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模与仿真作业

系统建模与仿真作业
系统建模与仿真作业

病菌传染人数动态变化模型的仿真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姓名:王勇(10S030039)

日期:2010年11月8日

摘要

本文利用已知的模型,运用MATLAB中Simulink工具箱对模型进行的准确的描述,然后进行仿真分析。

Simulink的每个子模型库包含有相应的功能模块,用户也可以定制和创建用户自已的模块,模型化图形输入是Simulink提供了一些按功能分类的基本的系统模块,通过对这些基本模块的调用,再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所需要的系统模型,进而进行仿真与分析。

通过分析对传染情况有了准确的了解,利于对传染情况的控制。

关键字:建模,MATLAB/Simulink,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using the known model, using MATLAB Simulink toolbox of model of accurate description, the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Each submode Simulink this repository contains a corresponding function module, users can also customize and create user own module, modeling graph input is Simulink provides som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module, through to these basic modules calls, and then connect them up can form required system model, and then, a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hav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benefit of infection status of control.

Keywords:Modeling,MATLAB/Simulink,Analysis

引言

传染病是致病性(微)生物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其流行既有隐蔽性又有突发性.不论急性还是慢性传染病都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灾难、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

导致传染病发生的因素有多种,如不科学的生活、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破坏,耐药微生物的不断增多等等.降低传染病危害的关键在于预防及整个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掌握预防传染病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不断提高预防意识,各级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并加强对传染病和突发性疾病的研究投入和推广现有疫苗的使用等。对传染病人群传染情况的动态模型的分析了解有利于传染病的防治与治疗。

1 系统模型的描述

已知某地区在有病菌传染下的描述三种类型人数变化的动态模型如下:

112'X X X α=- 1(0)620

X =

2122'X X X X αβ=- 2(0)10X = 32'X X β= 3(0)70

X =

其中1X 表示可能传染的人数;2X 表示已经得病的人数;3X 表示已经治愈的人数;α=0.001;β=0.072。

2 simulink 进行的仿真分析

2.1 用simulink 建立系统模型

首先,我们采用MATLAB 中的Simulink 工具箱对其进行仿真。Matlab 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之意。除具备卓越的数值计算能力外,它还提供了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Matlab 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 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 FORTRAN 等语言完成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

Simulink 是Matlab 软件的扩展,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它与Matlab 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与用户交互接口是基于Windows 的模型化图形输入,其结果是使得用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系统模型的构建,而非语言的编程上。Simulink 的每个子模型库包含有相应的功能模块,用户也可以定制和创建用户自已的模块,模型化图形输入是Simulink 提供了一些按功能分类的基本的系统模块,用户只需要知道这些模块的输入输出及模块的功能,而不必考察模块内部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对这些基本模块的调用,再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所需要的系统模型(以.mdl 文件进行存取),进而进行仿真与分析。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在改变参数后迅速观看系统中发生的变化。仿真的结果还可以存放到Matlab 的工作空间做事后处理。仿真步骤如下。

1)在命令窗口中输入Simulink 后回车,或单击MATLAB 工具栏中的Simulink 图标则可打开Simulink 模型库窗口。在File 菜单下选择new/model ,打开一个

新的空白窗口,命名为“bingjun.mdl”。

2)建立此系统模型所需要的系统模块主要有:

Continuous模块库中的Integrator模块:积分器模块。

Math运算库中的Product模块:乘法器,产生模块各输入的简积或商。

Math运算库中的Gain模块:信号增益模块。

Math运算库中的Add模块:信号相加。

3)按图2-1编辑三种类型人数变化的动态模型。

图2-1 simulink下编辑的三类人数变化的模型

2.2 系统模块的参数设置

Integrator模块的参数设置:双击该模块,可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对积分的

初始值进行修改,默认值为零。在此模型中

1(0)620

X=;2(0)10

X=;3(0)70

X=。

参数设置对话框如图2-2所示。

图2-2 Integrator模块参数设置对话框

Gain模块的参数设置:双击该模块,出现相应的模块参数设置对话框设置系统参数。该模型中Gain为-0.001;Gain1为0.001;Gain2为-0.072。

参数设置对话框如图2-3所示。

图2-3 Gain模块参数设置对话框

Product模块及Add模块的参数设置直接为缺省状态。参数设置对话框如图2-4,2-5所示。

图2-4 Product模块参数设置对话框

图2-5 Add模块参数设置对话框

2.3 系统仿真分析

Scope为信号显示器,显示仿真期间产生的信号,输出分析曲线。Scope模块是一个用途非常广泛的显示模块,它以图形的方式直接显示指定的信号,对系统的仿真分析有重要作用。Scope模块可以使用户对输出曲线进行各种控制调整,以便进行观测和分析输出结果,而非仅仅使用Scope的默认设置进行信号显示。

该模型中

X,2X,3X的信号输出曲线如图2-6,2-7,2-8所示。

1

图2-6

X输出曲线

1

图2-7

X输出曲线

2

图2-8

X输出曲线

3

3 用MATLAB语句进行仿真

3.1MATLAB计算方法简介

该模型的动态变化情况也可以通过直接编写MATLAB程序得以解决。

借助于常微分方程系统ODE,该系统处理的是初始值已知的一阶微分方程。

对于某一时间间隔 0≤t≤T,初始值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将时间分成一组有限和离散的时间点,例如用相同的时间间隔t?进行等分:

t=i t?,i=0,…..N

i

其中时间步长t?=T / N,N为某一整数。这种导数能被微分方程的可微分的商所代替,微分方程表示在不同时间点的解。这种方法的稳定性取决于t?的大小和所采用的数值方法,用这种方法能得到 ODE的近似值。

在许多应用中有一些微分过程非常复杂的微分方程,在某些区域里这些方程要求有非常小的时间步长t?。解决这些问题的困难在于问题中涉及不同的时间尺度,如解的导数可能有较大的变化。

MATLAB使用龙格-库塔-芬尔格(Runge-Kutta-Fehlberg)方法来解决ODE 问题。在有限点内计算求解,而这些点的间距由解本身来决定。当解比较平滑时,区间内使用的点数少一些;在解变化很快时,区间内应使用较多的点。

函数ode45使用(4,5)阶的龙格-库塔-芬尔格方法。该模型的仿真分析中

选用函数ode45.

3.2仿真及结果显示

首先创建函数rosslor ,并将其保存在M 文件rosslor.m 中: function dx=rossler(t,x);

dx=[-0.001*x(1)*x(2);0.001*x(1)*x(2)-0.072*x(2);0.072*x(2)];

然后调用一个ODE 算法和画出解的图形:

x0=[620;10;70];

[t,y]=ode45('rossler',[0,20],x0); plot(t,y);

所得结果如图3-1所示。

图3-1 1X ,2X ,3X 的信号输出曲线

4 结果分析

前述过程通过不同的仿真方法得到了未来20年内三种人数的动态变化情况。我们可以使用Simulink工具箱中的Display模块得到各时间处的人数分布情况。20年后该地区的患病情况如图3-2所示。

图3-2 20年后各种情况人数

综述,从各曲线中可以看出

X所表示的可能传染的人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1

20年后可能传染的人数大约为4人;

X所表示的已经治愈的人数呈先上升后下

2

降的趋势,大概在12年达到最大值,20年后的人数约为260人;

X所表示的

3

已经治愈的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20年后约为436人。

5 结论

利用已知模型及初始条件,运用MATLAB通过仿真方法的分析可以精确了解未来20年内三种人数的动态变化情况,十分有利于对该传染病情况的控制。 Simulink与MATLAB的无缝结合使建立仿真模型,监控仿真过程,分析仿真结果变得非常方便。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系统建模与仿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2] 孙祥等.MATLAB7.0基础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3] 王孝武.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4] 薛定宇.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

[5] 姚俊,马松辉.Simulink建模与仿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8

[6] 黄永安,李文成,高小科.Matlab7.0/Simulink6.0应用实例仿真与高效算

法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

[7] 邹伯敏.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8] 黄道平.MATLAB与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及CAD.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8

[9] Duane Hanselman,Bruce Littlefield.精通MATLAB 7.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6.5

工业电力系统动态建模和仿真分析

工业电力系统动态建模和仿真分析 (Industrial power system dynam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一、概述 工业电力系统: 大型电力系统复杂性:本身有发电机、电动机 中型工业电力系统:即使无发电机,也包括大量中压电动机 意义、内容: 1、确定通过动态建模与仿真分析验证: 1、机组的暂态稳定(极限切除时间) 2、特定的大容量电动机的电压稳定 3、校验电流电压型保护的定植 4、确定低频减载与孤网运行 二、介绍原件与组成: (一)、同步电机实用模型: 1、意义:对于dq0坐标下同步电机方程,如果单独考虑与定子d绕组、q绕组相独立的零轴绕组,则在计及d,q,f,D,Q5个绕组的电磁过渡过程(以绕组磁链或电流为状态量)以及转子机械过渡过程(以ω及δ为状态量)时,电机为七阶模型。对于一个含有上百台发电机的多机电力系统,若再加上其励磁系统、调速器和原动机的动态方程,则将会出现“维数灾”给分析计算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常对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作不同程度的简化,以便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 2、对派克方程中的转子变量 若,则 可用定子侧等效量取代原来的转子量,得到用这些实用等效量表示的同步电机实用方程。原派克方程中的定子量,保留易测量及计算的和及和,而消去和两个变量。 3、三阶实用模型 其简单而又能计算励磁系统动态,因而广泛的应用于精度要求不十分高,但仍需计及励磁系统动态的电力系统动态分析中,较适用于凸极机。 模型导出基于: (1)、忽略定子d绕组、q绕组的暂态,即定子电压方程中取P=P=0 (2)、在定子电压方程中,设ω≈(p.u.)在速度变化不大的过渡过程中,其引起的误差很小。 (3)、忽略D绕组、Q绕组,其作用可在转子运动方程补入阻尼项来近似考虑。 及以下三个定子侧等效实用变量: 为消除转子励磁绕组的变量 、 定子励磁电动势 电机(q轴)空载电动势 电机瞬变电动势 (二)、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描述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包括励磁调节器)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是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数学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稳定计算。

物流仿真大作业.doc

物流系统仿真 期末作业 题目:Manufacturing System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班级:物流工程131 学号:1311393003 1311393008 姓名:黎宇帆张力夫 日期:2015-09-19 成绩:

制造系统规划与调度 翻译 2.1引言 现代生产调度工具是非常强大的,提供了广阔的范围内调整工具的行为的真实过程要求的选项和参数。 然而,更多的选项的存在,它就在实践中找到的工具的最佳配置更加困难。 即专家们经常无法预测的多种可能性的影响。 测试甚至一小部分在现实中可能的配置,对实际生产过程的影响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能会严重降低整体性能。 因此,这样的试验在实践中是不可行的。 优化的生产调度仿真模型比使用真正的过程更安全,更便宜,更快,更容易测试。为了在一个中等规模的制造公司充分使用先进的调度工具的优势,找到它的一个最佳的规则和参数的优化配置。 模块化仿真模型的整个业务的制造系统和生产过程中阳极氧化阶段是建立以测试不同的调度配置的影响。调度工具的配置测试和优化进行了离线使用的仿真模型。实际生产过程不受干扰,可以非常快速、低成本的找到最优配置。 2.2问题描述 位于英国的一个中型制造商,生产一系列的不同的小压铝零件和一系列大批量的其他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典型的应用包括香水的喷雾组件和哮喘患者的分配器。这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制造。所以生产调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过去,该公司安装的软件工具可以支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区域调度。全面提高公司绩效,增加产量和减少产品的交货时间,他们计划建立自动电抗器的供应链规划服务器–总调度系统协调当地所有的业务和生产区。为了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调度工具供应商,预优国际(https://www.360docs.net/doc/bc16677550.html,)决定使用模拟求解调度工具的优化配置。 问题是建立一个仿真工具,它将接受的到来客户订单和生产订单排序以满足这些需求。一个重要的地方是模型的生产过程本身,以确保它的主要阶段的最佳时刻加载。阳极氧化阶段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特别重要的,因此,它必须是非常详细的模拟,以测试到整体订单的交货时间可以通过阳极氧化过程阶段优化减少到什么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的研究主要目标是以下几个: (1)为了确定公司模型间的相关业务和生产过程和确定订单和交货时间, (2)在规划部门分析和优化业务流程,为了处理传入的需求和规划生产订单。 (3)测试的整体生产时间,提高灵敏度,特别是确定是否引入特定排序规则的生产订单将减少在阳极氧化处理阶段总的处理时间。

电力系统建模及仿真课程设计

某某大学 《电力系统建模及仿真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题目: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仿真于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指导教师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是结合《电力系统分析》的理论教学进行的一个实践课程。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故障电流中必定有零序分量存在,零序分量可以用来判断故障的类型,故障的地点等,零序分量作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一个重要分析量。运用Matlab电力系统仿真程序SimPowerSystems工具箱构建设计要求所给的电力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多中故障进行仿真,仿真波形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说明用Matlab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有效性。实际中无法对故障进行实验,所以进行仿真实验可达到效果。 关键词:电力系统;仿真;短路故障;Matlab;SimPowerSystems Abstract: The course design is a combination of power system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courses. Power system short-circuit fault, the fault current must be zero sequence component exists, and zero-sequence component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fault type, fault location, the zero-sequence component a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SimPowerSystems Toolbox building design requirements to the power system model using Matlab power system simulation program, and on this basis, the power system fault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waveforms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match, indicating that the power system fault analysis using Matlab effectiveness. Practice can not fault the experiment, the simulation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Keywords: power system; simulation; failure; Matlab; SimPowerSystems - 1 - 目录 一、引言 ............................................ - 3 -

matlab机电系统仿真大作业

一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学仿真 1、设计任务描述 通过分析求解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方程,编写matlab程序并建立Simulink 模型,由已知的连杆长度和曲柄输入角速度或角加速度求解滑块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滑块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连杆转角和时间的关系以及滑块位移和滑块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运动学仿真目的。 2、系统结构简图与矢量模型 下图所示是只有一个自由度的曲柄滑块机构,连杆与长度已知。 图2-1 曲柄滑块机构简图 设每一连杆(包括固定杆件)均由一位移矢量表示,下图给出了该机构各个杆件之间的矢量关系 图2-2 曲柄滑块机构的矢量环

3.匀角速度输入时系统仿真 3.1 系统动力学方程 系统为匀角速度输入的时候,其输入为输出为;。 (1) 曲柄滑块机构闭环位移矢量方程为: (2)曲柄滑块机构的位置方程 (3)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方程 通过对位置方程进行求导,可得 由于系统的输出是与,为了便于建立A*x=B形式的矩阵,使x=[], 将运动学方程两边进行整理,得到 将上述方程的v1与w3提取出来,即可建立运动学方程的矩阵形式 3.2 M函数编写与Simulink仿真模型建立 3.2.1 滑块速度与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滑块位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 仿真的基本思路:已知输入w2与,由运动学方程求出w3和v1,再通过积分,即可求出与r1。 (1)编写Matlab函数求解运动学方程 将该机构的运动学方程的矩阵形式用M函数compv(u)来表示。 设r2=15mm,r3=55mm,r1(0)=70mm,。 其中各个零时刻的初始值可以在Simulink模型的积分器初始值里设置

M函数如下: function[x]=compv(u) %u(1)=w2 %u(2)=sita2 %u(3)=sita3 r2=15; r3=55; a=[r3*sin(u(3)) 1;-r3*cos(u(3)) 0]; b=[-r2*u(1)*sin(u(2));r2*u(1)*cos(u(2))]; x=inv(a)*b; (2)建立Simulink模型 M函数创建完毕后,根据之前的运动学方程建立Simulink模型,如下图: 图3-1 Simulink模型 同时不要忘记设置r1初始值70,如下图: 图3-2 r1初始值设置

中文--Call For Papers-ISMSCS-第一届复杂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研讨会-

第一届(2013)复杂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 仿真建模、分析与优化,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管理系统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本会议的目标,旨在为国内外从事复杂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及实践人员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的论坛,通过思想碰撞与信息交流,探讨系统仿真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促进相互合作,进而推动仿真建模、分析与优化技术在复杂管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本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在仿真领域卓有建树的知名学者参加,如美国建模与仿真学会(SCS )主席J. Fowler 教授,美国冬季仿真会议(WSC )主任委员会委员J. Smith 教授,2012年WSC 会务主席美国亚利桑那大学Y .J. Son 教授等;以及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推荐的众多专家学者。会议将请各位专家学者就仿真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主题报告,大会还将组织针对性强的分组专题报告与研讨。第一届(2013)复杂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研讨会期待您的参与和交流。 主办单位: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离散仿真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 深圳大学 承办单位: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赞助单位:深圳本斯集团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会议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bc16677550.html,/ismscs13/ 会议时间:2013年6月1日至2日 会议主席:李凤亮教授,深圳大学副校长 大会执行主席: 陈智民教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周泓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光宇教授,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 Dr. J. Fowler ,Arizona StateUniv . (USA) Dr. J. Smith ,Auburn Univ . (USA) Dr. Y .J. Son ,Univ . of Arizona (U SA) 学术委员会主席:周泓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术委员会委员: Dr. J. Fowler ,Arizona StateUniv . (USA) Dr. J. Smith ,Auburn Univ . (USA) Dr. Y .J. Son ,Univ . of Arizona (U SA) Dr. P. Ahrweiler, Univ . of Dublin (Ireland) 范文慧教授,清华大学 何世伟教授,北京交通大学 胡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隽志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任佩瑜教授,四川大学 卫军胡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魏新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徐哲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徐宗昌教授,装甲兵工程学院 张光宇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周明教授,深圳大学 朱一凡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戈鹏副教授,四川大学 刘蕾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龚晓光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潘燕春副教授,深圳大学 赵晗萍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会议主题:复杂管理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 议题范围(会议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复杂管理系统建模:基于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方法; 2. 仿真建模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如离散事件仿真、系 统动力学仿真、多智能体仿真、嵌入式仿真等; 3. 仿真技术与工具; 4. 基于仿真的复杂系统优化; 5. 基于仿真的风险决策与分析; 6.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产与服务:基于仿真的研 究; 7. 系统仿真与信息系统整合:决策支持与智能化管理; 8. 仿真在复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生产制造系统、 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计算机/通讯网络管理系统、医疗服务管理系统、旅游与智慧景区管理系统、作战与综合保障系统,以及循环经济、项目管理、流程再造、工程或技术管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等各大领域。 会议出版物:会议拟将录用的论文以光盘形式出版,并申请国际权威检索机构(EI/ISTP )审查收录。 论文投递:论文请用英文撰写,MS W ord 编辑,采用电子投稿方式,投递至大会邮箱ismscs2013@https://www.360docs.net/doc/bc16677550.html, ,论文格式规范详见会议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bc16677550.html,/ismscs13/。 最佳论文奖:大会将评选最佳论文奖(最多3篇),并颁发获奖证书。 重要时间:2013年3月1日,论文扩展摘要或全文(最多6页)投稿截止;2013年4月1日,论文录用与否通知;2013年5月15日,大会注册截止;2013年6月1日-2日,会议召开。 费用:版面费800元(5页内),每超一页加100元;会务费700元每位。版面费和会务费学生减半,详见会议网站。

PSCAD的电力系统仿真大作业3

仿真计算 1、在PSCAD中建立典型的同步发电机模型,对同步发电机出口三相短路进行仿真研究。要求: (1)运行“同步发电机短路”模型,截取定子三相短路电流波形,并对波形进行分析,验证与理论分析中包含的各种分量是否一致; 图一同步发电机短路模型

图二、定子三相短路电流 定子三相短路电流中含有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其中周期分量会衰减。三相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大小不等,但衰减规律相同,均按指数规律衰减,衰减时间常数为Ta,由定子回路电阻和等值电感决定,大约在0.2s。交流分量也按指数规律衰减,它包括两个衰减时间常数,分为次暂态过程、暂态过程和稳态过程。 (2)修改电抗参数Xd(Xd’,X’’d),增加或者减小,截取定子三相电流,并与第一步结果对比分析; 图一是Xd`=0.314 p.u,Xd``=0.280 p.u情况下的定子电流波形;图二是Xd`=0.514 p.u, Xd``=0.280 p.u情况下的定子电流波形。显然,随着Xd`的增大定子的电流在减少。

图三、定子三相短路电流 (3)修改时间常数Td(Td’,T’’d),增加或者减小,截取定子三相电流,并与第一步结果对比分析。 参数Td’=6.55s ,Td”=0.039s时定子电流如图一所示;当参数变为Td’=3.55s ,Td”=0.039s是定子电流如图三所示,显然

图四、定子三相短路电流 2、利用暂态仿真软件对下面的简单电网进行建模,对模型中各元件参数进行详细说明,并进行短路计算。将故障点的电流电压波形及线路M端的电流电压波形、相量图粘贴到课程报告上。 要求:

(1)短路类型为①三相故障;②A相接地;③BC两相故障。 (2)两端系统电势夹角取15o δ=。 (3)故障点设置为线路MN中点(25km处)。 (4)仿真结果包括M、N两侧和短路点处的三相电压、电流的瞬时值波形和短路发生后时刻的三相电压、电流相量图。 三、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和心得,请写出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但不局限于这些方面:通过课程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对电力系统的认识;对课程的建议等。 课程的开始复习了一下简单的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部分,然后就进行了课程的重点就是电力系统的暂态分析,其中包括PARK变换、标么值下的磁链方程和电压方程、同步发电机各种电势的表达式、发电机阻抗的概述、(次)暂态电抗和(次)暂态电势、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对称分量法、叠加定理、电力系统简单故障分析。学习了几种电力系统分析中的方法,例如分析同步发电机短路时PARK变换将静止三相坐标系的量转化为旋转坐标系dq0的量,还有分析不对称故障时对称分量法转化到相对简单的对称故障分析中。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开课系(部):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10396 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系统工程导论 一、课程简述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系统仿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系统仿真、分析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要求 (一)教学方法 1、启发式课堂讨论 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 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船舶电力系统建模与故障仿真【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船舶电力系统建模与故障仿真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船舶电力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小型的完整电力系统,主要由电源设备、配电系统和负载组成。船舶电站是船上重要的辅助动力装置,供给辅助机械及全船所需电力。它是船舶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生连续供应全船电能的设备。船舶电站是由原动机、发电机和附属设备(组合成发电机组)及配电板组成的。最近几年,船舶电站采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船舶电站自动化和船舶电站的全自动控制,实现无人值班机舱。船舶自动化技术正朝着微机监控、全面电气、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船舶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及其自动化程度对保证船舶的安全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外的某些造船业发达的国家在二十世纪中叶就着手船舶电力系统领域的探索,在船舶电力系统稳态、暂态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近些年来,挪威挪控公司困.R.co咖l)、英国船商公司(TRANSS)、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日本三菱公司(MITSUBISHD等大公司开始进行船舶电力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针对船舶电力系统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理论先进性、系统完整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国产船电设备与世界主要造船国家船电设备存在一定差距、装船率偏低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建模软件有四中:分别是:matlab、lingo、Mathematica 和SAS。MATLAB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Matlab开发效率高,自带很多数学计算函数,对矩阵支持好。Lingo可以用于求解非线性规划,也可以用于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功能十分强大,是求解优化模型的最佳选择。Mathematica是一款科学计算软件,很好地结合了数值和符号计算引擎、图形系统、编程语言、文本系统、和与其他应用程序的高级连接。SAS 是一个模块化、集成

电力系统仿真作业(电子版)

电 力 系 统 仿 真 作 业 论 文 电控学院 电气0903 刘娟 0906060301

离散可编程三相电压源PLL和可变频率正序电压和功率测量 the Discrete 3-Phase Programmable Voltage Source PLL and Variable-Frequency Positive-Sequence Voltage and Power Measurements 线路图: 线路结构: 一个25KV,100MVA的短路等效电路网络给一个5MW,5Mvar的负载供电。电源的内部电压通过离散的三相可编程电压源装置来提供。三相电压电流测量装置用来检测三个负载电压和电流。 离散的三相PLL装置用来测量频率,也产生一个基于频率变化的系统电压信号。PLL用来驱动两个测量装置,并把变化的频率考虑在内。其中一个用来计算正序负载电压的标幺值,另外一个用来计算负载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这两个装置和PLL必须初始化,以保证初始处在稳态。 PLL和两个测量装置分别在Extras/Discrete in the Control Block 和 Extras/Discrete Measurements中可以找到。 整个系统(包括网络,PLL和测量装置)以50us的采集时间来离散。仿真时间4.0秒,仿真参数ode45(Dormand-Prince)。

基本原理: PLL的概念 PLL其实就是锁相环路,简称为锁相环。许多电子设备要正常工作,通常需要外部的输入信号与内部的振荡信号同步,利用锁相环路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锁相环路是一种反馈控制电路,简称锁相环(PLL)。目前锁相环主要有模拟锁相环,数字锁相环以及有记忆能力(微机控制的)锁相环。 PLL的特点 锁相环的特点是:利用外部输入的参考信号控制环路内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因锁相环可以实现输出信号频率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所以锁相环通常用于闭环跟踪电路。锁相环在工作的过程中,当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等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持固定的相位差值,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被锁住,这就是锁相环名称的由来。 PLL的组成 锁相环通常由鉴相器(PD)、环路滤波器(LF)和压控振荡器(VCO)三部分组成,锁相环组成的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锁相环中的鉴相器又称为相位比较器,它的作用是检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并将检测出的相位差信号转换成uD(t)电压信号输出,该信号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形成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uC(t),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实施控制。

曾华艳组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大作业

新疆财经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综合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系统建模与仿真 学号: 2013104059 姓名:曾华艳 班级:物流管理11-1 指导教师:林秋平 2014年 6月 2日

新疆财经大学实验报告

《铁路局联通营业厅排队仿真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一)通过对铁路局联通营业厅运作的观察,建立计算机仿真全过程,对营业厅运作进行数据采集、建模和仿真分析,为联通营业厅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的建议。 (二)通过这次实验活动,全面了解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物流领域、生产制造领域等离散事件系统中的应用,理解仿真技术如何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三)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提供一种系统仿真工作中常见的团队协作方式的实践体验,培养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系统描述 人们进入联通营业厅,首先要通过取票系统拿到自己的号,先在等待区等待叫号系统报自己的号。一共有2个服务台,2个服务台同时工作,哪个服务台叫到几号,拿这个号码的人就去哪个服务台,叫号系统按顺序叫号,2个服务台叫号不会发生重复现象。我们组决定针对铁路局联通营业厅叫号排队办理业务的过程进行研究,因此我们采集了仿真模型相关数据。记录了每位顾客到达时间、等待时间和离开时间。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录入excel中,并计算出了顾客的到达时间间隔和被服务时间,再利用flexsim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 三、小组分工 (一)本组成员 1.组长:曾华艳 2.组员:晁芙蓉、陈磊、阿尔孜姑丽、宗泽宁、张振恒 (二)小组分工 1.调查收集数据和模型优化:全体成员 2.数据录入:晁芙蓉、张振恒、阿尔孜姑丽 3.数据处理:宗泽宁、阿尔孜姑丽 4.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陈磊、曾华艳 5.实验报告:曾华艳、晁芙蓉、宗泽宁 6.PPT 制作:张振恒、陈磊

管理系统仿真建模及应用结课论文

管理系统仿真建模及应用结课论文 题目: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摘要:系统仿真技术也称为系统模拟技术,所谓电子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实际电子通信系统物理模型或数字模型进行试验,通过这样模型实验来对一个实际系统的性能和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科研领域,计算机技术与系统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人们科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方法,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用来解决人们用纯数学方法或者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科研领域技术成果的形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字:计算机仿真技术;概述;现状;发展前景。 一、引言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建立在系统科学、系统辨识、控制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上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科学。它以计算机和专业实验设备为工具,以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已经存在的或尚不存在的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和设计。目前,计算机仿真技术不但是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也是分析、综合各类工程系统或非工程系统的一种研究方法和有力手段。 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船舶工程、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军事模拟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计算机仿真概述 计算机仿真又称计算机模拟或计算机实验。所谓计算机仿真就是建立系统模型的仿真模型进而在电子计算机上对该仿真模型进行模拟

实验研究的过程。计算机仿真方法即以计算机仿真为手段,通过仿真模型模拟实际系统的运动来认识其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计算机仿真作为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和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 随着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控制理论、计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仿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计算机仿真主要有以下三种仿真形式: 物理仿真:按照实际系统的物理性质构造系统的物理模型,并在物理模型上进行试验研究。直观形象,逼真度高,但代价高,周期长。在没有计算机以前,仿真都是利用实物或者它的模型来进行研究的。 半物理仿真:即物理数学仿真,一部分以数学模型描述,并把它仿真计算模型,一部分以实物方式引入仿真回路。针对存在建立数学模型困难的子系统的情况,必须使用此类仿真,如航空航天、武器系统等研究领域。 数字仿真:首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计算模型,通过仿真模型的运行达到对系统运行的目的。现代计算机仿真由仿真系统的软件/硬件环境,动画与图形显示、输入/输出等设备组成。 作为新兴的技术方法,与传统的物理实验相比较,计算机仿真有着很多无可替代的优点: 1. 模拟时间的可伸缩性 由于计算机仿真受人的控制,整个过程可控性比较强,仿真的时间可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建模与仿真讲解

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Matlab上机 题目: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年四

摘要 分析了单相自动重合闸的工作特性,并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220kv电力系统的自动重合闸的仿真模型,模拟系统发生单相接地、三相相间短路故障,断路器跳闸后自动重合闸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MATLAB 短路故障

目录 1 引言 (1) 2 模型中主要模块的选择和参数 (2) 2.1同步发电机模块 (2) 2.2 变压器模块 (2) 2.3 输电线路模块 (3) 2.3.1 150km线路模块 (3) 2.3.2 100km线路模块 (4) 2.1 电源模块 (5) 2.3 负载模块 (6) 2.3.1 三相串联RLC负载Load1 (6) 2.3.2 三相串联RLC负载Load4 (7) 2.4 断路器模块 (8) 2.5 测量模块 (9) 2.6 显示模块 (9) 2.7 其他模块 (9) 2.8 仿真参数设置 (10) 3 仿真结果及波形分析 (10) 3.1 线路单相重合闸 (10) 3.2 线路三相重合闸 (12)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 1 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复杂。从实际条件与安全角度考虑,不太可能进行电力系统科研实验,因而电力系统数字仿真成为了电力系统研究、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手段。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如BPA,EMTP,PSCAD/ EMTDC ,NETOMAC,PSASP,MATLAB等,正向着多功能,具有更高的可移植性方向发展。其中在MATLAB 中,电力系统模型可以在Simulink环境下直接搭建,Simulink电力系统元件库中有多种多样的电气模块,电力系统大多数元件都包含。其中,可以直接调用。电力系统大部分故障是瞬时性故障,因此采用自动重合闸后,电力系统发生瞬时性故障时供电的连续性、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自动重合闸有效纠正由于断路器或继电保护误动作引起的误跳闸。 本文以MATLAB为工具,对简单系统的线路单相重合闸和线路三相重合闸进行分析与研究。 1.1 仿真模型的设计和实现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可以认为是三相对称的,即电压、电流对称,且具有正弦波形。下图为理想情况下220kv电力系统的模型。 图 1 220kv电力系统模型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1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 机理建模法 所谓机理模型,实际上就是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理演绎方法,对巳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经过合理分析简化建立起来描述系统各物理员动、静态变化性能的数学模型。 因此,机理建模法主要是通过理论分析推导方法建立系统模型。根据确定元件或系统行为所遵循的自然机理,如常用的物质不灭定律(用于液位、压力调节等)、能量守恒定律(用于温度调节等)、牛顿第二定律(用于速度、加速度调节等)、基尔霍夫定律(用于电气网络)等等,对系统各种运功规律的本质进行描述,包括质量、能量的变换和传递等过程,从而建立起变量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精确的数学关系。通常情况下,是给出微分方程形式或其派生形式——状态方程、传

递函数等。 实验建模法 所谓实验建模法,就是采用出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归纳方法,根据一定数量的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测、观察的物理量数据,运用统计规律、系统辨识等理论合理估计出反映系统各物理量相互制约关系的数学模型。其主要依据是来自系统的大量实测数据.出此义称之为实验测定法。 当对所研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特性尚不清楚、甚至无法了解时,系统内部的机理变化规律就不能确定,通常称之为·黒箱”或“灰箱”问题,机理建模法也就无法应用。而根据所测到的系统输入输出数据,采用一定方法进行分析及处理来获得数学模型的统计模型法正好适应这种情况。通过对系统施加激励,观察和测取其响应,了解其内部変量的特性,并建立能近似反映同样变化的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就相当于建立起实际系统的数学描述(方程、曲线或图表等)。 (1)频率特性法 频率特性法是研究控制系统的一种应用广泛的工程实用方法。其特点在是通过建立系统频率响应与正弦输入信号之间的稳态特性关系,不仅可以反映系统的稳态性能,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和暂态性能;可以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判别系统闭环后的各种性能;可以较方便地分析系统参数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并能大致指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 (2)系统辨识法 系统辨识法是现代控制理论与系统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它是依据测量到的输人与输出数据来建方静态与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但其输出响应不局限于频率响应,阶压响应或脉冲响应等时间响应都可作为反映系统模型静态与动态特性的重要信息;而且,确定模型的过程更依赖于各种高效率的最优算法以及如何保证所测取数据的可靠性。因

大作业题目

控制系统仿真大作业 1、曲线拟合的Matlab实现和优化度检验 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介绍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的基本原理,对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的Matlab实现方法进行研究,并给出曲线拟合Matlab实现的源程序。论述了Matlab软件在做曲线拟合时的用法,并进行曲线的拟合和相应的图像。 2、基于Matlab的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运用组态王和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双容(两个水箱串联)液位串级在线控制系统,由组态王编制人机交互界面,用Matlab完成控制算法,二者通过DDE进行实时数据交换;采用串级控制策略,减小二次干扰的影响,验证其方法的有效性。 3、基于Matlab的变压器差动保护闭环仿真研究 应用Matlab建立了微机保护仿真系统,并对不同原理的变压器差动保护进行了仿真和比较.仿真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根据微机保护的实现原理构建模块,实现保护的闭环仿真,对保护的动作过程进行分析. 4、基于MATLAB/SIMULINK的交流电机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 根据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造了一个交流电机调速系统,该系统能够很好地模拟真实系统,实现高效的调速系统设计。仿真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5、基于MCGS和MATLAB的薄膜厚度控制系统仿真 以MCGS组态软件和MATLAB为平台,设计和仿真了一个薄膜厚度控制系统.MCGS完成硬件接口的设置、数据的实时采集、人机对话、以动画的方式显示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MATLAB完成PID参数的自动整定,并利用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建立两者间的通讯.并分析其仿真结果。 6、Matlab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用Matlab计算动态电路,可得到解析解和波形图.一阶电路先计算3要素,后合成解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0713020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0713020 工业工程刘鹏 [摘要]介绍了企业发展和建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分析了制造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在优化企业资源中的作用及意义,详细地论述了制造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在优化企业资源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企业优化;仿真应用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含义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是以相似原理、模型理论、系统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建模与仿真应用领域的有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相关的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为工具,利用模型参与已有或设想的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加工生产、试验、运行、评估、维护、和报废(全生命周期)活动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仿真科学和技术的通用性和战略性 仿真的通用性表现在一切基础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都可以通过仿真来研究;并可以极大地提高研究的安全性。仿真的战略性表现在一切复杂巨系统的研究都离不开仿真技术,可以说研究复杂巨系统采用仿真技术是唯一的途径。正如宋健院士所说:“系统仿真是科学实验的利器。 国内仿真技术发展 在我国仿真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从军工走向国民经济。已经从工程走向非工程;已经从确定的小系统走向不确定的复杂巨系统。最初的仿真技术只是用计算机来求解方程,为了实时性,大

都采用电子模拟计算机。现在的仿真技术已经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系统技术、控制技术和高性能的计算技术,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现在,摆在我们仿真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仿真技术构筑起一个平台,来勾画出创新型国家的轮廓,例如,国家正投入几个亿,来建设国家级研究经济模型的仿真实验室。 仿真技术,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仿真技术和仿真技术应用发展的现状,另一方面,又对我国仿真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仿真技术的发展,使人感到震惊。研究天文、地理、宇宙进化论等等,要依靠仿真,几乎没有哪个领域能离开仿真技术。凡是能写成方程的都要进行仿真。故应鼓励仿真界的科技人员发挥聪明才智,搞好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的广度、深度、高度的提高,正反映了我国仿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例如,“面向复杂性地理问题的虚拟研讨厅体系研究”,“复杂系统建模中的几个问题”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好文章,反映了我国仿真技术已经在军事和国民经济的一些复杂巨系统研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制造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在优化企业资源中的作用及意义 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其方法学建立在计算机能力的基础之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及其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在航空、航天、国防及其他大

电力系统仿真及建模课程设计任务书(v)

昆明学院 《电力系统建模及仿真》课程设计 任务书 适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方向)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教研室 2015年6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该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电力系统分析》的理论教学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基本原理的理解,学习和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设计和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掌握电力系统等值模型和参数计算,以及潮流和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学会应用计算机计算系统潮流分布和短路电流的方法。 三、课程设计选题原则 该课程设计是根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内容,结合实际工程和科研的电力系统网络进行系统的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 四、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用Matlab中Simulink组件的SimPowerSystems工具箱构建设计要求所给的电力系统模型,在所给电力系统中K处选取不同故障类型(三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给出自己的结论。(电力系统接线图见附录1,选做一题) (2)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附录2所示电力网络模型,并进行潮流计算。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纸张A4、要求书写整齐,字数不少于2000字。 (1)封面包括:《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具体格式附后) (2)论文包括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心得体会等。 要求:画出完整电路图、参数标注清楚;按照具体项目要求,完成仿真内容并记录仿真结果,给出自己的结论。 五、时间分配 1、查阅资料、熟悉Matlab中Simulink组件的SimPowerSystems工具箱(1天); 2、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仿真与分析(3天);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心得学习资料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心得 一、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含义 1.制造系统制造系统是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所组成的一个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或半成品的输入/输出系统,它涉及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过程、装配、运输、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及回收处理等)的全过程或部分环节。其中,硬件包括厂房、生产设备、工具、刀具、计算机及网络等;软件包括制造理论、制造技术(制造工艺和制造方法等)、管理方法、制造信息及其有关的软件系统等;制造资源包括狭义制造资源和广义制造资源;狭义制造资源主要指物能资源,包括原材料、坯件、半成品、能源等;广义制造资源还包括硬件、软件、人员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系统的发展也经历了传统手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孤岛、集成制造、并行工程和敏捷制造等几个阶段。 2.模型与仿真模型是对真实对象和真实关系中那些有用的和让人感兴趣的特性的抽象,是对系统某些本质方面的描述。它以各种可用的形式描述被研究系统的信息。系统模型并不是对真实系统的完全复现,而是对系统的抽象,而仿真是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当制造系统尚未建立或者研究时间长成本高以及从安全性考虑我们有必要对制造系统预先进行建模并仿真以确定系统的最佳结构和配置方案、防止较大的经济损失、确定合理高效的作业计划,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是以相似原理、模型理论、系统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建模与仿真应用领域的有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相关的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为工具,利用模型参与已有或设想的制造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加工生产、试验、运行、评估、维护、和报废(全生命周期)活动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二、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发展及类型 1.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1600—194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建模仿真主要是在物理科学基础上的建模;20世纪4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建模仿真技术开始飞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模仿真开始应用与航空领域;20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工业控制过程中的仿真;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大系统仿真。到70年代中期,出现了系统与仿真的结合,如用于随机网络建模的SLAM仿真系统。在这一时期,系统仿真开始与更高级的决策结合,出现了决策支

系统建模与仿真-哈尔滨工业大学

《系统辨识》 实验手册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 2018年5月

目录 实验1 白噪声和M序列的产生---------------------------------------------------------- 2 实验2 脉冲响应法的实现---------------------------------------------------------------- 5 实验3 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实现---------------------------------------------------------- 9 附录实验报告模板---------------------------------------------------------------------- 13

实验1 白噪声、M 序列的产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产生均匀分布随机序列方法以及进而产生高斯白噪声方法 2、熟悉并掌握M 序列生成原理及仿真生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混合同余法 混合同余法是加同余法和乘同余法的混合形式,其迭代式如下: 11 1(*)mod /n n n n x a x b M R x M +++=+?? =? 式中a 为乘子,0x 为种子,b 为常数,M 为模。混合同余法是一种递归算法,即先提供一个种子0x ,逐次递归即得到一个不超过模M 的整数数列。 2、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方法 由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有:设随机变量12,,....,,...n X X X 相互独立,服从同一分布,且具有数学期望和方差: 2(),()0,(1,2,...)k k E X D X k μσ==>= 则随机变量之和1 n k i X =∑的标准化变量 : () n n n k k k X E X X n Y μ --= = ∑∑∑近似服从(0,1)N 分布。 如果n X 服从[0, 1]均匀分布,则上式中0.5μ=,2 1 12 σ= 。即 0.5n k X n Y -= ∑近似服从(0,1)N 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