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张建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但在当前,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低,农村缺乏一批年富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极大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人才创业扶持等10 项重大政策;把“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列为12 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61号)明确要求,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认定、扶持体系,为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民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任务更加紧迫而繁重.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正如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所言,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及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为自身职业,并以此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及传统农民相比较,有其不同特点,即具有职业选择自主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科学性和创造性。职业农民是能够主动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的职业人,享有及其他行业劳动者同等的职业保障和权益.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意义

1.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经过自身多年的努力,已经培育出一支职业农民队伍。他们占人口总数比例低,数量不多,但能够很好承担所属国家农业生产的重任。当前农业现代化实质就是要实现农业社会化的大生产,核心是专业化、协作化生产,农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科学,从而形成农业产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实现这个过程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掌握和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大量转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和务农经历缺失加剧农业后继乏人,“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已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重大问题。

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老龄化现象严重,从业人员数量锐减,已经严重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客观上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消除这种不利影响。

1。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农村,妇女、儿童、老人充当主要劳动力,他们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务农,使得更多的土地被荒废,“将来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问题。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中的主导,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集约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能有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前我国农村荒地现象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包括土地等各种要素迅速被吸收、积聚、重新组合.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农村土地被抛荒的情况,客观上需要土地集体承包,集约生产,现实条件呼唤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1。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本质上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者业务素质、科技素质不高,在很大程

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妇女、儿童、老人充当主要劳动力,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率的降低.一方面随着工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增长,粮食也面临需求的刚性增长;另一方面, 农业生产成本刚性上升,无论是土地,还是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资源受到刚性约束,供给压力增大。所以发展农业不能脱离客观的资源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业发展还应该在现有基础上突破资源的束缚,我们需要不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提升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 切实将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一批引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市场管理人才。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深感培育的意义重大而紧迫,从2013年到现在一些地方根据农业部的要求结合自身地区特点大胆创新探索培育模式、手段和方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2。1 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属于社会公共产品范畴,对此问题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国家和地方财政应该安排专项资金加以支持,解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作长远打算。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国家对农民欠缺的太多,现在应该是还帐的时候了。应该切实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现代化

的有效实施。因此需要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等方面增加投入力度。

2.2 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还没有制定关于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国家层面制度,培养职业农民缺乏法律和制度依据。户籍制度二元化使得要素流动受限, 制约了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目前的土地制度无法进行有效的土地流转,很难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制约了职业农民队伍的形成;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制约了职业农民培养;我国还没有建立规范的职业农民岗位标准和准入制度,缺乏相应的投入机制、补贴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保障制度,制约了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2。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培养难度大

据农业普查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在农村从业人口中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仅占5。8%,平均受教育年限7.8 年(城镇这一数值为11年).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状况也不容乐观,未受到任何培训的占76.4%.再加上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紧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各种因素相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难度增大。

2.4 农民参及培训主动性不够,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相当部分农民参及培训往往是因为当地主管部门对培训给予了财政支持, 或是将参及培训及某种利益相挂钩,其积极主动性不高,在培训过程中抱有应付差事的心态,使得培训并不能达

到预期的效果。此外,现有的农民培训内容大多只是简单的技能培训, 而农村地区差异明显,呈现多样化需求,既包括传统的家庭种植业及养殖业方面, 也包括非农职业技术服务方面如农产品加工、建筑、运输、服装加工、家政等,培育内容及农民需求脱节,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据调查,目前培训的情况是,超过60%的农民认为没有合适的内容,超过50%的农民认为内容不切合实际。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市场调控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参及积极性主动性, 高瞻远瞩,制订出科学严谨的长远规划,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3。1 营造新型职业农民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

3。1。1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树立平等的农民职业观念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农业、关心农村和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农业作为产业、农村是工作地点、农民不再是身份而是职业,犹如工人在工厂做工一样,农民在农村务农,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但目前农民不仅收入低,而且社会地位低下,难以享受及非农民平等的社会福利和待遇,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壮年远离家乡,涌入城里务工,逐渐形成了“只有没出息的人才留在农村"的社会心理。因此,要吸引有志于现代农业的青年选择做职业农民,就要求社会抛弃一切歧视农民的偏见和行为,营造

适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社会舆论环境.

3。1.2 营造要素双向流动的环境, 稳定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营造要素双向流动的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消除限制城乡要素流动的障碍因素。一方面,创新和规范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流转在自愿、平等、有偿的原则下按市场机制运行流转,确保土地能够集中起来,实行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为新型职业农集中起来,实行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一部分城镇人才也可到农村创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样新型职业农民打破了户籍限制,没有身份区分,队伍就会不断发展壮大。

3.1.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化目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实行退休制,退休后有退休金供养,但在农村,农民干一辈子都退不了休,七老八十的人依然还得干农活,不然什么也没有, 依靠目前及其微薄的每月几十块百来块钱的政府补贴根本生活不下去.在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应建立完善体系,确保新型职业农民没有后顾之忧,这对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有很大的吸引力。

3。2 科学筛选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了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达到更好效果,有必要对培育对象进行事前筛选和培育。将生产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发展带头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特别是农业生产企业主、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学生村官、科技示范户、农机能手、

动物防疫员、种植养殖大户等主体,以及农民植保员、经纪人、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各类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型人才,将他们进行培训引导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然后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发展出更多的职业农民。其次,政府还应该从农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中选拔具有潜在发展能力的、有意愿服务三农的农业技术人才,要对这类人员进行培育、引导,鼓励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在此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被“赶”回农村务农,而是重在引导,出台激励政策,完善培训机制,对农民合理分流,一部分作为城市农民工,一部分作为职业农民。多年来政府在农民工转岗培训方面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积累了不少经验,而对职业农民的培训方面一些地方才刚刚起步。在对农培训上要统筹兼顾、立足长远,不能只看短期利益。

3.3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构建灵活多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和培训组织体系,创新培育培训内容和方式,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适用、有效果。

3。3.1 完善培训主体, 创新培训模式

政府应整合职业院校、电大、党校等资源,加强及农业院校合作,引进人才,完善培训主体。要创新培训模式,可以采取学校+园区、农技推广体系、企业及非营利组织等培训模式。培训方式方法要灵活,采取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

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实现就地就近培养.采取传统的讲授、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土专家传授等多种手段进行培训。

3.3.2 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因地制宜制定培训计划,应从各地方特点和需要出发,将培养内容及地方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围绕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及市场信息等开展教育培训,要因地制宜开展,各地方农村适宜做什么就培训什么技能,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又要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指导。培训内容要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扩展到涵盖产前产后的相关领域,如农产品销售及服务,食品加工,农场管理等, 以及从技术培训拓展到创业经营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此外还要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及农民需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地点和内容,在培训时间上,要避开农忙时节,确定适中的培训周期;在培训地点上,必要时可安排在距离农民住所较近的地方,选派教师入村进行培训。

3。3.3 加强培训体系的监督评价,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监督评价机制,对培育效果情况进行评价监督也是很有必要的。监督评价机制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反馈等基本内容。

3。4 完善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供给

3。4.1 颁发绿色执业资格证书, 提高准入门槛参照成熟职

业准入规则,应该实行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像教师职业有教师证、会计职业有会计证一样, 可以优先选择容易实行企业化运作的产业选拔优秀农民进行职业化培训试点,稳步推进,逐步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获证者才能享有新型职业农民各种优惠待遇.

3。4。2 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重点扶持。国家出台必要的政策,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一定的补助,或给予优先提供产业发展相应低息或政府贴息贷款,保障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本资金需求.此外,还应该在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了却新型职业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使从事农业职业的收入水平达到或赶上各行业平均水平,才可能吸引更多人才,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新型职业农民所给予的政府补助或提供的产业发展相应低息或政府贴息贷款,应严格控制其用途,不得挪作他用,否则立即收回所有补助和贷款。

3。4.3 制定和修改各项涉农法规,完善激励机制.现行的涉农法律法规为保障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权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应该适时进行调整,同时,一些“三农”新法律需要及时制定。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及各种涉农法律法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职业、规模发展壮大才能有法律保障。此外对有显著贡献的新型职业农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大

力宣传,以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地位,这样就能引领带动传统农民更多更快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探索.问题十分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多方长期共同奋斗去解决,包括各级政府资金、政策支持.不仅需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更需要政府政策的倾斜及资金的投入力度,还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供给以及农村自觉意识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劳动者人力资本,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人力保障。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两当县分校

联系电话: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问题。二是粮食安全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三是职业培育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四是现代农业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五是新型职业农民与特定环境的关系。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思考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农业部先后出台的《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探索和分析当前形势下,结合我区实际及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 一、存在问题探讨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的内容。在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成为不可回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区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 训中还存在诸多应引以重视的问题。 1\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当前我区许多农民对“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民在生产中还严重依赖传统和经验,接受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 2、农民参加培训普遍不足。我区参加过各种务农、务工培训的农民(农村劳动力)占比较小,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知识培训,文化水平较为低下,科技知识严重匮乏。 3、农民可用学习工具较为落后。我区村级培训场地拥有多媒体教室的非常少;农户家庭可用于学习科技知识的工具从调查情况看仍处于落后状态。 4、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领办人或管理者已不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和企业策划等多方面涉及自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和理念。而培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仅为区农业局教师,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5、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大小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全区紧通过阳光工程和基础农技培训工程对少数基础农民进行培训。 6、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条件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办学 资金和实力严重不足是困扰我区办学机构多年的难题,我区培训机构依然使用的是相当简陋的培训教室和培训设施,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办学人员也不够稳定。 7、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地域因素的制约,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农民对外界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而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却跟不上,宣传途径狭窄,主流媒体宣传更是凤毛麟角。 二、应对措施思考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须由政府主导,区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要送教下乡、建立实训基地是农民教育的关键定位;政府性、基础性、公益性是农民教育的重要定性;送教下乡、半工半读,把学历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办到合作社、办到产业园区,办到企业,培育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定向。 1、加强领导,成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 农民教育培训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由政府成立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或相应的领导机构,领导和协调农业、教育、财政、人事、就业、扶贫等部门,共同抓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使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积极参与,保证各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做好学前动员、学后跟踪调查和典型事迹宣传等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考评、有奖惩、有措施,确保教育培训工程顺利实施,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供组织保障。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实施农民教育培训 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外联络和对内协调,各级农业部门的涉农培训应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制定规划、提出措施、划定职责、落实责任。科教、农广校、种子、植保、合经、农药、质量安全、农机等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形成资源统筹、共享,专家教师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最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现代农业建设骨干队伍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按照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市级文件精神,我区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坚持需求导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精准培育,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标,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途径,以资质认定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工作目标 全区继续引导扶持15名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业创业;继续引导扶持30名农业“五新”示范户;计划教育培训390人;计划认定150名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支持农业规模生产经营贷款担保基金运行,担保基金规模达400万元。 三、工作内容 (一)调查摸底

遴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就业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的骨干人员(如: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机、植保、兽医、质量安全、农村信息等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由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各镇(街)业务站配合,围绕我区主导产业,深入镇村户中进行培育对象调查摸底;会同所在镇(街)业务部门调查审核,把确实符合条件且真正有意愿、有需求的对象遴选出来,建立培育对象库。 (二)教育培训 1.培训任务。计划培训390人。培训生产经营型280人,专业技能型或专业服务型110人。 2.培训时间及补助标准。计划生产经营型培训时间累计10天(60课时,含实训);专业技能型或专业服务型培训时间累计5天(30课时,含实训);培训补助标准按每人每天200元。 3.培训对象。本区农业从业者。本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和其他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业创业者和农村“两后生”(农村高中、初中毕业生)等。优先培育“农业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申报人员。从今年开始,把农业冷链物流技术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范围。乡村振兴综合培育村(培斜、

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产生的时代背景 编辑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2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 编辑 1、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 2、全职务农,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 3、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4、具有“能创业”的特点。 5、具备较大经营规模,具有较高收入。 6、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 3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编辑 1、要有新观念主体观念、开拓创新观念、法律观念、诚信观念等。 2、要有新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3、要有新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 4新型职业农民大体分为三类 编辑 1、生产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的群体。 2、服务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农业服务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群体。 3、经营型职业农民有资金或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群体。 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编辑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是一支新生力量,需要在实践中给予更多的帮扶、鼓励与培育。 1、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培养职业农民素质。(重点抓好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学历教育)。 3、创新培育培训内容和方式。 4、专业合作组织、典型示范引领、创业实践助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2] 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哪些重要意义 编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202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2020 根据《2020年XX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XX县畜牧兽医局积极宣传培训政策,组织了全县相关畜禽养殖场(户)业主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2020年下达XX县新型职业农民(畜禽养殖)培训人数为120人,按时要求于2020年3月份以前完成。我局于2020年3月18日至3月23日举办了“猪禽养殖培训”,培训人员70人。3月25日至3月30日举办了“牛羊养殖培训”,培训人员57人。2期共计培训127人,参加“云上智农”好评率达到90%。 1、明确责任。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各乡镇畜牧中心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培训工作由局分管领导王建华副局长总负责,局机关在培训服务、教师协调、教室配置等方面全力配合和支持,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具体承担培训任务,负责组织实施授课培训,乡镇中心负责招生和后期跟踪服务,做到集中培训,分散指导,责任明确,各司其责。 2、创新方法。马头山羊、秦巴黄牛、黑猪养殖是我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这几年我县精准扶贫的重点扶持产业。我们在教师聘请中采取“请名师、筑基础,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授课,今年聘请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金尔光、宋忠旭、郭万正等专家学者授

课,并把专家请到部分养殖场,把脉问诊,实地指导。在实践指导上采取分片包联,分区指导,按期上门,定期回访的形式,让每一位学员学能应用,学有所用。 3、丰富教学。我们严格执行培训方案和期初计划,完全按照“五三二模式”,即理论授课时间50%,实训、见习30%,研讨、考试考核时间20%,培训时间上不缩水。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有教案、有教材,注重互动教学,并安排学员互相交流,实践中注重养殖专业技能、防疫员与养殖户之间的相互交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后期跟踪指导上建立了微信群、电话咨询,保证沟通顺畅,互动活跃,不走形式,不摆样子。 4、规范管理。培训按照训前申请、训中监督、结班验收、拨付资金的流程开展,建专帐,专人管理,专款专用,规范资金使用范围,严禁现金支付,严禁截留挪用。所有报销单据报县农业局和财政审核后报账,做到与培训无关的不予支出,预算中没有项目的不予支出,单据少于2人签字证实的不予支出。按照一班一档,拍照片、留痕迹,签字登记,全程收集,装订成册,入档存放,确保后期有据可查。 1、提高了养殖从业人员素质。我县是贫困山区,环境恶劣,交通闭塞,过去从事畜牧养殖大多是不能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养羊喂猪。通过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实施,把资金、能人都吸引了进来,从门外汉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来源:农民日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化日益加剧,农户兼业化、村庄 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 面对的现实问题。自2012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培养新 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从三农工作的全局高度,为我们指明了解决“谁来种地”“如何 种好地”问题以及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方向。大力培育新型职 业农民,需要循序渐进,有序推进从调查摸底、完善模式到优化机制等的系统工程。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调查摸底 开展对产业和农业从业人员等的摸底调研,重点掌握农业生产资源禀赋、主导产业发 展情况、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发展情况、农业从业人员结构数量和素质等,分析农业产业 发展趋势,合理估算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重点解决原来普遍存在的以 简单“培训”替代“培育”、培育工作缺乏精准性的问题。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村产 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相互支撑的耦合系统。将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种养大户、家庭 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具有强烈发展愿望与发展潜力的骨干农民作为生产经营型职 业农民培育对象,将农业企业关键技术岗位人员作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将村 级动物防疫员、农村经纪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等作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分 类分产业(工种、岗位)建档入库,为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奠定基础。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不同地区之间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均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地区之 间农业产业的结构类型较多,农村人口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差异较大,政府对于农业的支 持与扶持能力相差也很大。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必须 依靠各地根据自身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经过多年的实践,全国各地形 成了多种农民培训模式,包括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模式、现场传导型培育模式、典型示范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题答案

建水县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生产经营型蛋鸡养殖培训班考试题 培训基地名称:建水县临安镇畜牧兽医站得分: 学员姓名:住址: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 1、新型职业农民: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2、电子商务: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一体化。通俗来说就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的各种商业和贸易活动。 3、育雏存活率:指育雏期(0-6周龄)末成活的雏鸡数占入舍雏鸡数的百分比,育雏成活率应在95%以上。 4、开产日龄:从雏鸡出壳到全群鸡日产蛋率达50%时的日龄代表鸡群的开产日龄。 5、产蛋期料蛋比:指母鸡在产蛋期内所消耗的饲料量与产蛋总量之比,即每千克蛋所消耗的饲料量,也叫饲料转化率。选择料蛋比低的鸡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理想的料蛋比为2.0-2.2:1。 二、填空题(共50分,每空1分)。 1、企业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原材料采购)三部分的投资。

2、启动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金)。 3、销售利润=(销售收入)-(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税金)。 4、营业利润=(销售利润)-(推销费用)-(推销管理费)。 5、经营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损益)。 6、蛋鸡场在布局上通常分为(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等。 7、蛋鸡的饲料主要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饲料)。 8、饲料贮藏中,贮存饲料水分含量应不高于(13% ),环境温度控制在(15-18℃)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 )以下。 9、雏鸡在(6-7 )日龄进行断喙。断喙前给鸡服维生素(K3 ),可防止出血过多。 10、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的方法:可用鸡传染性法氏囊高免( 血清)或高免蛋黄(抗体)肌肉注射,可迅速控制本病。 11、雏鸡10日龄前相对湿度(60-70%),10日龄后(40-60%)。若湿度太低,使舍内过于干燥而增大粉尘,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若湿度过大,则机体呼吸困难,不利于机体排热,同时垫料过湿,易诱发球虫病。 12、进雏前一天,将室温提高到(32-35)℃,并将饮水器装满水,使饮水温度在小鸡到达前饮用时能达到(20)℃以上。 13、小鸡到达时尽快入舍,因长途运输等原因遭到热应激时,饮水内加入(5% )葡萄糖饮用(8小时)。 14、空舍时间应在(4周)以上为宜,最少也不能低于(2周)。

新型职业农民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产生的时代背景 编辑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2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 编辑 1、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 2、全职务农,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 3、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环境、 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4、具有“能创业”的特点。 5、具备较大经营规模,具有较高收入。 6、具有较髙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 3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编辑 1、要有新观念主体观念、开拓创新观念、法律观念、诚信观念等。 2、要有新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道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3、要有新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 4新型职业农民大体分为三类

编辑 1、生产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的群体。 2、服务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农业服务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群体。 3、经营型职业农民有资金或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群体。 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编辑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是一支新生力量,需要在实践中给予更多的帮扶、鼓励与培育。 1、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培养职业农民素质。(重点抓好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学历教育)。 3、创新培育培训内容和方式。 4、专业合作组织、典型示范引领、创业实践助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2] 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哪些重要意义 编辑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有中国待色农民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2018例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2018 例文根据《2018年XX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XX 县畜牧兽医局积极宣传培训政策,组织了全县相关畜禽养殖场(户)业主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一、完成情况 2018年下达XX县新型职业农民(畜禽养殖)培训人数为120人,按时要求于2018年3月份以前完成。我局于2018年3月18日至3 月23日举办了“猪禽养殖培训”,培训人员70人。3月25日至3 月30日举办了“牛羊养殖培训”,培训人员57人。2 期共计培训127 人,参加“云上智农”好评率达到90%。 二、主要做法 1、明确责任。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各乡镇畜牧中心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培训工作由局分管领导王建华副局长总负责,局机关在培训服务、教师协调、教室配置等方面全力配合和支持,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具体承担培训任务,负责组织实施授课培训, 乡镇中心负责招生和后期跟踪服务,做到集中培训,分散指导,责任明确,各司其责。 2、创新方法。马头山羊、秦巴黄牛、黑猪养殖是我县农业经济的主导

产业,也是这几年我县精准扶贫的重点扶持产业。我们在教师聘请中采取“请名师、筑基础,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授课,今年聘请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金尔光、宋忠旭、郭万正等专家学者授课,并把专家请到部分养殖场,把脉问诊,实地指导。在实践指导上采取分片包联,分区指导,按期上门,定期回访的形式,让每一位学员学能应用,学有所用。 3、丰富教学。我们严格执行培训方案和期初计划,完全按照“五三二模式”,即理论授课时间50%,实训、见习30%,研讨、考试考核时间20%,培训时间上不缩水。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有教案、有教材,注重互动教学,并安排学员互相交流,实践中注重养殖专业技能、防疫员与养殖户之间的相互交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后期跟踪指导上建立了微信群、电话咨询,保证沟通顺畅,互动活跃,不走形式,不摆样子。 4、规范管理。培训按照训前申请、训中监督、结班验收、拨付资金的流程开展,建专帐,专人管理,专款专用,规范资金使用范围,严禁现金支付,严禁截留挪用。所有报销单据报县农业局和财政审核后报账,做到与培训无关的不予支出,预算中没有项目的不予支出,单据少于2 人签字证实的不予支出。按照一班一档,拍照片、留痕迹,签字登记,全程收集,装订成册,入档存放,确保后期有据可查。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养殖从业人员素质。我县是贫困山区,环境恶劣,交通闭塞,过去从事畜牧养殖大多是不能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养羊喂猪。通过新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工程后续计划

2015年龙井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工程 2016年后续服务指导工作计划 为加快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强化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跟踪服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跟踪后续服务机制,形成农业培训机构及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的新常态,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此计划。 一、总体思路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学中中涌现出的领军人才的培育支持力度,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后续服务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具体措施 1.为实现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经常性和就近培训的目的,依托基地所培训学员成立的农场和合作社,建立相关培训基地,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经常性培训,同时争取各方力量,争取惠民政策,服务好三农。 2.落实2015年集中培训所学技能,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加强创新发展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巩固新型职业农民

培训效果,争取部分规模化推广玉米先进种植技术。 3.为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多方面、多渠道发展农村经济。 4.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规范统一的培训台帐,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三、具体行事安排 1. 年初一季度集中所有学员座谈,摸底2016年发展需求,颁发2015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结业证书,解读后续服务指导基本方案。 2.四月份分片按乡镇学员分布指导学员采用先进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春耕播种,同时聘请农业专家走进地头,指导农民如何进行田间管理。 3.年中七月份农闲期,遴选部分优质学员,继续赴农业经济发达地区参观交流学习,不断更新农民发展理念,破除束缚。 4.年末秋收季节,指导学员如何开展系统规范的农作物收割,同时指导学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储藏。 龙井职业教育中心 2015年12月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课题报告

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问题研究 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提出着力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为地处全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上海浦东,农业虽然所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是很大,但无论是从地理区位优势,还是从科技资金实力来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浦东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浦东农业的走向,对全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标本”意义。浦东新区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100个试点县之一,根据农业部试点工作相关要求和启动会议精神,试点工作紧紧围绕教育培训模式创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和扶持政策配套三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初显成效。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共识营造培育环境,需要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进程,特别是需要政策跟进和制度安排创造培育条件。如何又好又快地深入推进该项工作,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不断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背景分析 当前浦东正处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懂得市场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其地位和作用看,新型职业农民有机地将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结合起来,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了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

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新要求。从组织形态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上看,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懂得市场经营管理,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经营的从业者,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 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 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 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是全能型、典型的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依靠对象,是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必然要求,是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力量。 (二)充分认识浦东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意义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浦东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上海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20××年度,我市继续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市”,南漳首次进入省级示范县。在总结近两年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整合培育资源、扎实推进培育环节、严格监督管理,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扶持等各项工作,多形式开展跟踪服务,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又上新台阶。 截至20××年3月底,全市圆满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300人的工作任务,其中:生产经营型2153人,创业类600人,青年农场主170人,专业技能型1591人,专业服务型1786人,农机合作社带头人50人。 一、落实“五个到位”,做好工作部署 一是组织到位。相继出台《××市20××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襄职农培办【20××】1号)、《××市直20××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襄职农培办【20××】2号)等文件,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进度安排、组织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科技示范户培育、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将政策扶持与激励奖励相结合,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全市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分工到位。农业部门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督办工作,统筹协调、管理与验收;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与绩效考评、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信

息宣传与农民信息上报审核;后续跟踪服务、指导、认定和政策扶持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资金拨付、资金监督和管理工作。各行业部门负责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协助制定教学方案、遴选学员、跟班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各培训基地负责遴选培育对象、制定教学方案、选聘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 三是监管到位。严格执行管理、培训、监督三者分离的工作机制,各地农业局专门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按照“谁承担、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抓好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实施和监管工作。开班前,每个培训班需向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公室和科教科提交开班申请,经审批后方能正式开班;开班时,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培训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公室、科教科、监察科全程监督培训全过程,确保人员、时间、培训质量到位;培训结束后,组织由财政局、农业局机关负责人对每个培训班进行验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核查,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项目资金监管方面,做到先审计后报账,主动邀请审计部门对每个班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审计合的方可报账,对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开支的资金坚决不予报销。 四是宣传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做好项目各个环节的宣传工作。在培训招生前,一是组织招生宣传专班分赴各乡镇办进行培训宣传和招生摸底调查,使农民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过前两年培育学员好口碑进行宣传。通过他们口耳相传,自发对外谈论培训后的收获,今年早早就有很多农户要求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2020.docx

根据《2020年XX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XX县畜牧兽医局积极宣传培训政策,组织了全县相关畜禽养殖场(户)业主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一、完成情况 2020年下达XX县新型职业农民(畜禽养殖)培训人数为120人,按时要求于2020年3月份以前完成。我局于2020年3月18日至3月23日举办了“猪禽养殖培训”,培训人员70人。3月25日至3月30日举办了“牛羊养殖培训”,培训人员57人。2期共计培训127人,参加“云上智农”好评率达到90%。 二、主要做法 1、明确责任。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各乡镇畜牧中心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培训工作由局分管领导王建华副局长总负责,局机关在培训服务、教师协调、教室配置等方面全力配合和支持,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具体承担培训任务,负责组织实施授课培训,乡镇中心负责招生和后期跟踪服务,做到集中培训,分散指导,责任明确,各司其责。 2、创新方法。马头山羊、秦巴黄牛、黑猪养殖是我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这几年我县精准扶贫的重点扶持产业。我们在教师聘请中采取“请名师、筑基础,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授课,今年聘请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金尔光、宋忠旭、郭万正等专家学者授课,并把专家请到部分养殖场,把脉问诊,实地指导。在实践指导上采取分片包联,分区指导,按期上门,定期回访的形式,让每一位学员学能应用,学有所用。 3、丰富教学。我们严格执行培训方案和期初计划,完全按照“五三二模式”,即理论授课时间50%,实训、见习30%,研讨、考试考核时间20%,培训时间上不缩水。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有教案、有教材,注重互动教学,并安排学员互相交流,实践中注重养殖专业技能、防疫员与养殖户之间的相互交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后期跟踪指导上建立了微信群、电话咨询,保证沟通顺畅,互动活跃,不走形式,不摆样子。 4、规范管理。培训按照训前申请、训中监督、结班验收、拨付资金的流程开展,建专帐,专人管理,专款专用,规范资金使用范围,严禁现金支付,严禁截留挪用。所有报销单据报县农业局和财政审核后报账,做到与培训无关的不予支出,预算中没有项目的不予支出,单据少于2人签字证实的不予支出。按照一班一档,拍照片、留痕迹,签字登记,全程收集,装订成册,入档存放,确保后期有据可查。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养殖从业人员素质。我县是贫困山区,环境恶劣,交通闭塞,过去从事畜牧养殖大多是不能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养羊喂猪。通过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实施,把资金、能人都吸引了进来,从门外汉到行业能手,我县已建设40家规模羊场、20个猪场业主都是40岁左右的青壮年。 2、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培训后的学员接受新观念,运用新技术能力大幅提升,参加过培训的学员们在养殖场建设标准化圈舍,种植牧草,加工青贮饲料等科学管理上均有提高。在培训期间邀请往期学员现场讲解,现身说法,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周围传统养殖农户改建圈舍,改良品种,科学管理,开拓市场,效益明显增加。 3、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规模养殖场业主自强、自律,遵纪守规意识明显增强,在养殖场的选址规划、粪污利用、档案记载、产品安全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培训后的新型职业农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互联网营销,助推了三产融合。 四、存在问题 尽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利民惠农政策,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是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新农村谁来建”问题的重大举措。为着力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总书记视察x省时提出的“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加快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政策惠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思路,以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方向,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宗旨,以培养造就高素 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目标任务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推动农民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积极探索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

初、中、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构建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各地涉农职业院校等多方参与的“一主多兀”教育培育体系,不断提咼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农民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将其培养成建设我省现代化大农业的主导力量。到x年实现我省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一遍和培养出一大批现代青年农场主的目标,使新型职业农民总数达到10万人。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基础的、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政府和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推进。 (二)依托产业原则。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围绕市场需求和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实际,分类别、分产业、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三)注重实效原则。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听取农民意见, 尊重农民意愿,采取农民喜闻乐见、宜于接受的培训形式,调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四、重点工作 (一)科学遴选培育对象。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要精准确定培育对象。各地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培育对象的数据库,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制定

202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202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区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XX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XX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区农业局《XX市XX 区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文件通知,以加快培育壮大畜牧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畜牧增效、养殖户增收、农业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培育工作任务 根据省、区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我区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结合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制定了培育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原则,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择优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有序推进新兴职业农民培育。我区2020年培育目标任务为专业技能型畜禽繁殖员110人,两个班,分别为肉牛培育班50人,生猪培育班60人。 二、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培育资源库 1、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抓好抓落实,我局认真遴选,组

建学员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到养殖企业、村、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情况登记注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共登记入库的人员达230人,然后再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学员库中,建立学员档案。在培训时,依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重点遴选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民参训,将有意愿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先纳入培训范畴,从而避免了新学员在注册时登录不上系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员重复参加培训的问题。 2、坚持农民自主申报和基层主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别培育对象。登陆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实名注册,在线报名。培育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年农业服务收入4万元以上,包括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等。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只享受一次同类培训。 三、进行土洋搭配,组建培育师资库 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组建有师资库。为充实师资团队,我们不仅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还将本地有较强生产经营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土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中,进入我区师资库的专家教授有25人。例如周健,华农毕业,原正大畜牧公司副总,主抓生猪生产,现在自主创业,是生猪疫病防治方面的土专家;毛喜,喜旺旺公司总经理,在生猪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方面有很深的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课题指南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三农”发展的宏大课题和重大任务,对切实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基础性工程和创新性工作,要培育出愿种地、会种地、种好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现路径、长效机制、有效模式、方式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持续开展,现发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课题指南如下。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背景 1.农村劳动力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农户基本情况调研分析) 2.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3.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4.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5.城乡发展一体化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6.以家庭农场主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二、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 (一)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 7.农民学习心理、学习习惯与学习特点研究 8.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农学结合、送教下乡模式研究 9.不同地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10.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设计与实施 11.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形式 12.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设计与管理 13.适合农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14.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 15.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规范化教学管理研究 16.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研究 17.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18.基于地区和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研究 19.农民田间学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应用 20.不同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研究 21.不同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研究 22.基于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研究 23.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研究 24.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开发与应用 25.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方法研究 26.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设置研究 27.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资源建设 28.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化管理研究 29.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监督机制研究 30.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才质量评价研究 3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跟踪服务途径及效果研究 32.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执行绩效评估 33.不同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 34.农村妇女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研究 35.生态文明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研究 (三)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衔接 36.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研究 37.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敦化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敦化市新型职业农民,根据省农广校的要求,我们对敦化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敦化市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 敦化市乡村人口172461人。有劳动力资源90563人,占乡村人口的52.5%,其中男劳动力资源占59.3%、女劳动力资源占41.7%。在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中乡村从业的人员85536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94%。在从业劳动力中真正从事农业的只有41693人,占乡村从业人员的48.7%。 二、敦化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途径 敦化职业技术学院在2014年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农民培育上,2015年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确定遴选标准,严格遴选学员。我校主动与当地镇政府主管农业的副镇长联系,详细说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内容及文件精神,

报告我校在项目实施中的任务及培训意义,争取镇领导的深刻领会和大力支持,与所培训辖区的村长取得联系,对各村各户的发展规模和产业需求进行准确的调查,明确受训学员的培训想法和专业定位,对报名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择优遴选,共遴选出350名种植大户、合作社成员及农场主和致富带头人。 (二)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中我校充分发挥了农广校在农民培训 中的人力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加强软、硬件建设投入的力度,得到市政府及农业局的认可和重视,积极争取农民培训项目,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到学校的中心工作,精心设计培训计划及专业设置,加强培训后的跟踪指导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我校2015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共开设了种植、农机、病虫草害三个专业的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其中以种植专业为主的生产经营型培训班招收学员150名;以农机为主的专业服务型培训班招收学员150名;以病虫草害专业为主的专业技能型培训班招收学员50名;每个专业的设置都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具有代表性。每期班分额为50人,确保了工程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四)创新培训理念,制定科学的培育方案和培育模式。在制定培育方案过程中,我校本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指导思想,将集中理论学习+考察实践+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流程,使受训学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目前,所有培训任务均已顺利完成,后续服务指导还将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