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结肠的解剖和生理】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乙状

结肠,下接直肠。正常成人的结肠总长约150cm 。

结肠左、右侧的血液供应不同:右半结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

上动脉,分出回结肠动脉、结肠右动脉和结肠中动脉;左半结肠由肠

系膜下动脉供应,分出结肠左动脉和数支乙状结肠动脉。结肠的静脉

分布与动脉相似,分别经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入门静脉。

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吸收功能主要在右侧结肠。结肠能分泌碱性的粘液以润滑粘膜。结肠内含有大量细菌,这些细菌能发酵、利用肠内物质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复合物和短链脂肪酸等,供体内代谢需要。

【直肠肛管的解剖和生理】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 。以腹膜反折为界,上段直肠的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前面的腹膜返折成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

在直肠与肛周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是容易发生感染、形成肛周脓肿的常见部位。①骨盆直肠间隙;②直肠后间隙;③坐骨肛管间隙;④肛管周围间隙。

直肠肛管有两个静脉丛:①直肠上静脉丛;②直肠下静脉丛。

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粘液以利排便。粪便贮存于乙状结肠。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是排便功能中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perianorectal abscess)是指发生在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多见于青壮年。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

病因】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多数由肛腺感染引起,也可由肛周

皮肤感染、损伤等引起。

临床表现】因脓肿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具特点:

1.肛门周围脓肿以肛周皮下脓肿最多见,位置表浅,全身症状常不明显。肛周可有持续跳动性疼痛,排便时加重。病人行动不便,坐卧不安。局部红肿,有压

痛,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

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比较常见。因坐骨肛管间隙较大,形成的脓肿也较大,症状较重。脓肿开始即有全身感染性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局部从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为显著性跳痛,有时排便时疼痛加重,里急后重或有排尿困难。直肠指诊,患侧有明显压痛或扪及有压痛性肿块。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较为少见。此间隙位置较深,空间较大,因此全身性感染症状更为明显而局部症状不明显。病人可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恶心等,严重时有脓毒症表现。局部表现为直肠坠胀感,

便意不尽,常伴排尿困难。直肠指检可扪及局部肿胀、压痛,可有波动感。诊断主要靠穿刺抽得脓液。

处理原则】发病初期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理疗,热水

坐浴;口服缓泻剂以减轻病人排便时的疼痛。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二、肛瘘

肛瘘( anal fistula )为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病因】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脓肿自行破溃或经手术切开后,溃破或引流处成为外口,原发灶为内口,脓腔逐渐缩小,脓腔周围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管道;

临床表现】

1.症状肛门周围的外口不断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排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不适,严重时出现湿疹。较大的高位肛瘘常有粪便或气体从外口排出。当外口堵塞或假性愈合时,瘘管内脓液不能排出,再次形成脓肿,可出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症状,随脓肿破溃,脓液外流,症状缓解。反复形成脓肿是肛瘘的特点。

2 .体征外口呈红色乳头状突起,压之有少量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直肠指检时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有时可扪到硬结样内口及条索样痿管。

3?特殊检查①肛门镜检查有时可发现内口。②为判断内口位置,可自外口注入美蓝溶液,观察填入肛管及直肠下端的白色纱布条的染色部位。③碘油痿管造影检查可明确痿管走向。

【处理原则】手术切开或切除痿管。手术时应避免损伤肛门括约

肌,防止肛门失禁。主要方法有①肛痿切开术;②肛痿切除术;③挂线疗法。

三、肛裂

肛裂(anal fissure )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多见于青中年人。

【病因】长期便秘、粪便干结引起排便时的机械性创伤是肛裂

形成的直接原因。

【临床表现】肛裂病人常有便秘史,典型表现为疼痛、便秘和

1?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为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烈疼痛。

系排便时干硬粪便直接挤擦溃疡创面和撑开肛管撕拉裂口及排便后肛门括约肌较长时间的反射性痉挛而引起,常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

2.便秘肛裂多由便秘引起,形成肛裂后病人因疼痛惧怕排便,反而更加重便秘,形

成恶性循环。

3 .出血每次排便而擦伤或撕拉肛裂时,创面常有少量出血。鲜血见于粪便表面、便纸上或便时滴出。

局部检查可发现肛管后正中部位的肛裂“三联症”即可明确诊断。已确诊肛裂时,一般不宜行直肠指诊或肛镜检查,以免增加病人痛苦。

【处理原则】软化大便,保持大便通畅;制止疼痛,解除肛门

括约肌痉挛,促进局部溃疡愈合。

1.非手术治疗①口服缓泻剂或液体石蜡;②局部温水坐浴;。

③扩肛疗法。

2.手术治疗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 无效或经久不 愈的陈旧性肛裂 者。手术方式包

括:①肛裂切除术;②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

四、痔

痔( hemorrhoid )是直肠下段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 扩张和屈曲所形

成的静脉团。痔是常见 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有以下两种学说。 ①肛垫下

移学说; ②静脉曲张学说。

根据 痔所 在部 位分 为内 痔、外痔 和混 合 痔三种 。

位于齿状 线以 上。 由直 肠上 静脉 丛 形成 ,表面为 直肠

粘膜所覆盖。

肤所覆盖。 3.混合痔 因直肠 上下静脉 丛互相吻 合致齿状 线上、下静脉 丛同 时 曲张 形

成 。 内 痔发展到 第三 期以 上时多形 成混合 痔。

临床表现】

1.便血 为内 痔和 混合 痔的常见 症状 。 其 特 点是 间歇性便 后无

痛性出血。 轻者大便带鲜血或便后滴血,出血量少; 重者呈喷射状出 血 ,可 自行 停止 。 便秘、 饮酒 或进 刺激性食 物可诱 发出 血。 长期 出血 可导致贫血。

2.痔块脱出 第二期以上内痔或混合痔可脱出肛门。

3.疼痛 单纯 性内 痔或外痔 无疼 痛。当内 痔或 混合 痔合 并血 栓形 成、嵌

顿、感 染时可出现疼痛。若 形成血栓性外痔,疼痛剧烈,排便、 咳嗽时加剧。

4.瘙痒 痔块脱出时常有粘液分泌物流出,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 引起瘙痒或湿疹。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 一般治 疗 适用 于痔 初期。

2) 注射疗 法 常用 于单 纯性内 痔 。

病理】 1. 内 痔 2.外 痔

位于齿状线下方。由直肠下静脉丛形成,表面为肛管皮

3) 胶圈套扎疗法可用于治疗一、二、三期内痔。

2、手术疗法主要适用于病程长、出血严重、痔核脱出、混合痔及包括外痔血栓形成或血肿在内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手术方法有痔结扎术、痔切除术和血栓外痔剥离术。

五、护理

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①饮食习惯:是否常吃辛辣刺激食物或饮酒;②有无长期站立、坐位或腹内压增高等因素;③治疗史;④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2.身体状况了解疾病情况及对手术的耐受程度。

1) 直肠肛管周围红、肿、热、疼痛情况,有无脓肿

形成。

2) 排便情况有无排便困难、便血、排便时剧痛。

3) 检查结果肛门镜检查及有关手术耐受性指标的检查结果。

3.心理状况病人对疾病及治疗方法的认识,对手术前配合、手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术后评估

1.康复状况术后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

2.术后不适疼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

3.并发症有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或感染等。

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与肛周疾病或手术有关。

2.便秘与肛周疼痛惧怕解大便有关。

3.潜在并发症:尿潴留、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感染。

4.知识缺乏缺少有关疾病治疗的知识及术后预防复发的康复知识。

预期目标】

1.病人疼痛减轻。

2.病人保持大便正常。

3.病人的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

4.病 人掌握 有关疾病 知识 。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调 节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 果及多饮水,少 吃辛辣食物,避 免饮酒。

2.保持大 便通 畅 养成定时 排便习惯。有便秘者,可服 用缓 泻剂 , 如蓖麻

油、液体石蜡等。

3 .热水坐浴 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温度为43?46 C , 每日2?3次,包

括便后坐浴,每次20?30分钟。坐浴盆应大而深, 能 盛 放 3000ml 溶 液 。

4.纠 正贫血 因痔而长期、反复便血会导致贫血,严 重贫血者需 予输血。 病人排

便时或坐浴时应有人陪伴, 以免因贫血头晕而跌倒受 伤。

5.肠道 准备 术前三日 进 少渣饮食 ,并口服缓 泻剂或肠 道杀 菌剂 , 以 预防 感染 。 术 前一日 进 全流 质饮 食, 术前 晚清洁 灌肠 。

6.皮 肤准备 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保持肛门皮肤干净,女 性已 婚病人术前冲洗

阴道。

二)术后护理

可适当应用 止痛剂, 必要时放松填塞物, 并注意防 止伤口受压。

3.尿潴留处理 肛管手术后,局部因手术、麻 醉刺激、疼痛和肛 管内填塞敷料等原

因可造成尿潴留。 可通过诱导排尿、针刺或导尿等 方法处理。

4.饮食管理 术后 2?3日内进流质饮食, 然后改无渣或少渣饮 食。

5.控制排便 术后 48小时内服用阿片酊可减少肠蠕动, 有控制 排便的作用。 尽量

避免术后 3天内解大便, 有利于手术切口愈合。 若 有便秘,可口服液体石蜡或其他缓泻剂,但禁忌灌肠。

6.温 水坐浴 术 后每 次排 便后或交 换敷料前 用 1:5000 高锰酸钾 温水坐浴。

7.预防并 发症 注 意病人有 无排便困 难、大便变细 或大便失 禁等 现象。为防止肛门狭窄,术后5?10日内可用示指扩肛,每日1次。

并鼓励病人有便意时即排便。 肛门 括约肌松弛者, 手术 3 日 后可作肛 门 收缩 舒张 运动 。

1.病情观察 术后由于创面容易渗血或因结扎线脱落造成出血,

需定时观察血压、 脉搏、 呼吸 及伤 口渗血情 况, 警 惕内 出血的发 生。

2.疼痛护理

手术后常因肛管括约肌痉挛或肛管内填塞敷料过紧 而引起剧烈疼痛,

护理评价】

1.病人疼痛是否减轻,如疼痛主诉是否减少。

2.病人大便是否正常,有无便秘或排便困难。

3.病人的并发症是否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如术后有无尿潴留、感染等现象。

4.病人是否掌握康复知识,能否复述健康教育知识。

健康教育】

1.防止便秘,注意饮食调节,多吃蔬菜、水果,禁辛辣食物和饮酒。

2.出院后,若创面未完全愈合,每次排便后仍需坐浴。

3.若出现排便困难,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有肛门狭窄者行肛门扩张。

第三节结肠癌

结肠癌(carcinoma of colon) 是消化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

一,以41?50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为2: 1。

【病因】确切病因不清楚,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与下述因素有关:①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②结肠慢性炎性疾病;③结肠腺瘤;④晚期血吸虫病⑤饮食习

惯。

病理和分型】

1.部位好发于乙状结肠,依次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肝曲及脾曲较少见。癌肿多为单个,少数病例可同时或先后有一个以上的癌肿。

2.大体分型①肿块型;②溃疡型;③浸润型。

3.组织学分类可分为①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②粘液癌: 预后较腺癌差。③未分化癌:易侵入小血管和淋巴管,预后最差。

4.分期根据我国对Dukes 法的补充,分为四期。

A 期:癌仅限于肠壁内。又可分为三个亚期,即癌局限于粘膜内及穿透粘膜达粘膜下层者为A i期,累及肠壁浅及深肌层者为A2期和

A3期。

B 期:癌肿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

C 期:癌肿穿透肠壁且有淋巴结转移。其中,淋巴结转移仅限于肠壁及结肠旁淋巴

结者为C i期;转移至系膜根部淋巴结者为C2期。

D 期:已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5.扩散和转移方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精华版

第二十八章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大纲】 1.直肠肛管解剖生理(1)解剖(2)生理功能 2.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治疗要点 3.护理(1)护理措施 第一节直肠肛管解剖生理 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 长约12~15cm。 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 下段位于腹膜外。 极其重要!——【齿状线】TANG

直肠与肛管交界处,由肛柱和肛瓣形成的一个齿状环。 【齿状线的临床意义】 上皮组织神经支配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齿状线以上粘膜自主神经直肠上下动脉门静脉分支腹主动脉旁齿状线以下皮肤躯体神经肛管动脉下腔静脉腹股沟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易发生感染。 肛提肌以上:骨盆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间隙和肛门周围间隙。 第二节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1.痔 2.肛裂 3.肛周脓肿 4.肛瘘

一、痔 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瘀血、扩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一)病因、病理 ①肛垫下移学说; ②静脉曲学说。直肠上静脉属于门静脉系统,因无静脉瓣使血液不易回流,加上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易出现血液淤积和静脉曲。 长期坐位、便秘等。 肛周感染——静脉周围炎,使静脉壁组织纤维化,失去弹性——回流障碍和静脉扩。 病理——痔、外痔、混合痔。 (二)临床表现 1.痔 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覆盖直肠黏膜。 好发于:直肠下端左侧、右前或右后方(截石位3、7、11点)。 痔的好发部位:截石位3、7、11点。

主要表现——排便时无痛性出血和痔块脱出。 【小结】痔的分期TANG 便血脱出 Ⅰ期便血无 Ⅱ期加重,严重时呈喷射状排便时有,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期便血量减少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 Ⅳ期偶有长期脱出于肛门外,或回纳后又脱出。 直肠指检:常不能触及; 肛门镜检查:可见暗红色、质软的半球形肿物。 2.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表面覆盖肛管皮肤。 在肛缘呈局限性隆起,常无明显症状。 当肛缘皮下静脉丛形成血栓时,出现肛门剧痛,肛管皮下可见暗紫色肿物,边界清楚,触痛明显——血栓性外痔。 3.混合痔 因直肠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致齿状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而形成。 临床上兼有、外痔的特征。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1 一、A I 1、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最常见的类型是 A、肛门周围脓肿 B、坐竹肛管间隙脓肿 C、秤盆直肠间隙脓肿 D、坐讨直肠间隙脓肿 E、混合脓肿 2、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排便 B、吸收少量钠离子及排便 C、吸收大量液体及排便 D、吸收少量钾离子及排便 E、吸收葡荀糖 3、肛裂“三联征”是指 A、内痔、外痔、肛裂 B、前哨痔、外痔、肛裂 C、内痔、外痔、前哨痔 D、肛裂、前哨痔、肥大乳头 E、前哨痔、内痔、肛裂 4、直肠与肛管周围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 A、排便器官,易污染 B、血运丰富,营养充分 C、周用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正常肠道菌群 D、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 E、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淋巴血管与脂肪组织 5、对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首选的简便又十分重要的检査是 A、直肠指诊 B、乙状结肠镜检 C、纤维结肠镜检 D、领剂灌肠透视 E、超声波检査 二、A2 1、男性,30岁,因肛周剧痛伴发热3天来诊。査体:肛门旁右侧红肿、触痛明显、有波动感。正确的处理是 A、痔切除 B、肛裂切除 C、切开引流 D、结肠造口 E、局部温水坐浴 2、男性,24岁,2天前肛门周围持续性跳痛,皮肤硬结红肿,并有局部压痛,可能出现了

A、肛裂 B、内痔 C、外痔 D、直肠脱垂 E、肛门周围脓肿 答案部分 一、A I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肛门周用脓肿最常见。主要表现持续性跳痛,局部红肿、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直肠肛管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慢性溃疡,常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裂口上端的肛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肥大乳头,下端皮肤因水肿形成袋状皮垂,称为前哨痔。肛裂、肥大乳头和前哨痔三者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直肠肛管周囤有数个间隙,如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计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位于肛提肌以下的坐骨肛管间隙、肛门周国间隙,间隙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在肛腺感染或肛管直肠损伤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感染。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直肠肛管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首选的简便又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是直肠指诊。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直肠肛管疾病的手术后疼痛护理-文档

直肠肛管疾病的手术后疼痛护理 直肠肛管疾病包括痔、肛裂、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直 肠脱垂、肛门失禁等。肛裂、混合痔等炎症侵袭周围组织;便秘 加重疼痛;肛管手术后因括约肌痉挛或肛管内有敷料填压而引起 剧烈疼痛[1]。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直肠肛管 疾病患者 50 例,手术后疼痛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般资料 : 本组收治的直肠肛管疾病患者 50例,其中 混合痔 20例,肛瘘 13例,肛裂 5例,直肠息肉 12例。 1.2 结果:手术时间30min ? 2.5h ,平均45min 。术后换药 10?30d ,住院时间12?50d 。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对直肠肛管疾 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疼痛明显减轻 36 例,疼痛可态忍 受 12 例,效果不明显 2 例,总有效率达 96%。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常用的疼痛程度评估方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疼 痛程度定量方法, 其中数字视觉模拟评分法即在纸上画一条 10cm 的长线,两端分别标明 "0" 和"10"的字样, "0" 代表无痛, 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2] 。让患者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 直线上标记出相应的位置,然后用尺量出起点至标记点的距离 (用cm 表示),即为评分值。评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脸 谱视觉模拟评分法即根据面部表情从全无疼痛的笑脸为 0分到 最剧烈疼痛的苦脸为 5 分见。 2.1.2 对疼痛进行综合评估: 性别、年龄、职业、疼痛诱 发因素与起病情况、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心理社 会因素如恐惧、抑郁、焦虑和绝望等情绪。 2.1.3 止痛效果评估:( 1 )疼痛程度评估: 疼痛控制在 1.1 "10"

主管护师资格考试之外科护理学第二十一章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十一章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基础知识 一、A1 1、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最常见的类型是 A、肛门周围脓肿 B、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D、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E、混合脓肿 2、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排便 B、吸收少量钠离子及排便 C、吸收大量液体及排便 D、吸收少量钾离子及排便 E、吸收葡萄糖 3、肛裂“三联征”是指 A、内痔、外痔、肛裂 B、前哨痔、外痔、肛裂 C、内痔、外痔、前哨痔 D、肛裂、前哨痔、肥大乳头 E、前哨痔、内痔、肛裂 4、直肠与肛管周围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 A、排便器官,易污染 B、血运丰富,营养充分 C、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正常肠道菌群 D、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 E、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淋巴血管与脂肪组织 5、对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首选的简便又十分重要的检查是 A、直肠指诊 B、乙状结肠镜检 C、纤维结肠镜检 D、钡剂灌肠透视 E、超声波检查 二、A2 1、男性,30岁,因肛周剧痛伴发热3天来诊。查体:肛门旁右侧红肿、触痛明显、有波动感。正确的处理是 A、痔切除 B、肛裂切除 C、切开引流 D、结肠造口

E、局部温水坐浴 2、男性,24岁,2天前肛门周围持续性跳痛,皮肤硬结红肿,并有局部压痛,可能出现了 A、肛裂 B、内痔 C、外痔 D、直肠脱垂 E、肛门周围脓肿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肛门周围脓肿最常见。主要表现持续性跳痛,局部红肿、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直肠肛管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慢性溃疡,常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裂口上端的肛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肥大乳头,下端皮肤因水肿形成袋状皮垂,称为前哨痔。肛裂、肥大乳头和前哨痔三者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直肠肛管周围有数个间隙,如位于肛提肌以上的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位于肛提肌以下的坐骨肛管间隙、肛门周围间隙,间隙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在肛腺感染或肛管直肠损伤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感染。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直肠肛管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对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首选的简便又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是直肠指诊。

外科护理学结、直肠和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徐州医学院 教案 讲授章节 第二十九章结、直肠和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授课专业护理学授课班级13级本科及华方 授课日期2015年11月教学时数3学时 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 1. 掌握痔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要点;结肠、直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结肠、直肠癌病人的健康教育; 2.熟悉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肛瘘的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要点;结肠、直肠癌的病因、病理; 3.了解大肠、肛管解剖生理概要;肛裂的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要点。 教学重点 1. 痔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要点。 2. 结肠、直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痔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要点

板书、版图或多媒体课件图文的设计(可添加附页) 第二十九章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解剖和生理概要 第二节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一、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 1.肛门周围脓肿 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辅助检查】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B超、诊断性穿刺二、肛瘘三、肛裂 四、痔 【病因】 【病理和分型】 【临床表现】 1.内痔(Ⅰ、Ⅱ、Ⅲ、Ⅳ度)

2.外痔 3.混合痔 【护理措施】 1.有效缓解疼痛 2.保持大便通畅 3.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尿潴留、切口出血、切口感染、肛门狭窄第三节大肠癌 【病因】 【病理和分型】 【临床表现】结肠癌(左、右)、直肠癌 【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中医治疗+局部介入治疗 【护理措施】

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结肠的解剖和生理】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正常成人的结肠总长约150cm 。 结肠左、右侧的血液供应不同:右半结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分出回结肠动脉、结肠右动脉和结肠中动脉;左半结肠由肠系膜下动脉供应,分出结肠左动脉和数支乙状结肠动脉。结肠的静脉分布与动脉相似,分别经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入门静脉。 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吸收功能主要在右侧结肠。结肠能分泌碱性的粘液以润滑粘膜。结肠内含有大量细菌,这些细菌能发酵、利用肠内物质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复合物和短链脂肪酸等,供体内代谢需要。 【直肠肛管的解剖和生理】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 。以腹膜反折为界,上段直肠的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前面的腹膜返折成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 在直肠与肛周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是容易发生感染、形成肛周脓肿的常见部位。①骨盆直肠间隙;②直肠后间隙;③坐骨肛管间隙;④肛管周围间隙。 直肠肛管有两个静脉丛:①直肠上静脉丛;②直肠下静脉丛。 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粘液以利排便。粪便贮存于乙状结肠。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是排便功能中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一、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perianorectal abscess)是指发生在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多见于青壮年。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 【病因】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多数由肛腺感染引起,也可由肛周皮肤感染、损伤等引起。 【临床表现】因脓肿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具特点: 1.肛门周围脓肿以肛周皮下脓肿最多见,位置表浅,全身症状常不明显。肛周可有持续跳动性疼痛,排便时加重。病人行动不便,坐卧不安。局部红肿,有压痛,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1 一、A1 1、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最常见的类型是 A、肛门周围脓肿 B、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D、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E、混合脓肿 2、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排便 B、吸收少量钠离子及排便 C、吸收大量液体及排便 D、吸收少量钾离子及排便 E、吸收葡萄糖 3、肛裂“三联征”是指 A、内痔、外痔、肛裂 B、前哨痔、外痔、肛裂 C、内痔、外痔、前哨痔 D、肛裂、前哨痔、肥大乳头 E、前哨痔、内痔、肛裂 4、直肠与肛管周围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 A、排便器官,易污染 B、血运丰富,营养充分 C、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正常肠道菌群 D、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 E、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淋巴血管与脂肪组织 5、对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首选的简便又十分重要的检查是 A、直肠指诊 B、乙状结肠镜检 C、纤维结肠镜检 D、钡剂灌肠透视 E、超声波检查 二、A2 1、男性,30岁,因肛周剧痛伴发热3天来诊。查体:肛门旁右侧红肿、触痛明显、有波动感。正确的处理是 A、痔切除 B、肛裂切除 C、切开引流 D、结肠造口 E、局部温水坐浴

2、男性,24岁,2天前肛门周围持续性跳痛,皮肤硬结红肿,并有局部压痛,可能出现了 A、肛裂 B、内痔 C、外痔 D、直肠脱垂 E、肛门周围脓肿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肛门周围脓肿最常见。主要表现持续性跳痛,局部红肿、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直肠肛管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慢性溃疡,常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裂口上端的肛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肥大乳头,下端皮肤因水肿形成袋状皮垂,称为前哨痔。肛裂、肥大乳头和前哨痔三者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直肠肛管周围有数个间隙,如位于肛提肌以上的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位于肛提肌以下的坐骨肛管间隙、肛门周围间隙,间隙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在肛腺感染或肛管直肠损伤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感染。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直肠肛管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对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首选的简便又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是直肠指诊。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治疗原则:早期使用抗生素、局部理疗或热水坐浴,促使炎症消退。如已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排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