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要求,是党和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新形势下造就高素质人才,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组织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只有将干部的管理监督寓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才能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能。

一、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目标、内容和重点

1管理监督目标。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干部管理监督的思想、理论和论述为指导,按照科学、规范、有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体系,健全制度,强化组织部门干部管理监督的职能,推进干部管理监督主体协调运转,拓宽干部管理监督的渠道,构建干部管理监督的有效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党委内部的监督,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管理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治监督。主要看其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看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其对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处理;看其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二是决策监督。主要看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决策前是否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决策时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善于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决策后是否按集体决策办事,执行决策是否走形变样。三是用人监督。看其是否自觉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标准任免干部;是否坚决反对和自觉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是廉政监督。看其是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是否疏于管理,甚至发生违法乱纪的事情。

3管理监督重点。从对象上看,当前要重点加强对负有重要责任、掌握相当权力的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一是对党政一把手的管理监督。二是对关键部门、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三是对组织部门干部的管理监督。

二、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架构

1强化职能,完善组织管理监督机制。组织部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紧紧抓住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监督。一要坚持德才兼备标准,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严把好领导干部“入口”关。二要奖惩结合,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激励约束力度。结合实施公务员制度和参照管理,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弘扬先进,激励后进。三要加强经常性动态分析,建立领导干部的预警教育制度。要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状况作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发扬民主,健全领导班子内部相互监督机制。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各级党委会必须认真执行党委会的工作规则,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必须经集体讨论,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二

要严格党内民主生活。一方面,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党内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特别是要总结、借鉴这次集中开展“三讲”教育的经验,每次民主生活会都要解决领导班子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一两个突出问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前,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召开后,要及时向党员和群众通报有关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管理。党组织对每个领导干部参加党内活动的情况要做好记录,经常不参加组织生活的,要按照规定进行严肃的批评和处理。三要切实采取措施,为党员正确行使各项权利积极创造条件,严肃查处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案件,保障党员权利的正确行使和不受侵犯。

3拓宽渠道,形成干部管理监督的群众参与机制。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提高群众参与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范围和程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要严格选拔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制度。今后凡未按程序进行民主推荐的,组织部门一律不予考察,党委(党组)一律不予讨论和审批。党委(党组)在确定考察对象时,要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但也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的倾向。二要建立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要在继续做好民主测评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制度。区分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细化具体项目和标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建立测评网页等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定期报同级党委。此项民意调查可先在实行选任制且职级较低的乡镇干部中试行,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要把这项工作与推进政务公开结合起来,有条件的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情况,实施监督。三要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以此加强用人监督,防止用人失误。四要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的信访、举报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干部的管理监督。

4构建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协同运作机制。各级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加强与相关管理监督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使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干部的管理监督,产生管理叠加效应。一是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任职前,组织部发意见征询单,请纪委反馈意见,然后再提交常委会讨论;上岗前,组织部与干部进行任职谈话,纪委与干部进行廉政谈话;任职后,通过组织部与纪委、监察部门的联席会议,及时就干部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进行沟通。干部有来信来访或举报时,反映问题比较严重的,由纪委进行立案审查;匿名来信、难以查证,或反映干部一般问题、够不上立案审查的,由组织部调查核实,进行告诫谈话;对重要或涉及面比较广的案件,经党委批准,组织部与纪委联合调查,共同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二是与宣传部门和党校的协调。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特别是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新闻单位对党政领导干部舆论监督的领导,适当增强透明度,合理把握新闻监督的度。加大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的管理力度,凡脱产到党校学习的干部,都要结合自身思想实际,撰写党性党风的自我剖析材料,由党校的组织部门备案,并使其制度化。三是与人大、司法、审计等部门的协调。积极支持人大做好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定期与司法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把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领导干部实行在任和离任审计,凡有调整意向的干部,组织部门可结合班子考察、年底考核,告知审计部门安排审计,避免使用干部失误,使离任的干部不交马虎账,上任的干部不接糊涂班。

三、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具体措施

1整章建制,严格执行,推进干部管理监督的规范化。一要细化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避免制度出台的随意性,增强制度规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尤其是要扭转制度多等同于机制完善的思想,克服制定制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形式主义倾向。二要加大制度梳理的力度,优化干部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分类分层次适当调整和归并一些制度,剔除部分相互重复和矛盾的内容,使各个制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加强制度规定中的处罚内容,既明确管理监督的对象可以怎么做、应当或不应当怎么做,又明确其违反制度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三要严格制度的执行。在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日常检查的同时,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干部管理监督制度执行的专项检查,完善干部管理监督的检查保障机制,确保有关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2拓宽干部考核渠道,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干部考核是干部工作的基础,对全面准确地了解、评价干部,搞好干部的管理监督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干部考核的渠道。要扩大政府组成人员向人大述职的范围。1998年以来,上海市有三位政府主管局的领导向人大述职,接受人大代表的考核,效果较好。建议今后政府组成人员在任期内至少应该向人大述职一次。述职时,除了人大代表参加外,可适当请若干市民(凭身份证、按登记先后)参加旁听,以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干部的考核要逐步从考核对象的工作圈延伸到社交圈、生活圈。采取会考制(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考核,由区职能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共同考核)、会签制(街道党工委对区派出机构负责人的平时考核意见,应以书面形式反馈职能部门会签备案)、评议制(由街道党工委组织居民代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街道有关委员会对派出机构的负责人参加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评议)等做法,落实市、区派出单位和街道党工委对派出机构的干部实行双重管理的制度,发挥干部监督条块结合的综合效率。此外,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档案制度,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对考核优秀的干部,要积极培养,大胆使用。对考核中发现存在重大问题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决不手软;发现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要尽快调离、适当安置;发现有一般问题或错误的干部,要及时诫勉,提出改进意见。

3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加强对干部工作的监督。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干部工作监督网络,理顺组织部门内部干部管理监督体制,市委组织部建立干部工作监督室,负责干部工作监督的具体业务和综合协调。各大口、区县局党委组织(干部)部门也相应明确干部工作监督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检查监督,以干部工作监督部门为主,干部部门配合。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以干部部门为主,干审部门配合。另一方面,要突出监督重点,明确监督内容。干部工作监督的重点是切实保障《条例》的全面执行。对党委及其组织部门,主要监督其贯彻执行党的干部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遵守党的干部工作政策和制度,执行干部工作纪律等情况;对组织人事干部主要监督其公正无私、廉洁自律、保守秘密和抵制不正之风等情况。

4实行领导干部管理监督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根据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上级对下级的管理监督责任。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管理监督干部就是爱护干部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全面了解下级的思想和工作。发现下级存在问题,不制止,也不举报的,要严肃处理。疏于管理,致使下级发生严重错误,并导致重大损失的,上级要承担领导责任。二是结合实施党建责任制,明确党委一把手对班子成员的管理监督责任。各级党委一把手必须进一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的意识,在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亲自抓干部的管

理监督工作。未按党委会议事规则决策,致使决策失误或用人失误的,主要领导应当承担领导责任。今后要将干部管理监督意识强不强、干部监督管理措施是否有力、有效,列入年度的党建考核内容,促进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相互联动。三是试行领导干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的职责和权限。领导干部本人向党委推荐干部的,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记录在案,“谁错用了干部,追究谁的责任”。四是建立干部考察责任制。按照“谁考核、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考核机关、考核组、考核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考核中发现考核对象有重大问题或发现优秀人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考核中未按规定程序操作,造成考核结果失真、失实的,或故意隐瞒考核对象的缺点,造成选人用人失误的,要从严执行考核工作纪律,按章追究责任。

5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推进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现代化。组织部门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组工干部的党性党风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保证自身工作的高效。各级组工干部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逐步提高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水平。一是增强全局意识,自觉为大局服务。将组织工作纳入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框架视野范围内,在做好微观、近期工作的同时,增强自身工作的战略性、预见性。二是增强责任意识,敢说敢为。用人上存在的不正之风,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客观背景,组织部门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制止。要从有利于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敢于“说”,勇于如实反映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敢于“行”,不怕得罪人,勇于制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三是增强创新意识。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将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和内容引入干部管理监督工作中,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干部管理监督的水平。

高校中层干部管理办法

高校中层干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根据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省委、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干部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干部管理工作坚持的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6、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干部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改革、创新。营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 第四条中层干部管理工作就是要把中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有力、团结务实、结构合理、廉洁高效的高标准领导集体,就是要坚持对中层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第五条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全校中层干部由校党委统一管理,校组织部具体负责。 第六条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中层干部的选拔、任免;二是对中层干部的综合考核;三是对中层干部进行监督。 第二章任职条件 第七条中层干部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能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熟悉高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4.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热爱管理工作,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5.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不正之风。 6.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团结同志、顾全大局。 7.身体健康,能履行岗位职责。 第八条中层干部一般应具有以下资格: 1.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教学、科研等业务管理部门的中层正职,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2.提任的中层副职年龄一般应在45周岁以下,副职提任正职的年龄一般应在50周岁以下。团

中共中央管理干部的行政级别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共中央管理干部的行政级别 篇一:中国国家行政干部级别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1.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2.国家级副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

副主席。 3.正省部级干部: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 (特殊规定的副职) 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 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4.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 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如安徽省副省长、

管理制度执行监督

关于环山集团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讲话 一、健全和完善现有制度,形成周全缜密的制度体系 1.清理修改各项制度 首先,要对以往建立的各种制度进行认真的清理,对那些已经过时,不起作用的制度要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相互矛盾的制度要重新整合;对“真空”、新兴领域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填补制度建设的空白。其次是要将有缺陷、有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三是要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份。同时要做好执行制度的宣传、准备工作,使全体员工知晓制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能严格按制度执行。 2.明晰业务流程,提炼核心内容 在制定制度时,必须制定严谨的制度执行措施,使原则性的制度措施、原则性的要求、抽象的条文更加明确具体,以便有效地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同时,在庞大的业务工作网络中,提炼出几个核心内容,明晰每一个业务流程,如营销系列、物流系列、专卖系列、管理系列等,再根据这些核心内容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用流程来推动制度执行者的工作,让制度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部门而言,谁是主导部门,谁是参与部门,谁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具有什么权限,这些内容都必须在描述关键业务流程时体现出来,这等于给执行者的各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和职能进行定位。定位明确,执行者和各部门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业务流程才能顺畅运行。 3.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 首先要为每一个岗位制定科学、具体、精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一岗位的岗位名称、任职条件、工作项目、工作依据、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工作责任、责任追究等内容,将每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细化,并尽可能做到量化。其次是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工作,必须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内涵,明确各岗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以确保环环相扣,使之形成一整套监督措施和管理办法,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还应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借鉴国外大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达到制度的创新。 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塑造 仅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工作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即对管理者的角色要重新定位。从以前纯粹的管理监督、宏观指导等角色,向信息沟通(包括对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协调,引导内部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角色的转换。其核心就是通过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的塑造,把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等转化为全体员工贯彻执行制度的自律、自主、自觉的行动。 这不仅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措施。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建立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等有关规章,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干部监督工作包括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委负责的原则; (二)职能部门联合监督的原则; (三)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发扬民主和群众参与的原则; (五)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 第三条干部监督工作必须符合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把干部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市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乡镇党委、市直党委(党组)对所属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 第五条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谈话包括例行谈话、预警谈话、诫勉谈话。 (一)例行谈话是常规性谈话,由市委及组织部负责同志同基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每年一次。主要结合年度考核、民主生活会和日常掌握的情况,进行激励性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例行谈话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党委及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同下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规定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进行。 (二)预警谈话是一种预防性、警示性的谈话,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或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随时进行。 1、领导干部出差、出国、工作变动及个人遇有重大事项时要及时进行谈话,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防微杜渐。 2、群众反映领导干部存在不廉洁行为或反映线索比较具体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谈话。 (三)诫勉谈话是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性谈话。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存在的一般性错误或尚不构成违纪的问题予以告诫。 1、凡领导干部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以及工作部署不力的;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作风专断,或者在领导班子中闹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规划的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规划的现状及其分析 自1999年执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到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30%,预计到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完成时,将实现40%毛入学率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在2001年就已顺利完成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型。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大规模进行,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功能拓展、日渐繁杂、管理幅度扩大,高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在不断增加。 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现状 现在的大学是一个人员、资金、规模巨大而复杂的巨型组织。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给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更艰巨的任务与挑战。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基本都只关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充分、重视不到位。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现状:一是行政管理人员来源多样,素质不一且整体偏低;二是行政管理观念落后,专业化程度较低,现代管理技能缺乏;三是行政管理人员待遇不高,发展前景不明朗,职业满意度不高;四是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对管理人员培训、考核、晋升等有效机制,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高校领域,实践应用职业规划理论的高校乏善可陈,而且目前大部分的研究热点都是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研究少之又少。虽然已有一些研究关注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和发展问题,但从总体上说,并未达成广泛的共识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没有获得足够重视,实践中没有落到实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的朱燕认为,将职业规划管理理论运用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这一特定人群中,对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中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中不同的身心特点、需要和职业发展障碍等现象进行动态审视,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管理人员非专业化、管理观念陈旧、缺乏职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的问题[1]。 电子科技大学的谢琨认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可以借鉴较成熟的企业职业规划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坚持公平性与共同性、以人为本、职业与家庭相协调、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等原则。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调服务功能,找准自身在高校内部管理结构中的定位、功能和作用,注意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把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2]。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规划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绩效考核、培训和职业规划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等方面,对于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入口关招聘工作、人岗匹配的岗位分析等方面研究,没有引起重视。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规划内涵 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规划是指学校通过分析、评估行政管理人员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共同确立学校和个人都认可的职业发展目标,并通过培训、轮岗、晋升等一系列措施,对执业生涯进行设计、实施、评估、调整等综合管理,逐步实现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3]。职业规划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只要是对学校和行政管理人员有帮助的职业活动,均可囊括其中。主要包括: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多种职业培训、发展咨询、心理辅导,等等;针对学校的各种人事政策和措施,如建立科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轮岗制度、劳动保护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规划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行政管理人员为了满足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自我主动进行职业规划,即个人职业规划管理;二是学校为了满足自身发展战略与办学目标的需要,帮助行政管理人员规划和管理其职业规划的发展,通过提供必要的培训、轮岗、晋升等发展机会,为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规划发展设计道路,即组织职业规划管理。 四、现状分析

1998-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 (1998年5月26日)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考核方式 第三章考核程序 第四章考核结果的评定和运用 第五章考核结果的评定和运用 第六章考核机关 第七章考核的纪律与监督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激励与约束,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考核工作,是指考核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所进行的考察、核实、评价,并以此作为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管理和领导干部任用、奖惩等的依据。 第三条考核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客观公正原则; (三)注重实绩原则; (四)群众公认原则。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考核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含派出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的有关工作机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地方县以上(含县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地方县以上(含县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含派出机构)和人大常委会、政协的有关工作机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参照本规定有关内容执行。 纪委、法院、检察院的内设机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含派出机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大常委会、政协工作机构的内设机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按照或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年度考核。 第二章考核方式 第五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核、任职前考核、定期考核。 第六条平时考核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所进行的经常性考核。考核机关

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范文

长坝乡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做好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对于防止、纠正干部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干部监督管理不到位,不仅会毁掉一批干部,更会影响一地政权稳定,耽误一域经济发展,败坏一方社会风气。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根本目标,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力度,规范全乡领导干部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总结如下: 一、在制度上,加大创新力度,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使我乡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一年来,我们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先后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一是在规范选人用人行为方面,充分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出台了干部公开推荐制、公开选拔制和任前公示制。二是在完善干部日常管理机制方面,对在工作、生活上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进行教育警示,出台了谈话诫勉制度和干部向组织回复有关问题制度;加强对包村干部实绩的考核,出台了干部动态考核制度和年终定期考核制度。三是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精简干部队伍,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干部作风,在全乡村级组织建设中实行了“三改”,即改革村干部管理体制,改善村干部素质结构,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在加快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全乡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和贯彻,切实做好组织人事的规范、公正、科学。

二、在内容上,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面广量大,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实现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为此,我们在工作中主要突出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对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为全面、客观、公正地识别和选拔干部,实行领导干部定期审计和重点审计制度,建立审计台帐。乡党委定期、不定期召开纪检、组织、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通报审计情况,研究落实审计建议,并对各单位落实审计意见情况进行跟踪回访,从而保证审计意见得到及时落实。二是突出对领导干部的群众监督机制上。监督渠道不宽,言路不畅,是影响人民群众正常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障碍。实践证明,依靠群众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围绕有信必查,有查必果的原则,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干部工作、生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由纪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迅速查处报结,为乡党委提供用人决策依据,同时将调查处理结果回复反映人,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积极性。 三、在手段上,实施配套改革,全方位拓宽监督管理范围 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去考虑,需要方方面面的相关制度及实实在在的措施加以配套,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在不断加大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建立健全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领导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职能机关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干部行为,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条政治“保障线”。

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6256662.html, 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作者:靳于谦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3期 【摘要】行政管理是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和维护日常工作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管理工作变得日益繁琐,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行政管理人员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和组织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本文重点探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并对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38-02 高校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仅政治、经济得到复苏和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尤其是普通高等院校规模的扩大,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行政管理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如何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高高校办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分析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等都会对最终的管理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现代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更高的素养,结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新时期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的管理者,需要积极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从自身思想建设做起,重视自身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主动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自身思想体系。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内容逐渐变的复杂和繁琐,传统的行政管理知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文化知识素养是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不断创新

高校管理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高校管理者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在学院党委组织部的组织下,我参加了高校管理者培训班学习,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中,能有时间、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反思过去工作中的得失和思想上的差距。这次学习虽然只不到20天的时间,通过对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内容进行了系统学习,特别听取了张大良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专题;潘懋元教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评析,还选听了教育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延保的大学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建设专题。通过这几个方面内容的具体学习,我受益匪浅。通过深入的工作研讨交流,使我在政治思想、全局观念、管理艺术、怎样构建现代高校和谐校园文化、高校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分析 潘懋元教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如此评价:“《规划纲要》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又反映了形势的创新性。一方面,《规划纲要》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的政策一脉相承,如二十字方针;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论点与具体措施的创新,比如普及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应用型等新提法。 在孙霄兵司长对《规划纲要》分析报告中指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认真

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为确保《规划纲要》目标如期实现,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大学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大学文化通常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是否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制度规范、鲜明的传统特色成为评价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内涵,也是建设现代大学的文化标准。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已成为当代大学领导们的共识,培养世界公民,共享人类科技文明的国际化品质,融合科技、人文,关注人类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谐的学术追求,尊重人的价值,满足终身教育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品质,是大学文化建设在新时代的要求。 大学的文化建设着眼点应当放在学校以学术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历史文脉的传承及着力于凝聚学校人心,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构建和谐校园上。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文化建设很好的切入点,中山大学在文化素质教育上做了诸多探索,实践做法有:构建了对师生开展学校文化传统教育的体系;以有效措施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进课堂,并积极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提倡“大学生与大学共同成长”,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从文化建设角度推进教育的创新等。

如何监督行政管理制度执行

如何监督行政管理制度执行 课程描述: 行政管理制度是企业行政管理的纲领,是约束企业人员的制度准则,而很多企业在行政管理制度执行上都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大部分员工对制度理解不透彻等共性行为。因此,做好行政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工作就成为行政部门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会清晰地了解到监督行政管理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将通过案例,为您提供监督行政管理制度的实用技巧与方法。 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各行各业在监督行政管理制度执行时,都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但万变不离其宗。下面我们从实战经验中给大家总结一些方法流程,以便大家参考,帮助我们少走弯路,直达成功。 在监督行政管理制度执行时,我们要注意做好三个阶段的工作:一是颁布宣导及培训; 二是执行检查及考核; 三是执行公示及反思。

首先,我们要针对制度颁布宣导及开展制度培训工作。 其次,我们要检查制度的执行以及考核制度的执行,包括制度的检查方式、检查周期、检查标准,还要确定制度的检查成员、编制检查报告、制定检查考核。

再次,我们要对制度进行执行公示,同时还要反思制度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公示的目的、公示的周期、公示的方式,以及对制定内容和执行方法的反思。

最后,我们把这几个步骤串起来,就形成了“监督行政管理制度执行”的完整流程。 或许文字的话大家并不是很清楚,我们可以看下面的思维导图,能让你更加形象的理解和明白该如何监督行政管理制度执行。

相关课程: 如何做好公文处理规范 如何做好会议纪要 如何写好公司内外公文 如何做好行政监督与处置 如何收集整理公司内外信息 想学习以上课程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里面有详细内容及课程

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问题研究

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问题研究 2010年11月05日09:26 来源:中直党建网 一、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干部监督机制。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干部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健全完善干部监督机制,促进了干部监督工作不断加强。但分析现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干部监督工作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六个方面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干部监督工作的刚性要求与监督主客体思想上模糊认识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干部监督工作要求监督主体要严格执法、违法必究,监督客体要自觉接受监督。但实际状况却并非如此。首先是监督者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监督主体虽然处于主动地位,但受同体监督的影响,难以无所顾忌实施监督,监督的主动性不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应付、应急的状态;其次是被监督者在思想上也存在一些片面的模糊认识:一是“无用论”。认为下级监督上级、群众监督领导、同级监督同级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二是“束缚论”。认为监督束缚了干部大胆、放手工作的手脚,束缚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阻碍经济发展;三是“失威论”。认为上级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同级监督是与自己过不去找别扭,下级监督是让自己丢面子,失去“威信”等。认识的模糊,在很大程度造成了干部监督工作效力难以充分地发挥。 2、干部监督工作责任重大与监督手段软化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的重

要职责,责任重大。但多年以来,组织部门开展干部监督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主要是谈话诫勉、函询回复、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督查等。与纪检部门、检察机关相比,监督手段相当软化,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形式单一,程序上不够严格,“手工操作”成分较大等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对一些领导干部每年的真实收入情况及其家庭财产;对一些领导干部的配偶和子女是否经商、办企业以及领导干部本人是否利用职权提供便利情况;对一些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外的社交中、社区和家庭里的表现等情况,没有有效的手段去监督,所在单位党组织及有关职能部门不好掌握,上级有关部门也难于掌握,必然导致监督工作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难以与干部监督工作的重大责任相适应。以致于出现“上级监督不知情、同级监督难进行、下级监督等于零”的现象。 3、干部监督工作的外延扩大与监督时的“单兵作战”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干部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增大,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域也随之拓宽,也就是领导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组织的监督就行使到哪里。但是,目前基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人手不够、力量不足。干部监督工作的开展往往是“单打独斗”,或者是临阵组合,整体合力尚未形成,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实践证明,干部监督工作仅靠“孤军奋战”难以奏效,需要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纪律监督、法制监督并举,实现干部监督“叠加效应”。 4、干部监督方式的单一性与干部选任机制多元化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形式干部选拔任用的机制不断探索出台,用现行的单一型的干部监督方式去监督很难起到监督作用。干部选拔任用如公选制、聘任制、竞争上岗制等,已经构成了多元化的选任机制,而干部监督的方式仍然单一,难以适应。加之,一些监督追究的政策还不够明朗,比如用人失察、失误界定的标准和责任追究的办法等尚不明晰,从而造成对一些单位用人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难于认定和追究具体人的责任,只好采取集体决策、集体负责的做法,事实上谁的责任都未被追究,也就是“集体决策,都不负责”。

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适应公司现实发展阶段的管控需要,强化内部监督、检查和双向沟通;促进团队协作,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忠诚度;保护能绩平衡,查处违规行为,保障公司规范、高效、稳健、安全运营;通过关注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实现公司长期整体利益;根据公司考核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二、督查内容 内部督查分为工作督查和违规问题查处两部分。 工作督查内容包括:工作计划(周期性经营计划和本周期经营分解保障计划)执行情况、管理制度落实及工作纪律情况、团队协作及工作效率情况等。 违规问题查处内容包括:以职谋私,严重工作失职,被举报、投诉事件等。 三、时间周期 1、周督查; 2、月督查考核; 3、年终督查。 四、工作职责 1、公司成立由全体高层为成员、总经理任总督察的考核督察领导小组,负责对内部督查工作的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对日常督查结果应用和涉及重点督查事项、人员适任性督查、重大工作缺陷督查及恶性投诉案件查处等比较复杂的督查项目进行研究处理。 2、公司考核督察领导小组下设督察室,负责考核督察工作的执行,暂由办

公室主任兼任督察室主任。 3、督查室的主要职责: 3.1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计划的执行情况; 3.2监督、检查公司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3.3 监督、检查公司工作纪律的日常遵守情况; 3.4监督、检查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异常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和防范措施; 3.5向总督察提交督查计划,报告交办督查任务的完成情况; 3.6建立内部督查档案。 五、工作程序 1、上报工作保障计划: 各部门(岗位)工作人员按每周(周六下午4点前)、每月(28日前)、每季度(季末月28日前)、半年(半年末月25日前)、年终(12月20日前)的时间周期,将公司目标下达到本部门(岗位)的经营工作计划详细分解到本周期、并配以本周期保障计划,上报督查室。督查室及时督促收取、汇总报告各位副总经理、总经理,以备涉及计划协调会议召开时对照查询。 2、确认工作计划: 公司定期召开工作计划平衡、协调会议,根据上一周期计划完成情况、本周期工作重点要求和各部门(岗位)提报的工作保障计划内容,进行各部门(岗位) 计划的调整、确认。 工作计划内容必须具体到工作量(可量化)和工作时限(日期时间具体化)。 3、总结、述职: 各部门(岗位)人员每周六将本周工作总结书面报督查室,接受工作检查与督

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协调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全面、准确地掌握干部现实表现情况,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是围绕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沟通信息,交流情况,研究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习关于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政策规定及有关文件,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意见,讨论我区拟出台的有关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规定; 通报县处级、厅级干部在廉政建设、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思想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县处级、厅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已查处情况和违反组织、人事、财经工作纪律的情况; 通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交流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办法; 协调涉及多部门参加的工作; 其他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条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由自治区

纪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巡视工作办公室、自治区人事厅、审计厅、信访局等部门组成。各部门有关领导为联席会议成员。根据工作需要,有关单位可列席参加。 第四条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负责联席会议工作的组织实施,组织部部长为召集人,分管部长可受部长委托主持联席会议。 第五条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确定一个职能处室为联络处室,其处室负责人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成员。 第六条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召开时间、议题的安排,综合整理各成员单位通报的情况,除尘协调督促成员单位及时办理有关事项。 第七条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的议事程序: 召开联席会议前,各成员单位按照工作职能和业务范围,收集整理通报交流的有关问题,将有关材料提交联席会议办公室,经联席会议召集人同意后召开联席会议。 召开联席会议时,与会人员就各自单位收集群众反映和组织上调查处理的有关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等方面情况书面或口头进行通报、交流,集体进行讨论研究。 联席会议结束后,联席会议召集人就议定的事项审定和签发会议纪要。各成员单位根据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分别落

浅谈高校“双肩挑”行政管理干部专职化

浅谈高校“双肩挑”行政管理干部专职 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校作为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聚集地和重要载体,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情况,对教育管理做出相应的变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握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基本态势,寻求新思路,开辟新途径,把管理新模式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高管理效能的新的生长点。其中,高校行政管理干部专职化已经成为管理制度改革中一个新的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双肩挑”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教学、科研业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中所占比例较高。“双肩挑”是指管理干部以管理工作为主,同时兼任教学、科研,或者以教学、

科研为主,兼做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管理队伍的“双肩挑”干部主要指的是前者(在人事编制上“双肩挑”管理干部是属于教师编制,但实际工作以管理岗位为主)。近年来,随着高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双肩桃”干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变革的需要。 目前,全国高校开始启动新一轮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有些已经完成了人员聘用制的入轨工作。通过改革破除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方面存在的弊端,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但由于高校的管理部门同时具有事务性和学术性性质,所以高校管理必须是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并行。而在国家下发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相关文件中,未能充分突出高校特点。因此,在我国已启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高校,由于实际运行的需要,在校级领导、教学科研等业务管理部门,仍然存在负责人既承担教学、科研职责又承担行政干部职务的“双肩挑”现象,且这样的“双肩挑”管理干部表现为以教学、科研为主,兼做管理工作为辅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高校的管理工作。 二、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双肩挑”管理模式分析 (一)积极方面 1.有利发挥专家教授对学术行政事务的协调、控

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试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高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要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既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要有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而管理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机构职能的合理配置和协调运转,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干部的状况和素质。因此,深入探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管理是在既定的目标下,依靠维护组织内部的正常秩序,通过保持组织各部门之间的和谐与协调,使组织能够顺利地实现目标。高校内部管理既有一般管理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特殊性,其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以教师、科研人员、大学生为主体的高知识群体,信奉学术自由和追求个性发展是他们的鲜明特征。高校内部管理是在一个高度开放的、知识密集、思维活跃、信息集中、观点各异的环境中,对高知识层次的人群进行高层次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以增强高校的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因此,这种管理因其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目标的复杂性而具有更大难度。 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在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动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高水平管理干部队伍,对推动高校抢抓机遇、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促使人们以新的观点、新的视野看待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以更好地把大学教育的普遍性与针对性结合起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期望。它不仅要强调学术自由和自治原则,同时也要强调作为知识和人才摇篮的社会责任感。在肩负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民族伟大复

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 为规范学校财务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对学校财务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利辛县教育局关于财务内控制度的相关要求,特制定学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预算管理 1、学校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编制年度预算计划,全部收入纳入预算并根据收入情况统筹安排各项支出,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 2、学校严格执行经批准的预算计划,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得超预算支出。 3、学校每个预算年度末应编制本年度决算表,并在规定期限内上报利辛县教育经费核算中心。 二、收入管理 1、学校的一切收费行为需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所有收费都要开列合法的收据,禁止一切乱收费。 2、学校的一切收入都要纳入预算,并及时记账。 三、支出管理 1、学校根据支出预算,体现勤俭办校原则。 2、办公用品由学校安排人员负责购买,零星购买须校长审批,5000元以上固定资产购买具申请报县教育经费核算中心批准,按规定程序办理。 3、根据支出计划,建立申购制度,按金额额度分级审批。 4、支出凭证须有经手人,审核人,校长签字方可入账。 5、注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做到内容完整,凭证合法,手续齐全。 6、所有物品(购买或调换)均需经验收后,入库登记。 4、领用物品须办理有关手续。 四、资产管理 (一)现金管理 1、学校一切现金收入均须及时存入银行,备用金余额一般不得超过2000元。 2、报账员每日按时记好现金日记账。 3、会计与出纳定期对账,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4、任何人不得挪用现金,不得以借据“白条”抵库。 (二)银行存款管理 1、严格遵守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2、及时与银行对账,发现问题立即查询。

干部监督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措施,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关心、爱护干部的有效手段。根据县纪委文件精神和县委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阿拉力乡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了调研组对开展如何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工作进行了调研活动,对当前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归纳梳理,并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一、主要问题与原因 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是一项常抓常新的课题,需要常抓不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正面教育、强化预防为主,不断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坚决防止和严肃查处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呈现出不断加强、整体推进的态势,但按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是对干部监督工作重视不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讲,是关心和爱护干部的具体表现。但一些主要领导认为干部监督管理是纪检、组织等部门的事,在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对自身班子成员及干部疏于教育,不敢监督,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 二是干部监督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干部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干部活动的范围日趋广泛,干部监督的任务和难度也越来越大,现有的监督手段、监督网络、监督方法都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有一些干部思想上变质、犯错误,主要在八小时之外,而八小时之外的情况具有复杂性、隐蔽

性和分散性,采取什么方式对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家庭圈”进行有效监督,还缺乏管用的手段和方式方法。 三是干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是职能部门对干部监督管理的职责不够明确,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缺位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致使一些职能部门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形成监督合力;有些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提出正面要求多,具体实施细则少,与制度配套的奖惩措施跟不上,实施效果不够明显。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领导干部自身的,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个别领导干部监督意识不强,缺乏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对监督有误解和抵触情绪,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存在“官本位”思想,把监督视为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存在“不让监督”、“不愿监督”的现象;也有领导重业务而轻管理,致使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思想上不重视,配合上不积极,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履行不充分。二是有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干部监督信息沟通不及时,对一些制度的落实流于形式,致使干部监督合力不强。三是干部监督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对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缺乏深入研究,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办法开展工作,手段跟不上,措施不到位,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各种信息,难以从根本上形成解决重点问题的办法。四是对一些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目前干部监督的制度规定已经不少,但有的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落实力度还不够,致使群众监督、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乡党委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领导干部

高校行政管理员年度工作总结

高校行政管理员年度工作总结XX年6月23日,我正式踏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半年来,在院领导的关爱和办公室同事的帮助、照顾之下,我完成了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到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蜕变。学到了很多崭新的知识,完成了一定的工作任务。总体来说,自入职以来我完成了两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方面,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我立足于本职工作,服从领导安排、服务广大师生,把任务做细做实;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育工作者,我学习基本工作技能,扩大工作半径、发散工作思维,把事情做新做精。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入职以来,我积极参加院党总支、院行政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并通过学校下发的各种政治学习资料,以及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进一步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加强法律知识的积累;以“敬业乐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引,爱岗敬业,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学习岗位专业知识,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注重求真务实,提高工作能力 作为一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既要面对日常工作中的小事,也会接触到关涉学校利益的重大事件,甚至有些时候,各种琐事纷繁复杂,看起来毫无头绪、无从入手。入职以来,

在此方面我积极锻炼自己,求真务实,提高工作能力。 首先,小事精细。高校行政人员要力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入职以来,我以此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将精确度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与此同时,我认识到了对待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积极主动,“及时跟进”。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逐渐适应了高校的工作节奏,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其次,大事沉稳。工作期间我经历了XX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事关学校命运和长远发展,全校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在紧张的迎评工作中,对于分配给我的任务,我能够尽己所能,保质保量地将其完成。在重大紧急事件面前,我能够保持冷静和沉稳,对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积极寻求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接待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和来访的兄弟院校考察人员时,能够做到热情大方、细致周到,致力于学院工作的开展。 最后,琐事有序。行政工作琐碎,为了搞好工作,我积极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并进行摸索实践,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学院的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程序、方向,提高工作能力,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地开展本职工作并力求熟练圆满地完成下发的工作任务。 三、爱岗敬业,勤奋工作 入职以来,我立足本职并积极参与学院其它工作的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