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对比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对比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对比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对比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

?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海洋气候(非地带性气候)。

1、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东南亚和刚果流域等地。

?特征:常年高温多雨,对流雨较多。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

?主要分布:在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北部;巴西高原、奥里诺科平原;

中美洲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亚北部。

?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这里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在此气候下发育的土壤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3、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沙漠等。

?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终年炎热干燥。热带半干旱气候则分布在其两侧,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过渡。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和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

?特征:冬季降水较少,形成干季,而夏季降水较多,形成雨季。其形成原因是:这里冬季盛行大陆吹来的东北季风,而夏季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因而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

5、热带海洋气候

?主要分布在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和热带岛屿,如巴西高原东侧、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非洲马达

加斯加岛东岸以及澳洲东海岸等。

?处于信风的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海洋气候。植被土壤与赤道多雨气候相同。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1、陆地亚热带气候:由于海陆位置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该气候带存在着东、西海岸和内陆地区的经向气候分异。

(1)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美东部、巴西高原东南、巴拉那河中下游以及潘帕斯草原东部以及非洲东南部、澳洲东南部。

?降水分配较季风区均匀,成因也相似,主要与海陆位置引起的季风环流有关。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秦淮一线以南地区、日本和韩国南部地区。

?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这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环流有关。

(3)亚热带夏干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海岸,如地中海沿岸、美国西南、智利中部、非洲和澳洲的西南端等地。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控制有关。

(4)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如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美国西部内陆高原、澳洲内陆等。

?气候干燥少雨,这与深居内陆有关。

2、陆地温带气候:存在东海岸的温带季风气候、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中部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三种类型。

(1)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东侧。前者气候特征与季风气候相似。而后者的冬季寒冷干燥,与温带海洋气团的西进变性有关,而与大陆季风无关。夏季降水较多,则与对流雨有关。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西海岸,如西欧、北美、南美和澳洲等地。

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全年降水。阴雨日多、云雾多、日照少。这是因为全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沿岸有暖流经过的缘故。

(3)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日本北部、朝鲜半岛和中国秦淮一线以北地区东部。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这与季风环流有关,即受温带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控制。(4)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北美的内陆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草原等地。前者深入内陆,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形成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气候特征。而后者是处于西风带的雨影区,盛行下沉气流,又有寒流经过,降水稀少。

(三)陆地高纬度气候

1、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完整的全球性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北亚大部、欧洲北部和加拿大北部,受极地

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的影响,冬季漫长寒冷,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属于冷湿环境。

2、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全年全冬、降水稀少,有极

昼极夜现象。

3、极地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全年严寒,降水极少。是全球的风极、

寒极和最干燥的地方。

(四)高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喜玛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系、阿尔比斯山系等。这里形成了气候的垂直带结构。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对比

(一)大陆中纬度东西两岸气候对比

?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而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

候。

?东海岸季风气候的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原因为:季风环流的交替控制。?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为:常年温和多雨。形成原因为:该地区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形成原因为:该地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控制。

(二)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对比

1、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西南季风)、中南半岛和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南季风)等地。

该地区地处中低纬度,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交替控制。冬季这里受东北季风控制,形成干季;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转变为西南季风,给上述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形成雨季。

2、亚热带和温带季风主要分布在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和中国的长江流域、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该地区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交替控制。冬季蒙古高压控制,这里盛行从高纬度地区吹来的偏北风,因此,寒冷而干燥。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这里盛行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因此,温暖而湿润。

3、三种类型的季风气候均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加强了温带季风和热带季风的势力。

4、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雨热同季,因此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季风气候区是亚洲粮食—水稻的主要产区。

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橡胶、水果等热带农业的发展,而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则有利于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的发展。

(三)热带海洋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的对比

热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低纬度的东海岸,如如巴西高原东侧、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以及澳洲东海岸等。

?其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这里地处信风的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性气团,再加沿岸有暖流经过,因而形成热带海洋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西海岸,如西欧、北美、南美和澳洲等地,这里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全年降水。阴雨日多、云雾多、日照少。这是因为全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再加沿岸有暖流经过,因而形成常年多雨的特征。

?两种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有关。热带海洋气候位于大陆的东海岸,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则分布在大陆的西海岸。

?两种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均与沿岸暖流的经过有关,从而形成多雨的气候特征。

?热带海洋气候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则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因而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四)南、北美洲气候分布模式的对比

1、相同点

(1)南北美洲地形结构相似,受高大科迪勒那山系的影响,两洲气候的地域分异均表现为:西部、中部(高山气候)和东部三大地带,这是非纬向地带性的反应。

(2)山系东部因地形开阔,地势不高,气候分异首先均表现为纬度分异,即东西延伸,南北排列,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等气候带。

(3)受海陆轮廓的影响,在北美高纬度地区和南美低纬度地区(陆地最宽处),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表现较好。

(4)在中纬度地区,受距海远近不同、洋流和地形的影响,在纬度地带内部又出现东西经度分异,由沿海向内陆呈现出由湿润气候向干旱气候的过渡。

具体而言,南、北美洲热带地区,自东向西气候类型均表现为:热带海洋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只是南美洲较北美洲的分布范围更大。

南、北美洲亚热带地区,自东向西气候类型均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5)山系西海岸气候的地域分异均表现为:南北排列、南北延伸,且对称分布于热带海洋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干旱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主要受高大科迪勒那山系的影响。

2、不同点:

(1)北美洲高纬度地区面积巨大,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占主导地位;而南美洲低纬度地区面积巨大,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干湿季气候占主导地位。

(2)北美洲存在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热赤道北移和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及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是其主要原因。而南美洲同一纬度则表现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态有南北拉长的特点,南北收缩的陆地形态影响是其主要原因。

(3)北美洲温带地区的气候分异表现为东西分异,自东向西分别为:温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距海远近的不同和地形影响是其分异主要原因;南美洲温带地区的气候,受南北向大陆轮廓、合恩角寒流以及西风带下沉干热风的影响,气候表现为南北条带状的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气候分布模式的对比

非洲是“热带大陆”,热带气候占主导地位。以赤道多雨气候为中轴,向南北两侧气候对称分布,即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表现较好,这与古老高原的平坦地势有关。

欧洲是“温带大陆”,温带气候占主导地位。气候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明显:在亚热带,自西向东表现为: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在温带地区,自西向东表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在寒温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表现较好。

大洋洲为“热带大陆”,热带、亚热带气候占主导地位。气候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占主导地位,自东向西气候依次由湿润气候—半湿润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过渡。在湿润气候带内,又有纬向分异:热带海洋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在半湿润气候带内,气候的纬向分异表现为: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西部为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回顾: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呈现出规律性,包括气候的纬向地带性、非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其共同成因是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地带性差异(或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一)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1.定义——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2.成因——由于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椭球体的地表分布不均衡所引起的南北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候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等的结果。

(二)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

1.定义——前述呈纬向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结构,因受海陆位置、地形结构、地势起伏、洋流性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破坏,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大陆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类型引起的气候差异。

2.两种表现:

(1)表现为同一气候带内分异出若干不同的气候型,如同属于亚热带纬度的亚欧大陆部分自西向东依次可划分出四种不同的气候型(亚热带夏干气候、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帕米尔和青藏高原等的高地气候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

(2)表现为同一个气候型跨越不同的气候带,如亚欧大陆内部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跨越了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三)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1)形成原因——在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气温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降水则随高度增加而增多。

(2)不同纬度的高地,如果海拔相同且达到一定的高度,则赤道地区的高地具有最完整的垂直带谱,垂直分带也最多,即从赤道多雨气候向上最终达到永久积雪带。

从赤道向南、北极区方向垂直带谱越来越简单,垂直分带数量也越来越少。

世界气候的具体分布规律

1、在低纬度地区,气候分布的地带性较为明显。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等都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只是在北回归线的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地带性被破坏,出现了热带季风气候。

在低纬度地区,主要受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因而气候分布的地带性较为明显。而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则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交替控制,因而,在此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2、在中纬度地区,气候分布的非纬向地带性较为明显。

?在亚欧大陆西海岸,为亚热带夏干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在亚欧大陆东海岸则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则为亚热带和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在北美洲,西海岸同样为亚热带夏干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而东海岸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中部内陆仍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在南美洲中纬度地区有同样的气候分异模式,只是气候类型在形态上表现为南北的条带状。

?在中纬度地区的西海岸,亚热带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因而气候表现为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地区则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因而形成了常年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在中纬度东海岸地区,因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广大的内陆地区,因远离海洋,因此表现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3、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十分明显,亚寒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极地长寒气候等,都表现为全球性的纬度地带性分布。

?这里地势平坦,受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因而地带性能够表现十分明显。

4、在高山地区,无论地处何种纬度,均表现为高山气候,只是气候的垂直带谱结构因地理位置不同而不同。如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系,阿尔比斯山系等的气候垂直带谱均有所不同。

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一)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气候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南北更替呈带状分布的现象。太阳光热在地表分布不均所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是其主要原因。

(二)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

海陆分布、地形结构、洋流性质等干扰使得气候带出现了东、中、西的气候型分异。它可以是地带性规律基础上叠加了非地带性因素,也可以是非地带性规律基础上叠加了地带性因素。

(三)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气候垂直带普结构是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多元函数。山地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与其所处的基带有关,也与山地的高度有关。

第三节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一、气候的时空变化

1、大冰期与大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为几千万年到几亿年。

2、亚冰期与亚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为几十万年。(第四纪黄土高原的形成)

3、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为几万年。

4、小冰期与小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为几百年到几千年。

5、世纪内的气候—时间尺度为一百年左右。

?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出现,导致全球气候(冷暖与干湿)的剧烈变化和海岸线的进退。

?按着时间尺度,地球气候的变化可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三种尺度。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时间跨度最大,从距今1万年—22亿年。气候冷暖干湿的交替变化导致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出现,已成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重要特点。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为:距今1万年—19世纪末。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1500年为最适气候期,气温比现在高。

15世纪开始的气候寒冷期,气温比现在低。

(三)近代气候变化

1、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全球气温波动上升。

2、20世纪40年代—80年代,世界气候有变冷现象。

3、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气候又趋变暖。

4、应当注意,南、北半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存在着差异。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海陆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的变化包括气候的自然变化和气候的人为变化。因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需要将由大气圈、海洋圈、生物圈、岩石圈、人类活动等,所组成的统一气候圈作为研究对象,对气候变化的因果关系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一)冰期和冰川的作用

冰期和冰川对地形乃至整个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如冰川的存在和消融对地壳的升降,动植物的迁徙、灭绝(中国西南地区),水系和湖泊的形成变化(北美地区)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在距冰川中心较近的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常形成峡湾、U型谷、羊背石、角锋等侵蚀地貌。在距冰川中心较远的地区,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常形成冰水地貌。

(二)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

工业革命导致CO2的大量排放,形成“强烈的温室效应”。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与CO2浓度及其它温室气体的增加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全球气温升高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

第四节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

一、全球性自然灾害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1、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等自然原因所引起的自然灾害,也包括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引起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两者互为作用、互为影响,共同影响地表过程。

2、全球主要自然灾害及其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不断扩大(见表)。

3、全球性灾害发生的背景及其原因:

?A、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致灾因子的长期变化。

?致灾因子主要包括:岩石圈引起的火山、地震等;大气圈、水圈引起的台风、海啸等;生物圈所引起的病虫害等;天外因子引起的太阳黑子、陨石撞击等。

?B、人类社会灾害易损性增加,抗灾能力下降

?区域灾害必须通过人类的管理与规划等加以改善。

二、火山喷发与地震带的活动

(一)火山喷发

?火山灾害包括:火山喷发所引起的巨量火山灰、火山岩熔、致命的含硫气体、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带来的灾害性后果。

?全球性火山灾害:

?火山喷发的特点:火山喷发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上。这些火山多为休眠火山。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同时发生。

?火山灾害的预防与减灾:政府规划和政府投入是重要途径。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必须注意当地的地质环境。

(二)地震带活动

?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府冲或碰撞地带,即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上。

?地震带的分布与年轻的褶皱山系和板块构造有关。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自海沟向陆地有规律分布。

?地震带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规律。地震周期也长短不一。

?地震的预报:利用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等,均可对地震作出预报,减少经济损失

三、风灾与水旱灾害

(一)风灾

?风灾主要包括来自干旱内陆地区的风暴、寒潮等所带来的暴风雪,以及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台风、飓风和热带风暴等热带气旋

?高纬度风灾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等地。而低纬度风灾主要分布在大洋的西海岸。

?强风暴往往带来一些次生灾害,如洪水、沙暴、山体滑坡等。

?龙卷风:主要分布在美国等大洋的西海岸地区。

?黑风暴: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的内陆地区。

?我国风灾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原因如下:

1、大气环流和地形的相互作用。

2、该地区冬季雨雪少、植被覆盖率低。

3、人为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使生态环境恶化。

(二)水旱灾害

?水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亚洲,与季风气候有关,即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有关。水旱灾害往往相伴而生,如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水旱灾害。水旱灾害已经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大致灾因子。

四、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一)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及其危害

?厄尔尼诺现象: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使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信号,表现为从秘鲁、厄瓜多尔到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海水持续温度升高,时间为1—2年,出现在圣诞节前后,故名。厄尔尼诺往往带来局部的洪涝灾害(气候异常)。

?拉尼娜现象: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也是来自海洋的作用,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降雨量增多。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面。

?危害:海水温度的大规模异常变化,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浮游生物、鱼类、鸟类的大量死亡,并改变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引起全球性气候反常。

(二)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研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地区气压上升,东太平洋地区气压降低,赤道对流区向东移动,导致全球热带的气候异常,并对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和气候产生影响。

?厄尔尼诺对中国气候的影响: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对西太平洋副高产生影响,并对中国气候产生影响。如厄尔尼诺年的夏季,长江流域以少雨为主。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

1、信风、季风影响。

2、海流紊乱。

3、地球自转与天体引力变化。

4、海底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等引起的海水升温。赤道洋流的自西向东移动,导致了升温海面的向西扩展。

五、沙漠化

(一)沙漠化概念

?沙漠化:是指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和破坏了生物潜力。沙漠化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脆弱生态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

?世界沙漠化主要分布在非洲、西亚、中亚、南亚、西伯利亚等地。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二)沙漠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沙漠化的发展使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地表植被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1、地表形态变化是沙漠化最显著的景观标志,主要表现为风成地貌的发育。

2、组成物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细粒物质的吹失和粗粒物质在地表的聚集,同时伴随着营养成分的改变和土地生产能力的下降。

3、植被变化主要反映在:植被覆盖率下降,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变化。

4、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生物链条被损坏,生态系统趋于崩溃,生态系统的物质代谢和生物生产能力下降。

(三)沙漠化的形成原因

?沙漠化是一个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其中,人为因素是重要诱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开采和不适当利用地下水资源等。如新疆古城和聚落自河流下游向上游的移动就是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结果。

(四)沙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1、沙漠化的危害:植被的破坏,土地生产能力的降低。

2、沙漠化的防治

?首先,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共同纲领,为沙漠化防治提供组织保障。沙漠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彻底解决。

?其次,要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行综合治理。

?最后,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贫困是环境恶化的主要诱因,因此,对贫困地区要实行经济援助。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是指地理环境各结构部分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出低级单位的现象。?反映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叫地域分异规律,亦称空间地理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有关学者的论述

景贵和--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位的现象。?-?-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或空间地理规律。(1986)

黄秉维--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R.哈特向--地域分异包含了地域间的相互联系和空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二)基本地域分异规律

纬向地带性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

非纬向地带性

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

经向地带性

经向地带性属于非地带性规律之一。它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

性,表现为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岸向内陆递减及其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东西变异。经向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山脉南北走向等因素而造成的。

垂直地带

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

自然带分布规律

(三)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既是截然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亦此

亦彼”的。它们在整个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性。

函数式S=f(W,J,G)同样可以说明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形成,是纬向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矛盾斗争的结果;地域分异规律也是指导区域自然环境区划、规划和治理的理论依据。

上述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既是截然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亦

此亦彼”的。它们在整个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性。

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是两种基本的、互不从属的区域分异规律,从全球讲,它们

是第一级的区域分异规律,它直接反映纬向地带性因素(生物、气候因素)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地质、地貌因素)对地理环境结构的影响。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所以是相互对立的,在

于纬向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本质有差异,前者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太阳能沿纬向分布和

水热条件支配,其分布呈纬向带状规律;后者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内力支配,其分布一般不成纬向带状。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所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在于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发展

受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发展也受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说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发展受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发展也受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形成,是纬向地带性占主导,还是非纬向地带性占主导,这主要决定于该地理环境的具体条件和发展历史。对纬向地带性表现最为有利的条件,存在于绝对高度较小的大陆上的广阔平原地区以及大洋的表层。而地理环境的非纬向地带性,则决定于地表的起伏情况、洋流、大气环流的某些特征,以及部分地决定于海岸轮廓及陆地的巨大面积。

在形成一个纬向自然带的诸因素中,气候、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的相互作用及其综合影响是很明显和重要的,从这一方面看,它们是形成纬向地带性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气候总的变冷和变暖,会引起自然带的移动和变迁,因此,气候在形成纬向地带性中起主导作用。在形成非纬向地带性结构中,地质构造、海陆分布、地表形态、洋流等等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具有特定空间、规模、轮廓的地表结构(如山地高原地形)对破坏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形成非纬向地带性结构,起着主导作用。各大洲地理环境结构的形成,主要是该洲地表结构与其他地理要素(主要是气候)间矛盾的对立统一。

三、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

世界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各大洲、各大洋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地理环境结构有其统一的一面,即所谓的整体性,指由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动物、地貌等各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自然综合体);也有其差异的另一面,即所谓的差异性,指按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根据地域分异规律,而将地域整体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等级单位的若干自然地理单元(各级自然综合体)。地理环境结构的形成,是纬向地带性因素与非纬向地带性因素对立统一的结果,反映纬向地带性因素的气候与反映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地表结构(指具有特定空间、规模、轮廓的地形结构)是地理环境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在纬向地带性结构占优势的地区,气候是主要的矛盾方面;在非纬向地带性结构占优势的地区,地表结构是主要的矛盾方面。

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全球自然地理环境首先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如前所述,陆地上主要可分为11个自然带,这是全球第一级地带性差异;此外全球地表又可分为六块大陆和四片大洋,这是全球第一级非地带性差异。

区域性的分异规律是在基本的分异因素——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段性是地带性因素在非地带性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纬向地带的变型;地区性(大地构造—地貌规律性)是非地带性因素叠加了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至于垂直地带性,也是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

根据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全球地理环境分异出陆地上的11个自然带,海洋上的7个自然带,反映了全球第一级纬向地带性差异。

根据非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全球地理环境表现有海陆差异,可分为六块大陆和四片大洋,这是全球第一级非纬向地带性差异。各大洲、大洋还可以根据地域分异规律进一步区划。如,亚洲可以分为东亚、西亚、南亚、中亚、北亚……

气候类型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基础练习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练习题 一、选择题。 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 1.A地气温特点是 ( ) A、终年高温 B、夏季高温 C、四季如春 D、终年严寒 2.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 A.4月 B.6月 C.8月 D.12月 3.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是 ( ) A.意大利的罗马 B.中国的上海 C.东南亚的新加坡 D.俄罗斯的莫斯科4.下列地区中,降水量较多的是 ( ) A.山地迎风坡 B.山地背风坡 C.两极地区 D.大陆内部 5. 已知某登山队的出发营地海拔3500米,出发时的气温为10oC。当他们登上山顶时,所测量到的气温值应是() A.42oC B.-22oC C.22oC D.-17oC 6.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西侧的原因是() A.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C.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7.一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8.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大洋洲 9、某地年平均气温为27.2℃,年降水量为2413mm,且各月分配均匀,形成该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纬度位置较低 B、该地四周全是海洋 C、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D、太阳辐射强度大 读图(a、b、c、d代表不同的气候类型),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 ℃,全年少雨 B.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 mm,雨热同期 C.c气候年均温高于20℃,降水季节变化大 D.d气候位于南半球,全年温和湿润

(完整版)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图形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资料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图:

三、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判断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所在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四、我国某些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农作物一年两熟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5、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7、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分析

世界气候 一、气候形成因子 (一)、气温影响因素 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坡气温偏低,阳坡气温偏高。 (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低。 (二)降水影响因素 1、纬度——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水偏少。 (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 1、纬度 2、海陆分布 3、地形 4、洋流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 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第四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目的] 1、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掌握世界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做一个简洁的描述 3、通过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观赏自然景观,唤起学生珍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气候的分布、特征 难点: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疑点:如何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以外的数据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热带的气候类型 (导入)复习提问: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正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世界各地的气候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世界气候的差异(讲述)习惯上,人们常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但这并不具体。科学家们则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组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1、展示投影,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世界的气候类型 一、热带的气候差异 1、学生观察P744幅热带景观图,讨论描述四种热带景观的景观特 征并分析原因,从而引入热带气候类型的学习 2、判断:从四副景观图中,你能判断四种热带气候类型中降水量的 多少吗? 3、阅读P75四幅气候资料图,猜测各代表了哪种热带气候类型 4、教师结合图4-30,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热带气候资料来分析其气 候特征:先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而后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特 点。归纳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5、学生根据上述方法,判断第四幅图反映的气候特征 6、学生分组讨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观察时 注意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月份,而后学生总结两种气候的特征7、设问: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资料,有什么异同 点? 8、小结:相同点是气温特征相同,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同,不同点在 于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比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要多。降水量最多 的月份出现的时间不同。 (过渡)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哪里呢? 9、引导学生读图4-34至4-37,逐一分析得出结论,而后结合挂图

(完整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专题练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据此完成1~2题。 1.由甲图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由甲图分析,乙图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 A.6~18时 B.8~16时 C.18时~次日6时 D.16时~次日8时 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空白处为海洋),回答3—4题。 3.造成图中M 、N 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 .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地形 C .大气环流,下垫面 D .洋流,地形 4.a 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A .0℃ B .-5℃ C .2℃ D .-8℃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5—8题. 5.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A .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 .上海 罗马 孟买 C .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 .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6.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 .40°~60°大陆西岸 B .25°~35°大陆东岸 C .大陆内部 D .30°~40°大陆西岸 7.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 B .亚寒带针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城市③河流( ) A .冬季有断流 B .季节变化大 C .有凌汛现象 D .年际变化小 城市 ① ② ③ 平均气温 ℃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mm ) 1月 47 75 1 7月 150 5 610

根据右图,回答9--10题 9.关于(右图)图中四种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 ℃,全年少雨 B.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 mm,雨热同期 C.c气候年均温高于20℃,降水季节变化大 D.d气候位于南半球,全年温和湿润 10.关于(右图)图中四种气候分布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a和b B.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c和d C.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和d D.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是b和c 右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12.甲、乙气候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是() A.甲在大陆东岸,乙在大陆西岸 B.甲在亚热带大陆西岸,乙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甲在内陆,乙在沿海 D.甲、乙同处于温带大陆东岸 读右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阅读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1~2题。 1.对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地理位置相同B.两地白昼时间相近 C.两地水热条件相似D.两地自然带相同 2.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状况 C.大气环流D.洋流 解析:1.B 2.C 第1题,结合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可知,两地海陆位置明显不同。二者纬度位置相当,同处北温带。索契属于地中海气候,长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二者水热条件和自然带都不相同。第2题,形成长春气候的主要条件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索契气候的主要条件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2018·洛阳模拟)读我国三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3~4题。

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季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 A.西风带北移的影响B.东南信风从海上吹来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D.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 4.海螺沟夏季气温比上海和武汉低很多,影响海螺沟夏季气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势高低 解析:3.C 4.D 第3题,根据图中三地的经纬度可知,三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自于海洋的东南季风或者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故选项C 正确。第4题,根据经纬度可知,海螺沟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应该高温;结合图中该地夏季气温较低——只有13 ℃左右,可以推断该地所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高低,故选项D正确。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D.①②④⑤ 6.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学生背诵版)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265珍藏版)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结合要点2的“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背诵)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规律主要成因基本特征赤道附近(南北纬10°终年受赤道低压 终年xx之间)控制,多对流雨 南北纬10°-20°大陆赤道和信风带的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中、西部气压带交替控制湿季(降水在1000毫米左右)海陆热力差异和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热带季风气候10°-25°N大陆东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旱季(降水在2000毫米左右)动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受副热带高气压 终年炎热干燥中、西部带或信风带控制 海陆热力差异夏季xx,冬季低温少雨 多雨 亚热带季风和季xx25°-35°大陆 风性湿润气候东岸 xx气候 西岸南北纬30°-40°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xx40°-60°大陆终年受西风带控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均匀西岸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的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大陆东岸大陆和北美大陆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xx和xx大陆 的xx沿岸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远离海洋,湿润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气流难以到达 海陆热力差异水稀少 夏季xx,冬季寒冷干燥 凉爽 终年严寒,降水少终年酷寒,降水少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亚寒带针叶林气北纬50°-70°的亚欧纬度高,接受太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候阳光热少 纬度高 纬度高 xxxx气候海拔很高的xx和xx海拔高 注: 一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的控制。 2、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冰原气候(冰原带) 苔原气候(苔原带)

世界的十三种气候类型及它们的特点

世界的十三种气候类型及它们的特点 2007-05-20 10:38雪芹子|分类:学习帮助 分享到: 2007-05-20 10:39提问者采纳 详细..看了肯定满意 主要气候类型 ()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南北纬10°之间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盆地、亚洲大、小巽群岛等典型全年赤道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气温26℃左右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般超过20 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植被热带雨林 (二)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亚洲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典型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盛行风向季节转换显著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80—90%上干湿两季分明自植被热带季雨林 (三)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

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般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干季自植被热带稀树草原 (四)热带沙漠(干燥)气候大致分布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典型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高热月平均气温达3 0℃左右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分布与形成与热带干燥气候密切相关自植被荒漠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亚热带大陆东岸亚洲大陆东部我国秦岭-淮河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典型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均自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六)亚热带地海气候主要分布亚热带大陆西岸地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地海沿岸分布面积广、典型北半球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高压控制 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气候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地区 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潮湿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流域、刚果盆 地、亚洲印尼、马来群岛等地。*南美洲面积最 大。 2、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 湿季之分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非洲的 面积最大。 3、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亚洲 东南部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等) *亚洲 面积最大 4、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内部及大 陆西岸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 利亚西部*非洲北部面积最大 5、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 雨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 南、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 澳大利亚等东部沿海地区。 6、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 带)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欧 洲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7、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比较凉爽,冬天不冷, 全年降水较多较潮湿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带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 最大、最典型。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雨热同期 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 日本及朝鲜半岛*亚洲面积最大。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日夜温差大, 全年降水少,雨热同期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5°~50°的亚欧大陆、 北美大陆的内部。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亚洲面积最大。 10、寒带气候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 化 两极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 11、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热带亚热带的高大山地(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乞 力马扎罗山、中国的天山、亚洲的青藏高原帕 米尔高原,东非高原,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 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

世界主要气候 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特点及主要成因图示 热 带 雨林气候南北纬10° 之间 1、亚马孙河流域。 2、刚果盆地 3、马来群岛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盛行上升气流,多 对流雨【信风带迎风坡 成因不同】 热 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 至南北回归 线之间 1、非洲雨林两侧 2、南美巴西高原 3、澳大利亚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雨季(夏) 主要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 干季(冬) 受信风带控 制,炎热干燥。 【澳大利亚南部和大分 水岭西侧、其它地区信 风带背风坡成因不同】 热 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 至南北纬 30°大陆内 部和西岸。 1、非洲北部撒哈拉 2、阿拉伯半岛 3、非洲南部西海岸 4、澳大利亚中西部 5、南北美洲副热带 西海岸 终年炎热干燥 受副热高气压带或信风 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稀少。 热 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 至南北回归 线之间大陆 东岸。 1、亚洲中南半岛 2、印度半岛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雨季(夏)受西南季风 控制,高温多雨; 旱季(冬)受东北季风 控制,高温少雨。 亚热 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 至35°之间 大陆东岸。 1、中国秦岭——淮 河以南地区。 2南北美洲和澳大 利亚东南部叫亚热 带湿润气候或季风 性湿润气候【典型 的季风气候只亚洲 有】 【亚洲】夏季受东南季 风控制,高温多雨; 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温和少雨。

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特点及主要成因图示地 中海气候南北纬30°至 40°之间大陆 的西岸。 1、地中海沿岸。 2、南非开普敦一带 3、澳大利亚西南角 4、美国加利福尼亚 沿海 5、智利西海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 制,高温少雨;冬季受 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温 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至 60°之间大陆 的西岸。 1、欧洲西部 2、加拿大西海岸 3、智利南部 4、澳大利亚东南部 和新西兰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 年温和多雨。 温 带季风气候北纬35°至北 纬55°之间大 陆东岸。 1、中国秦岭——淮 河以北的华北和东 北地区。 2、朝鲜半岛和日本 群岛南部。 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 高温多雨; 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寒冷干燥。 温带 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至 南北70°间大 陆内部。 1、亚欧大陆内部 2、北美洲内陆地区 美国、加拿大境内。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季寒冷,夏季暖热, 全年降水少。包括: ①温草原气候、 ②温带沙漠气候、 ③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 长严寒,夏短温暖。 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 近的沿海地区 1、亚欧大陆北冰洋 沿岸地区。 2、北美大陆北冰洋 沿岸。 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地球南北两极 地区 1、南极大陆 2、格陵兰岛 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季风气候和温大陆性最冷月<0°C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气候类型的成因 (1)气候类型的成因模式图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1)以形定位——根据温度确定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热量分布不均,南北半球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气温最高和最低月份以及气温曲线的形状,可确定其所在的半球。

半球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7~8月1~2月凸形(峰形) 南半球1~2月7~8月凹形(谷形) (2)气温分析——以温定带 解析:温度带的判断,看最冷月气温,>15℃为热带;>0℃、<15℃为亚热带;<0℃为温带;出现极端气温为寒带。 解析: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判断降水类型,从而确定气候类型。(3)降水的季节分配与气候——以水定型 雨型特征气候类型形成原因 年雨型全年降水分布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控制 冬雨型降水集中冬季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雨型降水集中夏季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影响。 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4.气候的描述 (1)描述气候特征: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描述时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如: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5.比较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植被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植被 热量带气候 类型 分布 规律 成因气候特征气温、降水柱状图 植被 (自然 带) 热带热带雨 林气候 南北纬 10°之间 全年受赤道 低气压带控 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 林 (热带 雨林 带)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 10°~纬 20°之间 (雨林两 侧) 受赤道低气 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有干 湿季之分 热带草 原 【热带 草原 带】 热带季 风气候 北纬 10°~ 25°大陆 东岸 风带气压带 季节移动及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全年高温,分旱 季和雨季 热带季 雨林 (热带 季雨林 带) 热带沙 漠气候 南北纬 20°~ 30°大陆 西岸 全年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 和信风带控 制 全年炎热干燥 热带荒 漠 (热带 荒漠 带) 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气 候 南北纬 25° ~35°之 间的大陆 东岸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 常绿阔 叶林 (亚热 带常绿 阔叶林 带) 亚热带 季风性 湿润气 候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 30°~ 40°大陆 西岸 副热带高气 压带和西风 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常绿硬 叶林 (亚热 带常绿 硬叶林 带) 热量带气候 类型 分布 规律 成因气候特征气温、降水柱状图 植被 (自然 带) 温带温带季 风气候 35°N~ 50°N之 间的大陆 东岸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落 叶阔叶 林 (温带 落叶阔 叶林 带) 温带海 洋气候 南北纬 40°~ 60°大陆 西岸 全年受西风 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 陆性气 候 南北纬 40°~ 60°大陆 内部 深居内陆, 距海洋远 冬季寒冷,夏季 炎热,年降水 少, 温带草 原(温 带草原 带) 温带荒 漠(温 带荒漠 带) 亚寒带亚寒带 针叶林 气候 50°N~ 70°N之 间 全年受极地 大陆气团控 制 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温暖短促, 降水较少,略集 中于夏季 亚寒带 针叶林 (亚寒 带针叶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练习题解析全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练习 一、单选 1.下列是对一地区天气现象的描述的是 A.埃及大部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 B.08奥运期间正进入多雨季节 C.赤道地区也有四季如春的地方 D.一到新加坡即遇倾盆大雨 【解析】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答案】D 读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图,完成2~4题。 北90 60 30 0 30 60 90南 2.图中表示全球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曲线①在60°N附近变化幅度超过40°C,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较高,陆地面积广阔 B.纬度较高,海洋面积广阔 C.地势高,温差变化大 D.冬季有寒流通过,夏季有暖流通过 4.以下四地年温差最小的是 A. B.巴黎 C.华盛顿 D.新加坡 【解析】气温年较差与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海陆热力差异和降水量的多少等因素有关,赤道附近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不大。各月得到的太阳辐射相当,气温年变化最小。南半球中纬度由于海洋面积广大,海水增温慢,降温也较慢,温差也很小,陆地面积广大的地区,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以至年温差较大【答案】D 5.对流层气温一般为上冷下热,但若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逆温层厚度是变化的,先由薄到厚,然后由厚到薄以至消失,逆温层最厚时的时间发生在A.正午前后 B.地方时14点前后

C.凌晨前后 D.日出前后 【解析】逆温主要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是不会有逆温现象的,日出前后近地面温度达到最低,也是相对上面最“热”,下面最“冷”时,逆温层最厚【答案】D 6.下列岛屿降水量西侧多于东侧的是 A.岛 B.大不列颠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岛 【解析】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形势的影响,在岛屿迎风的一面可以形成大量的地形雨。岛受东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影响,岛在夏季受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而马达加斯加则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都是东侧为迎风处,而大不列颠岛则西侧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处。 【答案】B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7—8题: 7.属于南半球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无论冬夏季节还是南北半球,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高纬在北方;南半球则相反。如图中①④是南半球,②③是北半球。 【答案】C 8.表示7月份等温线分布规律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7月为北半球夏季,大陆温度高于海洋温度,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故为③;而7月是南半球冬季,海洋温度高于大陆温度,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答案】D 读图回答9—11题:

世界气候类型(共13种)

共13种: [热带](大致在南北纬30°之间) 1.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处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赤道气团,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C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年雨型. 2.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季湿季明显交替。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控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水量在750~1000毫米之间。 夏雨型. 3.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夏季风来临时,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临时,降水明显减少。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之间。 夏雨型. 4.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极高。 少雨型. [亚热带](大致在南纬或北纬30~40°之间): 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季节变化明显,盛行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盛行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夏温差较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较均匀。 夏雨型. 注:亚热带季风气候只在东亚.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 冬雨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二、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判断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所在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图: 四、我国某些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农作物一年两熟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5、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7、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3、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有结冰期、含沙量大,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案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教 学设计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世界的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时:共三课时 课程标准: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 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 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 学与教的步骤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讨论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与生物课进行整合。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与语文进行整合。 要注重学生的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教放在第二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联机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完整word版)世界气候类型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热带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 1多分布于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等地。2.气候特征:全年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热带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多分布在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中部、南美洲巴西。 2.气候特征:全年______,干湿季________。 三、热带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北部、东亚南部局部等地区。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 2.气候特征:全年______,分_____两季。 五、_____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多分布在南北纬25°到35°间的亚热带大陆,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2.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_。 六、____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分布在亚洲北纬35°到55°左右间的大陆______岸。2.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 八、____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多分布在中纬度大陆______。如:中国西北、蒙古国、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阿拉斯加与 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东北部地区。2.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_____________气候及其自然带 1.位于亚寒带,多分布在亚欧、北美大陆北部(南半球缺失),形成亚寒带针叶林带。2气候特征: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 十一、寒带气候 寒带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两种类型。 (一)苔原气候及其自然带 1. 位于寒带,多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南半球缺失),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等植物,形成苔原带. 2.气候特征:常冬无夏,全年酷寒. (二)冰原气候及其自然带 1. 位于寒带,多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地面覆盖着很厚的冰雪,形成冰原带 2.气候特征;全年酷寒。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 版) 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判断其类型 4、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随高度增加垂直变化明显。5 ?气候类型判断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三步走: A ?依据气温的季节分布特点判断南北半球 B. 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 C,炎热;低于0 C,寒冷) 最冷月>15 C ――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 c -----------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 c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 c或终年0 c以下一一极地气候 C ?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一一热带草原气候(750 —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mm ); 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 ),温带季风气候(>400mm )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 —1000mm ) 全年降水稀少一一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6、气候类型特例 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一一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一一地势高” 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一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E、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 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 洋沿岸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