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

阳泉市第三中学校张晓琴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本节第二课时,继学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之后。最后安排学习的第六种无脊椎动物。它是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类,也是动物界的第一大类群。本节课主要内容:昆虫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生对节肢动物动物中的昆虫是比较熟悉,已有对昆虫的一些知识和生活经验,但是容易把一些动物混淆为昆虫,例如蜘蛛、蜈蚣等。但是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也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展小组活动,如观察图片、观看视频、标本观察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构建知识的基本结构为主要目的的概念教学。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深入地观察和分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顺利构建相关概念,教师在课堂反馈中对部分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巩固。四、概念解析

2011年修订的《生物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在内容标准中增加(或修改)了50个生物学概念。我认为本节课的重要概念有以下几个:

1.节肢动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

2.昆虫的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3.节肢动物的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4.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五、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概述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列表、比较几种节肢动物主要特征,提高知识的概述能力。

2.观察蝗虫,找出昆虫的主要结构特征,加强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学习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昆虫的主要特征:观察蝗虫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识别推测各部分结构及功能。通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以及外骨骼作用和蜕皮的现象。对于蝗虫呼吸的知识,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腹部呼吸,推测气门是呼吸进入腹部器官的一个通道。学生对蝗虫的结构及功能有一定了解,接下来组织学生观察蜻蜓和蝉的标本,观察它们的结构特征,归纳昆虫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展示蟹、蜘蛛和蜈蚣,提问学生这些属于昆虫吗?学生利用昆虫的主要特征知识进行比较说明,归纳出他们不同和共同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学生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回答,然后在进一步补充、归纳,让学生辩证的认识到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利与弊。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师的准备

有关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2.学生的准备

收集“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第2课时节肢动物

1.昆虫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动物界的第一大类群引入节肢动物,开门见山。其次,引导学生在教材“观察与思考”活动的基础上,比较、归纳昆虫的特征和节肢动物的特征,突出概念教学,训练学生比较、归纳的思维方法。然后,依据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认识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学中,安排对蝗虫呼吸实验的推测与分析、对昆虫蜕皮现象的描述和原因分析等活动,利于学生对昆虫的结构特征适于复杂的陆地环境的理解。填写表格,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概括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最后梳理、比较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为学习动物进化历程打下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 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

皮的情况和蜕皮后身体的变化。观实例中更好地理解蜕皮的意义。

提问:蝗虫的呼吸方式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课后思考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类群进行 比较,按照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行排序, 想一想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 程中,哪种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早?哪种 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晚? 课后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动物类 群进行综合比较,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将 所学的知识融会 贯通,为今后学 习生物的进化打 基础。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学生实验观察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由一段动画儿歌《蜗牛和黄鹂》导入课题,提问学生蜗牛属于哪一类动物。然后出示本节课题以及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播放一段有关软体动物的短片,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软体动物,对于软体动物大致形成一个概念,从心理上消除在学习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形态的软体动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并对照教材认识各部分的结构,重点观察贝壳、外套膜、足、鳃等,然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贝壳的作用?2、如何运动?3、如何呼吸?4、如何摄食?(5分钟)同时用多媒体出示河蚌内部结构解剖图,作为学生寻找和观察以上结构的依据。在寻找和观察河蚌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然后让各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来自己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特点: 身体的表面有两片坚硬贝壳,不同的软体动物其贝壳的形态不同。贝壳的内面紧贴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身体有一肌肉质足----是运动器官,

里面是更柔软的内脏团,在内脏团的两侧是呼吸器官----鳃。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河蚌的外套膜,也许会寻找到珍珠哪!(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和学习的兴趣)。 回顾短片中的内容:“他们为人类奉献珍珠,我们很少想到它的辛苦”。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这里用了“辛苦”二字? 知识拓展:同学们是否知道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尝试回答。老师展示珍珠形成的过程示意图,解释珍珠形成的原因:河蚌的外套膜可以分泌珍珠质,形成河蚌贝壳里面光亮的珍珠层。当外套膜受到沙粒或者异物刺激时,珍珠层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光彩夺目的珍珠。 设问:珍珠形成了,软体动物呢?引发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教材中关于石鳖、蜗牛、乌贼的资料,了解其他软体动物。回顾短片中的内容,思考: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部分:通过第一部分软体动物来引出节肢动物的学习。软体动物中,有很多是我们喜欢的“海鲜”,那么同样是海鲜的虾蟹怎么不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哪类动物?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已经命名的有120万种以上。究竟包括哪些动物呢?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片《虫虫特工队》片段:你看到了哪些虫虫?(独角仙、苍蝇、瓢虫、竹节虫、蜜蜂、蝗虫、蝴蝶、跳蚤、螳螂、蜘蛛、甲壳虫等)它们都是昆虫吗?昆虫有什么特征呢? 出示蝗虫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的要求,分组观察并讨论解决所出示的有关问题。(5分钟)然后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分析回答,不到之处由其他学生一一补充分析。并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出示有关问题的答案。 观察的要求: 1.观察蝗虫身体胸部、腹部和足、触角的分节情况。 提示:胸部分部,腹部和足以及触角分节。 2.观察蝗虫足、翅的着生部位以及翅的特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

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内容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 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 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 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昆虫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重点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具准备(1)搜集具有动物运动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PPT 集体定教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 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个性补 教

足的种类斧足腹足腕足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 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 第2课时 一、引入新课 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学生积极观察并发言。 二、讲授新课 教具准备: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让学生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课时精选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 学设计第课时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 一、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二、常见的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四、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养殖业――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疾病传播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节肢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五、教学过程 第2课时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 A. 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 体表逐渐干燥, 无法呼吸 神经系统遭到 C. 离开了穴居生活 D. 破坏 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 15、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 爬行,其原因是( ) 。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 .蚯 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活动 D .玻璃 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防御敌害 15、蝗虫外骨骼的作用( ) A B 协助运动 C 有利于捕食 D 防止水分蒸发 课堂总结( 2 分钟)七嘴八舌 你说我说,本节学会了什归纳总结 么,收获了多少 板书设 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常见动 物: 河蚌、扇贝、文蛤、缢蛏、鸣蝉、蟋蟀、蝴蝶、蜘蛛、 石鳖、蜗牛、乌贼蜈蚣、虾、蟹、蚊、蝇 主要特 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1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2、运动器官是足。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作业设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V”,错误的画“×”。 (1) 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4 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反思: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旬阳县吕河初中肖鹏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3)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4)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 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 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3.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4?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5.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6.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 物与人类的关系T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课题 -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通过生理实验 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弄懂什么是昆虫? 3、弄懂并牢记昆虫的基本特征 4、什么是蝉蜕。 教学重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什么是蝉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动物? 答: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3,软体动物。 二、板书课题,节肢动物 三、师提问: 1、你知道有哪些是节肢动物?待学生回答后点拨。 (蝗虫,七星瓢虫,蜜蜂,鼠妇,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螨,蝎...... 2、这些节肢动物中有昆虫也有不是昆虫的吗?讨论, (提示:节肢动物是大范围概念,昆虫是小范围概念,节肢动物类包括昆虫类。) 3、补充: 节肢动物门(1)甲壳纲 (2)昆虫纲 (3)蛛型纲 (4)多足纲 四、观察蝗虫,画图(见课件),学生交流。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有什么主要功能? 头部,胸部,腹部。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 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2、指名学生说出1——9的名称 1——头部,2——胸部,3——腹部

4——触角,5——前足,6——中足 7-——后足,8-——气门,9——翅 3、师提问,蝗虫有几对足,几对翅,几对触角? 生答,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 4、学生讨论: ①、感觉蝗虫的体表比较硬,为什么? 因为在它的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②、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起保护作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③、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吗? 会,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5、老师讲解蜕皮,点出:蚕的一生需要蜕皮5次,蝉的一生蜕皮4次或5次,蝗虫的一生也需要蜕皮5次。 五、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六、讲一讲昆虫 1、像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就是昆虫,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 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2、昆虫的基本特征: 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3、昆虫学家将昆虫的特征归纳成一个歌谣 体分三段头胸腹, 两对翅膀三对足, 一对触须生头部, 骨骼全部在体表, 一年四季多变态, 遍布全球旺家族。 七、知识拓宽 1、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利弊 益处:1、食用(虾,蟹) 2、药用(蝎,蜈蚣,蝉蜕可以入药) 3、仿生(模仿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飞机颤振,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冷光制作萤火灯)害处:有些节肢动物可传播疾病(蚊,蜱,螨) 2、你知道最大的和最小的昆虫吗? 最大最重的;热带美洲的巨大犀金龟,有100克,鹅蛋大 最小最轻的:膜翅目樱小蜂的一种卵蜂。只有0.005毫克 八、当堂检测: 1、与其它节肢动物相比,昆虫特有的结构是(B)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具有翅, C、体表有外骨骼 D、身体分部。 2、将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几个小时,蝗虫都不会死亡的原因是蝗虫(B)

节肢动物复习题

、选择题 A型题 1.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主要属于 A.昆虫纲、唇足纲 B.蛛形纲、昆虫纲 C.蛛形纲、甲壳纲 D.甲壳纲、昆虫纲 E.蛛形纲、唇足纲 2.溪蟹和蝲蛄属于 A.昆虫纲 B.蛛形纲 C.甲壳纲 D.唇足纲 E.倍足纲 3.下列医学节肢动物均属昆虫纲,但除外 A.白蛉 B.蝇 C.蚤 D.虱 E.全沟蜱 4.口器舐吸式的昆虫是 A.蝇 B.蟑螂 C.蚊 D.白蛉 E.蚤 5.引起过敏性哮喘的蜱螨类是 A.全沟硬蜱幼虫 B.蠕形螨 C.疥螨 D.尘螨 E.恙螨 6.目对病媒节肢动物综合防制中常用的防制方法是 A.环境防制 B.化学防制 C.生物防制 D.遗传防制 E.法规防制 7.下列哪些不是节肢动物的特征 A.虫体左右对称而分节 B.体表骨骼化 C.均有4对足 D.具成对分节的附肢 E.循环系统开放式 8.下列哪项不是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 A.吸血骚扰 B.毒害作用 C.致敏作用 D.寄生 E.传播疾病 9.蚊传播丝虫病的方式是属于 A.机械携带 B.发育式 C.增殖式 D.发育增殖式 E.经卵传递式 10.在蚊体内既发育又增殖的是 A.疟原虫 B.丝虫 C.杜氏利什曼原虫 D.鼠疫杆菌 E.普氏立克次体 11.疥螨的交配在下述哪两者之间进行 A.雌、雄成虫 B.雄成虫与雌幼虫 C.雄成虫与第一期雌若虫 D.雄成虫与第二期雌若虫 E.雌成虫与第二期雌若虫 12.疥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 A.作为病原体引起皮炎 B.吸入后引起变态反应 C.误食后引起消化道疾病 D.可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 E.以上均不是 13.疥螨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 A.粪便涂片法 B.血液涂片法 C.培养法 D.免疫学试验 E.以消毒针头挑破局部皮肤检查 14.蠕形螨感染最的部位是 A.胸部 B.腹部 C.颜面部 D.颈部 E.四肢 15.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 A.上皮细胞内 B.皮肤隧道内 C.外周血液中 D.淋巴系统内 E.毛囊深部或皮脂腺内 16.对于蠕形螨的致病作用,目前普遍认为是 A.无致病作用 B.致病力较强 C.致病力较弱 D.条件致病寄生虫 E.非条件致病寄生 虫 17.蠕形螨的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 A.虫卵污染食物或饮水经口感染 B.媒介昆虫叮咬吸血感染 C.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D.污染注射器经输血感染 E.以上都不是 18.检查蠕形螨最常用的方法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节肢动物教案设计

第三节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思设计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其中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观察节肢动物的彩图,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搜集常见节肢动物的图片、蝗灾新闻视频,搜集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2、学生准备 搜集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实例资料,用于课堂交流。 五、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 2、比较上表中所有动物的形态结构,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3、上表中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试着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走进学生队伍,协助学生完成小组活动,将最先完成的小组结果进行拍照、展示并与所有学生共同检查、共同完成表格) 过渡:比一比,这五种生物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生:它们的体表都较硬。 师:它们的体表为什么会这么硬呢? 生:因为它们的体表都有坚韧的外骨骼。 师:因此它们的第一个共同特征是什么: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边说边板书) 师:那么,外骨骼有什么作用呢? 生甲:可以保护内部器官。 生乙: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师:没错,体表坚韧的外骨骼既有利于保护内部的器官,同时也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这对于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非常重要。然而,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大家想想看,节肢动物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生:蜕皮。 师:嗯,这里有一幅蝉蜕皮的图片,蝉蜕下来的皮就叫做蝉蜕,是一味中药。好的,除了体表有外骨骼这一共同点外,还有没有其它共同点呢? 生:身体都分节。 师:我们前面学过蚯蚓,身体也分节,那么节肢动物的分节与蚯蚓的分节特征相同吗?生:不相同,蚯蚓的每一个体节都相似,但节肢动物的每一个体节都不一样。 师:是的,蚯蚓的分节方式是同律分节,而节肢动物的分节方式是异律分节。除了身体分节外还有没有其它共同特征? 生:触角和足也分节。 师:是的,触角和足属于附肢,它们都是分节的。因此,它们的第二个共同特征是: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大家想一想,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什么好处。 生:使得运动更加灵活。 小结过渡:我们通过比较得出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有: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接下来我们再找一找,这些动物中,有哪几种动物在形态结构上是一样的?生:蝗虫和七星瓢虫。 师:它们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生: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触角、有翅、有三对足。 师:是的,在分类学上,我们将像蝗虫和七星瓢虫一样具有触角、有三对足,有翅的节肢动物叫做昆虫。此外,节肢动物还包括蛛形类,比如蜘蛛;多足类,比如蜈蚣;甲壳类,比如虾。在这几大类的节肢动物中,昆虫的数量又是最多的。接下来,让我们以蝗虫为例走进昆虫的世界。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进一步了解蝗虫。 (播放视频《蝗灾》) 师: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它们主要以禾本科的农作物为食, 师:我们先来了解蝗虫的头部,这是?(提示学生挨个回答标线所指的结构) 生:触角、复眼、单眼、口器。 师:这些结构各自又有什么功能呢? 生甲:触角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 生乙:复眼是视觉的主要器官。 生丙:单眼可以感光。 师:是的,单眼只能感光,分辨光线的强弱,但同时可以辨别光线的方向。那么,口器的功

资源动物学汇编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 1、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 (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资源。 (2)生物资源: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2、生物资源的价值 (1)生物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 ☆自然产品的价值(如薪柴、饲料、野味等) ☆商业性收获产品的价值(如市场上出售的野味、木材、鱼、药用生物等) ☆生态系统功能的间接价值(如流域保护、气候调节、土壤肥力、光合作用、科研、鸟类观赏等) (2)生物资源的价值 (1)直接价值 ☆消费使用价值 ☆生产使用价值 (2)间接价值 ☆非消费使价值 ☆选择价值 ☆存在价值 二、生物资源的特性 (1)生物资源的系统性 (2)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再生性) (3)生物资源的地域性 (4)生物资源的周期性 (5)生物资源的有限性 (6)生物资源的增殖性 三、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简史 1、直接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阶段 2、引种、驯化、选种、育种阶段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用化学合成、生物技术去改造生物资源 四、动物资源 动物资源: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动物,包括陆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动物和一些珍稀频危动物。 动物资源既是人类所需的优良蛋白质的来源,还能为人类提供皮毛、畜力、纤维素和特种药品、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动物资源按照主要用途分为: 1、珍贵特产动物; 2、食用动物资源; 3、药用动物资源; 4、工业用动物资源; 5、实验用

第三节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 2 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 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实验能 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重点 1. 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2. 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 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4. 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以旧换新,复习软体动物导入。 教师:

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节肢动物, 1 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 一、昆虫 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1、蝗虫 ( 1)蝗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①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三个单眼(仅能感光)和一对复眼。有咀嚼式的口器,用于摄食。 ②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膀,适于飞行。 ③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另外,在蝗虫的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腹部的末端有生殖器官。 ( 2)蝗虫的呼吸 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胸部有两对气门,腹部有 8 对气门,前 4 对吸气,后 6 对呼气,气体由前向后流动。 ( 3)外骨骼 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但外骨骼不随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当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发育时,昆虫 就会蜕去原来的外骨骼,这种现象叫做蜕皮。昆虫需要定 2 期的蜕皮,而且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是固定的,通常发育成成虫后就不再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Volume 1 teaching design of arthropod 3 and 3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现象,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生命。人造物体及人 类间的相互作用并不视为自然的一部分,除非被界定的是人性或“大自然全体”。本教案 根据自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分析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 动物。在已知的约15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85%左右,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最常见的四类 节肢动物对学生全面了解节肢动物的类群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 础上,教材最后介绍了人类对虾和蟹的利用,体现了人和动物的 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节课拟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展开: 1.利用求同比较法,请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寻找它们的 共同点,得出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2.利用求异比较法,请学生寻找各种动物的不同点,进行整 理归类,得出最常见的四类节肢动物:昆虫类、甲壳类、多足类、

蛛形类。 3.通过人人动手画甲壳类动物虾和蟹的洄游规律的示意图,使知识变得形象、简单。 二、课时按排 本节课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常见的四类节肢动物。 3.了解虾和蟹的洄游规律。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在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2.初步接触作图法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的应用。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使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节肢动物的特征。 2.教学难点: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

【八年级】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人教版1

【关键字】八年级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是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动物,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无脊椎动物基本都是节肢动物,如蜜蜂、蚂蚁、蜻蜓、蝴蝶、蚊子等,但学生不知道它们很多都是节肢动物,更难区分哪些是昆虫。教材提供了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列表进行比较,但这种仅靠图片观察的形式学生仍然觉得抽象,容易忘记。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观察真实的节肢动物和昆虫,分析他们的特征,再通过教学模型学习,自主建立“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通过自己捕捉到小动物制作动物标本,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动物标本,总结归纳,初步建构“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3、通过展示昆虫的结构模型等,加深理解昆虫的特征,“昆虫”这个概念。 4、通过展示常平镇常见昆虫种类,让学生了解本土资源。 【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观察各类节肢动物了解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训练观察归纳能力。 4、通过讨论交流,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自己的能力。 5、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加强与同学合作与交流的感受。感受生物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学生自主建立“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 (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2、其他软体动物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 (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 (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生共同明确软体动物对人类的有益价值。 ①食用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②饰品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③药用 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可入药。 (2)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对人类有害的两个方面。 ①蜗牛可以危害农作物 ②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观察大屏幕上的蝗虫图片,并结合教材P15图5-16观察蝗虫身体的形态结构。 1、观察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 (2)说出1至9的名称。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医学寄生虫名词解释

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宿主感染疟原虫后,通过尝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疟原虫的发育增殖,但疟原虫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拮抗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疟原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能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组织和器官内寄生。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反思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反思 美台中学王学云 本节课无论是从知识的难度上还是内容的量上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时间不够用,对于三个学习目标在时间的分配上也比较有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第一个学习目标(也就是软体动物的特征)我是完全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消化内容,独立完成教学题目的。因为这一块儿的内容相对来说难度较低,容易理解。但是也出现了时间上的问题。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景,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布置学生观察软体动物、捕捉蝗虫,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表达的能力。这不仅符合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初二学生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主动建构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提高。评价的方式注意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顺利提高各种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生活中可利用的知识信息资源丰富多彩,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收集资料有利于学生学会制定计划,学会选择信息,培养了他

们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生物信息的感知性和关注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获取资料的方法和信息,如相关网站。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且能让学生正确利用众多的信息资源,激发学习的兴趣,让探究性学习成为一个自觉的活动,并且有机的融入教学中,这样就使学生的活动由“被动接受型”变为“主动研究型”。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更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对生物知识有更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高,培养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这节课的设计,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倡导探究性学习”为指导,一是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查阅整合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大胆创新,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二是通过课堂上交流、自主实验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板书设计 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 A河蚌 B蜗牛 C乌贼 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A鳃 B贝壳 C斧足 D腹足 3、软体动物用足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 进行呼吸 4、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