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2.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

3.人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

4.感受性的种类: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5.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成反比关系

6.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之前的事物对于之后事物的抑制;

之后的事物对于之前的事物的抑制。

7.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8.注意的种类:有意,无意,有意后

9.原始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喜怒哀乐

10.表情的种类: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

11.意志行动的两个阶段:准备,执行

1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成分: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

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13.性格结构的特征: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

的意志特征

14.识记的分类:

15.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人之、生理

1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特点,一切不安的的根源在于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

17.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类是一个计算机信息加工系统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提取

18.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挠

19.脑:脑干,间脑,小脑,瑞脑

20.脑干:眼闹,桥脑,中脑。维持基本活动的主要结构

21.布罗卡的发现:左脑言语,右脑空间

22.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3.无条件和条件反射。

4.第一第二信号系统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4.感觉阀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25.韦伯定律:感觉阀限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26.费希纳:S心理量=K常数lgR物理量

27.视觉适应:380-780纳米

28.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成因遗传

29.内脏感觉内容:又叫机体觉,饥饿,渴,窒息,疲劳,便,性,痛

30.知觉基本特征:整体性,恒常性,选择性,理解性

31.空间知觉:大小,形状,绝了,方位:

32.似动:现象没动,知觉成动

33.错觉总类:客观存在的,有规律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34.记忆过程的环节: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35.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瞬时记忆,形象性,容量大。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6.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单的认识。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7.言语:心理现象语言:社会现象

38.言语中枢:言语运动;听觉;视觉性;书写性

39.意识:大脑特有的反映功能,是物质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产物,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40.注意的不是心理过程。种类:有意,无意,有意后

41.注意特征:广度,稳定性,转移,注意分散

42.定式:人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

43.马斯洛认为缺失性需要:满足个体生存,底层的需要。生长需要:健康,长寿,精力

旺盛高层需要

44.表情:人的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

45.情绪,可用于人类也可动物。情感只有人,更大稳定性,深刻,持久性

46.情绪功能:适应,动机,组织,信号

47.汤姆金似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要点:情绪看做是动机,独立的心理过程

48.情绪变化的维度:增力减力两级,激动平静,强弱,紧张轻松

49.情绪类型:心境,激情,应激

50.情感类型: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51.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准备,执行

52.动机冲突的主要形式:双趋式,双避式,趋避式,双重趋避式

53.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54.人格: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每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55.人格特征:独特,整体,稳定功能,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

56.人格结构:人格的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7.能力: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具备的心理条件

58.人体能力发展差异的表现:能力发展水平,类型,早晚的差异

59.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60.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61.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62.结构:静态结构(态度,一直,情绪特征)动态结构

63.荣格的人格结构:每个人有内向外向两种特征

64.奥尔波特人格特质:共同特质,个人特质

65.卡特尔人格特质: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66.埃克森人格特质: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PEN

67.社会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科学

68.勒温行为公式B行为=f(PE)F函数关系(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景)

69.霍兰德心理学历史:哲学思辨19上半叶,经验描述19中20初,实证分析20世20年代

70.社会心理学原则:中立原则,系统性,伦理

71.社会心理学流派: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精神分析论

72.社会化: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3.个体社会化载体:家庭,学校。,大宗传媒,参照群体

74.个体社会化分类: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道德社会化

75.角色扮演三要素:角色期待,领悟,实践

76.自我形成与发展三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77.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直觉,社会认知过程

78.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活得的信息整合,组合,加工和解释

79.图示: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

80.作用:影响对质疑对象的选择,臆想记忆,自我知觉,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81.归因: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82.行为原因分类:内因与外因,稳定性与易变性,可控制于不可控制

83.社会动机功能:激活,指向,维持与调节

84.影响亲和:情境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

85.成就动机因素:目标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86.侵犯的构成:上海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

87.嫉妒:与他人相比,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者境遇灯方面不如比尔而产生的羞

愧,愤怒,怨恨

88.态度成分:认知成分,情感,行为倾向

89.态度与价值观:有直接影响,是通过个体对现象赋予的价值来实现的

90.态度形成三阶段:依从,认同,内化

91.态度功能:工具性,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

92.态度转变的模型:P个体-O他人-X另一对象

93.社会交换论对态度及转换的解释: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态度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

94.沟通: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95.目光,最有效的暹罗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面部是另一个可完成精细沟通的体语形式

96.人际距离:公众距离12-25英尺,社交4-12,个人1.5-4,亲密0-18

97.人际关系: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特点:个体,直

接,情感

98.人际关系三维理论:舒茨,包容需要,情感,支配

99.人际吸引层次:亲和,吸引,爱情

100.互动:自我互动,人际互动,社会互动,

101.人际互动主要形式是竞争与合作

102.从众:在群体压力线,个体在任职,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里中多数人保持一致,(被动的)

103.从众因素:群体,个体,情境的明确性

104.社会促进效应:结伴,观众

105.社会情化原因:个体在群体活动中责任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

106.塔尔德三个模仿率:下降率,几何级数率,先内后外律

107.社会感染:较大范围哦内的信息的情绪的传递过程,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其他方式引起宗人相同的情绪

108.特点为:双向。爆发。接受迅速

109.爱情特点:相异性,成熟,高级,生理,利他

110.爱情发展阶段社会交换论四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

111.婚姻: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

112.动机:经济,繁衍,爱情

113.夫妻心理冲突因素:需求不满,价值观不一致,远离自我

114.广义发展心理学:心理的种系发展,种族,个体心理发展。狭义指个体心理发展11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

116.取代“儿童心理学”的标志: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117.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单因素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

118.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起源于动作

119.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极端

120.皮亚杰道德认知:前道德判断,他律,自律

121.守恒:儿童的认识能力不再因为物体的非本质变化而改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122.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划分标准:1婴儿前2婴儿后3幼儿4童年5青少年6成年早期7成年中期8成年后期

123.班杜拉撤回学习理论,三元交换论: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124.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论核心:

125.柯尔伯格环境和文化对道德发展的影响3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126.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整体-分化。不随意-随意。方向顺序性(头尾,远近,大小)

127.视崖:方位知觉顺序: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128.皮亚杰理论,婴儿期思维处于感知阶段,特质是。直觉行动思维

129.社会学习说:言语发展理论包括:后天学习,先天成熟,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皮亚杰)130.婴儿语言发展:1语音发展(简单发音,多音节,有意义)2词汇发展3句法发展131.托马斯和切斯的婴儿气质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132.鲍尔比的婴儿依恋发展三阶段:无差别,有差别,特殊情感

133.自我意识: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134.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特点去适应环境

135.童年儿童游戏的特点:规则性游戏

136.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2是儿童参与社会的特殊形式3实现自我价值,贴现创造能力4培养健全人格5增强体质

137.幼儿记忆特点发展趋势:有意思与无意识,机械记忆与意义,形象与词汇

138.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易变,具有赴澳功能,有一定思维计划和预见

139.哈特普对攻击行为分类:工具性攻击,敌意型

140.一反抗期:3,4岁(自我主张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二反抗期:初中少年(独立自主要求全面性,人格独立)

141.身体,心理发展第一加速期0~1岁,第二加速期:青春期

142.童年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143.小学生学习兴趣特点1最初对学习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对学习内容2学习兴趣不分化—不同学科有不同兴趣3游戏在低年级,中年级以后作用降低

14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发展三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初步本质抽象

145.组织策略:归类,系列化

146.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的发展顺序:身体自我—活动自我—社会自我

147.父母对儿童控制的三阶段:父母控制6岁前,共同控制6~12,儿童控制12以上148.儿童对友谊的认识发展:3~5短期游戏伙伴6~9岁单向帮助9`12双向帮助12以后亲密又持久的共享

149.青春期的年龄:11,12~15,16

150.青春期思维的主要表现: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151.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

152.帕瑞对青年期思维发展划分: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153.自我接纳,自我否定——修正自我意识,个体表现为

154.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度中生理和心理的变化,50岁左右

155.中年期人格变化的特点:内省明显,性别角色整合,心理防御机制成熟,为人圆通156.中年人际关系变化特点:与同事领导关系,与父母,与子女,与朋友

157.毕生发展观基本观点(巴尔特斯):

158.老年心理变化——丧失观,毕生发展观

159.老年期退行性感知觉变化心理过程:视觉,听了,味觉,嗅觉,皮肤觉

160.老年记忆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

161.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有相互转换的可能性

162.变态心理:以心理行为异常表象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

163.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解释: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自我无法实现

164.正常与异常标准化区分(李心天):医学标准,统计标准,内省,社会适应

165.区分异常心理三原则(郭念锋)1主观世界与客观统一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3人格相对稳定

166.感知觉障碍的种类: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减退,内感性不适)2知觉障碍(错觉,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

167.思维障碍类型特点: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迟缓等)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超价)

168.记忆障碍类型特点:记忆增加,记忆减退,以往,错够,虚构

169.情感程度障碍的临床特点:程度变化为主(1感情高涨2低落3焦虑4恐怖)性质改变为主(迟钝,淡漠,倒错)脑器质性情感障碍(情感脆弱,易激怒,强制哭笑,欣快)170.意志障碍的临床特点:意志增强,缺乏,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171.精神分裂与常见亚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障碍,机型短暂性精神障碍)172.如何界定心境障碍(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货心境低落为主)

173.躁狂(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174.抑郁(低落,缓慢,语言动作迟缓)

175.双向障碍特点(高涨,低落交错)

176.神经症: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碍。主要类型:恐怖症,焦虑,强迫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

177.衡量心理健康三标准:体验,操作,发展

178.许又新“神经症”分类观点:1与现实处境米什么关系2不带明显道德色彩

179.压力,是外部事件引发的体验,不单纯是客观事物自身,更多是人们主观体验

180.压力源的种类:生物性,精神性,社会环境性

181.评估压力源社会再适应表(霍尔姆斯)

182.灾难综合征:惊吓期,恢复期,康复

183.塞利的适应压力三阶段警觉—搏斗—衰竭

184.压力的中介系统(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免疫系统)

185.测量元素:事物,数字,法则

186.心理测验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187.正确测验观: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188.世界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和西蒙

189.高尔顿奠定统计学基础,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

190.皮尔逊创立积差相关法

191.比内主张用一种测验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儿童

192.常模: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193.类型: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标准分,智商及其意义

194.智力年龄也称心理年龄:比内—西蒙量表

195.比率智商IQ=MA\CA*100

196.离差智商平均数100,标准差为15IQ=100+15(X-X)\SD

197.剖面图表示法标准20分

198.信度: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一直

199.操作定义: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200.影响信度因素:1样本特征,测验长度,测验难度,时间间隔

201.效度性质:相对性,连续性

202.效标效度评估方法种类:1相关法2区分法3命中率法

203.测验本身对效度影响:1测验材料具有代表性2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3难度适中,高区分度4长度适当,排列按先易后难

204.命题一般原则:内容2文字3理解4社会敏感

205.选择测验考虑的问题:1测验目的和材料性质2接受测验的团体特点3各种实际因素206.高尔顿1882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方法的简历

207.卡特尔1890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

208.韦特默1896宾西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

209.比内-西门1904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量表

210.大卫1907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

211.帕森斯1908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212.威尔森MMPI人格测量表

213.1953美国心理正是成立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

214.1954年《咨询心理学杂志》

215.1955,正是颁发执照

216.1986我国朝阳医院

217.2001年8月我国开始考心理咨询师

218.咨询师持有的观点1唯物2普遍连实际3限制性4历史,逻辑,现实统一5中立219.中立态度的意义1不把情绪带入咨询2增强求助者信任

220.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五个观点1关于心理分区2人格结构3心理动力4心理发展5适应问题

221.钟友彬认知领悟疗法

222.人性心理学咨询(郭念锋)。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

223.治疗的原则人性中的各种失衡状态,回复相对平衡的状态

224.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精神正常2精神正常,心理健康出问题3特殊对象临床精神病225.任务1认识自己内外世界2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观点3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4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5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

226.心理咨询分类:性质分类(发展心理咨询,健康)2咨询模式(个体,团体)3咨询时程(短程,中程,长期)咨询形式(门诊,电话,网络)

227.3岁前幼儿心理发展最大威胁——安全感得不到满足

228.少年期产生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入学后承认的错误对待

229.中年心理特点——在社会。家庭。和自我需求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

230.老年心理特点原因——孤独

231.婚恋问题咨询的原则1遵循与婚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2对恋爱问题,一句爱情定义去判断爱情之路3若非理性,应用理性警示他们4恋爱是利人利己的事情,5追求性,情道德满足“符合动机”是正确的

232.家庭心理咨询的原则:1判断“破裂家庭”货“死亡婚姻”要小心2蒋问题具体化3不以自己的价值观4只摆出几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5必须保密6要求夫妻双方同时参加

心理问题如何划分等级

心理健康问题一般会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去划分,所以说想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那么就需要了解你的心理是在哪一个等级的。这样才可以有效的缓解不良心理,现在看看心理问题怎样划分等级?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

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如:社交焦虑考(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其实这些等级的划分,主要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尤其是现在的生活还有工作压力非常大,可能稍不注意就容易让一些疾病找上门来,所以就必须注重做好心理保健。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2.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E.CCMD-3中仍保留了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名称 5.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 A.DSM-Ⅲ B.RDC C.DSM-Ⅳ D.ICD E.CCMD-3 6.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 B.有利于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 C.有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预测疾病的转归

心理问题的类型

心理问题的类型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对精神疾病的分类标准。在我国,初步把心理问题分为心理不适和心理失调、心理障碍、精神病、心身疾病、大脑疾患与躯体缺陷的心理问题等。 一、一般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适和心理失调是较为普遍的,我们成年人都会时有体验。例如,一段时间脾气暴躁、一段时间心情闷闷不乐、一段时间心理不安、一段时间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等。 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可以包括5个方面: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行为障碍、酒精和药物依赖。 1、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疑病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瘴病性神经症等。 2、人格障碍包括偏执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双重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等。 3、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 性心理障碍包括阳萎、早泄、性厌恶、性高潮缺乏等心理问题。 性心理变态包括同性恋、露阴癖、窥阴癖、施虐癖、受虐癖、摩擦癖、恋物癖、异装癖、恋尸癖等等。 4、行为障碍 它包括自杀行为、攻击行为等。

5、药物与酒精依赖等。 三、精神病 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与情感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包括单纯性精神分裂症、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紧张性精神分裂症、残留性精神分裂症等。 四、心身疾病 常见心身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偏头疼、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月经失调等等。五、大脑疾患及躯体缺陷的心理障碍 它包括颅内感染所致的心理障碍,躯体感染所致的心理障碍,脑血管硬化所致的心理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的心理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的心理障碍,发音不全所致的心理障碍等。

心理疾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心理疾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 (1)应激反应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 应激事件是指对一般人来 说都是相当危险或十分严重的事情,如亲人死亡、考试失败、家人分离、遭受挫折、意外打击、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盗、失火、天灾人祸、战争情境等皆为激性事件。 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出现在每个人面前,会引起人们的应激反应,即引起人们心理和躯体上的一系列反应,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谎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恶心、尿急、颤抖等);更重者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 (2)适应不良反应 适应不良反应由各种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因人而异。在同样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适应,有的人慢慢适应,有的人根本不能适应,造成适应不良。适应不良,不同人表现也有差异,有人以情绪障碍为主,表现为抑郁、悲痛、烦恼、焦虑、恐惧等;有的人以行为障碍为主,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的行为。 (二)轻度心理疾病: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 其特征为持久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能力减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绪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碍,如失眠、恶梦、早醒等;有疑病性强迫观念,有各种明显地躯体不适应感,有慢性疼痛,急性头疼,腰痛,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神经症包括六种的病症: ⑴神经衰弱:表现为兴奋性增高症状,疲劳过程加速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⑵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为主,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⑶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有感觉和运动机制障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机能失调以及心理异常等,常有抽搐、头痛、胸闷、心烦、委屈、肢体震颤、眨眼、摇头、面肌抽动或运动麻痹等多种不同反应。 ⑷强迫性神经症:它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常出现的强迫观念有: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苦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想;强迫意向和动作有:强迫意向、强迫洗手、强迫计算、强迫性仪式动作。 ⑸恐怖症: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旷野恐怖③动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还有不洁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⑹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情绪低沉忧郁,整日闷闷不乐,自我遣责,睡眠差,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发病,出现难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对生活没有乐趣,对前途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处,还会有胸闷,乏力、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三)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称为心身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肠溃并气管哮喘、甲亢、糖尿并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四)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所表现的心理疾病这类疾病又有三种不同类型:⑴大脑机能发育不全时所表现的心理异常,如智力落后、智力迟滞等。 ⑵大脑器质性病变时出现的心理疾玻脑震荡、脑挫伤、脑动脉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脑器质性损害,从而产生智力障碍,遗忘症、人格异常等表现。 ⑶盲、聋、哑、跛等躯体缺陷时所发生的心理异常。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种类及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种类及常见心理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定标准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 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 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2.3 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 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3.1 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 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

心理治疗学不同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分类模拟题29含答案

心理治疗学不同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分类模拟题29 A1/A2型题 1. 回避型人格和分裂型人格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 A.回避型人格者恐惧被人拒绝,而分裂型人格者对被人拒绝无所谓 B.回避型人格者坚信自己社交无能,而分裂型人格者坚信自己社交能力充足 C.回避型人格者自觉有吸引力,而分裂型人格者自觉缺乏吸引力 D.回避型人格者渴望与他人建立关系,而分裂型人格者对他人基本没兴趣 E.回避型人格者在交往时经常感到焦虑,而分裂型人格者不存在焦虑 答案:D [解答] 回避型人格和分裂型人格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回避型人格者渴望与他人建立关系,但受到怕被拒绝的想法所阻碍,而分裂型人格者对他人基本没兴趣。正确答案为D。 2. 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包括 A.强烈需要保证 B.不寻求经常接触 C.对医生的帮助表现得无所谓 D.常主动结束治疗 E.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答] 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包括:对保证有强烈的需要,不能使其打消疑虑,有寻求经常接触的倾向,对医生的帮助过分地表示感谢,因而使得医生自我感觉良好并诱发医生的虚荣心和同情心,回避作出决定或持续存在难以作出决策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难以取得进步,并有出现更多问题的倾向,不打算结束治疗或结束与医生的接触。正确答案为A。

3. 依赖型人格的治疗要注意 A.使患者相信治疗是周密安排过的 B.训练和鼓励作出决定 C.布置家庭作业 D.设置限制和规则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答] 依赖型人格的治疗要注意:使患者相信治疗是周密安排过的,设置限制和规则,训练和鼓励作出决定,布置家庭作业,促进对外界的兴趣,培养内省力,限制不必要的保证,利用患者的行为对治疗的影响。正确答案为E。 4. 强迫型人格的特点有 A.过度专注于细节、规则等 B.追求完美 C.过于小心谨慎 D.过度自我怀疑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答] 强迫型人格的特点有:过度自我怀疑,过度专注于细节、规则、清单、组织和时间表,追求完美,过于小心谨慎,严格并固执地要求别人按计划行事,有工作狂的倾向,全身心投入工作,以至于忽视了业余兴趣和人际交往。正确答案为E。 5.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A.情感高涨、慷慨大方、精力充沛 B.情感易激惹、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 C.情感高涨、自高自大、社会活动增多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要对有心理困扰并要求接受帮助的来访者进行干预处理,必需首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assessment)及诊断(diagnosis)。评估有别于诊断,评估是对来访者整体、全面的了解,是诊断工作的基础,而诊断则是根据精神医学的分类标准对于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归类和判断。评估是一个过程,并非都能在初次接触谈话后都能完成,有的需要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才能做到广泛全面的评估。 评估一般可以从自我功能评估、境遇问题评估、来访动机评估、紧急状况和危机评估、处理方法评估等五方面进行。 一、自我功能评估 根据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对来访者的人格结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思维模式做出评估。 (一) 功能的评估指标评估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即评估其自我发展的状况,通常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来体现自我功能的健全程度:1.能善待自己和善待别人,对他人具有爱心,能和别人建立稳定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 2.能敏锐地感受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状态并能贴切地表达这些感受。 3.能认识和维护自己合理权益。 4.能确定自己持续努力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5.能做到在工作中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尽心尽力。 6.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7.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又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不良环境的想法和行动。 8.能做到自我控制,对己既不放纵也不过于苛刻。 9.能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及决定,并能对所作决定的结果承担责任。 10.能合情合理第评价环境、自己及未来。 (二)自我功能评估的实施 全科医生可以参考以上10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健全的程度,同时也需要考虑通过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着手实施对来访者的自我功能的评估。评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环境适应从对来访者生活经历,工作状态,学习成绩及与外界的接触能力去了解他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 2.人际关系对于来访者人际关系的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了解他们与别人相处的能力、效果、维持时间、关系的深度以及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挫折等情况。另一方面是评估来访者与医生建立关系的情况,如是否能对医生接纳,信任与合作。有否关系方面的阻抗或是从交谈的气氛中观察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3.成熟程度评估成熟程度可以从来访者对事物的认真态度、判断能力、个人主见及自我激励等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来访者的表现与其年龄不符,显得不成熟,全科医生就应对此情况有所估计,对于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及表现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及表现 1.心理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表现 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问题症状。一般而言,低龄段较多表现为行为问题,如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智力问题。 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学习)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 学生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其中,多动症为影响学生智力障碍的首位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能集中,总是忙碌不停,静不下来;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与持久,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大中小学校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不愿学、不好学,学业成绩差,学习适应困难而产生“恐书症”、“恐校症”,因而出现厌学与逃学现象,不得不转学、退学或肄业。此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太严,或任意责备,或受嘲笑、歧视而引起他们紧张心理,最终表现为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等症状。 (2)情绪问题。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 理想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情绪出现问题就会喜怒无常,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急噪、爱与人争执,幻想等。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另一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其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老师和家长们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学生变得不听话了,你要他向东,他却偏要向西,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逆反心理”。 (3)意志问题。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良好的人,能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特别是经不住强烈诱因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许多学生不愿意承担责任,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悲观泄气、打退堂鼓,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或逃避。有的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与人发生冲突后,因一点点小事,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 对他人或某种事物依赖性过强甚至依赖成瘾也是意志方面的问题,现在很多孩子事事依赖老师、家长“权威”,还有的对电子游戏、网络等有严重依赖,其生活的大部分乐趣来自现实之外的虚幻世界而不能自拔。 (4)人格问题。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 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自我为中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样的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片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 据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1-2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内心感到痛苦,但生活与工作都能正常进行;(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心理冲突未泛化。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2-6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自我感到十分痛苦,自我不能自行化解,心理问题已明显泛化,但心理冲突依然是常形,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部分受损,部分社交活动回避,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的诊断模板: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标准”:(1)病程:X某已痛苦_月有余,_分。(2)精神痛苦程度:X某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1分/X某可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2分/X某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X某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均能照常进行,1分/X某社会功能呢个部分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部分社交活动开始主动回避,2分。/X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必要的社交活动,3分。综上所述,X某总分为3分,神经症诊断不成立。/X某总分已超过6分,可疑神经症初步诊断成立。/X某总分4-6分,该求助者发病已3月有余,可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诊断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毒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 重度着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异地 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第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 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 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 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从这里入手: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由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能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类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类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1.2厌学是当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但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1.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2.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实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水准的心理伤害。 3.青春期心理问题 3.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能够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有而又特殊的标志。 3.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4.挫折适合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入学适合问题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一)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一)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心理障碍的分类

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二、美国医学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手册》中有关分类 三、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分类 四、当前心理学界常用的心理障碍的分类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六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x Edition,简称ICD—6),首次以第五章作为精神疾病分类。1989年历经四次修改之后出版了第10版,简称ICD—10,名为精神病的行为障碍(包括精神发育障碍)。其中涉及儿童青少年精神和行为障碍(包括精神发育迟缓)有三个主要类别:“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和通常发病于儿童青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注李雪荣主编《现代儿童精神医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120—121页。)成为目前国际精神医学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分类。 1、精神发育迟滞分为轻度精神发育、中度迟滞、重度迟滞、极重度迟滞、其 他迟滞和未特定的迟滞。 2、心理发育障碍包括七个方面: 1)特定的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特定阅读障碍、特定拼音障碍、特定计算技能障碍、混合性学校技能障碍、其他学校技能障碍、未特定的学校技能障碍)。 3)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 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5)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其他发育障碍等)。 6)其他心理发育障碍。 7)未特定性心理发育障碍。 3、通常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包括八个方面: 1)多动性障碍:活动和注意障碍;多动性品性障碍;其他多动性障碍;多动性障碍,未特定。 2)品行障碍:局限于家庭的品行障碍;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其他品行障碍;品行障碍,未特定。 3)品行和情绪混合障碍:抑郁性品行障碍;其他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未特定。 4)特发于童年期的情绪障碍:童年离别焦虑障碍;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童年社会性焦虑障碍;同胞竞争障碍;其他童年情绪障碍;童年情绪障碍。 5)特发育童年和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童年其他社会功能障碍;童年社会功能障碍, 未特定。 6)抽动障碍:一过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生或多种动作联合抽动障碍;其他抽动障碍;抽动障碍,未特定。 7)通常发病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其他行为情绪障碍:非器质性遗尿症;非器质性遗粪症;婴幼儿和儿童进食障碍;婴幼儿和儿童异食癖;刻板动作障碍; 口吃;言语急促杂乱;其他特定性行为与情绪障碍;未特定性行为与情绪 障碍。 8)未特定性精神障碍。 二、美国精神医学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手册》中的有关分类

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

诊断方法 观察法:外表和行为;言语和思维;情绪;动作行为 会谈法一、最初唔谈: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收集个案情况的唔谈 1、当前症状、病史和相关因素;有什么痛苦;开始时间;病程变化;最早发生情况;有过何种治疗(他人、自已) 2、生理和健康神经系统状况:身体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神经系 统方面的疾病;有无酗酒;有没有服用药物,特别是镇静药或某些特殊药品;基本的检查:如CT、脑电 3、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事件;人格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成长 环境与父母的关系 三、诊断性会谈: 按精神状况检查提纲进行会谈:有无感知觉障碍;有无智力和思维过程障碍;有无注意力和定向障碍;有无情绪高涨或低落;有无异常行为表现;有无异常行为表现;有无自知力 1、结构式会谈:标准化会谈,由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按所需资的要求,以较为固定的方式或定向的标准程序,编制出会谈的提纲或问卷,并且主动发问,要求来访者按问题回答。 (1)优点:系统收集资料;方法固定,节省时间;可以把不同对象放在一起比较。 (2)缺点:方式较刻板,可能引起来访者的反感;无法获得详细的资料。

2、非结构式会谈:自由式会谈,不预定问卷或定向的标准程序,同来访者自由交谈,获得一些较深层的对诊断有意义的资料,方法上较灵活。不足:需要较多时间,有时会顾此失彼。 会谈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良好关系:恰当的会谈方式;真心实意的态度;学会倾听(2)细心体会(学会察言观色,注意谈话态度、姿势和表情动作)(3)把握会谈的方向:抓住来访者自已提出的主要问题 (4)建立联系(过去和现在、主观和客观) (5)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 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与精神病学的分类与诊断体系一致。精神障碍的分类,一般遵循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兼顾的原则。 1、《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APA,1994) 2、《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 ICD) (世界卫生组织,1993)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我们可以把心理诊断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诊断结果按严重程度做如此划分: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怎样判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类型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类型: 一,强迫型 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具体表现为: (1)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担心自己会发胖;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无实际意义的想法。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如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但表面上却顺从平静;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二。抑郁型 这是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人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具体表现为: (1)兴趣衰退。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2)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多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对自己的失败估计。如学习成绩较好,但坚持认为自己学习很差,以后肯定不能毕业。 (3)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类同学往往感到听课、做作业时,头脑无法兴奋起来,但一般无杂念而是一片空白,体育课甚至日常生活无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从心之感。 (4)封闭退缩。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这类同学通常能维持和其他同学、老师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动勉强,交往内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们的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 (5)躯体不适。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疼、背痛、肢体酸痛等,还有失眠等睡眠障碍,有些同学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想前进、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标;有时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无望、无助感强烈。 三。焦虑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