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读书笔记

《世界是平的》读书笔记
《世界是平的》读书笔记

《世界是平的》读书笔记

世界是平的。公知中,我们是世界是个球体,这早在六百年前就经由哥伦布印证了,而此时弗里德曼提出“世界是平的”,不得不说着实的吸引了我,我满心期待他讲述一个科幻童话,结果当我翻阅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彻底的失望了。“平”即指“全球化”,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平,而非我们通常理解的物质方面的。更关键的是我忽略了本书的副题是“二十一世纪简史”,这个才是对本书最为贴切的概括,弗里德曼几乎通篇都在讲述特别是网络兴衰发展的历史,庆幸的是他一直在努力尝试将历史通过他的足迹讲得生动,讲得形象,讲得有趣。作此书时,本世纪的第五个年头当尚未完结,作者弗里曼就急吼吼地要来个盖棺论定,这也难怪许多书评人看不惯他。此外,书评人多批评书中的观点全无新意,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这两个批评是否有理,在对本书有个整体的了解之前我且只能持保留意见。

全书共计十三章,大致划分的话,则第一章至第三章为第一部分,讲述“世界是平的”之既成事实与成因,第二部分由第四章到第十章,进一步阐述这一趋势的深层影响和国家、个人、公司的因应之道,在最后的第十一章至十三章中作者继续讨论“让世界不平”的残余因素和解决之道。

六百年前,哥伦布扬帆向西,去往他想象中的印度,他所秉持的信念乃是“地球是圆的”;六百年后,弗里德曼从美国本土出发,往东作环球之旅,先到印度,再到中国,最后回到合众国,沿途所见,都是“我正谁大觉,好多工作都外移了”。而外移的工作中除了制造业的岗位之外,连传统上认为不可能外移的服务岗位也包括在内——如印度的医生开始帮美国的同行解读电脑断层扫描图像。在第一章中,作者如此这般将“世界是平的”的图景展开。本章也奠定了本书的叙述框架和行文的笔调:四个主要叙述对象是全球化肇始国美国、服务业主要外包地的印度、制造业主要外包地的中国和作为对照,孤立于全球化进程之外的阿拉伯世界;写作手法上则是以例子带出观点——全书充盈的案例既新又多。

在第二章——可能也是全书最有名的一章里,作者列举出“抹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机”来回顾“世界变平”的历程。这十大推土机依次是:“墙倒窗开”(柏林墙的倒掉和视窗软件的普及)、互联网的勃兴、工作流软件、开放资源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内包、信息搜索和轻科技“内固醇”。作者虽然提示这些推土机可大致分为政治事件、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三类,但他并没有强调这种分类,也许是因为这十个因素彼此牵连和推动,难以截然划分的缘故。抛开作者的逻辑不谈,从交易的角度来看,这十大推土机引发的变化倒也可划分为三类:其一是交易范围的扩大,第二是交易费用的降低,三是交易规则的变化,而这三者又相互推动,造成了交易的繁荣。柏林既倒,冷战终结,所谓的“金砖四国”三十亿人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来,三十亿人既是制造者,又是消费者,交易的范围空间扩大;东西汇流,“世界向民主、共识、自由市场导向的治理方式倾斜”,交易规则开始趋近,向“单一的市场、单一的生态系统、单一的社群”演进,此所谓“全球化”。交易费用的降低主要拜信息技术的进步所赐,信息获取与交流的成本直线下降,大大降低了时间与空间对贸易的限制,为新的交易种类和交易规则的涌现扫清了战场。

此处,正像那些书评人批评的那样,这些“推土机”在别的著述中也多有论及,或许名称有不同,有的在学理上可能还更为清楚,不过弗里德曼的出众之处在于将这十个因素“汇流”——旁的人好像真的说的没有这么全的,汇流之后表现力和说服力的增强是几何级数的。换言之,本书是过去所有有关全球化之通俗读物中的“集大成者”。这种状况,就像他在第三章“三大汇流与中国妈妈的义肢”中所说:“十辆推土车的出现,最晚都没有晚过九零年代”,但“先需要时间进行整合,才可以相辅相成,引爆点大约在2000年,结果就是创造出一个因网络而变可能的全球竞赛场,让多重形式的合作,知识和工作的分享,不再有时间差,不必在乎地理和距离”。“2000年”是弗里德曼在书中反复提到的一个数字,这个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年份,在他看来却是全球化的一道分水岭。返回第一章,他在开头已提出自己的“大

历史观”,将自哥伦布西行的1942年以来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从1942年到1800为全球化1.0时期,1800年到2000年为全球化2.0时期,2000年以后为全球化3.0时期。显而易见,作者认为本世纪余下的年份不过是全球化3.0的继续展开,“调子已经确定”,所以颇为自信地将本书的副题名为“二十一世纪简史”。这里,可以认为是对那些书评人批评意见的一个回应吧。

作者所说的第一汇流是指十辆推土机一同运作,创造出一个平坦的全球竞赛场。在此基础上,企业和个人开始采用新习惯、新技术和新程序来运作,新场地与新方式相结合构成第二汇流。而中国、印度、前苏联的三十亿人进入这个新场地,加入合作和竞争,就是第三汇流。

在上述本书的第一部分中,作者基本在回顾历史、陈述事实,批评者虽然不承认他的原创性,但在基本的事实上并没有异见,引发激烈批评的是本书的第二与第三部分。

在第四章“劳斯莱斯还算是一家英国公司吗”中,作者开篇即指出:三大汇流不但影响企业的竞争、工作者的就业,也将影响到国家的政策…之后将是所谓的“大厘清”,因为当创造模式从垂直变水平,从计划与控制变成连接与合作,受到冲击的不只是商务,还有一切….世界抹平后最常见的疾病是“多重身份失调症”。也许是噱头,也许是真实经历,作者发现“我说的‘世界抹平’,马克思早在1848年《共产宣言》就已经说过了…在《共产宣言》里,他形容资本主义这股力量可以消灭封建、民族、宗教等一切认同,进而建立起一个只受市场法则规范的普世文明。”

弗里德曼说:“今天回头读《共产宣言》,我不得不敬畏马克思的犀利”,他并全文引用宣言中的两个段落。一干批评者都说弗里德曼是误读了《共产宣言》,误读了马克思,我却以为他引用的段落相当恰当,好像马克思早就为此书写好了导读似的。我全文抄录其中的第二段话如下:

“资产阶级快速改进所有的生产工具,大幅度改善沟通的手段,把所有国家都带入了文明,连最野蛮的也带入。商品的廉价是击垮中国所有城墙、逼得仇外冥顽的蛮族非屈服不可的重炮。廉价逼得所有国家都必须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否则就等着亡国亡种。廉价逼得所有国家都必须引入资产阶级所谓文明,亦即都变成资产阶级。换言之,资产阶级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世界。”

世界被抹平,“水往低处流”,哪里有更高的利润,或者有更低的成本,资本连同其它生产要素就流向哪里。理论上,企业就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企业的边界从来就不清楚,如今有了供应链、内包和外包,这边界就更模糊了。越来越多的工作被外包出去,那些接受外包的知识工作者,他们与公司的贡献往往比内部员工还大,还要更重要,但是法律上却不算公司的雇员;还有供应链上的合作单位,他们与公司的运作已经高度配合,其程度甚至与内部的部门无异。企业的边界究竟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此外,民族国家的边界也模糊了。“劳斯莱斯还算是一家英国公司吗?”,那么联想究竟是一家美国公司,还是一家中国公司?

根据弗里德曼的全球化编年史,在全球化1.0阶段,国家是竞争的主角,2.0阶段的推动力来自企业,3.0阶段的推动力则来自个人,个人的力量大增,不但能直接进行全球合作,也能参与全球竞逐。“不过,它也可能对我们在地理和社群上的认同构成威胁,而我们却一直是靠着认同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这种认同感的迷失就是作者所谓“多重身份失调症”。作者指出:“资讯科技的进步让企业可以把所有的无效率从市场与商业运作中排除…但有些障碍却是一地的机制、习惯、文化、传统,人民珍惜这些,因为其中报包含了非市场的价值,诸如社会凝聚力、宗教信仰、国族自尊等。如果这些差异业杯抹平,丧失的可能是很重要的东西…推土机抹平的障碍愈多,国家、文化、价值、认同、民主传统、劳工社群的保护规范等等遭逢的挑战就愈严重。”他问道:“应该保留哪些?哪些又应该让它化为乌有,大家才能更好地合作?”

作为对上述问题之一的回答,弗里德曼接下来在第五章“相信开放,别以为壁垒有多少帮助”中明确指出贸易壁垒毫无帮助,并只能阻碍你从全球化中受益,但在第二部分接下来的第六章至第十章,他并没有着力“厘清”上述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自资本主义出现就有之,根本无法厘清——而更像是为个人、企业和国家如何适应全球化撰写了一份“生存手册”,这从章节的题目上便可以看出,第六章的题目是“如果你希望自己和孩子有竞争力”,第七章“如果你的国家再不好好拼教育”、第八章“给国家、企业、父母的良心建议”、第九章“为什么墨西哥的护国圣像都是中国货”,第十章更为干脆:“企业致胜七大法则”。

弗里德曼说,在抹平的世界里,作为个人,大家都应该立志做“工作不能外包出去的人”——你要么太特殊,要么太专业,要么太懂得深耕,不然就是太会调适。而对国家而言,成功的关键却在基础建设、教育、法制、勤奋、创新与创业的文化——他称之为“零售式改革”,与宏观层面的“批发式改革”相对。

第九章中关于各个国家有一段妙喻,可见作者对世界情势的观察入微,我愿意全文抄录如下:“把世界比喻成一座城市,会怎样?我会这样打比方,西欧好比养生安老中心,垂垂老矣的人口由土耳其来的看护照管吃喝拉撒。美国则像禁卫森严的豪宅区,社区的前门装有金属探测器,好多男女在前院埋怨外人都很懒,后墙其实却有个小缺口,供墨西哥等尽力充沛的移民翻墙进来,协助社区的正常运作。拉丁美洲是找乐子的地方,一大堆夜店舞厅,晚上十点开始上班,人人睡到日上三竿。是很有的玩,夜店舞厅之间却没有其他生意,只有智利那条街例外。这一区的地主几乎都不把赚的钱再投资到社区,都是存到隔老远的银行。阿拉伯是一条阴暗小巷,除了几条叫杜拜、约旦、巴林、卡达、摩洛哥的小弄,外人是不敢进入的。唯一的新开店是加油站,老板跟拉丁美洲的精英一样,也不在社区投资。阿拉伯的许多朱佳都窗帘闭拢,百叶帘拉上,门前草坪插有‘非请勿入,内有恶犬’的标语牌。印度、中国、中亚是‘铁道的另一边’,是个大市场,人烟沸腾,许多小店家、小工厂,间杂以工学院和升大学、升研究所的补习班。本区人人都不睡觉,都住大家庭,人人都工作,都储蓄,为了往上爬。中国人的街道虽然没法治,路却铺很好,没坑没洞,街灯都管用。印度人的街道则灯没修,路面多坑多疤,警察执法却很严。像摆个卖柠檬汁的小摊也得取得执照,幸好警察会收红包,成功的企业在厂房中也有自己有发电机,还有最新式的手机,不怕电话线杆全倒。非洲真惨,商店都关门大吉,平均寿命预期正在下降,新盖的房子都是诊所。”

作者以第十一章“对许多人来说,世界一点都不平”开始了本书的第三部分。他说自己是“科技决定论者”——能力创造出意愿,但不是“历史决定论者”——人人都会用新科技或三大汇流来造福自己、国家、全人类。虽然有半个世界正直接、间接参与世界缩小抹平的过程,但弗里德曼承认:“我知道世界是不平的。”他说的很坦白:“我大胆将书冠上‘世界是平的’书名,是想吸引大家对这种趋势的注意,因为我认为它是先进世界头号重要的趋势…未来不见得世界其他地区也会跟着变平,已经抹平的地区也不见得不会因为战争、经济动荡、政治而变不平。”而分析世界抹平趋势可能走偏的原因及对策就成为全书第三部分的重点。弗里德曼分节列举了阻碍世界抹平,或对世界抹平提出挑战的因素:一是“健康太差”(没进会进入抹平社会),二是“力量太弱”(没有参与的工具、技术、基础设施),三是“挫折太深”(为了反抗开放,穆斯林极端分子故意去攻击开放社会之所以能持续开放、创新、抹平之所系——信任),四是“Toyota太多”(自然资源的局限)。

第十二章“戴尔冲突防治理论”可能是全书最为有趣的一章。作者在本章中讨论了世界抹平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在早先的著作中,他曾提出颇为有名的、半认真半开玩笑的“黄金拱门防卫理论”——“当一国的经济发展到中产阶级的规模撑得起麦当劳连锁时,它就变成麦当劳国家。麦当劳国家的人民是不会再喜欢打仗的,宁可排队买汉堡”,其要点是:“一个国家一旦融入全球贸易,生活水平提升(麦当劳就是象征),战争对胜者与败者的代价都会高到可以止战的地步。”在本书中,弗里德曼将麦当劳换成了戴尔,他指出:“世界上,任何

隶属某一个全球供应链的任何两国(戴尔就是象征),只要还在相同的供应链里,就不会真的开战。”他并认为,对这一理论最大的考验就在台海两岸。

第十三章题为“从11/9到9/11:我们需要想象力”(198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的日子),这里所说的“想象力”分正反两面讲。正的一方面,“在抹平的世界里,合作的资源及工具已经是人人可取的大众物资。却有一样在过去和未来都不会成为大众物资,就是想象力”。反的一方面,就是要把那些愤怒的(穆斯林极端主义青年)从“等待中的烈士”变为“行动中的梦想家”,换言之,用“美国梦”去填充他们的头脑。

没错,美国梦。通读全书,从本书的立场和假想的读者群来看,这又是一本“美国读本”,或者说这本书或许原本就是弗里德曼写给美国人,特别是美国青少年,的一本警示他们要居安思危的励志读物,而非我之前猜想的世界平不平的问题,也不是讨论什么互联网价值的专著。

关于“全球化带来世界变平的”的宣言,在弗里德曼的《从凌志汽车到橄榄树》书中早有论述。在这本书里,作者首先列举了新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然后作者把“世界是平的”作为假设或前提,作为一种已经在发展成为趋势和未来现实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弗里德曼,作为一个美国人,讲述了自己的担心和忧虑。我认为,《世界是平的》是美国人关于自身在21世纪的生存战略构想,也是美国人民忧患意识的一次集中体现。相当于我们经常说的,盛世危言。此时,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这样一本在我们这里饱受批评的著作却登上了畅销榜,我们从一开始就摆错了自己的位置。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来看看弗里德曼的思路吧:在书中,一开始,弗里德曼就讲述了他在印度的若干经历。他在印度那些从事外包的公司里面,看到了让很多美国人都担心的事情:因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因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过去那些依赖地缘和政治优势发展的规则,正在被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所击败。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印度年轻人,正在用饱满的热情,拥抱不到普通美国人1/100标准收入的幸福生活。弗里德曼深刻地认识到:当我在梦中的时候,世界已经变平了。然后,弗里德曼总结了十大让世界变平的科技原因。在科技为王的时代,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总结,跟互联网相关的所有重要的技术都被罗列其中。难怪,第一次看书的人容易被其迷惑,认为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然而,弗里德曼并没有停止,他太了解美国了,作为地球上过去40年唯一一个没有遭受战争侵害的国家,在经历了冷战胜利,政治和美元强势的大发展后,创造了互联网平台的美国人,聪明的人更加聪明,而那些希望坐享其成的落后的中产阶级,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无法延续现在的富足生活。

因此,弗里德曼宣布“世界是平的”,他回忆起小时候他父母常常这样说:汤姆,把你碗里的饭吃干净,别忘了中国人正在挨饿。而现在,他给美国父母们的建议是这样的:孩子,去做你的作业,别忘了中国人或印度人正对你的工作岗位虎视眈眈。在平坦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美国人的工作,任何人,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参加竞争。

为了帮助新兴的中产阶级避免平坦化的冲击,弗里德曼总结了未来生存需要的工作技能,简单地说,是这样的:①有合作能力的人能够生存;②复合型人才,俗话说的多面手,能够生存③表达能力超强,俗话说的会忽悠的人,能够生存④懂得权衡,有大局观的人,能够生存⑤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人,能够生存⑥在新领域,比如环境和生物行业,创新和发展的人,能够生存⑦增加个性化价值的人,能够生存⑧将本地文化结合起来的人,能够生存为了到达这些技能,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些关于必备的知识或基础的观点:①好奇心和激情比智商更重要②情商好的人,更容易和人合作,也更容易成功③感性是高科技中最不容易复制的部分④培养全才:科学和艺术并重

在那么多的软性知识后面,弗里德曼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这场刚开始的未来竞争中,美国人还是会胜出的。

然后,弗里德曼马上指出了当前美国的危机所在。弗里德曼充满忧虑地告诉我们,他

看见了潜在的、静悄悄的风险正向美国走来:危险一:身为美国公民的科学家和工程的数量在下降,而需要这种专业背景的工作岗位却持续增长;危险二:基础教育有问题。自然科学成绩最优秀学生中的60%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中的65%来自于新移民到美国的家庭;危险三:进取心的差距。中国人和印度人更刻苦、更上进,更能在恶劣的条件下生活;危险四:美国的教育体系需要改革,我们必须寻找一个能以更高水平教育年轻人的方法;危险五:在中国人还没有赶上来以前,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基础建设应该没有尽头,对于各种各有的新思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危险六:美国的宽带接入落后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很多。这是政府在发展网络工程上的失职。

末了,弗里德曼宣布:恐怖的危机迫在眉睫,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至此,这本书的脉络我们已了然,美国需要更加强大,而中国或是印度正是被作为竞争对手或假想敌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时时存在并不断被警惕的,或许这只是美国更加向上的一个借口和理由,但是不得不说为了这未来的晚餐,美国人已经严阵以待。反观己身,作为第三汇世界的中国,我们时时以大国自居,岂知我们一直被当作假象敌被防备着,而我们曾一直引以为傲的资本——刻苦勤奋,在当下的状况中已经不再占有那么重要的影响地位了,更何况我们已经在傲然中消耗了太多的努力,放慢了太多的脚步。睁眼看看当下的状况,那些在美国追求他们的“美国梦”的华人们,他们的路途曲折艰辛几何。

我的问题是:我们在未来的饭碗上,又做了何种的假设和准备?我们是否看清了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该走向怎样的生存道路?我们是否在讨论教育免不免费的问题外,考虑到其他的目标战略?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应试教育,会给我们今后的饭碗增加或减少些什么优势与劣势?我们未来需要的人才,是哪样的一些人才?我们在教育的改变是从哪里开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讨论一下:我们的21世纪的生存战略又在哪里?

我们一直说要“放眼看世界”,放下大国架子,私以为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不必太在意所谓大国应有的姿态,虽然总是说重在过程,但是结果的承担都是自身,其中滋味只有自己能品味,过程论总是安慰弱者与败者的,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在高位欣然品尝胜利果实的。当然,我这里说的并非是要不择手段的,而是要“不择手段”的去吸取,再说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不是吗?我看到,我听到,我知道我们的国家正在尝试着努力着转变,我正期待着。为了我们的后代有更多吃肉的机会,现在的人都可以重读《世界是平的》,从第6章到第8章,我们一定可以体会到很多压力。这是美国人的盛世危言,也是我们居安思危,从大国梦中惊醒的钟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教育部于xx 年指定并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不停在实践与研究,但是不是很深,通过再次仔细阅读,深有感触..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 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地实行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使用种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康健,丰富的生存和运动情况,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必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履历.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 品德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纪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根本运动,保教并重,存眷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体发展。 关于幼儿园教育目的代价取向的题目,我认为,在幼儿阶段动 作技能的教育主要是对大小肌肉的锻炼和使其精良的发展,至 于掌握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对幼儿来说实在是有肯定难度的,所以在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上,教师应只管即便简朴和清晰化,以便幼儿学习。情感教育,应该参加得当的波折教诲,熬炼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帮助幼儿心理素质的进步。而关于举动教诲,笔者认为行为其实只是教诲的详细表现形式,所以我比较倾向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即认知范畴情绪范畴,行动技能范畴。只是教育理念应该与社会的现实环境联合起来,将布鲁姆的教

育目标分类学良好的运用到当代幼儿的教诲中。而且将其详细和简单化,使家长能够明白的更透彻。更好的表现家长的代价取向。家长的职业也是决定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本身是西席的幼儿家长,由于恒久与孩子,与教诲打交道,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不同。而作为农夫的幼儿家长,由于周围环境和社会职位地方的差别,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应有所不同。居住地是对周围环境的关键解释,而文化程度本身就表现了人的社会阅历。同时,家长的收入应该对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有肯定的影响,收入越多,往往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相应会多。除此之外,应该说越年轻的家长越追求进步,越懂得怎样的教诲才是最好的教诲。笔者相识到对付此项研究,我国学者只对西北屯子做了相干研究,但是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存在屯子与都会的差异。各种教诲机构,各种周边环境都影响着幼儿教育以及幼儿园的教诲目的,家长本身的价值取向也是决定幼儿教育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关键阶段。而对幼儿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将来。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幼儿园的教诲模式和发展偏向。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也可以表现家长的代价取向。事实上,纲要与其他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一起构成 一个受配合原则引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的层次差别的幼教 法例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法制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历程,促进幼教朝更加康健准确的偏向进步.纲要鲜明的表现着国度的 意志。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调和发展的目的。“全面”,指体、智、德、美发展的整体性,缺一不可;“和谐”,指体、智、德、美的有机性,不可分割。说明在实施幼儿教育目的的教诲历程中,“四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又相互融合的有机结合体。单从幼儿生理发展讲,例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读后感2000字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拜读了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说实在的,刚开始这本书吸引我眼球的只是书的题目。我急切想弄清楚的是作者为什么认为“世界是平的”这个奇特观点。随着阅读的继续,我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更被作者所描述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新格局所震撼,也更加深刻认识到自身现有知识 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所以,阅读《世界是平的》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知识匮乏所导致的紧迫感。 《世界是平的》讲述了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及其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强调今天的全球 经济一体化让人才的竞争和流动更加直接和快速,并且产生了赢者更赢、输者愈输的残酷 现实,直接冲击了人们对价值观的理解。很多人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的是前途未卜,忧虑 随时会失去工作,因此会对未来产生恐惧感。同时《世界是平的》又给我们以启迪:应该 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我们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虚荣行为的出现,大部 分原因是由于我们的知识欠缺。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世界成为平的,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变成一个大舞台,这种环境 可以迫使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竞争中来。利用网络的平台,一切都将变得没有距离,这个 事实既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为竞争的惨烈感到一丝恐惧。开放源代码、外包、 离岸经营、供应链和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成为了世界变平的重要力量,并充分享受着平坦化带 来的伟大变革。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还在睡觉,工作已经外包出去了;当我们醒来时,邮 箱里已经会有我所需要的东西了,这便是时差带给我们的好处。世界是平的,使得公司没 有了国界,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优势,将最合适的工作放到最合适的地方, 由最合适的人去完成,实现企业最佳的优势组合,最完美的人力资源配比。电子商务的发 展消除了企业间的沟通障碍,使企业之间的联络变得更为通畅.. 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印度的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业——不能不说印度创造了一个奇迹。被称为“硅谷”的班加罗尔,那里所发生的一切简直不可思议。(心得体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3823827.html,)是什么原因让印度一下子成为软件王国的巨人呢?在世纪之交的前夕, Y2K(千年虫)的问题让世人感到世界末日的来临,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 么无疑带给我们的将是一场灾难。要知道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调整是一项庞大而琐碎的事情,世界哪个国家拥有能完成这项工程的专家呢?当然是印度!Y2K让印度的脑力劳动者大受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青睐。Y2K后是网络经济的繁荣时期,印度的软件业也得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与其说印度是幸运的,倒不如说是印度政府的英明决策造就了今天的印度。而我们是否也能在其中得到一些启示呢!我认为. 一、合理的企业和组织机构一定要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社会的环境。这同 样也就说明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是完全有能力去预测在将来社会将 有哪些变化的。

关于教育类读书笔记5篇

关于教育类读书笔记5篇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教育类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篇1:《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

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篇一:电影《世界是平的》观后感 《世界是平的》——爱之我见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一本以描写全球化而著名的书——《世界是平的》,在跨文化交流的课程上,我很有幸看到了与它同名的电影。导演John Jeffcoat 巧借这一名称拍摄出一部表现在全球化过程中由外包引起的美国与印度之间文化冲撞与交融的浪漫故事。 故事的情结是这样的,电话收单业务主管陶德被迫成为公司在印度外包项目的培训人,他从现代化美国大都市飞到原生态民族印度,开始了一段神奇的经历。坐蹦蹦,跳火车,吃引起腹泻的刨冰,入住私人旅馆,跳印度舞,被乞讨的孩子骗取手机,过恣肆的荷丽节,陷入与印度姑娘的爱恋,与印度员工度过艰难地融合期最终有效提升了公司业绩…… 整个故事洋溢着浓浓的喜剧色彩,但是导演却巧妙地在欢声笑语中引起了观影者的进一步思考。 电影抓住了当前的热点——全球化与外包。自从21世纪以来,全球化越来越成为强劲的趋势,随着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距离在不断地缩短,贸易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人们的交流沟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该影片中,电话业务公司敏锐的跟进时代的潮流,为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将美国本土的

电话业务外包给人均工资低廉得多的印度,并在影片结尾再次做出决定将该项业务转包向成本更小的中国。我们会惊叹于美国商人的精明,利用一切手段提升自身利益,同时也会有感于不同文明在全球化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摩擦与冲突,这就像是奇妙的化学反应。 就整部影片来讲,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影片中的爱情元素。我将其中的爱情简单的分为三类。 (1)典型的印度式婚姻 这类婚姻在电影中也就是陶德的下属罗杰夫与其女神维米的婚姻。陶德刚见到罗杰夫时,罗杰夫说自己很有幸得到这份工作,它所带来的年薪五十万卢布的高额收入是促成自己婚姻的关键因素,凭借这个,罗杰夫才可以征得维米父母的欣赏并被允许赢取星座运势正好的新娘。实际上,现代印度仍然实行包办婚姻,非常讲究阶层种姓、门当户对与生辰八字的匹配。这在一个成长于自由恋爱国度的陶德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得。同时,现代印度的迷信色彩可见一斑。 (2)让爱乘着电话的翅膀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那就是员工曼尼成功的同一位顾客通过电话相知相恋并最终私定终身,这个神来之笔又为电影增色不少,全球化使得世界变得扁平,使得各种形式的恋爱皆成为可能。这让我想起了当今的网上交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的兴盛,人们得以借着科技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

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与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与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与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3000字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让人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世界被十辆推土机推平了,各肤色各人种的竞争机会平等了。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向读者阐述了可能大家都在经历但却没有认真思考或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世界正发生着显着的变化,科技、政治和经济革命正在消除各种壁垒,让世界变得更加平坦。平坦后的世界,竞争环境变得公平了,大家的机会也都渐渐变得越来越均等了。这些观点都在启发人们思考该如何面对这场正在发生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化变革,如何调整自己来迎接这场变革。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加狂想。这本书前一部分讲推动世界变平的十种力量,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现在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作者举了很多身边的例子也结合历史的发展详细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平坦。书的后半部分讲了面对这种变平的趋势和挑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既有宏观角度又有微观视角。正如一个世界观对应一个方法论一样,只有在了解外在世界的变化,才能进行相应的挑战以适应未来的生活。 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众人皆知的事例,以及所有人都必须正视的热点问题,讲述了全球化的状况,以及它对人们所带来的影响。作者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给我们描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及其原因,他将全球化分割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级即其所定义的全球化1.0版本,始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国家和政府在宗教与帝国主义的影响下,利用暴力击碎国界的藩篱,将世界连为一体;第二个阶级即是他所指的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代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这时,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到国外去寻找市场和劳动力,运输成本与通讯成本的下降推动了一体化的进程;第三个阶段即全球化3.0版本,世界从2000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整个世界进一步缩微,人们可以作为一个个体走向全球,轻而易举地参与全球化,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网络和各种软件等,全球化3.0版本的推动力则来自个人,世界被进一步拉平了。他还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对于世界变平坦,作者从一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自比于哥伦布的发现美洲,但实际上,我觉得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表达世界从圆的变成了平坦的,而应该是从一个崎岖不平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平坦的世界。在全球化1.0版本的时代,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那时,国家与国家间就像屹立在世界上的很多座大山一样,沟通及其不易;后来,全球化2.0版本时代,更多的是企业间的沟通,这时,大山没有了,代之的是一些丘陵和小山坡,世界向平坦的方向变化了,沟通变得容易多了也频繁多了;到了现在所谓全球化3.0时代,沟通更多的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沟通了,世界变成了更多的小的个体的频繁的联系与交流,这里呈现的是一派平原上人们和货物来来往往的繁荣景象。 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竞争更加激烈,是否能让全球的资源为你所用,是你能否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上立足的标准。 书中的观点认为,世界变平了,在全球化3.0时代,个人取代国家和公司成为全球化的主体,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和想象力,世界上的所有资源都可以为你所用;世界变小了,从小型变成微型,“光缆把全世界都连结起来,在没有刻意计划下,班加洛成了波士顿的近郊”;竞争在加剧,几乎所有的生产乃至服务都可以外包,借助外包,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读书札记新 时 期新 理 念——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观台学区西艾口学校王志江新时期 新理念 ——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 “念书是一种兴趣,一种情趣;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种种聚会,体验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革本身,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这是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梓坤对念书的称赞。前些日子我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书中幽默、滑稽的语言,浅显易懂的案例,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本书没有那种高妙的理论,而是存眷实际,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教学若干方面举行了深入的思索,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诲新理念。 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诲变化时期的西席,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孕育发生精良的影响,是形成学生品德的关键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付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诲奇迹的统统。在教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西席的品德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品德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诲的气力,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构造,无论假想的何等美好,都不能代替教育奇迹中西席的品德。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华形成性格。” 我教过一年的一年级学生,发现老师的一切都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你怎么语言,做事??甚至有几个淘气的孩子学你走路。这两年不停都在教毕业班,特别明显感觉到西席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出发点。 (一)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品德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自动生动的呈献。恭敬是相互的,要是不恭敬学生,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吗?

建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对于一名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懂得什么是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便去看了一些建筑理轮的书籍,例如《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拙匠随笔》(梁思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这些书籍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懂得了建筑的内在涵义。 常常有人把建筑和土木工程混淆起来,以为凡是土木工程都是建筑。也有很多人以为建筑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有一种看法说建筑是工程和艺术的结合,但把这艺术看成将工程美化的艺术,如同舞台上把一个演员化妆起来那样。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上问题都必须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因此建筑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并认识适用的问题,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更加适合人的居住。建筑也需要用技术科学来坚固、经济的实现一座座建筑以解决这适用的问题。但是建筑更注重的是设计,建筑师本身就是一名美术家,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使建筑的外形更加美丽,更具有独特的美。这些需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来设计出美的建筑。因此建筑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仅要有艺术的美感,有良好的技术科学技能,更要了解中外的建筑历史和建筑特征。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建筑特点,了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讲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个别建筑,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译状伸展的屋顶。(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有若干座这种建筑午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为要这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三)中国的建筑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为主要结构。(四)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这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五)举折,举架。(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 (七)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2020名著《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篇

读完了《平凡的世界》我有很多感触。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的作品,这部书激励了无数青年,让无数人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它主要讲了孙少平一家艰苦奋斗的经历,其中的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例如永不服输的少平少安两兄弟、善解人意的润叶、爱议论别人的侯玉英等等等等。 这部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情节的跌宕起伏,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牵动着我们的心,读到最后更是令人感动,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路遥为此书做下了许多的生活积累,此书最令人振奋的便是两兄弟的奋斗历程,两人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是出奇的贫困,可他们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与生命做起了斗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生活。 另外,还有他们的爱情,少安因为家境贫寒又要供弟弟妹妹上学,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同时也放弃了和润叶的爱情,当润叶再次向少安说明自己的心意是,少安明明喜欢着润叶,可是为了润叶的生活,他放弃了这份爱,这是多么伟大的品质,多么让人感动。 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道理:比如坚持、努力、适当的放弃、忍耐。 我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这本书,它会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压力,面对困难。 与双水村的庄稼人比起来,金俊海一家人无疑算是条件好的了。俊海在县运输公司当司机跑长途,妻子(估量路遥先生特意没有给她个名字,而以金波妈替代)留在双水村,儿子金波与少平,女儿金秀与兰香都是死党。这一家人除了金波后来有段不长但令人唏嘘的故事之外,根本没有什么过多的描写。但是,这一家人的每次出场,都让人觉得漂亮!十分之漂亮!! 平常的小事自然不胜枚举:少平“失恋”了,金波为了替好朋友不平,竟然找茬把养民打了一顿,行为固然缺乏取,态度却很明朗;村里有了集体性活动,根本不出面的金波妈总是默默却又适宜地积极参与;玉厚去学校找少平,到饭点儿了,金波默默地提着馒头和猪头肉回来了;每次回家,?惶的少平的交通工具和住处都是金波支持;日常里,金波妈对少平和兰香总是拿吃拿喝…… 这一次,少安要结婚了,要借二百元钱,玉厚思来想去,还是只能找俊海。当玉厚默默地坐在俊海家的椅子上,不知如何启齿的时分,俊海主动说了几句话,“玉厚哥,听说少安找了个媳妇?”“什么时分结婚?”“我刚跟金波妈磋商呢,估摸你们如今手上有些紧,用钱么?我们有哩。”“三百元够不够?” 漂亮!的确是漂亮! 真实说,俊海一家人就是普普统统的人家,义薄云天,古道热肠,侠肝义胆之类的描绘用在他们身上并不适宜。但是,他们一家人总是可以入微地谅解朋友,真诚地竭尽所能,用一点一滴的、不为发觉的、恰如其分的行动给朋友以支持,给朋友以暖和。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教师,金波和金秀的表现,一定与俊海两口子的言行分不开。 当然,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俊海一家之所以与孙家如此交往,也是由于孙家人的厚

最新《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近日,似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

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 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我们初识建筑的时候,能够了解到英雄级大师级人物的经历对我们也是一种正确的导向,不至于让我们在茫茫求学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对大多数建筑工作者来说,二十岁正是求学的年龄。而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恰恰是今后孜孜不倦谈论的话题。我们的二十岁,也正是所选择事业的起点,解那些大师在20岁——这个与我们年龄相仿时的学习经历和所思、所想,对我们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我更是对大师们的思想,经历,人生的道理,学术的哲学深深折服。也深深了解到了要成为一名杰出建筑师必备的素质修养。这也给正处于摸索中的我指明了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一)对建筑诚挚的热爱 作为一名建筑业的同学,也是致力于在建筑事业中有长足发展的追求者,对建筑自然要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热爱,如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看书中的大师们,不管是出身建筑世家的皮亚诺,还是平民草根成就卓越的贝聿铭,都怀揣着对建筑深深地热爱。 在进入CAUP前,填写高考志愿时确实有过迷茫,有过犹豫。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济建筑。到而今,想起当时做出的决定,也从未后悔,甚至于感到非常幸运。建筑是一门涵盖门类非常广的专业,而且它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在理论和实践当中不断地培养不断地激发一个人最本真的创造性,从而使得自己的思想不再受原理概念的束缚,这一点至今深深吸引着我。不仅如此,建筑学同时也一直在探讨着一个人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世界最本质的理解。在各种高端的理论当中也从不乏艺术气息。我爱上了建筑,它的魅力在于并不在于一个建筑本身的构成外形,而在于它表达的思想,传达的信息,以及给人的启示甚至是震撼。这没一样都这的人深深地思考和反思。 (二)从事建筑事业的纯粹性 看《建筑师的二十岁》,了解到大师们的生活并非开始都风光无限。贝聿铭曾漂洋过海,在异域的文化中苦苦挣扎着前行;弗兰克盖里由于家境窘迫做过卡车司机,上过夜校……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阻止他们在建筑道路上的脚步。之所以成就卓越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建筑。 在我的身边,从来不乏这样一种人,为了金钱走上了建筑的道路。我想这样的人今后的路会越走越窄,不会有长足的发展。他们的思想被物质的欲望紧紧束缚,不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500 年前,哥伦布运用当时简陋的航海技术进行环球旅行,他安全返航并告诉世人,世界是圆的。500 年后,我在班加罗尔,却听到熟知当今最先进技术的工程师告诉我,世界是平的!更为有趣的事,他还把这看成是件好事,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认为这是印度和世界发展的绝好机遇我们让这个世界变平了!” 读了《世界是平的》,我的内心挺受触动的。是啊,当今世界,再不是从前那个去一个地方需要十年八年长途跋涉的弯曲空间了,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试看今日的世界,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的回报呢?可以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 所以在这样一个平坦的年代,生意可以做到五湖四海,国界再不是我们的限制。原来根本没有机会的出头的人可以驰骋天下,原来叱诧风云的也可能刹那间一坠千里。 我对置身这个平坦的世界感觉非常的幸运,因为它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让每个个体都可以尝试着实现梦想。不要小看这种机会的力量,多少年来,机会的不均等不知道让多少英才壮志难筹。能有机会融入平坦的竞争,本身

就是值得庆贺的! 但是有机会实现梦想和是不是容易实现梦想又是两码事。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前,我们更可能被世界抛弃,被国际规则淘汰出局,这对民族、对自己只是一种悲剧,没有人会因此对你怜悯和关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规律叫做优胜劣汰! 我们惟有不断不断的努力才可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一、把握梦想的质量。 弗里德曼先生在书中也谈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恐怖分子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实现更有效率的破坏,一些黑暗的事物可以凭借全球网络迅速传播。自从人类掌握了超自然的技术之后,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生存或是灭亡,从未如此赤裸裸地摆放在人们面前。 戴维尼勒曼和本拉登都想实现自己的航空梦想,不同的是尼勒曼的目的地是到肯尼迪国际机场,本拉登的目的是要降低曼哈顿的高度。 梦想差异的后果是:戴维尼勒曼使用他乐观的想象力和平坦世界提供的有效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他建立了成功的新航线,又把生意中得到的利润返回到为员工设立的灾难基金中;本拉登和他的门徒也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许多相同的技术发动了恐怖袭击,他们把象征美国力量的两个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 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1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 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

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 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教育类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类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读书笔记一 寒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次读书活动,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教育读书笔记二 书籍------人类的朋友,人类进步的阶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