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异常结果的解读

肝功能检查:异常结果的解读
肝功能检查:异常结果的解读

肝功能检查:异常结果的解读

本单元将帮助您:

?识别不同类型的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

?根据常见的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理解肝功能检查在诊断方面的局限性

?为具有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的患者选择合理的进一步检查

简介

测量肝病的血清标志物,即通常所说的肝功能检查 (LFT),已成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LFT 是健康查体的一部分。当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症状时,需要进行术前评估或作基线参考时,以及怀疑患有肝病时,即可采取这一检查。因此,我们常常需要处理没有肝病而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

尽管很多肝功能异常的"健康"患者可能患有亚临床型可治愈的肝病,但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未能进行彻底的检查。1正确判读 LFT 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

异常 LFT 结果的传统定义是:以健康志愿受试者的 LFT 结果为基础,取其较高的 2.5% 定为异常 LFT 结果。但是,由于很多肝病为隐匿性的,这些健康受试者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可能存在肝脏相关问题,只是没有被诊断出来,因此用他们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制定临界值不一定准确。由此而言,用上述方法制定出的正常参考值可能会偏向病理水平,也就是说正常高值其实有可能是病理值。

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对于肝功能检查结果处于正常高值的表面上看健康的人群,其肝病死亡率显著增加。2另外,8% 的美国人虽未患明显的肝脏疾病,但是他们却存在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这可能与肥胖导致脂肪肝患病率增加有关。3

相反,很多人虽然肝功能检查结果是正常的,但是可能患有重要的肝脏疾病(如丙型肝炎)。4

常规血清肝功能检查包括以下项目:

?胆红素

?白蛋白

?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总蛋白。

可以说,只有前两者才是肝功能的实际标志物。其他指标反映的是肝脏或胆道的损伤程度。另外,这些指标都不是肝脏所特有的,它们的升高也可能见于其他脏器病变。

上述肝功能指标分布在不同的肝细胞和其他脏器内。因此,不同形式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代表不同的疾病过程。

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丙氨酸转氨酶 (ALT) 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的显著升高可见于以下脏器或组织发生病变时:

?肝脏(尤其是肝细胞)

?心肌

?骨骼肌

?肾脏

它们的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性肝损伤以及其他细胞坏死性疾病,比如心肌梗死。

一般而言,它们的极度升高(超过 1000)仅可见于以下疾病:

?药物性肝炎(特别是扑热息痛中毒)

?急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甲型或乙型肝炎)

?缺血性肝炎

?重度急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少见)。

酒精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比如,乙型或丙型肝炎)以及脂肪肝的转氨酶水平通常低于 100。

AST/ALT 比值有助于鉴别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5AST 和血小板计数的比值是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标志物6(但是对于其他疾病,如酒精性肝病,它的用途并不大)。7

(用于评价一段时间内饮酒过量的指标有γ-谷氨酰转肽酶、平均红细胞容积、AST、AST/ALT 比值,线粒体AST和糖类缺乏性转铁蛋白。前四个指标易于检查且价格低廉,但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它指标虽价值较大但因检测方法学的缺陷难于推广。近来比较强调AST/ALT比值的鉴别诊断作用,轻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人ALT一般超过AST,当NASH发展至肝硬化时,AST可明显升高并超过ALT,但即使晚期NASH伴肝硬化者,AST/ALT比值仍低于2。该比值低于1.3多提示为非酒精性,大于2则应考虑为ALD。与其他活动性肝病相似,一些进展期NAFLD患者血清转氨酶并不增高,且抗糖尿病治疗又可改变转氨酶水平及其比值。因此,对于那些中等度饮酒者,即使是诸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亦难区分ALD与NAFLD。此时有必要戒酒一段时间后再重新评估肝病的病因。事实上,在嗜酒的肥胖个体中可发现ALD和NAFLD的并存现象。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主要分为间接和直接标志物两大类:前者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如ALT、AST和GGT等)水平、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T)等,能反映肝功能变化情况;

后者包括胶原合成或降解产物、肝细胞外基质(ECM)糖蛋白和蛋白聚糖/葡萄糖胺聚糖,临床应用较多的有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Ⅰ和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LN)。但它们无法准确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单项均不能作出理想的肝纤维化诊断。)

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肝脏(多由胆管内壁细胞或构成胆小管的肝细胞膜分泌)和骨骼。胆汁淤积(常常伴有γ-谷氨酰转移酶的升高)或各种骨骼疾病(通常不伴有γ-谷氨酰转移酶的升高)可导致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如果单纯依靠γ-谷氨酰转移酶无法鉴别这两类病因,则可采用同工酶法。

γ-谷氨酰转移酶

γ-谷氨酰转移酶主要分布于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它的升高通常提示存在胆汁淤积,如果不伴有碱性磷酸酶的升高,则提示存在肝脏代谢酶诱导现象,通常见于长期或过度饮酒者或服用某些药物时(如抗惊厥药或利福平)。

胆红素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产物之一,它的升高可见于:

?溶血或外伤后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

?胆红素结合水平下降(如Gilbert 综合征)

?肝细胞衰竭

?胆管阻塞。

在其他肝功能指标均正常的情况下,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提示存在溶血或 Gilbert 综合征。

胆红素是一个强有力的慢性肝病预后指标。8它可作为一个有用的预后指标,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肝移植。9

白蛋白

白蛋白在肝脏内合成。尽管白蛋白降低提示肝脏合成功能严重受损,但它不是肝病的特异性指标,其他疾病也可导致白蛋白急剧下降,如败血症。

白蛋白的血清半衰期是 20 天,所以它不是急性肝损伤的有力指标。但是,它有助于估测预后,而且可用于评估慢性肝病的合成功能,是一个良好的合成功能标志物。8 9

凝血酶原时间

虽然肝功能检查项目中一般不包括凝血酶原时间,但是当排除维生素 K 缺乏或吸收不良时(通常需要静脉补充维生素 K),凝血酶原时间即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慢性肝病预后指标9。凝血酶原时间也是暴发性肝衰竭的早期预后指标,具有重要意义。10

学习小知识

体检非常重要。该患者存在腹水。腹水和肥胖通过视诊即可鉴别,而且腹水患者的移动性浊音呈阳性。

1.一名 40 岁女性出现疲倦 12 个月。她在酒吧当侍者,她的饮酒量为:

每周两天,每天大约喝 2.5 升啤酒。她没有静脉用药史,最近也没有出国旅行。

她在基层诊所接受了一些检查,结果如下:

胆红素:8(正常范围:0-17 μmol/l)

碱性磷酸酶:135(正常范围:40-125 μmol/l)

丙氨酸转氨酶:522(正常范围:0-35 μmol/l)

γ-谷氨酰转移酶:64(正常范围:0-40 μmol/l)

总蛋白:90(正常范围:65-85 μmol/l)

白蛋白:44(正常范围:34-50 μmol/l)

甲肝IgM阴性

乙肝 e 抗原和s 抗原阴性

丙型肝炎抗体阴性

IgG25(正常范围:6.9-14 μmol/l)

IgA3(正常范围:0.88-4.1 μmol/l)

IgM2(正常范围:0.34-2.1 μmol/l)

2.有可能是下列哪一种肝脏疾病?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酒精性肝病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e自身免疫性肝炎

a.酒精性肝病

从患者的检查结果看,不像是典型的酒精性肝病。在酒精性肝炎中,

丙氨酸转氨酶通常低于 100 IU/l,而 IgA 常常升高。一般来讲,

γ-谷氨酰转移酶也会升高。

b.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血清标志物呈阴性。在乙肝或 HIV 共同感染的早期,

血清标志物可以为阴性,但是这非常少见,而且该患者的前驱症状

持续时间很长,所以应排除这一诊断。

c.丙型肝炎

急性丙型肝炎非常少见,11而且 IgG 的特异性升高并不支持这一

诊断。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胆汁淤积性肝病,而且常常伴有碱性磷

酸酶的升高。

e.自身免疫性肝炎

该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是肝炎的(以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为主)典

型表现,且 IgG 水平也有升高。

如果没有化验免疫球蛋白,则可以用总蛋白减去白蛋白来计算免疫

球蛋白的水平。

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是自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

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1.一名 24 岁医学生出现黄疸。他最近曾患胃肠炎,已经痊愈,现无症状。

他最近一个月未曾饮酒。他之前的饮酒量为:每周 5 个晚上,每晚大约喝 3 升啤酒。他否认外出旅游史、静脉用药史以及家族史。

他在基层诊所进行了肝功能检查,结果如下:

胆红素:36 (0-17 μmol/l)

碱性磷酸酶:112 (40-125 IU/l)

丙氨酸转氨酶:23 (0-35 IU/l)

γ-谷氨酰转移酶:20 (0-40 IU/l)

2.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胆结石

b Gilbert 综合征

c病毒型肝炎

d自身免疫性肝炎

e药物诱导性肝炎

a.胆结石

这一年龄段男性一般不会出现无症状性胆结石。胆结石的肝功能检

查结果为:胆红素水平升高,同时伴有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

移酶的升高。

b.Gilbert 综合征

Gilbert 综合征是一种良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2是由于缺乏

胆红素结合酶而造成的。它的患病率为总人口的 5%,通常没有症

状。

在排除溶血的前提下,空腹血化验示非结合性胆红素升高即可确诊

Gilbert 综合征。

(Gilbert综合征(消化内科)又称为体质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属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1901年Gilbert首先报告。Gilbert综合征临床表现特点为长期间歇性轻度黄疸,多无明显症状。Gilbert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大约为5%左右。男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1.5 :1到7 :1。以青年期(15~20岁)发病最多见,可因紧张、劳累、饮酒、感染、受凉、腹泻、便秘、饥饿、或合并其他疾病而加重或诱发。一般情况良好,多无明显症状,黄疸加重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不适等症状。皮肤和巩膜轻中度黄染是唯一的体征。血胆红素波动在1~3mg/dl,高或低于此值也常看到。轻型一般不超过5mg/dl,重型可超过5mg/dl。

病因:是指由于胆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致血中UCB增高而出现黄疸。

诊断依据:

1.青少年发病,随年龄增加,黄疸逐渐减退,常有家族史;

2.慢性反复发作性黄疸,疲劳、饮酒、感染或月经期黄疸加重。

3.苯巴比妥或导眠能可使黄疸减轻或消退。

4.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含量正常。无显性或隐性溶血性黄疸;

5.肝功能试验、溴磺太钠试验、肝脏活检正常。

辅助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检查有饥饿试验(低热量饮食试验),苯巴比妥试验,烟酸激发试验,口服利福平试验,肝脏穿刺。肝脏穿刺普通病理染色均正常,UGT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有降低。为确诊增添了一个重要的客观诊断指标。

治疗原则 1.Gilbert综合征预后良好,无需特殊治疗;2.必要时可服用苯巴比妥有降低血胆红素的作用。用药原则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口服,有助于血胆红素的降低。)

c.病毒型肝炎

没有证据支持肝炎诊断,因为丙氨酸转氨酶处于正常水平。

d.自身免疫性肝炎

没有证据支持肝炎诊断,因为丙氨酸转氨酶处于正常水平。

e.药物诱导性肝炎

没有证据支持肝炎诊断,因为丙氨酸转氨酶处于正常水平。

1.一名 50 岁酒店老板因"黄疸 2 周"前来就诊。他的饮酒量为:每天喝 2

瓶苹果酒,已持续 2 年以上。他不存在其他的肝病危险因素,也没有服

用任何药物。

其血液化验结果如下所示:

胆红素:300 (0-17 μmol/l)

碱性磷酸酶:145 (40-125 IU/l)

丙氨酸转氨酶:60 (0-35 IU/l)

天冬氨酸转氨酶:130 (0-35 IU/l)

γ-谷氨酰转移酶:300 (0-40 IU/l)

凝血酶原时间:22(11-13 秒)

2.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胰腺癌继发的阻塞性黄疸

b胆总管结石继发的阻塞性黄疸

c病毒型肝炎

d酒精性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

a.胰腺癌继发的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通常可导致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显著升高。

b.胆总管结石继发的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通常可导致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显著升高。

c.病毒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通常可导致丙氨酸转氨酶显著升高。

d.酒精性肝炎

重度酒精性肝炎通常伴有黄疸和凝血障碍,以及碱性磷酸酶和丙氨

酸转氨酶的轻度升高。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具有预后意义。

当血液化验结果提示预后不良时,可采用泼尼松龙或己酮可可碱治

疗酒精性肝炎。最常使用的预后评估方法是判别函数值(也即

Maddrey 评分),13可根据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以及 Glasgow 酒精性肝炎评分进行计算14,其中 Glasgow 酒精性肝炎评分是根

据年龄、白细胞计数、胆红素、尿素以及凝血酶原时间计算出来的。

e.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可导致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学习小知识

体检非常重要。该患者存在蜘蛛痣,提示患有肝病。

1.一名 70 岁男性出现体重减轻和尿频。他平时不饮酒,既往身体健康,

也未曾服用药物。

他在基层诊所接受了一些检查,结果如下:

胆红素:9 (0-17 μmol/l)

碱性磷酸酶:636 (40-125 IU/l)

丙氨酸转氨酶:36 (0-35 IU/l)

γ-谷氨酰转移酶:35 (0-40 IU/l)

2.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b胆结石

c前列腺转移癌

d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e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a.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男性很少出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因为患者的γ-谷氨酰转移酶

没有升高,所以其碱性磷酸酶的升高提示存在骨骼疾病。

b.胆结石

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不符合胆道梗阻的典型表现,因为γ-谷氨

酰转移酶没有升高。

c.前列腺转移癌

γ-谷氨酰转移酶处于正常水平,提示碱性磷酸酶的升高与胆汁淤

积无关。可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的骨骼疾病包括:

?骨折

?Paget's病

?骨软化症

?肿瘤骨转移。

在不存在骨折的情况下,碱性磷酸酯酶水平在骨髓瘤或骨质疏松症

中通常不会升高。

就这例患者而言,尿频可能是由尿道梗阻或高钙血症引起的。

(骨骼的Paget病是一种慢性骨瘤样变性,可造成骨的膨胀、畸形、

强度减弱,进而形成骨痛,关节炎、畸形和骨折。Paget病的病因

多认为与慢性病毒感染有关,有家族史。诊断多在40岁以上人群

得出,男女性发病率差别不大,不同国度、民族的人群发病率不同。

描述为畸形性骨炎,这是老年人群中第二常见的骨病变,仅次

于骨质疏松。本病可以分为三期:首先是溶骨期:非典型破骨

细胞的过度的骨质吸收。之后第二期,混合期,即正常的成骨

细胞迁移进来并引起骨质快速增生。新生骨是紊乱的,肥大、

血供更丰富。终末期或硬化期,成骨细胞的活性占优势并形成

增厚增大的硬化骨。)

d.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不符合硬化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因为γ-

谷氨酰转移酶没有升高。

e.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不会引起尿频或γ-谷氨酰转移酶升

高。

1.一名 45 岁 IT 经理在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他每

周饮用两瓶葡萄酒,无静脉用药史。在门诊体检时,他的体重指数为 35。

他没有慢性肝病的体表标志。

他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如下所示:

胆红素:12 (0-17 μmol/l)

碱性磷酸酶:105 (40-125 IU/l)

丙氨酸转氨酶:78 (0-35 IU/l)

天冬氨酸转氨酶:30 (0-35 IU/l)

γ-谷氨酰转移酶:108 (0-40 IU/l)

2.他的胆固醇水平升高。

3.在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这些异常结果并不严重,不需要进一步检查

b该患者的AST/ALT 比值提示存在酒精性肝病

c该患者的AST/ALT 比值提示存在非酒精性肝病

d可能是丙型肝炎

e肝活检是必要的诊断手段

a.这些异常结果并不严重,不需要进一步检查

很多肝功能检查结果存在轻度异常的患者看似健康,且不具有明显

的肝病危险因素,但往往患有重要的肝脏疾病(比如丙型肝炎)。

对这类患者至少应进行以下检查:

?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血清学标志物

?自身抗体

?铁蛋白

?免疫球蛋白

?血清铜含量研究(如有可能)。

b.该患者的 AST/ALT 比值提示存在酒精性肝病

AST/ALT 比值 <0.8 提示存在非酒精性肝病。5

c.该患者的 AST/ALT 比值提示存在非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脂肪肝)具有极其相似的临床表现(包

括相同的肝功能异常、免疫球蛋白异常及肝组织学改变)。

可根据 AST/ALT 比值的高低判断肝病病因(比值 >2,高值提示酒

精性肝病,比值 <1 则提示非酒精性肝病)。中间值的意义不大。

5

d.可能是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是待排除的疾病之一,但不是最可能的诊断。在英国,丙

型肝炎的患病率位于 0.5% 左右。

e.肝活检是必要的诊断手段

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采用排除法进行临床诊断。肝活检有助于评

估肝纤维化的分期,但是这位患者并不需要。

2.如果通过血液筛查能排除其他类型的肝脏疾病(铁蛋白、病毒标志物、

自身抗体、血清铜含量以及α

-抗胰蛋白酶均位于正常水平),即可认

1

为该患者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就该患者而言,他现在的情况不会增加下述哪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糖尿病

b高血压

c缺血性心脏病

d隐源性肝硬化

e药物诱导性肝炎(如果患者开始接受降血脂治疗)

a.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和 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15

b.高血压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

险。15

c.缺血性心脏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可增加血管疾病的发病风

险。15

d.隐源性肝硬化

很多隐源性肝硬化被归因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可导致体重减

轻,所以当进行肝活检时,肝脂肪变性可能已消失。16

e.药物诱导性肝炎(如果患者开始接受降血脂治疗)

与其他高脂血症患者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接受他汀类治疗

时不会增加肝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但是,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

随时监测肝功能变化。17

学习小知识

体检非常重要。该患者存在虹膜 Kayser-Fleisher 环。发展到一

定程度时用肉眼即可看到此环,但是浅环需要专用眼科仪器观察。

Kayser-Fleisher 环是肝豆状核变性的表现之一。

1.一名 40 岁女性因"疲倦感 5 年"前来就诊。她是一名教师,偶尔饮酒。

她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如下所示:

胆红素:14 (0-17 μmol/l)

碱性磷酸酶:245 (40-125 IU/l)

丙氨酸转氨酶:34 (0-35 IU/l)

γ-谷氨酰转移酶:110 (0-40 IU/l)

IgG:12 (6.9-14 IU/l)

IgA: 3 (0.88-4.1 IU/l)

IgM: 6.6 (0.34-2.1 IU/l)

抗核抗体:阴性

抗线粒体抗体:阳性(1:400)

抗平滑肌抗体:阴性

2.在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超声检查有助于确诊

b她的疲倦不可能由肝病引起

c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最可能的诊断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最可能的诊断

e酒精性肝病是最可能的诊断

a.超声检查有助于确诊

超声检查是排除胆道梗阻的必需手段之一,但是该患者不可能患有

这类疾病。

b.她的疲倦不可能由肝病引起

疲倦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常见症状之一。18

c.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最可能的诊断

该患者没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典型表现,后者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

和 IgG 升高为主。自身免疫性肝炎很少出现抗线粒体抗体阳性,

它通常与抗核抗体及抗平滑肌抗体有关。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最可能的诊断

大多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是因偶然发现碱性磷酸酶升高而

确诊的。IgM 升高是它的典型表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特征性

三联征包括19:

?胆汁淤积性肝功能异常

?抗线粒体抗体呈阳性

?肝活检示典型的组织学改变。

e.酒精性肝病是最可能的诊断

该患者没有酒精性肝病的典型表现,酒精性肝病通常伴有 IgA 的

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不是酒精性肝病的特征。

学习小知识

请记住,急性 HIV 血清阳转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反应,

并可伴有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它也可以导致淋巴细胞增多症,并

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虽然 Paul Bunell 嗜异凝集试验呈阴性)。

1.一名 50 女性刚刚接受完胆囊切除术。手术本来计划在腹腔镜下进行,

但因出现出血并发症,所以转为开放性手术。她在重症治疗病房住了两天。她既往无重大疾病病史,但经常饮酒,每周饮酒相当于 35 个单位酒精。手术前曾服用他汀类药物,作为初级预防手段。手术前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

手术后第三天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如下所示:

胆红素:30 (0-17 μmol/l)

碱性磷酸酶:120 (40-125 IU/l)

丙氨酸转氨酶:2034 (0-35 IU/l)

天冬氨酸转氨酶:950 (0-35 IU/l)

γ-谷氨酰转移酶:400 (0-40 IU/l)

2.患者的 ALT 和 AST 水平非常高,对此下列哪项陈述是正确的?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缺血性肝炎是最可能的病因

b病毒性肝炎是最可能的病因

c化验结果出错是最可能的原因

d酒精性肝炎是最可能的病因

e超声检查可能有助于确诊

a.缺血性肝炎是最可能的病因

缺血性肝炎是导致 ALT 和 AST 显著升高的最常见病因。就该患者

而言,缺血性肝炎可能是由失血造成的。20

b.病毒性肝炎是最可能的病因

医源性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比较长。缺血性肝炎是导致 ALT 和

AST 显著升高的最常见病因。就该患者而言,缺血性肝炎很可能是

由失血造成的。20

c.化验结果出错是最可能的原因

缺血性肝炎是导致 ALT 和 AST 显著升高的最常见病因。就该患者

而言,缺血性肝炎可能是由失血造成的。20

d.酒精性肝炎是最可能的病因

隐匿性酒精性肝病患者术后可出现失代偿,但是不会导致如此高的

ALT 水平。

e.超声检查可能有助于确诊

缺血性肝炎是导致 ALT 和 AST 显著升高的最常见病因。20超声检

查的结果可能接近正常。

学习小知识

在英国,妊娠期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兆子痫。21

其他常见病因包括21:

?HELLP(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原有的肝脏疾病

要点

?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提示存在严重的肝脏疾病,即使患者平素健康且无明显的症状?如果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应进行合理的检查,以查明潜在的肝脏疾病。

?应该对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以鉴别潜在的病因(比如鉴别骨骼疾病和胆汁淤积)

?ALT、AST 及碱性磷酸酶通常不能指导预后

?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异常可能提示疾病已进入晚期

?脂肪肝通常伴有肝功能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它与酒精性肝病很难区分

?肝功能检查结果升高不是他汀类药物的禁忌症。大型队列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检查异常患者或肝病患者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学习小知识

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见于:

?胆汁淤积性肝病

?以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为特征的骨病

?骨转换期出现的生理性升高(如青春期),以及

?妊娠期胎盘分泌碱性磷酸酶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不会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伴病理性骨折时。

1.如果肝功能检查(LFT) 结果位于正常范围之内,则可排除下述哪一疾病?

Pre-test answ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过度饮酒继发的肝硬化

b Gilbert 综合征

c慢性丙型肝炎感染

d脂肪肝

e缺血性肝炎

7.重度缺血性肝炎可伴发转氨酶的显著升高。

8.肝硬化是病理诊断,其诊断依据是肝脏内存在纤维肝结节。在肝硬化代

偿期,虽然存在显著的门脉高压,但 LFT 结果仍可能正常。

9.Gilbert 综合征可导致孤立性胆红素升高,而胆红素的升高呈间歇性,通

常由饥饿等应激情况诱发。

10.慢性丙型肝炎通常伴有间歇性的轻度转氨酶升高。

11.大多数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处于正常高值。

2.酒精性脂肪肝炎(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 如何鉴别?

Pre-test answ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

b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的比

c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

d肝脏活检组织学改变

e碱性磷酸酶水平

8.在常规检查中,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非常接

近,难以区分。转氨酶比值 <1,则支持非酒精性脂肪肝,比值≥2,则极有可能是酒精性肝病。5

9.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均可导致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

10.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均可导致程度相似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

11.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相似的肝脏活检组织学改变。

12.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相似的碱性磷酸酶水平。

3.下述哪种情况不会导致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Pre-test answ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胆总管结石

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c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d正常妊娠

e Paget's病

9.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不会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碱性磷酸酶水

平升高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伴病理性骨折时。

10.胆汁淤积性性肝病和以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为特征的骨病可导致碱性磷酸

酶升高,骨转换(比如青春期)或妊娠(因胎盘分泌增多)可导致生理性碱性磷酸酶升高。

4.您接诊了一名 33 岁男性患者,他自感不适且出现黄疸 3 周。经查体发

现,患者存在低热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以下是他的化验结果:

胆红素:48 (0-17 μmol/l)

碱性磷酸酶:118 (40-125 IU/l)

丙氨酸转氨酶:188 (0-35 IU/l)

天冬氨酸转氨酶:170 (0-35 IU/l)

γ-谷氨酰转移酶:62 (0-40 IU/l)

血红蛋白13.6 g/l

白细胞计数10.8 x 1012 / l

中性粒细胞 4.6 x 1012 / l

嗜酸性粒细胞0.2 x 1012 / l

淋巴细胞 5.8 x 1012 / l

嗜碱性细胞0.2 x 1012 / l

血小板196 x 109 / l

血涂片偶尔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Paul Bunell 嗜异凝集试验阴性

甲型肝炎IgG 和IgM 均呈阴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阴性

丙型肝炎抗体呈阴性

巨细胞病毒(CMV)IgM 呈阴性

巨细胞病毒(CMV)IgG 呈阳性

5.在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Pre-test answ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肝脏超声有助于确诊

b这有可能是肝豆状核变性

c进行HIV 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d这有可能是急性CMV 感染

e这有可能是急性EBV 感染

11.急性 HIV 血清阳转可以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反应,所以应考虑

这一诊断。很多原因可导致 HIV 感染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其中包括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或卡波济肉瘤发生肝转移时)、药物中毒、合并乙型或丙型肝炎(因相同的风险因素)或机会性感染(如胞内鸟型分枝杆菌)。

12.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符合急性肝炎的特征。超声检查的结果可能正常。

13.肝豆状核变性(威尔逊氏病)多见于年轻人,可导致急性肝炎,所以是待

排除的疾病之一。但是,此患者不具有该疾病的典型特征,所以不支持这一诊断。淋巴结增大和淋巴细胞增多不是急性肝豆状核变性的典型表现。

它的典型特征包括溶血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

14.CMV 可能会导致急性肝炎和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症。该患者的 CMV 血

清学检查表明,他之前曾接触过 CMV,但并不存在急性感染(IgM 呈阴性)。

15.EBV 可能会导致急性肝炎和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但是这位患者的

Paul Bunell 嗜异凝集试验呈阴性,所以不太可能是 EBV 感染。Paul Bunell 嗜异凝集试验可出现 10% 的假阴性率,但这主要见于 10 岁以下的儿童。

5.在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Pre-test answ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是他汀类药物的禁

忌症

b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不是他汀类药物的

禁忌症

8.非重度慢性肝病不是他汀类药物的禁忌症。另外,因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

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和中心性肥胖)的表现之一,所以很多接受降血脂治疗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肝功能异常。

9.最新证据表明,对于治疗前即存在轻度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患者,他汀类

药物并不增加他们的肝毒性发生率。14对于接受他汀类治疗的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监测他们的肝功能。

6.对于酒精性肝炎患者而言,下述哪一因素可改善他们的预后?

Pre-test answ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体重指数低

b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正常高值的三

c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正常高值的两倍

d胆红素水平不高,且凝血酶原时间正

e肌酐清除率低

12.如果患者的判别函数值 >32,则提示患者的慢性肝病预后更差。判别函数

值的计算公式为:(胆红素(μmol.l-1)/17)+((凝血酶原时间 - 对照时间) x 4.6)10

13.初期营养不良是酒精性肝炎的不良危险因素。

14.丙氨酸转氨酶的高低与预后无关。

15.碱性磷酸酶的高低与预后无关。

16.肾功能损害表明预后很差。

7.在英国,妊娠期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最常见原因是什么?

Pre-test answ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原有的肝脏疾病

b妊娠剧吐

c先兆子痫

d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e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13.最近在斯旺西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先兆子痫可导致 48% 的妊娠妇女出

现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其他病因包括21:

o HELLP(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1%)

o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6%)

o原有的肝脏疾病(12%)

o妊娠剧吐(7%)

o急性脂肪肝(3%)

8.一名 60 岁男性出现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他的其他肝功能检查结果均

正常。以下哪项是最不可能的诊断?

Pre-test answ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骨折

b Paget's病

c骨软化症

d多发性骨髓瘤

13.可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的骨骼疾病包括:

o骨折

o Paget's病

o骨软化症

o肿瘤骨转移。

在不存在骨折的情况下,碱性磷酸酯酶水平在骨髓瘤或骨质疏松症中通常不会升高。

9.在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Pre-test answ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完全良性的疾病

b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具有更低的代谢综合

征发病风险

c很多隐源性肝硬化被归因为非酒精性脂肪

肝。

13.很多隐源性肝硬化被归因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可导致体重减轻,所

以当进行肝活检时,肝脂肪变性可能已消失。

14.目前认为,非酒精性肝硬化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后者可增加胰岛素抵

抗、高血压以及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10.一名 50 岁女性出现肝功能异常,且肝功能检查结果呈胆汁淤积型。抗

线粒体抗体呈阳性。以下哪一项是最可能的诊断?

病例分析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分级:轻度FEV1 ≥80%中度50%≤FEV1<80%重度30%50%极重度30% 老年人+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 桶状胸+过清音=肺气肿 老年患者+咳、痰、喘+桶状胸+过清音+肺功能=COPD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右心衰体征=肺心病 鉴别诊断:1.支气管哮喘2.支气管扩张 进一步检查:1.肺功能检查2.胸部影像学检查3.血气分析4.痰培养 治疗原则:1.控制性氧疗,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CO2潴留(2)抗生素:β内酰胺类等(3)支气管舒张剂:抗胆碱药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4)短期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二)肺炎 青壮年+受凉+高热+湿哆音+铁锈色样痰=大叶性肺炎 婴幼儿+咳、喘+呼吸困难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支气管肺炎 发绀+鼻扇征(+)、三凹征(+ )+两肺可闻及喘鸣音及湿罗音+呼吸快、心率快=左心衰 肝大+双下肢水肿=右心衰 儿童+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头痛及胸骨下疼痛+关节疼(肺外并发症)=支原体肺炎 鉴别诊断:(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2)急性肺脓肿(3)肺癌 进一步检查:(1)X线胸片(2)胸部CT(3)痰培养+药敏试验(4)痰找癌细胞(5)痰找结核杆菌(6)必要时行纤维气管镜检查 治疗原则:1.抗感染使用抗生素2.对症治疗退热、祛痰等 (三)支气管哮喘 青少年+过敏性鼻炎+发作性喘憋+满肺哮鸣音=支气管哮喘 鉴别诊断:1.心源性哮喘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进一步检查:1.动脉血气2.胸部X线检查3.肺功能检查 治疗原则:1.吸氧2.可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3.支气管舒张剂4.急性发作控制后综合防治 (四)肺癌 中老年人+吸烟史+刺激性咳嗽(or痰中带血)+毛刺(边缘不整齐)=肺癌鉴别诊断:1.肺炎2.慢性支气管炎3.肺结核 进一步检查:1.胸部CT 2.纤维支气管镜及活检3.痰脱落细胞检查,或CEA检测4.腹部B超 治疗原则:1.手术切除2.化疗、放疗配合 (五)呼吸衰竭 老年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病史+紫绀+血气=呼吸衰竭 1型呼衰PaO2 < 60 mmHg 2型呼衰PaO2 < 60 mmHg + PaCO2 > 50 mmHg pH < 7 . 35酸中毒 pH > 7 . 35碱中毒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意识障碍=肺性脑病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技能考试病例分析例题

1.病例分析 男性,45岁,右上腹胀痛伴乏力半年。 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出现右上腹胀痛,向背部放射,伴乏力,下午及劳累后明显。食欲尚可,吴发热、厌油腻食物症状,体重变化不大。有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未规范治疗。 查体:T36.8℃P 82次/分R19次/分BP135/8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无异常。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肋下可触及边缘,质硬。边缘不规则,触痛(+),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脾肋下2CM。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20g/L,WBC 4.0X109/L,PIT 1100X109/L,ATP637ng/ml,CEA 2.5ng/ml。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写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写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2.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女性,55岁,上腹痛2天。 2天前进食后1小时上腹正中隐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向腰背部放射,仰卧,咳嗽或活动时加重,伴低热、恶心、频繁呕吐,吐出食物、胃液和胆汁,吐后腹痛无减轻,多次使用止痛药无效。发病以来无咳嗽、胸痛、腹泻及排尿异常。既往有胆石症多年,但无慢性上腹痛史。无反酸、黑便史,无明确心、肺、肝肾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39C, P104次|分,R19次)分,BP130MMHB.急性病容,侧卧卷曲位,皮肤干燥,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坦,上腹部轻度肌

紧张,压痛明显,可疑反跳痛,未触及肿块,Murphy征阳性,肝肾区无明显叩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稍弱,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血HB120g)L, wbc22*109)l, N86%, L14%, PLT110*109)L.尿蛋白(+-)RBC2-3)高倍,尿淀粉酶32U(WINSLOW法),腹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和液平,肠管稍扩张,血清BUN7.0mmol)L. 时间15分钟总分22分 3. 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女性,38岁,腹胀、乏力、消瘦3个月。 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腹胀、乏力,近2个月来偶有右侧腹部隐痛。发病以来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无鲜血便,但有时大便色黑,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5kg,既往体健,月经规律,量正常。无烟酒嗜好,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39℃,P88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睑结膜和口唇略苍白。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侧腹部扪及一5.5cm*3cm纵行肿块,无压痛,活动度小,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90g/L,RBC3.5*1012/L,WBC4.5*109/L,N0.68,Plt210*109/L。大便隐血阳性。尿常规(-)。 时间:15分钟 一、初步诊断: 4分 结肠癌(4分) 二、诊断依据: 4分

查血肝功能异常原因是什么

查血肝功能异常原因是什么 查血的时候肝功能异常,那么要注意了解是哪一些原因所造成的,因为肝功能异常或者是肝功能不全原因各种各样,其中最常见的包括一些寄生感染或者是病毒细菌,都可能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如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其他的化学药品中毒,也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症状发生。 1.感染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 旋体、细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见(如病毒性肝炎)。 2.化学药品中毒如四氯化碳、氯仿、磷、锑、砷剂等,往 往可破坏肝细胞的酶系统,引起代谢障碍,或使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atp生成减少,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对氨柳酸、异菸肼、某些碘胺药物和抗菌素(如四环素),即使治疗剂量就可以引起少数人的肝脏损害,这可能与过敏有关。 3.免疫功能异常肝病可以引起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异 常又是引起肝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能损害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等能结合到肝

细胞表面,改变肝细胞膜的抗原性,引起自身免疫。又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血内有多种抗体(抗小胆管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等),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4.营养不足缺乏胆硷、甲硫氨酸时,可以引起肝脂肪性变。这是因为肝内脂肪的运输须先转变为磷脂(主要为卵磷脂),而胆硷是卵磷脂的必需组成部分。甲硫氨酸供给合成胆硷的甲基。当这些物质缺乏时,脂肪从肝中移除受阻,造成肝的脂肪性变。 5.胆道阻塞胆道阻塞(如结石、肿瘤、蛔虫等)使胆汁淤积,如时间过长,可因滞留的胆汁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和肝内扩张的胆管对血窦压迫造成肝缺血,而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6.血液循环障碍如慢性心力衰竭时,引起肝淤血和缺氧。 7.肿瘤如肝癌对肝组织的破坏。 8.遗传缺陷有些肝病是由于遗传缺陷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例如由于肝脏不能合成铜蓝蛋白,使铜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肝豆状核变性;肝细胞内缺少1-磷酸葡萄糖半乳糖尿。

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意义---经典版

常用肝功能指标 (1)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 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由于它们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标在血液中浓度随之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2)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3)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酸(TBA)、血氨(NH3)。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TBIL、DBIL、TBA和NH3浓度升高。(4)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的酶指标有: 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酸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等,以AKP及γ-GT应用较多。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的浓度较高。当上皮层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便有这些酶增多进入血清中。 (5)反映肝脏间质成分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指标: 胶原或其末端多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C 端原肽(Ⅳ/PC);糖蛋白——层黏蛋白(LN);蛋白聚糖——透明质酸(HA)。 (6)对肝肿瘤诊断有意义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ALT 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

病例分析答案

新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例分析试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25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加重伴心慌1个月来诊。 1年前无明显诱因头晕、乏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从前红润,但能照常上班,近1个月来加重伴活动后心慌,曾到医院检查说血红蛋白低(具体不详),给硫酸亚铁口服,因胃难受仅用过1天,病后进食正常,不挑食,二便正常,无便血、黑便、尿色异常、鼻衄和齿龈出血。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结婚半年,月经初潮14岁,7天/27天,末次月经半月前,近2年月经量多,半年来更明显。 查体:T 36℃,P 104次/分, R18次/分, Bp 120/70mmHg,一般状态好,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不黄,口唇苍白,舌乳头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 化验:Hb 60g/L, RBC 1012/L, MCV 70fl, MCH 25pg, MCHC 30%, WBC 109/L, 分类:中性分叶70%,淋巴27%,单核3%,plt 260109/L,网织红细胞%,尿蛋白(-),镜检(-),大便潜血(-),血清铁50g/dl。 时间:准备5分钟,口述回答10分钟 评分要点: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1.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所致 2.月经过多原因待查 (二)诊断依据: 1.月经过多 2.化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3.血清铁低 二、鉴别诊断 1.慢性病贫血 2.海洋性贫血 3.铁幼粒细胞贫血 三、进一步检查 1.骨髓检查+铁染色 2.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 3.妇科检查:包括B超、必要时诊刮 四、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治疗妇科病 2.补充铁剂 备注

医学鉴别诊断

1.肺栓塞:表现为胸闷、胸痛、伴气促,大面积栓塞示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可伴有血气 析异常,行肺动脉CTA可鉴别。 2.反流性食管炎:可表现为上腹部烧灼样疼痛,伴有返酸、嗳气等表现,行胃镜检查有助鉴别。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表现为黑朦、晕厥症状,可有短暂神经定位体征,多于24小时自动恢复,结合病史及脑血管检查可明确。 4.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悸伴胸闷,出现血流动力血障碍时可出现晕厥,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 5.老年瓣膜退行性心脏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伴有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可鉴别。 6.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无明确病因,有心脏扩大,进而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可有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可鉴别。 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反复阵发性心悸,与房性心动过速鉴别,但该病发作时多为逐渐加重,逐渐缓解。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患者反复阵发性心悸,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鉴别。发作时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9.主动脉夹层:表现为胸背部痛,呈撕裂样痛,两侧肢体血压及脉搏多不对称,主动脉CTA 可资鉴别。 1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血压持续性增高,伴顽固性低血钾,周期性麻痹,抽血查电解质,醛固酮,B超、CT可资鉴别。 11.嗜铬细胞瘤:表现为血压持续性或阵发性升高,血压升高时查儿茶酚胺,B超、CT可资鉴别。 12.慢性胃炎: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胃镜检查并同时取活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最可靠方法。 13.消化性溃疡: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多为灼痛,亦可为钝痛、胀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多为于中上腹,可偏右或偏左。部分患者无症状,而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胃镜检查可确诊。 14.心绞痛:患者有胸痛症状,呈压榨性,持续时间几分钟左右,休息后症状缓解,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可鉴别。 15.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有长期吸烟病史、咳嗽、咳痰等症状,出现双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行心脏彩超及胸部CT等检查可鉴别。 1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女性,出现胸痛,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鉴别,行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中老人,有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呈逐渐性加重,可并发肺心病。查体:桶状胸,两肺可及干湿啰音。结合肺功能和胸部CT可以进一步明确。 18.急性支气管炎:急骤起病,表现为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可发热,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偶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胸片检查提示支气管纹理增粗,肺内未见实变渗出影,结合病史、胸片等可鉴别。 19.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出现头晕症状,应注意脑出血可能,入院后已行头颅CT 检查排除脑出血,故暂不考虑。 20.脑梗塞:患者反复出现头晕,且既往有脑梗塞病史,故应排除,择期可行头颅MRI检查排除。 21.肾性高血压:患者无泌尿系症状,查体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可行肾动脉彩超、肾功能,尿分析等鉴别。

肝功能异常及药物性肝病处理参考预案

附件一:肝功能异常及药物性肝病处理参考预案 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神评中心2013年10月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上网征求意见稿)》制定 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是指在正常治疗或临床试验剂量范围内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的肝脏损害。 (一)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DILI的发生分为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前者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后者多为特异质性。DILI的发病机制与药物、宿主或环境因素相关,也可能三者协同作用,目前认为多由药物代谢相关的酶缺陷、酶活性低下或个体免疫应答异常所致。 (二)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DILI的诊断主要是一个排除性诊断过程,即使依靠肝活检也难以确诊。目前国内外有数种半定量的DILI诊断标准,其中RUCAM (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 ,Roussel Uclaf 因果关系评估法)评分表为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CIOMS)制定的用于DILI诊断的量表(见附录1)[1],较为广泛地得到肝病学专家的认可[2,3]。其主要参数是:用药、停药与发病的关系,风险因素(年龄、酒精、怀孕),其他肝损伤因素的排除,合并用药,对当前潜在肝毒性药物的认识水平和激发试验的结果。 DILI有急慢性之分,急性DILI是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占90%以上

[4]。CIOMS将药物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 1.肝细胞型: 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2×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或R≥5[R值为ALT实测值相对于正常值上限的倍数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实测值相对于正常值上限倍数的比值]; 2.胆汁淤积型:仅ALP>2×ULN或R≤2; 3.混合型:ALT (>2×ULN)及ALP均升高且2 < R< 5[5]。 (三)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分级 通常将急性DILI的严重程度分为5级: 1级(轻度):仅肝酶增高,大多数患者适应。患者血清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或ALP水平升高,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2.5 mg/dl(42.75umol/L),这种变化为可恢复性,并且无凝血功能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5)。又可分为有症状(S)和无症状(A)2组,症候群包括:疲乏、恶心、右上腹疼痛、瘙痒、皮疹、黄疸、虚弱、厌食或体重减轻,这些症候群被认为是由DILI所引起; 2级(中度):检测到肝细胞功能轻度丧失。患者转氨酶或ALP 水平升高,且TBil≥2.5 mg/dl(42.75umol/L)或虽无高胆红素血症但存在凝血功能异常(INR≥1.5); 3级(中至重度):血清ALT、ALP、胆红素或INR升高,且因

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男性,30岁。低热、咳嗽2周,黄痰,痰中带有血丝8天。 2周前开始,自觉疲劳、干咳、午后低热,体温波动于37.5~38.5℃,6天后出现咳黄痰,痰中带有血丝。在当地医院用青霉素消炎治疗后,痰色逐渐变白,痰量减少,但发热始终没有明显好转。发病以来食欲不佳、大小便正常,睡眠尚可;有盗汗,体重下降。既往健康,吸烟近10年,每天1包。 查体:T 37.3℃,P 84次/分,R 20次/分,BP 124/70mmHg 神志清,消瘦。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肢端无发绀。右肩胛间区叩诊浊音,呼吸音弱,可闻及少量的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显示,右上肺有片状模糊阴影,右肺下叶背段有一空洞,内壁欠光滑,空洞内有液平面,四周有渗出。WBC 10.4×109/L,N 0.78,Hb 134g/L。 『诊断』 右肺继发性肺结核右上肺肺炎 『诊断依据』 (1)右肺继发性肺结核 ①青年人,亚急性起病、干咳、痰中带血丝。②结核中毒症状。 ③右下叶背段空洞,结核好发部位。④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 (2)右肺肺炎 ①咳嗽、咳黄痰。②青霉素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 ③胸部X线片显示,右上肺有片状模糊阴影,④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鉴别诊断』 (1)右肺肺脓肿。(2)右肺支气管肺癌。(3)右肺支气管扩张症。(4)右肺囊肿继发感染。『进一步检查』 (1)痰找结核菌、PPD、血沉。(2)痰涂片革兰染色、痰培养+药敏。(3)胸部CT。(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并进行病原学检查。 『治疗原则』 (1)抗结核治疗:(2)抗感染治疗:(3)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男性,36岁间断性上腹痛8年,复发一月余,黑便2天。 8年前开始,反复于劳累后或季节变化时出现上腹痛,以空腹痛为主,疼痛时向腰背部放散,并伴反酸、嗳气,进食后症状可以缓解,1个月来上腹痛加重,进食后症状不缓解,近2天来排黑便呈粥样,每天3~4次,便后自觉头晕、心悸、全身乏力。发病以来,食欲欠佳,近2天尿量减少,睡眠尚可,体重无明显减轻。否认肝胆疾病史,近期无服药史,无药物过敏及手术、外伤史。饮酒10年,平均2两/日,吸烟8年,1包/日。 查体:T 36.8℃,P 108次/分,R 18次/分,BP 12.8/8.0kPa(96/60mmHg)。 神志清,表情自然,自动体位,查体合作,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叩诊心界不大、心率10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剑突下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9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Hb 105g/L,WBC 6.5×109/L,N 0.70,L 0.30,PLT 130×109/L 『诊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贫血休克早期 『鉴别诊断』(1)糜烂出血性胃炎。(2)胃癌合并出血。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5.08×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0%,淋巴细胞百分比16.5%,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8.7%。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1.56,PT国际标准化比值1.64,纤维蛋白原含量4.78g/L。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TP53.0g/l,ALB25.4g/l,A/G0.92,TBIL20.1umol/l,DBIL15.1umol/l,IBIL5.0umol/l,ALP197.5u/l,GGT32.2u/l,BUN7.388mmol/l,CREA54.2umol/l,BUN/Crea136,尿酸716umol/l,K+3.3mmol/l,Na+132.2mmol/l,CL-101.6。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 ×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 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

肝功能轻度异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功能轻度异常 导语:肝功能异常的主要是一些常见的消化道障碍和一些减退的肝功能,而且细胞的受害就会导致一些其他类型的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呢,一定 肝功能异常的主要是一些常见的消化道障碍和一些减退的肝功能,而且细胞的受害就会导致一些其他类型的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呢,一定要注意肝功能的异常的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肝功能轻度异常一些其他类型的表现比如说皮肤粗糙或者是一些浮肿,皮肤出血骨质疏松,同时那也会导致牙龈出血等类型。 日常生活中的引起的原因的也是非常多的主要是化学药品以及一些功能异常营养不足都会导致一些功能的异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及时的进行预防和护理,如果导致的肝功能障碍的出现一些其他类型疾病。 1.感染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见(如病毒性肝炎)。 2.化学药品中毒如四氯化碳、氯仿、磷、锑、砷剂等,往往可破坏肝细胞的酶系统,引起代谢障碍,或使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atp 生成减少,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对氨柳酸、异菸肼、某些碘胺药物和抗菌素(如四环素),即使治疗剂量就可以引起少数人的肝脏损害,这可能与过敏有关。 3.免疫功能异常肝病可以引起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异常又是引起肝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能损害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等能结合到肝细胞表面,改变肝细胞膜的抗原性,引起自身免疫。又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血内有多种抗体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功能检验

第十三章肝功能检验 掌握:黄疸的发生机理、类型及实验室鉴别诊断要点;肝功能实验生化检查指标的种类和重点项目的测定方法及评价。 (一)胆红素代谢障碍(黄疸) 黄疸分类: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二)胆汁酸代谢障碍 1、胆汁酸合成障碍、 2、胆汁酸向肠道排出障碍、3.胆汁酸肠肝循环紊乱、4.胆汁瘀积病变时胆汁酸代谢紊乱 (三)血浆酶异常 1.肝脏合成酶类:胆碱脂酶、凝血因子、铜蓝蛋白;2. 肝细胞内酶: ALT、AST 3.肝脏阻塞性疾病酶活性改变:ALP、GGT;4.肝硬化疾病酶活性改变:单胺氧化酶(MAO)(四)血浆蛋白异常 第二节肝功能试验 ?血清(浆)蛋白 ?血清酶测定 ?血清胆红素测定 ?血清胆汁酸测定 ?血氨测定 一、血清(浆)蛋白测定 (一)总蛋白、白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 1.总蛋白测定:化学法(双缩脲法)、物理法、染料结合法、电泳法 2.白蛋白测定:染料结合法(BCG、BCP)、沉淀法 3.A/G比值 【参考范围】 总蛋白60~80g/L 白蛋白35~55g/L 球蛋白:15~32g/L A/G比值:1.5~2.0/1 临床意义:血中白蛋白(总蛋白浓度)减少: 见于严重肝病、肾病; A/G比值减少与A/G比值倒置:表示肝功能损害严重。 (二)纤维蛋白原测定(凝血因子Ⅰ) 测定方法:分为三大类 ①根据纤维蛋白原的生物学特性测定方 ②根据纤维蛋白原理化性质而建立的测定方法。 ③根据纤维蛋白原免疫学特点而建立的测定方法。

【临床意义】(1) 纤维蛋白原增加:①感染;②无菌炎症;③其它。 (2) 纤维蛋白原减少: ①严重的肝脏疾病;②其它疾病引起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疾病。(三)甲胎蛋白(α1-fetoprotein,AFP)测定 测定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斑点免疫结合法、火箭电泳放射自显影法、酶联火箭电泳法等 【参考范围】成人10~30g/L 、>400g/L作为肝癌诊断标准 【临床意义】(1)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标:400g/L(400ng/ml) ; (2)活动性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或其它肝病病人的诊断. (四)其它 1.铜蓝蛋白测定 【原理】铜蓝蛋白具有氧化酶活性 【参考范围】52.9~167.7 IU/L 【临床意义】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和遗传性色素沉积症. 2.转铁蛋白 【原理】双联吡啶法 【参考范围】TIBC 男50~77μmol/L 女54~77μmol/L , 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0%~ 35.0% 【临床意义】遗传性血色素沉积症铁沉积 二、血清酶测定 ?(2)方法评价 ?①赖氏法的实验结果需与卡门分光法的结果对比后求出; ?②NaOH的浓度对显色有影响; ?③该法的重复性差。 【参考范围】5~25卡门氏单位 【临床意义】(1) 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2) 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ALT轻度增高(100~200IU),或属正常范围. ALT测定连续监测法(速率法) (2)方法评价: ①存在着两个副反应,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A、血清中存在的α-酮酸(如丙酮酸)能消耗NADH。 B、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GLDH)增高时,在有氨存在条件下,亦能消耗NADH。 ②双试剂法,因温育期长,能有效地消除干扰反应,测定准确性高,是ALT测定的首选方法;③血清不宜反复冰冻保存,以免影响酶活性;避免使用溶血标本。 3.赖氏法测定AST (1)原理与方法评价(类似ALT测定) 【参考范围】8~28卡门氏单位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心肌梗死、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和各种肝病病人 4.连续监测法测定AST (2)方法评价 误差来源 内源性干扰:主要来自血清中高浓度丙酮酸和L-谷氨酸脱氢酶(GLDH)。 外源性:干扰来自试剂中污染的GLDH和AST。

肝功能指标解读

肝功能 百科名片 肝功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r-谷氨酰转肽酶等等。 目录[隐藏] 肝脏的生理功能 医学检验项目中的肝功能 肝功能检查的分类 如何选择肝功能检查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 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肝功能相关项目汇总 肝功能正常值 肝功能调理 肝功能检测方法 肝功能检查的意义所在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的异常症状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肝功能异常的治疗 肝功能检查费用 肝脏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肝脏一般在1250克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有人称肝脏为人体的“加工厂”,这不仅不过分,而且也只表达了肝脏的一部分功能而已。

肝脏 肝脏的功能包括: 第一,解毒功能。有毒物质(包括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里被处理后变得无毒或低毒。在严重肝病时,如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解毒功能减退,体内有毒物质就会蓄积,这不仅对其他器官有损害,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对于这类病人,医生在用药时就会特别小心,即使使用保肝的药物也要慎重选择。 第二,代谢功能。其中包括了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胃肠内初步消化吸收后被送到肝脏,在肝脏里被分解,“由大变小”,蛋白质变(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等,分解后的“小物质”又会根据身体需要再在肝脏内被合成为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或能量物质等,这是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摄入的营养物质就变成了人体的一部分,也就不会“吃猪肉长猪肉了”。在此顺便纠正一下人们普遍存在的某些错误的诸如吃肺补肺,吃肝补肝,吃脑补脑,甚至吃雄性动物的生殖器能够“壮阳”等荒谬的所谓“理论”。可想而知,如果肝脏“罢工”,人体的营养来源就会中断,生命也就危险了。 第三,分泌胆汁。肝细胞生成胆汁,由肝内和肝外胆管排泌并储存在胆囊,进食时胆囊会自动收缩,通过胆囊管和胆总管把胆汁排泄到小肠,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如果肝内或肝外胆管发生堵塞,胆汁自然不能外排,并蓄积在血液里,于是出现黄疸。黄疸既可以是肝脏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肝外病变,还可能由溶血导致,但只要出现黄疸,就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第四,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新生儿的肝脏有造血功能,长大后不再造血,但由于血液通过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流入肝脏,同时经过另一根血管(肝静脉)流出肝脏,因此肝脏的血流量很大,肝脏的血容量相应地也很大。如此说来肝脏就象一个仓库,在需要时可以供出一部分血液来,为其他器官所用,比如一个人发生了消化道大出血,血液容量急剧下降,心、脑、肾经受不住缺血,肝脏就可以帮一些忙了。 第五,免疫防御功能。谈到前面四大功能大家觉得还能够理解,怎么肝脏还有免疫防御功能呢?我们且不说肝脏由于有解毒、破坏外来的有害物质这些能力就是防御功能,我们要谈的是肝脏里有一种数量不小的细胞,叫做库普弗(一个外国人的名字)细胞,它既是肝脏的卫士,也是全身的保护神,因为入血的外来分子,尤其是颗粒性的抗原物质,如有机会经过肝脏,那么就会被这种细胞吞噬、消化,或者经过

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与临床探讨

摘要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对一例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工作方式的切入点。 方法:以一例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为例,临床药师根据肝功能异常病因,结合患者的病史、疾病特点,进行用药分析,积极参与治疗的全过程。 结果:临床药师通过相关指南的学习,找到切入点,更好地参与了临床的治疗。 结论:在参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应该通过学习更好的加入临床治疗团队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肝功能异常;甲亢;丙基硫氧嘧啶;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异常是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变性、坏死、肝硬化)和肝功能的异常。轻度的损害,通过肝脏的代偿功能,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异常;如果损害比较严重而且广泛,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该病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严重损害,药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以“全身乏力、恶心十余天”为主诉于2014年01月08日收住入院。 患者入院前2013.12.24无明显出现全身乏力,伴恶心、小便色较黄,急查肝功能:AST 151u/l,ALT 108u/l;乙肝六项: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给予保肝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2014.01.07复查肝功能示“TBIL35.39umol/l,DBIL15.29umol/l,IBIL20.1umol/l,GGT89u/l,ALP161u/l,AST1460u/l,ALT1394u/l, 01.08拟“肝功能异常:药物性肝炎?”收住我科。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4个月,并规律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稍疲乏,睡眠、食欲尚可,小便色较黄。 患者入院后01.09传染病全套:HBsAg、HBeAb、HBcAb、Pres-Ag均阳性;甲亢全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40nmol/L,甲状腺素210.40nmol/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54.78IU/m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2.44IU/L。01.10甲状腺彩超:甲状腺腺体内血流信号稍增多;HBV DNA 1.00×108copy/ml。 患者入院前后的相关生化指标见下表。 1

病毒性肝炎问答题与病案分析.doc(1)

病毒性肝炎问答题与病案分析 一、问答题 1. 试述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答案要点 HBV DNA定量检测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 诊断方面:①HBV DNA是HBV存在最直接的依据;②HBV DNA是HBV复制的标志;③HBV DNA是患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④对血清学标志起补充诊断作用:a. HBeAg(﹣)/ 抗HBe(﹢)乙型肝炎(前C区变异);b. HBsAg(﹣)乙型肝炎(S区变异);c. 低水平感染,如单项抗HBc(﹢)乙型肝炎。 治疗方面:①作为用药指征,HBV DNA是决定是否用抗病毒药的重要因素;②用于疗效预测,一般情况下,HBV DNA低滴度(载量)的患者,抗病毒药的疗效较好;用于疗效评估,HBV DNA是目前判断乙肝抗病毒药物疗效最敏感的指标。 2. 试述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预测意义。 答案要点 ⑴基本病变:肝细胞变性: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肝细胞坏死: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碎屑状坏死,桥接坏死,融合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 ⑵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注:PN 碎屑状坏死;BN 桥接坏死。

⑶预测意义:G2S2(第二级第二期)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低于G2S2效果欠佳;高于G2S2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3. 试述重型肝炎主要的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μmol/L;②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 ③出血倾向,PTA低于40%;④腹水、中毒性鼓肠;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有定时、定向障碍,计算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等。早期肝昏迷可出现扑翼样震颤;⑥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 4. 试述典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典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分为三个期。①黄疸前期:持续约5~7天。表现为畏寒、发热、疲乏及全身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等。本期未出现尿黄。此期已可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转氨酶的升高; ②黄疸期:可持续2~6周。黄疸逐渐加深,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黄染,约2周到达高峰,而黄疸前期的症状好转。部分病人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过缓等肝内阻塞性黄疸的表现。体检常见肝大,质地软,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人有轻度脾大;③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肝脾大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5. 试述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答案要点①干扰素能抑制HBV DNA的复制,使用的指征为:HBV在活动性复制中;肝炎处于活动期,但胆红素水平应在正常范围;HBV DNA血清定量水平较低。用法:500万U/次,隔天肌注一次,疗程半年至一年;②核苷类药物能较好抑制HBV DNA复制,目前常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用法:100mg/次,每天一次,疗程至少一年。拉米夫定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间隔1~2个月)复查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③中草药山豆根制剂,如肝炎灵注射液,4ml/天,3~6个月为一疗程。 6. 试述重型肝炎的治疗。 答案要点①强调卧床休息。静脉点滴葡萄糖,补充维生素C、K1。可静脉输注人血清蛋白、新鲜人血浆等。注意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止和纠正低血钾;②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选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等;③并对症防治:a.防治出血:输入新鲜血浆或凝血因子复合物以补充凝血因子;使用泵离子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药物,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止血药物;消化道大出血时可使

_病例分析——肝硬化

概念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病因 ①病毒性肝炎;②酒精中毒;③胆汁淤积;④循环障碍;⑤毒物或药物;⑥代谢障碍; ⑦营养障碍;⑧免疫紊乱;⑨血吸虫病; 我国似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为多见。国外以酒精中毒所致者多见。 病理 大体上肝脏变形,早期肿大,晚期缩小,边缘薄而硬。组织学上: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或破坏,被假小叶取代。根据结节形态,肝硬化可分为小结节性、大结节性及混合性3型。 临床特点 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病高峰在35-48岁,男女比例为3.6~8:1。 诊断要点 有病毒性肝炎或饮酒等相关病史;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肝质地坚硬有结节感;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肝活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 鉴别诊断 1.与表现为肝大的疾病鉴别如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寄生虫病、累及肝的代谢性疾病及血液病等。

2.与引起腹腔积液及腹胀的疾病鉴别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腹腔内肿瘤、巨大卵巢囊肿等。 3.与肝硬化并发症鉴别 (1)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2)肝性脑病应与低血糖、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鉴别。 (3)肝肾综合征应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鉴别。进一步检查 代偿期除病理外各项指标基本无异常。失代偿期时可有以下表现: 1.血常规代偿期无明显异常,失代偿期可有因脾亢等因素所致血三系改变。 2.尿常规代偿期无明显异常,失代偿期可依据是否存在黄疽而变化。 3.肝功能代偿期正常或轻度异常,医学全.在线提供.失代偿期可出现胆红素增高、肝酶异常、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蛋白电泳中γ-球蛋白增高;血胆固醇降低等等改变。 4.免疫功能异常。 5.腹腔积液检查多为漏出液。SAAG≥11g/L。 6.影像学检查。 7.消化内镜检查。 8.肝穿刺检查。 9.腹腔镜检查。 治疗原则 本病无特效治疗,关键在早期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并加强一般治疗,使病情缓解并延长其代偿期;对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以及针对并发症的处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