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的心理护理论文

肿瘤化疗的心理护理论文
肿瘤化疗的心理护理论文

肿瘤化疗的心理护理论文

【摘要】

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在心理上有严重的负担,很容易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

悲观失望,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在化疗过程和经过一段经化疗后,由于药物的副

作用大,静脉穿刺困难,病情反复,病人更容易陷入恐惧、紧张、悲观、焦躁、抑郁、绝

望等不良情绪中。这些不良情绪会抑制机体的免疫识别和监视,促使病情恶化,也让治疗、化疗和护理不能顺利有效的进行,从而严重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阻碍他们身体的

康复,加速了死亡,加大了死亡的比率。在护理实践中本人尝试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

疏导,培养他们良好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癌魔的信心,促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化疗和护理,既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健康的恢复,有减少了医患护患矛盾的发生。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心理护理

化疗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治疗恶性肿瘤常用方法之一。化疗药物可抑制、杀死肿瘤细胞、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期,乃至提高病人的存活率;但是化疗也会产生

很多、很大的负面作用,常引起恶心、呕吐、脱发等,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重者甚至

停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进而引发病人产生恐惧、焦虑、愤怒、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化疗、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护理操作都会产生严重

的破坏,基于此,本人在熟练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技巧的同时,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研

究恶性肿瘤化疗者的心理,在护理实践中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作为我们护士,帮助他们

建立积极的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为了做好恶性肿瘤化疗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护理的实效性,我查阅了大量的科学

研究资料,并通过和病人的直接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认真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科

学分析他们在化疗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具体如下:

1.1恐惧绝望心理一般而言,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罹患者对恶性肿瘤的都有恐惧心理,认为癌症是“绝症”,甚至认为癌症是“判死刑而缓期执行的人”,认为治疗是“死马当

活马医”是“无力回天的”,“自己死定了”,悲观绝望,拒绝治疗,不配合护理。

1.2怀疑心理在和病人的交流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病人确诊前,曾高度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癌症,恐惧、紧张、坐卧不定、寝食难安,四处求医问药,甚至听信封建迷信,耽误了

最佳的治疗时机。

1.3依赖心理病人经过化疗后,开始承认自己的“病人角色”,心情较平静,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病人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单纯追求用药量,对药物产生严重的

依赖性,不考虑综合疗法营养与精神疗法和身体的整体免疫状况,导致严重的合并症发生。

资1.5抗药心理,病人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自己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

痛苦,对化疗药物的疗效缺乏信心,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加速了病情的恶化。

所以,在实施化疗的同时,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培植病人良好的精神卫生,具有重

要的意义。

2、积极介入恶性肿瘤化疗者化疗过程,科学的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培植病人良好的

精神状态。

2.1化疗前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多与病人交流,仔细观察病人的

一言一行,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

关系。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求知欲望,讲解相关

病症的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绝望心理,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息;介绍术前各种检查、

需要做的准备、手术及化疗方案及其相关影响,让他们做好化疗前的心理准备,不再胡思

乱想,积极配合治疗;减轻他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培植良好的精神状,以改善机体

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获得最佳疗效。同时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又可增强患者

的抗病信心,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控制肿瘤而达到痊愈。

2.2化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化疗中,护土应常巡视、多观察、善沟通、勤安抚,

给予及时的对症、支持治疗,尽可能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向患者介绍一些有效控制不良

反应的方法,提高自护能力;要动员病人的亲人、友人、同事、邻居等关心体贴病人,让

病人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重要性,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建立良好的护

患关系,重视与病人的沟,态度和蔼、举止文雅、耐心、细心、爱心,尊重病人,明确回

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任;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目的。

2.3化疗后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活动、休息及康复计划,增强免疫力,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培养业余爱好,尽可能恢复部分工作,体现个人价值;经过一段

经化疗后,由于药物副作用,病情反复,病人更容易陷入紧张、悲观绝望中,往往拒绝治疗。这个时候,护理人员要及时把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抓住时机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向

病人介绍疾病的特点、化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以治愈的病例为典型,激发病人的求生

欲望,培植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促使其配合化疗和护理,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

复希望。

3、其他辅助心理护理

3.1尊严心理护理对许多恶性肿瘤患者来说病人生活得有尊严至关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隐私;要引导他们回忆和讲述他们人生旅途中

生中最希望被人永久记录和永远记住的成就、事迹、生活片段和故事。不论他们是否觉得

自己在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这一干预都能造成一种感觉:他们会留下非常宝贵的东西, 要

么感谢所爱的人, 请求宽恕, 留下重要的信息或指导,

要么提供安慰的话语。

3.2人际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培植良好的人际心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病人的心理困扰,增强癌症治疗期间的应对精力。

3.3集体心理治疗

护理人员要积极在健康教育、医疗和营养知识、如何与护士配合、集体支持、启发式

人际交流、死亡和临终讨论、家庭等和病人展开交流和探讨,为病人提供综合治疗护理,

让病人相互支持,相互期许,构建良好的感情基础、心理基础。

3.4综合性心理治疗

在对病人进行的常规放疗、化疗的基础上, 护理人员要应用心理支持治疗、疾病知识

教育、个别心理治疗、患者互助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音乐结合肌肉放松训练及内

心意念引导等常用心理治疗方法, 对照研究和观察等综合性心理治疗对患者焦虑和抑郁、

恐惧、绝望、怀疑、依赖、抗药心理施加干预。护理实践表明这能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理痛苦, 激发病人生存欲望,

增强忍受治疗痛苦的耐受力及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4、体会

通过上述护理实践,我体会到通过心理护理,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了病情,改变了原先

的那种被动护理的模式,是整体护理的具体体现,可减轻患者手术前后紧张、焦虑、恐惧

的程度,调整情绪,增强自信心,自控力,以良好的心境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护理质量。

【摘要】通过对8640例恶性肿瘤患者各阶段的人性化心理护理,护士以人为本,以

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行为得以升华。患者充分感受到护士在其疾病康复中所起到的作用与责任。通过人性化心理护理使患者的生命延长,痛苦减轻,舒适感增强。

【关键词】人性化心理护理;恶性肿瘤;应用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恶性肿瘤给人巨大的精神压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族。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在恶性肿瘤本

身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会出现某种精神综合征,称肿瘤精神综合征。而这些症

状的出现大多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带来的焦虑,治疗措施带来的痛苦,对死

亡的恐惧,对家庭的顾虑等等。同时出现了恐惧、疑虑、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人性化

心理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有效地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语言的引

导或情感的支持、鼓励或暗示,启发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治疗,以达到稳定

情绪,改善症状,适应环境,促进全面康复的目的的治疗方法。临床上针对这些心理因素

进行综合分析,实施人性化心理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bb7499624.html,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论文题目 一、最新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论文选题参考 1、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应用及体会 2、对于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3、64例肿瘤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4、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5、恶性肿瘤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6、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临床体会 7、针对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探讨 8、27例围术期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9、27例围术期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10、2000~2010年国内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文献调查分析 11、脑肿瘤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12、32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临床体会 13、细节服务在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14、老年肿瘤病人心理护理50例体会 15、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方法与对策 16、对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17、正性暗示在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18、恶性肿瘤病人心理护理 19、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 20、29例恶性肿瘤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bb7499624.html, 二、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论文题目大全 1、对危重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分析 2、音乐干预在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3、首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观察 4、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心理护理探讨 5、肿瘤病人心理护理 6、集束干预策略在妇科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 7、全程心理管理程序在恶性脑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8、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9、晚期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 10、浅述肿瘤病人心理护理中的辩证方法 11、浅谈肿瘤患者心理护理 12、肿瘤病人心理护理 13、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14、306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15、老年肿瘤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16、恶性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探讨 17、正性暗示在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18、肿瘤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19、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应用及体会 20、61例肿瘤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三、热门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摘要:心理护理是基础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护士通过了解幸存者伤员的心理活动,针对其存在的心理不适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帮助其逐渐接纳现实并认真对待疾病,鼓励 伤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从恐惧、焦虑、自卑等情绪中解脱出来,正视现实,积极 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实现“心理重建”,提高幸存者伤员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道路交通;心理护理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增多,特别是道路交通重大事故幸存者伤员 往往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现实,多伴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我科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共收治道路交通重大事故幸存者伤员140例,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病人从悲观、失望、焦虑、急躁等情绪中解脱出来,增强了生活信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幸存者伤员140例,男106例,女34例;年龄20岁~65岁,其中 20岁~29岁32例,30岁~49岁95例,50岁~65岁13例;颅脑及颜面部伤31例,脊柱 伤30例,胸部伤24例,上肢伤29例,下肢伤26例;职业:工人98例,干部13例,无 业29例;已婚112例,未婚28例;均无精神疾病,沟通良好。 1.2方法共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护士与每名伤员深入交谈,了解其真实的心理问题, 对显示有某种心理不适的伤员进一步询问原因和出现的时间,同时观察并记录伤员重要的 非语言表达行为。第二步护士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结合临床实际自 拟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焦虑、紧张、急躁、恐惧、孤独、抑郁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第三步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把伤员的心理不适及其原因分别归类,进行频数和百分率的统计, 进而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2结果 2.1伤员心理不适表现表现为恐惧129例,急躁、焦虑85例,抑郁、自卑28例,孤 独14例,生气、心烦17例,濒死感7例。 2.2伤员心理不适相关因素分析 3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3.1原因分析 3.1.1心理应激反应道路交通重大事故幸存者伤员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 受巨大的生理、心理打击,且伴有躯体的多发损伤,故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主要表现为发呆、言语失去控制、行为失去目的,有的感到动弹不能,有濒死感,有的出现精神高度紧张,也有的表现为重度兴奋。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肿瘤是预后差、痛苦大的顽疾,多数肿瘤患者反应迟缓,表露情感较差,情绪悲观恐惧,意志消沉,眠差纳食少,而致机体抗病力下降,使恶性肿瘤细胞继续增殖。如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往往能延长生存期,故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调护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心理变化;护理 abstract:the tumor is poor prognosis, pain in the illness, most patients with tumor response is slow, poor emotional pessimistic feelings, fear, depression, insomnia chana less food, and the body resistance decreased, the malignant cells continue to proliferate. such as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patient disease, optimistic moo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treatment, often can prolong the survival period, the tumor patient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s the important subject of nursing work. key word:psychological;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29-01 1 确诊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肿瘤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在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常过分焦虑、猜疑、恐惧,突然告诉其患了肿瘤,易造成精神冲击,心理难于承

心理护理论文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化疗护理论文

化疗护理心得 关键词化疗护理心得 临床资料 2011年6~12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5~82岁。所有病例全部为病例论证的恶性肿瘤,8例肺癌,3例乳腺癌,4例胃癌,3例直肠癌,2例宫颈癌。 化疗前的准备:患者准备:首先要根据患者的有无并发症推荐饮食建议。只有患者有合理的体能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准备。原则上鼓励患者尽量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其中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摄入与消耗要与患者讲清楚。大部分的动物蛋白消耗以后只能靠补充,体内无法合成。人体的淋巴结、肝脏及脾脏等器官中硒含量较高,而这些组织正是免疫细胞的集中地。因此,补硒可有效提高放化疗患者的免疫力,使其顺利完成化疗。富有维生素的膳食纤维食品。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再者为心理护理。化疗的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容小觑,它使患者在遭受疾病困扰的同时又使患者同时承受化疗的痛苦。大部分的患者伴随有消极情绪。部分患者对癌症的看法偏激,失去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化疗知识,治疗方案,以及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症状和一些必要的应对措施。这样能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顾虑以及盲目的恐惧。列举化疗治疗效果较好的例子,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防止医源性精神损伤。再根据医嘱做好各种化验和相关资料。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做好用药准备,用药前要尽量使患者心情稳

定,减小在用药过程中与化疗无关的因素引起各种身体不适。 用药准备:①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化疗方案。熟悉药物使用方案,剂量,药物的作用机理,相关的禁忌条件,以及用药可能出现的效果和并发症。②如系静脉给药,穿刺应有计划的从静脉远端开始选择。化疗时应选择粗直有弹性的静脉并使用留置针,可防止药液外漏致皮肤坏死。化疗药物严格按照配药程序。 化疗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化疗治疗的入药方式有几种,一些化疗药物是以片剂的方式服用,分别是经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或者脊髓腔内注入(鞘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可在数分钟内完成,也可放在大容积的液体内滴注数小时。治疗也应视全身治疗局部治疗而定。大多数情况下静脉注射和口服较为常用。 操作要求:①核实患者资料和入药的药品,方案,药剂的生产日期和避光保存条件的条件。②化疗入药过程首先用等渗浓度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注射溶液注射,在确保注射器已经进入患者静脉管腔。而后在注射化疗药物。③注射过程中确保患者姿势舒适情绪稳定,在注射过程中要及时患者的异常表情,并向患者询问入药过程中是否疼痛,一般来说化疗是无痛性的,一些药物静脉输注时可感觉到灼痛感。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立即告诉护士或医生,因为当药物泄漏时可以损伤静脉周围的组织,需要立即用5%利多卡因进行封闭。如有异常疑问请及时拔针。④化疗药物注射完成时,再用等渗的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溶液少量冲洗,从而防止化疗药物对血管壁

有关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 【摘要】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 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 治疗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就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护理艺术 肿瘤是现代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成为了死亡率较高的 一大病种。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难度还依然很高。单纯依靠抗癌治疗和普通护理尚还不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也非常关键。在肿瘤患者的临 床治疗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以 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护理角色 目前,护士所承担的护理范围日益广泛,除了正常的基础护理外,还要为肿瘤患者提 供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实验,加强肿瘤医学知识宣传,参与普查等。护士作为护 理者和教育者要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指导和教育,尤其是心理护理和指导,在肿瘤患者的 临床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2.1 抑郁和悲观绝望 研究表明,所有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悲观心理特征, 同时患者经常会对治疗环境和治疗方法产生排斥的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患者会彻底失去生 活的信心,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2.2 怀疑、否认回避 这种心理特征普遍存在于年轻的肿瘤患者身上,当得知自己患有肿瘤这种难以治疗的 疾病时,他们通常会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怎么可能会患这种严重的疾病,对自身和诊 断都产生了极大怀疑。许多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还有许多患者会 不停地询问自己病情,始终无法接受这一现实。 2.3 恐惧 恐惧心理是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临床心理特征,由于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了这种 严重疾病后,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失眠、焦躁、抑郁等不良状态,非常不利于临床 治疗手段的有效实施。此外,未知的治疗结果和严重病痛会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很强的心 理压力和强烈恐惧感。

心理护理的论文

心理护理的论文 摘要:创伤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车祸、外伤、工伤事故所致。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 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创伤后早期肉体的伤痛与受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 生刻骨铭心的印象,轻者产生后怕心理,重者则诱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 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精神情绪及语言行为的异常。 关键词:骨科损伤;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社会因素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研究选择本院2021 年6月至2021年6月75例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不仅 有效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治疗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75例骨科创伤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40.2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4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肱骨骨折17例,肩胛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17例。文化程度:大专 及以上25例,高中和初中23例,小学19例,文盲8例。治疗时间为2~6个月。与患者 进行沟通,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由于患者在年龄、性格、文化层次、 职业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故其表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取得 有效的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达98.8%。 2心理护理 骨折创伤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心理应激中,焦虑与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反应[1]。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 同的患者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不同。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 同患者进行正确的诱导,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和 睡眠。热情主动地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的温暖。平等的 交流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2.1不同受伤部位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排有一定专科知识的护理人员担任责任护士,根 据患者不同的受伤部位,选择不同的安慰性语言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宣教时使用通俗 易懂的语言,力求让患者尽快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以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2.2对不同治疗手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手术治疗患者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患者担心术中出现意外、术后疼痛以及担 心术后留下后遗症。护士要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 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同时讲解手术的名称、麻醉方式、术前用药的目的及配合手术的 注意事项,解除患者顾虑及恐惧心理。2术后心理护理: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将其送

综述肿瘤护理论文(共3篇)

综述肿瘤护理论文(共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篇:化疗护理流程在肿瘤科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肿瘤作为当前主要的一类高危疾病,很多都属于恶性肿瘤,而且往往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目前对肿瘤的治疗则只能依赖于化疗及放疗。化疗及放疗过程中也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而且预后效果不好,所以需要针对科学的化疗护理流程进行研究。而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主要针对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肿瘤科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114例展开积极治疗,详细研究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114例,同时根据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为57例。其中研究组患者57例,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年龄(±)岁,病症分类为食管等消化系统瘤13例,肺癌等胸部肿瘤18例,口腔癌等头

部癌症26例;而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岁,病症分类为食管等消化系统瘤15例,肺癌等胸部肿瘤22例,口腔癌等头部癌症20例。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症分类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存在可比性。 方法 以上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基础护理干预,护理流程包含对患者化疗过程的知识普及、静注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等多方面。 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主要采用化疗流程护理干预,即由护士长作为主要管理者,针对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调整,详细调整如下:1)化疗前的准备护理,首先需要向患者普及健康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可以包含化疗的目标、措施以及方法,同时针对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详细了解,并且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案。2)化疗中的准备护理,考虑到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态,则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陪护,同时积极与患者沟通,从根本上了解患者的心理,排除他们内心的不安与怀疑,同时可以普及相应的自我调节方法,诸如让患者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的方式完成自我调控过程。3)化疗后的并发症护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性及护理措施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 内科李蓉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旨在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免费论文,今日更新论文,论文论文 【摘要】目的旨在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临床表现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等进行了探讨。结果对肿瘤病人行心理护理是有效的。结论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恶性肿瘤病人得到治疗保障。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病人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笔者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此感受颇深,忽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患者的病情就会迅速的恶化,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会出现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悲惨后果。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调整好病人的心态和情绪,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患者的疾病控制和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康复确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1 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特征及表现 1.1 恐惧心理由于人们对恶性肿瘤在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普遍存在“谈癌色变”的情况,认为癌症是“绝症”,得了癌症就等

于是判了死刑。因而病人在未确诊前,非常恐惧自己所得的病就是癌症。病人常表现为:忧心忡忡、心情紧张及对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十分敏感。或坐卧不安、唉声叹气、感情十分脆弱。 1.2 怀疑心理病人在疾病确诊前常有恐癌心理,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而一旦被确诊为癌症,病人又怀疑是否是医院误诊搞错了,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产生怀疑,不愿也不敢相信。表现为:烦躁、紧张、焦虑,反复到各大医院进行重复检查,八方寻医求证等。 1.3 否认回避心理和幻想心理病人的癌症诊断一旦被确证,出于对癌症的恐惧,却不愿意面对自己患恶性肿瘤这个现实,对病情以及任何事情都采取回避态度。表现为:沉默寡言、烦躁、激惹、心存幻想,否认癌症这个事实。 1.4 认可心理和依赖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的幻想破灭,不得已承认自己患癌症无疑时,“病人角色”的表演则相当“出色”。病人为了不让家人难过悲伤,亲人为了让病人安心治疗,彼此心照不宣,绝口不提病情。这时病人既不表现痛苦也不害怕,显得十分平静。非常愿意与家人呆在一起,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同时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依赖于药物和其他的一些治疗。把“生”的希望甚至于日常生活护理全都交付给了医护人员。表现为:爱发脾气、苛求挑剔、以“自我”为中心、随时随地的要求医生护士给予关照。 1.5 抑郁心理和悲观绝望心理病情的日益恶化和癌症疼痛的折磨,以及化疗、放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人常常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对生活和前途失去希望,死亡安排多于生还打算,祈求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病人患病后思想极为紧张,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犹豫、失望等心理反应。对治疗失去信心,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其病情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根据癌症病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整个治疗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对提高病人的生产质量,延长生命有着积极地作用。 一恐惧悲观的心理护理 病人一旦得了癌症后,产生强烈的恐惧、悲观等负面性情绪,甚至到了绝望的境地。为此,医务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医疗措施,医护人员以热情、关心和支持的态度,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和要求,通过与患者沟通,促使患者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状态,和患者一起讨论有关治疗和饮食方面的问题,指导患者记录每天发生的症状,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耐心疏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家属平时搜集正面教材,如抗癌明星,说服病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焦虑愤怒的心理护理 许多病人到了晚期,特别出现症状后,患者焦虑、愤怒,如疼痛、恶心呕吐等,即惊恐万状,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如放疗、化疗中的副作用,病人认为病情加重,失去信心,

应采取医生护士家属多种方式,如访谈、咨询、支持、帮助,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关放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帮助患者掌握一般性自我护理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扭转其情绪,改变态度。 三饮食的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可以耐受的食物配方,与营养师配合或指导家属经常变换烹调方式,注意色香味调配,食物温和,清淡食物,以免刺激呕吐,鼓励患者尽量摄取为流食或半流食,如稀饭、麦片粥、或清汤、或中医食疗。 四行为疗法的护理 指导患者利用自我催眠,放松、生物反馈,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缓解不安情绪,如家属及病人交谈,使病人对癌症有正确的认识,鼓励病人要情绪乐观,要多听舒缓的优美音乐,适宜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总之,现在护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了解相关理论,如沟通理论、压力处理、认知理论、社交及家庭护理,心里因素对人的机体健康影响极大,通过心理,对消除不良因素,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却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伯源.医学心理学[m].1版.北京: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1996:267.

肿瘤病人的护理论文

肿瘤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旨在提高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临床表现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等进行了探讨。结果:对肿瘤病人行心理护理是有效的。结论: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恶性肿瘤病人得到治疗保障。 关键词肿瘤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肿瘤是引起病人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肿瘤病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此感受颇深,忽视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患者的病情就会迅速的恶化,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会出现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悲惨后果。重视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调整好病人的心态和情绪,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患者的疾病控制和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康复确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1 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特征及表现 1.1 恐惧心理由于人们对恶性肿瘤在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普遍存在“谈癌色变”的情况,认为癌症是“绝症”,得了癌症就等于是判了死刑。因而病人在未确诊前,非常恐惧自己所得的病就是癌症。病人常表现为:忧心忡忡、心情紧张及对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十分敏感。或坐卧不安、唉声叹气、感情十分脆弱。 1.2 怀疑心理

病人在疾病确诊前常有恐癌心理,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而一旦被确诊为癌症,病人又怀疑是否是医院误诊搞错了,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产生怀疑,不愿也不敢相信。表现为:烦躁、紧张、焦虑,反复到各大医院进行重复检查,八方寻医求证等。 1.3 否认回避心理和幻想心理 病人的癌症诊断一旦被确证,出于对癌症的恐惧,却不愿意面对自己患恶性肿瘤这个现实,对病情以及任何事情都采取回避态度。表现为:沉默寡言、烦躁、激惹、心存幻想,否认癌症这个事实。 1.4 认可心理和依赖心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的幻想破灭,不得已承认自己患癌症无疑时,“病人角色”的表演则相当“出色”。病人为了不让家人难过悲伤,亲人为了让病人安心治疗,彼此心照不宣,绝口不提病情。这时病人既不表现痛苦也不害怕,显得十分平静。非常愿意与家人呆在一起,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同时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依赖于药物和其他的一些治疗。把“生”的希望甚至于日常生活护理全都交付给了医护人员。表现为:爱发脾气、苛求挑剔、以“自我”为中心、随时随地的要求医生护士给予关照。 1.5 抑郁心理和悲观绝望心理 病情的日益恶化和癌症疼痛的折磨,以及化疗、放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人常常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对生活和前途失去希望,死亡安排多于生还打算,祈求早日解脱。病人常表现为心情忧郁、悲观、消沉和绝望,自残甚至轻生自杀。

护理学毕业论文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精神科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服务对 象为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失去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她们不但 要履行专业的职责、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还要面对残暴袭击的 危险,这对精神科护士的生理和心理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有文 献报道精神科护士较其他普通科护士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她们身心健康状况的好坏与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危有紧密联系。 本文现就国内精神科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探讨和建立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临床管理者缓解其心理压 力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1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 目前关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赵成香对50名精神科护士和50名综合 科护士进行了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精 神科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因子四个方面明 显高于综合科护士,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鞠风等通过自己设计 的调查表研究了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发现精神科护士存 在睡眠障碍、情绪低落、身体疲乏感、恐惧等心理问题。但也有 文献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杨长虹等对精神 病院192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精神科护士总分及因子分 除躯体化与精神病性因子与普通人群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因子 均较普通人群偏低。吴晓梅等对4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发现 其总分、总均分及9个因子分的分值均低于国内常模组。 2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2.1 工作年限

有关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从事精神科护理专业对护士的心 理健康无显著影响,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心理健康状况会出 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工作年限越长,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李翠 芝等采用SCL-90问卷对云南省12个地州的13家医院的461名从 事精神科护理的人员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 除躯体化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同年龄阶段常模,且除焦虑、阳性项目因子分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11~20年的护士除人际关系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同年龄 阶段常模,且阳性项目、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存在显著性 差异;工作20年以上的护士除偏执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 同年龄阶段常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工作量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执行医嘱转向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 和文化的全面照顾,需要护理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劳动与精力。而 精神科的病情观察不同于其他科室,需不停地巡视、细心地观察 患者的言行从而掌握患者的心理,以避免一些差错事故的发生, 这就导致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量进一步加重。有研究报道:长期紧 张的脑力劳动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使护士群体中抑郁情绪的发 生率为25%~38%,20%~25%的护士具有焦虑情绪。 2.3 护理职业性质 精神科护士直接接触的对象是病情复杂多变、行为异常、病态思维的精神病患者,他们随时可能出现消极行为等意外事件,并时常与护士发生心理冲突,导致护士高度紧张,担心自身的安全。其次,精神科护士夜班频繁,生活规律改变,加上夜班是患 者病情加重,发生意外的高峰期,夜班护士必须精力充沛,保持 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护理论文1

2013年毕业生论文题目: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学号 xxx 专业护理 层次专科 指导教师 xxx 学生姓名 xxx 教学点名称 xxx 2015年 5 月 5 日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病人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为: (1)躯体需要主要指病人的生理需要,如对空气、休息、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及精神需要病人需要亲人、朋友的探视与关怀。即便有病时,也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有成。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关注自身的病情及预后等。 二、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1.疼痛的心理护理 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减轻。 由于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加重;而采用良好的暗示疗法,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减轻甚至疼痛消除。对病人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病人全身心放松,消除病人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止痛的效果。

论文题目: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论文题目: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指导老师:## 姓名:#### 专业:护理 班级:10级护理(8)班 学号:11111111

标题: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急剧增加,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老年;个性; 疾病;心理护理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old man in our country, elderly patients are increasing. So in nursing process we should understand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conditions, strengthen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and understand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nursing work,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old, personality , disease , psychological nursing 当代护理工作模式是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1 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角色已经改变。退休后,他们心情失落、与子女交流存在分歧、以及与社会的脱节、都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矛盾。在身体素质变差的情况下,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他们会出现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以及伴随出现一些症状例如自尊、固执、孤独、自卑、怀旧等。 2个性与疾病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很多老人都能正确地估计病情,听医生的吩咐。一般的病人,只要其精神正常、心理成熟,他们都能正确的判断自己的身体。并且基本能准确的估计自己的病情,并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摆脱疾病的困扰。一般来说,在躯体有病时,人的个性对于身体疾病的反应也是带有病态性质的。 身体患病时神经精神的障碍一般都是由心理-躯体功能关系的失调和个性对疾病的反应造成的。在这种复杂的神经精神失调的情况下,每个人对于病情的反应亦不尽相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除与个体的主观因素有关外,也还取决于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阶段治疗的特点和心理治疗的水平。由于老年人个体的特征不同而存在着对疾病的不同态度,所以老年人对疾病的态度可以按其个性特点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虚弱抑郁型、精神衰弱型、疑病型、歇斯底里型、漠不关心型。 2.1 虚弱抑郁类型的病人最大的特点是时刻想着自己是病人,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看到健康人之间谈笑和生活上互相关心时他们会生气。这类病人总是述说身体不适,千方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护理心理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加强... 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护理心理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护理心理学属于介于护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掌握护理心理学,加强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对相关疾病的治疗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本文论述了掌握护理心理学的重要性,强调在临床上正确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主要研究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护士的心理问题、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怎样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1]。它是介于心理学和护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它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约,亦受生物因素、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2]。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

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好护理心理学,以更好地面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有什么千万别有病"。人患病之后,机体处于病变状态,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出现异常,所以就不得不到医院就诊,严重者还需要住院进行治疗,这样就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工作环境,患者的精神情绪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波动,往往也会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出现改变。所以,人们在患病以后,出于对所患疾病的忧虑、对需要进行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的恐惧、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对家庭以及工作的牵挂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患者情绪的不良因素,而患者的情绪发生变化以后,对机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抑制,导致人体新陈代谢机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病情加重或者病程拖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之外,还需要掌握和灵活运用护理心理学,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怎样来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呢?我认为可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首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树立自尊自爱自重的心理,并且还要克服自卑感。 在现实工作中,少数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护理工作单调乏味、有苦又脏又累,并且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但是又责任重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一、肿瘤疾病与人格特征 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除与理化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明显相关。负性情绪如忧郁、悲观、绝望、忍耐、克制、压抑等造成中枢神经过度紧张,削弱了人体免疫机能,增加了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性,成为肿瘤的活化剂。而情绪乐观、积极配合、善于表达、身心处于良性状态,会增加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发展。因此,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610581651)专家主张将肿瘤列入心身疾病范围。所谓心身 疾病,主要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和疾病演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类疾病。当然,由于肿瘤的发病机制很复杂,有关心理因素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在临床实践中,也不乏见到情绪乐观,未受严重心理创伤的肿瘤病人。因此.不能排除生活条件、社会习惯、自然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他生物、理化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所致的发病。 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在肿瘤发病原因中起作用,在肿瘤的治疗及康复的不同阶段也极大地影响着治疗效果。在各种疾病中,很少如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病人被告之患了恶性肿瘤,往往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肿瘤治疗出现的副作用,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抑郁、愤怒、罪责、绝望的情、家人、社会给予积极疏导,佳的治疗效果。 二、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 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类型与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肿瘤认知程度有关。 (一)肿瘤病人主要心理变化期 当病人被告之病情后,其心理反应可分为六个阶段,即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平静期。 1.体验期病人看到化验结果或得知患了肿瘤,顿时呆住了,霎时间思想紊乱,麻木不仁,甚至昏厥,这种震惊称为“诊断休克”,很多病人回忆当时情景时都有共同的感觉,不知当时是怎样过来的,此期短暂,可数时或数日。此期的护理目标是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支持,向病人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此时,病人往往无力主动表达内心的痛苦,对提供帮助的医务人员或家人表示拒绝。护士应动员家人为病人做出具体实际的帮助,如陪伴在病人身边,轻轻握住病人的手或保持适宜的身体接触,使病人有安全感,让他体会到并非在独自面对不幸。护士的体态语言很重要,不要在病人面前手忙脚乱,表情紧张,而应表现的态度温和,行为得体,使病人受到积极的影响。 2.怀疑期病人对诊断结果极力否认,甚至去几家医院看病或假充病人家属找医生咨询,以便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此时,病人与医生并未建立信任关系,既希望确诊,又希望断到的不是癌的诊断。对病人的否认态度不能简单评价为一种负性心理状态,这种拒绝接受事实的做法是一种对创伤或应激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属于保护性反应,可降低病人的恐惧程度,缓解痛苦的体验,逐渐适应意外打击。当然,这种否认不是病人主动的行为,病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回避,护士不受太大的打击。当然,是采取适合此病人的策略,使他能逐渐了解事实真相,让病人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终接受治疗方案。在说服过程中,应始

肿瘤护理论文

肿瘤护理论文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肿瘤护理论文 医学上讲癌症就是所有恶性肿瘤的统称。机体任何部位的任何组织都会发生肿瘤,可发生良性瘤,也可发生恶性瘤,肿瘤种类繁多。特性各异,良性肿瘤是某种组织的异常增殖,形成一个肿块,渐渐增大膨胀生长,增大后可压迫器官,影响器官的功能,性肿瘤不会产生肿瘤转移。恶性肿瘤则相反,生长迅速,主要以浸润方式生长,并可借助于淋巴道、血道或腔道,使瘤细胞转移到人体其他组织器官。用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状、大小、细胞核的特点以及肿瘤的周围侵犯、转移等,可以确定诊断。 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表现可介于两者之间,要积极治疗肿瘤的同时,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以及身心所处的状态也是影响预后的两大重要因素。 1 疼痛反应分级 标准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分级标准:Ⅰ级:腱反射消失或感觉麻木,但不影响功能;Ⅱ级:感觉缺失或感觉麻木,影响功能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Ⅲ级:感觉缺失或感觉麻木,影响日常生活活动;Ⅳ级:长期感觉缺失,影响功能。 药物反应常见化疗药物如紫杉醇类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同的作用,临床反应特征是肢端呈手套-袜套状的麻木、灼热感、蚁行感,深腱反射消失,紫杉醇所致肌肉、关节痛症状出现快,进一步发展则可产生运动神经受损;铂类药物临床症状包括四肢麻木、温度觉和痛觉感觉异常、腱反射消失、精细触觉和本体感觉敏感度下降、共济失调、高音听力丧失等。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衍生物,一类是在给药后24-48h发生的急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四肢感觉障碍和麻木,急性咽喉感觉障碍,遇冷后症状加重.另一类是慢性的累积反应,其临床症状和顺铂所致的相似,累积用药剂量越多感觉障碍持续时间越长[2]。长春新碱典型的表现为肌肉软弱,肢端对称性感觉异常,麻木或针刺感由指尖开始向心性发展,下颌疼痛,深腱反射消失,可因肠麻痹引起腹痛、便秘、尿潴留和体位性低血压。阿霉素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可逆性的严重脱发。 2 药物治疗在抗肿瘤药物毒性的药物治疗中,一些抗氧化剂或细胞膜保护剂经过临床验证,具有一定疗效,如阿米福汀、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E、锂盐等[3]。了解不同化疗药物的特性,紫杉醇联合铂类是各种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应用最广泛的化疗方案,紫杉醇尤其在大剂量应用时可产生快速的、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在用药后2-3d出现症状,用药后5-6d可自行减轻或消失,随着化疗疗程的增多和个体差异,症状减轻或消失时间会延长。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药物的正常反应,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严重时应用镇痛剂缓解疼痛,改善精神状态和睡眠。应用奥沙利铂化疗的患者要禁止接触冷的物品,禁止饮用冷水,从化疗当天即嘱患者戴手套,以免遇冷加重肢体麻木症状。洗漱均用温开水,使用奥沙利铂化疗期间如药物外渗,不得按常规冰敷,应局部封闭。对肢体麻木较重者,可采取按摩、热敷等护理措施减轻症状,并协助日常起居,防止跌倒。应用长春新碱药物时,注意评估腹痛、便秘、排尿等自主神经损伤情况,鼓励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保持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灌肠,加强陪护,严防虚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