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怎样帮助有困难的人

教学案例.怎样帮助有困难的人
教学案例.怎样帮助有困难的人

教学案例

活用教材,训练孩子口语表达能力

-----怎样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曾艳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泉水》一文。《泉水》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单元导语:“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因此,本人将这个思想教育作文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希望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帮助他人的精神有一种敬佩和赞同,并且能促使理解深刻的学生在今后能指导他们自己的行为。

这篇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在教学本课时,强调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尽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在教学设计的“拓展延伸”板块,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口语训练题:孩子们,生活中像泉水这样有爱心的人多吗?你们愿意做一个像泉水一样乐于奉献的人吗?生活中有许多正遭遇困难的人,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你遇到下面其中的一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1、考试的时候,同桌的铅笔掉地上,笔芯断了,你回怎么做?

2、在超市,你遇到一个走丢的3岁左右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3、在公交车上,一位年迈的老奶奶上来,你会怎么做?

孩子们思考一会儿,有人举手了,

涂晓杰:我会马上借给他一枝笔,说:“拿去写吧,不要着急。”

张宣明:我会马上给他捡起来,帮他削好,递给他。

郭云龙:如果我没有多余的笔,我会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

……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多,遇到身边有困难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老师感到欣慰。接着看第二个话题。

何佳怡:我会向超市的服务台报告,让他们在广播里通知一下,这样走丢孩子的爸爸妈妈听到广播就会前来认领。

易兵昌补充:也可以让他(走丢的孩子)站在出口,他的爸爸妈妈在超市找不到,就会出去找,一出去也就看到他了。

掌声响起,办法真好!就在出口等,也能等到爸爸妈妈。

李思进:可以把他带到民警叔叔那儿,他们会找到走丢孩子的爸爸妈妈的。

周涛:我会问他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然后让他爸爸妈妈来接她回家。

郭佳宇:我会问他家住哪里,然后送他回家。

王玉茹:我会给孩子拍照。再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广告板,让更多的人一起找。

冯兴伟补充:那是“寻人启事”,也可以传在网上。

……

师:真是不错的主意。他的爸爸妈妈知道你们出的这些主意,一定高兴极了。

接下来是第三话题:

李思进:我会走上前去,小心翼翼把老奶奶扶到我的座位上:“老奶奶,您请坐!”

刘玉婷:如果我没有座位,我会给老奶奶找一个座位,让她坐下,如果太闷,我会把窗户打开。

潘杰:我会把她扶上车,如果实在没有作位,我就站在她的身旁,照顾她;她下车,我会小心地扶她走下去。

用活教材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们不能把教科书理解为文本课程,教材应当是一种体验课程,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带有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验教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既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这个有利条件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除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情境带入,以此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植树节期间,学校开展相应的活动,引领大家去公园进行植树,已知一班派出28人,二 班派出32人,每五个人为一组,请问一班和二班各能组成几组,如果两个班合并在一起可 以凑成几组。 教师:从当前数字上看,因为两个班级人数都为两位数字,同时还要根据5个人一组来进行 划分,那么可以先通过乘法来进行估算,5的几倍距离28和32更加接近。但是接近28和 32的同时,并不能超过他们彼此,。 学生:一班的人数应该为 28÷5=5 (3) 学生:二班的人数应该为 32÷5=6 (2) 教师:1班总共可以分为5组,而且还会剩余3个人,而二班可以分为6组还会剩余2个人,在求第三个问题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两个班级剩余的人数相加再进行分组,或 者将两个班级的总人数相加,再重新进行分组,通过两种方式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学生 们可以尝试去进行计算。 学生:方法一(3+2)÷5=1 5+6+1=12 学生:方法二(28+32)÷5=12 (二)教学反思 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先让学生们去利用乘法来进行估算,但是有余数 的除法,学生们在估算的过程中不能将估算值超过原来的数值,这样的话是无法构成等式成立。所以当乘法计算时所缺少的数值就应该是除法中对应的余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 善用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以此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作操作,探究新知识 (一)列题分析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们自行的展开操作,从而提高学生们操作能 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探索能力,以此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予学 生们一组火柴棍,并让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自行填空。如总共有()根火柴棍,每()根为 一捆,可以凑成()组,最后剩余()根。 在这道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同时还要确保其内容符合 当前学生们的需求。 教师:学生们可以3个人为一组展开探讨,并根据几组对比做出明确的分析。 教师可以请1或2组学生来到台前进行表演,并观察他们的分析情况,根据实质情况做好改善。 教师:你们明确火柴棍按照组分配的标准么?他们采用了什么原理? 学生:在分配的过程中有分配完整的,也有分配不完整的,他们采用的除法原则,在分配完 整的情况说明可以被除尽,如果有剩余则说明存在一定的余数。 教师:如果火柴棍共有25根,在确保整除的情况下怎样分组,有几组分配方法。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分析(修改

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化解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浦东新区观澜小学张燕红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创设合作讨论的氛围;设置观察发现的环节,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力求使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观察中归纳,真正体现素质教育中的愉快教学。现就以二年级第一学期“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为例进行初步探索。 第一次教学片段: 初次反思: 一、可取之处:在操作中把新旧知识巧妙结合。 由于有些难点是因为学生原有的数学认识结构与学习的新知识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想办法让新知识顺理成章地成为学生认知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教学中把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和已学过的知识“除法”联系起来,既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又能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较系统的理解,还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利用14颗草莓平均分,求每一份是多少?让学生摆一摆,填一填,巧妙地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有意突出矛盾,“不够分,怎么办?”让学生初步感知在除法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不是所有的除法都能除尽的,这样循序渐进,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思考: 1、为什么学生在操作并体验新知后,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是模棱两可? 2、为什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只有一些学优生在积极的参与讨论? 针对本次的教学效果,我想可能是由于一下子让学生分14颗草莓,数据太大、操作太单一,反而使操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没有真正起到操作的目的,而且新知识的学习都融入了操作中,学生无法利用更多的感官感知,学习途径也变的狭窄了,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设想:(1)把平均分14颗草莓改成平均分6块巧克力,在自己操作感悟有剩余的平均分后,再借助媒体把14颗草莓平均分成4份,再次感悟,加深学生对于有余数除法的理解。(2)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讨论等学习方法化解难点。带着这些思考,进入了第二次的教学。 第二次教学片段: …… 1、平均分6块巧克力 (1)用小圆片边分边记,同桌一人分一人记。

老年人癌症晚期呼吸困难怎么办

在癌症的发病人群中,老年人非常常见,且很多患者一经确诊病情已属晚期。一旦癌症到了晚期意味着病情较重,症状表现也越来越多,有不少老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老年人癌症晚期呼吸困难怎么办呢? 癌症晚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如肿瘤侵犯肺部,严重影响肺通气功能,影响肺的顺应性下降、肺泡弥散功能障碍,引起限制性和弥散性通气障碍,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肿瘤转移至胸膜、心包,渗出液增加,导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出现呼吸困难。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不仅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还会引起窒息、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目前阿片类药物是缓解肿瘤患者呼吸困难的有效药物,通过降低患者的呼吸运动和氧耗量,使患者得以休息,缓解呼吸困难的情况,可以口服或者肠外途径给药,不过患者想要从根本上缓解症状,还是应积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 对于癌症晚期的治疗,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小,通过放化疗虽然能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而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虚弱,元气亏虚,对于放化疗的副作用也很难耐受,应慎重选择。与放化疗相比,中医药性温和,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转移范围广的患者也能使用。中医治疗癌症从患者整体出发,实施辨证施治,注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同时中医还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控制病情发展,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袁希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机,即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虚”、“瘀”、“毒”。他认为肿瘤患者的“虚”须从元气亏虚论治,在病程的任何治疗阶段都须扶元气为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元气亦是祛邪。而“破血逐痰”、“排毒通瘀”则为祛邪外出提供出路,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唯有三者共治,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薛光,男,65岁,甲状腺淋巴瘤,河南洛阳人 2013年10月,薛光被确诊为甲状腺边缘淋巴恶性肿瘤,医生说这种病的发病率非常小,在全国仅有几例。进行一次手术后,薛光一点声音都发不出了。医生建议化疗,家人采用高达20800元一支的美乐华为其治疗,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使他的身体更差了。这时,薛光的妻子想起一位叫陈林凤的基督教友曾推荐她到郑州找一位专治肿瘤的中医专家,2013年12月6日,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 薛光服用中药后不仅精神气色好转,嗓子也能正常说话了,全家人对治疗效果都很震惊。服药一年后,复查显示一切正常。薛光因为没有什么不适,以为已

有余数的除法-课堂提问片段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有效课堂提问案例创设小兔子分草莓的情境。学生用学具片代替草莓进行操作。师:把6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能放几盘?你打算怎么分?结果怎么样?(学生操作后指名回答) 师:你的想法跟他一样吗?一样的请举手。怎样用算式表示分得的结果?(个别回答,教师板书。) 师:那么把7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又能放几盘?你打算怎么放?结果会怎样?请把你分得的结果告诉同桌。(学生操作后互说) 师:你的同桌是怎么说的?能告诉大家吗?(个别回答)你的同桌说对了吗?两人都说对了的请举手。 师:两次分到盘子里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个别回答)为什么第二次分完草莓有剩余?(个别回答)这剩余的草莓放到任意的盘子中行吗?为什么?(个别回答) 师:如果每3个草莓放一盘,7个能放几盘?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操作) 师:能告诉大家你的结果吗?为什么也有剩余?剩余的草莓还能再放一盘吗?(个别回答) 师:第二、三两种分草莓的情况和第一种有什么不同?(个别回答)你能给这多余的数取一个名字吗?(个别回答,板书:余数。) 师:能用算式表示第二、三种情况吗?先自己试一试。(指名板书)师:你写的跟他的一样吗?(教师手指算式) 师:像这样,平均分还有剩余,也要用除法计算。这种除法叫什么?(个别回答,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孙丽靖 二〇一七年六月

《有余数除法》教学片段反思 本案例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设计了一个切合学生的情境,然后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小心翼翼地引出两个概念。短短的一个教学环节,竟有20个问题,这还不包括“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随意提问。拾阶而上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内在的需求,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虽然课堂气氛看似热烈,但这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应答,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无效的。 对策: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好的提问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 2、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皮亚杰说过:“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身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亲身经历了一个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这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巧妙的提问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

病例分析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分级:轻度FEV1 ≥80%中度50%≤FEV1<80%重度30%50%极重度30% 老年人+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 桶状胸+过清音=肺气肿 老年患者+咳、痰、喘+桶状胸+过清音+肺功能=COPD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右心衰体征=肺心病 鉴别诊断:1.支气管哮喘2.支气管扩张 进一步检查:1.肺功能检查2.胸部影像学检查3.血气分析4.痰培养 治疗原则:1.控制性氧疗,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CO2潴留(2)抗生素:β内酰胺类等(3)支气管舒张剂:抗胆碱药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4)短期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二)肺炎 青壮年+受凉+高热+湿哆音+铁锈色样痰=大叶性肺炎 婴幼儿+咳、喘+呼吸困难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支气管肺炎 发绀+鼻扇征(+)、三凹征(+ )+两肺可闻及喘鸣音及湿罗音+呼吸快、心率快=左心衰 肝大+双下肢水肿=右心衰 儿童+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头痛及胸骨下疼痛+关节疼(肺外并发症)=支原体肺炎 鉴别诊断:(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2)急性肺脓肿(3)肺癌 进一步检查:(1)X线胸片(2)胸部CT(3)痰培养+药敏试验(4)痰找癌细胞(5)痰找结核杆菌(6)必要时行纤维气管镜检查 治疗原则:1.抗感染使用抗生素2.对症治疗退热、祛痰等 (三)支气管哮喘 青少年+过敏性鼻炎+发作性喘憋+满肺哮鸣音=支气管哮喘 鉴别诊断:1.心源性哮喘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进一步检查:1.动脉血气2.胸部X线检查3.肺功能检查 治疗原则:1.吸氧2.可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3.支气管舒张剂4.急性发作控制后综合防治 (四)肺癌 中老年人+吸烟史+刺激性咳嗽(or痰中带血)+毛刺(边缘不整齐)=肺癌鉴别诊断:1.肺炎2.慢性支气管炎3.肺结核 进一步检查:1.胸部CT 2.纤维支气管镜及活检3.痰脱落细胞检查,或CEA检测4.腹部B超 治疗原则:1.手术切除2.化疗、放疗配合 (五)呼吸衰竭 老年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病史+紫绀+血气=呼吸衰竭 1型呼衰PaO2 < 60 mmHg 2型呼衰PaO2 < 60 mmHg + PaCO2 > 50 mmHg pH < 7 . 35酸中毒 pH > 7 . 35碱中毒 慢性呼吸系统病史+意识障碍=肺性脑病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省谷城县冷集镇胡湾中心小学胡静秋 案例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容,这部分容是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有机地体现与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除法,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要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案例主题: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通过操

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 能摆几个?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病例摘要: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病例摘要: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完整word版)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景,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小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喜欢森林吗?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啊,谢老师带你们去森林看一下,大家来看一看,森林里发生了什么? 对啊,森林里啊,要开舞会啦!同学们,开舞会要之前啊,要把森林装扮一下,小象和小猴子负责装扮森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新知,方法交流 1.感受新知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小象和小猴子都装扮了什么?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48岁,男,因气促、神志模糊送来急诊。 活动时呼吸困难已数年,夜间有时感觉憋气,近来活动减少,医生说他有心扩大和高血压,用过利尿剂和强心药。数次急诊为“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吸入平喘药,一天吸烟一包已20年,一向稍胖,近6个月长40磅。 检查: 肥胖、神志恍惚、反应迟钝、不回答问题,无发热,脉搏110,BP 170/110mmHg,R18,打磕睡时偶闻鼾声,肺散在哮鸣音、心音弱,颈静脉怒张,外周水肿。 PaO2 50 mmHg,PaCO2 65 mmHg,pH 7.33,Hct49% (N:40-54%),WBC计数分类正常, X光肺野清晰,心脏大, 肌酐2.6mg/dl(N:1-2 mg/dl),BUN 65mg/dl(N:9-20 mg/dl)。 吸氧,用平喘药,作气管插管后送ICU。因发作性呼吸暂停伴血氧降低, 行机械通气。超声心动图见右心肥大与扩大,室间隔运动减弱。肺动脉收缩压70mmHg (N:18-25 mmHg)。 在ICU头2天尿增多,BUN及肌酐下降。第3天清醒能正常回答问题。第4天拔去插管,用多导睡眠图测得入睡数分钟出现阻塞性和中枢性呼吸暂停,约每小时30次,最长停38s(15s),SaO2常降至58%。持续正压通气可解除阻塞,中枢性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仍存在。再增加吸氧则消除低氧血症。 转入普通病房及回家后,每晚仍用持续正压通气和氧疗, 神经症状改善,继续尿多、体重下降。 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右心已缩小,室间隔运动正常,肺动脉压正常。 1、病人出现了哪些病理过程? 2、肺动脉高压、体动脉高压发生机制? 3、病人有高血压和水肿,为何不用利尿剂? 4、哪种治疗手段疗效最显著?为什么?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 (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 格) 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4207722.html,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作者:高谦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8期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景,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小纸条、课件、实物投影。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爸爸去哪儿。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爸爸去哪儿又开始出发了,曹格带着女儿和儿子去寻宝,看见村长李锐正在挂气球,村长说,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如果你能回到出来,就可以找到宝藏了!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病例一 患者,男,64岁。 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2+天。 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为持续性胀痛,阵发加剧,呕吐约5次,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黄绿色液体,每次量由100~700ml 不等,2天以来未进食,尿量明显减少,四肢乏力,眩晕,急症入院。 既住于2年前曾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查体: T:36.8℃,P:102次/分, R:20次/分, BP:12.7/8.8kPa(95/66mmHg)。 抬入病房,神志模糊,明显脱水貌(皮肤黏膜弹性差,眼睑塌陷,唇舌干燥);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心率110次/分,心音弱;肺(-);腹部明显膨隆,未见局部隆起,全腹有压痛,以脐周为甚,未及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腹部未扪及包块,叩诊为鼓音,肠鸣音亢进,高调,可闻及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 X线立、卧位腹平片:显示小肠大量液气平,提示低位机械性肠梗阻。 血清电解质:K+:2.8mmol/L, Na+:124mmol/L,CL-:91mmol/L。 血气分析:pH:7.51,PaCO 2:6.27kPa(47mmHg),PaO 2 :12.70kPa(95.3mmHg), HCO 3-:30.8mmol/L, BE:6.6mmol, SaO 2 :96%。 尿常规:SG:1.030,pH:5.0,Na+:10mmol/L,PRO:(-),KET:(+)。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主要诊断】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切除术后。 【临床处理主要措施】监测血压,脉搏,心电图;观察腹痛,肛门排气,排便情况;解痉,胃肠减压;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手术探查。 【思考题】 (1) 该病例存在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发生机制? (2) 该病例的脱水属哪种类型?脱水貌的发生机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格)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师:他们的花按每组5盆来摆,也有剩余的情况,大家观察一下,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分析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 片段一: 师: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课件出示例1左边的图片) 生:3盘 师:好,请一位同学上来摆一摆。告诉大家你们摆了几盘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师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师:谁能用算式来表示? 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师:①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做什么? 师:如果给你7个草莓,还是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摆一摆。(生摆) 师:你是怎样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摆了3盘还剩一个 师:同意吗? 师:为什么这里剩下一个,没有继续再摆?

生:因为要2个摆一盘,1个不够摆。 【评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教师先让学生摆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这是前面学习的表内除法,学生很容易就操作完成而且列出除法算式;接着问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学生摆出3盘,发现还剩下一个,这个时候教师即使追问:为什么这里的一个没有再摆?生马上回答说:因为要2个摆一盘,一个不够摆。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平均分物体余数存在的客观性和余数的产生过程,更好地理解了余数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重点学习内容的理解。 片段二: 师:刚才有些小组用小棒摆了正方形。(出示正方形图片) 师:几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4跟)那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2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8÷4=2(个) 师: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那9根、10根、11根、12根能摆几个呢?接下来就请大家分别来摆一摆。 要求:大家看好,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先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填在第一个空里,然后小组合作用小棒摆正方形,看能摆多少个,再把算式写在最后一个空。好,开始 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50个经典病例分析及答案

53个经典病例分析及答案 1.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 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疗效不好。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肿,腹胀加重而来院。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血压(170/100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长期咳嗽、咳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 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 160/96mmHg,神清合作,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肺叩清,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2.5cm,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脾未及,移动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 化验:血常规Hb129g/L,WBC6.7×109/L,尿蛋白(++),比重1.016,镜检(-),BUN:7.0mmol/L,Cr:113umol/L,肝功能ALT 56u/L,TBIL:19.6u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 3.肺部感染 (二)诊断依据 1.高血压性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 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二十余年血压高(170/100mmHg);现在 Bp160/100mmHg;心功能IV级

二年级数学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教学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一段时间就是元旦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格)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师:他们的花按每组5盆来摆,也有剩余的情况,大家观察一下,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和我们刚才摆花时出现的余数情况怎么样呢?(生答相同,都有1、 2、3、4。)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案例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下)册(数学)科 备课教师:备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个人增减 一、猜谜语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许老师带来一个谜语。 出示谜语: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疲塌。外表看来圆又 壮,遇到打击就爆炸。 学生猜谜语。 2.出示18个气球 师:现在老师不看屏幕也知道几号气球是什么颜色?谁愿意来 考老师? 生:12。师:绿。 生:8。师:蓝…… 师:想知道老师怎么猜得那么准?请带着问题一起来学本课的 知识。揭示课题。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胡湾中心小学胡静秋 案例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有机地体现与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除法,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要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案例主题: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困难气道病例讨论

胸科麻醉困难气道病例讨论郑晖1 苏跃2 【评论】【推荐】【打印】阅读: 2831 次来源: 摘要: 无 病例一: 患者,男,27岁,身高:185cm,体重:97kg。2006年1月因“气短”就医,发现气管内肿瘤,病理诊断为“气管神经鞘瘤”,于外院气管镜氩气刀电烧灼治疗11次后治愈,未继续治疗及随诊。2008年6月复查发现病变复发,气管镜检查发现:于主气管中段右侧壁可见一直径1cm半圆形肿物,表面粘膜可见迂曲血管,肿物质韧,其下方主气管粘膜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常规检查:心电、肺功能、血/尿常规、血生化、凝血,结果均正常。拟行手术:右开胸探查术。 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 术前15min皮下注射。入室后双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舒芬太尼TCI效应室浓度0.5ug/ml,3min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4mg,丙泊酚TCI血浆靶浓度3.0ug/ml,意识消失后静脉给予罗库溴铵80mg,1min后行气管插管。声门暴露清楚,插入ID8.0单腔气管导管,入声门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将气管导管固定于气管肿瘤上方约5cm处。镜下见气管2/3被肿瘤占据,气管镜可通过;肿瘤表面完整,程半圆形向气管内生长,无蒂。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TV:750ml,RR:12次/min,I/E:1/1.5,PEEP:0cmH2O。旁气流监测呼吸力学参数,Ppeak:18 cmH2O,Pplat:16cmH2O,Compl:54ml/cmH2O,SpO2:99%。在气管镜引导下置入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顺利通过肿瘤生长处,将支气管阻塞导管固定于右主支气管开口处。左侧卧位行右开胸探查。打开胸腔后将支气管阻塞导管气囊内注入3ml气体,行左单肺通气,右肺完全萎陷。呼吸参数除PEEP调整为4cmH2O其他不变。Ppeak:24cmH2O,Pplat:21cmH2O,Compl:71ml/cmH2O,SpO2:99%。暴露气管后在瘤体上方1cm处切断气管。此时将支气管阻塞导管退出,将一根10#无菌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由术者引导放入远侧气管内1cm处,吸痰管外侧端与高频通气机相连接,行高频喷射通气(HFJV),RR:130次/min,I/E:1/1,氧气驱动压:0.20Mpa。术中切除包括瘤体在内的4个气管环,长约3cm。气管端端吻合。HFJV持续时间45min,40min 时查动脉血气分析:pH:7.301,PaO2:109.4 mmHg,PaCO2:48.9 mmHg,SaO2:97.5%。气管完全吻合后停HFJV,退出吸痰管,连接麻醉机行双肺通气,TV:450ml,RR:12次/min,I/E:1/2,PEEP:0cmH2O。吻合口无漏气,止血后逐层关胸,于下颌与胸壁处做皮尔森固定,使头颈程前屈位,避免吻合口张力过大。手术结束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MV:6L/min,RR:16次/min,呼之睁眼,拔管返ICU。手术时间:2h30min,麻醉时间:3h。术中出血200ml,尿量:200ml,输入晶体液:1000ml,胶体液1000ml,未输血。术后10d出院,嘱三个月内不能做抬头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