅炉负荷大于30%,磨D运行170秒

●锅炉负荷大于30%,BC层油投入。

●锅炉负荷大于50%

2.9 炉水循环泵A控制

系统设计3台60%炉水循环泵,满负荷运行时两用一备。

2.9.1启动允许条件,以下条件都存在:

●炉水泵冷却水流量不低;

●炉水泵A壳体与炉水温差小于56 C;

●炉水泵A电机腔温大于4 C。

●炉水泵A#1出口阀开

●炉水泵A#2出口阀开

2.9.2联锁启泵条件,在炉水泵A的联锁开关投入后,以下任一条件存在:

●C泵跳闸自启A泵;

●B泵跳闸自启A泵;

2.9.3自动启泵条件,以下任一条件存在:

●B泵低电压或保护要求联动炉水泵A;

●C泵低电压或保护要求联动炉水泵A

在LCD上可手动启动或停止炉水泵A

2.9.4联锁停泵条件,以下条件任一存在:

●炉水泵A电机腔温大于65 C;

●任一出口门A1、A2未打开

●炉水泵A故障跳闸

●炉水泵A进出口差压<60Kpa

●炉水泵B或C联锁开关投入且炉水泵A低电压

2.9.5炉水循环泵联锁投入/切除:

在LCD上设置投入、解除两按钮进行炉水循环泵联锁功能的投入/切除,2.9.6当炉水循环泵少于2台运行或有2台炉水循环泵进出口差压小于148KPA

时,限制锅炉负荷至60%。

2.10火检冷却风机的控制

系统设计两台100%冷却风机,为火焰检测装置提供冷却风。

2.10.1当联锁投入时,以下条件任一存在,自启另一台风机:

●火检冷却风/炉膛差压低

●火检冷却风机跳闸

●火检冷却风机滤网差压高

●火检冷却风机出口压力低

2.10.2另外,在DCS画面上可以实现手动启动风机。

2.11密封风机的控制

系统设计两台100%密封风机,为磨煤机、给煤机提供密封风。

2.11.1当联锁投入时,以下条件任一存在,自启另一台风机:

●密封风/冷却风差压低

●密封风机跳闸

●密封风机入口滤网差压高

●密封风母管压力低

2.11.2另外,在DCS画面上可以实现手动启动风机。

2.12燃油母管跳闸阀控制

2.12.1打开条件:手操开燃油母管跳闸阀

泄试开燃油母管跳闸阀

2.12.2关闭条件:手操关燃油母管跳闸阀

泄试关燃油母管跳闸阀

OFT

2.13燃油回油跳闸阀控制

2.1

3.1打开条件:手操开燃油回油跳闸阀

泄试开燃油回油跳闸阀

2.1

3.2关闭条件:手操关燃油回油跳闸阀

泄试关燃油回油跳闸阀

OFT

3 AB油层控制

3.1 AB油层程序控制

3.1.1可以程控启动AB油层,程控步序如下:

●启动AB1油角油燃烧器;

●在延时15秒后,启动AB3油角油燃烧器;

●再延时15秒后,启动AB2油角油燃烧器;

●再延时15秒后,启动AB4油角油燃烧器;

3.1.2在AB层油角3/4个油燃烧器都投运后,表示AB油层油燃烧器投运。

3.1.3可以程控停止AB油层,程控步序如下:

●停止AB1油角油燃烧器

●在延时15秒后,停止AB3油角油燃烧器;

●再延时15秒后,停止AB2油角油燃烧器;

●再延时15秒后,停止AB4油角油燃烧器;

3.2 AB1油角燃烧器程序控制

3.2.1在下述条件都存在时,AB层1角点火允许:

●锅炉允许投油条件满足;

●AB层1角燃油角阀关闭;

●AB层1角无油火焰;

3.2.2在AB层1角点火允许条件满足后,可以在LCD上手动程控启动AB1油角燃烧器,程控步序如下:

●推进AB1油枪;

●打开吹扫阀吹扫15秒

●关闭吹扫阀

●推进AB1点火枪;

●启动AB1点火器;

●开AB1油角阀;

3.2.3在AB1油枪推入15S后,油角阀打开且AB1油角有火,则AB1油角燃烧器

投运。

3.2.4在下述任一条件存在时,AB1油角跳闸,程控停止AB1油角油燃烧器:

●AB1失火

●油枪未到位

●燃油AB层跳闸

●AB1燃油投运失败且相邻磨煤机证实

程控步序如下:

●关AB1油角阀;

●推进AB1点火枪;

●启动AB1点火器;

●打开吹扫阀吹扫15秒

●关闭吹扫阀

●退出AB1油枪;

在LCD上也可手动或手动程控停止AB1油角油燃烧器

3.3 AB1油角油抢控制

3.3.1在LCD上手动或程控推进A1油枪,条件是AB1油角阀关闭。

3.3.2 在LCD上手动或程控退出AB1油枪。

3.4 AB1油角点火抢控制

3.4.1在LCD上可以手动或程控推进AB1点火枪

3.4.2在AB1点火枪进到位后允许手动或程控打火。

3.5 AB1油角阀控制

3.5.1在下述条件都满足后,才允许打开AB1油角阀:在LCD上可以手动推进AB1油角阀:

●AB1油枪进到位;

●AB1点火枪进到位;

●AB1吹扫阀关

3.5.2 在AB1角跳闸时,联锁关AB1油角阀。

3.6 AB1吹扫阀控制

3.6.1在AB1油角阀关闭且A1油枪进到位后,在LCD上可以手动或程控打开AB1

吹扫阀;

3.6.2在AB1吹扫阀程控打开延时15秒后关闭AB1吹扫阀。

AB2、AB3、AB4同AB1

BC层、DE层同AB层

4 A磨控制

4.1 A磨跳闸条件

当以下条件成立时,停止A磨的运行。

●在操作台上手动跳闸A磨;

●MFT动作;

●磨煤机A一次风压<6.2KPa;

●给煤机A停

●煤层A投用顺控结束且煤层A无火;

●A磨油系统条件(以下条件相或)

润滑油泵停

推力瓦油槽油温≥70℃

齿轮箱润滑油油压≤0.10Mpa

●A磨密封风门关或A磨密封风/一次风≤2.0Kpa或A磨密封风压力低;

●磨煤机主电机轴承温度≥90 ℃或磨煤机主电机铁芯、线圈温度≥

140 ℃;

●分离器出口温度≥90 ℃

●A磨跳闸;

4.2 A磨电机控制

4.2.1在下述条件都满足后,允许手动启动A磨电机:

●A层允许投粉;

●盘车装置脱开

●高速油泵启动

●A磨润滑油系统条件满足(以下条件相与):

齿轮箱润滑油油压≥0.13Mpa

齿轮箱油温≥28度

推力瓦油槽油温≤50℃

●A磨液压站加载油泵已启动;

●85度≥A磨分离器出口温度≥65度;

●A磨冷一次风关断门开;

●A磨出口关断门已开

●A磨蒸汽消防阀关;

●A磨密封风门开且A磨密封风/一次风≥2.0Kpa且A磨密封风压力不低

●磨煤机A一次风流量≥0.68Q

●磨煤机A一次风压≥6.2Kpa

●磨煤机A石子煤斗进口门打开

4.2.2 在A磨任一跳闸条件存在,联锁停止A磨电机。

4.3 A磨冷一次风关断门控制

4.3.1手动或顺控打开A磨冷一次风关断门:

4.3.2在A磨任一跳闸条件存在,联锁关闭A磨冷一次风关断门

4.4 A磨热一次风关断门控制

4.4.1手动或顺控打开A磨热一次风关断门:

4.4.2在下述任一条件存在,联锁关闭A磨热一次风关断门

●A磨任一跳闸条件存在

●A磨停止

4.5 A磨密封风门控制

4.5.1手动或顺控打开A磨密封风门:

4.5.2在下述任一条件存在,联锁关闭A磨密封风门

●2台密封风机都停运

●A磨停运延时60分钟

4.6 A磨蒸汽消防阀

4.6.1打开允许条件:磨A停且磨A出口温度大于90度

4.6.2联锁打开条件:紧急或快速停磨且磨已停

4.6.3联锁关闭条件:蒸汽消防阀打开延时5分钟

4.7 A磨出口关断门控制

4.7.1磨煤机A点火允许条件满足,允许手动或顺控打开A磨出口关断门:。

4.7.2在A磨任一跳闸条件存在,联锁关闭A磨出口关断门

●A磨任一跳闸条件存在

A磨A2、A3、A4出口关断门的控制同A1

4.8 A磨稀油站

每台磨稀压站包括1台油泵(高速/低速),1台电加热器

4.8.1电加热器控制

2.6.1启动允许条件:高速油泵和低速油泵至少有一台运行;

2.6.1自动启动条件:齿轮箱油池油温≤30℃

2.6.1在下述任一条件存在,联锁停止A磨稀油站电加热器:

●高速油泵停止且低速油泵停止;

●齿轮箱油池油温≥40℃时。

4.8.2 高速油泵控制

4.8.2.1启动允许条件:齿轮箱油池油温≥28℃;

4.8.2.2 自动启动条件:低速油泵运行延时4秒;

4.8.2.3在下述全部条件存在,自动停止高速油泵:

●A磨停止

●低速油泵运行

●齿轮箱油池油温≤45℃

4.8.3 低速油泵控制

4.8.3.1启动允许条件:齿轮箱油池油温≤28℃

4.8.3.2在下述任一条件存在,自动停止低速油泵:

●A磨停止

●齿轮箱油池油温≥28℃;

4.9 A磨液压站

每台磨液压站有1台加载油泵,1台电加热器

4.9.1加载油泵控制

手动启动加载油泵或手动停止加载油泵

4.9.2电加热器控制

4.9.2.1 自动启动条件:液压站油箱油温≤20℃

4.9.2.2 自动停止条件:液压站油箱油温≥60℃

4.10 A给煤机控制

4.10.1 A给煤机跳闸条件

当以下条件成立时,停止A给煤机的运行。

●A磨任一跳闸条件存在;

●A给煤机故障停机;

●A给煤机机内超温;

●A给煤机入口门关闭且A给煤机出口门关闭;

●A给煤机断煤延时5分种

●A给煤机堵煤延时5分种;

4.10.2 A给煤机的控制

4.10.2.1 在下述条件都满足后,允许手动或程控开A磨A给煤机:

●A给煤机未堵煤;

●A磨一次风量满足最小煤量要求;

●A给煤机转速置最小;

●A给煤机入口门打开;

●A给煤机出口门打开;

●A磨运行;

4.10.2.2 A磨A给煤机无停止允许条件限制,允许手动或程控停A磨A给煤机:4.10.2.3 在A给煤机存在任一跳闸条件或A磨停时,联锁停A给煤机;

4.11 A给煤机出口门控制

手动或程控开A磨A给煤机出口门,无允许条件限制;手动或程控关A 磨A给煤机出口门,无允许条件限制。

4.12 A给煤机入口门控制

手动或程控开A磨A给煤机入口门,无允许条件限制;手动或程控关A

磨A给煤机入口门,无允许条件限制。

4.13 A给煤机密封风门控制

手动或程控开A磨A给煤机密封风门,无允许条件限制;程控关A磨A

给煤机入口门,无允许条件限制;A给煤机停时,允许手动关A给煤机

密封风门。

4.14程控启/停A磨

4.14.1在下述条件都满足后,允许程控启A磨:

●锅炉允许投粉;

●稀油站高速油泵或低速油泵运行

●任一密封风机运行;

4.14.2 程控启步序如下:

●打开A磨密封风门;

●启动加载油泵

●打开A磨灭火蒸汽门,延时10分钟;

●关闭A磨灭火蒸汽门;

●打开A磨出口关断门;

●打开A磨冷一次风关断门;

●打开A磨热一次风关断门;

●分离器温度控制调至启动控制位置

●置A磨一次风量控制自动

●磨辊提升

●启A磨

●打开A给煤机密封风门;

●打开A给煤机入口煤阀

●打开A给煤机出口煤阀

●置A给煤机转速最小

●A给煤机用20t/h给煤量启动

●磨辊下降

●分离器温度控制调至运行控制位置

4.14.3正常程控停A磨,步序如下:

●分离器温度控制调至停机控制位置;

●关闭A磨热一次风关断门;

●分离器温度≤65℃后,置A给煤机转速最小

●停A给煤机;

●磨辊提升

●停给煤机清洁刮板

●停A磨;

●磨辊下降;

●关闭A磨冷一次风关断门

●打开A磨灭火蒸汽门,延时8分钟;

●关闭A磨灭火蒸汽门;

●打开A磨出口关断门;

4.15快速程控停A磨

4.1

5.1在下述任一条件存在,快速程控停A磨:

●煤仓煤位低

●A磨一次风量≤0.6Q

●分离器出口温度≥80 ℃延时30秒

●A磨液压站加载油泵停止或液压系统压力低低

●高速油泵停或齿轮箱油分配器油压≤0.1MPA

●A给煤机工作条件不满足

●任一磨辊轴承油温≥100 ℃

4.1

5.2快速程控停A磨,步序如下:

●分离器温度控制调至停机控制位置;

●关闭A磨热一次风关断门;

●停A给煤机;

●磨辊提升

●停给煤机清洁刮板

●停A磨;

●磨辊下降;

●关闭A磨冷一次风关断门

●打开A磨灭火蒸汽门,延时8分钟;

●关闭A磨灭火蒸汽门;

●打开A磨出口关断门;

4.16紧急程控停A磨

4.16.1在下述任一条件存在,紧急程控停A磨:

●A磨一次风量≤0.5Q

●分离器出口温度≥90 ℃

●A磨密封风/一次风≤1.0Kpa

●A磨电机停

4.16.2紧急程控停A磨,步序如下:

●关闭A磨热一次风关断门

●关闭A磨冷一次风关断门

●停A给煤机;

●停给煤机清洁刮板

●停A磨;

●打开A磨灭火蒸汽门,延时10分钟;

●关闭A磨灭火蒸汽门;

●打开A磨出口关断门;

4.17 A磨磨辊控制

4.17.1 A磨磨辊提升与下降

允许条件:液动换向阀关闭

4.17.2 A磨液动换向阀打开

自动打开条件:提升磨辊

4.17.3 A磨液动换向阀关闭

自动关闭条件:下降磨辊延时60S

4.17.4 A磨定加载与变加载

允许条件:液动换向阀打开

备注:B磨和C磨和D磨和E磨控制与A磨相同不再重复

超市管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超市管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为了提高物资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尽可能杜绝商品流通中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失不明现象,商品进销存领域迫切需要引入信息系统来加以管理。从该阶段开发正式进入软件的实际开发阶段,本阶段完成系统的大致设计并明确系统的数据结构与软件结构。在软件设计阶段主要是把一个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表示的过程,这种表示只是描绘出软件的总的概貌。本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就是进一步细化软件设计阶段得出的软件总体概貌,把它加工成在程序细节上非常接近于源程序的软件表示。 预期读者为超市管理系统的开发人员,程序员。 1.2背景 项目名称:超市管理系统。 提出者:XXX。 开发者:郭琦,梁颖嘉,刘浩然,李小龙。 用户:中小型超市 1.3定义 XXXX(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1.4参考资料 软件设计文档国家标准操作手册(GB8567——88)。 2程序系统的结构

见《超市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相关部分。 3售货管理子系统设计说明 3.1 程序描述 超市管理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记录售货员今日处理的商品信息和会员的购买情况,处理销售过程中的商品信息并作记录。 3.2 功能 包括售货员登陆和会员登陆,以及售货员的售货处理、结账处理。 3.3 性能 时间特殊性:系统的速度要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 可靠性:系统要有较高的可靠性,可恢复性。 灵活性:系统要有良好的接口。 3.4 输入项 售货员账号密码:售货员登陆 会员账号:会员登陆 条形码:验证商品信息 数量:计算金额 3.5 输出项 售货员信息:确保售货员符合资格 会员信息:确保会员符合资格 金额:结账时的商品总额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绪论 一、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来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二、锅炉校核计算主要内容 1、锅炉辅助设计:这部分计算的目的是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 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含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 3、计算数据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鉴定设计质量等的主要数据。 三、整体校核热力计算过程顺序 1、列出热力计算的主要原始数据,包括锅炉的主要参数和燃料特性参数。 2、根据燃料、燃烧方式及锅炉结构布置特点,进行锅炉通道空气量平衡计算。 3、理论工况下(a=1)的燃烧计算。 4、计算锅炉通道内烟气的特性参数。 5、绘制烟气温焓表。 6、锅炉热平衡计算和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7、锅炉炉膛热力计算。 8、按烟气流向对各个受热面依次进行热力计算。 9、锅炉整体计算误差的校验。 10、编制主要计算误差的校验。 11、设计分析及结论。 四、热力校核计算基本资参数 1) 锅炉额定蒸汽量De=220t/h 2)给水温度:t GS=215℃ 3)过热蒸汽温度:t GR=540℃ 4)过热蒸汽压力(表压)P GR= 5)制粉系统:中间储仓式(热空气作干燥剂、钢球筒式磨煤机) 6)燃烧方式:四角切圆燃烧 7)排渣方式:固态 8)环境温度:20℃ 9)蒸汽流程:一次喷水减温二次喷水减温 ↓↓

锅炉设计说明书

480t/h高温超高压锅炉设计说明书 2008 年 4 月

目录 1.前言 2.主要设计参数及煤质资料 3.锅炉总体简介及各部组件介绍 3.1锅筒及内部装置 3.2水冷系统 3.3过热器系统 3.4再热器 3.5省煤器 3.6空气预热器 3.7燃烧器 3.8钢架 3.9平台和扶梯 3.10炉墙及炉顶密封 3.11锅炉汽温调节 3.12再热器保护 4.安装和运行技术要点

1.前言 本锅炉是为燃用烟煤设计的,与150MW抽汽汽轮机组匹配。 2.主要设计参数和煤质资料 2.1主要设计参数 过热蒸汽流量D1480t/h 过热蒸汽压力P113.7MPa(表压) 过热蒸汽温度t1540℃ 再热蒸汽流量D2423 t/h 再热蒸汽压力P2(进/出) 4.20/3.98Mpa(表压)再热蒸汽温度t2(进/出)375/540℃ 给水温度tgs 248℃ 排烟温度Q py144℃ 预热器进口风温t rk20℃ 预热器出口风温tr 323℃ 锅炉计算效率η91.7%

3.锅炉总体介绍 锅炉为超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锅筒炉,平衡通风,冂型露天布置,四角切园燃烧。固态排渣方式,全钢双排柱构架,锅筒布置在锅炉上前方,距前水冷壁中心距2770mm,锅筒标高为45450mm。 炉膛正方形(宽9.98m,深9.98m),其宽深度比为1:1,炉膛四周由Φ60×6mm节距为80mm的光管与扁钢焊接而成的膜式水冷壁。 炉膛上部布置有6片前屏过热器,紧挨着前屏过热器后布置有16片后屏过热器,在后屏的后面,折焰角上方布置有108排对流过热器。 尾部对流烟井总深为8m,宽度与炉室相同,由隔墙省煤器分隔成前后两个烟道,即主烟道(后)深5500mm,布置有低温再热器。旁路烟道(前),深2500mm,布置有旁路省煤器,在其下方布置有烟气旁路调节挡板。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内,上述部件均为悬吊式,自由向下膨胀。 在旁路省煤器和低温再热器下面依次布置了第二级管式预热器,主省煤器和第一级管式预热器,其受热面搁置在后钢架上,在第二级管式预热器上方设置波形胀缩节,以补偿上方悬吊和下方搁置之间的相对膨胀。 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立式布置,布置于炉后。 本锅炉固态排渣设计,能适应水封刮板式捞渣机的连续排渣要求,水封式密封结构,炉墙采用轻型敷管式炉墙。 炉膛部份布置有28只吹灰器,后烟井布置有10只固定式吹灰器。 3.1锅筒及内部装置 锅筒内径Φ1600mm,壁厚为95mm,材料为BHW35,锅筒筒身长度为14240mm,总长

FSSS逻辑设计说明

FSSS系统总体设计分为三大部分:保护及公用逻辑、油燃烧器控制逻辑和煤层(磨组)控制逻辑。 (一)、MFT及首出跳闸逻辑 MFT跳闸条件共14条。 跳闸条件为: 1、两台送风机停止:当两台送风机全部停止后,发此信号。 2、两台引风机停止:当两台引风机全部停止后,发此信号。 3、2/3炉膛压力高高跳闸:当3个炉膛压力高高压力开关中 有2个动作后,发此信号。(压力定值根据锅炉厂要求定) 如果出现3个动作信号状态不一致时,系统提供报警。 4、2/3炉膛压力低低跳闸:当3个炉膛压力低低压力开关中 有2个动作后,发此信号。(压力定值根据锅炉厂要求定) 如果出现3个动作信号状态不一致时,系统提供报警。 5、汽包水位高高跳闸:系统接收从CCS系统发来的水位高 高信号(硬接线方式),并经过5秒延时,发此信号(逻辑采 用3取2完成)。

6、汽包水位低低跳闸:系统接收从CCS系统发来的水位低 低信号(硬接线方式),并经过5秒延时,发此信号(逻辑采用3取2完成)。 7、煤层投入无油层投入时两台一次风机跳闸:系统判断锅炉 在无油层运行并且任意磨组已经运行时,两台一次风机全部停止运行,发此信号。 8、总风量<30%跳闸:系统接收从CCS系统发来的风量 <30%的信号(硬接线方式),经过2秒延时,发此信号(逻 辑采用3取2完成)。 9、手动MFT跳闸:系统接收硬接线的MFT跳闸按钮来信 号跳闸。 10、火焰丧失跳闸:任意磨组在投运的情况下,且无任何油层 运行时,煤层火检均无火时,发此信号。(煤层无火信号 由给煤机停止信号加以确认) 11、燃料丧失跳闸:任意油层投运过后,系统判断锅炉已经完 成点火阶段,转而处于正常运行阶段。如果磨煤机全停或给煤机全停同时油角阀全关或燃油快关阀全关时,发此信号。

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 模板

XX项目 设计规格说明书 (仅供内部使用)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XX年XX月XX日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发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条件与限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3.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4.功能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1 的算法与程序逻辑..................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燃油蒸汽锅炉房课程设计说明书

东华大学 燃油蒸汽锅炉房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海某造纸厂锅炉及锅炉房设计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6月24日

目录 1、设计概况 (2) 2、设计原始资料 (2) 2.1蒸汽负荷及参数 (2) 2.2 燃料资料 (2) 2.3水质资料 (2) 2.4气象资料 (2) 3、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择 (2) 3.1最大热负荷 (2) 3.2锅炉型号与台数的确定 (2) 4、给水及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3) 4.1给水设备的选择 (3) 4.2水处理系统设计及设备选择 (4) 5、热力除氧器选型 (7) 6、汽水系统主要管道管径的确定 (8) 6.1锅炉房最大的用水量及自来水总管管径的计算 (8) 6.2与离子交换器相接的各管管径的确定 (8) 6.3给水管管径的确定 (9) 6.4蒸汽母管管径 (9) 7、燃油系统以及送、引风系统的设备选择计算 (9) 7.1计算燃油消耗量,确定燃油系统 (9) 7.2计算理论空气量0V k 和烟气量0 V y (10) 7.3送风机的选择计算 (11) 7.4引风机的选择计算 (11) 7.5风、烟管道断面尺寸设计计算 (12) 7.6热回收方案确定 (13) 7.7烟囱设计计算 (13) 8、锅炉房布置 (15) 9、锅炉房人员的编制 (15) 10、锅炉房主要设备表 (15) 11、参考文献 (16)

一、 设计概况 本设计为一燃油蒸汽锅炉房,为造纸厂生产过程提供饱和蒸汽。生产用气设备要求提供的蒸汽压力最高为0.4MP ,用气量为20t/h;假设造纸厂凝结水回收利用率为20%。 二、 设计原始资料 1、蒸汽负荷及参数: 生产用汽 D=20t/h, P=0.4MPa, 设凝结水回收率=20% 2、燃料资料: 选择200号重油作为锅炉燃料 元素分析成分: ar 83.976%,12.23%,1%,0.568%0.2%,2%,0.026% ar ar ar ar ar ar C H S O N W A ======= 重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41868kj/kg net ar Q 密度:3=0.92~1.01/g cm ρ 3、水质资料 总硬度: H=3me/L 永久硬度:FT H =1.0me/L 总碱度:T H =2me/L PH 值: PH=7.5 溶解氧: 6~9mg/L 悬浮物: 0 溶解固形物:400me/L 注:未查到相关资料,采用假设值。 4、气象资料: 大气压强:101520Pa 海拔高度: 4.5 m 土壤冻结深度: 无土壤冻结情况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 三、 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择 1、最大热负荷: 生产过程所需最大热负荷:00=K =22/D D t h 0K ——考虑蒸汽损失及锅炉房汽泵、吹灰、自用蒸汽等因素的系数取1.1。 2、 锅炉型号与台数的确定 根据用于生产的最大蒸汽负荷22t/h 以及蒸汽压力0.4Mpa ,且采用重油作为燃料,本设计选用WNS8-1.25-Y(Q)型锅炉3台。工作过程中3台锅炉基本上接

锅炉设计说明书

精品文档 480t/h高温超高压锅炉设计说明书 2008 年 4 月

目录 1.前言 2.主要设计参数及煤质资料 3.锅炉总体简介及各部组件介绍 3.1锅筒及内部装置 3.2水冷系统 3.3过热器系统 3.4再热器 3.5省煤器 3.6空气预热器 3.7燃烧器 3.8钢架 3.9平台和扶梯 3.10炉墙及炉顶密封 3.11锅炉汽温调节 3.12再热器保护 4.安装和运行技术要点

1.前言 本锅炉是为燃用烟煤设计的,与150MW抽汽汽轮机组匹配。 2.主要设计参数和煤质资料 2.1主要设计参数 480t/h 过热蒸汽流量D 1 13.7MPa(表压) 过热蒸汽压力P 1 过热蒸汽温度t 540℃ 1 423 t/h 再热蒸汽流量D 2 (进/出) 4.20/3.98Mpa(表压)再热蒸汽压力P 2 再热蒸汽温度t (进/出)375/540℃ 2 给水温度tgs 248℃ 144℃ 排烟温度Q py 20℃ 预热器进口风温t rk 预热器出口风温tr 323℃ 锅炉计算效率η91.7% 2.2煤质资料

3.锅炉总体介绍 锅炉为超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锅筒炉,平衡通风,冂型露天布置,四角切园燃烧。固态排渣方式,全钢双排柱构架,锅筒布置在锅炉上前方,距前水冷壁中心距2770mm,锅筒标高为45450mm。 炉膛正方形(宽9.98m,深9.98m),其宽深度比为1:1,炉膛四周由Φ60×6mm节距为80mm 的光管与扁钢焊接而成的膜式水冷壁。 炉膛上部布置有6片前屏过热器,紧挨着前屏过热器后布置有16片后屏过热器,在后屏的后面,折焰角上方布置有108排对流过热器。 尾部对流烟井总深为8m,宽度与炉室相同,由隔墙省煤器分隔成前后两个烟道,即主烟道(后)深5500mm,布置有低温再热器。旁路烟道(前),深2500mm,布置有旁路省煤器,在其下方布置有烟气旁路调节挡板。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内,上述部件均为悬吊式,自由向下膨胀。 在旁路省煤器和低温再热器下面依次布置了第二级管式预热器,主省煤器和第一级管式预热器,其受热面搁置在后钢架上,在第二级管式预热器上方设置波形胀缩节,以补偿上方悬吊和下方搁置之间的相对膨胀。 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立式布置,布置于炉后。 本锅炉固态排渣设计,能适应水封刮板式捞渣机的连续排渣要求,水封式密封结构,炉墙采用轻型敷管式炉墙。 炉膛部份布置有28只吹灰器,后烟井布置有10只固定式吹灰器。 3.1锅筒及内部装置 锅筒内径Φ1600mm,壁厚为95mm,材料为BHW35,锅筒筒身长度为14240mm,总长度为

系统逻辑设计说明书

旅游交易门户系统TRIP-X 逻辑设计说明书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顾问咨询部 2020年11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文档目的 (2) 第2章总体架构 (3) 2.1逻辑功能模块构成 (3) 2.1.1逻辑功能模块图 (3) 2.1.2逻辑功能模块描述 (3) 2.2系统技术结构 (4) 2.2.1技术结构图 (4) 2.2.2技术结构描述 (5) 2.3系统物理网络结构 (5) 2.3.1物理/网络结构图 (5) 2.3.2物理结构描述 (5) 第3章<订单管理>模块设计 (6) 3.1<订单管理>总体结构设计 (6) 3.2业务工作流 (6) 3.3业务功能组件 (6) 3.3.1对象功能组件描述 (7) 3.4业务实体组件 (7) 3.4.1对象关系图 (7) 3.4.2业务实体描述 (8) 3.5任务时序图 (8) 第4章数据模型 (9) 4.1简要E-R关系图 (9) 4.2主要数据实体说明 (9) 4.3主要实体关系说明 (9) 第5章用户界面设计 (11) 5.1窗口/页面流程图 (11) 5.2界面布局 (11) 5.2.1主页 (11) 5.2.2页面 (12) 第6章公共组件与外部接口 (13) 6.1公共组件 (13) 6.2与外部系统接口 (13) 6.2.1系统描述 (13) 6.2.2接口列表 (13) 6.3对外提供的接口 (13) 6.3.1接口列表 (13)

第1章概述 1.1文档目的 《逻辑设计说明书》是项目组内部文档,是开发经理和项目经理在《概念设计说明书》的基础上,从业务逻辑和当前用户应用环境中抽象出系统对象的组成结构、流程和各个部分相互关系,另外还要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界面的逻辑关系。因此,《逻辑设计说明书》是将用户业务语言转化为项目组语言的关键。在《逻辑设计说明书》中的对象只是抽象的系统对象,而不是物理实现中采用的类、组件、模块和页面。 《逻辑设计说明书》要达到如下一些目标: ●定义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描述各个部分的结构 ●描述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如何协调与合作 ●项目组成员对解决方案的共识 ●产生物理设计的基础

吉林大学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吉林大学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1 2020年4月19日

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 锅炉课程设计--26题 学生姓名:刘泰秀42101020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班级: 421010班

一、设计任务 1.本次课程设计是一次虚拟锅炉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一次完整的热力计算。 2.根据所提供参考图纸,绘制A0图纸2张,其目的是为掌握典型锅炉的基本机构及工作原理。 3.以《锅炉课程设计指导书》为主要参考书,以《电站锅炉原理》、《锅炉设计手册》为辅助参考资料,进行设计计算。 二、题目要求 锅炉规范: 1.锅炉额定蒸发量 670t/h 2.给水温度:222 ℃ 3.过热蒸汽温度:540 ℃、压力(表压)9.8MPa 4.制粉系统:中间仓储式 5.燃烧方式:四角切线圆燃烧 6.排渣方式:固态 7.环境温度:20 ℃ 8.蒸汽流程:指导书4页 三、锅炉结构简图

四、计算表格 设计煤种名称Car Har Oar Nar Sar Aar Mar Qar 枣庄甘霖井56.90 3.64 2.25 0.88 0.31 28.31 7.71 22362 序 号 项目名称符号单位计算公式及数据结果 1 理论空气量V0 m3/kg 0.0889*(Car+0.375*Sar)+0.265*Har- 0.0333*Oar 5.9584 2 理论氮容积V0N2 m3/kg 0.8*Nar/100+0.79*V0 4.7142 3 RO2容积VRO2 m3/kg 1.866*Car/100+0.7*Sar/100 1.0639 4 理论干烟气 容积 V0gy m3/kg V0N2+VRO2 5.7781 5 理论水蒸气 容积 V0H2O m3/kg 11.1*Har/100+1.24*Mar/100+1.61*dk *V0 0.5956 6 飞灰含量αfh 查表2-4 0.9

余热锅炉锅炉设计说明书

型号:NG-M701F-R 锅炉设计说明书 编号:03569BSM/03570SM 版本:A版 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锅炉厂)20022005年52月

一.前言 二.锅炉规范 1.燃机排气烟气参数(设计工况) 2.余热锅炉设计参数 3.锅炉给水和补给水品质要求 4.锅炉炉水和蒸汽品质 三.锅炉结构 1.总体概述 2.锅筒及内部装置 3.过热器、再热器与减温器 4.蒸发器及下降管、上升管 5.省煤器 6.钢架和护板及平台扶梯

7.锅炉岛范围内管道及附件 8.进口烟道、出口烟道及主烟囱 9.膨胀节 10.保温、内护板和护板 11.检查门及测量孔 12.配套辅机 13.附表-受热面数据表

一.前言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最快的发电形式,它具有发电效率高,建设周期短,操作运行方便,调峰能力强等优点,对我国的电力供应具有重大意义。这类发电机组有利于改善电网结构,特别适合用于地区调峰发电。 杭州锅炉集团公司为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及广东液化天然气(LNG)引进工程,在多年自身开发研究制造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的基础上,引进美国NOOTER/ERIKSEN公司全套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设计技术,设计制造本套燃气轮机余热锅炉。 本余热锅炉为三压、再热、卧式、无补燃、自然循环燃机余热锅炉,它与PG9341FAM701F型燃气轮机相匹配,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主机之一。本锅炉适用于以液化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为设计燃料的燃气轮机排气条件,其主要优点有: 1.采用优化的标准设计,模块化结构,布置合理,性能先进,高效节能。 2.适应燃机频繁起停要求,调峰能力强,启动快捷。 3.采用自然循环方式,水循环经过程序计算,安全可靠,系统简洁,运行操作方便可靠。 4.采用高效传热元件——开齿螺旋鳍片管,解决了燃机排气与工质间小温差、大流量、低阻力传热困难的问题。 5.采用全疏水结构,锅炉疏排水方便,彻底。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 1.文档简介 [本节主要是描述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的目的、范围、相关术语、参考资料和本文档的摘要性介绍。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属于高层设计文档,是符合现代软件工程要求的概要设计。] 1.1 目的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将从设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综合的描述,使用不同的视图来描述其不同方面。在本小节中,将对该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的说明,明确该文档针对的读者群,指导他们正确的地使用该文档。] 1.2 范围 [说明该文档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以及将影响的内容。] 1.3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与其它文档一样,该文档也需要将本文档中所涉及的所有术语、缩略语进行详细的定义。还有一种可简明的做法,就是维护在一个项目词汇表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每个文档中都重复很多内容。] 1.4参考资料 [在这一小节中,应完整地列出该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对于每个引用的文档都应该给出标题、标识号、日期以及来源,为阅读者查找这些文档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 1.5 概述 [在本小节中,主要是说明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各个部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就像一个文章摘要一样。同时也应该对文档的组织方式进行解释。]

2. 体系结构表示方式 [本节说明软件体系结构在当前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表示方式。它将列举其所必需的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或实施视图,并分别说明这些视图包含哪些类型的模型元素。] 3. 软件体系结构的目标和约束 [本节说明对软件体系结构具有某种重要影响的软件需求和用户目标,例如,系统安全性、保密性、第三方组件的使用、可移植性、发布和重新使用。它还要记录可能适用的特殊约束:设计与实施策略、开发工具、团队结构、时间表、遗留系统等。] 4.用例视图 [本节使用用例分析技术所生成的系统用例模型,描述其中的一些用例或场景。在该模型中纳入用例或场景,应该是系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部分。] [另外,在本节中还应该选择一个主要的用例,对其进行描述与解释,以帮助读者了解软件的实际工作方式,解释不同的设计模型元素如何帮助系统实现。] 5. 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主要是反映系统本质的问题领域类模型,在逻辑视图中将列出组成系统的子系统、包。而对每个子系统、包分解成为一个个类,并说明这些关键的实体类的职责、关系、操作、属性。这也是OO思想的体现,以类、类与类之间的协作、包、包与包之间的协作模型来表达系统的逻辑组织结构。]

电脑配件管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根据概要设计说明书,定义了程序模块的结构以及程序模块之间的接口、算法、逻辑等,为实际设计的时候提供更加详细的设计方案。 预期的读者:设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 1.2、背景说明: 本项目的名称:电脑配件管理系统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宜宾学院计算机学院 本项目的任务开发者:计算机学院09级1班第二小组 1.3、定义列出本文件中用到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1] 齐志昌,谭庆平,宁洪.软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程成,陈霞.软件工程(原书第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5] 陈志泊,李冬梅,王春玲.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3 [6] 郑阿奇.SQL Server实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 何玉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程序系统的结构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程序系统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和它们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从本章开始,逐个地给出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下给出的提纲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模块,尤其是层次比较低的模块或子程序,其很多条目的内容往往与它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的对应条目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即可。 1、1添加配件信息:配件ID,名称,价格,厂商。ID作为唯一的标识符。 1、2维护配件信息:由于时间的变化,配件的价格会随着发生改变,那么需要进行一定信息的更正。 2、1录入顾客信息:顾客信息包括:顾客编号,ID,姓名,地址,电话,Email。顾客编号作为唯一标示符。 2、2维护顾客信息:顾客的地址,电话,Email存在更换的可能,因此要留下更改的需求。 2、3供应商信息管理:名称,地址等等信息存在变动的可能,给出编号作为主码。 2、4交易信息管理:交易操作需要一定的延时,一边顾客改变主意可以撤销。 2、5雇员信息管理:对雇员的信息具有添加,更新操作。 2、6送货安排管理:具体安排某一个雇员,派送某一张订单。 2、7密码修改:为各个用户预留修改密码的权限,超级管理员可以修改其他权限用户的资料。 2、8登陆:输入正确的登录信息则可以进入首页。 3.1、程序描述 此程序是在需要的时候进入内存,当用户点击关闭时就应结束进程,节省更多的系统资源。各个子模块按需要被调用,所用模块是并发处理,节约用户的系统资源。 3.2、功能 说明该程序应具有的功能,可采用IPO图(即输入一处理一输出图)的形式。 3.3、性能 要求系统反应等待时间不超过0.5秒。 3.4、输入项 给出对每一个输入项的特性,包括名称、标识、数据的类型和格式、数据值的有效范围、输入的方式。数量和频度、输入媒体、输入数据的来源和安全保密条件等等。

新版锅炉设计说明书样本

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JG-50/9.8-T型锅炉 设计说明书 F5008-SM1 年7 月

编制 校对 审核 目录 一、锅炉基本特性............................................................................ 1、主要工作参数.........................................................................

2、设计燃料................................................................................. 3、运行工况................................................................................. 4、地质、气候条件 ................................................................... 5、水质......................................................................................... 6、锅炉基本尺寸......................................................................... 二、锅炉结构简述............................................................................ 1、锅筒及锅筒内部设备............................................................. 2、炉膛水冷壁............................................................................. 3、燃烧设备................................................................................. 4、过热器系统及其调温装置..................................................... 5、省煤器..................................................................................... 6、空气预热器............................................................................. 7、锅炉范围内管道..................................................................... 8、炉墙......................................................................................... 9、构架......................................................................................... 10、分离装置及回料阀……………………………………………. 11、安全附件、仪表和保护装置............................................ 12、锅炉主要受压元件用材表.................................................. 三、锅炉辅机配套说明 ...................................................................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逻辑设计说明书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逻辑设计说明书 1.前言 1.1编写目的 有效的帮助我校解决现有教学教务中存在的教师的对学生的成绩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查询操作。使得教师、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内对信息进行访问,修改及时查询。简化现有系统的流程使之更加便捷合理易操作.尽可能实现无纸化管理,以解决手工完成耗时巨大,效率很低的问题。 1.2背景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的极大丰富必然要求人们适应信息社会,信息和材料、能源一样成为一种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在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充分利用人们的才智和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只教会了学生相关的知识,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特别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这类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与学互动与结合,强调应用,不仅让学生了解课程上讲授的管理信息系统方法和原理,而且让学生们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密切结合学生独立完成的系统开发作业,通过指导教师的点评,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实践,真正掌所学的知识。同时人们对信息和数据的利用与处理也已经进入了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阶段,因此,开发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必要和必需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可以解决企业或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对于成绩管理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方便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查询、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3参考资料 【1】数据库系统概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 2.表设计 2.1 表一览 1)学生信息表——学生表.dbf。 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宽度 Sno char 20 Sname char 20 Ssex char 4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 的连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简要描述体系结构文档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绪论 一、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来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二、锅炉校核计算主要内容 1、锅炉辅助设计:这部分计算的目的是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 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含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 3、计算数据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鉴定设计质量等的主要数据。

三、整体校核热力计算过程顺序 1、列出热力计算的主要原始数据,包括锅炉的主要参数和燃料特性参数。 2、根据燃料、燃烧方式及锅炉结构布置特点,进行锅炉通道空气量平衡计算。 3、理论工况下(a=1)的燃烧计算。 4、计算锅炉通道内烟气的特性参数。 5、绘制烟气温焓表。 6、锅炉热平衡计算和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7、锅炉炉膛热力计算。 8、按烟气流向对各个受热面依次进行热力计算。 9、锅炉整体计算误差的校验。 10、编制主要计算误差的校验。 11、设计分析及结论。 四、热力校核计算基本资参数 1) 锅炉额定蒸汽量De=220t/h 215℃ 2) 给水温度:t GS= =540℃ 3)过热蒸汽温度:t GR 4)过热蒸汽压力(表压)P GR= 5)制粉系统:中间储仓式(热空气作干燥剂、钢球筒式磨煤机) 6)燃烧方式:四角切圆燃烧 7)排渣方式:固态

110吨流化床锅炉设计说明书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文件锅炉设计说明 书 目录 前言 (1) 1.锅炉概述 (1) 2.锅炉基本特性 (2) 2.1. 主要工作参数 (2) 2.2. 设计燃料 (2) 2.3. 锅炉基本尺寸 (3) 3.锅炉主要部件结构简述 (4) 3.1锅筒 (4) 3.2 水冷系统 (5) 3.3 过热器系统及汽温调节 (6) 3.4 省煤器 (6) 3.5 空气预热器 (7) 3.6燃烧设备 (7) 3.7 分离回料系统 (8) 3.8 锅炉范围内管道 (9) 3.9 构架 (10) 3.10 炉墙 (10) 3.11 膨胀设计 (10) 3.12 防磨设计 (11) 3.13 密封设计 (11) 3.14水容积表 (12) 4.锅炉设计、制造、检验、安装执行规范 (12) 5.特别说明 (12)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文件锅炉设计说明书 前言 循环流化床燃烧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污染的清洁燃煤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锅炉炉膛内含有大量的物料,在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物料被烟气携带到炉膛上部,经过布置在炉膛出口的分离器,将物料与烟气分开,并经过非机械式回送阀将物料回送至床内,多次循环燃烧。由于物料浓度高,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和良好的物料混合,一般每公斤烟气可携带若干公斤的物料,这些循环物料带来了高传热系数,使锅炉热负荷调节范围广,对燃料的适应性强。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环保性能优异、负荷调节范围广、灰渣易于综合利用等优点,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普遍认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目前最实用和可行的高效低污染燃煤设备之一。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磨损、耐火材料、辅机系统三大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后,使CFB锅炉的可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太原锅炉集团与清华大学通过多年的密切合作,深入分析了常规循环流化床锅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低能耗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第二代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全套设计导则,在此基础上同时完成了第二代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产品结构设计。使第二代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具有供电煤耗低、厂用电率低、锅炉可用率高的技术优势,其技术关键在于分离器效率提高后,循环物料中的细灰份额增加,适当减少床存量低床压运行依然可以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床存量降低后,二次风区域物料浓度降低,二次风穿透扰动效果增强,炉膛上部气固混合效果得以改进,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降低了锅炉机组的供电煤耗;床存量降低后,物料流化需要的动力减小,锅炉一、二次风机的压头降低,风机电耗下降,从而降低锅炉机组的厂用电率;床存量降低后,炉膛下部物料浓度大幅度减小,从而可以减轻炉膛下部浓相区特别是防磨层与膜式壁交界处的磨损,提高锅炉机组的可用率。 本循环流化床锅炉运用了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第二代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全套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在燃用设计煤种时,锅炉能够在定压时50~100%额定负荷范围内过热器出口蒸汽保持额定参数;在燃用设计煤种或校核煤种时,在30~100%额定负荷范围内锅炉能够稳定燃烧。 1.锅炉概述 本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锅炉采用室外布置,运转层设置在8m标高。 锅炉主要由炉膛、绝热旋风分离器、自平衡回料阀和尾部对流烟道组成。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炉中部是绝热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级四组对流过热器,过热器下方布置三组光管省煤器及一、二次风各三组空气预热器。 在燃烧系统中,给煤机将煤送入落煤管进入炉膛,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供。 1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的连 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