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汽车与维修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发动机润滑系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汽车与维修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发动机润滑系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汽车与维修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发动机润滑系说课稿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润滑系》说课材料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

某客户的大众新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驾驶不当,碰伤底盘,油底壳受损变形。维修拆装员经检查后,向客户承诺90分钟的交车时间,向车间递交维修保养工单,维修人员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油底壳的更换及集滤器的检查。

①学习需要:“发动机润滑系”是汽车发动机这一学习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发动机润滑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为以后从事汽车维修这一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设计的该学习任务。以实践为起点,通过任务驱动,联系实践性知识,进而掌握工作过程知识,这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②学习内容:本课学习任务的确定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汽车油底壳的更换,根据工作过程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发动机润滑系的检修,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本学习任务发动机润滑系。主要参考教材有《发动机维修》、《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构造》等汽车专业书籍,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汽车维修服务的技能。本课题《发动机润滑系》为2学时。

③学习风格:职业中学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难度很大。但是学生喜欢动手,喜欢团队协作,喜欢在工作情境中学习,为此,我们设置了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准备了发动机台架、拆装工具等设备,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

传统教学在教育政策上强调精英教育,只注重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不利于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无法提供企业欢迎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以后的行为变化,因此知识与技能这样的结果性目标可以是一个行为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可观察和可测量,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绝大多数能够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的作用和组成,根据学习资料能够规范地对油底壳进行拆装,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润滑系的油路,并且判断各组讲解人员的可取和不足之处,找出缺陷的原因,进行客观评价。大多数同学可以通过特定情境模拟,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及改革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书一的完成使学生迅速完成组内分工,了解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步骤。让学生参与情境模拟,对任务书二的实施检查,使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的作用、结构以及润滑油的油路,学会正确规范的拆装油底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面对未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增强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小组在确定项目任务计划、研究讨论的同时,学会交流合作。小组和教师的评价使学生感受成功,建立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及确定依据

教学重点的确定依据是根据工作需要的频率及内容的智慧性。

针对4S店店内维修技师实际作业中,对发动机润滑系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在认知发动机润滑系的过程中,掌握润滑系的作用、组成,并且能够规范的拆装油底壳。

教学难点是学生的基础与目标间的最大距离难以完成的、难以描述的、难以操作的知识点。

鉴于本专业学生年纪较小,逻辑能力相对较差,针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考虑到学生个体领悟性的差异,确定本课教学难点为:当学生认知发动机润滑系各部件后,能够通过讨论,得出发动机润滑系的油路。

教学关键:通过学习情境创设的这一教学手段,引导鼓励学生完成教学情境的模拟,在对油底壳拆装的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行为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顺利完成润滑系这个总体任务。

四、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难以被充分调动起来,普遍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在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

变的十分困难。显然,这样的教学既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因而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维修人才。

有鉴于此,为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我们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细化教学内容,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实践模式—项目教学法。并且还根据工作任务及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选用我校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室,通过教、学、做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4S店实际调研,首先归纳设计了底盘碰撞损坏的学习情境,由学生模拟汽车维修人员,教师模拟扮演客户,并在这种排除故障欲望的鼓励下,学生应该可能自觉的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通过情景要求,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的作用、组成,学生反复练习操作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通过自身的角色扮演模拟,突破化解了本课的难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学生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能够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这样,基于工作过程的《发动机润滑系的认知》教学内容设计和现有的教学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对完整的油底壳的更换工作过程按照确定项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程序进行了划分,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

确定项目任务: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明确任务。学生可能在分析任务书时会遇到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够很准确理解任务,所以教师设计了引导文。明确小组每位成员的工作职责,小组需共同完成的学习目标。

计划:学生根据给定的设备和组织条件,完成任务有多种途径,也可按照不同的步骤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多列出几种可能性。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在大脑中想象出具体的工作过程,而这对学生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虑到他们知识掌握程度,有可能组员共同计划2-3种可能性。

决策:组长带领组员集体商定,从计划阶段中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中确定最佳解决途径,这里可能需要组长决策能力和决策技术,所以组长确定具有一定重要性。

实施:按照确定的最佳解决途径学生自主开展工作,学生的实施过程与上一步决策的结果常有一定偏差,产生这些偏差并不可怕,关键是应及时观察并记录这些偏差,并做出合理调整。

检查:在学生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巡视并指导,适时进行引导评价,以保证每组学生得出所期望的结果。

评估:在每一阶段教师点评中,联系实际工作过程,贴近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即从社会、道德和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对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找到缺陷,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到产生缺陷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修正。整个项目任务的评估是由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教师点评形成的立体交叉网络。

五、教学程序

设定分组(学习组织形式):

在我们本次课程前期设计阶段,由教师在课前已经分组,因不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造成各组综合能力有差异,最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有失公平,造成整堂课分组效果不明显。

最后调整为在课前设计一些简单汽车基本结构知识,对在场同学进行开放式提问,了解学生对汽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准确公平的分组。教师将学生按照4人一组进行分组,根据场景设置,每个人分工明确、职责细分。

教师为各组下发任务书和学习资料。帮助指导学生对任务书的理解。

明确学习任务

本阶段其实质是本课的导入阶段,起初只是单纯的通过任务书让学生进行学习,没有点评和竞争,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体现不出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完成任务书(一)明确各组同学的分工并确定本小组的维修方案,由小组长发布,其他小组互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引出新课。各小组表现很积极,气氛很活跃,以实例激起兴趣,上好绪言课。

课程目的:结合学习任务,分析发动机润滑系的重要性,引入本课的课程目的及重难点、关键,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

作用认知:

传统教学是教师进行演示,演示完成后,学生进行反复练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提问。通过课后反馈,学生对于发动机润滑系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另外,学生比较沉闷,学习热情不高。

因此本课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搓手”,引出发动机润滑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拆装规范;然后引出本次课的任务书二,在任务分析中,充分运用仿真动画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小组记录人员进行记录,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润滑系的基本作用。教师再次结合PPT进行点评,再一次加深对发动机润滑系作用的理解和掌握,重点得以突出。

工作过程:

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学习兴趣。通过一个真实工作情境作为背景,设计出更换油底壳的真实学习情境,多次反映出本课的重难点。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由教师扮演客户,在指定的学习情景中,由学生扮演维修人员,完成油底壳的更换,并在此过程中,认识润滑系的组成及油路。

首先在学生计划决策任务书之前,根据功能决定结构,由教师引导讲解润滑系工作所需要的条件,并详细介绍了满足个条件所需要的部件,并引导学生在发动机台架上找到相对应的部件。然后通过行为模仿,使学生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心态和行为,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结合学习资料,自行体验和解决情景中的难题,达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改进和提高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识。在这些情景中,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现实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乃至适应今后的变更,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情景模拟结束后,由各组讲解人员讲解发动机油路,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其过程中自己的疏忽或可取之处;其他小组也对其进行评价,其次由教师针对该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通过分享实践中的感悟,进一步规范拆装流程。教师引导其他小组成员对视频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

最后由教师针对该客户类型在此特定情境下,总结归纳正确的操作方法。综合评定本小组最后表现得分。

点评和总结:

教师在各小组确定项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阶段过程中,经过巡视评价,评出团体奖及个人奖,并且做出详细点评及颁奖。在教师的点评中,指导了学生行动时教知识、教理论。教知识,就是教学生怎么做;教理论,就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同时还应启发学生;能有更好的做法么?能做到更好么?

最后教师针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同学的表现,做本课总结。

课业布置:

1.当发动机润滑油压力过低时是否能继续长时间行驶?

2.汽车长时间不使用,启动时能否高转数运行,为什么?

3.认知发动机的油路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如下:

1、教学设计

整堂课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活跃的,积极思考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和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规范要求,造成小组互评不是很准确,难以发现问题,再做本课设计时多考虑讲授法的穿插,补足学生的知识不足,

2、教学实施

教师作为活动的策划者、被咨询者和指导者,俨然已成为本堂课的“导演”,回答学生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学生通过行为导向模式下的情景模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

七、板书设计

发动机润滑系的认知

一、功用二、结构

润滑、冷却、清洗、油底壳、集滤器、机油滤清器密封、防锈机油泵、机油冷却器

十字方针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汽车发动机维修教案

柳江区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维修使用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师授课类型课堂讲授 授课班级班级人数 授课时数 4 授课时间 授课课题发动机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组成部分的作用,理解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发动机的基本术语教学难点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内 发动机组成 1、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其作 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通过连杆将 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及气门传动组组成。其作用是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 入气缸并及时将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3、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于使用的燃料和燃烧过 程不同,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而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根据混合气的形成 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传统化油器式和电控直喷式两种。其作用是将一定浓度 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 排出。 4、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有水冷却系统和风冷却系统两种,现代汽车一般都采用水冷 前两节课学生认真听, 总结,结合实物记忆知 识点,最后两节课进行 考核。

容却系统。其作用是将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5、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将润滑油送至各个摩擦表面,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并清洗、冷却摩擦表面,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6、起动系统 起动系统的作用是将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7、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独有的,按控制方式不同又分为传统点火系和电子控制点火系两种。其作用是按规定时刻向气缸内提供电火花以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柴油发动机由于其混合气是自行着火燃烧,故没有点火系。 发动机基本术语 1、上止点TDC 上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顶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高位置。 2、下止点BDC 下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底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低位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教学总结 依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在校教务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对汽车专业《机械识图》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根据《机械识图》课程直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相对集中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本次调整,我们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成一门课,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

汽车维护与保养 课程标准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技能方向课程 课程学时:72学时 开设学期:第2 学期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汽车保养与维护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修本课程之前应先修《汽车构造》、《汽车工程》等课程。与其一起开展的还有以下一些专业课程:《汽车使用性能与维护》、《汽车空调》、《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电器设备》等。 本课程内容包括汽车维护与保养找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法规、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材料及设备使用技术、汽车定期与非定期维护保养、常见车型维护与保养灯归零操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总课时为 72 学时。课程内容完全是根据汽车维修工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汽车保养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旨在培养学生在汽车维护和保养方面的生产与管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掌握常见汽车故障、维护保养内容和方法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汽车全面的维护与保养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作业中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汽修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岗位对汽车保养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让社会进行评价,体现汽修行业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一致性;将汽车保养与维护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完全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现场实施教学,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教学难题,使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相吻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注重能力结构的科学性、全面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性;以常规技术为基础,关键技术为重点,先进技术为导向,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绪论(一) 【组织教学】 采用各种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点名认识学生,宣布课程相关要求。 【新课引入】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这一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希望我们能像第一学期那样合作愉快,共同进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修理以及故障诊断和排除方面的系统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再配以相关实训,大家将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故障诊断和排除方面的基本技能。【讲解新课】 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机电一体化的载体。现代汽车结构日益复杂,传统汽车维修技术已不能适应,必须拓展新知识、新技术。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等要求汽车维修不仅要恢复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指标,还要在诸如废气排放、噪声控制、舒适耐用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社会需求。一系列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维修的内涵跨入更广阔的领域。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有关汽车维修的相关知识:一、发动机零件的耗损形式 汽车发动机的零件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耗损。其耗损的形式主要有:磨损、腐蚀、疲劳和变形四类。

其中,磨损是最主要的一种耗损形式,大约有80%的零部件是由于磨损而报废的。 1、磨损 相互运动的零件,其相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会造成零件表面的磨损,致使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发生变化,配合特性变坏。 所以,通常以汽车主要部件的磨损情况作为衡量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指标。 汽车零件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零件的磨合期 特征:零件磨损较快。 原因:新加工零件表面存在微观凹凸不平,产生了嵌合磨损所致。 时间:新车或新修竣车运行1000~1500km以内。 要求:零件的载荷越大、滑动速度越高和表面越粗糙,其磨损量就越大。故新车或新修竣车,应按规定以较小的载荷和较 低的速度运行。 正常工作期 特征:零件的磨损量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增长,但增长很缓慢。 原因:零件工作表面已经磨合,润滑条件较好,相配零件的间隙在正常技术范围内。 时间:取决于零件的材料、结构、使用条件及是否正确维护。 要求:合理使用、强制维护。 加速磨损期 特征:相配零件间隙已达到最大允许使用极限,磨损量急剧增加。 原因:间隙增大,润滑油膜难以维持,冲击负荷增大,导致磨损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技能方向课程 课程学时:72学时 开设学期:第2 学期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汽车保养与维护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修本课程之前应先修《汽车构造》、《汽车工程》等课程。与其一起开展的还有以下一些专业课程:《汽车使用性能与维护》、《汽车空调》、《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电器设备》等。 本课程内容包括汽车维护与保养找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法规、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材料及设备使用技术、汽车定期与非定期维护保养、常见车型维护与保养灯归零操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总课时为 72 学时。课程内容完全是根据汽车维修工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汽车保养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旨在培养学生在汽车维护和保养方面的生产与管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掌握常见汽车故障、维护保养内容和方法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汽车全面的维护与保养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作业中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汽修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岗位对汽车保养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让社会进行评价,体现汽修行业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一致性;将汽车保养与维护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完全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现场实施教学,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教学难题,使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相吻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注重能力结构的科学性、全面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性;以常规技术为基础,关键技术为重点,先进技术为导向,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48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工单

国家示范校建设 教学工作页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 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班级: 二○一四年 前言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工作单是与校本教材《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配套使用的学生工作单。工作单对学生学习过程起引领和指导作用,本书的编写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符合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将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和学习汽车发动机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本书具有形式活泼,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学习和测评等特点。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汽车工程系 2014年

目录 发动机的初步认识 (1) 发动机的初步认识 (4) 气缸盖、气缸垫的构造与检修 (6) 气缸体、油底壳的构造与检修 (10) 活塞环、活塞销的构造与检修 (13) 活塞的构造与检修 (16) 连杆的构造与检修 (19) 曲轴的构造与检修 (22) 配气机构的认识 (26) 气门传动组的构造与检修 (29) 润滑系的构造与检修 (33) 冷却系的构造与检修 (36)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工单 2、相关知识 (1)写出发动机基本构造的零部件名称 1 ;2 ; 3 ;4 ; 5 ;6 ; 7 ;8 ; 9 ;10 ; 11 ;12 ; 13 ;14 ;

(2)根据工作原理图写出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含义 上止点(TDC) 下止点(BDC) 活塞行程S 燃烧室容积V C 气缸工作容积V H 发动机排量V L 压缩比ε (3)填写活塞、进气门、排气门在工作循环中的运动关系 二、任务实施 1、学生分组 学生分三组,每组一位组长 2、任务分配 (1)利用发动机工作原理示教板观察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进一步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含义。 (2)利用丰田-5A解剖发动机观察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进一步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含义。 (3)利用EQ6100发动机透视模型观察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进一步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含义。 每项任务有一名辅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和讲解。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数6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班级 授课项目及 任务名称 项目1 汽车总体认识 任务一汽车总体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熟悉汽车的总体构造及各系统总成的主要组件; 2.熟悉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正确理解各布置形式的主要特点;能力 目标 3.熟悉汽车识别代码的规则,能正确找出并解释车辆识别代码。 情感 目标 4.学习对先进修车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汽车的总体构造 2. 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 3.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4. 汽车识别代码(VIN码)教学难点1.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2. 汽车识别代码(VIN码)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讲授汽车的总体构造。通过动画模拟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况,使学生更形象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通过老师的示范使学生了解如何获取汽车识别代码(VIN码)的信息。 学时安排1.汽车的总体构造约40分钟。 2. 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约60分钟。 3.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约100分钟。 4. 汽车识别代码(VIN码)约40分钟。 教学条件多媒体课件、实车台架。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检查方法 1.随堂提问,计平时成绩。 2.检查课本课后习题内容。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 任务引入 以汽车需要维修的故事引入新课。 知识链接 一、汽车总体构造 1. 发动机 2. 底盘 3. 车身 4. 电气设备 二、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 1.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型) 2.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型) 3.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型) 4.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型) 5. 全轮驱动(4WD型) 三、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向前行驶时,承受较复杂的各种力的作用,有纵向力、横向力和垂直力以及力矩等。 1. 汽车的驱动力 2. 附着力 3. 行驶阻力 (1)滚动阻力 (2)空气阻力 (3)坡度阻力 4. 驱动力、附着力与行驶阻力的关系 四、汽车识别代码(VIN码) 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汽车识别代码是汽车制造厂为了识别一辆汽车而规定的一组字码,它由一组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共17位,故又称17位码。17位VIN码的每一位代码代表着汽车某一方面的信息参数。我们从该码中可以识别出车辆的生产国家、制造公司或生产厂家、车辆的类型、品牌名称、车型系列、车身形式、发动机型号、车型年款(属于哪年生产的年款车型)、安全防护装置型号、检验数字、装配工厂名称和出厂顺序号码等信息。 1. 汽车识别代码(VIN 码)的规定 2. VIN 码中各代码的含义举例

汽车维护说课稿

汽车维护说课稿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汽车维护》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的教学设计内容是。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汽车维护》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知识完成汽车维护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位:“三分修,七分养”,所以是核心地位。针对该课程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有沈云鹤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维护》。该教材以“理论+技能”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内容清晰明了,实用性强。 巧设载体,体现实用性,以捷达整车为载体,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细化任务,强调操作性,设计了任务《活塞环的构造与选配》,任务有理论、拆装、选配层层递进,展开教学。用信息化,提高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视频、flash动画、网络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说学情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对象是我校中职一年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学生全部是男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纪律性较好。喜欢实践操作厌恶理论学习,以前没有汽车维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说目标 依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结合岗位关键技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能力】 1.熟悉的工作流程。 2.掌握的操作规范。 【过程与方法】 以捷达轿车整车为载体,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化资源,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单元教学设计文档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梁向东 审核石婷婷李晨霞 所属系交通运输系 任课教师 梁向东于涵

本次课标题:发动机总论 授课班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本任务的学习,使学生使学生 对发动机有个初步认识1、发动机总体构造 2、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3、发动机的类型 4、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能力训练 任务1、汽油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 2、柴油机两大机构、四大系统 1.梁向东编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佳木斯职教集团一体化教材 参考资料 2.孙长录编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次 1 二. 教学设计 1、自我介绍(课件),介绍课程性质、学习目标、考核要求、职业生涯与课程的 关系。(10 分钟) 2、讲授新课:发动机总论。 步骤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 教学 手段 学生 活动 时间 分配 告知(教学内容、目的)1、发动机总体构造 2、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3、发动机的类型 4、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叙述课件 3 分 钟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任务一《发动机总论》 一. 教案头

引入(任务)任务:发动机总论叙述课件 2 分 钟 教学内容(一) 教学内容(二) 教学内容(三) 往复活塞式 旋转活塞式 2. 按所用的燃料分 汽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 3. 按点火方式分 点燃式 压燃式 4. 按冷却方式分 水冷式 风冷式 5. 按活塞行程数分 二冲程发动机 四冲程发动机 20 分 钟 30 分 钟 15 分 钟 两大机构: 发动机总论:两大机1、曲柄连杆机构讲授课件 构、五大系统(汽油机)2、配气机构 五大系统: 1、燃料供给系 2、润滑系 3、冷却系 4、点火系 5、起动系 1、上止点 2、下止点讲授教具 3、行程演示 4、气缸工作容积 发动机的基本术语5、燃烧室容积 6、气缸总容积 7、压缩比 8、排量 9、工作循环 发动机的类型1.按活塞的运动方式 分讲授课件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

第一讲新车的检验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一、任务载体: 客户购买一辆帕萨特新领域轿车,销售人员要对整个车辆实施交车前的检验(PDS ),我们今天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填写PDS新车检查表和对交付用户的新车辆功能进行检验。 二、新车交车检验(PDS)的意义: 经销商在新车交付用户之前实施交车前的检验(PDS),以保证车辆处于最佳状态,用户在提车后即可使用。新车交车检验的内容有验证车辆的状态、将车辆恢复到工作状态、检验车辆的功能。 三、对新车状态进行模拟验证: 3.1、证验车辆状态的意义: 车辆由制造厂发往经销商的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损伤,车辆在到达经销商处时对车辆状态的验证,检点随车资料及物品,以保证车辆状态正常、资料物品齐全。 3.2、车辆状态验证的项目与要求: 运输状况的验证厂家将新车运至经销商后,首先由销售人员验证车辆运输状况,经验收人员验收后,再编写入库编码,将车辆运输状况及入库编码记录在车辆入库检验单上。车辆运输状况主要包括发车地点、运输车号、司机姓名、司机联系电话、装运车辆数量、运输公司等。车辆明细资料的查对及随车物品的检点车辆明细资料的查对及随车物品的检点由验收人员负责完成。车辆明细资料主要包括车辆品

牌、车型、规格、颜色、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等信息。随车物品包括车辆手续资料和随车工具。 车辆手续资料包括货物进口证明书(进口车)、进口车辆随车检验单(进口车)、车辆安全性能检验证书、拓印(车辆铭牌、发动机号、车架号等的拓印)、运单、新车点检单等。随车工具一般包括车主手册、保修手册、备胎、钥匙、工具包、点烟器等。验收人员对以上项目进行仔细查对与检点,确定有无、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并在新车入库检验单中标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 3.3、恢复新车正常的工作状态: 恢复新车正常工作状态的意义为了防止车辆在运输中发生问题。汽车在离开厂家前,汽车上运输中可能容易损坏的零部件没有安装,另行包装;还对一些需要保护的部位加装了保护装置,等等。 四、检验新车功能的意义: 为了使即将交付给顾客的新车状况及性能良好,保证各部件和机械运转正常井使顾客满意,认真细致地验收将要交付的新车,及早发现隐藏的质量缺陷,避免日后返修带来的麻烦。其内容包括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外部检查、发动机舱内检查、车辆底部检查、路试检查、最终检查等方面。 四、技能操作: 1、检验前的准备。 2、新车功能检验的项目、操作步骤及要求。 3、内部检查。 4、发动机舱检查。 5、汽车底下检查。 6、路试检查。 7、最终检查 8、检验新车功能的注意事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读书铸魂强体博才 XXXXXX学院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工程汽车学院汽修教研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一、课前分析 (一)生产实际分析 新发动机装配、发动机大修及气门出现异响时,都需检查调整气门间隙。 (二)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该班学生已经完成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正确使用一些日常工具,并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及曲柄连杆机构有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前两个模块的教学,该班学生在学习新课时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致,渴望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是他们的最大优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和对所学技能不愿多加练习,熟练程度不够,往往存在自以为是的误区。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们学习优点和不足,在深刻分析他们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有重点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确定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结合学生情况和我校教学资源情况,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理解气门间隙的概念,领会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两次调整法进行四缸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根据与老教师的交谈、学过的学生的交流及自己教学经验,确定本次课的难点为: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我校对模块教学的要求,本次课实施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2名学生。由我负责每一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为了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本次课总体上采用边讲边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课件讲授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这个难点的理解,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彩色图片、动画、视频等有机结合,生动形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3.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学的内容能解决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4.口诀教学法:为了更快的使学生掌握两次调整法进行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教学生“双排不进、不进双排”的口诀。 5.示范操作法:在实践操作时,先由教师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领和规范,然后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五)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 1.探究学习:研究四缸发动机曲轴布置、工作情况表、凸轮的形状等与调整气门间隙的关系,使其能够更好的领会本节的难点。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自主学习:通过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网上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汽车维护与保养说课稿

汽车维护与保养说课稿https://www.360docs.net/doc/bc1274209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务》说课稿 汽车工程系:余强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修与汽车制造专业的基础课程,但为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教学与实习实训,使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必要性、汽车每次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服务流程和每次维护与保养的项目,以预防汽车的隐形问题。并培养学生使用相关工具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判断故障能力等为马上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前修课程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等。 2、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对汽检与汽制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以汽检,汽制专业工作岗位所需的汽车维护与保养实务,由易到难的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汽车维护与保养的目的,汽车首次保养、10000公里保养、20000公里保养、40000公里保养及60000公里保养等内容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对汽车维护与保养的认识、检测、实际操作的能力。并通过实训,具体分析、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目的及意义。 2)掌握前台接待员的服务流程。 3)掌握汽车首次保养的目的及作业范围。 4)掌握汽车10000公里维护与保养的作业内容。 5)掌握汽车20000公里维护与保养的作业内容。 6)掌握汽车40000公里维护与保养的作业内容。 7)掌握汽车60000公里维护与保养的作业内容。 2、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目的及意义。 2)能够掌握前台接待员的基本流程。 3)能够对首次保养的汽车进行维护。 4)能够对不同里程的车辆进行维护与保养的作业。 5)能够分析、检修一般的故障。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汽车4S店的实际情况。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形成科学发展的世界观。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教案 教案1 教学时数:2 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单缸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单缸发动机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着重强调活塞的运动方向、气门的开闭情况、气缸容积的变化与缸内压力温度的关系,使学生通过一个行程的讲授掌握知识的规律,进而很自然地接受其他各行程的工作原理。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第一节发动机的分类 1) 按照所用燃料分类:汽油机、柴油机、煤气机…… 2) 按照行程分类:二行程发动机、四行程发动机 3)按照冷却方式分类:水冷式发动机、风冷式发动机 4) 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单缸发动机、多缸发动机 (5) 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直列式发动机、双列式(V型)发动机 (6) 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分类:增压式发动机、非增压式发动机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4、单缸发动机的结构 利用课件讲授,对照课件中的结构图,逐一讲授,使学生对四冲程发动机的构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就弄清楚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的基本工作情况。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应对发动机的重要零件加以特别强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曲轴之“曲”、连杆之“连”、活塞之“活”与“塞”、气门之“门”、气缸之“缸(容器)”等,使这些发动机的重要机件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二、发动机常用基本术语 利用课件进行讲授,对照课件中的构造简图,对发动机的常用术语逐一说明,简单说明其含义。 特别注意强调术语中的关键字:止点——止、气缸总容积——总、气缸工作容积——工作、燃烧室容

积——小、压缩比——比、排量——排。 这些关键字的意义讲清了,不但可使学生掌握这此术语的含义,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四行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 2、排气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讲授过程是:先对照课件中不运动的示意图进行讲授,再利用动画加深理解。 讲授中特别强调的应该是:气门的开闭情况、活塞开始时的位置及运动方向、气缸的气体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行程终了时气门的开闭情况等,具体参数只是帮助学生理解,不作为重点内容强调。 工作过程全部讲授完成后,利用动画对工作过程进行小结。 教案2教学时数:2 重点:柴油机与汽油机工作原理上主要区别 难点:二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四行程发动机的知识,着重将活塞上方和下方的工作分别清晰的分开,使学生对曲轴箱换气的原理形成清晰的思路。 四、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 2、压缩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教学方法:仍利用课件演示讲授,由于已讲授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重点放在其工作原理与汽油机的区别上。 四个过程讲授结束后,利用动画进行小结,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其规律。 五、二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1、二行程汽油机与四行程汽油机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1)没有专门的配气机构,而是在气缸壁上开有三对窗孔:由上而下依次是:排气孔、换气孔、进气孔。活塞同时作为换气阀使用。 (2)曲轴箱是密封的。

(完整版)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

四、本专业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一)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 《汽车维护》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技能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汽车维修企业维修项目最多的工作任务。本课程构建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维护和保养工作,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以满足客户需求。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汽车维护意思、具有汽车全面的维护与保养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作业中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汽车日常维护基础知识。 2、掌握各级维护工艺。 3、掌握运行材料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查询车俩信息,初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能力。 2、根据车俩状况制定维护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备车俩整车全面维护的能力。 4、具备车俩维护质量检查能力,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备与客户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客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客户意识和法律意识。 5、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6、具有诚信、敬业、、刻苦耐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3.课程内容

4.教学实施建议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可运用PPT视频、动画等多种呈现手段、以汽车维护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直观形象、简单易操作为原则,细致编排汽车维护各个作业项目和作业流程。可采用集中上课、分组实习。也可2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编维 护作业流程,各自完成维护内容。本课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技能点相对独立又直观易学,作为汽车专业的一个重要资源,可以为其他专业或课程提供优质的素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基本要求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基本要求 (16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 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 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 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 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 基础模块 (一) 汽车发动机总论 了解汽车发动机类型,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二)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 3.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诊断。 (三) 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堂教学大纲.doc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机械制图》、《汽车构造》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维护和保养工作,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以满足客户需求。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汽车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作用原理、熟悉拆装要领。初步具有汽车全面的维护与保养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作业中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日常维护和新车交付的基础知识。 (2)掌握维护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系统学习新车维护作业中的安全规范。 2、能力目标 (1)具备查询车俩信息,初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能力。 (2)根据车俩状况制定维护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备车俩整车全面维护的能力。 (4)具备车俩维护质量检查能力,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3、素质目标 (1)具备与客户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客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客户意识和法律意识。 (5)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6)具有诚信、敬业、、刻苦耐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要求: 学习情景一新车的检验与维护 知识要求: 1.熟悉新车检验的过程及注意问题。 2.了解交车检验单的填写。 3.了解磨合期的作用及检查的重要性。 4.熟悉磨合期的检查内容。 5.了解季节性维护的内容和要点。 实训要求: 1.新车检验过程的观察学习,并试填写交车检验单。 2.磨合期维护。 3.夏季维护。 学习情景二汽车维护常用工具的使用知识要求: 1.熟悉汽车维护工、量具的规格和构造。 2.掌握常用工、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范。 3.熟悉汽车维护常用工、量具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4.熟悉汽车维护作业的举升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掌握汽车维护作业的举升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使用规范。实训要求: 1.举升机的使用。 学习情景三进排气系统的维护 知识要求: 1.掌握空气滤清器的更换方法和注意事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本校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基础模块专业教程。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零部件的名称,各零部件的简单构造、工作原理、常见损坏、损坏后的故障现象、常用的检测手段、排除解决方法及综合故障的排查思路,且能够按正规操作要求能熟练地拆装发动机等。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今后的实际维修中。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基本达到维修技工(机修工)四级/中技水平,具备一定发动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应付实际维修中的常规保养作业、一级维护保养作业、二级维护保养作业、发动机大修拆装作业等,能排除发动机机械的一般性常见故障。初步形成解决维修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论知识教学目标: 1)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2)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二行程发动机的区别 3)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4)各组成部件的原理、结构和安装部位 5)各组成部件的常见损伤、故障、检测方法和解决手段,及某些部件的维修、拆装注意事项 6)依据理论分析某些故障产生的因素及故障的大致排查思路 2、实际操作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选用工具与量具 2)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本体的拆卸与装配作业 3)能应用量具测量发动机各机件的配合间隙 4)能独立完成教材和课堂规定的实操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润滑系统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2、理解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3、掌握润滑剂的分类和使用 4、掌握机油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 5、掌握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更换里程及注意事项 6、理解机油冷却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二)发动机冷却系统 1、理解发动机的冷却形式及原理

《汽车维护与保养》最新课程标准课件

一、学习领域定位 《汽车维护》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拆装与调整》、等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维护工作,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与经理、同事沟通的能力,养成安全环保、质量意识, 二、学习领域目标 通过《汽车维护》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1)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遵循车辆维护工作安全规范,制定维护工作计划,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工具对车辆进行维护; (3)完成与蓄电池有关的维护作业内容; (4)完成与润滑有关的维护作业项目; (5)完成与车轮有关的维护作业内容; (6)执行整车全面维护; (7)能正确使用汽车维护所需的常用工具、专用工具和检测仪; (8)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汽车维护质量;

(9)能检查汽车维护质量,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10)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液体及损坏零部件。 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能不断积累汽车维护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三、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思想 《汽车维护》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学习情境是在职业学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 (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考虑从简单到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维修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及维修 授课教师李业旺 授课班级 15级汽修5 参考教材《汽车构造》 授课时间:2016学年度第1学期

学情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D13E1班为汽车运用及维修一年级学生,共9人,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整体水平不够理想,从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作业和试卷上的错误比较多。 二、认知状况 大多数学生对汽修行业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汽修。但是通过第一学期汽车认知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已经对汽车有了个一个整体框架概念.部分同学在假期参加社会维修实践,具备一定拆装经验.但是班级学生厌烦理论课程的学习,喜欢实践动手,但做事缺乏耐性。对感兴趣的事情有较强的持续性。 三、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先从行为习惯做起,再到怎样学习专业知识,后到提高技能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及拓展需深入了解,特别是对各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理解及运用。 3、注重开发性使用对教材,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对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是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同时,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对优良学生,鼓励他们还要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要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不光是为了考试分数高,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

(完整版)《汽车维护和保养》教学工作计划.doc

教学工作计划 科目汽车维护与保养任课教师张永顺 任教年级2014级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二○一五年第二学期 学 生2014 级 2、 3 班都为中德诺浩汽车维护与保养专业学生,通过对一年级各个领域的学习,对汽车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无论是对工具使用,还 知 是对各个系统工作原理的认识,都经过了系统的学习。 识 本班的学生是中职二年级学生,知识水平和基础薄弱,学习理论知识、接 现 受知识能力等总体素质相对较差,学习好本课程的关键是激发学习兴趣,利用 状 他们的特长达到完成学习的目的。 分 析 《汽车维护与保养》是对两年专业课程的一个全面总结。是针对汽车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在学习本领 域前应先修完前四个学期的基础理论课程及所有汽车专业的14 个领域,要求了解汽车各个部分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通过本领域的学习后,学生能 够达到综合运用汽车专业知识、按照企业标准的操作流程,对整车各系统部件 本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要求。 本门课程一共 72 学时,分为 7 大情景。其中前 6 个情景是维护保养内容的 学 逐步讲解,使大家熟练掌握保养流程中的每个项目操作规范。最后一个情景将 期 是针对轿车 3000 公里,将所有保养项目串起来进行一次综合的实战演练,一方教 面检验大家对这门课程内容所掌握的熟练度,另一方面锻炼大家协调合作的团 学 体实战能力。 的 ( 一) 专业能力 主 1. 能够充分掌握车辆保养的内容及实训的注意事项; 要 2.能够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辆信息,查询车 任 辆档案信息; 务 3.能够制定工作计划,并选用正确的工具按照维修手册或保养手册对车辆 和 进行保养; 要 4. 能够正确使用相关专用工具对相关保养项目进行操作; 求 5. 能够按要求正确的填写工作项目单并记录操作过程; 6. 能够 检查、评估自身的工作业绩。 (二)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